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1
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是數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概念的難點。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從已經掌握的比較物體多少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獨立地將擺放凌亂的水果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出誰多誰少。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方法。
吃水果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教學時,將猴子吃水果的童話故事與比多少的數學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幫助猴子分水果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時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符號簡潔、明了的應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客觀世界中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符號“+”、“-”,還要學習關系符號“<”、“>”和“=”。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并正確使用它們呢?認識了這三種符號后,我讓學生說說你用什么好方法來記住這三個符號?怎么來區別“<”、“>”?有的學生說:“左邊大,大于號;左邊小,小于號”。有的說:“大于號開口在左邊,小于號開口在右邊”。有的說:“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有的說“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學生將符號“<”、“>”的形狀內化后用語言描繪出來,經歷這樣的活動過程能加深學生對符號的理解和記憶。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2
小于、等于、大于是一組數學符號,主要用來表示自然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學生在學習《小于、等于、大于》前,已經學過了比較。能夠很好的掌握兩種物體之間的數量比較。而且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這些都是學習新本領的基礎。《小于、等于、大于》就是把直觀的比較用抽象的數學符號表達出來。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并會區分 “>”、“<”,要記住“>”、“<”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課堂中我想了一種形象的比喻,如“>”象張著大嘴巴的大魚,所以叫大于,而“<”是閉著嘴巴的小魚,因為害怕大魚吃它們所以緊緊的閉著嘴巴,所以叫小于。孩子們通過我的比喻能夠分清楚了“>”和“<”。緊接著我又讓孩子們動手擺這三種符號,孩子們通過這些活動下來對這三種符號認識的非常好。以直觀的教具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符號,在豐富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在比較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明白什么時候使用“>”,什么時候作用“<”,孩子們通過算式自己總結出了“大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的順口溜。
不足的是,在教學中我沒有親自總結出一些方法,比如大數在前用大于號,小數在前用小于號。還有,上課組織教學花了太多時間,效果也不太理想。另外在后半部分學生動手操作中有些亂,孩子們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擺的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跟上老師走,自己玩自己的,還有學生不注意聽老師要求什么,而只顧自己擺自己的。如何更快地熟悉學生,調動學生的注意力,確實還需要思考。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3
《比大小》一課中,是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的概念的難點。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講故事“小猴分水果”為主題,使學生掌握比大小的方法。課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本節課引導學生從已掌握的比較兩個物體多少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小猴請客”的情境中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整理、比較,在“夠吃”與“不夠吃”中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從而理解“=”“>”“<”的真正含義。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教師注重挖掘蘊涵在知識中的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了分類思想、優化思想、符號化思想等。讓學生對簡單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將產生積極影響,并產生長期的效應。最后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掌握了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同時,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操作等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主體的地位上。首先,請同學們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小猴一共請了幾個朋友?他們都摘了哪些水果,每種水果各有幾個?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數學、用數學,這也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在這節課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由學生喜歡的“小猴請客”的生活情境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欲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接著,動手操作,滲透分類。通過動手擺一擺,學生很明白誰大誰小,既能滲透分類思想、有序思想、一一對應思想,又能讓學生初步感知象形統計圖的特點。
(1)左邊的3只小猴可以寫成幾?右邊的`桃子呢?3只小猴分3個桃子,夠不夠分?小猴的只數與桃子的個數有什么關系呢?(同樣多)教師適時指出:表示兩種事物同樣多,我們可以用“=”來表示。“=”叫做等號,讀作:“等于”,在書寫時兩條線長短要一致。(在圖下面寫上“3=3”,引導學生讀一讀這個算式)
(2)每只小猴分1根香蕉,夠分嗎?請先擺一擺,再說一說。認識大于號。“3>2”這個式子怎么讀?(3大于2)用手勢幫助學生記住大于號,課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撐開,形成一個大于號。(大口朝左,大于號)
(3)每只小猴分1個梨,夠分嗎?請先擺一擺,再說一說,你能想辦法用一個式子表示嗎?(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再引導學生學習“3<4”)教師引導學生編順口溜:“大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大口朝左大于號,大口朝右小于號,兩邊相同用等號。”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比大小的結果,然后引入數學符號,讓學生感受到符號的合理性和簡潔性,而且在比較的過程中,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化繁為簡,便于學生比較大小。“<”“>”的區分是這節課的難點,在學生理解它們含義的基礎上,進行區別并概括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在課堂實踐中,加強學生想、說和做的教學,不但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還有利于滲透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
本節課有收獲,也有遺憾,課堂上問題的提問及學生的規范回答,知識的舉一反三,學生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等還需要完善。但通過今天的教學,更使我深刻的意識到,作為教師,我們切不可低估今天的學生。教師看多遠,學生就會走多遠,我們才能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做到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但更要求我們要學會反思,學會汲取,不斷學習,不斷地完善自我,完善課堂,追求理想的課堂首要目標是有效,真可謂“任重而道遠”。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4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比多少并不難,在入學前對它們都有初步的認識,但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憑直覺或數一數的辦法來比較。不一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應使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
為了使學生有興趣,首先,課的一開始,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采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形式,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老師直接提問:你是怎樣看出來的`?讓學生通過觀察感悟“多”“少”“同樣多”。在學生學會“一一對應”方法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有目的的操作,嘗試各種比較的方法,在學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礎,通過圖片的幫助和教師的引導,學會了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表達的能力以及傾聽的能力。在教完知識點后,讓學生自己找圖中還有哪些是同樣多的,誰多誰少,并讓學生操作,加深理解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
本節課中根據以往經驗,學生在看頭和尾對齊的圖形時,容易錯判斷為“同樣多”因此在教學時我就把這類題目出在了黑板上,讓學生觀察、比較,突出了“一一對應”的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整個教學過程環節設計還不錯,但學生在傾聽方面做的不是很好,還有在操作的過程中有學生玩學具,爭取下次在常規方面多下功夫。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5
“比大小”是在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認、讀、寫簡單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經歷比較簡單分數大小的過程。
教材呈現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是通過圖形表示分數,讓學生通過具體、直觀的思維操作去理解和掌握,這樣編排,可以進一步加強分數意義的理解和鞏固,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剛備課時,我認為這節課沒什么好研究的,分數的意義學生已經認識了,比較的又是簡單分數的大小,沒什么難度,課上學生積極的反應液證明了我的想法。可是,經驗豐富的老師提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學生會在比較分子相同的'分數上出錯,這引起了我的反思:是不是我在教學中存在盲點,我們的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是否深刻?
首先必須了解學生出錯的原因,我發現可能有以下2點原因:一是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還不深刻,二是學生受到整數大小的比較和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的負遷移了。
于是我修改了我的教學設計,在原來的基礎上多增加了2個情感體驗,通過“面積的大小”、“數量的多少”、“線段的長短”3個活動,為學生的體驗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會心體會到分數大小是如何比較的,從而更好地應用方法遷移到以后的學習中去。
整節課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也很主動,有個別能舉一反三,只要老師稍加提醒、點拔就能說出個中原由,這表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求新知比較強烈。
還有一個地方值得探究:故事一開頭,我設計了一個故事導入,自然引出不同整體所表示的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在比較分數時,要在相同的基礎上進行,課后和年段老師探討后發現,對于這一知識點,學生已經有所感悟不同整體間分數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必要放在開頭給學生強調,這樣反而會讓班上部分同學顯得很迷茫。可以在學生說出來后,及時引導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特意花時間去教授。
通過一次課的設計,一次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使我對教學研究有了一次更高的認識,也激勵我應遵循探究的思路來行走以后的教學道路。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6
太多的收獲令我感動,課堂上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激情和熱情著實令我動容,整個教學活動中,可以說我將自己完全置于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位置上,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一、課堂成為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
教學伊始,我就直接切入主題,創設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圖,引發具有思考行極強的問題“仔細觀察,哪盤雞蛋多?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這樣的問題一經拋出,即刻觸動了學生思考的興趣,聽聽孩子們的回答“只需要比最后一排就可以了,因為前幾行都一樣多”,“老師,第一個盤子的只空了兩個格,第二個盤子空了四個格,所以第一個盤子的雞蛋多”“老師,我能很快的數出每盤雞蛋的個數,我5個5個地數,很快”就在這七嘴八舌中,將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使其立刻變得鮮活而靈動。同時更從側面充分體現了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主動性,學生的語言可能稚嫩,可能不夠縝密,但孩子的潛力著實令我稱道,我欣慰于孩子們在課堂上能夠靈動的`展現自我,更稱道于學生能夠賦予課堂新的生命,我怎么不為之動容。學生能夠自然,輕松、愉快地走進課堂,這不正是我一直苦苦追求的目標嗎,靜下心細細想來,其實它很簡單,其實有時甚至是觸手可及,但有時卻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問題。
二、在自主活動中個性得到張揚。
可以說本節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要想達到教學目標并不難,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讓這樣一節看似普通而平凡的教學內容,富有新意與創意,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在干巴巴的大小比較方法之后更能體現出課堂的有效性,我將本節課定位在讓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層面,宗旨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練,讓學生在活動中個性得到張揚。我充分利用了課前發給學生的卡片(100以內的數)巧妙地利用這張小小的卡片,并將其貫穿于教學始終,在學會了比較大小的方法后,設計了同桌兩人比,四人小組比,隨意找同學比,和老師比,甚至全班同學比,難度在不斷地提高,更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可以說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比較中,學生鞏固的不僅僅是比較方法的運用,更激發了學生挑戰的欲望,同時也收獲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三、教師要不斷完善與提高。
有收獲,也有遺憾,課堂的調控,教學拿捏的火候與尺度,教師就知識的歸納與總結的時機,還需要完善。但通過今天的教學,更使我深刻的意識到,作為教師,我們切不可低估今天的學生。教師看多遠,學生就會走多遠,我們也許能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我們也許能做到,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但更要求我們要學會反思,學會汲取,不斷學習,不斷地完善自我,完善課堂,追求理想的課堂首要目標是有效,真可謂“任重而道遠”。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7
回憶整節課,我覺得學生學得比較積極,在課堂中我盡量做好以下幾點:
1、力求數學知識的情境化、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與生動、豐富的兒童生活緊密聯系才能便于兒童理解,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自覺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第一次的教學中,導入時我是讓學生舉例說出可用1—5來表示的物體。學生學得有些勉強,學習積極不高。于是,在第二次的教學中,我改變了一下導課的策略,課伊始,我就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先請學生找同桌身上能用數字1—5表示的東西,從中發現問題,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所見、所想,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學習的興趣也驟然高漲,并且還體驗到原來自己的身上也藏著那么多的數學秘密。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并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過程。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調整,在活動中盡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請學生找一找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東西;認識符號時,讓學生用動作表示形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根據數字找符號;對班中兩對雙胞胎的比較;在教室里找可比的東西進行比較,再從具體中抽象到數字并說出算式,使學生從說、聽、動、看的過程中學到知識,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今社會“主體回歸”的意識已日漸重視,我們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以教師“灌輸”為主,應把時間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去發現,以學生在同桌身上發現的數字來進行比較,可以使師產生互動。多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支配整個課堂,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最后,我讓學生自己對本節課中的收獲和不懂的用符號進行連接,此時,我把權力交給了學生自己來總結,使他們在主動、樂意總結的過程中鞏固了符號的運用。
4、課后的思考
整節課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但主動性還不夠,好多東西都需要老師提醒、點拔以后才能說出,這同時也表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有待培養。
通過這樣開放的課堂教學以后,我發現自己無法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一方面自己的應變能力不強,在師生積極互動的過程中,師生的交往多了,對話多了,那么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情況自然也多了,面對這一些臨時生成的資源,我無法將其及時把握和利用;另一方面自身的素質不高,有些知識無法對學生進行拓展,下階段要多學習新課程目標以及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及時關注教學動態,使自己在素質提升工程的浪潮中掀起波瀾。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8
這是上周三上的一節課,那一天實在太累,辦公室電腦罷工,打印機罷工,所以請允許我也罷工一下吧~不過欠下的總是要還,趁放假三天,決心還清。
這一節課是繼1—5數的認識以后學習的,主要是使學生認識“>”“<”“=”,并借助“>”“<”“=”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首先我通過3只小猴郊游分水果這一情境導入,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很高。根據圖示,我們可以看出桃子3只,猴子3只,桃子和猴子的數量同樣多,同樣多可以用符號“=”表示。接著分香蕉,猴子3只,香蕉2只,分不夠,猴子比香蕉多,3比2多,可以用符號“>”表示,“>”開口在前,我們編了一句兒歌“開口在前大于號”。最后分梨,猴子3只,梨4只,猴子比梨少,3比4少,可以用符號“<”,為了方便記憶,我們也編了一句兒歌,叫“尖尖在前小于號”。大于號開口在左邊,小于號開口在右邊,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開口大的'朝大數。
孩子在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做些數字和符號卡片,讓孩子動手擺一擺。1—5的數字,三個符號,如何用這些卡片組成不同的式子,加深孩子對知識的理解。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9
通過第一單元比多少的學習,學生對同樣多、多些、少些等知識已經初步的感知。只是還沒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概念,符號感匱乏。
基于“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向導。因此上課時,我就以看圖聽故事《幫小猴們分水果》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學生對粗象的數字確實不是很敏感,還缺乏數感。個別同學對數字所表示的含義不是很清楚。如當我用順口溜“大數在前用大于,小數在前用小于,相同兩數間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的時候,學生還不能理解這些句子的含義。有些同學還不知道數字到底是哪個大哪個小。
回憶整堂課,我覺得給同學們自主思考的機會太少。如在記憶“大于”“小于”號的時候,我并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時間,而是按自己的順口溜幫助學生們記憶。還有些知識點沒落實到位,如看上去很簡單的“大于”“小于”的書寫及讀法。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 10
在休息了半學期之后我開始了我的教學工作。今年我加入了一年級組開始了又一輪新的征程。在一個月的常規訓練后我迎來了一年級匯報課。就是這個匯報課讓我的十一假期過得是異常充實。心里有著長久不講這樣公開課的緊張,又希望讓自己盡快的適應學校這種緊張的節奏。伴著這樣的心情我備課、試講、修改。最終把這節《比大小》展示到了大家面前。
比大小這節課首先由小猴和水果的亂圖引導學生按照比多少的形式擺成象形統計圖的直觀圖,之后通過觀察、描述引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的認識、書寫及應用。
在上課的過程中,課前讓學生感受小猴與水果的多少關系時用的時間比較多導致后面沒得內容過得比較快,很多基礎練習沒有做完。比多少的內容前面已經學過這節課讓學生說一說即可,重點要突出每一種數量關系可以簡單地用相因的符號表示。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美。一句很長的話在數學里我們就可以用數量關系表示。這也是我們在解讀教材時沒有很準確的把握住教材才讓自己的教學設計有漏洞。準確把握教材是我們要聯系的教學基本功。只有多讀課標、認真分析教材及教參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還有就是上課過程中對于學生回答問題的數量不能很好地把握。對于學生的回答到底說到什么程度有幾名學生回答在上課的`時候就掌握不好。有的時候很多時間浪費到了這里,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困惑。今天上了這節課后在領導及幾位老師給我指導我才明白。在備課的時候你要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從而預設學生能有的回答還要明確自己想得到一個什么答案這樣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就能很好的把握住時間。在一些概念的教學中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大可直接告訴學生,用幾種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理解記憶就行。
所以針對這節課,有比多少很快的引入重點內容符號的認識。之后讓學生觀察記憶,找到符號之間的共同點以及不同點幫助學生理解、區分、記憶使用。再就是書寫也是本節課的重點。一年級的學生書寫的速度比較慢這里就要留出很多的時間讓學生能規范的在田字格中書寫3個符號。最后再在練習中鞏固對于符號的應用。這樣這節課的重難點就都突破了而且學生掌握的也很好。
總之每一次的公開課后都能有一些進步。這次我就學到了如何看教材以及區分教材里的新舊知識幫助我能更好的把握教材。再有就是如何掌控課堂,對于這個問題應該有幾個同學回答、回答到什么程度我都可以把握好了。不會再讓大量寶貴的時間浪費掉,在學生精力集中的有效時間里把握的教學任務完成。提高課堂效率也就給自己減輕負擔了。
【一年級數學比大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中班比大小教學反思(通用10篇)05-20
數學教學反思04-04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4-04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初中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2-03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16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