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抗戰(zhàn)經(jīng)典勵志歌曲: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
千山萬壑,鐵壁銅墻!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
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歌曲《在太行山上》的創(chuàng)作:煙紙上寫歌 周恩來試唱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他在哪里滅亡……”今年90歲的山西陵川人武文德再次唱起這首《在太行山上》時,歲月滄桑的臉上難掩激動之情,思緒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彌漫著烽火硝煙的年代。
|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太行山特殊的地理形勢與革命斗爭成果,使這里成為一個精英云集、風云際會的地方,一批批青年學生和文化精英向這里匯聚。
當過抗日兒童團團員的武文德至今仍記得,其中有一個“桂代表”,自己曾多次陪他下鄉(xiāng)“吃派飯”。“老百姓給他做雞蛋拌湯,他堅持吃糊飯(當?shù)赜眯∶缀陀衩酌孀龅暮隣钤绮?,非常樸素。”
武文德口中的“桂代表”正是《在太行山上》的詞作者,桂濤聲。
70多年后,山西省晉城市的歷史文化研究者靳宏偉和同樣喜歡研究當?shù)匚幕膹埥ㄜ娨黄,為尋找《在太行山上》的誕生地,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5年的實地調(diào)研。
在他們看來,《在太行山上》是太行山軍民向天而歌的沖天號角,是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黃鐘大呂,是民族抗戰(zhàn)的英雄史詩?甲C這首偉大歌曲的身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煙紙上寫歌
“這首歌在太行山可以說家喻戶曉,老少皆唱,都知道它描寫的是太行山抗日,但是對它創(chuàng)作于陵川卻鮮為人知。”張建軍說,直到他讀到一本長春電影制片廠廠長蘇云所著《紅都影帥》。其中寫道:“1938年春,桂濤聲由陵川動身去武漢時,將這首歌(《在太行山上》)給了民眾小學的李曼……”而蘇云曾經(jīng)是陵川抗日兒童團成員。這引起張建軍的注意,他立馬撥通對陵川歷史頗有研究的靳宏偉電話,一起開始求證之旅——
桂濤聲來到陵川,既為太行山的壯觀景色所驚嘆,更為抗日軍民的救亡熱情而感動。
八路軍粉碎了日軍的九路圍攻,殲敵4000余人,收復縣城18座。當時,陵川自衛(wèi)隊由300多人迅速擴編為1000多人,出現(xiàn)了不少“母送兒,妻送郎”參軍的感人場面。
在隨游擊隊轉(zhuǎn)戰(zhàn)陵川的過程中,桂濤聲目睹了太行王莽嶺“千山萬壑”和“鐵壁銅墻”后,觸景生情,感受到了抗日軍民才是真正的“鐵壁銅墻”,在胸中澎湃的詩篇《在太行山上》從心底迸發(fā)了出來,他隨手寫在香煙包裝紙上。
張建軍和靳宏偉由此認為,《在太行山上》歌詞創(chuàng)作于陵川佛山。“站在佛山之巔,東望群山奔涌,千山萬壑,遠處王莽嶺數(shù)十道山脊線宛如一幢幢銅墻鐵壁,將佛山緊緊地護衛(wèi)。這與歌詞中‘千山萬壑,鐵壁銅墻’的情境非常吻合。”靳宏偉說。
而陵川當時的抗日劇目《四杯茶》中,有這樣的唱詞:
兒:自動參軍上前線,打敗鬼子保家園,頭杯茶呀敬我的爹,我去當兵您當家呀。
爹:去吧,好好到前方打鬼子,不要心焦家。
兒:二杯茶呀敬我的娘,我去當兵娘少想呀。
娘:好好打鬼子,把鬼子打敗,不要想家……
兒:“三杯茶呀敬我的妻,我去當兵少哭啼。”
妻:“去吧,不哭啼,這是光榮事。”
兒:“四杯茶呀敬我的妹,我去當兵陪嫂睡。”
妹:“去吧,哥哥您放心吧,我和嫂嫂在一起。”
其中可以明確地看出“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的影子,由原來爹、娘、妻、妹四人送別抗日兒郎的場面,濃縮為最有親情感染力的母親和妻子場面。
陵川的趙子純老人,在1938年間曾經(jīng)給桂濤聲做通訊員,他回憶說:“我經(jīng)?吹焦鸫砟弥摴P不停地在紙上寫著,卻不知道他是在搞歌詞創(chuàng)作。”《在太行山上》的歌詞就這樣誕生了。
大師的聚會
《在太行山上》是誕生于武漢還是陵川?這是靳宏偉5年來苦苦追尋的答案。
要證明《在太行山上》這首歌的詞曲都誕生在太行山區(qū)的陵川,就要證明作詞者桂濤聲和作曲者冼星海,在同一時段都來過此地相遇相聚,并分別在此作詞、作曲。
他找到1985年的《陵川教育大事記》中記載:“1938年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桂濤聲到我縣,在城關(guān)住四天,平城住三天。”
然而,一個地處太行之巔的偏僻小縣,為何是冼星海、桂濤聲駐足之地?
原來,1938年前后的陵川,是山西唯一沒有被日軍占領(lǐng)的完整縣,云集了國共雙方黨政軍機關(guān)和要人。“那時陵川成為華北抗日根據(jù)地的心臟,一個風云際會,精英云集的地方。”靳宏偉說。
桂濤聲原名翹然,濤聲是筆名,1928年5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七七事變爆發(fā)后,桂濤聲跟隨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赴山西進行抗日救亡宣傳,9月上旬到山西勞軍。隨后,桂濤聲回到武漢,于1938年春節(jié)前后受冼星海委托,帶領(lǐng)洪荒(冼星海的學生、同鄉(xiāng)),經(jīng)鄭州到達陵川。桂濤聲任“第二戰(zhàn)區(qū)行營游擊隊第一支隊”政治代表。洪荒任下面的二大隊指導員。
1937年秋,河南大學大眾話劇團“怒吼歌詠隊”在開封成立。不久,包括冼星海在內(nèi)的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到達開封,和“怒吼歌詠隊”一起到達鄭州。受黨的指示,由共產(chǎn)黨員陳冰之帶領(lǐng)部分“怒吼歌詠隊”隊員組成十三軍游擊隊話劇團赴陵川參加抗戰(zhàn)。冼星海也隨之到了陵川。
現(xiàn)仍健在的95歲高齡的河南省軍區(qū)原副政委李中順,早年參加抗日力量陵川“犧盟會”,他還記得當時陵川舉辦了一次為期一個月的小學教師集訓班,他代替父親參加,學唱革命歌曲,冼星海就是其中的老師,“他還夸我識譜,唱得好。”
至此,抗戰(zhàn)名曲《在太行山上》的詞、曲作者相會在太行之巔的陵川。
“這不僅是歷史的巧合。”靳宏偉說:“在關(guān)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關(guān)頭,兩位文化巨擘的見面,必然要奏出歷史的最強音。”
周恩來試唱
靳宏偉和張建軍相信,《在太行山上》作曲的首創(chuàng)和首唱都發(fā)生在陵川。
武文德老人講述了一個很重要的情節(jié):1938年5月的一個傍晚,兒童宣傳隊在太行山脈佛山腳下的六泉演出抗日劇目,次日凌晨3時便出發(fā)登佛山。當師生們登上佛山頂時,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大家不禁歡呼起來。披著圍巾的民眾小學女教師李曼激動地指揮隊員們唱起革命歌曲。
“當時桂濤聲、冼星海和我們一同登上佛山,二人即興創(chuàng)作了一首歌曲,并教給大家一起唱了起來。”武文德稱,教唱的歌曲就是后來的《在太行山上》。
武文德的這一說法,得到另一位陵川兒童抗日宣傳隊的秦玉清老人印證,她稱,“那時,桂濤聲、冼星海曾帶我們到佛山上教唱歌曲,其中就有《在太行山上》。”她也記得李曼老師在初升的太陽之中縱情歌唱的情形。
洪荒在1963年重回陵川時寫下的《赤葉河后記》中說:“我親自聽到‘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這支雄壯戰(zhàn)歌從這里升起。”
然而,另有觀點認為,5月桂濤聲離開太行山,6月返回武漢,即帶著歌詞去見冼星海。當時,冼星海進入了由周恩來、郭沫若領(lǐng)導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為音樂科主任,主持抗戰(zhàn)音樂工作。
在這種描述中,冼星海接過桂濤聲寫在煙盒上的歌詞,讓桂濤聲給大家介紹山西游擊隊反9路圍攻的戰(zhàn)況,大家一道為勝利歡呼雀躍。在送走客人后,冼星海依然被游擊隊員們的事跡深深感動,坐在鋼琴前,反復琢磨、構(gòu)思,連夜譜寫了一首兼有抒情性和進行曲風格,戰(zhàn)斗性與革命浪漫主義有機結(jié)合的傳世之歌!
1938年的7月,周恩來和郭沫若正在武漢準備紀念抗戰(zhàn)一周年群眾歌詠大會,得知桂濤聲和冼星海創(chuàng)作了這首《在太行山上》,他們便前往冼星海住所先睹為快。斗室內(nèi),冼星海正全神貫注地邊彈鋼琴,邊拿筆修改曲譜。
郭沫若提議讓冼星海試唱,“我和周公當你的第一個聽眾”。冼星海說:“這是一首二部合唱,需要有一個人和我配合。”周恩來便主動要求唱第二聲部,兩人渾厚而激昂的歌聲在小屋回蕩。一曲唱罷,周、郭當場拍板,確定《在太行山上》在歌詠大會上演唱。
張建軍認為,這和武文德所說的在佛山頂上試唱《在太行山上》并不矛盾。“在兵荒馬亂的陵川佛山頂上,即興創(chuàng)作并且教陵川抗日兒童團簡單試唱,是當時條件所限,因為根本不可能找到試奏的鋼琴,冼星海的鋼琴調(diào)試譜曲只能是藝術(shù)作品的二度加工了。”
他和靳宏偉認為,1938年春天,桂濤聲離開陵川回武漢時將歌譜寄給李曼,標志著《在太行山上》詞曲初稿已經(jīng)誕生。1938年7月,武漢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一周年舉行大合唱活動,桂濤聲將初稿謄抄給了冼星海,冼星海在武漢對音樂進行了二度創(chuàng)作,使之成為一首當時國內(nèi)少見的二聲部大合唱歌曲。
朱老總學唱
1938年7月的武漢歌詠大會盛況空前!段錆h文史資料》記載:長江“水上歌詠大會”尤其動人,無數(shù)條大小船只上都有歌詠隊在唱歌,高亢的歌聲以武漢江面為中心,匯成了洶涌澎湃的歌的狂潮。
冼星海在《創(chuàng)作札記》中寫道:“《在太行山上》在漢口抗戰(zhàn)紀念宣傳周歌詠大會上由張曙、林路、趙啟海等唱出,聽眾大聲喝彩,要再唱,此后又傳遍了全國,F(xiàn)在太行山的游擊隊以它為隊歌,老百姓、小孩子都會唱,到處聽到‘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的句子!”
朱德總司令聽到此歌后,十分喜歡,大加贊賞。他不但要求八路軍總部機關(guān)人人會唱《在太行山上》,還親自把歌詞抄錄下來,隨身攜帶,不僅自己學唱,還要求全軍學唱。
這鏗鏘有力的歌聲在太行、呂梁、五臺飛揚,在晉察冀邊區(qū)飛揚,在大江南北的19塊敵后根據(jù)地飛揚,根據(jù)地內(nèi)掀起了新的參軍、殺敵熱潮。
這樣一首蕩氣回腸、壯懷激烈的抗戰(zhàn)名曲,具有凝聚國人、鼓舞士氣的力量,更具有穿越時空、永世流傳的力量。在這樣的力量面前,它的身世之謎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
【抗戰(zhàn)經(jīng)典勵志歌曲:在太行山上】相關(guān)文章:
抗戰(zhàn)經(jīng)典勵志歌曲:抗日軍政大學校歌02-23
勵志的歌曲11-23
經(jīng)典勵志歌曲11-08
青春勵志歌曲正能量歌曲04-26
關(guān)于經(jīng)典勵志歌曲11-26
關(guān)于勵志的歌曲12-09
勵志的經(jīng)典歌曲04-20
勵志歌曲收錄10-13
勵志歌曲:《小草》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