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題之認識論的參考答案
模塊四 認識論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
【考點】真理的特性
【解析】無論是真理還是謬誤,無論正確認識還是錯誤認識,都是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一定層次上,一定范圍內的認識,都具有相對性、具體性、歷史性,故本題C選項正確。ABD的共同錯誤是將認識的相對性絕對化,否認了真理的絕對性,故不選。
2.【答案】C
【考點】認識的本質
【解析】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所以選C。A選項是主觀唯心主義先驗論的觀點;B選項是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觀點;D選項犯了唯心主義的錯誤,認識主體可以重構客體所提供的信息,但不能重構客體本身。綜上所述,此題選C。
3.【答案】D
【考點】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解析】從物到感覺和思想是唯物主義的路線,它堅持反映論的立場,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是唯心主義的路線,它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否認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把認識看作是先于物質、先于實踐經驗的東西,故本題選D。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回答世界是怎樣存在的問題,辯證法認為世界是聯系、發展的,認為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形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故A不選。可知論與不可知論是回答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可知論認為世界可以被認識的,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認識或不能被完全認識,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故B不選。經驗論和唯理論二者都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聯系,經驗論是只承認感性認識,唯理論是只承認理性認識,故C不選。綜上所述,ABC與題意無關,本題選D。
4.【答案】C
【考點】認識的本質、意識的本質
【解析】認識是意識的一種。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因而認識受客體的制約,而不是主體的自由創造,故AB錯誤。意識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其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故D錯誤。認識主體是具有思維能力,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認識作為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主體的狀態會影響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因而才會出現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所見所思不同的現象,故本題選C。
5.【答案】D
【考點】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解析】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要經過兩次飛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到實踐。判斷對一個事物的認識是否完成的標志是理性認識是否運用于實踐,并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符合,以及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故D選項正確。A選項是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條件;B選項指的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C選項指的是認識過程具有反復性。綜上所述,ABC皆不符合題意,此題選D。
6.【答案】B
【考點】認識的本質
【解析】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所以B選項正確。認識的結構由三個要素構成,即主體、中介以及客體。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主體對客體的反映過程是主體選擇客體所提供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思維加工重新組合建構的過程,主體可以建構客體所提供的信息,但不能建構客體本身,更不能建構主體和中介,故A錯誤。C選項是主觀唯心主義先驗論的觀點,故不選。D選項本身沒有錯誤,但并不是認識的本質,故不選。
7.【答案】D
【考點】真理的具體性
【解析】真理的具體性,從內容上講,真理是運動發展著的事物的多方面規定的綜合,是多樣性的統一;從形式上講,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構成的理論體系。真理的具體性所包括的內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歷史的,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一個真理都是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與客觀的符合,它要受條件的制約,并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離開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真理就是抽象的、無意義的。所以此題選D。真理是從感性認識飛躍而來并被實踐檢驗過的理性認識,而是故A錯誤。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故B錯誤。C選項本身無誤,但與題干無關,故不選。綜上所述,本題選擇D。
8.【答案】D
【考點】真理的相對性
【解析】真理的相對性體現在:從廣度上說,它只是對客觀世界的一定范圍、方面的正確認識,有待于擴展;從深度上說,它只是對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層次的近似正確的認識,有待于深化;從進程上說,它只是對事物的一定發展階段的正確認識,有待發展,所以此題選D。真理和謬誤是性質不同的兩種認識,在一定范圍內,真理與謬誤的對立是絕對的,只有超出一定范圍,真理和謬誤才會相互轉化,故A錯誤;真理具有一元性,即對于特定認識客體來說,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B選項是真理多元論的觀點,故不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故C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D。
9.【答案】D
【考點】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解析】革命運動即實踐,革命理論即認識。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反作用實踐,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重要指導作用。A選項認為認識決定實踐,B選項認為認識是實踐的基礎,C選項認為認識對實踐具有最終決定作用,均否認了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故不選。綜上所述,本題選D。
10.【答案】B
【考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解析】熟知是感性認識,真知是正確的理性認識。A選項混淆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界限,故不選;不管是熟知,還是真知,不管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起源于實踐,故C錯誤;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如果條件不滿足,感性認識是不能飛躍到理性認識的,故熟知轉化為真知不是必然的,D選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B。
11.【答案】B
【考點】必然性和偶然性;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解析】做這道題目的關鍵在于弄清機遇和有準備的頭腦的含義:人們在觀察、探索、研究客觀對象的時候,由于客觀對象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往往會出現預先未料到的偶然事件,這就是機遇。在科學的實踐中,機遇往往會成為重大發明創造的起點。但是這種機遇也不是純粹偶然性的,其背后必定隱藏著某種必然性的東西。要善于識別偶然的機遇,注意利用偶然的機遇去揭示客觀必然性。而有準備的頭腦即指觀察者具有的理性認識。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是指觀察者的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豐富的準備材料的情況下,只有通過理性認識的指導,才能及時抓住機遇并加以利用,從而找出必然性以推動科學的發展。故本題選B。ACD選項本身無誤,但不是最優選項,故不選。
12.【答案】D
【考點】真理的客觀性;真理的檢驗標準
【解析】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人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在頭腦中重建客體模型,并根據這個客體模型推導出應當具有的未知性質,然后再用實踐加以檢驗,當理論預言與對客體的實踐結果一致時,就證明頭腦中精神地重建的客體模型與客體自身相一致。據此分析,選項D正確。A選項屬于主觀真理論,是實用主義的觀點,故不選。B選項屬于主觀真理論,是馬赫主義的觀點,故不選。無論是真理還是謬誤都可以付諸實踐,故C錯誤。
13.【答案】B
【考點】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解析】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是指先天生理素質的差別,鴻溝是指人的才能的差別,分工的不同是指后天實踐的差別。人的才能是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屬于認識的范疇,而認識是由實踐決定的,故A錯誤,B正確。人后天的主觀努力程度、社會政治地位對人的才能具有影響作用,但不是決定作用,故CD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B。
14.【答案】C
【考點】感性認識
【解析】感覺是感性認識的一種形式,A選項只承認感性認識,否認了理性認識的存在,故錯誤。人的認識能力的界限是可以通過實踐不斷突破的,生理缺陷并不是人的認識能力的界限,故B錯誤;感覺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不能簡單認為是生理活動的結果,故D錯誤。主體在實踐基礎上改造客體,對客體提供的信息進行選擇、加工、轉換,形成了自己的感覺,故C正確。
15.【答案】D
【考點】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可能性與現實性
【解析】在科學研究中,被實踐檢驗過的經驗是可靠的,故A錯。事物的現實性和可能性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即都具有客觀性,故B錯。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區別是現實中是否有依據,現實中有依據的是可能性,現實中沒有依據的是不可能性,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一切都是可能的,C選項否認了不可能性的存在,故不選。題干中當他說什么是不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錯的。表明此時只承認真理的絕對性,不承認真理的相對性;當一位杰出的老科學家說什么是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對的,表明此時既承認了真理的絕對性,又承認了真理的相對性,故D選項正確。
16.【答案】C
【考點】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
【解析】預測未來屬于認識范疇,創造出來屬于實踐范疇,題干體現了實踐高于認識的特點,故C正確。認識有時滯后于實踐,有時超前于實踐,不是總是滯后于實踐,故A錯誤。認識是實踐的先導,故B錯誤;實踐和認識是對立統一的,而不是合一的,D選項只看到了實踐與認識的聯系,沒有看到實踐與認識的區別,故不選。綜上所述,此題選C。
17.【答案】A
【考點】主體與客體的關系
【解析】音樂即客體,耳朵即主體,音樂感即認識,音樂感是在音樂與耳朵相互作用中產生的,也就是說,人的認識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與過程,故A正確。決定認識產生和發展的是實踐,不是人的感覺能力,故B錯誤;人的認識能力是由后天的社會實踐決定的,故C錯誤;事物的存在是客觀的,不因人的感覺而存在,D選項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故不選。綜上所述,此題選A。
18.【答案】D
【考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解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意思是知道屋子是否漏雨的是在屋檐下的人,知道政策是否失誤的人在朝野間,即指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故D正確。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是判斷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故A選項錯誤;直接檢驗和間接經驗不能簡單地以重要性為標準進行比較,只有把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結合起來才能有比較完全的認識,故B錯誤;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在不同的條件下重要性不同,故C錯誤。綜上所述,此題選D。
19.【答案】D
【考點】真理的檢驗標準
【解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首先,真理的本性是主觀和客觀的一致、符合。檢驗標準既不能在純粹主觀范圍內去尋找,也不能在純粹客觀范圍內去解決。其次,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和優點。只有實踐才能把主觀認識同客觀實在聯系起來加以對照,從而判明主觀與客觀是否一致。故此題選D。
20.【答案】A
【考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解析】不僅有表述的是人和動物的共同點,還有表述的是人和動物的不同點。B選項理性和非理性都是人與動物的不同點,故不選。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都是人與動物的相同點,故D不選。嗅覺是感性認識,辨別屬于理性認識,人與動物的真正區別在于人不僅有感性認識,還具有理性認識,感性認識是人的感官對現象的直觀反映,理性認識是人的思維對本質的間接反映,故本題選A。C選項本身正確,但與題意不符,知覺是感性認識,想象屬于非理性因素,題干沒有體現非理性因素,故不選。
21.【答案】B
【考點】認識過程的反復性
【解析】根據題干得知,愛迪生2000多次實驗都失敗了,在失敗中他收獲的是錯誤的認識即謬誤,愛迪生之所以說每一次都沒有失敗,是因為他把每一次失敗都看作整個實踐過程的一部分,表明認識具有反復性,故B正確;相對真理表明真理具有相對性,任何真理都是人們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一定層次的正確認識,相對真理與謬誤是有根本區別的,不能把相對真理理解為不完全正確的真理,愛迪生之前遭遇的失敗都是謬誤,而不是真理,故AC錯誤。D選項本身錯誤,愛迪生將每次實驗都看成是一個歷程,并沒有忽略不計,故不選。綜上所述,此題選B。
22.【答案】B
【考點】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解析】理論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錯誤的理論誤導實踐,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故C選項錯誤;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兩次飛躍才能完成,這兩次飛躍在不同的條件下重要程度不同,故D選項錯誤。AB選項本身都正確,A選項強調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B選項強調的是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根據題意,本題強調的是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故此題選B,不選A。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DE
【考點】感性認識
【解析】感覺是感性認識的形式,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和認識的起點,故DE正確。認識的來源是實踐,故A錯誤;只有經過實踐檢驗的認識才是可靠的認識,故B錯誤;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深化,故C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DE。
2.【答案】BCD
【考點】認識主體
【解析】認識主體是處于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或社會集團,故BC正確。作為認識主體的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故D正確,E錯誤。A選項錯把主觀等同于主體,故不選。綜上所述,本題選BCD。
3.【答案】BCD
【考點】真理的相對性
【解析】真理的相對性的含義表現在三個方面:從廣度上說,它只是對客觀世界一定范圍、方面的正確認識,有待于擴展,故C正確;從深度上說,它只是對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層次的近似正確的認識,有待于深化,故B正確;從進程上說,它只是對事物一定發展階段的正確認識,有待發展。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是是相互包含的,相對之中有絕對,任何相對真理中都包含有絕對真理的顆粒,故A錯誤。真理具有具體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主觀和客觀的符合,故D正確。真理和謬誤在一定范圍內的對立是絕對的,故E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BCD。
4.【答案】BD
【考點】主體和客體的關系
【解析】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不僅僅是認識和被認識的關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主體改造客體的過程,也是主體反映客體的過程,故BD正確。第一性與第二性的關系包括: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關系、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等,也就是說,CE是包含在A中的,而客體固然屬于物質,但主體卻是物質與意識的統一,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并沒有反映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關系,故ACE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擇BD。
5.【答案】ABCE
【考點】真理和謬誤
【解析】真理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謬誤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錯誤認識,故A正確。真理和謬誤是相互依存的,沒有謬誤就無所謂真理,沒有真理也無所謂謬誤,故B正確。真理和謬誤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真理是在與謬誤的斗爭中不斷發展的,故C正確。在一定條件下,真理和謬誤可以相互轉化,真理和謬誤在一定范圍內的對立是絕對的,但超出一定范圍,它們就會互相轉化,真理變成謬誤,謬誤變成真理,故E正確。真理和謬誤是性質不同的兩種認識,故D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ABCE。
6.【答案】BD
【考點】真理和謬誤
【解析】這句話說明真理和謬誤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真理和謬誤在一定范圍內的對立是絕對的,但超出一定范圍,它們就會互相轉化,真理變成謬誤,謬誤變成真理,故BD正確,E錯誤。任何真理都是既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故A錯誤。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故C錯誤。綜上所述,此題選BD。
7.【答案】ACE
【考點】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解析】真理是由相對走向絕對的永無止境的過程,故A正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指一個人知識的兩個部分,不存在間接經驗到直接經驗的轉化,故B錯誤。C選項反映認識發展的無限性,是指對于認識發展過程的推移來說,人類認識是永無止境、無限發展的,它表現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無限循環,由低級向高級階段不斷推移的永無止境的前進運動,故C正確。干擾項D是對辯證思維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過程的錯誤表述,故不選。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兩次飛躍,故E正確。綜上所述,本題選擇ACE。
8.【答案】ABCDE
【考點】真理的特性
【解析】真理是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和客觀的符合,具有具體性,故A正確。真理是對事物各方面和各種關系的正確認識,具有全面性,故B正確。真理是由相對走向絕對的永無止境的過程,具有過程性,故C正確。真理的內容和標準是客觀的,具有客觀性,故D正確。真理是對同類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具有普遍性,故E正確。綜上所述,此題選ABCDE。
9.【答案】ACDE
【考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
【解析】題干所提供的科學事實以及科學發展史告訴我們,人類借助現代科學手段,對自然界的認識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尚未認識的自然現象仍然是大量存在的,自然界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新的自然現象不斷出現。因此,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沒有也不可能窮盡一切、預測一切。由此可見,除B項外,其他選項都是正確的。
10.【答案】ABCD
【考點】主體和客體的關系
【解析】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從根本上說是認識關系和實踐關系;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不僅僅是認識和被認識的關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主體改造客體的過程,也是主體反映客體的過程,故AB正確。價值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故C正確。美屬于客體對于主體的意義,審美關系屬于價值關系,故D正確。E選項是唯心主義觀點,故不選。綜上所述,本題選ABCD。
11.【答案】BD
【考點】認識的本質
【解析】唯物主義和徹底的唯心主義在認識論上都是可知論者,例如,黑格爾在絕對觀念辯證運動這個唯心主義前提下,論證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肯定了世界的可知性,故A錯誤。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而唯心主義認識論即先驗論,否認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把認識看作是先于物質、先于實踐經驗的東西,故BD正確。認識起源于經驗,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共識,唯物主義認為一切知識都來自于實踐,亦即源于經驗,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唯心主義否認經驗的客觀來源,認為經驗是主觀自生或上帝賦予的,故C錯誤。E選項也是部分唯心主義者的觀點,比如,黑格爾精辟地論述了思維發展的辯證過程,只是立足于唯心主義基礎上論證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故E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BD。
12.【答案】ABD
【考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解析】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滲透的,感性中滲透著理性的因素,理性中滲透著感性的因素。木匠、畫家和植物學家在觀察大樹之前,各自有著不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這些經驗和知識都影響他們對大樹的觀察和感受,故AD正確。意識具有能動性,表現為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木匠、畫家和植物學家在觀察大樹時正因為目的和計劃不同,所以反映不同,故B正確。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故C錯誤。E選項是唯心主義觀點,故不選。綜上所述,本題選ABD。
13.【答案】ACD
【考點】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
【解析】知即認識,行即實踐。實踐和認識是不可分割,相互促進的,故AC正確。實踐和認識是對立統一的,而不是合一的,故B錯誤。實踐在認識之前,認識在實踐之后,故D正確。實踐和認識在不同的條件下難易程度不同,故E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ACD。
14.【答案】BCD
【考點】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環節
【解析】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環節有三個:一是確立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二是實踐主體按照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實際地作用于客體,把實踐方案變為實際的實踐活動;三是通過反饋和調節,使實踐目的、手段和結果按一定方向運行。故BCD正確,A選項不符合題意。
15.【答案】ABD
【考點】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解析】書本屬于間接經驗,書本以外屬于直接經驗,題干體現了直接經驗的重要性。A選項中的紙,B選項中的書,D選項中的格言皆屬于間接經驗,三個選項都強調僅憑間接經驗是不夠的,還要重視直接經驗,重視實踐,故ABD正確。C反映的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與題意不符,故不選。
16.【答案】ACD
【考點】理論和實踐的關系
【解析】本題題干說明我們在實現思想理論創新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產物。解放思想,不是打破一切理論的約束,而是打破一切僵化的,教條的理論的約束,是對于理論的批判繼承的過程。在實踐的過程中還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并且要求我們要關注民生。關注基層群眾需求,就是關注基層群眾生活實踐的需要,尊重人民群眾的訴求。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CD選項。
17.【答案】AB
【考點】實踐和認識的關系
【解析】題干中格羅培斯根據這些行人踏出來的小路鋪設了人行道,成了優雅自然、簡潔便利、個性突出的優秀設計,這體現要從生活實踐中獲取靈感,故A正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活動在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中必須尊重群眾的實際需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故B正確。認識是主體對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由反映所形成的觀念的映像,既是一種反映,也是一種創造,是一種創造性反映,它不是只對事物本來面目做直觀反映,也不是不要對自然事物作任何改變,CD體現的是直觀反映論的觀點,故不選。綜上所述,本題選AB。
18.【答案】ACD
【考點】本質與現象,認識主體、客體與中介。
【解析】有的晶瑩剔透像寶石,有的金黃酥脆像餅干。體現了任何事物都具有無限多樣的屬性,故A正確。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細沙,在顯微鏡下,卻是一沙一世界體現了人們能夠通過對個別事物的認識而達到對世界整體的把握,故C正確。顯微鏡的作用表明人們可以通過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故D正確。事物的本質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不隨著人們認識的變化而改變,B選項本身錯誤。綜上所述,本題選ACD。
【考研政治真題之認識論的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考研政治認識論真題12-28
考研政治真題及參考答案05-17
2004政治考研真題12-29
關于考研政治真題12-28
考研政治真題答案解析05-18
解析2017考研政治真題01-23
考研政治:還是要看真題12-27
考研政治真題與解析05-17
考研政治歷年真題講解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