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職業道德
上學的時候,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教師職業道德,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職業道德,也稱教師道德或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過程中所遵循和必備的道德品質及行為準則,是教師職業特殊的道德規范和要求。它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工作過程中以怎樣的思想方式、感情態度、工作作風去傳道授業解惑,接待人物,處理學生問題,盡職盡責做好社會工作,它是調整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特殊教師職業中的具體體現形式。
一、傳統教師職業道德的追溯及現狀
教師職業道德發展與教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我國春秋時期,《論語》中就有“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等著名論述,時至今日,它們仍然是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經典,是我國教育史上早期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漢代,“三綱五常”曾被當做教師職業道德的關鍵核心;唐代,教師職業道德被韓愈列為教師首要的要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都是他的著名論述。
宋元明清以來,教師職業道德又有了新的發展,大學士朱熹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為教師道德規范,王夫之更有“德以好學為極、欲明人者必須先自明”的精辟論述。
現代社會,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振興民族和實現中國夢的艱巨而光榮的任務。現代社會持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觀,批判地繼承了我國古代傳統師德的優秀文化精髓,堅持以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為指導,以區別于傳統的教師職業道德,是最先進、最高尚、最有時代特點的教師職業道德。
現階段,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沖擊,教師隊伍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方面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和不可回避的問題。如輕事業重金錢,淡理想講實惠,教學方法陳舊,教育思想落后;亂辦班收費、收受甚至索要禮物等教師職業道德發展嚴重落后于社會發展,不適應新時期社會需要,矛盾更加尖銳明顯。
探索并構建更科學、更具可操作性、兼具時代特色的教師職業道德新模式,在我國現階段教育改革和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為何要加強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如何加強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教師職業特殊性的要求
教師的職業道德與一般的職業道德既相區別又有聯系,教師的職業道德與一般職業道德具有共通性;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使教師的職業道德超越一般職業道德,從而具有全面性、示范性、前瞻性。
1.教師職業道德的全面性
教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要求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過硬,道德修養高尚,工作能力突出,教師職業道德決定教育發展整體水平和綜合質量,直接關系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和發展潛力,全面重視教育,提升教師整體素質,使教師職業道德超出了一般職業的道德要求而備受各方關注,使教師職業道德上升到一個高度,具有全局性。
2.教師職業道德的示范性
教師工作面向學生,學生學習的向師性決定教師工作的示范性,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重要有時甚至超過父母。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把直接接觸的教師看作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教師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事事作表率,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感染人,以精深淵博的知識技能引導人,以博大的愛心愛護人。教師只有這樣要求自己,學生才會親其師而樂其道。因此,教師職業道德的示范性也是其重要特征。
3.教師職業道德的時代性
社會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具有時代特征,新的思想不斷發展,為適應需要,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路也應與時俱進,體現鮮明的時代特色,用新時代的精神風貌、道德要求來武裝、規范教師的頭腦,才能將新的思想和素質向學生傳播,所以教師職業道德的時代性的特點也是非常鮮明的。
教師職業道德的好壞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計民生,關系到民族的發展,因此,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必須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也正是這樣的職業道德的特殊性,才決定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做職業道德建設的排頭兵和引路人。
三、新時期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
雖然影響學生成才的外部因素很多,但直接與學生接觸的是教師,因此,教師應該具備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也會面臨種種誘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更具有現實意義,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時要全面考慮其中的影響因素。
1.提高待遇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保障
只有充分肯定教師工作的社會作用和意義,才會確立教師職業的重要地位,才會進一步激發教師愛業、敬業、樂業并精業的奉獻精神,以社會的最高標準來要求教師的職業角色并遵守教師職業道德。
教師也是社會群體中的一員,“不為五斗米折腰”已不完全符合社會發展要求,讓社會認可并為教師創造較優厚的物質待遇和社會地位,才能從整體上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
近年來,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但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力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和社會地位,使教師成為受人尊敬和羨慕的職業,充分肯定廣大教師的勞動,在客觀上確立教師在社會上所處的地位,這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具有推動作用。
在用世界上最少的錢辦最大的教育的國情下,教師職業并沒有達到受人羨慕和尊敬的標準。如師范院校難以得到高質量新生,不少骨干中青年老師棄教從商便是例證。理論上講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勞動創造著民族和人類的未來,而實際生活中這種反差卻很明顯,是影響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和激勵教師愛業、敬業、樂業、精業的重要因素,如某些教師用一個教案、一種教法多年,以各種名義辦班補課,屢禁不止地收受學生及家長禮物更是明證。
論教師的作用及職業道德
教師是一個活動中的一個基本要素。認識教師在教育過程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認識教師的勞動特點及其應具備的素質,特點和條件;認識他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對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教師在教育中究竟處于什么樣的地位,起著什么樣的作用?我個人認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這是教育工作者應樹立的基本觀點。因為教師的特定活動對象是學生,他根據一定的社會委托,對學生身心施加某種影響,他跟學生的關系是據此而產生的。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過教師來體現,教師是一定社會教育方針、政策去培養人,使學生的身心朝著社會的要求方向發展,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其次,教師術有專攻,受過專門的教育訓練,教師知之在先,知之較多,在知與不知的矛盾中教師處于矛盾的主導方面,教育計劃、大綱主要靠教師去組織實施。而學生則知之在后,知之較少,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對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進行一番取舍、組織、加工、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觀點,教師不僅用豐富的知識觀點哺育學生,還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能力的正確方法,他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路者。美國的心理學家科克實驗證明:“學生的成優劣與指導多寡成正比,指導越具體、細致,成績越優,缺乏指導,成績最差,各組的成績均因指導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師又是年青一代心靈的啟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寧曾說過:“教育是什么意義?這就是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學生期間內,從一定方向上影響學生地就是說,要把學生造就成人。”
兒童步入學校后,他的知識,智力的開拓和發展,道德觀、人生觀,個性的形成都與教師的啟蒙和塑造密切相關,不僅如此,教師對兒童的健康成長也有重要作用,教師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工程師,是使學生健康成長發展的保健師,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者,這種建設者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物質文明的建設,正因如此,黨和國家對教師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學生都感到自己是學生,都有一種‘向師性’,都會產生‘學生感’,他要學習,要聽教師的指揮。”這種屬性,在學生的學習、生活起著主導作用,這有客觀上也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但是教育起主導作用并不屬于教師說的算,教師可以包辦、代替,教師可以把學生當成“白紙”、“瓶子”、“罐子”,將前人積累的文化科學成果移植到他腦中去,因為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具有主動性、積極性的學生,肯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不意味著否定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相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精心培育的結果,所以,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是衡量教師主導作用的觀點的重要標志。
可見,無論從教與學的全過程看,或者是從認識的角度上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都起主導作用。這就是我們應樹立正確的教師觀,顯然那種認為教師應該放棄主導作用的觀點是錯誤的。
然而,教師主導作用的實現,是有條件的,其主導作用能否發揮或發揮多大,與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客觀的工作條件密切相關。
教師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的作用,是和教育這一活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關的。人類要把歷代長期積累的社會精神財富,包括文化科學知識、文學、藝術、社會思想、哲學思想等一代地傳下去,不能沒有教育,沒有教師,否則人類文化遺傳的傳遞就在中斷,人類社會也就無法延續和發展。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和社會道德準則,行為規范的傳播者,他在人類社會有繼承和發展中啟著承先啟后的橋梁作用。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教師是過去歷史上所有高尚而偉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人類由于有了這個環節,才有光輝的未來。
但是,由于一定社會的教育總是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所制約,因此,在階級對立的社會里,教師對社會所起的作用,同樣體現了一定階級的'要求。教師在客觀上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為當時的統治階級的需要培養他們所需要的繼承人。盡管這樣,我們也不能因此從總體上否定教師在傳播和發展人類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國社會主義條件下,由于教育的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的作用也發生了性質上的變化。教育在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建設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在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所以教師的工作將直接影響著社會四個現代化的成敗,影響著民族的素質和祖國的未來。
教師對于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是永恒的,這是由教育的永恒所決定的。 列寧把教育現象稱之為永恒的范疇,因為只要人類社會的存在,就需要教育,教師的職業出就不可缺少,即使階級消滅,教師職業永存,教師的職業與社會其存亡。
教師的勞動任務和勞動特點,決定了教育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才能完成任務。
教師的職業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履行的行為規模和道德準則,它是教育道德結構中的主體部分,它在調節教師全部道德品質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有:
1、對待教育事業的道德
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是教師的基本教育準則。如前所述,教師的勞動特點是長期復雜的,它不是單憑經濟招待會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師為認識自己的勞動對象并能掌握和改變他們,所需付出的社會必要勞動是無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過社會規定的時間和空間,甚至有時還要超越他們自身的負荷,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勞動報酬卻往往和他們的勞動支出不相適應。因此,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獻身精神,充分認識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才能樹立從事教育事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以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2、對待學生的道德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忠于人民教育事業具體表現。熱愛學生與否是對教師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志,不熱愛學生的教師決不是好教師。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熱愛學生,是基于學生是革命的后代,他們的成長,直接關系著民族的素質和祖國的未來,正因為如此,教師熱愛學生應該表現在對學生的全面關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傾注到每個學生的身上,對他們做到既嚴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學生,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具有不同性格的學生,使他們發展各自正當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不只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對學生要做到嚴慈相濟、情理結合,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提高。
3、對待教師集體的道德
一所學校要強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團結一致的教師集體,學生的塑造也靠教師集體的勞動智慧。教師集體是一個由共同的教育任務組成復雜的整體,要使這一集體能夠作為一個統一整體有效地進行工作,所有成員力量的協調一致非常必要。集體中的每個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本份工作負責,同時,彼此之間還要對整個“事業”負責。如教師所教的每門學科都是形成學生完美的個性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各科教師就不能采取貶低其他學科的方式來提高本學科的威信,每個教師勞動的顯著特點之一,教師鉆研教材主要依靠個別勞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也往往是面對學生單獨進行,這就容易造成一種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績僅僅取決于教師個人的努力。可是這種個別性勞動的形式更需要教師確立正確的產物道德觀點,這樣正確處理好教師之間以及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協作。
4、對待自己的道德
教師的勞動始終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去影響學生,他的品德修養、道德情操、作風儀表,治學精神以至勞動態度都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都無法代替的。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固然許多事有賴于學校的一般規章,但是重要的東西永遠取決于跟學生而對面交往的教師個性,教師的個性對年輕人的心靈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無論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可見教師自身的修養和業務的提高顯得特別重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于律已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應該在自己的一切行為舉止中,以身作則地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其有高尚的共產主義品德、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廣泛的文化修養和淵博的知識的楷模。只有這樣才能說服學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只有不屢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智能素養才能做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