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人堅持不懈的勵志故事(精選56則)
導語:無論是生活在哪個時代,想要獲得成功從來都是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對于任何事情都沒有堅持下去的信念,那么必然會失敗。關于“堅持”是很多議論文中常見的話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以下名人堅持不懈的勵志故事,歡迎閱讀。
【1】古代名人故事 |
【2】國內名人故事 |
【3】國外名人故事 |
古代名人故事
1、司馬遷
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于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后世。
2、孫康映雪夜讀
關于晉人孫康,家貧而熱愛讀書。夜晚,雖有時間卻買不起燈油,只好默默地回憶,消化白天學過知識。有年冬天,他半夜醒來,感到屋內并非漆黑無光,還能隱約約看到一些東西,原來是皚皚白雪反映所致,這給了他啟發:何不借雪光來看書呢?于是雪夜,特別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孫康苦讀的好時光。由于勤奮好學,他終于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并當上了御史大夫。
3、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年少求學時,由于家貧,他的生活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后,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這就是"劃粥"。沒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飯,這就是"斷齏"。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于自己的讀書學習。"斷齏劃粥"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范仲淹的艱苦生活,被當地留守官的兒子知道后,深為同情,便從家里送來了好菜好飯,范仲淹表示感謝,收下了飯菜。幾天之后,留守的兒子來看范仲淹之時,看見自己送給他的飯菜還在那里,都已經壞了,大惑不解。范仲淹解釋說:"您贈我好飯菜,實在感激不盡,但我平時吃稀粥慣了,并不覺得怎樣苦。現在我如果貪食這些東西,吃好的食物慣了,我將來怎么辦呢?"留守的兒子回家后,將范仲淹的話如實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夸獎說:"真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為呀!"后來范仲淹終于成為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4、天道酬勤的曾國藩
曾國藩是清朝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無論軍事上還是文學上都很有成就。并帶出了無湘不成軍的神話。但是他小時候的天賦卻并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復了多少遍,還是沒有能夠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躲在在他的屋檐下,賊想等到讀書人睡覺之后偷點東西。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誦讀那篇文章。賊大怒,從梁上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而曾國藩便是憑著勤奮和堅忍的毅力成為一代宗師。
5、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常常自稱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屬湖北)。他是唐朝大詩人,他的詩作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有“詩圣”之稱。
杜甫的家庭是書香世家。他的遠祖杜預是晉代學者、軍事家,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代的詩人。在這樣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咿呀學語時,母親就教他背誦古代詩歌,從《詩經》到《楚辭》再到漢代樂府。他記憶力特別強,一天能背幾首詩。不幾年,胸中已裝了幾百篇詩文。
7歲那年的一天,父親教他背誦古代的賦,其中有“鳳凰”之名。杜甫早就聽說過有鳳凰鳥,但就是沒見過,于是抬起頭來問父親:“鳳凰鳥是什么樣的?”父親告訴他:“這鳥是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雄為鳳,雌為凰。它頭像雞,頸如蛇,領似燕,背如龜,尾如魚。這種鳥不與其它凡鳥為群,是高潔的象征。”杜甫聽了深深地印在腦中,過了一會兒他對父親說:“有志的人也應該像鳳凰,對不對。”父親高興地撫摸著他的頭說:“對,對。”
“那我就作一首鳳凰詩吧。”杜甫說。父親驚喜地睜大眼睛:“好,念出來我聽聽。”于是杜甫吟誦起來。詩中把他理想中的鳳凰盡情謳歌了一番,最后抒發懷抱:做人一定要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父親聽了非常高興,從此以后就更加用心培養他了。
到了9歲,杜甫已經能寫一般常用的字,他常常把自己的得意詩作寫給大人們看。到了十四五歲的時候,當地詩人聚會的時候就一定要有他在場,有時人們還是把他從樹上叫下來的呢!當時在長安有一個名人匯聚的中心,那就是歧王的家里,詩人、學者、藝術家常常是濟濟一堂。最使杜甫難忘的是,他承先輩們的介紹,到過歧王的王宮,在那里結識了許多名流,有幸欣賞了名噪一時的歌唱家李龜年的演出。
杜甫20歲離家漫游,他游吳越、登泰山、訪燕趙,增長了很多見識。他33歲這一年,在洛陽與另一個詩歌巨子相遇了,那就是李白。他40多歲時國家發生—,自己也離鄉背井,流離失所,生活無著,卻用血淚寫出千古傳誦的詩篇。
6、李白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于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并被稱為“詩仙”。
7、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兒時的張衡天資聰明,態度謙虛,特別喜歡思考問題。張衡對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充滿了興趣。早上帶著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懸天空的太陽,晚上天空中皎潔的月亮、一閃一閃的星星都讓張衡產生了無窮無盡的聯想。張衡總是跟在父母身后問這問那。
有一次,張衡和母親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時候,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紅艷艷的,煞是可愛。張衡不經意間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長。張衡想,我要是長得像影子那樣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母親挖了滿滿一籃子野菜。張衡跟在母親后面,一蹦一跳地走著。“咦!影子哪里去了呢?”張衡驚奇地叫道。低頭一看,影子縮成了一團,踩在腳底下。張衡趕忙問母親這是怎么回事,母親說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陽升得最高,影子就會變短縮成一團,到了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影子還會變長的。
回到家里,張衡一直關注著自己的影子的長度。張衡發現真的'像母親說的那樣:傍晚時分,自己的影子又變得像早晨時那樣長。張衡感覺自己又學到了一點新知識,高興極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父母帶著小張衡一起到打谷場上納涼。這是人們一天當中最快樂的時光。大人們一邊搖著扇子,一邊海闊天空地聊天;孩子們則嘰嘰喳喳地玩得不亦樂乎,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過家家。只有張衡一個人不聲不響地呆在旁邊,望著茫茫夜空,嘴里還小聲默念著“一個,兩個……”母親以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著了,就說:“衡兒,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著吧,不要愣在那里,丟了魂似的。”張衡好像沒聽見,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轉睛地望著蒼穹。
父母見張衡沒吱聲,也就不再管張衡。又過了好一會兒,大人們都困倦了,接二連三地回家睡覺了,張衡還在那里望著天空。這時,一個大點兒的孩子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咳!傻了,老瞅著天上干什么,那上邊又不會掉金豆子。”張衡這才回過神來,揉一揉酸痛的脖子說:“誰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數星星。”此語一出,大家都愣住了。“什么,什么,數星星,真新鮮,還有數星星的傻瓜。那我問你,數清了嗎?”那位大哥哥問。“我還沒有數完呢,不過現在己經數到一千多顆了。”
旁邊的一位老爺爺插話道:“孩子呀,別數了,天上的星星是數不完的。這些星星無窮無盡,飄忽不定……”張衡卻打斷老爺爺的話:“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顆,只要我堅持數下去,肯定會數完的。”老爺爺被張衡的執著精神打動了,一下子不知道說什么好。
張衡的父親趕緊過來打圓場:“不許這樣跟老爺爺說話。”張衡意識到自己的不對,連忙向老爺爺道歉。但他回過頭來,還是想跟父親辯解一番。父親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說:“衡兒,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這樣挨個數是不行的。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規律的,你要按照這些規律,把它們分成一個個星座。這樣才會把它們弄清、記牢。”
小張衡點了點頭,按照父親說的去做,果然又認識了許多新的星星。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衡的求知欲越來越強烈。當時,各種自然災害頻繁地發生,地震帶來的災難尤為嚴重。它來無影去無蹤,一旦發生卻極具破壞力。這引起了張衡的思考。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種在地震發生后準確測定其方位的儀器,以便及時調撥物資進行救援。定下目標以后,他查閱了大量關于地震的資料,并且多次實地勘測。
有時,張衡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親自來到剛剛發生地震的地方,測量大地的震感。有一次,他把測震儀插入大地,剛要讀取數據,一波劇烈的余震襲來,離他不遠處的一道土墻轟然坍塌。幸虧他眼疾手快,往旁邊一跳,才躲過一劫,不然肯定要被砸成肉泥。他拍拍身上的灰土,繼續看儀器上的數據。遠處的老百姓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認為他簡直是發瘋了。但張衡不為所動,仍然夜以繼日地研究地動儀。
不久,地動儀成功間世了。
8、楊時求學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云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云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只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后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9、岳飛
岳飛(公元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省湯陰縣一個貧苦農家。據說岳飛呱呱墜地的那天傍晚,剛巧一只大鳥從屋頂上飛鳴而過。父親岳和便給他取名叫“飛”,字“鵬舉”。
岳飛青年時代,是在國家內憂外患之中度過的。宋朝統治者縱情享樂;長期生息在我國東北的女真族勃然興起,建立了金政權。1127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滅亡。
這一年,岳飛正好24歲。這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盼望有一天能夠投身疆場,為國家報仇雪恥。當招募“敢戰士”的消息傳來時,他報名參軍。就在他走上戰場的前夕,深明大義的母親,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勇殺敵,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飛參軍后,一直堅持戰斗抗金的最前線,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殺敵。他率領的“岳家軍”不畏強敵,獨當一面,先后六次與金兵交鋒,均獲全勝,“岳家軍”聲威大震。而趙構卻重用寵臣主和派代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為了拯救淪陷在敵占軍的苦難同胞,把敵人驅逐出境,岳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上書給皇帝趙構,堅決反對繼續向南逃跑,力諫趙構返回汴京,親率六軍北渡黃河,這樣將帥一心,一定可以收復中原。這道奏書進呈后,觸怒了趙構和黃、汪這些妥協投降派。他們以“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飛的官職革掉了。閑居三個月后,岳飛難以壓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岳飛慷慨陳詞,決心以身許國,消滅敵人,恢復故土,以報答父老鄉親。從此,岳飛又轉戰在抗金的戰場上,而且-越勇,“岳家軍”的旗幟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統帥不得不驚訝:“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10、諸葛亮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了一只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里。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娘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么搞到這么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
師娘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里,只見那只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娘笑著說: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于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喂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過刻苦學習,終于成為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11、鄭板橋賣畫索銀兩
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他早年家貧,后應科舉為進士,任知縣,因為幫助農民訴訟以及辦理賑濟,得罪了豪紳而被罷官。
鄭板橋未中科舉時,他的書畫無人問津。當了縣今后,昔日冷落他的親友紛至沓來,求書索畫。他為此刻了一枚“二十年前舊板橋”的圖章,專門用來回敬那些曾經冷落了他的勢利小人。
鄭板橋還曾大書一篇“筆榜小卷”掛在廳堂。標明索書畫的價錢: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帳。年老神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畫竹多于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清風過耳邊。乾隆己卯,拙公和上屬書謝客,板橋鄭燮。
這“筆榜”滿紙言錢,不知道的人,準以為鄭板橋在跪拜“孔方兄”。
不過,那些口不言錢、心想厚酬的以賣技生活的假名士們見了,都感到如芒在背。落拓不羈的鄭板橋,不乏志同道合者,清代吳山尊對他的“筆榜”深為嘉納,居然請人勒石作碑,加以廣泛傳播。
12、蒲松齡
蒲松齡是清代的文學家,他自幼聰明好學,但長大后屢次應試皆落第。蒲松齡并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繼續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薦,給當時德高望重的大宗師黃昆圃寫信,希望能得到幫助,然終沒能如愿。
從此,他不得不在鄉間一邊教書,一邊繼續準備應試。
正在這時,他的.愛妻陳淑卿離開了人世,這使他悲慟欲絕,生活更加清苦。但生活的艱辛與愛妻的去世并沒有動搖他追求成功意志。他化悲痛為力量,自作了一副對聯來激勵自己,上聯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下聯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為了實現自己的夙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中去,向時間索取知識和財富。他說:“耗精神與號呼,擲光陰與醉夢,殊可惜也!”
他還堅持不懈地從群眾中獲取知識;他在家鄉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樹下面,鋪一張蘆席,設茶備煙,凡是路過此地的人,他都免費供茶供煙,請他們講一兩個民間故事。就這樣,年夏一年,日復一日,他廣泛搜集素材,勤奮寫作。
歷經20年,他終于寫了聞名中外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這部著作通過說狐談鬼的表現方式,對社會的黑暗面進行批判,并“寓賞罰于嬉笑”,具有百誦不厭的藝術魅力。同時,他還完成了《聊齋文集》四卷、《聊齋詩集》六卷、《聊齋俚曲》十四種及其他雜著。
13、文公重耳
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的一位,他四十三歲那年遭陷害被迫逃出晉國,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結束流亡生活,回到國內掌握了政權。重耳即位后,對跟隨他流亡的文武大臣分別封官賜賞,功勞大的封采邑,功勞小的也尊爵位,可偏偏忘掉了一個人,這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流亡期間一直跟隨著重耳。當年重耳流亡路經衛國時,餓得實在受不住了,又找不到吃的,介子推便忍痛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煮湯吃。功勞這樣大的人,重耳怎么會給忘記了呢?
原來,介子推在和重耳一塊回到晉國都城絳都后,只朝見過一次重耳,以后便托病在家,編織草鞋,伺候老母。重耳封賞功臣時,別人都整天纏著重耳爭賞賜,介子推卻躲得遠遠的。他母親知道這個消息后,曾勸他去見做了國君的重耳,介子推厭惡爭功奪祿,他對母親說:"晉文公得晉,是上天的意思。現在有的`人爭權奪利,真不知羞恥。我不敢貪天之功為已有,既不想官,又不想利,去見他干什么呢?我甘愿終身編織草鞋,奉養老母。"母親見兒子態度這樣堅決,品德這樣高尚,便不再說什么了。母子二人商量了一下,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親上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境內),發誓終身隱居此地,再不出山。
后來,重耳經人提醒,想起了介子推,就派人四處尋找。得悉介子推在綿山隱居后,又親自帶人上綿山尋找。許多人找了好幾天也沒發現一點兒蹤影。于是,有人建議用放火燒山的辦法把介子推引出來,重耳采納了這個建議,下令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和他母親始終沒有出來。火滅后才發現他們母子二人死在一棵大樹下,重耳十分傷感,下令在綿山為介子推建立祠廟,并傳旨:把綿山之田收來的錢糧,統統作為介子推的供祭之用。
14、商鞅變法
齊威王當了霸主以后,燕、趙、韓、魏等國怕他三分,紛紛前來朝貢。只有西方的秦國沒有來。原來,當時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較落后,中原各國叫它“西戌”,把它看作野蠻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來往,還不時派兵侵奪它的土地。
周顯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感到秦國外受強鄰的欺壓,內有貴族的專橫,日子很不好過,決心奮發圖強,改變國家落后的面貌。為了尋求改革的賢才,就下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誰有好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就封他做大官,賞給他土地。”不久,一個叫衛鞅(yāng)的年輕人應征從魏國來到秦國。
衛鞅姓公孫,名鞅,原是衛國的一個沒落貴族,所以大家管他叫衛鞅。他看衛國弱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華,就跑到魏國,在魏國當了好些時候的門客,也沒受重用。衛鞅正在郁郁不得志的時候,忽然聽到秦孝公招聘人才,他決心離開魏國到秦國去。
衛鞅到了秦國,托人介紹,見到了孝公,衛鞅把他的一套富國強兵的道理和辦法給孝公講了一遍,他說:“一個國家要富強起來,就必須重視農業生產,這樣,老百姓有吃有穿,軍隊才有充足的糧草;要訓練好軍隊,做到兵強馬壯;還要賞罰分明,種地收成多的農民、英勇善戰的將土,都要鼓勵和獎賞,對那些不好好生產、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懲罰。真能做到這些,國家沒有不富強的。”
孝公聽得津津有味,連飯都忘了吃。兩個人議論國家大事,談了好幾天,十分投機。最后,孝公決定變法,改革舊的制度,推行衛鞅提出的新法令。
這個消息一傳開,貴族大臣們都一起反對。不少大臣勸孝公要慎重,不要聽信衛鞅那一套。孝公心里非常贊成衛鞅的主張,覺得不變法就不能使秦國富強起來,但是看到反對的人那么多,又感到為難,就把許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讓他們辯論。一個叫甘龍的大臣首先發言,他說:“現在的制度是祖宗傳下來的,官吏做起來得心應手,老百姓也都習慣了。不能改!改了準會亂!”另外一些大臣也跟著說:“新法是胡來”,是“謬論”,“古法、舊禮改不得!”衛鞅理直氣壯地駁斥他們說:“你們口口聲聲講什么古法、舊禮,請問這一套能使國家富強起來嗎?從古以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和禮。只要對國家有好處,改變古法、舊禮有什么不對?墨守成規只能使國家滅亡!”
衛鞅從古到今,舉出大量事實,說明變法的必要,把那些大臣駁得啞口無言。孝公聽他說得頭頭是道,把反對變法的大臣一個個都駁倒了,非常高興,對衛鞅說:“先生說得對,新法非實行不可!”說罷就拜衛鞅為左庶長(古時候一種官名),授予他推行新法令的大權,叫他抓緊把變法方案制訂出來。并且宣布:誰再反對變法,就治淮的罪。這樣,那些大臣都不敢吭聲了。
衛鞅很快就把變法方案制訂出來了。孝公完全同意。衛鞅怕新法令沒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開,就想了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來長的木頭,旁邊貼了張告示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賞他十金。”不多會兒,木頭周圍就圍滿了人。
大伙兒心里直犯嘀咕:這根木頭頂多百把斤,扛幾里地不是什么難事,怎么給這么多的金子呢?或許設了什么圈套吧?結果誰也不敢去扛。衛鞅看沒人扛,又把獎賞提高到五十金。這么一來,人們更疑惑了,都猜不透這新上任的左庶長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這時候只見一個粗壯漢子分開人群,跨上前去,說:“我來試試。”扛起木頭就走。許多看熱鬧的人,好奇地跟著,一直跟到了北門。只見新上任的左庶長正在那里等著呢。他夸獎那個大漢說:“好,你能夠相信和執行我的命令,真是一個良民。”隨后就把準備好的五十金獎給了他。
這事兒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說:“左庶長說話算數,說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啊!”
周顯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衛鞅的新法令公布了。主要內容有:
第一,加強社會治安。實行連坐法,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五家編為“一伍”,十家編為“一什”,互相擔保,互相監視。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檢舉,否則十家一起判罪。檢舉壞人和殺敵人一樣有賞,窩藏壞人和投降敵人一樣處罰。外出必須攜帶憑證,沒有證件各地不準留宿。
第二,獎勵發展生產。老百姓努力生產,糧食布帛貢獻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勞役;懶惰和棄農經商的,連同妻子、兒女一起充為官奴。一家有兩個兒子以上,成人以后就要分家,各自交稅,否則一人要交兩份稅。
第三,獎勵殺敵立功。官爵大小以在軍事上立功多少為標準。功勞大的封官爵就高,車輛、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賞賜,也都以功勞大小而定;軍事上沒有功勞的,即便有錢也不能過豪華的生活,就是貴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新的法令剛剛開始推行,就遇到很大阻力。那些貴族宗室不去打仗立功,就不能做官受爵,只能享受平民待遇,失去了過去的許多特權;實行連坐法以后,他們也不能為所欲為了。因此,都瘋狂地攻擊新的法令,更不要說保守勢力的代表甘龍他們了。在他們的唆使下,就連太子也出來反對。衛鞅把甘龍罷了官,可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便處分,衛鞅去找秦孝公,對他說:“新法令所以推行不開,主要是上頭有人反對。”孝公說:“不管誰反對,就懲辦誰。”衛鞅把太子反對、故意犯法的事一說,孝公既生氣又為難,沒有言語。衛鞅說:“太子當然不能治罪,但是新法令如果可以隨便違犯,今后就更不能推行了。”孝公問:“那怎么辦呢?”衛鞅說:“太子犯法,都是他的老師唆使的,應該懲治他們。”孝公表示同意。這樣,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就被割了鼻子,公孫賈就被刺了面。大伙看到孝公和衛鞅這樣堅決,都不敢反對新法令了。
幾年以后,秦國變得強盛起來。由于新法令規定了增產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勞役,老百姓一心都務農,積極種田織布,生產得到很大發展,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于新法令規定了將士殺敵立功的可以升官晉級,所以都英勇作戰。老百姓很高興。孝公看衛鞅制訂的新法令成效顯著,就提升他為大良造(當時一種大官名稱)。并且派他帶兵去攻打魏國。原來十分強盛的魏國,這時候已經衰弱下來,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連都城安邑也被秦軍攻占了。魏國只得向秦國求和。衛鞅凱旋而歸,接著,在國內又進一步推行新法令,主要內容有:把國都從雍城(雍,今陜西省鳳翔縣)遷到東邊的咸陽,以便于向中原發展;把全國分成三十一個縣,由中央直接委派縣令縣丞去進行治理,不稱職的縣官治罪;廢除“井田”制度,鼓勵開荒,誰開歸誰,允許自由買賣土地;統一度量衡等。這些都是發展生產的有力措施,對于鞏固和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新法令實行了十年以后,秦國變成當時最富強的國家。周天王派人給孝公帶來禮物,封他為“方伯”(一方諸侯的領袖),中原各國都紛紛前來祝賀,對這個新興的強國都另眼相看了。
秦孝公十分歡喜。后來把商、于一帶十五座城鎮封給了衛鞅,表示酬謝。從此以后,人們就把衛鞅稱做商鞅了。
過了幾年,秦孝公病死了,太子即位,是秦惠文王。惠文王以前反對商鞅的新法令,商鞅給他定了罪,給他老師判了刑,所以他一直懷恨在心。這會兒,他一當國君,那些過去反對商鞅的人就又得勢了。他們串通一氣,捏造罪名,硬說商鞅陰謀造反。惠文王就把他抓住處死了。商鞅雖然死了,可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已經在秦國扎下了根,再也無法改了。他的變法為后來秦國統一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5、崔琰
東漢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紹處當門客。
“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崔琰被曹操所俘獲。曹操看他是位人才,便把他留在自己身邊任職。
曹軍幾次狠狠地打擊前來侵犯的匈奴人,最后匈奴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來大量貢禮。匈奴使臣回國前,要求曹操接見他,并說:“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想來形貌一定威嚴,愿意一睹風采。”
曹操聽了手下的報告,覺得匈奴使臣的要求合理,不好拒絕,便讓有關人員安排會見的的時間。
會見前,曹操覺得自己的個頭太小,不夠威武,很難令外國使臣敬畏,便讓相貌俊雅的崔琰假扮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則扮作貼身衛士,手扶配刀,站在一旁。
會見結束后,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詢問對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臣說:“魏王長相風流文雅,氣度寬宏,可他身邊手扶佩刀的衛士卻很威嚴,令人望而生畏,有帝王之相。”
曹操聽了匈奴使臣的評價,覺得此人很有眼力。
實際上,崔琰不僅長得相貌堂堂、舉止不俗,分析事物合情合理,而且知人善任,愛惜人才。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崔林平時說話不多,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很少在親友之間走動,特別是成年以后淡泊功名,一時之間沒有什么大成就。
為此,親友們談起崔林,都會顯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樣子,評價崔林說:“崔林這個人不會有什么大作為,與崔琰比可是差遠了。”
崔琰卻有自己的主見,他每次遇到親友,都對他們說:“我與諸位的看法不同。我以為人的.發達有遲有早,我不過早作了幾年官罷了,哪里比得上崔林呢?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以他的見識和才干,將來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崔琰的眼光果然沒有錯。崔林的才能的確很出眾,他從小雖然默默無聞,但一直刻苦學習,注意天下大事的變化,暗中積累了很多的知識,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成為利國利民的有用之才。不久,崔林的才能被曹操發現了,曹操先是任命崔林為主簿,后任命他為御史大夫。到文帝時,崔林竟官至司空,封為安陽侯,成為魏國的股肱之臣。
16、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發現了我國存在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么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后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里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臥床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干活,心里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干活。天剛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獲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后來,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官辦小學堂。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學堂,他勤奮攻讀,刻苦鉆研,成為小學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秘。
幾十年來,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并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預測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7、李賀
我國唐代詩人李賀,天賦極好,7歲時就能寫出很精彩的詩歌、文章,受到當時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贊賞,被認為是小神童。盡管李賀聰穎過人,可他依然十分努力,從無絲毫的懈怠,作文、寫詩都非常嚴肅認真,從不馬虎草率。
李賀寫詩、作文,有與眾不同的習慣,他不是閉門造車冥思苦想,而是十分注重搜集材料、積累心得、捕捉靈感,他特別注意觀察生活、實地考察。他習慣于每天早上騎著家里那匹瘦馬外出游覽,每每有了什么見聞或心得體會,便當即記錄下來,裝進隨身帶的繡花錦囊之中。當太陽落山的時候,李賀再往回家的路上走去,到家常常已是掌燈時分,家里人早已吃過晚飯了。
李賀回到家,他母親趕緊叫仆人端上熱過的.飯菜,可是李賀依然沒有慌著去吃飯,而是將白天寫的那些草稿從錦囊中取出來,及時修改、整理,然后謄寫清楚,集中放入另一繡花錦囊之中,這才吃飯、休息。李賀天天如此堅持不懈,只要不是因病或家里辦重大的紅白喜事,他都從不停止這樣做。
一天晚上,待李賀回家做完這一切躺下睡著后,他的母親來到他的房間,取過錦囊將里面的東西全倒出來,一看,竟都是些詩稿、筆記,除此以外,別無他物。他母親想到這孩子一向體弱多病,再看他倒床便睡的疲憊不堪的樣子,十分心疼又擔憂地嘆息道:“這孩子真是非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
李賀雖然很年輕時就去世了,可他的很多詩作卻成為人們喜愛的傳 世佳作,為了這些佳作,他真正是到了嘔心瀝血的地步。
李賀的故事告訴我們,天賦再好也一樣需要后天的勤奮努力,做文章不能憑主觀想象,而是要仔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
18、湯顯祖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十二歲就有了功名,少年時便名冠一時,很受當地人們的尊重。
有一天,鎮上一位老紳士病故,喪主特派家人去請少年湯顯祖寫祭文。可偏偏另一個村子里有位老農做壽,其子女也來請他去寫壽聯。顯祖一想,按理說,死者為大;可按情論,死者停靈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殯前寫畢就可,而做壽卻只能在當天宴賓客時使用,何況眼下壽星家生活艱難,拿不出什么潤筆費,我小小年紀,不可勢利。就回答那家喪主,他遲一天到,肯定誤不了事的。說完,湯顯祖先去了壽星家把壽聯寫完,這才連夜往鎮上趕。
再說鎮上那家,因為家產富有,來吊唁的親朋眾多。其中一位遠親狂生,自恃有些文才,聽說要等個什么湯顯祖來寫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區區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筆墨伺候,鋪開宣紙,洋洋灑灑,直寫到次日天明。
正自鳴得意呢,湯顯祖來了。狂生沒料到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當地好事的就慫恿湯顯祖也寫一篇。湯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矯揉造作,全無真意,心中很不以為然。也是年輕氣盛,便不客氣,只見他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幾乎是一氣呵成,驚得眾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見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風。
狂生拿起自己熬了一夜心血寫成的東西,請湯顯祖評點。滿以為湯多少會夸贊幾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湯顯祖只是在結尾空白處寫了一句曲詞:“他去也,怎把心兒放。”狂生起先以為湯顯祖是補充去世人心態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細一琢磨,才悟出原來人家寫的是一字謎,這一字就是對他文章的評價,那臉刷地就紅了,心想,幸虧沒求人家說出來……
19、柳公權
柳公權是唐代一位楷書集大成者,他的書法清勁挺拔、俊秀深厚、自創一格,人稱“柳體”。在他學書路上,曾有一位“無手”師傅對他的啟發很大。
柳公權小時候聰明過人,熱愛書法,寫得一手好字,他經常在別人面前炫耀,總以為自己寫得已經很好了。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伙伴舉行“書會”,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夸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城里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城里。一進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一個失去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愿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來混生活,怎么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于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20、蘇秦
蘇秦,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乘軒里人,他跟隨鬼谷子學習游說術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張儀告別老師下山。張儀去了魏國,而蘇秦在列國游歷了好幾年,但一事無成,只得狼狽地回到家里。
蘇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務正業,只知道搬弄口舌。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心里感到十分慚愧,但他一直想游說天下,謀取功名,于是請求母親變賣家產,然后再去周游列國。
蘇秦的母親勸阻說:“你不像咱當地人種莊稼去養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貴呢?那不是把實實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沒有希望的東西嗎?如果到頭來你生計沒有著落,不后悔么?”蘇秦的哥哥、嫂嫂們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蘇秦知道自己這么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改,于是閉門不出,取出師 父臨下山時贈送給他的禮物——姜子牙的《陰符》,晝夜伏案攻讀起來。
蘇秦經常自勉說:“讀書人已經決定走讀書求取功名這條路,如果不能憑所學知識獲取高貴榮耀的地位,讀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這些,蘇秦更加忘我地學習起來。
為了抓緊時間學習,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發用繩子扎起來,懸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發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
21、王羲之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里洗毛筆和硯臺,后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么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于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贊他寫的字像彩云那樣輕松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歷杰出的書法家之一。
22、顏躅
戰國時,齊國有個隱士名叫顏躅,他頗有才能,不愿從政,甘愿過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時間長了,人們都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齊宣王為了搜羅人才,派人把顏躅請了來,要委以官職。顏躅不便違命,只得進宮朝見宣王。
這天,齊宣王高坐在朝廷上,他以為自己是一國之君,顏躅是個無官無職的文人,便以輕蔑的口氣說:"躅,過來!"顏躅是個很有骨氣的人,見宣王這樣對待自己,心里很生氣,便立在那里不動,用同樣的口吻說道:"王,過來!"齊宣王聽了,又改作笑臉,客氣地說:"顏先生果然名不虛傳。請您幫助我,作我的老師,我要向您請教。您要是能到我這兒來,咱倆一同生活,一同游玩,保證每餐都有牛羊肉和豬肉吃,出門也有車坐,您的夫人,兒女也都能身著衣錦,盡情地享受榮華富貴。"
顏躅聽了這番話,感到齊宣王是在利誘自己,便嚴肅地回答說:"謝謝。我不要什么榮華富貴,我愿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娛!""晚食以當肉"是說,我雖然窮得吃不起肉,但我推遲吃飯時間,等餓極了再進食,就和吃肉的滋味一樣了,"安步以當車"是說,我雖然窮得沒有車子坐,但我步行時把腳步放慢些.放平穩些,就和坐車差不多舒服了;"無罪以當貴"是說,我雖然是個平民百姓,但我只要清白正直,不做壞事,就是一個很高貴的人了;"清靜貞正以自娛"是說,我一身清白,自由自在地過著隱居生活,自己就感到無限歡樂了。
顏躅的這番話,說得齊宣王目瞪口呆,無言以對。
國內名人故事
1、馬云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云,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2、鄧亞萍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熱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并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終于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后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并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于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后,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么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于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進入國家隊后,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隊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隊里練習全臺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茍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臺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系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并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3、劉翔
又是一個四年的等待,又是一次傷心的關注,倒下的你,失望的我們,原來那一份期待只能屬于八年前地中海之畔的雅典,而不能跟隨我們到別處!可是我們不遺憾,不抱怨,更不記恨,畢竟這一切,這所有的期待都是因為你的橫空出世而隨之到來的!
回想起在雅典的那個夏天,似乎就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情一般,依然歷歷在目,那個在起跑點婉如火箭一般沖出的黃種人,瞬間就讓我們屏住了呼吸,那種感受、那種感覺,如何能用言語和文字抒發清楚?多少年了?我們心中始終有一個夢想,誰能讓我們中國,這條東方巨龍的國旗飄揚在那些總讓歐美人認為是他們稱霸的賽場上?
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汗水經營,劉翔出現了,就像是在宣告我們黃種人同樣可以在田徑賽場耀武揚威一般的出現了,你們能贏,我們為什么不能贏?你們究竟比我們有多少優越性?我們不服輸,我們不放棄,因為這個賽場沒有了我們,注定會變的不精彩。那一刻,劉翔身披五星紅旗昂首挺胸站在了頒獎臺的最上方;那一刻,多少代人期待的一個夢想終于在劉翔的身上得以實現;那一刻,我們這個泱泱大國、體育強國,終于有了引以為傲的新招牌項目!
可是你可知,為了這一枚金牌劉翔付出了多少?那是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苦練,那是多少載汗水和傷痛的百般阻撓,但是劉翔始終沒有放棄,他相信挺過這些難關、擺平這些攔路虎后,他就能榮登殿堂。沒錯,他做到了,他也成功了,在我們只關注到他風光的一面時,還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過于激烈的訓練和參賽,早已讓他的全身布滿了傷痕?為了2004年的那一幕,可以說他燃燒殆盡了自己的運動歲月,今后怎么辦?難道要飽含期待的大家每每看到一個傷痕累累的他嗎?
所以劉翔很努力的進行著每一次受傷后的康復訓練,更是相當謹慎的安排著自己每個賽季的賽程,只要能時不時的出現在賽場上,只要保持好自己的競技狀態,只要讓大家認為他還可以跑,那就心滿意足了。只可惜無情的`病魔就仿佛每夜都會出現在你面前的夢魘一般,讓人厭惡的揮之不去,。
所以當奧運圣火首次在他的故鄉—中國,這個遙遠的東方古國點燃之時,在我們都在期待劉翔千呼萬喚使出來之時,劉翔卻猶抱琵琶半遮面一般無奈的退場了。那一刻有些人不樂意了,整個奧運賽程就為了看這短短的十幾秒鐘,就為了看你這一跑、一跨,結果你不戰而逃,這什么意思?這怎么能讓人心平氣和的去接受?我們承認那一刻,劉翔的退賽確實讓許多支持他、關注他、喜愛他的人們傷心了、氣憤了。可是你們可曾想過,作為一名運動員來講,他的職業生涯能有多久?他的傷病會將他的身體摧殘到什么程度?他究竟是害怕失利不敢參賽?還是為了能讓你們多看他跑幾年,才選擇退賽這一下策?誠然不能在自己的故鄉出戰,的確是一種精神上的背宗忘祖,可是若不是為了雅典那一枚金牌,會導致他此后傷病纏身嗎?
帶著四年前的遺憾,我們跟隨著他一起來到了倫敦,可是令我們吃驚的是四年前反復困擾他的那個病魔,怎么也來了?難道它又想在這關鍵的時刻作亂?再不跑,或許就難以再登奧運的舞臺了;再不跑,對于自己也無法交待了……
因此,這一刻的劉翔咬緊牙關,踏上跑道,就算是摔倒了,也要再度爬起,就算是沒有了晉級的可能,也要堅持到終點!這一跑或許就是他在奧運賽場的最后一刻了,但是這一跑卻遠遠要比04年的`金牌加身時刻更加榮耀,他將永遠都是我們的驕傲,他更將永遠都是田徑賽場上的驕傲!他用自己堅強的毅力,成功的譜寫了一曲“2012劉翔決不放棄”的勵志故事!
4、程乃姍
在參加一次愛心助學行動中,滬上著名作家程乃姍女士表示,貧困雖然不是件讓人開心的事,但貧困也會產生積極因素,催人奮進,在全社會平等地看待和幫助這些貧寒學子們的同時,學子們也應該看到,年輕是自己最大的財富!
“人生來都是平等的,雖然出生家境貧寒,無法選擇,但是貧困不是永遠的。”程乃姍女士向記者說起了她祖父的一段往事:由于家境貧寒,她的祖父在14歲時輟學,離開浙江家鄉到上海中國銀行做雜役。“那時我祖父才知道,早上起來后要拿牙刷牙膏刷牙。”程老師說,貧窮的祖父非常用功,10元月薪的一大半上夜校,學英語,在祖父29歲時,他已經成為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當時是中國銀行有史以來的最年輕一個副經理,唯一的沒有正規大學文憑的副經理,后來還成為上海近代史上有名的銀行家。
“我覺得貧苦的孩子容易成功,因為他能夠吃苦,懂得珍惜。”程乃姍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在棚戶區的一所中學做了20年的中學老師,她的小說《窮街》就是根據這一段經歷寫作的,其中幾個學生的.原型今天也在自己的領域中成為了人才。“貧窮的確是一個負擔,一方面我們的社會氛圍不能給這些貧寒的學子造成心理的壓力,另一方面,學子們自己應該看到自己擁有的是什么,其實年輕就是你們現在最大的財富。”
程乃姍還表示說,這次助貧寒學子回“家”,其實也給社會提出一個啟示:今后能否形成一種長期風氣,讓更多人加入進來,真誠平等地來幫助這些未來的社會棟梁。
5、方鳳娣
當年輕的方鳳娣站在南京西路651號的大理石拱門下時,那道門是如此高大,以至于像她那樣高的女孩都會暗自敬畏。那是在1965年,15歲的方鳳娣走進上海體工隊訓練基地,她將在那里度過五年,從一個活潑的女孩變成籃球明星。當時大方并不喜歡打籃球,她回憶道:“我只是個喜歡唱歌跳舞的小女孩,小時候我想當演員,一點也不喜歡打籃球,從來沒想過要打籃球。”
大方的身高引起了上海女籃的注意,體育局官員造訪大方的家,征詢其父母的意見。他們告訴大方的.父母,他們的女兒能為這座城市甚至整個國家帶來榮譽。此外,能進入專業體育隊在當時也是個“鐵飯碗”,那意味著大方今后可以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也不必像她的母親一樣在棉紡廠的生產線上忙碌。
在體工隊里,五六個運動員住在一間宿舍里,他們有固定的食譜,也有牛奶和肉類供應。在那個物資緊缺的年代,這些都是專業運動員的特權。剛進體工隊時,大方遇到了一些麻煩,她當時的一位教練回憶:“大方剛進來時跑得很慢,抓不住球,而且在場上跑幾個來回就跑不動了。”
無論冬寒夏暑,專業運動員每天都要訓練八到十個小時,有時候訓練會艱苦得讓人哭出來。林美珍曾是上海女籃的前鋒,她說:“我們認為意志是體育運動的最高境界,一個運動員的技術提高是有止境的,但意志的提高卻是無止境的。”
大方的意志也在不斷提高,接受專業訓練一年后,她的技術還是很生澀,但是在搶籃板球時她更加主動,有時為了爭一個球,她會毫不猶豫地撲倒在地板上,這樣的意志品質也讓她在之后艱難的生活中始終沒有放棄。
1969年,上海恢復了專業運動員的訓練,由于大量老運動員的退役,19歲的方鳳娣被推上主力中鋒的位置。大方穩定的投籃和在籃下的頑強作風讓她得以入選國家女籃,并在1976年亞洲女籃錦標賽上戰勝當時的亞洲霸主韓國隊。當時的國家女籃控衛羅學蓮說:“大方是個非常內向的人,訓練結束之后她總是坐在寢室里織毛衣。”
6、楊佳
她是一位漂亮而又富有才華的女孩。她15歲考上大學;19歲成為大學教師:22歲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歲在中科院教研究生。接著,她戀愛、結婚、生子。一切都順風順水,處處布滿了鮮花和掌聲。可是,在她29歲那年,上帝卻突然關閉了那條通往幸福的大門,一下子把她推入到黑暗的深淵里。她的視神經發生了病變,雙目失明。與光明一同失去的,還有她的丈夫和孩子。
她要學習盲文,她要回到自己的知識領域里去。可是,這一年,她已經30歲。30歲的女人當然不能再上盲人學校啦。因此,她只好自學。她開始“看”盲文。當然,她是用手指“看”的。她只能用手指摸來替代眼睛看。她摸的第一個英文單詞是大白菜,字母為c-a-b-b-a-g-e,這7個英文字母,她用手足足摸了一個小時,可是,她到底還是沒有弄明白這個單詞就是“大白菜”。當父親告訴她答案的時候,她哭了。她為自己的笨拙而流淚。她是中科院的英語教授,居然不認識“大白菜”這個英文單詞。而在此之前,她可是一目十行啊!
她不相信自己就這么被一棵“大白菜”給絆倒了。她要活下去,她要站起來,她要做一棵能夠飛翔的大白菜,重新翱翔在知識的天空里。她開始了自己的奮斗。她把自己一個人鎖在房間里,一遍遍地練習,一遍遍地摸字,一遍遍地默記。然后,她再把學會的東西背誦給父親聽。一次,父親在聽取她背誦的時候,發現盲文字塊兒上滿是殷紅的血。等她背完,父親一把拉過她的手,這才發現她的十指都已經磨破。父親把她的雙手攥在自己的手里,禁不住號啕大哭。父親說:“女兒呀,咱不學了。爸爸有工資,爸爸可以養活你一輩子。”她沒有哭。她反而笑著安慰父親說:“爸爸,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女兒,我能行!”
一天晚上,她一個人偷偷地跑出了家。父親很著急,四處尋找。最后,父親在她工作過的教室里找到了她。學生已經放學。教室的`燈光已經熄滅。她一個人站在講臺上,反復地用手丈量著黑板。她終于重返講臺。一切都與生病前沒有什么兩樣,以至于上了兩個星期的課,同學們還不知道他們的老師已經雙目失明了。終于,有同學發現她拄著盲杖在校園里行走,同學們這才知道了她的不幸,這才知道她為了上好每一堂課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同學們感動得哭了,而她卻笑了。她笑著講述一棵大白菜的奮斗歷程,鼓勵同學們珍惜時光。
她的名字叫楊佳。楊佳學會盲文后,利用電腦盲文軟件,踏上了事業的快車道。她以盲人的身份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管理專業,并獲得了哈佛MPA學位。現在,楊佳任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盲協副主席。
7、侯寶林
侯寶林是中國現代相聲的一代宗師,這位中國相聲第六代傳人一生創作了《77號》《北京話》《醉酒》《新式馬甲》等大量優秀的相聲藝術作品。他的相聲融強烈的幽默與辛辣的諷刺于一爐,既讓觀眾笑聲不斷,又在笑聲中給人以教益,俗中見雅,平而能奇。他逝世20年了,但喜歡相聲的人一提起他,依然贊不絕口。
杰出的人才往往是風雨泥濘逼出來的,侯寶林也不例外。他本是天津人,因為家中無力養活,1922年被舅舅帶到北京,送給一戶侯姓人家做養子,那年他只有5歲。他的養父是貝勒府的廚師,貝勒府名頭很響,但其時已是民國時代,享用官府財政撥款的王公們遠遠不再像皇權時代那樣富裕,對身邊服務人員更加刻薄,養父收入很低,侯寶林只讀了三年小學就不得不輟學。11歲時,侯寶林出外學藝謀生,最初是學京戲,拜閻澤甫為師,整天打雜、燒水、做飯、看孩子,同時,每天還到天壇溜嗓子,練“云手”、“起霸”等起碼的京劇表演程式。后來改學相聲,先后拜常葆臣、朱闊泉為師,在北京天橋、鼓樓等地當街頭藝人。開始一段時間,幾乎天天忍饑挨凍,有一次甚至因交不起房租被房東趕了出去。后來有了些名氣,北京、天津等地的戲院開始請他,侯寶林才獲得了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
或許是因為經歷過極其卑賤的生活吧,侯寶林一生都能做到“卑己”。“卑己”跟自卑不是同一概念。自卑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卑己”是不管自己處于何種位置,都將自己放得很低,以赤誠、善良的心對人。抗戰時,相聲演員戴少甫在天津燕樂升平劇場演出,說了一段《打白狼》的相聲。這個段子講的是“我”——某司令率領人馬攻打叫白狼的土匪,介紹自己手下有幾個軍長、幾個師長、多少旅團長等,由演員中的“逗哏”說出這些人的.名字,實際上說的都是演相聲、變戲法、賣藝人的名字,“捧哏”的聽完后問了一句:“你怎么盡帶這些人?”“逗哏”的回答:“對,我就專帶這些王八兔崽子。”當時天津的流氓頭子兼漢奸袁文會認為戴少甫影射他與他手下的一幫“兄弟”,帶人砸場子,并將戴少甫趕出天津,戴少甫貧病交加,不久離開了人世。戴少甫逝世后,一家人衣食無著。那段時間,侯寶林每次演完節目,都會在舞臺上長跪大哭,講述戴的往事。觀眾得知內情,紛紛慷慨解囊。通過這種方式,侯寶林為戴少甫的后代募集了大筆錢。
新政權建立后,相聲藝術的社會地位大幅提高,眾人對侯寶林的稱呼也由“說相聲的”變成了“著名相聲藝術家”。地位變了,侯寶林依然還是堅守著“卑己”之心,將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毫不保留地向他人付出自己的熱情與善良。侯寶林的關門弟子師勝杰講過一件往事。侯寶林晚年住在四合院,一天,師勝杰有事去找他。一進門,侯耀華告訴他:“老爺子上廁所去了,你等會吧。”那時家里沒有洗手間,大家都是去胡同里的公廁。等啊,等啊,師勝杰等了20多分鐘,侯寶林連個影子也沒有。師勝杰擔心師父出了什么事兒,就去公廁找。到了公廁,一個場景讓師勝杰終生難忘:侯寶林單腿跪在地上,給一位老大爺系鞋帶。那老大爺一只手拄著拐棍,一只手顫顫巍巍。師勝杰立馬趕過去想代替師父做,侯寶林說:“好了,這點小事,用不著咱爺兒倆。”回家的路上,師勝杰問侯寶林:“師父,您認識那老人家?”侯寶林說:“不認識。我看他鞋帶開了,他不方便系,我就去給他系了。”
面對侯寶林為他人付出的那份真誠、善良,說天地為之動容、石頭為之開花或許有些夸張,但我相信再堅硬的心也會變得像棉花一樣柔軟。的確,侯寶林是“卑微”的,他做好事時的身體姿勢都那么平民,然而,正是這種“卑微”讓我們感覺到了他內在的高貴——為了他人不惜犧牲面子和身份的高貴。
一個人要走向這樣的“卑微”并不容易。如果說侯寶林早年對戴少甫后人的傾情關照與自己貧寒的家庭出身有關,內里不無同病相憐的因素。在其晚年,當他大紅大紫的時候,還能以這樣的平常心對待別人,則不再是同病相憐,而只能理解為一種內在的悲憫。同病相憐并不難,真正難的是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依然愿意付出自己的悲憫。
因為這份“卑己”,因為這份內在的溫熱,侯寶林才贏得觀眾長久的尊敬!
8、劉曉慶
劉曉慶90年代主演的熱播劇《武則天》,從十幾歲的少女演到白發蒼蒼的老婦,劉曉慶的眼睛里面漸次寫過純真無邪、心機深藏、嫵媚風華、孤苦蒼瓊…在屬于劉曉慶的風華絕代,你甚至分不清戲和人生,以為她就是那個歷的傳奇女子。《武則天》中的劉曉慶,除了一貫的“裝稚嫩”,還有她“先知先覺”的“扮滄桑”——《武則天》之后劉曉慶經歷了更多的起落,戲和人生的界限越發模糊。
但讓人們念念不忘的,總不是這些作為劉曉慶人生縮影的“扮滄桑”,而是看似不自量力的“裝稚嫩”。
如今。58歲的劉曉慶將在電視劇《徐悲鴻》中飾演一代畫家徐悲鴻的初戀情人、第一任妻子蔣碧微,從19歲演到80多歲。消息一出,更多的聲音還是關于劉曉慶“裝嫩”的批判。劉曉慶倒并不在意:“演員能裝嫩是能力,要是總演自己。那叫什么演員呢?”
輿論的聲音認為,劉曉慶要將“裝嫩”進行到底,可我卻看到了一顆堅韌的“少女心”——純真、無畏、愛漂亮、追求時尚的少女情懷,和永不言敗的心靈質地。
劉曉慶曾經說過:“如果只是為了賺錢,那我會去喂豬。”今天年過五旬的劉曉慶再戰熒屏恐怕不單是為了巨額片酬,別忘了,劉曉慶是中國第一代“下海”經商的女藝人,早在20世紀90年代,她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億萬富姐”。
中國的大多數女演員,在過了40歲以后,就坦然去演現代戲中的“媽媽”和“阿姨”,要么就是清官戲中的“嬤嬤”。劉曉慶偏偏一次一次挑戰觀眾的心理底線:40歲演少女武則天,如今將邁入花甲之年了,還不忘客串一把19歲少女。
好事者用高倍放大鏡來尋找她臉上的皺紋,但誰能通過那幾條皺紋,看到一顆堅韌的“少女心”呢?
20歲出頭初登大銀幕,她是中國迄今為止一個獲得三屆百花獎的女演員;20年前,她勇敢“下海”經商,3年融資50億,一鳴驚人;她是中國第一批出書的女藝人,銷量讓許多專業作家望塵莫及……而在這些輝煌的背后,是沸沸揚揚的情感起伏和婚姻糾葛,是眾所周知的欠稅風波和鋃鐺入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大小官司——就在前不久,導演謝晉遺孀狀告宋祖德的官司中,劉曉慶也不能幸免。對于是非來說,她是一個巨大的磁場,劉曉慶三個字,似乎總讓人浮想聯翩。
劉曉慶的人生,集中了所有傳奇大戲的元素,集中了一個女人的風華絕代以及不堪回首。但她卻用她自己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打不倒的劉曉慶。璩美鳳經歷“桃色風波”之后接受媒體采訪說:“除非你拿刀把我砍倒,否則我絕不會倒下。”用在劉曉慶的身上,再合適不過。
劉曉慶喜歡演少女,不論別人怎么捕捉她臉上的皺紋,但誰也改變不了她那種少女純真而無畏的情懷,同時在時光的歷練中,這顆少女心也是堅韌的。劉曉慶在博客中寫道:“他們希望看到的是我老態龍鐘、身材臃腫、雞皮鶴發的照片。他們認為,我早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了。可是我并不臃腫,也沒有老態龍鐘、雞皮鶴發啊……我可以作為成功的范本驕傲自信地生活。”
女人一旦擁有一顆堅韌的少女心,那么她就不會因為外界的聲音而改變自己的形態:她已經不再年輕,但她卻不會老去:她一身的是非,卻堅持要活得與眾不同。
9、楊麗萍
現在說起楊麗萍,都知道她是我國的舞蹈藝術家,她的《雀之靈》《孔雀公主》《兩棵樹》《云南映象》《云南的響聲》等享譽世界,成為舞蹈經典之作,是中國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舞蹈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楊麗萍成名背后所經歷的辛苦,而她對自己的辛苦又另有一番認識。在一次電視采訪節目中,楊麗萍為觀眾展示了她獨特的辛苦觀。
楊麗萍的童年是在山村度過的,從小她父母離異,作為家中長女的楊麗萍,開始承擔很多家務活兒,還幫大人做繁重的農活兒,放牛、上山打柴、采茶、插秧、撿麥穗、舂年糕、織布,幾乎所有的農活兒,童年的楊麗萍都做過。聽楊麗萍微笑地談起童年,主持人詫異地瞪大了眼睛,她不敢相信,眼前這個美麗瘦削的舞蹈家,童年時還做過這么多農活兒。主持人問楊麗萍,那么小,就做這些農活兒,一定覺得很苦吧?楊麗萍笑著回答,不苦啊,這是生活需要啊,認識到這一點,就一點也不覺得苦了。比如你上山打柴,想到將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飯做熟,你就會很快樂的。
上世紀70年代,楊麗萍被招入一家歌舞團,成了一名舞蹈演員,開始了她美麗的舞蹈事業。從小沒有經過任何正規訓練的楊麗萍,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她的舞蹈基礎很薄弱,而一個舞蹈演員,需要身體的軟度,壓腿、練把桿,這都是最基礎,也是最艱苦的訓練。楊麗萍每天堅持練功到深夜。當時,生活條件很差,每個月只有7元錢伙食補助,經常吃水煮白菜,上面浮著幾滴油星。主持人問楊麗萍,生活條件那么差,練功又那么累,一定覺得很苦吧?楊麗萍笑著回答說,不苦啊,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喜歡做的,是為你的舞蹈事業打基礎,這是一個美好的過程,怎么能叫苦呢?
為了原生態歌舞《藏謎》的創作,楊麗萍帶著她的舞蹈演員們,整整磨合排練了一年,在成都,她們終于第一次將這臺大型歌舞搬上舞臺。到達成都后,距離正式演出只有一個星期了,而節目的整合和走臺還沒有完成,時間太緊了。為了不讓期待已久的觀眾失望,楊麗萍和她的舞蹈演員們抓緊時間進行走臺練習,整整一個星期,楊麗萍全身心地投入最后的排練,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聽到這里,主持人忍不住又問她,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啊,那段日子一定很苦吧?楊麗萍笑著回答,不苦啊,這都是為了自己的.作品嘛,你看到了這個事實真相,就不覺得它是一件苦差事了……
主持人三問苦不苦,楊麗萍都說不苦,并且給出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實質都是一樣,那就是苦的背后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上山砍柴不苦,是因為可以把飯做熟;練功不苦,那是為事業打基礎;每天只睡一個小時不苦,那是成功前夜的付出。這些認識足見楊麗萍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一個目光長遠的人,一個理智又富有激情的人。
楊麗萍的苦是實在的、有目共睹的,也是她切身體會的;她的不苦是觀念中的、經過升華的,也是被自己的意志改變了的。她將苦差事轉變成不苦的經歷,是源于她認清了事情的面目,要想成功,就必須辛苦,辛苦過后,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悅。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實則融入了大胸懷大智慧,令人欽佩。
10、溫城輝
16歲,他為了做一本雜志,常常被老師叫到辦公室罰寫“不再不務正業”的保證書;18歲,他用全部的生活費來創業,結果賠了個精光;19歲,他再次創業,申請辦理休學。
看著別人都在象牙塔里享受大學的美好時光,而他卻為了虛無縹緲的創業夢而要休學,母親非常不理解,覺得他就像是被傳銷洗腦了一般,擔心他誤入歧途,諄諄告誡不成,幾次與他大吵,憤而出手相向,甚至鬧到了要斷絕母子關系的地步。可固執的他,不為所動。
20歲,他帶著夢想到了人地生疏的北京,租住在混亂的民宅里,連應聘人員都不敢帶進來。每次,都是約在一個咖啡館里,雙方談好了意向,才敢將應聘人員帶到那個混亂不堪的稱為“辦公室”的地方。
幾個月后,連續做出來兩款產品,可是由于新產品缺乏宣傳,也沒有太多新意,很難與同類產品進行競爭。理一下財務,他發現錢馬上就要花光了,而公司一點進項也沒有。深夜,他坐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內心無比糾結。如果繼續下去,公司還是沒有起色的話,就會賠光所有的錢,為此他就會負債上百萬;如果放棄,那么之前所做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而自己卷鋪蓋回去更會受到人們的嘲笑。經過一夜的思考,不死心的他決心再做最后一個產品,若是失敗就重回學校上完大學的課程。
一天,同宿舍的好友打來電話,一番寒暄后,問他怎么給女孩挑選禮物。原來,馬上就要到情人節了,為了給女友送一款心儀的禮物,好友可謂是費盡了心思,可是試探問了幾次,女友的熱情都不高,便向他來討主意。經過多年打拼,他很了解不同年齡客戶的需求,便向好友推薦了幾種禮物作為備選。就在他為新產品的研發而焦頭爛額時,好友又打來電話,是感謝他的。聽了他的建議,好友將禮物送給女友,一舉贏得了芳心。在電話中,好友還打趣,說他是紅娘。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經過一番調查發現,許多人不知道如何送別人禮物,有時還會因為送錯禮物而引發不必要的誤會。他想若是有一個軟件專門幫助人給戀人、家人、朋友、同事制造生日、節日、紀念日的驚喜,不僅省卻了挑選禮物花費的.時間,也消除了這種不必要的誤會,必會受到大家的歡迎。經過一番思考與調查,他將最后一次創業機會押在了禮品上。
盡管他的想法很好,方案也做得漂亮,卻遭到了同事的反對,同事一致覺得受政策的影響,禮品市場已經逐年萎縮,做禮品無疑是自掘墳墓。可是,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每個人都要送禮物給親戚朋友,中國的禮品市場非常大,所以堅持要做禮品。看著日益緊縮的錢袋,他忍痛裁員,只留下4個人,大家一起沒日沒夜地為了最后一次機會而努力。功夫不負苦心人,幾個月后,一款名為禮物說的APP上線,按照贈送對象、贈送場合和他/她的個性,而將禮物做了分類,制作了不同的攻略,要選一款適宜的禮物點點鼠標或者劃劃手機屏幕,幾分鐘就搞定了。而清新的風格,使得APP一上線就俘獲了一大批90后女生的芳心。如今,禮物說的用戶已經突破了1000萬,月銷售額突破了5000萬元,成為國內禮物領域的移動電商,也獲得了投資機構的千萬美元融資。
他就是人稱“90后馬云”的溫城輝,說起成功的秘訣,他說:“我只是努力做一棵向上攀爬的藤,無論歷經風吹日曬,終不忘初衷。”從鉆出地面的那天開始,柔弱的藤就一直向上攀緣,即便歷經暴風雨的摧殘、烈日的肆虐,從沒放棄目標。因為它知道如果放棄目標,便會被踐踏,而只有不停地向上攀爬,才能站得高看得遠。而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國外名人故事
1、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2、愛迪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于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3、梵高
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4、達.芬奇畫蛋
著名畫家達.芬奇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意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5、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波斯之前,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其中一個叫皮爾底加斯的大臣非常驚奇。問道:“陛下,那你帶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帶這一種財寶。”亞歷山大回答說。聽到這個回答,皮爾底加斯說:“那么請讓我們也來分享它吧。”于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希望是創造人生的路標,在任何時候都別放棄它。
6、狄更斯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7、被認為是傻子的科學家
在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并不顯得聰明,3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學后,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是一事無成",甚至勒令他退學。16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但他并不恢心。通過勤奮學習,成了杰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曾有青年問他是怎樣成功的,他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8、萊特兄弟
在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為生。
有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上,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并很快消失在遠方。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里飛?"牧羊人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小兒子也說:"要是能做一只會飛的大雁該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于是他張開雙臂,但也沒能飛起來。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說:"我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將來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并一直努力著,等他們長大--哥哥36歲,弟弟32歲時--他們果然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明了飛機。這兩個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9、貝多芬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1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并領取工資補貼家用。到了17歲,媽媽病逝,家中只剩下2個弟弟,1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爸爸。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的不幸是1個孩子難以承受的。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熱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于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是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斗,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1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10、伊薩克·帕爾曼
1995年11月18日,小提琴家伊薩克·帕爾曼在紐約林肯中心的艾弗里費舍大廳舉辦音樂會。
如果你聆聽過帕爾曼的音樂會,你就會知道登臺對于他多么不容易。他小時候患過小兒麻痹癥,兩條腿上都有支架,只能拄雙拐行走。看他痛苦緩慢地一步步走過舞臺會令人感到很難過。
他緩慢但是莊嚴地走到椅子前,坐下,慢慢把雙拐放到地板上,打開腿上的'夾板,一只腳向后拉,另一只向前伸,彎下腰拿起小提琴放到頜下,向指揮點頭示意開始演奏。
聽眾對他的這一套動作已習以為常。他上臺坐到椅子上的過程中他們靜靜地坐著,他打開夾板時,每個人滿懷敬意保持肅靜,等待他開始演奏。
但這一次出了點差錯。他剛拉完頭幾個小節,小提琴上的一根弦斷了,每個人都能聽到它崩斷的聲音就像屋里響起一聲鞭炮。人們都知道這聲響意味著什么,都知道他該做什么。
大家想象著他會站起身,再把夾板裝上,撿起雙拐走下舞臺,或是換一把琴或是找根新弦。但他沒有這樣做,相反,他停頓片刻,閉上眼睛,然后示意指揮再次開始。
伴奏響起,他從剛才中斷之處重新拉起,用從未有過的激情、力量和虔誠演奏著。
每個人當然都明白。用三根弦演奏交響樂是不可能的,你知,我知,但伊薩克帕爾曼不想知道。
你可以看出他在腦海里調整、變化、重譜著作品,一個時刻,聽起來似乎他在把琴弦變調以獲得它們從未發出過的聲音。
演奏完畢,廳里一陣駭人的寂靜,然后人們起立歡呼,四周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全體起立,吶喊喝彩,用這些方式表達他們是多么欣賞帕爾曼所做的一切。
他微笑,拭去額頭上的汗水,用一種平靜、深沉、虔誠的語調說:你們知道,有時,藝術家的.任務就是要弄清楚用自己所剩所余的一切還能創造出多少音樂。
多么鏗鏘有力的話語,從聽到那一刻起就印刻在我的心里。這大約也就是人生的定義不僅對于藝術家,而且對于我們所有的人。
他是個要把自己一生奉獻給在四根弦小提琴上演奏的人。突然間,演奏進行時。發現只剩下三根弦,而那一晚他只用這三根弦演奏出了比他以前用四根弦奏響的更美妙、更神圣、更難忘的音樂。
所以,我們有時在這個動蕩不安、變數不定、眼花繚亂的世界上的任務就如同演奏音樂,開始時我們傾其所有而為之。然后在不可能時,用我們還擁有的一切去創造。
11、安格拉
在德國,有一名叫安格拉的小姑娘,從小身體協調性就很差,學走路、跑步都比同齡的孩子晚得多。5歲的時候,她下坡還會經常摔倒,甚至一度對下樓梯都有恐懼心理,根本沒有生活的自信。
上小學后,安格拉最怕上體育課了,她總擔心自己笨拙的動作會被同學譏笑,于是經常逃課。教師發現后,對她說:“你這樣長期逃避,只會導致你更差啊!”
安格拉沒法,只好硬著頭皮練習,可是她總是拖延到快下課的時候再練。因為她認為,這個時間來練,同學們就很少有機會看她的笑話了。
12歲那年,體育教師教跳水。教師講完跳水的動作要領后,同學們都急不可耐地沖上跳板,往泳池里跳。安格拉磨蹭地跟在最后,眼看著同學們一個個完美入池,心里越發惶恐。身旁不斷有同學擦肩而過,他們已往返跳板數次。有同學嘲諷她:“你怎么還不跳?準是被跳板嚇破了膽吧!”安格拉故作平靜地回答:“我正在努力領悟。”她足足站了45分鐘,大家都以為她要放棄時,她徑直沖上跳板,果敢地躍起,縱身跳入泳池深處。她的動作雖然算不上十分優美,但她的壓軸一跳,還是吸引了眾人,贏得了喝彩。
這一跳,讓安格拉找回了自信。她這才明白,拖延到最后,其實能給自己留下足夠的時間來平緩心情,并從他人身上汲取經驗。誰也想不到的是,安格拉大學畢業后,選擇了從政,后來竟然成了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也就是現在的安格拉·默克爾總理。
默克爾接受媒體采訪,回憶起這個童年小插曲時說:“我就在那一刻有了勇氣,后來遇到什么事都沒有畏縮過。”她說自己是那種“需要很多準備時間,盡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
默克爾成為德國總理后,仍告誡自己,辦事要沉穩。即使面對國內外的各種危機,默克爾也一次次地選擇了慢半拍再決策,多次力挽狂瀾。她曾坦言,自己并非無所不能的女強人,所以需要更多的.時間思考,在慢中取勝。
現在的默克爾身材有些微胖,她稱自己是“一個行動遲緩的笨瓜”,甚至有人批評她膽小和不夠鼓舞人。可是默克爾已經從一個普通物理學家,變身為令人生畏的“政治黑豹”,成為了深受德國民眾愛戴的“德國人的媽咪”。
默克爾的經歷表明,內心的膽怯是每個人都有的障礙,鼓足勇氣,突破自我,你的人生就會大放異彩。還有就是:慢,并不是一種缺陷。相反,假如你能理智冷靜地對待慢,你將會從慢中收獲良多。
12、福勒
福勒的家境不好,為了生計他五歲的時候就參加勞動,九歲之前就像是大人一樣以趕騾子為生。在他的母親的鼓勵下,他就開始思考如何致富。他選擇了肥皂業。于是,他就像我們現在的很多推銷員那樣,挨家挨戶地推銷肥皂。12年之后,他終于積蓄了2.5萬美金。這點錢在當時對他來說是多么重要啊!
正好,福勒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家公司要出售,售價是15萬美金。福勒真的興奮極了,由于興奮他竟然忘記了自己只有2.5萬美金。他與那家公司達成協議,先交2.5萬美金作為保證金,然后在10天之內付清余款,否則,那筆保證金——也就是他的全部財產——將不予退還。福勒興奮地說了一個字——行。
這時的福勒其實已經把自己逼上絕路,但他自己感到的不是絕望,而是成功的興奮。是什么使他敢于如此冒險呢?是那一個致富的念頭,是他對人生的積極心態。
福勒開始籌錢。由于做了12年的推銷員,他在社會上建立了很好的人緣。朋友們借給他11.5萬美金,九只差1萬美金了。但是,這時已經是規定的第10天的前夜,而且是深夜,所以那1萬美金就不是小問題了。福勒發愁了。但是,他沒有絕望。他在深夜再次走上街頭。
成功之后福勒說:“當時,我已用盡我所知道的一切資金來源。那時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間中跪下祈禱,祈求上帝引導我見到一個能及時借給我1萬美金的人。我驅車走遍大街,直到我在一幢商業大樓看到第一束燈光。”
當時已是深夜11點。福勒走進那幢商業樓,在昏黃的燈光里看到一個由于工作而疲憊不堪的先生。為了順利履行那份購買肥皂公司的協議,福勒忘記了一切,心中只有勇氣和智慧。他不假思索地說:“先生,你想賺到1000美金嗎?”
“當然想嘍……”那位先生因為這個好運氣的突如其來而驚慌。
“那么,給我開一張1萬美金的支票,等我歸還您的借款時,我將另付您1000美金的利息。”福勒于是講述了他面臨的困境,并把有關的資料讓那位先生看。于是,福勒拿到了那1萬美金。
福勒經過12年的潛心經營,終于在那天深夜碰到了機遇,此后即一發不可收拾,他終于邁進了世界巨富的行列。
13、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力學家。生于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卒于同地。早年在當時的文化中心亞歷山大跟隨歐幾里得的學生學習,以后和亞歷山大的學者保持緊密聯系,因此他算是亞歷山大學派的成員。后人對阿基米德給以極高的評價,常把他和牛頓、高斯并列為有史以來三個貢獻最大的`數學家。他的生平沒有詳細記載,但關于他的許多故事卻廣為流傳。據說他確立了力學的杠桿定律之后,曾發出豪言壯語:“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就可以移動這個地球!”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里面摻有銀子,便請阿基米德鑒定一下。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阿基米德高興得跳起來,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希臘語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將這一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重量,等于排去液體的重量,總結在他的名著《論浮體》中,后來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稱于世。
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羅馬大軍圍攻敘拉古,阿基米德獻出自己的一切聰明才智為祖國效勞。傳說他用起重機抓起敵人的船只,摔得粉碎;發明奇妙的機器,射出大石、火球。還有一些書記載他用巨大的火鏡反射日光去焚毀敵船,這大概是夸張的說法。總之,他曾竭盡心力,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最后敘拉古因糧食耗盡及奸細的出賣而陷落,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羅馬士兵之手。
流傳下來的阿基米德的著作,主要有下列幾種。《論球與圓柱》,這是他的得意杰作,包括許多重大的成就。他從幾個定義和公理出發,推出關于球與圓柱面積體積等50多個命題。他的思想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無愧為近代積分學的先驅。他還有許多其他的發明,沒有一個古代的科學家,象阿基米德那樣將熟練的計算技巧和嚴格證明融為一體,將抽象的理論和工程技術的具體應用緊密結合起來。
14、達爾文
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從小就喜歡打獵、采集礦物、制作動植物標本。他的爺爺和爸爸都是當地的名醫,家里人希望達爾文將來也能從醫,就把他送到醫學院學習。可是達爾文整天“不務正業”,父親非常生氣,將他送到劍橋大學學神學。然而,達爾文仍然癡迷于收集甲蟲等動植物標本,對神秘的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達爾文喜歡觀察花草樹木怎樣生長,鳥獸魚蟲怎樣生活。有時候,他爬到樹上去看小鳥孵蛋;有時候,他到河邊去釣魚,把釣到的魚帶回家養在魚缸里觀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采集回來做標本。
休息的時候,達爾文喜歡在樹林里散步。他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認真觀察樹林里的東西。一棵小草的變化,一條小蟲的蠕動,都能使他產生極大的興趣。
有一次,達爾文看見樹上有幾只小鳥,就站住了,仰著頭仔細觀察。為了不驚動它們,他一動不動地在樹下站了很久。
結果,一只小松鼠以為他是一根木樁,竟然順著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里,達爾文正圍著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快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蠕動。他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只奇特的甲蟲正往外爬。達爾文馬上把它們抓在手里,興奮地觀察起來。正在這時,樹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蟲,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只手里的甲蟲塞進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蟲抓了過來。看著奇怪的甲蟲,達爾文真有點兒愛不釋手,專心地觀察手中的甲蟲。誰知,他嘴里的那只甲蟲憋得受不了了,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弄得達爾文的舌頭又麻又痛。后來,人們把達爾文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命名為“達爾文”。
在長期的科學研究工作中,達爾文觀察過許多動物和植物,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創立進化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1831年,達爾文參加了歷時5年的環球考察。回來后,達爾文大膽地提出了“物種逐漸變化”的假設,摒棄了物種不變的說教,并在1859年出版了劃時代的巨著——《物種起源》。
15、張海迪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
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5大杰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16、霍金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1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17、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后,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于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于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厲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后,終于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18、焦耳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于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后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后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里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里塞滿了火藥,然后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里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里。
這時,天空濃云密布,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后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后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并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于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19、高爾基
高爾基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在裁縫店里,小高爾基一邊干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板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板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板晚上睡著以后,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云層后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板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基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本厚厚的書,不由得怒氣沖沖地說:“看什么看,你把我的燈油都快用沒了!”老板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小高爾在背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里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并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伙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愿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饑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講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后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為蘇聯大文豪。
20、蘇格拉底
古希臘的大哲學者蘇格拉底還是單身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僅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盡管生活十分不便,可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么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么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能夠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里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可是他每一天仍然很快活。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教師。和這么多教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能夠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后,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一棟大樓里。這棟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里環境是最差的,上頭老是往下面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和雜七雜八的臟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貌,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子,也感到高興嗎?”
“是啊!你不明白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氣;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能夠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兒,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啊,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的一層的房間給了一們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可是他每一天仍是快歡樂樂的。
那人又故意問他:“先生,住七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啊?”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僅舉幾例吧:每一天上下幾次,就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有利于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頂干擾,白天黑夜都十分安靜。”
之后,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教師總是那么快歡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并不那么好啊!”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境的,不在乎環境,而在于心境。”
21、愛德華多·加西亞
出生在美國的愛德華多·加西亞,從小就對烹飪有著濃厚的興趣。10歲生日那天,他獨自為全家做了頓炸薯條,那是他人生的第一道菜,在家人的夸獎中他萌生了一個宏大的夢想——長大后要做世界名廚。
高中畢業后,加西亞毅然決定去紐約的一所烹飪學校學習。每天除了學習理論知識外,他還到一家餐館邊當雜工邊留心學習大廚的烹飪技巧。天賦加上實踐,三年后他成了近千名畢業生中的佼佼者,當地一家知名酒店主動聘請加西亞當主廚。加西亞也十分珍惜這份工作,他勤奮苦練、潛心研究,廚藝也聲名遠揚。
天有不測風云,4年前的一天,加西亞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左手。一個用雙手做菜的廚師,一個正處于事業上升期的廚師,卻斷了一半的臂膀,加西亞的人生徹底改變了。望著自己裝著假肢的左臂,想到自己喜愛的事業,他陷入了極度的痛苦和絕望中,他抱怨著、詛咒著,甚至有了自暴自棄的念頭。偶然的一個機會,他在大街上遇到了一個用腳繪畫的藝人,那位藝人沒有了雙臂但繪畫水平十分出色,一下子觸動了加西亞的神經,夢想的火種再次被點燃了,他不甘心就這么向命運屈服——他要戴著假肢繼續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
加西亞的決定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然而,戴著假肢烹飪談何容易。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練完削皮再練切菜、擺盤、切牛排……由于假肢不聽使喚,以前最簡單的削皮動作現在對他來說難如登天——削一根蘿卜就得用上幾個小時,切菜、切牛排的難度就更大了。天天超負荷的練習使他的左臂腫脹、疼痛難忍,但加西亞咬牙堅持,一個月、一年、三年……加西亞經歷了無數次痛苦的煎熬、涅盤后獲得了成功,他的“左手”越來越靈活,越來越熟練了。逐漸地,他還發現了這只“左手”的好處——他再不用擔心切菜切到手指,再燙的鍋蓋也能徒手揭開,最妙的是刀鈍了還能直接在手上磨……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主場,成為了一個獨臂廚師,開辦了一家屬于自己的食品公司。
獨臂廚師的故事很快在當地傳開了,很多家電視臺爭先恐后地邀請他去直播現場做烹飪表演,觀眾望著樂觀的加西亞揮舞著自如的左臂,心里暖暖的。2014年在美國舉辦的一次世界級別的烹飪大賽上,加西亞憑借自己的拿手菜——普羅旺斯魚排獲得了金獎,他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明星大廚。
后來,人稱“神廚”的加西亞在回想自己的坎坷經歷時,感慨地說:“喜歡烹飪猶如基因流淌在我的血液里,為此我失去了一只左手,但這沒成為我的負擔,相反,這是上帝送給我的一份特殊的禮物——無意中他關了我的一扇門時,卻多情地為我開了一扇窗。”
22、曼德拉
曼德拉在擔任總統期間,曾有人批評他在處理南非艾滋病的問題上,重視不夠,既沒有提供急需的藥物,也沒有提供治療金補助,導致了很多人的無謂死亡。面對民眾的批評,他沒有遮遮掩掩,而是很坦率地向公眾道歉說:“我那時的確只關心國家建設,而沒有注意到其他的事情。”
又有一次,曼德拉乘坐一架小型螺旋槳飛機去納塔耳演講。當飛機快降落時,有一個發動機壞了。當時,飛機上的很多人都驚恐不安,只有曼德拉在靜靜地看著報紙,氣定神閑,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飛機最終安全著陸后,當曼德拉和同行的《時代》雜志編輯斯坦格爾回到車上時,斯坦格爾問他:“你當時真的不害怕嗎?”曼德拉馬上坦率地回答說:“天哪,我剛剛害怕極了!但是作為一個領袖,我不能讓人們知道這點,為此,我當時不得不裝一下門面。”
一直以來,在南非民眾的心目中,曼德拉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是一個圣人,是不會犯錯誤的。面對民眾對他的頂禮膜拜,素有自知之明的曼德拉,多次公開坦率地提醒他們說:“我不是一個圣人,我也會犯錯誤,而且犯過很多錯誤,但我來到人們當中,又總是不得不裝成圣人的樣子,這實在是無奈之舉。我希望你們在評判我時,不要看我站得有多高,而要看我多少次跌倒了,又重新站起來。”
這就是曼德拉,雖然貴為總統,又是世界級的偶像,但對于自己的失誤和缺點,他都能坦率地面對,毫不掩飾。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坦率地面對自己的`不足,這樣,你反而會贏得別人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作為南非的領袖人物,曼德拉勇敢地面對民眾的批評,并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歉意,這樣的做法不僅沒有降低自身形象,反而因為內心坦蕩增強了公眾對他的信任,這或許就是曼德拉的過人之處吧。
23、杰克·倫敦
杰克·倫敦出生在美國舊金山一個貧困家庭,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將來做一個偉大的作家。然而不幸的是,杰克·倫敦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家中既無讀書之人,也無經典藏書,更無一個可以引路的老師,他有的就是一顆火熱的心。
十歲那年,杰克·倫敦家中慘遭變故,他不得不離開了美麗的校園,小小年紀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每天奔跑于大街小巷,靠報紙賺取幾個小錢補貼家用。隨后,杰克·倫敦又來到一家罐頭廠打工,每日重復著簡單、機械、枯燥的工作,但這一切并未改變他的初衷,只要一有時間,他就一頭扎進書海里,如饑似渴,如癡如醉。沒錢買書,他就跟別人借,或是跑到免費公共圖書館“飽餐一頓”.遇到什么好的詞句,他就立刻寫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為了方便記憶,他還把這些東西制作成卡片,貼在床頭,插在鏡子縫里,掛在晾衣繩上。
在二十四歲以前,杰克·倫敦一直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覺得時機成熟,便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寫作之路。可是,一切并非如他想像的那般順利,雖然他的作品質量相當不錯,但寄出去的稿子還是一篇接著一篇地被退了回來。杰克·倫敦的心情十分郁悶,他實在想不通,為什么自己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收獲的卻是一地的衰草。在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打擊后,他的內心不禁有幾分動搖,難道自己真的不適合寫作嗎?
那天,杰克·倫敦來到一個采石場散心,見一個工人正敲打著一塊石頭。工人揮舞著有力的雙臂,一錘接一錘地敲打著石面,不時可以看到點點火星。盡管那位工人十分賣力,可石頭怎么砸也砸不爛,敲打了十幾下后,他已揮汗如雨。杰克·倫敦心想,這位工人實在太傻了,繼續砸下去,可能也不會有什么結果,與其這樣,不如放棄。然而,讓杰克·倫敦目瞪口呆的是,當工人敲下第三十二錘時,石塊“砰”地一聲斷裂了。那一刻杰克·倫敦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做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地努力,就像砸石塊的工人,他前面錘的那三十一錘看似無用,實則已一點點地破壞了石塊的.內部結構,換句話說,他每砸一錘就距成功近了一步。雖然他的作品一次次遭到退稿,但這并不證明自己的努力沒有作用,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成功的。
抱著這樣的信念,杰克·倫敦夜以繼日地耕耘著,每每有什么體悟,或是完成了一篇作品,他的心里總有一種自豪感,因為他知道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就這樣,杰克·倫敦一年又一年地堅持了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900年,杰克·倫敦終于沖破了層層迷霧,見到了久違的陽光,他出版的小說集《狼子》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國內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隨后,他又出版了《野性的呼喚》、《海狼》、《白牙》、《馬丁·伊登》等50余部作品,成了享譽全球的高產作家,被譽為“美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
杰克·倫敦的成功告訴我們,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要想實現預期的目標,的方法就是,每天做一件能夠讓你接近自己理想的事情,日積月累,當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你就會石破天驚,一鳴驚人。
24、喬納森
喬納森是一名在白宮做勤雜工的黑人,他的妻子戴維斯也是一名白宮里的保潔工。一天,喬納森說他在鋤草時發現白宮的草坪上有幾只鵪鶉。戴維斯從未見過鵪鶉,想了解一下鵪鶉的外貌特征,喬納森卻以在白宮里鋤了一天草感覺很累為由給推辭了。當時,戴維斯很氣憤,負氣地說了一句:“你不給解釋,我去求助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沒想到戴維斯真的這樣做了!當時,羅斯福回答得很詳細,并放下手頭上的書,然后和戴維斯一起來到草坪,指認不遠處那只栗黃色頭頂的小鳥就是鵪鶉。
總統正為應對糟糕的經濟而忙得不可開交,戴維斯不該拿這種小事打擾總統。為這個,喬納森十分責備戴維斯,認為她懵懂胡來,并警告說:“如果還這樣堅持下去的話,說不定明天就會被白宮炒魷魚!”
后來,這事被羅斯福知道了,他對喬納森說:“我不覺得戴維斯哪里做得不對,也看不出她的懵懂和胡來!喬納森,只是你把問題想得太復雜了。我告訴你,如果一個人連身邊的小事也解決不了,就別指望他去解決大事情了!”
喬納森還是“頂”了一句:“可我這是為總統您著想啊!如果每個人都在這個時候來打擾您,不就影響您的工作了嗎?”
“沒有!身為總統,大事情需要自己去解決,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視身邊的小事情。”能得到喬納森的了解,羅斯福很感動:“你說得也很有道理,但要分什么場合。如果實在太忙的時候,不能及時回答他人提出的小問題,但也要說一聲抱歉,并給他人解釋清楚有緊要事情在身,不能立馬回答。如果下次有機會見面的話,我會記起這件事的……”
“白宮的草坪上,隨時看到鵪鶉,如果你不把這件事看作是一件小事,答應明天帶戴維斯前去指認,你們夫妻之間就不會鬧出這么大的矛盾!”說完這些,羅斯福的話回到了正題,“別以為這些舉手之勞就能解決的事情是小事,就可以推諉,或不去理喻!如果這樣下去,積怨勢必越來越多,民憤就會越來越大。身為總統,不光能做大事,也要會做好小事。在大事與小事面前,我們不能因小而失大!”
“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損而不防”。羅斯福能成為美國任期最長的總統,這與他一生中所秉持的“小事不小”的態度是密不可分的!
【名人堅持不懈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堅持不懈的名人故事12-01
勵志名人故事|名人勵志小故事04-12
名人勵志故事_勵志故事02-25
中外名人的勵志故事:名人勵志故事大全04-13
堅持不懈的勵志名人名言04-03
關于名人堅持不懈的故事(通用11篇)07-11
名人勵志故事07-29
勵志名人故事05-29
勵志名人故事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