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
1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簡述
所謂職業規劃,是根據大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前的社會就業需要,以幫助學生更好就業為目標而制定的就業指導方案書。根據社會的進步,現今的職業生涯規劃還新加入了大學生的行為認知、興趣愛好等具有較強個人主觀的參考因素,各高校可以依據這些具體化的信息,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就業指導和工作崗位的推薦,幫助初入社會的學生實現就業和規劃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功能上相互補充,將二者進行結合,能更好的體現出學校的人文關懷。
區別于其它教育方式的是,職業生涯教育有三個特點:第一,職業生涯規劃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其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我、掌握社會最新的求職動向、以及制定個人求職規劃,而今社會的就業環境日趨嚴峻,教育過程中能明確職業生涯制定的目的,是幫助實現大學生就業的必要前提。第二,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項連續性、動態化的工作。職業生涯規劃區別于其他工作的是,它必須隨著社會的更新而不斷地進行自我內容的更新,原因在于它的內容變動是通過社會職位需求和大學生的個人發展相結合,處于連接學生與社會之間尋求動態平衡一個中間環節。第三,職業生涯規劃同時也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的工作。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社會中任何崗位除了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擁有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要功能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導大學生就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表現在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以及職業生涯規劃中予以指導,使職業規劃的進行與制定更明確,更有效。
2.1具有預測的功能,能使大學生對就業的趨勢有較為超前的了解
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要對未來的職業、社會和自身的發展有準確的預測,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在這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覆蓋性,使其對各個行業發展趨勢、走向也做出正確的預測和把握,及時了解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國際經濟發展強勢領域以及最新動態給我國就業會帶來的前景。這些都是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必要了解和考慮的問題。讓學生在了解社會狀況和國家的形勢的情況下,明確認識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找出明確的自己的人生坐標。
2.2是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進行職業定位的前提
所謂“認識你自己”得由來,是刻在希臘神廟的柱子上非常著名的一句話。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在工作、學習中最大力度地發揮自己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缺點,保證工作、學習等活動的有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同時結合不同職業的特點及差異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樹立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一個正確的定位的基礎上,做出最符合自身實際狀況以及利于個人和社會發展的就業規劃或選擇。
2.3可以培養大學生具備和諧的人格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小夠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小能給他以一個和諧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通過教育得到對于事物及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覺,人必須對從屬于道德性質的美和善有親切的感覺,對人類的各種動機、各種期望、各種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別的個人和社會有合適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具有和諧的人格,是有效提高大學生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的重要決定因素。人是道德的主體,任何行動必須在道德的底線之內,這就需要行為主體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家庭美德,職業道德,以及高尚的愛國情操,大學生也不例外。人格是指人的心理結構的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它深深地影響著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因此,人格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大學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在這個階段給大學生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養成和諧的人格,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現在這個錯綜復雜的社會里,大學生屬于初學者,很容易受外來因素和大學生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的影響,使大學生缺乏責任感的現象尤為嚴重和普遍。暫不提大學生對國家,對社會這類過于龐大的責任,就是工作的職業道德,對家庭的責任也被他們拋之于腦后,是典型的缺乏責任的一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先進典型的模范作用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3結束語
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近年來應需而生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初步形成,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也迫切地需要更加深入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一致,功能上二者互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更為具體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多元化,同時也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
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一生職業發展道路的設想和規劃。它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成學生自我實現。結合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提出了一些思路。
合理設計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學生充分地認識自己,客觀分析環境,正確選擇職業,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職業生涯發展中的各種困擾,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然而,在當代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進行過職業生涯規劃,他們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或者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缺乏必要的了解。這種狀況需要盡快改善。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從自我認識、環境評估、職業定位、計劃執行以及評估反饋等環節都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認識不夠客觀、規劃和實施有些脫離實際、帶有理想化的傾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發展期望過高,職業路徑設計不合理
不少大學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單位,很少有人主動愿意去欠發達地區。不少大學生選擇以考取學位和證書作為發展主路徑,以考研和考博來作為自己職業設計的職業目標,還有些大學生“為保險起見”準備了四條以上的發展路徑,但這些路徑的結果懸殊較大,路徑之間也缺乏內在聯系,發展方向和路徑的模糊不清勢必導致在實際選擇中的猶豫不決,不利于核心職業目標的實現。
2、社會實踐的方向不夠清晰
為了增加“工作經驗”,不少大學生選擇了兼職,做家教、促銷員和業務員等;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不少大學生選擇考證來增加“籌碼”,整天忙著各種各樣的考試;還有的大學生花了大量時間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只是為了向用人單位證明其興趣廣泛。總之,社會實踐缺乏職業方向性,遍地開花,注重量的積累而忽視了質的要求,不僅使大學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風險性都增大。
3、過于追求所謂的“最佳規劃”
有些大學生對經濟學上講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樂道,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尋找“最佳規劃”上,希望“一次規劃,終身受益”,在做規劃時面面俱到,不愿舍棄,在行動中也不愿從小事做起,碰到困難就不知所措,不會靈活采取調整措施。實際上,由于諸多因素的限制,一個人幾乎是無法做出一個十全十美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況且,由于外部環境變化和自身認識、能力的提高,職業生涯規劃也是需要不斷調整、與時俱進的。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的要素
做一份完美職業生涯規劃應包括自我評估、職業環境分析、職業目標的確定、實施策略與措施和反饋調整五個環節。
1、自我評估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個關鍵環節是進行正確的評估。自我評估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也是能否獲得可行的規劃方案的前提。
一個人只有通過自我評估,正確深刻地認識和了解自己,才能對未來的職業生涯作出最佳抉擇。如果忽略了自我評估,所做的職業生涯規劃很容易中途夭折。
自我評估的主要內容是與個人相關的所有因素,包括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特長、學識水平、思維方式、價值觀、情商以及潛能等。
簡言之,要弄清楚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當然,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在自我評估中還應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
2、職業環境分析
職業環境因素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個體,我們只有順應職業環境的需要,趨利避害,最大可能地發揮個人的優勢,才能實現個人目標。
職業環境分析包括對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組織(企業)環境的分析。要評估和分析職業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與需求變化的趨勢;自己與職業環境的關系以及職業環境對自己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等。要弄清楚自己在這種職業環境條件之下,究竟能干成什么?這樣你的職業生涯規劃才會切實可行,而不致流于空泛。
5、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須以社會為導向
社會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發展,只有密切關注職業的發展變化,學會收集、分析社會需求信息,使自己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并根據社會的變化調整職業生涯規劃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6、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培養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既是一項神圣的事業,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充分體現高校的教育功能,需要具備一支具有較強專門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隊伍。這就需要通過集中培訓和學習,建立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科學化的職業生涯指導隊伍,經常開展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咨詢、推薦和服務工作,成為大學生的“職業導航師”。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大學生求職的需求,才能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意識。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
論文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
論文提要:目前,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使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尤顯意義重大。本文從實際出發,在分析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基礎上,對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用人機制市場化、經濟體制轉軌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社會整體就業壓力的加大,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高等教育和社會。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20xx年大學生畢業人數為495萬人,20xx年更將達到559萬人。因此,在未來就業形勢仍比較嚴峻的情況下,大學生很有必要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科學認識就業環境,樹立明確的目標,在四年有限而寶貴的時間里掌握有效的知識和技能,發揮個人特長,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涵義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是指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由于心理、社會、經濟、生理以及機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工作、職業的發展變化。職業的發展是個人發展中的一個最主要的方面,它跨越人的整個一生并涵蓋個人的自我概念、家庭生活,以及個人所處的環境、文化氛圍的方方面面。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評定,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對于大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有助于大學生了解自我、了解社會,在就業時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無的放矢。通過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特性和潛在優勢,根據自身的性格、興趣、能力進行合理的、全面的定位,并緊密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平臺。其次,職業生涯規劃能夠讓大學生實現自我超越。大學生在充分認識自己,客觀分析環境的基礎上,科學樹立目標、正確選擇職業,并運用適當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職業生涯中的困難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從而獲得事業的成功。再次,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擴大自己所需要的人生資源,并將不同的人生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與規劃,實現動態的發展。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還比較淡薄。目前,雖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真正普及還遠遠不夠。大部分在校大學生沒有進行過職業生涯的思考和規劃,尚未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對自己人生發展與就業的意義。他們在大學里除了讀書和參加相關活動之外,對“將來如何發展”、“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等問題從未做過認真考慮,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缺乏認真的準備。有些大學生把希望寄托于學校、老師和家長。另外,一部分高校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和重要性沒有向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宣傳。
2、高校缺乏完整的職業生涯輔導工作體系。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將個人的自我規劃和學校、社會的職業生涯指導結合起來進行,不是僅靠幾個指導教師和幾場講座就可以完成的。目前,有些高校還沒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按比例投入資金和人力來發展職業生涯教育。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就業政策宣傳、就業安置、派遣等層面上。由于缺乏對學生的系統培訓和教育,使學生把職業規劃與求職技巧、參加招聘會等同起來。
3、缺乏專業和有針對性的測評工具。測評是職業生涯規劃中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它包含了對個體的生理、認知以及情感的測量和評價的過程,是一種復雜的、跨學科的技術。職業測評能使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氣質、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特點,作為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的參考。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測評工具是針對社會群體開發的,并不適合大學生這一群體。國內的測評,也主要是引進歐美職業生涯規劃系統,這種“引進”會因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差異和翻譯偏差而產生問題,但本土化的修訂還遠遠不夠,一些測評軟件中的常模也并不完全適合我國學生的特點。
4、缺少專業化、職業化、長期穩定的工作隊伍。全國大部分高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一般是由從事學生工作的副書記、輔導員來進行的,專業化水平有限,缺乏相應的知識背景和專業技能。專職的授課教師比較少,進行相關理論研究的專門人員尤其嚴重不足。呈現出從事就業指導實踐工作的沒有系統的理論研究,從事理論研究的沒有從事就業指導的實踐工作,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由于部分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還沒有普遍推開,在從事一定時間輔導員工作后就會面臨“轉崗”的局面,也造成了這支隊伍的不穩定。
三、解決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問題的對策
1、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念。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社會的發展深深影響著我們生活、工作的方式,進而影響我們對職業的規劃和追求。作為社會劇變的產物,生涯規劃已成為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重要任務。首先,高校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性,樹立一種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開發學生潛能,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第一要務的教育理念。其次,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要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讓學生主動地、熱情地、負責地參與到自己的生涯規劃中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學校和廣大學生中開展起來。
2、構建系統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將職業指導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就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列入教育計劃之中。由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科研機構等機構,學校領導、專業工作者、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和專業教師等人員組成,各類人員齊抓共管,共同發揮作用,適時地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和咨詢,并結合工作實踐開展研討活動。重點推行四年職業規劃項目。從學生一進校就進行職業教育,第一年幫助學生對就業市場的狀況進行接觸和了解;第二年要幫助學生發現和了解自己的特性、興趣和專長;第三年要幫助學生收集企業、用人單位資料和市場需求,參加社會實踐,使學生對選擇職業有直接的感受;第四年指導學生進行寫求職信,參加面試等專題訓練,幫助學生收集就業信息,舉辦各種就業市場活動。這種就業指導貫穿學生的大學生涯,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增強就業能力和做好就業準備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3、加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是關鍵。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針對不同的專業,編寫相應的就業指導教材,設置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實踐活動、文化素質等教育課程,課程的設置要有前瞻性,使學生了解學科相關職業最前沿的動向與發展。可以使企業最新的生涯規劃成果、經驗教訓、管理理念進入教科書,縮減學校教育與社會應用之間的差距。改革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實行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法、環境意識教學調查法、模擬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實踐法以及案例教學法。
4、選擇和開發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和測評工具。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特殊性。因此,高校應充分認識到職業測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管理教育和職業選擇中的作用。挑選和引進合適的測評工具,憑借內部人員或與外部的測評機構共同開發。通過科學、完善的測評手段,給予所有學生而不僅僅是畢業生完整、科學的自我認知。高校在選擇和開發適合的測評工具時,應從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注重專業性、實踐性和經濟性的結合。
5、加強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專業強、素質高的職業指導教師。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根本在于教師。一個專業的職業指導教師應具備以下素質: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方面具有較廣博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和較開闊的視野以及一定的實踐經驗,具有良好的知識運用能力。要通過加強管理和培訓,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理論和實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才測評與統計、就業求職心理研究、勞動人事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培訓。使他們熟知大學生就業政策、就業管理業務、就業教育方法。同時,教師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為學生提供更為專業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
6、加強大學生跟蹤調查和信息反饋,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管理體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循序漸進、動態發展的過程。作為學校組織,一是要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跟蹤調查,比較他們的修正規律,總結實踐經驗,積累案例;二是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后續跟蹤,收集就業信息,為學校教學工作反饋信息;三是要做好用人單位的回訪工作。了解畢業生的實際工作狀況和單位對畢業生工作的評價意見;四是邀請各階段畢業的校友回校交流。通過報告會、座談會,向在校學生講述他們不斷調整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匹配的過程,加深在校學生的印象。通過比較研究,探尋大學生在校期間及畢業之后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規律性,為學校開展職業指導提供科學的依據,不斷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管理體系。
大學生就業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涉及到國際國內宏觀就業環境、經濟結構調整、勞動力市場、教育結構調整和改革等諸多因素。目前,大學生就業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家長和大學生的普遍關注。“狹路相逢,勇者勝;職場競爭,規劃者贏”。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確定合理的擇業目標,做好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基礎,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
論文摘要:遠程開放教育機構必須制定戰略計劃,從教學設計、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育三個方面入手,構筑遠程開放教育機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論文關鍵詞:遠程開放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教育
開放教育環境中的大學生以“職業人”為主體,他們往往在工作領域有了一定基礎和經驗,其接受遠程開放教育的初衷就是想通過相應的學歷教育或繼續教育改進知識結構;以期能夠在職業發展中獲得新的成長空間。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是遠程開放教育適應社會培養人才需要的重要環節。
一、遠程開放教育學生特點
遠程開放教育學生特點表現在:
(一)教育方式的開放性和遠程性。開放性是指遠程開放教育的教育課程、教育場所、教育時間、教育方法和教育對象完全面向廣大的遠程社會學習者開放,對每個學習者而言都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是一種典型的開放教育模式。遠程性是指遠程開放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由于地理條件的隔離,處于一種“時空分離狀態”,是一種典型的“非接觸性”的教育模式;
(二)教育對象的大眾化。所謂大眾化,是指遠程開放教育不只為少數人服務,而是面對大眾,為提高大眾素質服務;
(三)學習方式的自主性。遠程開放教育模式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育,學生的學習主要以個別化“自主學習”和協同化“小組活動”為主,學習者主要通過對現代教育技術媒體的利用,就自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因此,相對于普通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而言,開放教育環境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性更強,在實施過程中也更加富有操作性。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戰略
由于遠程開放教育大學生構成復雜,他們的年齡差異、社會閱歷、學習目的、工作經歷、社會背景等因素使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加復雜。遠程開放教育學生的年齡大多在20-35歲之間,并有著逐步年輕化的趨勢。這個年齡段的學員面臨著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多重壓力,他們希望通過進修學習進步拓展和深化知識、提高工作能力、增強自己在職業中的競爭力、改善自己的處境。無論是普通高等教育學校還是遠程教育機構都必須把學生未來職業生涯成長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予以充分重視。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其相關的發展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遠程開放教育機構需要確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戰略使命,根據其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設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戰略目標,為保證目標的正確落實和實現進行計劃,以及在實施過程中進行控制的一個動態管理過程。我國大多數高校還沒有專門設置獨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許多高校實行混合建制,只是把它掛靠在就業指導中心或就業指導辦公室。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教師,大多是由學校的政工干部和畢業新分配來的學生輔導員擔任,缺少專業知識和技能,指導起來枯燥、缺乏吸引力,無說服力,效果不理想。這種管理體制上的混亂,導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質量很難保證。遠程開放教育要順利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要制定自上而下發展戰略。積極探索遠程開放教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體系,制定專家隊伍建設、職業指導機構設立、課程建設等方面的制度體系,有效促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順利進行。
中國廣播電視大學是采用計算機網絡、衛星電視等現代傳媒技術,運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等多種媒體進行遠程教育的開放性高等學校。它是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地市級、縣級廣播電視大學分校和工作站組成的覆蓋中國大陸的遠程教育系統。因此,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應成立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為核心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戰略管理部門,主持一系列的遠程開放教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和實踐。從師資隊伍、大綱編制、課程設置、課件制作、實踐指導等方面建立一套符合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特色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三、課程教學
課程教學是指導遠程開放教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并加以實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知識與理論,熟悉職業生涯規劃的技能與方法,把握自己的職業前途,為自己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取得了一定成效。職業規劃課程建設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終身幸福和個人發展。總目標是使學生學會認識自我的性格、興趣、價值觀等特點與一些職業的基本知識、技能,以及認識職業的一些思維方法,掌握擇業和就業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具有能夠運用職業選擇、決策的方法與技術解決實際職業問題以及終身進行自我職業指導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職業規劃能力:形成和保持對職業的探究興趣和學習愿望,具有正確的職業觀和較強的創業意識;養成積極、負責、安全的職業行為習慣,為迎接未來社會挑戰、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應包括對學業發展的指導、個性完善指導、生涯規劃的指導及擇業就業創業指導等內容。具體而言,課程要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的全過程,即要在課程中培養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尋找和發現職業生涯機會并作出正確評估的能力、利用職業錨確定職業目標能力、選擇職業生涯實現策略的能力、制定職業生涯行動計劃與措施的能力、評估與回饋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
四、建立高素質的專業化師資隊伍
要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要素之一。具有現代意義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入國內高校還僅僅有10余年的歷史,在職業指導教師培養上還處于探索階段。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必須朝著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發展。在現階段,要建立高素質的專業化師資隊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充分挖掘校內現有的師資資源,挑選專業知識強、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加強培訓,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努力培養自己的專業師資隊伍。可以借鑒普通高校就業指導老師培養的經驗,結合不同的專業發展途徑,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就業、從業指導師。其次,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自己的專業化隊伍建設。遠程開放教育的師資很大一部分依賴于社會,這就為職業生涯規劃老師選擇提供了更多途徑。通過兼、聘的方式,聘請長期從事人力資源開發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來學校講課、作報告,有效促進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傳播。三是領導要重視.要把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科研中所取得的成果,在評職、評先方面給以優先考慮,以提高廣大教師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積極性,保持就業指導隊伍的相對穩定性。
五、實踐教育
實踐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完成體系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學校的職業規劃指導不能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而是要通過現在職場上普遍采用的“量化表”對學生的興趣、性格、品質、能力、職業及環境等進行科學測評,從而提供有個性化的指導,并進行跟蹤調查,以達到實際效果。在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可以考慮與擁有豐富咨詢經驗和企業資源的職業咨詢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和現實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同時,遠程開放教育學生很多都已經是所從事職業的成功人士,遠程開放教育機構可以對學生職業狀況進行調查,從中找出職業生涯規劃成功的個案,以其促動其他學生共同實現人生價值。通過接觸周圍職業人的職業狀態,遠程開放教育學生可以了解到達職業目標所需的努力,還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也檢驗自己的規劃是否科學,是否適合真正適合自己。從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學習、生活和實踐計劃。
參考文獻:
[1]吳興華,劉博.遠程開放教育中“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面授教學之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xx(10):75-77.
[2](美)里爾登(Reafdon)等.侯志瑾等誑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5。
[3]杜映梅Bessie編著.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xx。
[4]吳秀霞.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歷程與發展趨向[J].理工高教研,20xx,27(4):86-89.
[5]陳文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課程構建思考.中國成人教育,20xx(20)8-9。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5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要,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20xx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中職學校開始使用新的德育課教材,中職學生第一學期的德育課就是《職業生涯規劃》,這對于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學好專業技能,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實現由義務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做好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的培訓工作
作為一名職業生涯規劃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有系統的理論知識,而且還應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都沒有能力進行科學規劃,又怎么能去教學生,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呢?但現實是很多中職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仟課教師并沒有經過相關培訓,取得相應資格。絕大多數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由德育課教師擔任。要提高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的整體素質,必須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進修和繼續教育制度。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職業生涯規劃規劃任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是這個道理。首先,應自學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其次,教育主管部門要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輔導班,講授教學方式、方法,各校派代表參加,再回校推廣。這方面,廣西做得比較好,委托廣西師院培訓任課教師,按體驗式教學法的要求,結合當今中職生文化水平低的實際,編寫整套教案,制作課件,設計游戲、音樂欣賞等學生參與環節,組織教師按實際授課的模式演練一遍,手把手教會教師怎樣上好這門新課。再次,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參加職業鑒定部門組織的專業培訓,通過考試獲得職業指導師資格證書。
2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職生的心理素質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突出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優良品質”。誠信是做人的一條重要原則,現在很多學校都在開展“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生活”活動,將“學會做人”放在首位,說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成才‘,先成人。然而在社會大環境下,不少中職生染上了弄虛作假、撒謊等陋習,這需要學校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加以糾正,教會學生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敬業教育是進行技能教育的思想指一導,要使學生認識到只有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本領,才能盡職盡責地把工作做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反映主要就是樹立科學的職業理想、職業目標。科學的職業理想應該將個人條件與社會實際、個人需求與社會需求有機結合,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3教會學生設足職業生涯目標,制訂職業生涯規劃,開展擇業、就業、敬業、創業指導
目標是行動的指南,有了目標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在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主客觀條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教會學生設定最佳的職業目標和發展途徑,明白實現目標應具備哪些素質,學生對學習就會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需要指出的是,要將學生的職業個性和職業的市場需求、學校的專業培養特色結合起來,綜合考慮確定職業目標,選擇專業。在設定職業生涯目標、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將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結合起來。重點在于近期目標的制定和實施,也就是中職三年的學習目標和措施:學好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技能,把自己培養成實用型技能人才,為畢業后的就業、創業或升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開展擇業、就業、敬業、創業指導。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環境下,發揮中職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長,先就業再擇業。舉辦應聘知識講座,開設創業課堂,邀請本校優秀畢業生到校現身說法,講授他們就業、創業的成功經驗等,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4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方法,拓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途徑
在當前,課堂教學仍然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渠道,任課教師在講授職業生涯規劃時,要結合課程和學生的特點,采取有別于以往德育課的教學方法。之前的德育課側重于知識傳授和思想品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則側重于指導學生如何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實施,重在“做”,要在學中做,做中學。講授職業選擇的時候,通過讓學生做“職業傾向測試題”,正確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特長的職業;講授求職、應聘技巧的時候,讓學生分別扮演招聘者和應聘者進行模擬演練;組織學生做培養團隊精神的小游戲;指導學生制作職業生涯規劃書參加全國中職生“文明風采”競賽等等,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學到知識,掌握方法。
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活動、出版職業生涯規劃專題板報、職業生涯規劃手抄報比賽、開設專題講座、請學校就業創業之星回校作報告、舉辦禮儀大賽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對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中職學校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搞好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和了解自己,順利實現就業,并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充分施展才華,實現自身人生價值。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6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社會分工的精細,工作對個人來說不只是維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是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社會和心理的滿足。工作和人的關系,由以前的為生活而工作,發展為工作即生活。工作的選擇也是生活方式的選擇,不再只是賺錢的手段,因此有必要進行生涯規劃而從小培養生涯規劃的理念和能力就顯得很重要。
一、大、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缺乏
(一)中學生情況: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項針對初三和高三學生的調研顯示,高三學生對高考志愿中專業的了解程度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為75.2%,初三學生只有11.4%的城市學生和7.1%的縣鎮學生認為自己可以從容就業。高考生對所選專業與學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2.1%,完全不了解10.0%,比較了解26.8%,不太了解35.5%,說不清楚25.6 %。
(二)大學生的專業及求職
1.專業的不滿:
據了解,已經考入大學的許多大學生因為對其所報學校、專業缺乏了解,導致入學后學習興趣不高。某高校研究所調查顯示,逾5成大學生認為目前就讀專業不理想,近2成大學生對就讀學校不滿意,3成學生對所學專業熱情不高,僅有3.4%的學生入學前了解所報專業。每年都有許多學生因不滿意所考入的大學或專業選擇復讀,甚至厭學。大學生出現的這個問題已經帶有普遍性。
2.對畢業后的發展前途
對畢業后的發展前途感到迷茫、沒有目標為50%,41%目前沒有考慮太多,而有明確目標且充滿信心只有8.3%。
而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在于中國學生將學習的目的定在了考大學,而不是為了今后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能在中小學階段,學生們就對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有一些思考和探索,肯定會在未來的求學和職業生涯中少走很多彎路。盡量早地認識自己,尋找“我是誰”與“我要什么”之間的聯結,在職業生涯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
3.我是誰?我在哪里,我去向何方,我如何到達
目前,大學生畢業后求職難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一到鄰近畢業的時候就開始盲目的投簡歷、找工作,這種現象出現的愿意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學生們沒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如何發展完全沒有概念。
近幾年來高校擴招后的畢業生出現了就業難現象,甚至起薪水平一年不如一年:教育的高投入與畢業后的產出根本不成正比。對此,許多職業測評專家指出:普遍的就業情況不甚理想反映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職業規劃,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并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規劃,在招聘會屢受挫折,就算進了一家用人單位也難以適應;一些人接受職業測評后發現自己的個性、能力傾向與所讀的專業根本不一致,甚至南轅北轍。但用人單位對應屆生的招聘往往著眼于所學專業,專業成為畢業生進入職場的敲門磚,一旦專業與個性不匹配,在職場自然難以發展。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認為,大學生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應該將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課程中涉及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各部門的壓力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大,職業指導應定位在意識、能力和發展前景等方面。這就要求我國應該及早對學生開展職業規劃教育。
二、不同地方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一)我國情況
1.我國大陸
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高校已經普遍展開,稱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而在中小學則幾乎沒有對學生進行過職業生涯教育,我國中學生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識到如何實踐自己人生理想的學生只是極少數。
2.中國臺灣
我國臺灣地區的生涯教育就形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連續體系。在國小(小學)就開始提供兒童生涯輔導,以增進兒童的自我覺察,培養正確的職業觀念和工作態度,讓學生了解教育與未來職業之間的關系及學習做決定的技巧等。中學階段則更是采取了形式多樣的生涯輔導,有專門的生涯教育課程,還要個別輔導、團體輔導等。另外,許多高中在錄取初中生時會將職業生涯課程作為成績的參考標準之一。大學錄取學生時,除了高考分數外,還需要經過面試的程序,其中一項是自傳,內容必須包括自己對未來職業的規劃。
我國港臺地區出版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與發展的讀物,如《生涯定位》、《生涯發展與輔導》、《生涯規劃的藝術》、《職業生涯規劃》、《一輩子的事:生涯規劃與潛能開發》《人生的決策:生涯規劃》等
(二)其他國家
美國于20世紀下半葉開始重視職業生涯教育;日本專門在初中、高中開設進路指導課程,并規定具體學時數。
在西方特別是美國、德國等職業系統非常規范和發達的國家,通過職業模擬、看錄像、實際嘗試操作等方式使孩子從小就對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準目標發展。在學校里也有專門的職業指導課程,而職業測評更是鋪天蓋地。“職業規劃早做一些,對個人的發展定位能夠準確一些。實際上,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理想的確立都是在中學階段。
三、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當然,不得不承認,就業的壓力讓許多高校日漸重視職業生涯輔導和教育(姑且不談論其方法與效果),可是,如果我們一定要等到去找工作的時候才重視這件事情,往往為時太晚。 很多學生直到進入大學學習后才發現原來自己并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也有很多學生直到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是那么無能為力,對職業、對自己的人生完全缺乏方向感。因此,大學生需要生涯規劃,但這不再僅僅是大學生的事情,中學生也需要生涯規劃。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
生涯(career)指個人一生的道路或進展途徑,它不僅止于工作或職業,還包括事業、前程、生計、愛情、家庭、休閑等方面,它包含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所從事的一系列與個人工作生涯有關的所有活動。生涯是一個人選擇并透過他的工作或專業、生命去追求人生價值的課題。生涯的發展是個人終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個過程,通常被視為與工作有關的個人成長、學習和發展過程。
生涯規劃是以人生命歷程中的事業生涯發展為核心,關心個體一生當中的教育、職業,并涉及與教育、職業有關的生存角色的選擇與發展。生涯規劃的觀念認為,(1)每一項職業對社會都有獨特的貢獻。(2)相信事業是生命的一個重要部分,人有一個尋求生命意義和方向的動力,即追求夢想與理想。(3)要求我們探索過去、現在和將來,回顧過去,可以尋找阻礙我們成長的經歷,重建自我的信心,把握現在的狀態,為將來制定短期和長期的目標。(4)應該探討一生中的不同角色,這些角色之間相互關系和影響,如事業目標與人生角色的互動作用,透過規劃不同的生命角色,才能邁向多元的人生目標。(5)相信生命意義和目標可以在不同的活動領域中實現(如工作、學習、休閑)。(6)探索自己、認識自己的需要、技能、價值觀和興趣,了解自己是什么、要什么。(7)個人在事業規劃過程中,對社會環境須仔細考慮可操縱因素與不可控制的因素。(8)相信生涯規劃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從適當的輔導與教育中學習獲得。
所謂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讓中學生盡早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教育與職業的關系,學會職業決策,從小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目標,從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鍛煉自己的職業競爭力。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
1.自我發展。
學習了解自己和發展其能力,著重于認識自我。需發展的心理因素包括:從總體自我概念指向學業的自我概念、自我功效感、自尊感、主觀幸福感。預防的負面心理因素是:抑郁、焦慮、無助感、自我妨礙等。需要了解的自己的心理因素為:多元智力傾向、價值觀取向、興趣、人格特征等。
2.生涯探索。
學習探究和工作等生涯機會,著重于認識自己學習境況與將來職業世界。需發展的心理因素包括:元認知能力、認知策略、創造性、理想等。
3.生涯管理。
學習生涯規劃、實踐和調整其生涯計劃,著重于培養規劃與努力實踐理想的能力。需培養的心理因素為:自我決定與自我支持因素、對他人和人際關系的社會知覺、社會交往能力等。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也不同。根據國家新基礎教育課程計劃及有關新課程的相應內容我國青少年生涯教育的階段和主要內容。我們認為小學階段為生涯認知階段,因此學生在這個階段須知道周圍的工作環境和其它廣泛的職業知識,并了解自身與工作世界的關系。即:小學一二年級了解自己, 三四年級培養:基礎能力 五六年級認識生涯發展。初中階段為職業生涯探索階段,讓學生在這個階段有機會深入了解他們所知道的職業群,通過實習、參觀、訪問等各種方法獲得具體切實的職業體驗。即:初中一二年級;進行生涯探索 初中三年級著手生涯規劃。到了高中階段為職業生涯準備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須學習職業領域的有關入門技能,具有從事技術性工作的能力,或具有進入專科教育的知識準備,使他們順利進入工作世界。
(三)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職業規劃要趁早,人生設計在童年。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大學,也不是為了一紙文憑,而是為了今后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并愿意為之付出的工作。如果職業生涯規劃從中小學做起,將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意義。
生涯規劃對青少年學生特別重要,因為他們在從學校過渡到工作世界的過程中,要面對很多和事業相關的抉擇,包括升學、分文理科的選擇,興趣培訓或技能進修的選擇,以及職業的選擇。能夠有效地規劃人生和事業是青少年學生的一個重要成長任務。個體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單個的概念,它和個體所處的家庭社會存在密切的關系。無論是即將畢業的初中生還是高中生,也不管他們是否繼續升學,職業選擇對他們來說是遲早的事。而那些升學無望的學生則面臨著人生的重大抉擇:選擇什么樣的職業步入社會? 因此選擇職業就是選擇人生。特別是在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在于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從而確定人生的方向,為準確定位提供奮斗目標和策略,并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準確評價個人特點和強項,認真分析個人目標與現實的差距,找準職業方向,把握職業機遇,增強職業競爭力。同時應根據不同的職業要求重塑自我形象,認識自己的價值并最終促使其增值,實現個人興趣、能力、價值、事業、就業單位及家庭的多贏局面。
(四)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建議
1.結合素質教育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在中學階段,各學校可以結合素質教育活動,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內容包括個人探索、職業探索、就業形勢和政策、職業素質塑造、成功校友經驗分享、職業體驗等內容,其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幫助中學生合理地思考和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及早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激發其主動學習的動力,幫助中學生了解各類大學及專業的具體情況,提高將來考入大學及專業選擇的滿意度。
2.各學校應配備一名專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師。
專業化的指導教師是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力量,在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起著主導作用。可以在中學中選拔推薦一批從事學生管理工作或心理輔導工作的骨干進一步深造,提升專業水平。組織各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師積極參加各大學的招生咨詢會和用人單位的就業洽談會,熟悉就業市場,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宣傳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
目前,網絡已成為學生匯聚思考、交流思想的一個重要平臺。可以在學校主頁上鏈接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網站,引導學生登陸官方的網站學習相關知識。
4.組織中學生編制職業生涯規劃方案。
職業生涯規劃光想不做不行,不做分析、不采取相應的措施也不行。因此,即將畢業的中學生可以通過編制職業生涯規劃方案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即形成文字,時刻對照、鞭策自己的職業生涯實施情況。方案的編制一般包括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目標、措施及時間安排等。有可能的話再請有經驗的老師或職業指導專家點評,以便改正和完善。
5.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
鼓勵、指導學生創辦“職業生涯發展”協會等有利于自我成長與鍛煉的社團組織并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讓這些社團組織成為中學生交流社會實踐感受的場所。同時,針對“職業生涯教育”的要求,通過社團開展的各種職業技巧比賽、應聘藝術、就業市場調研等社團活動,幫助中學生提高就業技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增強學生的職業生涯素質和信心。
反觀大陸的情況,我們的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學習這樣的方式,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具有規劃觀念和自主意識的學生呢。 最后,讓我們好好思考思考來自雷恩吉爾森所著《選對池塘釣大魚》一書中的話吧“無論你是中學生大學生還是碩士博士生,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第一門課也是最后一門課。”
人生需要規劃,人生應該規劃,人生可以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7
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各個高校加大了擴招的力度,導致大學生畢業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問題。在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一些大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且也不利于大學生日后就業。針對這種情況,高校開展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但是從效果上看并不理想。團體沙盤游戲作為一種趣味化、生動化的心理輔導游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并幫助大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就業的方向,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實現大學生個人的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現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進行自我剖析、自我定位,設定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目標,選擇實現目標職業,制定相應培訓、教育和工作開發計劃,根據一定時間安排采取的積極的能夠完成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包括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決策、行動和再評估幾個步驟。現階段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自我認識不全面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基礎是自我認識。但是現階段很多大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了解不夠全面,缺乏清醒的自我定位。一些大學生對自己所感興趣的職業特點、職業人格特征和職業興趣不夠了解,對自己期望的理想工作和實際工作差異也很模糊。
(二)職業自我概念不明確
職業自我概念是指個體對自我認識和職業世界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對職業的態度、表現出的職業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觀等。職業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個人三觀的影響。現階段,大學生的三觀在總體上還不夠成熟,這使得他們在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不知所措,甚至出現職業選擇錯誤的現象。
(三)職業決策能力缺失
現階段大學生對自我了解程度不夠,職業準備能力不充足,加上職業自我概念不夠明確使得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能力缺失。
二、團體沙盤游戲概述
團體沙盤游戲主要是使用沙、沙盤、水和有關的人、物的縮微模型來進行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的方法。團體沙盤游戲強調游戲過程本身的自發性、自主性,游戲開展的本質特點是應用非言語進行交流,不強調語言分析的作用,治療師和游戲參與者是一種伴隨的關系,而非一種引導關系。
在團體沙盤游戲中,成員之前可以進行心靈的交流,促進深層情感的表達,并發展個人意識。團體沙盤游戲能夠加強個人對自身身體感覺、情緒情感、原型記憶的了解,加強對個人以及社會思維模式的體會。
三、團體沙盤游戲應用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可行性分析
(一)能夠加強咨訪關系
在團體沙盤游戲的實際操作中,來訪者一般都是沙盤游戲的天然制作者、解讀者。沙盤游戲成為表達人心的重要交流工具,沙盤游戲的參與人員在沙盤游戲的構思、設計和解釋中展現了個人的時間、空間理念,也體現了個人對真實職業的一種自我探索。參與團體沙盤游戲之后,人們能夠自信地表達職業自我,感受輔導環境的寬松和自由,提升對咨詢師的信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咨訪關系。
(二)能夠緩解輔導的僵局
來訪者大多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陷入到一種僵持的局面,表現在可能是來訪者的內心防御使得對話無法深入進行,也可能是談話中的某個話題讓來訪者情緒產生了大的波動。這個時候應用團體沙盤游戲讓來訪者暫時脫離現實問題和自我探索的困境,以一種比較輕松的方式為輔導工作開展開辟出新的話題,從而緩解對話僵局。
(三)能夠鼓勵來訪者進行自我情緒的表達
來訪者在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遇到阻礙的時候會前來咨詢、尋求幫助,為此,在對話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情緒。為此,和來訪者對話的時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來訪大學生的心理困擾。大學生在參與到沙盤游戲時能夠在游戲中釋放自己的情緒,緩解情緒壓力。
四、團體沙盤游戲應用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驗設計
(一)研究對象
以海報的方式進行團體沙盤游戲成員招募,報名者經過面談和問卷調查之后,選擇存在職業生涯規劃困惑、并主動想要參加實驗活動的學生16人,將這些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每個小組的學生人數都是8人。
(二)實驗研究工具
團體沙盤游戲需要的工具有沙盤、記錄工具(數碼相機和錄音筆)、學生職業生涯決策量表、團體沙盤游戲單元活動總結。
(三)實驗研究設計
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采用前后測設計的方式進行,實驗組需要接受團體沙盤游戲的輔導,控制組不需要進行團體沙盤游戲的輔導。
(四)實驗研究過程
安排五個周末開展團體沙盤游戲,游戲開展時間在兩個小時左右。團體沙盤游戲活動開展的地點安排在生涯規劃咨詢室。第一次團體沙盤游戲活動是通過“滾雪球”的方式加強成員之間的相互認識,并讓全體成員通過交流合作制定出團體規范。團體沙盤游戲的.順序要通過猜拳決定先后,每個人只能進行一次作業操作,在獨立作業操作的時候彼此不能進行交流。游戲一共開展六個回合,在沙盤游戲結束之后,小組成員要互相分享交流個人的活動經驗以及想法,賦予自己小組沙盤游戲以名稱。第二次團體沙盤游戲和第一次游戲活動規則一致,是不限制主題的沙盤游戲。第二次團體沙盤游戲開展八個回合。第三次團體沙盤游戲在原有沙盤游戲的基礎上融入了“興趣島”活動。沙盤游戲小組成員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島嶼,并交流自己選擇這個島嶼的原因,找出代表島嶼的關鍵詞,為島嶼制作宣傳海報,并由小組代表陳述沙盤特點。第四次團體沙盤活動是將原有的團體沙盤游戲和“生涯幻游”活動進行結合,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放松自己,并讓小組成員想象自己五年后一個典型的工作日。在幻游活動結束之后,小組成員之間不需要進行互相交流,而是選擇制作沙盤或者畫畫的方式將自己想象的畫面進行展現,分享交流成果。
五、團體沙盤游戲應用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驗結果分析
(一)對大學生職業生涯決策的問卷調查研究
1.團體沙盤游戲輔導前后大學生對自我了解差異分析
在團體沙盤游戲結束之后,依據《大學生生涯決策量表》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成員展開測試,經過測試發現兩組學生的自我了解方面沒有顯著性的差異。經過團體沙盤活動輔導后的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自我了解方面出現了顯著的差異(x2=21.537,p<0.010。經過團體沙盤活動輔導后的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自我了解方面的比較分析表具體如表1所示。
2.團體沙盤活動輔導后的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自信心上的差異
團體沙盤活動輔導前的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自信心上沒有顯著性差異(x2=7.720,p<0.05),團體沙盤活動輔導后的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自信心上的差異比較顯著(x2=16.326,p<0.01),具體如表2所示。
(二)實驗研究結果
團體沙盤游戲輔導前后,團體成員在自我了解、自信心方面都顯示出了明顯的差異,可見團體沙盤游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不容小覷。團體沙盤游戲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在于:沙盤游戲的操作簡單、成果方便保留,通過游戲能夠促進輔導雙方之間的有益交流。沙盤游戲還顯示出很強的自我治愈特點,是注重心靈的游戲產物。團體沙盤游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探索,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釋放個人壓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團體沙盤游戲輔導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增強自信、明確人生理想目標、提升決策能力。加上團體沙盤游戲的生動有趣,易于被廣大學生接受。因此,為了更加有效地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團體沙盤游戲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策略開展有針對、符合實際的團體沙盤游戲。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8
1大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盲目性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大學畢業生,重慶人,是河南省某高校工商管理專業20xx年本科畢業生,英語過六級。因為考研,錯過了找工作的好機會,去年8月,回到重慶找工作。經熟人推薦,進人江北一度假中心做銷售代表,底薪600元。僅僅干了17天,就被“炒魷魚”,原因是專業不對口,也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整天呆在辦公室里無所事事。不久,找到第二份工作,在一家生產眼科儀器的公司做打字文員。可每分鐘打三、四十個字的速度還沒來得及提高,又被“炒”了。去年11月12日,進人一家畜產公司做外銷員,月薪800元。不過,可能是與另位外銷員人際關系處理不當,沒干多久,被公司無故就解聘了。來不及傷心和難過,有了第四份工作,在花卉園一家中介公司做中介,月薪800元。不久,主動“炒”了第四個老板。現在,我拼命學習各種知識,還在考導游證。我只有一個希望:下一個工作能干得長久一些。
據調查,有這樣經歷的大學生,在我國大學畢業生中不是個別現象。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中,不到半年已經有大約20%的人更換過工作。跳槽不是壞事,但盲目而頻繁的更換工作,會使得剛畢業的大學生無法給自己準確定位,從而在頻繁更換工作中迷失自我,失去自信,給相當一部分人造成了重大的人生損失!這種現象從一方面反映出我國職業教育的欠缺,學生對于社會缺乏必要的認識,對于外界的情況掌握的較少,對自身又缺乏足夠的分析了解,這就造成學生們進人社會后,極其的盲目和不適應。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改進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幫助我們的學生認識了解自己,強化自己的職業選擇,從而增強競爭力。
2職業生涯的定義及生涯規劃的幾個重要理論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連續從事和擔負的職業、職務、職位的過程。職業生涯不僅僅是職業活動,而且包括與職業有關的行為和態度等內容。是以自我價值實現和增值為目的。職業生涯設計就是指個人和社會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生涯設計基本上可以分為確立目標、自我與環境的評估、職業的選擇、職業生涯策略、評估與反饋等五個階段。
下面介紹幾個生涯規劃的重要理論。霍蘭德職業性向理論:職業生涯規劃學科有一個著名的霍蘭德職業性向理論。霍蘭德認為,職業性向包括價值觀、動機、需要等,是決定一個人選擇職業或崗位的重要參數。他基于對職業性向測試的研究,一共發現六種職業性向,然后根據業者的心理素質和擇業傾向劃分為六種基本類型:(1)實用型。傾向于從事包含著體力勞動并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協調性才能承擔的職業;這類人通常遵守規則,實際、安定,喜歡需要基本技能的基本活動,如操作工具,各種修理工作等。(2)研究型。傾向于從事包含較多認知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內省,理性,創造,喜歡獨立分析與解決抽象問題,如研究數學、物理等工作。(3)藝術型。宜從事包含大量自我表現、藝術創造、情感表達以及個性化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想象豐富,做事憑直覺,沖動、無序,喜歡用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思想,如繪畫、音樂、表演等。(4)社會型。宜從事包含大量人際交往內容的職業;這類人通常樂于助人,喜歡與人合作,富有同情心,如教師、醫生、咨詢等社會服務工作。(5)企業型。宜從事人量以影響他人為目的的語言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喜歡支配、勸導別人,自信,喜歡從事領導他人實現組織目標或獲取經濟利益的活動。(6)常規型。宜從事包含大量結構性的且規則較為固定的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有條理,順從、有序,喜歡有固定規則的工作,如秘書,會計,出納等。
霍蘭德認為,失業者職業性向類型與職業及崗位相關系數越大,兩者適應程度越高,反之,則越低。他還認為人格類型與環境類型適配性越高,對所做的選擇就越滿意,對職業認同度也就越高。通過這個理論,我們可以了解自己的人格類型,分析自己的人格類型與所處的環境類型之間的匹配度,從而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選擇職業的盲目性。
3舒伯職業發展理論
美國的一位職業指導專家舒伯認為職業選擇是一個發展過程。他把人的職業發展過程分為五個階段:(i)成長階段(出生一14歲),是以幻想、興趣為中心,對自己所理解的職業進行選擇與評價;(2)探索階段(15--24歲),逐步對自身的興趣、能力以及對職業的社會價值、就業機會進行考慮,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或開始從事某種職業;(3)確立階段(25一44歲),對選定的職業進行嘗試,變換工作,到逐步穩定;(4)維持階段(45-64歲),勞動者在工作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維持現狀,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5)衰退階段(60歲以后),職業生涯接近尾聲或退出工作領域。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展階段中,每一階段都有一些特定的發展任務需要完成,每一階段需達到一定的發展水準或成就水堆,而且前一階段發展任務的達成與否關系到后一階段的發展。他還認為,生涯發展可能是循環的而不是直線的,并用生涯彩虹圖描述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間。一個人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空間扮演多種不同的角色,并且每一階段都有其重要的角色。
透過生涯彩虹圖,可以幫助我們具體而清晰地f解不同生命階段中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構建其特有的生涯類型,小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扮演其特有的內容,角色的組合如何合理安排才一能達到址佳的自我實現。
4gottfredson的職業抱負發展理論
gottfredson的職業抱負發展理論被歸屬于生涯發展理論的一種,主要關注發展理論的發展問題。將心理學觀點與社會學觀點相結合,以性別類型、社會聲望和職業領域作為研究職業抱負發展的3個重要緯度。gottfredson指出,職業抱負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縮小范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逐漸淘汰和放棄那些不能接受的選擇,建立一個自己認可可以接受的社會空間。個體有時會為了那些雖不太喜歡但更可能得到的機會,以妥協方法調整抱負以適應外部世界。妥協有兩種,一種是預期性妥協,即個人根據自己對現實的知覺,意識到自己喜歡的選擇不可能實現,于是調整自己的希望。另一種是經驗性妥協,即個體在實施自己最喜歡的選擇時遇到障礙,不得不放棄先前的選擇。因此,在職業選擇過程中,決策者要回答“如果我有幾種理想的工作可供選擇,我應該選擇干什么?”和“如果我不能干我想干的工作,我應該干什么?”我們通過此理論,可以確定自己可以接受的職業選擇的范圍,在選擇和妥協中不斷的達到內外平衡,尋找合適自己的職業方向。
當然,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理論和專業測評工具充分分析自我,了解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整合自己的價值觀、分析自己的人格類型、發現自己的興趣、能力,挖掘自己的潛力,為我們今后的生涯決策奠定基礎,提高對自己未來職業定位的承諾。否則,即使勉強就業,其獲得的成績和樂趣也遠低于付出的辛苦。
5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準確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大學生畢業求職的時候都會遇到定位問題,但是很多學生不會定位,經常出現以下的誤區:跟風攀比,盲目追求;被動地把親人父母的期待,當作職業選擇的標準;只了解職業的一小部分,而忽視職業的全貌,草率地作結論;只了解職業可以帶來什么,而忽視職業要求自己做些什么,等等。因此,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花了很大的力氣終于成功應聘了,可做了幾個月后發現,每天做的工作我實在沒有興趣。”“上了四年大學,感覺發展方向很多,但又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如此種種,其實都是典型的缺乏職業規劃的表現。從描述中我們也很容易看出他們的困惑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所以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非常必要地。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在于幫助我們樹立明確的目標與規劃,運用科學的方法,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揮個人的專長,開發自己的潛能,克服生涯發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最后獲得事業的成功。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確定了職業發展的方向,會幫助我們少走許多彎路,實現職業的持續發展,還能幫助我們善用資源。有人將職業生涯比做一次旅行,而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則是旅行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圖,也就是前進的指南,旅途的航標。因此可以說,職業生涯規劃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走向成功的路徑。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9
摘 要:本文回顧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內容,重點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概括總結,進一步提出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展望。以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發。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回顧 展望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界定
職業是依靠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社會財富,獲得一定報酬,以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一種工作。職業生涯即與職業相關并貫穿于人一生的所有經驗與活動。職業生涯規劃即職業生涯的設計,是一系列的職業目標的實現活動。
為此,筆者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這一主體在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并制定相關的學習和培訓計劃,不斷增強所選職業所需素質的一個過程。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基礎
2.1職業發展理論
有許多種類的職業發展理論,我們選擇介紹金茲伯格和舒伯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金茲伯格(Ginzberg)認為職業發展不是一個短暫的決定,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職業發展理論探討了影響個人職業發展的因素,并進一步把青年人的職業發展分為空想期、嘗試期和實現期。舒伯(Super)在上述的基礎上,提出個人的職業發展可以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5個階段。
2.2職業選擇理論
職業選擇理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霍蘭德的人格類型理論。霍蘭德(Holland)認為人格有6種類型,分別為實用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事務性。與此同時,工作環境也有6個類型與人格類型相匹配,人的職業發展由二者的交互作用而決定。
2.3職業錨理論
施恩(Schein)提出了職業錨理論,他認為當一個人必須做出抉擇的時候,他怎么都不會放棄自己職業中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就是職業錨。人們如何在未來發展自己的事業,職業錨起著重要的作用[1]。
以上三種代表性理論分別從職業發展、職業選擇、職業錨的角度,對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做了簡單地分析與論述。這三種理論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本文重點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研究進行詳細的分析與探討。
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研究回顧
3.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很多,筆者選取了幾篇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發現大學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有:(1)大學生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有足夠的認識;(2)大學生對于自身與相關的環境認識不夠;(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對盲目,缺乏相關的方法與對策;(4)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不夠[2][3]。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以往的研究主要從個人、高校和國家幾個角度提出了相關的對策,來幫助大學生形成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正確認識自我與周圍環境,為將來更好的擇業、就業提供有利條件。
3.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
能力是個體或團體成功完成某一活動或事件的心理特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即大學生能夠成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的一種心理特征。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有之意,也是大學生提升自我、實現自我的重要內容。
裘開過(20xx)的研究表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可分為:認識自我、認識環境、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和反饋修正。而且各種能力在性別、年級、生源地和專業方面存在顯著差異[4]。為此,根據不同的性別、年級等特征有區分、有計劃的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很有必要。
3.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體系與培養機制的研究
楊麗(20xx)的研究從指導機構、專業隊伍、網絡服務、課程體系和測評體系幾個方面介紹了教育體系的建構,同時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注重個性、市場和大學生職業生涯整個過程的發展[5]。該研究既尊重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動態性、也尊重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特殊性,還很好的結合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現實性,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培養與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培養機制也十分重要。建立良性的培養機制既可使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能夠有規可循,也可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劉兆平(20xx)的研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辦學理念、學生管理、課程建設、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和師資隊伍建設等角度闡述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機制的相關措施[6]。從宏觀的辦學理念到微觀的社會實踐師資隊伍建設,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培養機制的建立值得我們借鑒。
3.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是實效性研究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可以看作是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意識、大學生職業生涯選擇等的影響。實效性越高說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越能落到實處。何澤彬(20xx)認為時效性的考察應從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有效方式、隊伍建設和有效評價五個方面[7]。在實際考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以上五個方面值得借鑒。
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與實踐展望
4.1努力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階段是一個增長知識與技能過程,職業是將這些知識與技能實現價值并轉化為社會財富的一種途徑。大學生要正確認識自我與周圍環境,確定和實施合理的目標,并根據結果對以上環節不斷跟新、進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從學業規劃和結業規劃兩方面入手。學業規劃可根據SWOT分析方法在大一到大四制定不同且有針對性的計劃。就業規劃要實時關注就業信息,不斷增強就業知識與技能,結合自身興趣等,進行合理的就業規劃。
4.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機制不斷完善與發展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機制僅從理論上的建構是不夠的,還需要實踐的檢驗,這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培養體系才會不斷完善。為此,高校應當把學生管理、課程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投入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檢驗與發展,并更新理論。只有這樣的循環往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才能為大學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本文還要特別強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網絡服務的建設的重要性。近年來,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在發布信息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加以有效利用。
4.3大學生職業生涯的實效性將越來越受重視
我們可以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看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如今有些高校雖然開設有職業生涯規劃課,但指停留在課堂的講授、期末的考試等事項,而沒有把職業生涯規劃這一重要內容落到實處。這就需要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的研究制定更有效的評估工具和方法,學生也應該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4.4關于大學生就業的研究與實踐進一步深化
由于大學生擴招等各種因素對大學生就業影響巨大。大學生就業既是熱點也是難點,大學生應對就業的相關政策進行詳細的了解。例如:基層在教育、醫療和農工業技術等方面還比較欠缺,大學生應響應國家號召,去基層就業,在基層盡情的施展自己的才華。另外,大學生創業也是值得深入了解與發展的內容。國家在大學生創業方面有諸多的優惠政策。大學生選擇創業既可緩解我國嚴峻的就業壓力,也有利于大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由發展。
參考文獻:
[1][5]楊麗.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構建[D].復旦大學,20xx.
[2]常萬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xx.
[3]劉詠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xx.
[4]襲開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結構及現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xx.
[6]劉兆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培養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xx.
[7]何澤彬.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xx.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0
一.形式分析
在我國現階段,全國數百所高校中幾乎每個學校都設有財經專業,尤其是會計專業。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會計專業大學畢業生涌上人才市場,雖說會計是熱門職業,在這種現狀下普通和初級財務人員也明顯供大于求。
但高端財務人才卻千金難覓。作為專業技術性很強和個人素質相對要求較高,且是企事業單位最重要的經濟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的財務會計工作。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對其從業人員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幾年會計工作實踐經驗,并且取得會計職稱如注冊會計師、acca、aia等的中高級會計人才成為市場上搶手貨。這些現狀使其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面臨這種現狀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好好籌謀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規劃。
此外,國際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逐漸趨熱。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尚缺9萬名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國際會計專業人才,專業人才的巨大缺口意味著我們正面臨著拓寬國際視野和應對能力,向國際化、專業化邁進的嶄新挑戰。在校大學生也可朝這個方面發展。
二.自我認識
根據自身的了解和大家的評價,發現自己在學習上還存在問題,雖然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能很快接受新事務;但是學習上不夠細心,導致效率不高。在做事情上總是很難做到細心,粗心可是做財務一大忌,因此一定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中不斷改善。
生活工作上,自己適應能力還不錯,主要是因為自己性格比較開朗、為人誠實、樸實、踏實,這使自己在和人溝通上比較順暢;能為集體盡力,職業操守高,所以在工作上可以很快打開局面。
三.個人規劃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成長階段,即在校學習階段。
第二階段:探索階段,通常是畢業后一到兩年。處于對個人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階段。
第三階段:維持階段,工作相對較穩定,職業變動也較謹慎。
第一階段成長階段
大學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階段。要充分把握大學短暫的四年時間,掌握必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成功屬于有準備的人,同學們在慢慢適應學習生活環境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確立遠期發展目標,從個人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知識結構、拼搏精神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綜合,制訂并不斷完善大學四年的學習規劃,為四年后的新一輪挑戰增加籌碼。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1
在大學教育走向大眾化階段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一方面大學生普遍缺乏工作經驗,就業期望值過高、知識結構不合理;另一方面,他們職業生涯準備不足、職業定位不科學,致使在擇業中屢屢碰壁,不能順利就業。據國內各大城市舉辦的大型人才交流會統計,多數學生參加人才交流會都有一種“趕集”的感覺,沒目標、沒準備,全憑碰運氣,交流會對接成功率一般在30%。職業生涯準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市場配置成功率。因此,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發現、培養自我的潛能與創造力,從根本上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這已經成為每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所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課題。
1、目前高校就業指導中的問題
高校就業指導的目的是為指導學生獲得一種就業能力、面向社會的生存能力,不僅局限于為畢業生實效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更要為大學生提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并使他們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斷謀求更適合自己的職崗位,而當前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問題卻影響著業指導工作的目的性。
1.1就業指導的重點是畢業生的工作安置,強調一次性就業率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主體意識薄弱,具體表現在:一是求職過程中較多依賴學校老師及家長等,求職準備和主動性不夠;二是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對自身沒有客觀理性的認識,求職目標模糊、應聘思路不夠清晰;三是就業自主能力不足,表現在創業意識欠缺,創業期望值過高,創業能力不足。在對近600名20xx屆畢業生進行調查中,有近25%的同學“對未來的目標不清楚”,近15%的同學“暫時未考慮”,有創業意愿的同學不到0.5%,而對近幾屆畢業生創業進行跟蹤調查顯示,發展的速度及質量還非常有限。"
1.3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業化、科學化程度不高,沒有貫穿整個大學教育
以提供就業信息為平臺,以就業安置為目的,以就業政策與技巧為主要指導內容的現行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專業化、科學化程度不高。上課的老師大多是半路出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或是缺乏理論基礎,就事論事;或是上課的老師本身對就業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空談理論;缺少對大學生整個職業發展的規劃。
一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獲得更高的就業能力和更多的就業機會。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大學生一入校就在學校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進行職業目標的確立。并根據這一目標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培養相應的素質、技能,進而找到較為理想的職業。如何選擇職業,如何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業是很多大學生一進大學校門就密切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2職業生涯規劃對拓展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作用
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將使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科學定位,正確認識社會競爭和自身在社會中的價值,能夠比較順利地解決就業問題,施展自己的才華,促進個人進步和社會發展。
2.1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及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歷程的計劃,具體是指個人結合自身情況、面臨的機遇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定職業方向、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確定學習計劃、訓練計劃和發展計劃,為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行動方案。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在通俗意義上就是幫助學生回答“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樣到達那里?”三個問題。解答這三個問題要涉及學校各職能部門、教學環節,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需要開設系統的職業生涯相關課程,配備專職輔導教師。對于大學生而言,正處在對個體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這一階段職業的選擇對大學生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2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的關系
就業能力即就業力,是指學生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應聘能力、心理素質等。就業力不足,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把握機會找到理想的工作,找到工作能否盡快進入角色,勝任這一工作。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就業力,有效的職業指導教育和符合個人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最關鍵的因素。
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可以幫助他們更早地意識到自己的目標,并根據個人優勢、劣勢、興趣以及環境因素,設計出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就業指導工作做得到位與不到位,必將影響學生的就業質量和畢業后職業生涯規劃的成功與否。"
事實上學生良好的就業能力,是不可能在畢業前的就業指導中一蹴而就的。大學生在擇業中表現出的問題在擇業期間是很難得到解決的,它是滲透在職業興趣的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就業與此前的學業、此后的職業和事業都是一個整體,要進行系統的指導,缺乏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學生一生的職業發展。
2.3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影響作用
西方國家的就業指導從學生上小學開始,在高中階段就進行了職業啟蒙教育,在大學階段,學校設立了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和輔導中心機構,并在各層次的教育管理中把學生的學業和校園生活與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提供必要的條件幫助學生為實現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作好全面的準備。這一教育管理模式使這些國家的人力資源得到了充分開發,為其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2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具有兩陣地、三階段、四參與者和五要素特征的情境教學模式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綜合運用視覺、聽覺、推理和思考等方式形成對情境的認知、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最終理解掌握知識。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情境; 情境教學;
一、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簡介
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新型的公共課程, 這門課程的性質是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中心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 強調職業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還注重學習此門課程學生的全方位的發展和終身發展。此門課程開設目的就是通過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我意識, 樹立良好的職業觀、就業觀, 促使大學生正確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 以提高生涯管理能力和就業能力。
二、情境教學模式簡介及應用
情境教學模式是以職業情境為背景, 以職業實踐信息為知識載體;以學生的協作和交流為核心;以教師的課前準備、課中引導以及課后修正為依托;以企事業單位實踐基地的建設和發展為保證;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職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 在課程中綜合運用職場實踐、企業家進課堂、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和模擬真實情境等各類型的情境教學方法的教學體系。區別于傳統教學以教師為核心直接向學生移植知識的模式, 情境教學以問題為導向的特征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進學生思考。情境教學模式具有兩陣地、三階段、四參與者和五要素的特征。
(一) 兩陣地。
兩陣地是指為了保障情境教學的順利進行, 需要分別建立企業基地和先進的教學設施。其中, 企業基地是情境教學的重要陣地, 天津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是培養幼兒教師的專業學院, 可以把學院的實踐基地作為企業基地, 為教師和學生的調研和實踐提供條件;教學設施是情境教學的主陣地, 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先進的軟硬件設施和設備基礎, 學院的實訓室為情境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二) 三階段。
情境教學需要通過課程開始前, 教師對幼兒園和幼教培訓機構的深入調研和對幼兒園管理者的訪談工作設計教案, 重點對學生入職較多的典型的幼兒園和幼教培訓機構進行調研;課程期間, 以學生為核心, 通過教師的引導, 激勵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小組討論以及與幼兒與幼兒園管理者、幼兒園一線教師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完成教學工作;課程結束后, 通過師生對所學知識的實踐和反饋, 評價教學效果和教學模式的效率和效果并進行修正, 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 四參與者。
四參與者是指情境教學中涉及的學生、教師、幼兒園管理者、幼兒園一線教師等四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情境教學過程中通過這四類參與者的有機互動, 互相啟發、激勵和協同學習共同實現教學目標。
(四) 五要素。
情境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教學方法包括:職場實踐、幼兒園管理者和一線教師進課堂、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和模擬教學。這五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單獨使用, 五者的綜合共用還能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避免木桶效應。
1. 職場實踐
本課程在課堂授課的基礎上增設實踐部分, 強調學以致用。讓學生走入幼兒園、幼教培訓機構進行實踐體驗, 實踐后在課堂上分享實踐體會, 進而師生共同討論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總結實踐經驗。
2. 幼兒園管理者和一線教師進課堂
本課程設置專家講座模塊。邀請幼兒園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到課堂為學生進行內容豐富的講座, 幼兒園管理者、幼兒園一線教師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成長經歷、職業生涯規劃和面試要求。幼兒園管理者、幼兒園一線教師可以就學生關心的“職業規劃”與“就業面試”的問題進行全面詳細的講解。
3.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根據不同教育對象、不同教育目的的要求, 把教學內容編寫成案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它選取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典型材料作為教學內容, 非常直觀形象地提供給學生, 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情境教學加大了討論部分的課時, 促進學生主動思考, 發揮創造力去解決問題, 重點設置我院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典型案例 (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敗”案例) , 我院畢業生的案例能夠增強學生的共情心, 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知識。
4.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法在假設而又逼真的情景中進行, 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背景材料設計場景。學生根據情節在仿真場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身臨其境地按設定崗位的職責、任務、工作程序、人際協調等提出觀點、方案或進行實際操作, 從而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如, 在課程的求職模塊可以設計仿真的場景情節, 要求求職者在這一特定的場景中扮演相應的角色并處理事務、解決問題。在教學實踐中, 通常由教師和校外專家擔任面試官, 學生扮演求職者和情景中的其他角色。面試官在面試開始前會就背景和角色向求職者進行說明, 然后在旁觀察求職者的表現并評分。
5. 模擬教學
它是指教學中模擬工作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各種各樣的背景, 包括情感的和邏輯的、社會的和個人的、自然的和人性的、職業的和通識的等等。它的表現形式既可以是實物化的, 也可以是虛擬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中性格探索、興趣探索和面試知識模塊都可以應用情景模擬教學方法, 也可以讓學生自導自演情景劇來闡釋知識點。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 本文所探討的情境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一般方法, 它在實踐教學中的實施必須依托于具體的實踐教學形式。隨著應用環境的不斷發展和實踐教學研究的逐步深入, 情境教學模式將會得到更為精彩的呈現和更為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農.職業生涯規劃—不需要教科書的課程—學習《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體會[J].中國大學生就業, 20xx, (13) .
[2]郝美玲, 黃新亮.情境教學法在職業生涯規劃課堂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 20xx, (9) .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3
一.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產生影響的主要原因分析
1.個人原因
(1)教學經驗較為薄弱,教學方法不對路。大多數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在上崗前沒有接受過嚴格的教師專業教育,只是在上崗前通過短期的培訓及考核,這種考核都不大正規,他們往往是還沒完全吃透理論知識就匆忙地步入教師職業生涯,其個人素質、教學能力等都無法達到職業院校教學崗位的要求。另外,部分青年教師畢業于重點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借鑒當年大學老師的教學方法,但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素質較差,接受能力不強,無法適應青年教師這種較為深入的教學方法,自然無法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因此,缺乏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在課堂上面對意外情況時,就會顯得手無足措,更談不上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久而久之,青年教師就會厭倦教學工作,產生消極思想,對教學工作失去信心,一部分的青年教師選擇了另謀職業;(2)缺乏進取心,認為當上了老師就可高枕無憂。受到社會上就業難情況的影響,一大部分畢業生選擇了較為安逸的教師職業,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在逐漸增加。但一大部分青年教師對教師這職業存在著一些偏見,認為選擇這職業猶如捧上了“鐵飯碗”,課堂上隨便應付,課后就可放松休息,容易自我滿足,缺乏進取心。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對教師的專業培訓沒有加強重視,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學激勵機制,青年教師在安逸的教學環境中缺乏奮發上進的精神。
2.學校原因
(1)高職院校所具有的職業性特點給青年教師增加了壓力。在高等教育中,高職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具有普通職業教育特點,也有高等教育特性,對青年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高職院校主要注重對社會經濟建設人才的培養,所培養出的學生不但要掌握相關理論知識,也要有扎實的操作技能。因此,青年教師初來乍到,面對較大的工作壓力難以適應;(2)高職院校生源素質較差,打擊了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我國一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是從中專學校轉變而來的,辦學時間不長,辦學經驗不足,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所招的生源也都是分數較低的學生。到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在學校得過且過,缺少學習的動力和信心,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面對懶散的學生,青年教師根本提不起教學積極性,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不良的影響。
3.社會因素
雖然國家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但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影響,教師地位始終無法提高。在社會上公眾輿論中,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比較看好普通高等院校,而對高職院校存在著偏見,導致高職院校在招生、資金或者審批各項設施等都較為困難。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在職稱評審、崗位考核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壓力,而且由于工作時間不長、職稱和工資都較低,面對這些現實問題的影響,大大打擊了他們教學并不斷自我提高的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管理的途徑分析
1.對自己重新定位,對教師職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青年教師要面對各種困難,讓自己全身心適應并投入這項工作,首先,就要對自己重新定位,對教師這一職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師范院校要改變教育方式,加大教育力度,在青年教師尚未踏入職業生涯前,在師范院校學習時就讓他們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避免他們在步入職場時不知所措;其次,高職院校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相關教育培訓,青年教師從學生向教師角色轉換時,會遇到許多的困難。高職院校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定合理的獎賞制度,對青年教師多鼓勵、多支持,在教師面對困難時,要盡量幫助他們,讓他們真正融入職業院校這個大家庭,在良好的工作氛圍中樹立自信心,充分認識到自身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更多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勇于探索,奮發向上,讓理想的職業生涯得以實現。
2.有計劃地制定目標,讓院校和教師共同發展
高職院校首先要樹立遠大的辦學目標,帶領廣大青年教師共同努力,激發起他們的職業生涯動力,鼓勵青年教師以院校大目標為方向,再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人發展目標,激勵自己向著這目標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完善,將自身發展目標和院校的總體目標互相結合,以共同謀求更大的發展。院校要為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他們找到歸屬感,也讓他們的職業價值得以體現。
3.根據青年教師自身特點,幫助他們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書
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書和制定目標相同,要立足于現實,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來完成。院校要從青年教師所學的專業、他們的性格、興趣及職業目標出發,對各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幫助青年教師制定一份和院校長期發展目標相符合的職業生涯規劃書。
三.小結
總而言之,讓整個社會都共同來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提高教師地位。尤其對于青年教師,要在多方面對他們進行鼓勵和支持。從入職到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晉升,是高職教師重要的轉折時期,院校要對這個時期的教師群體多給予關注,幫助他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設計并有效管理,從各方面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教學能力,讓他們順利步入職業生涯的成熟期并向良好方向發展。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4
一、自我分析:
1、職業興趣:常常對自然現象和規律感興趣,喜歡同觀念不同的人或事物打交道;喜歡抽象思維,對分析,推理,實驗感興趣,喜歡獨立地進行創造性工作。
2、職業技能:喜歡親自動手,抽象思維能力強,求知欲強,肯動腦,善思考;有較的創新精神,而不愿循規蹈矩。
3、個人性格:喜愛尋求思想、關系、物質等之間的意義和聯系。有責任心,穩重、踏實、細致、有耐心。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對于怎樣更好的服務大眾有清晰的遠景。在對于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有計劃而且果斷堅定。
4、職業價值觀:不斷進行智力開發、動腦思考、學習和探索新事物,解決新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和主動性,按自己的方式、步調或想法去做,不受他人的干擾。
5、自我分析及小結:通過以上比較全面的自我分析,明確了自己的興趣所在,發現了自身的性格優缺點,了解了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同時也初步樹立了自己的職業價值觀.這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只有深刻的自我了解之后才能有計劃,有目的地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而不至于走太多的彎路。
二、社會環境分析:
1、學校環境:林業學有悠久的歷史,專業人才很多,所以就業前景很好.學校環境優越,硬件設施基本齊全,是一個讀書學習本領的好地方.對我的影響:利用圖書館的藏書,計算機網絡設備,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豐富自己的見識.同時在學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多向老師同學請教,充實自己在林學方面的知識。
2、社會環境:世界環境不斷的惡化,白色污染,核污染,沙漠化嚴重等.所以畢業后會有許多林學專業,環境專業的人從事環境保護這項工作.世界上各個國家也都加大了對林業的資金投入,就我國近幾年的投入從一個億上升到四十億來看,就足以證明國家對林業的充分重視。
三、職業環境分析:
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森林生態系統是的一個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學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森林培育、林木遺傳育種、森林病蟲鼠害防治與檢疫、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林業、農業、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從上可以看出,林學專業在陸地生態系統和森林生態系統建設中承擔著重要任務,在林業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對我的影響:有從事教學或科研方面工作的意向。
四、職業目標定位:
自我定位,規劃人生,就是明確自己"我能干什么?"、"社會可以提供給我什么機會?"、"我選擇干什么?""我怎么干"等問題,使理想可操作化,為介入社會提供明確方向。通過以上自我分析認識,我明確自己了該選擇什么職業方向,我選擇的職業是與專業有關的科學家、大學教師和公司技術員。
內部因素:興趣所在,從小向往成為一名科學研究工作者,想通過對未知事物的研究給自己帶來樂趣,想了解大自然的神秘;心思細膩;善于獨立思考、動手能力強求知欲強;勤奮踏實等。不善于表達;社交能力差。
外部因素:熱帶雨林、森林稱之為地球之肺,濕地稱之為地球之腎,其面積減少和系統破壞,災害性氣候的風險會增加,同時依賴濕地、森林生存繁衍的動植物會增加減少或滅絕的風險;海洋、江河、湖泊水體污染、系統遭到破壞,會增加魚類和依賴水體生存發展的其它生物減少和滅絕的風險;草原面積減少,草場退化,會增加土地半荒漠、荒漠化和載畜量減少的風險;沙地植被減少、系統遭破壞,會增加沙漠化面積擴大和沙塵暴侵襲風險;農田作物生長環境遭破壞,會增加農產品質量、產量降低的風險;有毒有害固體、氣體物質排放會增加人與其它生物的安全風險;水土流失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會加劇土地石漠化、土地貧瘠、泥沙淤積庫壩、河流、湖泊導致洪災的風險。就十到二十年論,有很好的就業環境。
五、理想職業發展策略:
先在國內大城市的高校繼續深造,積累知識,同時不斷自我提高,爭取公費出國深造,一方面提高英語水平,另一方面體驗和學習國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及專業知識。學有所成后回國為中國林學專業科研或教學或其它相關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充分利用大學四年的學習機會學習專業方面的知識.提升英語和林學專業水平,鍛煉自己各方面能力,使自己畢業后足以勝任自己的工作。
近期計劃:20xx年——20xx年,在大二學期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大學英語四考試,第二學期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普通話拿到二級乙等,拿到一級乙等,在大二學期通過計算機二級考試,在大三通過計算機三級考試;掌握過硬的林學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等.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補充必要的知識,勤奮刻苦;在課余的時間堅持自學數學(《概率論》《線性回歸》)知識,數學能提高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考事情的周密性,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聽關于專業方面的講座,及時關注專業信息及就業狀況;可利用假期兼職,積累經驗等。把握住自己,時刻提醒自己是有理想、有目標的大學生,不能隨波逐流,否則會一事無成。
中后期計劃:20xx年——20xx年考上國內的名校讀研究生,在讀研期間爭取公費出國深造,在國外讀完自己的博士學位,學習國外新知識,順應時代發展。在讀研期間能有自己的成就,發表自己的論文。在讀博期間,拿到國際大獎凡事都要用心去做,配合導師完成各項研究
20xx年以后成為國家的林學專家,對中國的林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著書傳達這些方面的經驗。吸收國外新知識,回國從事教學研究,不斷積累經驗學海無涯,科研永不止步。
六、結束語:
通過對自己理想職業的明確,前進方向也隨之明了,大學四年的學習與生活才不會是盲目的、毫無收獲的。無論今后究竟會從事怎樣的職業,現在所做的這種定位都是有意義的,它使我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標,然后朝著目標奮進。這將是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以前我總是野心勃勃,發誓要做一個像居里夫人一樣的成功人士,可是以前的我只會踏踏實實地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一絲不茍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我把自己的前途放在了別人的手中。步入大學校園,自主學習的時間多了,很多時候覺得清閑得無聊,然而漸漸地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就是在浪費時間,我離我曾經的理想越來越遠!于是我積極參加了這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旨在讓自己全面地進行自我分析,發現自己的潛能,為自己制定不斷發展進步的目標計劃。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5
摘 要:社會就業壓力大是我國目前的一個重大困境,大學生自主創業作為解決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的有效辦法,使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各高校的重點發展項目。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作用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創新創業意識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背景、含義及意義
1.職業生涯規劃的背景。職業生涯規劃,起源于1908年“職業指導之父”弗蘭克·帕森斯針對大量年輕人失業提出的“職業咨詢”概念,而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源于1916年清華大學校長提出的就業指導。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最初是由翻譯別國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著作等開始發展的。在20世紀,我國專家們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持續增多。
近幾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下達了大量輔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20xx年5月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表明各高校為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調整教育課程設置,開設就業創業指導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成為我國目前各高校落實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主要任務。
2.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通過對一個人主客觀條件如興趣、特長、能力、時代環境等進行測定、分析、總結出最適合其的行業傾向及職業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科學目標,對其自身的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系統地計劃過程。通過這個方案計劃幫助學生明確發展方向,有效的選擇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3.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大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根據自己的特質,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準確的方向定位和發展目標。以發展目標為指向標,設立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詳細計劃。讓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有明確的方向和職業發展道路,幫助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認識到自己的個性特點、潛在價值,將自己的綜合優勢和劣勢進行對比并綜合分析,增加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提高未來求職就業時成功的幾率。
二、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畢業生就職面臨這巨大的競爭力。求職崗位供給和需求失衡不對等的情況下而自主創業作為一條能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是目前高校教育中加強推廣的教育項目之一。而就目前大學生的創業情況而言,大學生真正選擇通過自主創業的方式作為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目標的卻少之又少。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各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中還存在的很多的問題。
首先,大學生缺乏敢于拼搏的勇氣,對自己缺乏自信。不敢面對創業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其次,大學生缺乏支持自身自主創業的專業知識與創業能力。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創業僅限于書本上的概念,而缺乏現實中的實踐經驗,以至于大學生的創業想法與實際的創業實施的對接相差甚遠。而近年來,許多高校引進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通過實踐促成學生自主創業,而實際上培養大學生實行自主創業的結果仍是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
1.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首先,當前社會中,堅持素質教育一直只是個很響亮的口號,而實際上,應試教育才是目前國內教育的根本形式。學生在校學習知識為了應試,且學生迫于應試壓力,只能將大量的精力時間花費在做各種真題和模擬題中,而忽視了學動手實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們的習慣于知識的學習和獲取,但是在動手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上十分欠缺。習慣使然,大學生在面對創新創業教育時,會傾向于理論上的學習,而缺乏實際上應有的創新創業意識。其次,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在很多家長眼里,只有學習才有出路。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于學習,為孩子包辦一切,導致孩子在很多生活能力上都有所欠缺。除此之外,家長不斷地為孩子們灌輸他們認為的好前程的思想——尋求穩定安穩工作。家長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個性發展,限制了孩子創新創業意識的培育。學生長時間接受這種熏陶導致學生自身對創新創業意識的缺乏。
2.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堅定。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新時代創業人才。但往往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下,而今的大學生在意志上不夠堅定,家長們給予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們抗打擊能力上不夠強大。因此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時,他們面對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磨難,一直生存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的他們極易產生退避心理。更甚者,在創新創業初期計劃階段,對于未來可能發生的困難或是父母的不贊成,便讓他們放棄了創新創業的想法。
3.個人發展缺乏計劃性。高校大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一味地接受知識的授予,遵循著家長和學校要求而成長。進入大學后,對于自己的人生發展缺少目標、缺少計劃,在意識上依舊處于被動狀態。而在就業創業時,沒有計劃性的學生一味盲目地參與,沒有明確的規劃,創新創業意識不強,在時間和實際發展的把握上,缺少科學合理的安排,以致就業創業的最終失敗。
三、職業生涯規劃對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作用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益于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確定自己威力職業發展道路。而創新創業是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緊密聯系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有著重大作用。
1.心理調節。首先,職業生涯規劃,究其根本,實質上屬于心理學中的一部分。這是個學生自我認識并助力學生自我發展,個性塑造的過程。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大學的課程當中。讓各高校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明確自己定位。并且幫助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培養一種創新創業意識,樹立創新創業精神。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被他人認可是大學生自信心最大的源泉。職業規劃是決定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一步。在創業之前通過職業規劃讓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并融合創業教育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2.明確創業目標。職業生涯規劃針對學生職業選擇時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創新創業目標,進行創新創業意識上的塑造。確定正確的創業目標是成功創業的關鍵因素。在創業教育中通過理性的思考、科學的分析和職業發展的認知是確立創業目標關鍵流程。各高校的大學生都處于學生就業上崗的準備階段。在大學期間通過校內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幫助大學生結合自身特點明確職業定位,辨明創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確立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并制定一系列行動計劃,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3.提升個人競爭力。職業規劃可以幫助學生確定自身的職業目標。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如若想在這職業競爭的狂流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根據自身的職業目標規劃好自身的職業計劃。有目標、有規劃地進行行動。跟著制定好的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地、有計劃地行動,逐漸累積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增強職業技能。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專注于自己的優勢并且實際所需適時地、不斷地發展自己,在關鍵時刻更好的安排工作任務的先后順序。由此個人競爭力也得到增加。
四、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使我國目前一項重任,各高校都在積極落實這項任務。而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還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堅定等。而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及客觀因素挖掘自身潛能,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目標,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大學生通過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根據學生個性明確學生自身的創業目標及日后的發展方向,完善就業前準備。并幫助學生對自我、客觀環境等進行正確的評估,在內心素質方面進行強化和調節。由此利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并避免了創新創業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不堅定。
參考文獻:
[1]胡涵錦.創新人才培養與管理的調研及對策.東華大學學報,20xx(3).
[2]萬瓊.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影響因素及其優化.碩士學位論文,20xx.
[3]蔣琴雅.創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角.職業圈,20xx(24).
[4]桂南嶺.論高校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系株洲工學院學報,20xx.5.
[5]劉景宏.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創新與創業教育,20xx,VOL2(3).
[6]黨瑛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其對策分析.華章,20xx(14).
[7]張正華.試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新模式.生涯規劃,20xx(13).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相關文章:
會計職業生涯規劃論文09-28
職業生涯規劃前言_職業生涯規劃12-15
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論文09-19
論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論文08-04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建設論文07-03
最新幼師職業生涯規劃論文范本10-28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論文09-20
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論文09-19
最新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0-25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