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1
《當狐貍和兔子互道晚安》這本繪本課我執教了三次,從第一次的嘗試到第二次的修改,再把兩次執教中的困惑向實驗幼兒園的名師西瓜豆豆、朵朵云請教。請教后我感觸很多,一、分清繪本的主要畫面和次要畫面;二、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到目標;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經驗設計教案;四、對于幼兒的回答及時回應及提升。
第三次試教后反思,整堂課幼兒比較感興趣,從第一環節觀看封面,讓幼兒大膽猜測狐貍和兔子之間發生的事情,再解讀封面上的繪本題目《當狐貍和兔子互道晚安》,從生活經驗上來品味互道晚安的含義,這一環節我自己覺得處理的較好。
這本繪本畫面比較多,因此我側重三幅畫面作為重點欣賞。當狐貍張大嘴巴要吃兔子,兔子逃已來不及了,兔子會怎樣做?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適當引導兔子的手是怎樣做的?再與幼兒進行互動角色,老師扮演狐貍要吃兔子,幼兒扮演兔子,學說故事中兔子的話,這句話比較長而且對故事的發展起鋪墊作用,為此我們進行多次的對話。在畫面五中當狐貍講完故事又要吃兔子,孩子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慢著不要吃我”。畫面6、8也是重點畫面,狐貍送兔子回家,它心里在想什么?在第一次試教中由于我引導的不夠,因此孩子們都想不出狐貍在干什么?這一次,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狐貍送兔子回家,你們想一想,兔子家里還有誰?在出示狐貍想壞主意的畫面,讓幼兒說說狐貍在想什么?孩子們一下就想到了狐貍要把兔子爸爸媽媽小兔子一塊蒸了吃了,如果孩子們的想法不符合情理時,我該怎樣引導?畫面8,兔子要求狐貍給它唱歌,狐貍唱歌了嗎?有幾個孩子說:“唱了”我接著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有個孩子說:“從狐貍嘴巴上看出來的”還有個孩子說:“從狐貍的腳上看出來的”,我及時回應:“對呀!你們看起初狐貍的腳抬得很高,好像在打節奏”,“從上面的字里看出來的”我也及時提升:“對!這些字叫音符,我們來看前面音符很多,后面越來越少到沒有了”。
總而言之,我覺得從第一次的試教到第二次的修改及研討和請教,第三次比第一次好多了。能抓住重點畫面對此要畫面一句帶過,每一個畫面要考慮目標的有效性,但還是一句老話,應變能力不強,對于孩子的回答沒有隨時捕捉,進行有效回應。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2
一、設計意圖:春游的時候,一路上每當幼兒看到剛造好的房子,都激動地說:“哇!這些新房子好漂亮啊!好高啊!”但他們不清楚這些新房子是怎么造成的,更不知道造房子需要許許多多的建筑工人辛勤的勞動。因此,我選擇這個活動《會有誰來住》。我通過情景表演引出內容,以翻圖的形式激發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講述圖片,了解建造房子需要各工種的建筑工人及他們的工作。從而產生對這些建筑工人的尊敬、感激之情。
二、活動目標:
1、幼兒能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講述圖片內容。
2、認真傾聽故事,了解建造房子需要哪些勞動者。
3、幼兒對各工種建筑工人的工作特點有初步的認識。
三、活動流程:
(一)要蓋新房子啦!
我操作小鴨木偶推開窗戶跟小朋友們問好并自我介紹,這樣的情景表演幼兒感到非常地親切,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小鴨加加,為接下來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二)是誰蓋了新房子?
我以翻板的形式出示圖片,使幼兒產生新奇的感覺,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剛開始的對話是由我來說的,因為這個故事的對話都是重復的,所以到后來我引導幼兒看著圖片自己來學說對話。幼兒在我的引導下很快學會了故事中的對話,也對整個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會有誰來住?
我完整地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幼兒認真地傾聽故事,為接下來準確地回答問題做好了準備。
(四)造房子真不容易!
1、梳理知識,突破難點。讓幼兒說說造房子需要哪些建筑工人,他們分別干些什么具體的工作,并能說出各建筑工種的名字。如:砌磚墻的是瓦工、做門窗的是木工、拉電線的是電工、種花草的是花匠。
2、讓幼兒給故事取一個好聽的題目。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班的小朋友真能干,給故事取了好多合適的題目。有《謝謝叔叔們》《造房子》《大家一起造房子》,最后在大家的意見下選用了《大家一起造房子》作為這個故事的名字。
四、分析與反思:
本次活動我在教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因為語言課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都是把圖片直接貼出來讓幼兒觀察、講述。我發現這樣的話,幼兒的興趣不是很高,而且觀察得不怎么仔細。于是我就想怎樣出示圖片使幼兒的注意力能馬上集中起來。反復思考,想到了以翻板的形式出示圖片,因為這樣的方式我還沒有嘗試過,幼兒一定會覺得很新奇的,幼兒覺得新奇了,那么他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了。經過我多次嘗試,教具終于做好了。在活動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幼兒比平時觀察得更仔細了,動腦筋的幼兒也更多了,大多數的小朋友能大膽地講述。
不夠理想的是,由于第一次嘗試做這樣的教具,沒有量好翻板的大小,圖片和鉛絲沒有貼在翻板的正中間。還沒翻過來的時候,翻板之間沒有空隙,遠處看上去就像一大片草地,效果挺好的。可翻板一翻過來就留有較大的空隙,看上去不美觀。經過這次嘗試,我知道了鉛絲和圖片一定要貼在翻板的正中央,這樣翻板翻過來仍會很平整,不會留有較大的空隙,效果會更加好。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3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語言活動"小土坑”,活動的目標為三點:
1、學習看書,能理解圖意,根據圖意進行簡單講述。
2、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水面會成像的有趣現象并嘗試進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學習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發展?在活動后,我根據活動中情況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1、幼兒閱讀時間的把握及形式的調整。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內容是讓幼兒閱讀故事、講述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分析情況可以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考慮到幼兒存在的差距,并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可以通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己講,后看懂圖意的幼兒在集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互相協調的過程,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2、目標設定與方案設計中的一致關系。
在活動中,我所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發展?,并且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根據問題制定了目標,但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閱讀”要求并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閱讀”的分量與"表演”的分量沒有什么輕重,因此根據這類情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可以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初次閱讀后,就可以安排幼兒表演的內容,幼兒在通過表演后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后教師在安排幼兒的閱讀活動,并重點放在指導幼兒的閱讀順序上,通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于目標,更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符合我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因此,在以后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并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的。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體質,幼兒在活動中動作的協調性、肌肉的柔韌度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動作難度適宜,隊形整齊,拉近師幼與幼幼之間的距離。
活動重點:
鍛煉幼兒各個部位運動以及動作標準。
活動難點:
動作規范以及隊形變換與整齊。
活動準備:
1、器械(花球每人2個)。
2、空白場地。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伴隨音樂原地踏步走。
2、變換隊形(四隊變兩隊,兩隊變四隊)。
3、請所有幼兒去器械。
二、基本過程:
幼兒器械操展演:
(1)原地踏步走,(四個八拍)。
(2)上肢動作,(四個八拍)。
(3)軀干運動,(四個八拍)。
(4)體轉運動,(四個八拍)。
(5)跳躍運動,(四個八拍)。
(6)隊形交叉變換,(四個八拍)。
(7)下蹲運動,(八個八拍)。
(8)走隊形,隊形變換,(四個八拍)。
(9)重復原地踏步,(四個八拍)。
(10)重復上肢運動,(四個八拍)。
三、活動結束
(1)整理幼兒秩序。
(2)聽音樂請把器械送回去。
(3)集合(下場)。
活動反思:
此項活動全程積極,孩子們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投身到整個活動中,整個活動流程和諧有序,愉悅。孩子們在活動中注意力集中,精神充沛,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幼兒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孩子們快樂的鍛煉身體的各部位。但活動也有不足之處,如:個別幼兒胳膊沒有伸直;下蹲姿勢也不是很準確。對于中班上學期的小朋友,他們的表現,我們很滿意,以后再接再厲。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5
要使課堂教學能夠開展得順利又有效果,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語言活動《歡迎春姑娘》的活動方案幾經修改,但是在執教的過程中,還是沒有想像的那樣美好。活動中,我把春姑娘做為活動的主線,她伴隨著我和孩子們貫穿始終,從導入部分一直到最后的延伸活動。
為了激起孩子們喜歡春姑娘和喜歡春天的情感,我特地設計了一個明顯突出春天特征的、美麗的春姑娘形象——綠頭發上夾有各種花朵的發夾,綠綠的衣服和裙子,一手提漂亮的花籃,一手正在把花撒向空中。因為課前已經讓孩子們了解了春天的知識,所以,當春姑娘一出現,就有孩子叫出了春姑娘的名字,而且還有小朋友回答出了喜歡春姑娘的原因:“因為春姑娘漂亮所以喜歡她。”我為我成功地導入而沾沾自喜,輕松而自然地進入了第二環節“聽一聽”。
因為我把故事改成了較多重復的語句,加上我班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所以講述一遍故事后,大部分孩子都已經把故事大致內容記住了,只是沒能完整地復述故事中角色的話語。于是我就帶領孩子們進入了下一環節“看一看”。引導孩子們邊看圖片邊欣賞故事第二遍,又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們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完整地學說故事中角色說的話語,重點引導孩子們說出“誰在什么地方種什么”。在該環節中我最大的失誤就是問題提得比較凌亂,沒有秩序,而且還漏掉了幾個預設的問題,雖然達到了學說故事中角色說的話語的目標,但卻致使了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缺乏了完整性,這又是自己著急的毛病所致。
在第四環節“說一說”中,我主要是要讓孩子們嘗試用“我在什么地方種什么”的句式說一句話。以兩種方式展開活動,第一,以孩子們的意愿來說一說“我想在什么地方種什么”;第二,通過幫助小動物“種”植物,來說一說“我在誰家里種了什么”。孩子們“種”應該還不錯,但是說一說就不是很理想了。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參與到操作和語言表達的行列,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有機會表達、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通過對整個活動過程的實踐整理,我感知到了活動的成功和失敗之處,為了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理想,我更要有勇氣面對我的失敗,努力去改正自己的教學失誤,切實自己的`教學能力,以達到追求有效教學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6
新年伊始,孩子們在歌聲與笑聲中又回到了幼兒園,我也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火紅、喜慶、熱鬧的環境,拉開了本學期第一個主題《紅彤彤的年》的序幕,瞧!紅紅的燈籠、紅紅的辣椒、紅紅的窗花、紅紅的對聯、紅紅的中國結、紅紅的鞭炮、紅紅的年年有‘魚’……活動室處處透露著‘年’的氣息。
龍是炎黃子孫的象征,是中國人心中神圣的形象,舞龍也是民間流傳下來的眾人皆知,而廣為流傳的民間體育運動。在《紅彤彤的年》主題中有一個活動――《歡騰的龍》,就是讓幼兒邊傾聽音樂邊欣賞舞龍的,由于在編排活動的時候感覺這個活動如果沒有道具的話,可能在實施的時候會比較空洞,如果單純地讓孩子們欣賞里面的樂曲《金蛇狂舞》,教師再花哨的說教也不可能給孩子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因此想把這個活動刪除,但在園長的建議和努力下,我們向姐妹園――林埭幼兒園借來了舞龍用的道具‘龍’以及‘繡球’,不僅讓幼兒真真切切地體驗了舞龍的樂趣,也讓我們教師感覺到了來自孩子們的快樂。道具的借用為我們完成本次活動創造了很好的最基本的條件。
活動前,我們除了借道具,還利用現代網絡的快捷和方便,從網上選擇并下載了舞龍運動的起源資料和《舞龍》的視頻,供幼兒欣賞,因此活動也由原來的一個活動轉變為半日活動,內容做了極大的調整和豐富。活動一,初步了解舞龍運動的起源,讓幼兒欣賞《舞龍》視頻,在欣賞的過程中熟悉《金蛇狂舞》的音樂,為第二個活動做準備。活動二,讓幼兒合作模仿大人舞龍的動作,親手來舞一舞龍,激發幼兒對舞龍活動的興趣,體驗舞龍的樂趣。活動三,延伸活動,讓幼兒將本次活動中最開心的事件畫下來。
在經過了精心地準備后,活動如期進行。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得非常投入,第一個活動中,不僅表現出他們對未知知識的渴求,對歡快的音樂也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在欣賞舞龍的視頻的時候有好多孩子也都跟著動了起來。特別在第二個活動舞龍的部分更是意猶未盡。我讓所有的幼兒分批都參與到舞龍的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孩子都是主角,調動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雖然舞龍非常講究團隊的協作意識,必須要大家協調地配合才能將龍舞起來,而孩子們的舞龍動作既不美觀也不協調,那么的稚嫩,甚至是笨拙,‘繡球’的‘引’、‘逗’也都不是很合適,但孩子們通過親身的體驗,在音樂聲中感受了春節的熱鬧與快樂,這是最重要的。在活動最后,我還讓幼兒回家將今天的活動說給家長聽,如果喜歡還可以把它畫下來,以此作為活動的延伸,使孩子們對舞龍活動的興趣保持下去。
反思:
首先,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為每一個活動做充分地準備,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挖掘活動所蘊含的內涵,使活動的內容更加豐滿,活動實施地才會更加得有聲有色、更加得靈動。
其次,在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幼兒的每種感官,如:用耳朵傾聽、用眼睛觀賞、用嘴巴表達、用動作體驗,只有各感官緊密結合,才能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調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最后,注重活動的延伸,由于借來的道具畢竟有限,所以孩子們在玩的時候時間較長,因此活動延伸只能讓幼兒回家完成,以豐富的聯想讓幼兒將活動用另外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將舞龍活動局限于單一的動作表現,同時也將幼兒對舞龍活動的興趣進一步地保持下去。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11-05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15篇11-05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15篇)11-05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6篇11-18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6篇)11-18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合集15篇)11-05
幼兒園中班課后教學反思通用15篇11-05
幼兒園課后教學反思10-27
幼兒園課后教學反思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