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勵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
秦始皇(前259--前210),姓贏,名政。出生于趙國,所以又叫趙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公元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國呂不韋及繆棄掌管。
公元前23多卜(秦王政九年),秦王贏政親理朝政,除掉呂、謬等人,重用李斯、尉燎,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創立了“皇帝”的尊號,稱始皇帝。
贏政滅六國,統一中國后,稱始皇帝,是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對于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統一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秦始皇改變了歷來的帝王稱號。他讓大臣們討論他的稱號,有的主張用“帝”,有的主張用皇”,這主要來自遠古的“三皇”和“五帝”的傳說。結果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了“三皇”和“五帝”,最后將皇和帝并稱為皇帝”。
由皇帝來掌全國的政權,不再像西周那樣分封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后諸侯各自獨立,中央無法控制,導致了天下大亂。
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對許多名稱也做了規定:皇帝自稱用“朕”;皇帝的命令稱為“詔”;皇帝的大印專門用玉做成,叫做玉璽,而且只有皇帝的大印才能叫做“璽”;同時,皇帝的妻子稱“皇后”,父親稱“太上皇”母親稱“皇太后”。
秦始皇為了將大權集于一身,每天都日理萬機,白天審理案子,晚上還要批閱公文,而且給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須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一石在當時是120斤,相當于現在的300千克。
秦始皇對中央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
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同時負責對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則是最高的軍政長官,負責軍事事務,但他平時沒有軍權,戰時也要聽從皇帝的命令。
軍權實際上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因為太尉要有皇帝的虎符才能調動軍隊;御史大夫是負責監察百官的,也是副承相,皇帝的詔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轉交給丞相去執行。
秦朝勵志的'故事
秦漢時期出了很多“牛”人,比如秦始皇、陳勝、項羽、劉邦、李斯、韓信、張良、范增、田橫、酈食其、張耳、陳馀等,都有非常精彩的故事,要么勵志,要么發人深省。
其中的主角,當然是劉邦。
劉邦生于小村莊,既無背景又無文化,更沒有什么機會賺到錢,很可能在40歲之前娶不上媳婦。
連家人都不待見他。他去兄長家,大嫂忙拿起飯勺刮鍋底,意思是“飯已吃完,你別來了”。他的父親罵他:你怎么就不能跟你哥學?老老實實種地養家!
劉邦40歲前乏善可陳,出丑的事兒卻不少,欠人酒錢,因打架被追捕,甚至還有傷風敗俗之事。
變化始于劉邦某次去咸陽。當他看到秦始皇豪華氣派的出行車隊,羨慕之余“立志”了:大丈夫當如此。這才是男人!我得奮斗!
于是,中年時,他考上公務員,當了亭長,在今天大致是副鄉長或鄉鎮派出所所長。他終于娶了媳婦,邊種地邊上班。
可是,他在48歲時執行公務出了大差錯,犯了死罪,只得丟下媳婦和年幼的孩子,逃進了大山。
這樣的人生還會有轉機?誰能想到,就是他,3年后帶著大軍攻入秦帝國首都,7年后成了皇帝!
秦朝勵志的故事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聞名遐邇。每個陶俑都具有獨特的風格與迥異的武器配備。事實上,秦始皇陵兵馬俑規模之宏大遠超大家想象,這點從其修建時間便可見一斑: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修建時間共持續37年。
秦始皇陵至今尚未全部發掘,考古學家認為該陵墓綿延56平方千米,共包含各類陪葬坑約有600處。秦代主張以武力強國,因此秦始皇陵中有大量配備馬車與雙輪戰車的陶俑,富有“戰國主義”色彩。除此之外,陵墓中還有代表不同風格的陶俑,比如:朝中大臣、演奏樂器的伶官、翻滾跳躍著的雜技演員,甚至用陶俑再現了秦代法庭的模樣。
秦始皇自13歲即位,就開始在驪山修建大型奢華陵墓。全國各地的精兵巧匠參與了這場浩大的工程,有72萬人被征募參與了陵墓的修建。
盡管秦始皇的“寢宮”陵墓至今尚未發現,但據說其“寢宮”比已發現的陵墓更奢華百倍。傳說秦始皇驪山陵有象征汪洋大海川流不息的“水銀之河”,是用機械灌注水銀而成。唯一令人擔憂的是,秦始皇陵附近的土地被檢測水銀含量超標。為了確保秦始皇的“寢宮”驪山陵的位置能成為永久的秘密。秦二世將參與修建的工人全部埋葬在陵墓之中,無人逃脫陪葬的命運。
【秦朝勵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5.名人勵志故事素材
6.名人創業勵志故事
7.經典名人勵志故事
8.名人勵志求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