有關勵志奮斗的文章
有關勵志奮斗的文章1
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還記得陳勝嗎還記得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嗎受傭于地主的陳勝不安于現狀,最終發起了農民起義,在戰斗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成功了,是他強烈的企圖心令他步步為贏,他質疑王侯將相令有種平,他不甘為奴,他要挑戰命運,所以他成功了。
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應該從陳勝的故事中學到什么呢其實,命運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又何嘗不是一樣呢只是有太多的天意弄人,造化弄人才使他們一輩子碌碌無為,一輩子平庸,一輩子被別人踩在腳步下,這些都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他們沒有鴻鵠的志向,他們沒有企圖心,他們寧愿一輩子做燕雀。
為了一絲光熱,飛蛾勇敢地撲向燈火,雖然有些死在了光之下,但是還有那么征服了那些光熱,留在了光下,飛蛾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只是有太多的人在命運的馭使下把這些潛能磨滅了,那些成功人士為什么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發揮了自己的潛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他們強烈的企圖心和自信心成為他們克服困難與挫折唯一的精神武器,他們渴望成功,他們渴望站在山頂人為峰,他們渴望最先看到日出,他們渴望一覽眾山小。
因為我企圖,所以我成功,沒錯,擁有強烈企圖心的人最終能夠在沙場中脫穎而出。大浪淘沙,盡顯英雄本色。當然,不是說付印擁有了企圖心你就能夠成功,你還要經歷許許多的磨難不是說天將降大任于期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你有戰勝這些磨難的勇氣嗎你敢挑戰命運預期的安排嗎你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嗎你相信自己嗎如果這些你都能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你成功了,你看到那些羨慕,忌妒還有失落的眼神了嗎鮮花簇擁時代到了!
有關勵志奮斗的文章2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水沖垮,一個9歲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沖毀,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一剎那,母親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8年級畢業了,因為阿肯色的中學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讀中學,家里沒有那么多錢。那時,母親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男孩復讀一年。她則替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
1933年夏天,家里湊足了那筆血汗錢,母親帶著男孩踏上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親靠當傭人謀生。男孩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后來又順利地讀完大學。1942年,他開始創辦一份雜志,但最后一道障礙,是缺少500美元的郵費,不能給訂戶發函。一家信貸公司愿借貸,但有個條件,得有一筆財產作抵押。母親曾分期付款好長時間買了一批新家具,這是她一生最心愛的東西。但她最后還是同意將家具作了抵押。1943年,那份雜志獲得巨大成功。男孩終于能做自己夢想多年的事了:將母親列入他的工資花名冊,并告訴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那天,母親哭了,那個男孩也哭了。
后來在一段反常的日子里,男孩經營的一切仿佛都陷入谷底,面對巨大的困難和障礙,男孩已無力回天。他心情憂郁地告訴母親:媽媽,看來這次我真要挫敗了。
兒子,她說,你努力試過了嗎
試過。
非常努力嗎
是的。
很好。母親果斷地結束了談話,無論何時,只要你努力嘗試,就不會失敗。
果然,男孩渡過了難關,攀上了事業新的巔峰。這個男孩就是馳名世界的美國《黑人文摘》雜志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擁有三家無線電臺的約翰H約翰森。
約翰森的經歷向我們昭示:命運全在搏擊,奮斗就是希望。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放棄努力。
有關勵志奮斗的文章3
好運氣不是等來的,是創造來的。成功始于行動,如果沒有行動,再美麗的夢想都等于零。
行勝與言,言必行,行必果,說到不如做到。這些話都是說要想做成某件事,并不是表面說說而已,是需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實現的。有一句格言說的好:幸運之神會光顧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但是,如果她發現這個人沒有準備好迎接她時,她就會從門里進來,然后從窗子飛出去。在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擁有著自己的理想,在他們中間,一部分人是整日把自己的理想掛在嘴邊,而另一部分人則是默默無聞地為自己的理想奮斗著。
成功永遠不可能被守株待兔者真正擁有,或許一次,兩次可以僥幸得之,但它最終垂青的定然是那些大膽行動者。很多成功人士都告訴人們要獲得成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實踐,敢于邁出去。
人生絕對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腳踏實地地走出來的。也許你已經考慮過喜歡干哪一行,等你了解了較多的.情況,就可以判斷是否要繼續學下去。要取得成功就得大膽行動起來,并全力以赴!有些人很想有所成就,很想獲得收獲,但是還沒有動手就感到非常困難,他們搞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由于思想上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所以覺得很難決定下一步要做什么。于是,他們就束手坐在那里等待奇跡的到來。然而,奇跡并不是光憑等待就會來的。許多成功立業的人,他們都是一直不斷積極努力,大膽進取,直到對自己所做的選擇有所成就后為止。
有關勵志奮斗的文章4
我們為了預防某些疾病,就要在一開始接種疫苗。為了避免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最終被挫折打敗,就要在一開始經受磨難。苦難就是為人生研發的疫苗。
如果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是想現在安逸日后困苦呢,還是現在吃苦日后安逸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后者。因為第二個分句中的安逸,已經超越了普通名詞的含義,隱含了成功的味道。即使是在層次上,也比第一個分句中的安逸高得多。前者很像富家子弟揮霍家財最后窮困潦倒;后者則像一個人由一文不名最終變為億萬富翁。
這里面隱含了一個很微妙的心理規律:按本性,我們每個人,誰都不愿意吃苦。但是,如果非要按上面的選擇來做決定的話,我們又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后者。因為相對來說,我們雖然差不多都會在意過程,但更注重結果的好與壞誰也不想到最后才發現自己的人生是失敗的。
苦難大部分是在過程中,而能否戰勝苦難,決定了你的人生可能得到的結果。就像之前提到過的李嘉誠的那句話: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煉。李嘉誠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他用自己的成就證明自己的這句話。一開始就吃苦,就可以在日后的人生路途中變得堅韌,變得勇敢。
如果失敗是疾病,那么苦難就是疫苗。只有不斷地接種苦難,才會讓你人生的身體越來越健康。年輕時吃些苦算不了什么,只要不被苦難打敗,迎接你的必然是后來的成功。
李嘉誠是香港首富,但是,這并非得益于他有多好的出身。事實上,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在他14歲的時候,為了生計,他不得不輟學從工,遠離了同齡人在校園里接受教育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因為年紀小,又不會什么技術,所以他人生當中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很好找。最后,他終于在一個茶樓里找到一份服務生的工作。
來到茶樓之后,每天他都要工作15個小時以上,這對于一個14歲的孩子來說,確實很不容易堅持。不過他咬著牙,不但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每天還把鬧鐘調快10分鐘,這樣他就成了每天最早來到茶樓的員工。
李嘉誠這樣吃苦并沒有白費力氣,茶樓老板對他非常滿意,而他也由此成為這個茶樓加薪最快的一個員工。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現在吃苦是為了以后的幸福,李嘉誠14歲就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不管前路有多么苦,他都能夠堅持下來。這就為他日后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可以光靠坐在家里想象就能夠得到的,它需要我們去行動,在奮斗的路上不斷解決困難,永遠保持昂揚的斗志,只有如此,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苦難不可怕。經常吃苦,就像打了疫苗,以后再吃多少苦也不會覺得太苦。遇到挫折也不再會灰心喪氣,而是勇往直前,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在積極中戰勝挫折,在苦難中成就自我。
現在吃苦是為了以后不吃苦,是為了將來能夠更加幸福。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或者是明白卻不照做,只知道遇到苦難就一味地回避,甚至是怨天尤人,那么,不但難以養成百折不撓的良好心態,自己的事業也難以獲得成功。
現在吃苦是為了未來的幸福。許多人成功都是從苦難中一步步堅持過來的。在他們的觀念中,苦難不再是跟煩惱甚至是厄運這一類詞聯系在一起,而是和考驗和成就綁在了一塊兒。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如果成功是人生路途中美麗的風景,那你就需要把苦難當做觀光車,不能因為懼怕或者回避而躲在自己的屋子里不敢出來。屋子雖然有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就像你現在看到別人取得的令人艷羨的成就一樣,但只有走出屋門,坐上觀光車,你才能真正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就像你在苦難中不斷地成長,最后你會成為失敗者那所屋子窗外的風景仰望的風景一樣。
如果有這一天,你無須再羨慕任何一個成功者,因為你就是其中的一員。到那時,當談到你的成功時,你會充滿著喜悅和坦然,因為你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卻將其一一戰勝了;到那時,你會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沖動想感謝這些曾經阻礙你前進的苦難。是苦難,讓你的腳步更加堅定,讓你的目光更加銳利,讓你的頭腦更加靈活,讓你的明天更加精彩。
有關勵志奮斗的文章5
1993年,日本札幌一位4歲小男孩從8樓掉下來。男孩的媽媽小山美真子當時正在樓下晾衣服,看到這一情景,立即飛奔過去,趕在小男孩落地之前,把孩子抱在了懷里。
這一消息在《讀賣新聞》刊出之后,引起日本盛岡俱樂部的法籍田徑教練布雷默的質疑。因為根據報上刊出的示意圖,他發現,要接到從25。6米高的地方落下的孩子,這位站在20米外的媽媽,必須跑出每秒9。65米的速度。而這一速度,在當時的日本,就是成績最好的田徑運動員,都難以達到。
布雷默想,如果《讀賣新聞》沒有搞錯的話,那么小山美真子必定是個運動天才。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同時也為了見一見這位了不起的母親,他決定拜訪一下小山美真子,看看年輕的媽媽是否真的創造了一個奇跡。
兩人的見面地點被安排在一家茶藝館。當記者把小山美真子帶到布雷默面前,布雷默驚愕得差點兒叫起來,因為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一位身材高挑、肌肉健碩的女子,而是一個身高不足1。60米、體格略顯纖弱的少婦。
這樣一位弱女子真能跑出每秒9。65米的速度嗎從布雷默執教20余年的經驗來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可是,當他看到小山美真子手中牽著的那個可愛的孩子和他們母子那種親昵的樣子,他徹底打消了不可能的猜疑,因為從母子二人的身上,他感覺到有一種愛的力量在威逼著他,讓他承認自己錯了。
事后,布雷默在回憶錄中寫道:當時,我甚至覺得自己有點卑鄙,我怎能懷疑一個心中充滿愛的人不會創造奇跡呢
見過小山美真子后,布雷默于1995年離開日本回到法國,在巴黎成立了一家以小山美真子第一個法文字母命名的田徑俱樂部。20xx年,他手下一位名叫沃勒的運動員在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獲得了800米賽的冠軍。當記者問他,作為一名新手為何能在名將云集的田徑場上脫穎而出時,沃勒回答:每個人體內都有一萬臺發動機,這次我打開了第一萬臺。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他的教練布雷默告訴他的,但是當我在報上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布雷默已經在告訴世人:上帝賦予你的能量,足以實現你的任何一個夢想,只要你有小山美真子那種對兒子的愛!
【勵志奮斗的文章】相關文章:
勵志文章:奮斗夢想10-06
關于奮斗的勵志文章04-27
《奮斗夢想》勵志文章09-25
奮斗夢想的勵志文章09-04
奮斗夢想勵志文章08-24
勵志文章:奮斗的意義08-28
青年奮斗勵志文章09-15
青春奮斗勵志文章精選09-04
青春奮斗的勵志文章04-05
有關奮斗的勵志文章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