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5篇(精華)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教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
[摘要]反思被廣泛視作教師專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文章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以泉州市中小學教師為例,對中小學教師反思現狀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為后續的對策研究提供真實的依據。
一、研究目的
(一)問題的提出
在提倡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校本研究中,教師的教學反思被視作核心內容之一,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特別是在中小學教師中間開反思之風,似乎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那么反思是否真的成為教師的一種內在需要,究竟反思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可不可以解決和如何解決等問題成為研究的中心。
因此,利用教學反思的理論研究成果開展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行為的調查研究,適時地為教師的成長提供理論上的指導和實質性的幫助,既是教師成長的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二)調查目的
本調查目的之一是了解學校關于教學反思實踐的總體開展情況,對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的調查,了解教師的反思意識、反思內容、方法和反思水平以及調查教師對影響自己反思的因素等。
調查目的之二是針對當前教師的反思狀況,了解所面臨或亟須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以便有的放矢,直接指向關鍵的問題。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調查通過自行設計問卷,對泉州市的20所中小學校的教師進行抽樣調查,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總共為264份,有效率達88%。并設計訪談表,對其中14所學校的校長或負責人進行了訪談,作為補充材料。
(一)學校開展教學反思的情況
根據對14所學校的校長或負責人的問卷調查和訪談記錄,了解到隨著新課程的頒布和校本教研的推行,各學校都以不同的形式開展了反思性教學實踐,并且參與反思的教師占全校的絕大部分。同時,在調查中發現,在開展反思實踐的初期,大部分教師還比較被動,隨著活動的展開,教師們逐漸意識到教學反思對促進自身發展是有益的,許多教師在實踐中嘗到甜頭,如在教學或科研方面取得了成果,更堅定了自覺反思的信念。
(二)教師教學反思實踐的情況
1.教師的反思現狀
根據問卷調查,我們從教師的反思意識、反思內容、方法以及反思達到的水平三方面來分析教師的反思現狀。
(1)教師反思意識
要了解教師的反思意識,須從教師對反思活動本身的認識、反思活動發生的情境以及對反思活動作用的認識等方面來分析。結果顯示,在對反思活動的認識上,有15%的教師把反思看成是對教學工作的一種回顧和總結;64%的教師認為反思是發現問題、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75%的教師則已意識到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我行為的一種審視、判斷,進而修正、提高的過程。可見,大部分的教師在觀念上都意識到反思不僅僅是對自己工作的簡單回顧和總結,更應該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并對教學行為的改進和修正,進而提高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并且97%的教師把反思看作不僅是一種個體行為,也需要群體的支持,而且決大部分教師在出現問題后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往往傾向于向別人求助,而不僅僅限于個人的獨自思考。
教學反思發生的情境是教師認為教學反思在什么情況下產生,它實際上包括了兩種情況:一是教師認為教學反思可能產生的情境;二是教師自己反思的情境。調查發現,100%的教師認為反思可能發生在教學的每一階段環節,只要教師出現困境或面對教學問題時,反思就有可能發生。但從實際的操作中,教師自己的反思活動通常發生在課后,達到72%,課前最少,僅為7%,而在每一環節上都進行反思活動的比率只有10%。可見教師在行為上和認識上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但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了教學實踐作為一種復雜的行為。一般而言,教學的成功點和失敗點是最容易讓教師產生反思的,而失敗點往往是反思的重點。所以,課后反思多是教師反思的一個特點。
對反思活動作用的認識體現在對教學的作用和科研工作的影響上。根據調查,87%的教師認為反思活動能解決教學問題,73%的教師認為反思能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對科研的影響上,62%的教師肯定了反思活動對教師的科研水平有提高作用。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在中小學開展的校本研究及行動研究對教師的行為產生了影響,教師能自覺地將教學實踐和研究工作聯系起來,逐漸接受“教師即研究者”的觀念,并付諸實踐。
(2)教師反思內容與形式
教師對反思方法的`選擇并不局限于一種形式,而是采用幾種方法。從調查中可以發現教師反思的方法主要是寫反思日記和反思教案(占77%)以及評課說課(占34%)的形式。遇到問題采取在頭腦中“想一想”的教師達到31%,這種形式并沒有把反思正規化,而是把思考問題當作反思的過程或反思的形式。采用建立教學檔案(占8%)、教學錄像(占5%)的反思形式則比較少。究其原因,有可能是采用這些方法在操作上比較復雜,或需要一定的技術或硬件的支持,而教師們對寫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記以及評課說課已經是再熟悉不過了。通過對反思方法選擇理由的調查發現,選擇這幾種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及時地解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或者是可以獲得即時的反饋,便于改進。對當前比較流行的網絡日志盡管比傳統的反思日記顯示出眾多的優勢,但選擇的教師并不多(占7%)。究其原因,除了這種方法需要一定的技術或硬件支持外,教師由于日常的教學任務負擔較重,沒有時間上網交流,從而使得這種優勢僅被少數人占據。
教師反思的內容涉及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層次。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師的反思絕大部分還是針對教學實踐操作層次的內容,如教學策略、教學技能和教學管理等問題,對教育科研、理念等理論或背景性知識的反思比較少,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教師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還停留在操作層面。
(3)教師反思水平
基于Habermas的工作以及他的認知興趣理論,Van Manen(1977)等人把反思分成了三種水平:水平1:技術合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是反思的最低水平。水平2:實用行動水平(precticalaction),高于水平1。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reflection),是反思的最高水平。
HaRon和Smith(1995)通過分析師范生的反思日記,提出了反思水平的劃分方法如下:水平1:描述性作品,不是反思,僅僅描述發生的事件。水平2:描述性反思。水平3:對話性反思。水平4:批判性反思。
基于前面的分析發現,教師的個體反思行為的結果主要體現在日常的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記中,而群體反思行為的結果則體現為定期的教研活動和與同行的交流中。因此,對個體反思行為和群體反思行為的結果的分析,可以初步說明教師反思的一般水平。
在對教師的反思行為結果的調查中可以發現。教師在反思日記或反思教案中涉及的最多的內容是僅僅對事件進行描述(占56%),嘗試著對教學事件和教學行為進行解釋和提供證據的占32%,但僅僅是依據個人判斷給出解釋以及與自己的對話,本畢業論文由www.51lunwen.org整理提供對教學事件產生的可能原因進行分析、探究,而涉及廣泛的社會背景問題的幾乎沒有。在教研活動和與同行的交流中探討得最多的是對教學技能、方法、技巧等合理應用上的問題(占85%)。結合Van Manen和Hatton的研究以及前面對反思內容的分析,初步可以得出結論,教師的反思水平主要是處在技術合理性水平。
2.影響教師反思的因素
影響教師反思的因素很多,難以一一列舉,須通過對已有的關于教師反思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從歸納總結出影響教師反思的內部和外部因素來調查。
在影響反思的外部因素上,有82%的教師認為時間是一個主要因素,沒有時間反思成為大部分教師不反思的理由。因為他們認為平時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管理工作已經占據了大量的時間,再寫教后記或反思日記等更加重了教師的負擔。盡管認為是有必要的,但確實顧不過來,通常只是在頭腦中思考一下,而沒有將其做正規的記錄。其次是教育評價體系的影響占69%,特別是對教師的評價和考核方法的使用往往會影響教師的反思行為的發生。因為反思往往是一種“自我揭短”,讓領導或同事看到自己不足和缺陷并不是一件好事,何況還與報酬獎金掛鉤。所以,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勢在必行。而有無專業引領和同伴互助對教師反思也很重要,占66%,這與大多數教師認為反思不僅是一種個體行為,也需要群體的支持的看法是相一致的。
在影響反思的內部因素上,78%的教師認為有無反思的動力很重要,尤其是對經驗型教師和成熟型教師而言,長時間地處在同一個教學崗位,往往容易產生惰性,安于現狀,若沒有外界的壓力和要求是不愿尋求變化和發展的。因此,有無反思動力是進行反思的前提。其次是反思的態度和反思能力因素,分別為64%和62%。
對于影響教師反思的態度問題,其中77%的教師認為教師的職業道德如責任感最重要,其次是開放的態度。接著是執著的態度,這與杜威提出的在反思需要的品質中責任心、開放性和全心全意最為重要的觀點是一致的。
3.當前教師反思活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或急需解決的問題
通過調查,亟需解決的問題有教師的反思質量和水平不高,占85%;其次是動力不足和外部支持不夠。教師對于反思理論知識的缺乏也占了半數以上。
4.促進教師反思和提高教師反思水平的措施和途徑
調查發現,72%的教師認為可以將當前在中小學校提倡和實施的校本研究及行動研究與教師的反思行為結合起來,通過反思來促進研究,利用研究來提高反思的質量和水平。其次學校定期開展的反思交流研討會也是促進教師反思和提高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占67%。61%的教師認為教師還需要對有關反思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以便更好地實施反思活動。而對于師范生和在職教師的反思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分別占53%和47%。認為應將反思行為同報酬和
獎勵機制掛鉤的僅占6%。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教師反思行為的現狀和影響反思的相關因素的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1.對反思活動本身的認識不足,缺乏理論的指導,從而導致在行為上依然停留在經驗型教師水平。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充實相關知識。
2.對反思的認識和實際的反思行為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教師一方面認為反思對自身發展是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另一方面又把反思看作是額外的負擔,沒有時間反思,采取應付了事的態度。
3.反思形式單一,反思內容和反思范圍有限。調查發現,普遍采用的反思方法是寫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記,通常教師在教學反思上填寫的是對教學效果的反思,這與寫教學總結沒有多大的區別。而實際意義上的反思教案應該包括多種要素,如對教學設計的反思等等,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了教師對反思的理論知識的認識不夠。反思的內容絕大部分是針對教學實踐操作方面,對教育理論等背景知識涉及較少,可見教師反思的內容很有局限。
4.教師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還處在技術合理性水平上。雖然有些教師對教學理論和實踐表示了懷疑,但為數不多,大部分教師還只是依據個人的經驗對事件進行反思,尋求教學策略等方面的合理應用,目的是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基于以上的結論,筆者認為,可以從外部條件和教師個人的內部因素兩方面提出建議:一是通過加強反思理論的學習、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加強專業引領及培養師范生的反思思維幾方面來培養教師的反思素質。二是通過加強學校文化與環境建設、構建一個積極的外部反思氛圍以及改革教師評價體系來實現。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活動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資料,即教學實踐活動、個人經驗、教學關系與教學理論,這四個方面的問題構成了教學反思的基本向度。
(一)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實踐歷程中,要及時捕捉能夠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現象,經過理性檢查與加工,逐漸構成系統的認識,構成更為合理的實踐方案。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包括實踐資料、實踐技術與實踐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實踐資料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展開前,需要對活動所關涉的資料本身進行反省,因為任何資料都是在抽象了具體現象和對象的基礎上編制的,在不一樣時間、對象、場景面前,或多或少都需要進行重組、改造、增添或刪減,這是教師課程本事的體現,也是教師的職責和權利。實踐技術的反思是指教師對活動展開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時機等的適切程度的總結檢討,其目的在于對自我的行動軌跡進行回溯,發現問題和不足,探尋更佳的方案。實踐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對整個實踐所取得的成效的價值確定,包括學生角度的需要滿足程度與教師自我角度的價值感受兩個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受益狀況,后者要考察教師在確定價值取向、實施教學活動、進行價值確定過程中自我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影響狀況、對個人經驗的提升狀況、對教學理念和理論的促進狀況。
(二)對個人經驗的反思
教師對個人經驗的反思有兩個層面,一是對個人日常教學經歷進行反思使之沉淀成為真正的經驗,二是對經驗進行解釋從而獲得提升。如果教師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學反思的確定、反省與批判的權限,教師的教齡再長,教學經歷再豐富,也不必須與教師個人的獨特經驗成正比。如果不對其進行反思,那么這些經歷將一向是懵懵懂懂的,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教師不斷地經歷著,又不斷地忘卻這些經歷,致使教師的經驗系統中缺乏由自我反思所構成的、歸屬于自我個人所有的獨特經驗,從而使得教師那些具有極大潛在意義的經歷失去了應有意義。可見,教學反思能夠幫忙教師把他的經歷升華為真正的、富于個人氣息的經驗,并且不斷使自我的經驗體系得到拓展。“每一個對藝術作品有經驗的人無疑都把這種經驗整個地納入到他自身中,也就是說,納入到他的整個自我理解中,僅有在這種自我理解中,這種經驗才對他有某種意義。”如果教師只對個人經驗作出描述性的記錄而不進行解釋,那么這些經驗就無法得到深層次的解讀,僅有對經驗作出解釋后,對經驗的閱讀才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經驗構成過程的同時應當是解釋和理解的過程,重新閱讀經驗的過程也仍然是解釋和理解的過程,這樣才能常讀常新,每一次的閱讀過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創造
的過程。在教學反思實踐中,人們經常使用的“反思檔案”就應當有這樣兩種用途,一是描述記錄并分析所發生的種種情景,使之成為文本形式的經驗,二是對文本經驗本身不斷加工和再創造,使經驗得到升華,改善教師的理念與操作體系,甚至能夠自下而上地構成新的教學理論。目前看來這第二步的功夫尚顯不足。
(三)對教學關系的反思
通常在教學反思實踐中,人們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對具體事務的反思上,而不可見的關系在反思活動中經常被忽視。從關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當前的自我與過去的自我的關系、教師本人與其他教師的關系、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等;從關涉的教學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師與教學目標、課程資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的關系;從關涉的'教學支持系統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師與社會文化、價值體系、課程與教學改革、時代精神與理念等的關系;等等。對教學關系的反思在教學反思活動中是相當重要的。它向上能夠為教學理論反思供給基礎,向下能夠使實踐與經驗反思得到升華。對于每種關系,都應當從認識、實踐和價值三個角度進行反省。認識角度是對關系的客觀描述,即此刻關系的狀態如何,為什么會這樣;實踐角度是對關系改善與發揮作用的思考,即如何改善此刻的關系狀態和怎樣使關系發生作用;價值角度是對關系改變或發生作用的結果的思考,即這樣的關系狀態該朝什么方向改變,改變的效果如何。
(四)對教學理論的反思
任何教學理論都不是完美無缺、持續高效的,在不一樣的時代、價值取向、技術條件、人員素質面前,理論都需要重新認識和把握。同時,教學實踐是教學理論的源泉,實踐活動本身就是理論的前兆,蘊涵著豐富的'可能性理論。對教學理論進行反思有三種基本的樣式。第一是對實踐的理論反思。對于教師個人經歷與在此基礎上構成的經驗體系,應不斷地從理論層面進行解釋和建構,經過對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之間的不斷觀照、反省、聯結,既能夠完成對實踐的理論提升,又有機會對先有理論進行審視、訂正。第二是對教學理論的實踐反思。教師在學習和掌握某一教學理論后,經過在教學實踐中的還原,該理論的各種元素得到實踐的考驗,使得教師能夠進一步理解教學理論中的道理、價值、方案與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原有理論的確定與選擇。第三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論反思。在理解和學習教學理論時,教師是主人而不是理論的奴仆,教師有權利依據自我的知識背景與學術專長對教學理論進行反省,對理論進行修正與再創造,經過比較不一樣的教學理論發現某一理論的缺憾,從先有理論推演新理論,從其他學科不斷更新的概念范疇中建構新理論,這種針對原有理論的修正、推演概括與建構就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論反思。
在對教學事務進行反思時,應力求從實踐活動、個人經驗、教學關系、教學理論四個向度進行。這也是對教學現象或事件進行反思時的四個層次。如果一個反思對象能夠在這樣四個層面得到重新認識和理解、解釋,那么這樣的教學反思應當是深刻而周詳的,也會獲得豐碩而長久的反思效益。
在教學反思實踐中,人們探索了多種反思方式。例如,在時間序列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就一堂課而言,有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在主體序列上,有個人反思、教師團體反思、教師與學生共同反思、教師與專家共同反思、教師與家長共同反思;在資料序列上,有個案反思、主題反思、學科反思、跨學科反思,具體到教師的日常工作資料,有講課反思、作業反思、評價反思、活動組織反思;在教學發展序列上,有學生成長反思、教師成長反思、教學理念反思、教學改革反思;在表現形式序列上,有反思日記、反思檔案、反思報告、反思競賽、反思作業①等。在進行教學反思時,除了能夠采用上述方式外,教師要充分發揮自我的實踐智慧,針對具體的條件與問題,創造更為適合的方式方法。因為沒有哪一種方式方法是適合每個人、每件事的,創造本身就是教學反思所追求的境界。
無論采取或創造怎樣的反思方式,教師在教學反思行動中都需要堅持這樣兩個策略。
第一,教師要堅持敏感而好奇的心靈,教師經常應對紛繁復雜的教學現象和事件不明白該對哪一個進行反思,對于自我的心靈活動不明白哪些能夠成為反思的話題。雖然在邏輯上能夠編制出反思對象選擇的理論框架,但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究竟哪一個現象、哪個事件、哪種行為、哪種感受能夠反思、應當反思,這是無法預先確定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堅持開放、敏感而好奇的心靈,時刻捕捉可能的反思對象。“好奇心‘喚起關心’,喚起對此刻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東西的關心,喚起對我們周圍奇怪和古怪之物的關心。正是好奇心使人們擯棄熟悉的思維方式,用一種不一樣的方式來看待同一件事物。”
第二,要經常、反復地進行反思,不僅僅對不一樣事件或現象經常進行反思,對于同一個事件或現象,也要不斷地持續地進行反思。反思對象“總是對向它詢問的人給出新的答案,并向回答它問題的人提出新的問題。理解一個文本就是使自我在某種對話中理解自我”。反思的過程就是不斷解讀,不斷獲得新答案,產生新感覺,提出新問題的過程,對于教學活動的日常反思絕不能一蹴而就,對于不一樣的或者同一個反思對象,不一樣的人進行反思,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產生新的疑問。在不一樣的時間、環境、心境下,反思也會有不一樣的結果。與不一樣的主體共同反思,認識也會有所不一樣。從不一樣的視角出發,也會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問題。反思的實質,是教師在不斷的反思活動中,經過反思來理解對象、理解自我,讓自我與對象對話、與自我對話。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3
學生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改為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我認為,數學預習有以下四個優點:
一、利于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本事。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于認知本事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盡管在教師看來十分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后的思維斷點。由于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
二、利于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后,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我能夠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置情境讓學生解決。在單位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與解決兩個問題,哪個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我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的大腦會一片空白,不能及時與舊知識鏈接,會毫不批判的無條件理解。預習后,當認知發生沖突時,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由于學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一樣,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局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鑒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于課本知識的獲得,敢于向課本挑戰,從不一樣的角度提出不一樣的見解,運用自我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到達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我清晰的知識網絡體系。
四、利于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本事。
在學生預習后,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供給的素材。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發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景,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資料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于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所以教師更應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于接納的教學思路,并注意為學生的學習供給適宜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理解本事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為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能夠改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樣分?
誠然,小學生年齡小,還不明白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生(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能夠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齊預習下一節課的資料,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為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范,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本事和意識。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能夠經過布置預習作業來促進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自我解決問題。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4
不知不覺上學期的新課內容已經結束了,現階段已經進入復習階段,來備戰下個月的期終考試,說實話我比學生還緊張,因為這不僅是檢驗學生一學期以來的學習成績,更是對于我的教學的一種檢驗。
這兩周以來我一直在想怎么能夠讓孩子把應該會的掌握,把不會的再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記住,有句話說: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我覺得只要是思想路線不偏離教學,什么樣的方法都可以嘗試。
首先我主動挖掘孩子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發現夸獎鼓勵是他們的動力,其實比發脾氣瞪眼睛效果要好,后來我也逐漸的換位反思,放到我們身上也是一樣的,以接受主動高興的去學,積極性上去了比逼著去做效果要好的多,效率高的多。
其次是讓學生主動的去學,每天我都會在大課間也好或者自習課也好抽點時間給孩子們聊聊天,了解了解他們對于學習,對于這次要到來的考試在他們心里是一個什么地位,在他們心里有多重要,然后運用說理教育,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努力主動復習,然后我們發起了除了家庭作業完成后的時間自己制定復習計劃,每天主動復習一小時并打卡,這樣不僅鍛煉了孩子的主動性還培養了孩子們堅持的習慣。
再次對于有的孩子有的知識掌握的'非常不牢固,這時候我會發動全班同學一起說一說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記住,通過大家提出不同的方法,并且調動了孩子們的主動性,比這種單一化機械化的講解要強很多,掌握之后我會及時的在給孩子們復習鞏固,讓孩子們在落實到紙筆上,通過這種辦法孩子們對知識掌握的牢固了,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環,慢慢的很多同學都可以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其他的學習中去,形成一個學習的好辦法。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5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綻放的時間不同;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關鍵在教師的正確引導;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重點在教師是否能夠發現。教師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次嚴厲的批評,也許能扼殺孩子的自信;一次耐心的引導,也能帶來孩子的不斷進步。
我今年教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孩子們都比較活潑,上課時回答問題都挺積極的,同時我也注意到最后一排有一個小女孩上課老是往外看,上課很少回答問題,即使回答聲音也很小,不相信自己的答案,聽到別的同學的答案或者老師的一個眼神就會以為自己是錯的。針對以上情況,在課上經常提問她,并及時給與鼓勵。一天我上課讓學生以抽卡片的形式來說出卡片上算式的結果,孩子們表現都很積極,幾乎每個學生都舉起了自己的小手,當然也包括這個小女孩。我點了她的`名字,她站起來還是小聲地說出了卡片上算式的答案。她回答完后,我連忙表揚:“說得多好呀,聲音真甜美,聲音這么好聽,我們大家以后是不是想在課堂上經常聽到呀?”孩子們都說是,那現在大家給她鼓鼓掌,鼓勵一下吧!我再看看她,抿著小嘴在開心的笑呢,從那堂課之后,上課回答問題的次數明顯比以前多了,有時還會跟別人爭執自己的觀點,也慢慢變得自信起來,這些變化也使她變得更開朗活潑了!期中考試的沒有考得很理想,事后我對她說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咱考個好成績好不好?我相信你!她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并點了點頭,她的這些變化讓我感到很欣慰。
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關注孩子,注意自己的評價語,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語,一次不經意的表揚都能改變一個孩子。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6
新課程實施改革的出發點是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目的在于倡導“以人為本,德育第一”的素質教育。小學語文實施課改十年來,廣大教師投身課改,融入課改,傳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學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個性得到張揚,能力有了發展。課改使小學語文出現了許多新氣象,可謂好評如潮,褒揚眾多。但如果我們冷靜面對,認真思考,還有些值得好好反思的問題。
首先,課堂教學與考試內容的問題。課堂是課改的主戰場。小學語文課改的目的之一是讓小學生“減負”,擺脫“題海戰術”。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今天,考試排名壓力是教師一塊很大的心病,要命的是:考試往往不是考學生的能力,而是考學生的熟練程度。在此情況下,為避免學生考不好引起家長埋怨、學校領導不滿和社會誤解,不少教師在“課改”的背后,仍偷偷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快教完書上的內容,然后大量做練習題,陷入“題海戰術”里。一方面,教師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學校里,幾乎沒有多少屬于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學生機械、重復的訓練,變成了學習機器。說實話,這的確對考試很有用。但對學生,不僅增加了學業負擔,而且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教師,也是一種折磨。
其次,教學方式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給課改提供了科學、有效的解決之道。可是,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在“自主”方面犯了“隨意性”的毛病。上課時讓學生自己看書,一看到底,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沒有要求,沒有指導。表面上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實際上并沒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是傳統教學“放羊式”的翻板。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異常“活躍”。我們不禁要問,有的問題很淺顯,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來,還需要合作探究嗎?如果個人效率比集體學習還高,為什么非要合作不可?我還看到一些教師為了讓學生合作,把一句完整優美的語句拆開讓三個學生合作讀,這樣怎么能培養出學生的語感呢?還有,小學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邊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想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六年級學生管用嗎?
也許有人會說,課改是一個創新的活動與過程,是教育領域中一場深刻的變革,出現一些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何必去吹毛求疵、以偏概全呢!需要說明的是,對于課改,特別是小學語文課改,我并非否定,也絕無貶低的意思。但如果一味籠統地拍手稱快,未免就過頭。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7
我在這兩周過得比較充實:上周的周一周二到濟寧市第十五中學聽了幾節優質課,這周的周一周二到濟寧市運河實驗中學參加了初中物理中考研討會。這兩次活動,不僅使我了解了中考的有關動向,也向其他老師學習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在聽優質課的過程中,有兩位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是來自微山縣實驗中學的陳X老師,陳在講課的過程中,語言簡練幽默,知識點的講解很清晰,循序漸進。首先,陳在新課導入的環節采取的措施比較新穎,她讓歐X用方言向大家介紹了研究過程,平易近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反響很好;其次,在實驗探究的環節,陳沒有讓學生“測定值電阻”和“測燈泡電阻”兩個實驗依次進行,而是讓完成的快的小組進行第二個實驗來作為獎勵。這樣既滿足了小組合作進行實驗來加快進度,又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后,在達標測試環節,陳讓學生完成練習后小組之內交換批改,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也方便了學生的'彼此交流討論。
第二位是鄒城第六中學的王,王在講課的過程中很從容,課本與實際聯系很緊密。王在講解完質量的幾個單位之后,先后讓學生估計蘋果和他本人的體重,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并且對完成的好的同學予以一定的獎勵(將蘋果獎給與結果最接近的學生),讓學生更加有學習的欲望。
與講優質課的幾位老師相比,我在教學中還存在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以各位老師為榜樣,虛心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8
1、初、高中教材間的跨度過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如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的定義就是如此;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或用公理形式給出而回避了證明,比如不等式的許多性質就是這樣處理的;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知識,緊之后就是函數的問題(在函數中,又分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它們具有不一樣的性質和圖象)。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向量對空間想象潛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此外,資料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于初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觀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我在這學期為了解學習狀況共和學生座談了三次,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不會做。不少學生說,平時自認為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帶著問題我多次去聽了初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發現初中教師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后,都要布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重點題目反復做多次。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從高三教學下來的老師,可能在教學中不知不覺以高三的復習要求去教學,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3、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已構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課堂上滿足于聽,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用心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期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地安排時光,缺乏自學、看書的潛力,還有些學生考上了高中后,認為能夠松口氣了,放松了對自我的要求。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要想大面積提高高一數學成績,應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師要鉆研初中大綱和教材。高中教師應聽初中數學課,了解初中教師的授課特點。開學初,要通過摸底測驗和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在摸清三個底(初中知識體系,初中教師授課特點,學生狀況)的前提下,根據高一教材和大綱,制訂出相當的教學計劃,確定應采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學校也就應組織初、高中老師座談,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資料和方法的銜接。根據我的實踐,我認為高一第一章課時數要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如講映射時可舉“某班50名學生安排到50張單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觀例子,為引人映射概念創造階梯。由于新高一學生缺乏嚴格的論證潛力,所以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通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理解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3、嚴格要求,打好基礎。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范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恒,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生的習慣。考試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為三塊進行教學,每講完一塊都要復習、測驗及格率不到70%應重新復習、測驗,課前5分鐘小條測驗,應經常化,用以督促、檢查、鞏固所學知識。實踐證明,教好課與嚴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環節。
4、指導學生改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但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進行學習方法的專題講座,幫忙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那里,重點是會聽課和合理安排時光。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構成過程,而不是只記結論。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輔導書,以擴大知識面。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9
上個星期去了鄒城鳧山小學觀摩濟寧市小學數學優質課,深受啟發。回來后,打算將學到的內容用到自己的課堂,進行嘗試。
初步嘗試,把自己的課堂錄音,回家反復聽。感覺問題還是很多的。這一單元也是《認識時間》,王偉老師講的是一年級的內容,與一年級的內容聯系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由特殊的時間整時到一般的幾時幾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建立一時,一分的時間觀念,能讀出鐘面上的幾時幾分。
在落實1時=60分時同學們掌握的較好,可是孩子在讀幾時幾分的時候就出現了錯誤,例如6時35分、6時40分、6時45分都能很好的讀出來,可是在讀5時50分,55分的時候,大多數孩子都出現了錯誤,他們認為是5時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為時針接近5,也就是在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這一塊內容沒有落實好,孩子沒有觀察出來時針的變化,最后只好說看時針走過了5,走到6了嗎,沒有走到6,那就是不到6時,就是6時55分。這一塊的內容還有4、5個學生很難理解,與我們學校的`其他老師商量,怎么辦呢?采取“小老師”的方法,1對1幫扶,如果你教的學生會了,獎勵小紅花一枚。沒想到效果還真是不錯。
第二天,趁熱打鐵考核學生對幾時幾分的了解,之后換了一種講法就是如果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才是,6時,如果分針沒有走到12,那就沒有到6時,那就是5時55分。
雖然只是自己平時的一堂課,但是暴露了很多問題。課堂上的一些口頭禪“那么”、“明白了嗎?”。再者就是普通話上,有些地方平翹舌不分,以后打算每天朗讀一段,注意平翹舌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學表揚學生,當他回答問題后,及時肯定他,表揚他。在教學過程中,學著使用“真是棒極了”“選擇你喜歡的方法”等教學語言,使整個教學過程真正的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0
轉眼間開學已經近一個月了,在學校教學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的快,忙碌著心里但卻非常踏實。可以面對面的教學,隨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在本周,我所教的三年級英語新課已經結束新課,進入了復習階段。
三年級的學生相對來說年齡還是比較小,生性好動,而且又上了幾個月的網課,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班級人數較多的情況下,有時候教師很難控制課堂。
所以我盡可能的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畢竟對于教學來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優劣,對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很大。外語教學的實踐性強,因此,就要以靈活多樣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
針對三年級的學生愛說愛動、爭強好勝、善模仿、怕羞等心理特點,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生活動。我認為游戲是一種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學就可以靈活的運用各種游戲來進行教學,可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比如說大轉盤,用大轉盤的方式來進行單詞的復習。分角色上臺表演來復習對話,或者是擊鼓傳花來復習每一單元中的重難點等等,這些方法我認為都是非常有效的,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可以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在教學中,尤其是復習階段,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玩,還要善于組織學生玩,和學生們一起玩,引導學生玩得有意義。小學生生性活潑、愛唱愛跳。還可以針對這一特點,每一單元的復習都可以利用或編寫與學習內容符合的歌曲或歌謠(chant),并加以動作表演,使學生在活潑歡快的氣氛中自然地復習英語知識與技能,在游戲中記住重點知識。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1
不知不覺還有四周多點的時間就要進行期末考試了,在緊張的復習過程中,我發現,部分同學并沒有很好的跟隨老師的步伐,總是落在大部隊后面,作業越積越多,針對這種情況,我反思了一下。
復習在有計劃的進行,不管是語文還是英語,每周甚至每天我都會跟同學說下這周或這一天的'任務,讓同學做到心中有數,不盲目,有目的有計劃的復習,但還是有部分同學不能按時完成。通過了解,有的同學復習效率并不高,尤其是在家做家庭作業時,老師讓背誦的內容,同學們在家并不背,而是第二天早上利用早讀的時間背誦,這就造成了很多同學不能在早讀時間完成相應任務。針對這一情況,我冥思苦想,最終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每天讓同學在班級微信群里發背誦課文的視頻,這樣家長可以起到監督作用,老師也可以遠距離輔導,并適時進行指導糾正。
另一部分同學沒有按時完成任務的原因是懶惰,這部分同學不是不會,而是總想偷懶,我反思,我可能沒有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同樣冥思苦想,可以通過獎勵小印章、舉行各種小型比賽,適當設立不同等級的獎勵,最大限度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在復習過程中,語文通過聽寫,全對的和錯一個的、錯兩個的獎勵是不同的;英語可以通過英語單詞拼讀大賽,設立不同獎項,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在今后幾周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發掘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學習策略,力求讓所有學生都愛上語文和英語。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2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游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熏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我根據自己一些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識譜。
如:在一節唱歌課中,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并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并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后,再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輕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一位學生這樣講到:“以前,老師總是對我們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班上僅有幾位會樂器的同學唱還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難了,我對這一點兒也沒興趣,可是現在我們先唱歌后識譜,才上兩節課,我就會唱《白楊和小河》這首歌的歌譜,我感到非常高興。”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發揮創造想象的空間和機會。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動機為單位排列在一起,先讓同學們聽每組動機的音高,在根據自己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并一起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
編為手段,然后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3
本月召開家長開放日活動,從反饋情況看,家長普遍對我班的班風、學風及學生學習情況的好轉較為滿意和認可。并在本次開放日中和家長一起討論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制定了數學作業的完成目標。下面我談談教學方面:
在這月中,我與同學們共同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找規律,加強計算的練習。在上后一單元時,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通過擺一擺看一看,讓學生說一說,并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當然作為一名新老師,我開始慢慢把握了教材,先抓住一節課的重難點,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教材教法,多向優秀的教師請教,讓自己的教學水平能盡快提高。而在學習習慣上,這個月離期末考試越來越近,我加強了學生們的作業習慣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小學老師五月份教學工作反思
(1)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習慣。
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做出指導和示范,如,課堂上在講解例題時要先示范讀題方法,強調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意思,弄清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遇到不懂的及時作上記號,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及解題的想法等等。尤其是張韻涵、潘妍妮這兩位女生更需要我經常引導她們讓她們大膽地猜題目的意思,說題目的意思和解題的想法。
(2)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首先看清楚計算符號,專心對待每一步計算,還要讓學生明白培養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及時樹立榜樣。在課堂上我也經常以唐巖歡為例子鼓勵其他同學要向他學習。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首先要向學生提出做數學作業書寫格式要規范,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范。對于作業的書寫情況,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揚為主。
(4)培養學生專心作業的習慣。
一年級小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可以向學生提出,作業盡可能的一次性做對,最好不用橡皮檫。這點我們的學生一直還是做不好,總的來說他們對于自己的計算能力還不是很自信,需要更多的培養他們自信。
雖然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相信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扎根、結果。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4
臨近期末考試,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說,基礎知識的復習更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復習可以查缺補漏,鞏固提升,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
當然課堂上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比如一些學困生沒能及時的完成任務等等,這就要求老師隨機應變了,不是一定就要按照預定的復習計劃,而要及時的調整。同時,二年級的學生也才七八歲的孩子,難免會開小差,所以老師就要隨時注意學生是否認真聽課,充分利用上課時間,從而提高復習課的效果。
總之,在近期的復習中,我在教學上有得與失,也遇到了不少的問題,特對這一段時間的復習作如下反思:
1、加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認真及時的完成作業。
2、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給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討論解決。
3、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語文、復習好語文的信心
4、加強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課堂教學中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復習計劃。
最后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能將問題都逐步改善。在這最后最關鍵的時刻,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5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課根據以上教學理念,以數學實驗活動為載體,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平臺。
一、源于自然的導入。
將知識同化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當中。本節課以學生回憶圓的有關知識為切入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用手摸圓形物品的周長感受圓的周長,使學生產生學習圓的周長的需要。
二、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時間和空間。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為學生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創造時間、空間,讓小組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它的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揭示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動手實驗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研究歷史。
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得出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進而介紹祖沖之的研究成果,近代關于圓周率的研究成果。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經歷了圓周率的研究史,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方法。同時,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四、學以致用,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
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幫助教師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
五、不足之處,教學語言不夠精煉。
圓的周長的概念教學不扎實,沒有強調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而是習慣的敘述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課上時間安排不夠合理,介紹圓周率是語言重復浪費時間,導致準備的練習沒有做,只是讓學生做了書上的例題等等,這也是我在今后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12-04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06-12
關于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1-20
【推薦】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1-12
【熱】小學教師教學反思11-12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熱】11-12
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優秀01-09
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熱門】01-25
【熱】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01-25
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推薦】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