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這段時間,六年級語文教學進行了一個多月的總復習。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復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復習的效率和效果是學生能否獲得大豐收的關鍵。因此,復習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好基礎知識。
針對學生對已學基礎知識,因時間久,部分已遺忘的共性,本著“依綱本”和“溫故知新”的`原則,要求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搞好基礎知識的復習。如拼音、字的音、形、義,古詩的背誦默寫,積累運用中的讀背內容,要求會背誦的課文等,必須讓大部分學生熟練掌握。
二、根據學生特點及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
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訓練方式靈活多樣。平時學生看的題樣少,練的題型也少,現在,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如連詞成句,把句子寫具體,如何區別運用形近字、同音字,句式怎樣互相轉換,擴句縮句、寫比喻擬人夸張句,修辭手法,寫作方法,說明方法等都應讓學生勤練。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輔導,還應多關注中下生。
三、應加強閱讀理解的課堂限時訓練
并重點講評答題技巧,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難句、長句,逐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走向思維正確的方向。還應該多給學生提供不同題材的課外短文,設計多樣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閱讀方法去完成。特別是用好復習綜合卷和復習冊,在訓練過程中,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四、習作方面
教給學生如何根據題目要求把一文多用。寫作在試卷中占40分,分值不小。但多數學生平時不愿意寫,也懼怕“寫”,認為這是丟分題,其實不然,通過強化訓練,學生都可以拿到分。還要不斷地給學生總結不同體裁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中經常用到的詞匯、短語和句型,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就要整體把握教材,采取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大家熟知的詩歌《有的人》開頭一節。這首詩歌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詩歌語言樸素,感情深沉,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并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這對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縱觀全詩,對比鮮明,照應明顯,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課前我覺得學生要理解這首詩的深刻內涵有一定困難,一方面是考慮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較遠;另一方面是考慮詩中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刻,需要查找相關資料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這對學生來說無疑也是一種挑戰。最后我決定通過對比朗讀去讓學生感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的行為以及他們的不同的結果,從而進一步去感受魯迅先生的愛憎和人生理想。
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詩的每一小節都用對比寫,每一節都是先反后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這些人怎么樣?詩中舉出了完全對立的兩種人加以對比。于是,我緊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對比學習,我在朗讀指導中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對比朗讀,如:每一小節前后兩句話對比讀;行為和結果的對比讀;還有更加細化的第二小節第一句和第五小節第一句(以此類推)的對比讀。通過這種對比朗讀,既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內蘊,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對比的表達手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這樣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而且詩中有許多句子都與魯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聯系。如,讀到“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時,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魯迅的名言“俯首甘為孺子牛”;讀到“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也會聯想到魯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結合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關的閱讀鏈接來理解課文,做到溫故知新。同時啟發學生思考,讓他們學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句詩使你聯想到什么?(想到了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情景;不讓女傭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讓賣票的青年花一元錢買兩本書的情景……)這樣加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不過,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牽著學生的地方還多了點,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不夠。對教學過程中各環節與細節的時間缺乏精準的預設,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本課的有感情朗讀詩歌是重點,學生對愛憎的感情朗讀的還不夠鮮明,知道要表達的感情,但讀不出來,這時教師應及時的做到范讀。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這節課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分析了下:
一、小組交流后,發言過于分散,沒有很好的掌握時間。
(1)可以讓一、二個小組發言后,其他同學可以補充交流!這樣可以節省3分鐘。不要過多追求答案的`精準,要讓學生們去補充,這樣即可以調動學生發言積極性又可以節省時間。
(2)學生歸納過于松散,沒有很好的組織語言。在小組匯報中老師要適度點撥,幫助學生概括。
(3)在自學過程中,我沒有很好的巡視,沒有適當點撥,所以學生們在概括時,沒有注意結構順序,為下面講解結構時留下隱患。所以巡視指導很重要。
二、分析文章結構不具體
時間不夠,沒有很好的分析,讓學生沒有很好體會。還有就是設計問題不夠明確。如果這樣設計可能會好一些。
文章觀點是什么?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嗎?引用名言的目的是什么,這篇文章結構有什么特點?
可能要更好些吧!這樣有針對性,讓可以讓學生有的放矢。
三、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六年級快下畢業了,孩子們一個個長大自認為是“大人”,但還是孩子,心理不成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自我為中心,自學后認為自己都會了,也不聽講了,人數不多,卻破壞了整體課堂氛圍,影響了一部分同學。
對策:
三十六計,攻心為上!看來要找一些孩子談談心了!這是重中之重,態度決定了一切!可以成績不好,但不能態度不端正;只有端正了態度,成績也不可能太差!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口語交際·習作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的理想”,旨在讓學生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認識到樹立理想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情感。
教學建議:
1.創設自然、寬松的環境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例如,將教室里的桌子圍成大圓圈,教師帶頭講自己的理想。
2.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累,明確什么是“理想”。過程如下:
(1)回憶本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
(2)交流自己知道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名人”小時候的理想,并簡單說說自己的感想。
(3)結合具體例子明確什么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實現的,又對別人有益的。
3.不要將此次口語交際定位于考驗學生的即興演講能力。講之前,要讓學生有所準備,并且要幫助學生明確準備的方向,保證準備的時間。
4.為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交際中,集體交流之前,可以先在小組里講,講得好的再到班上講(被推薦的同學也可以適當介紹自己小組的同學各自的理想)。
5.交際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傾聽,并鼓勵他們相互進行評價。老師不要過多地從講的技巧方面去評價,要從內容方面多與學生作溝通與交流。同時要多肯定,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調動他們交流的積極性。
6.集體交流自己的理想之后,可以提示學生找到與自己理想相同的同學,繼續討論怎樣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最后,小組再選派代表在班上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本次習作是口語交際的自然延伸,題目就是《我的理想》。本次習作,不僅要突出習作主題本身具有的教育價值,還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有條理地表達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建議
1.習作前,可以要求學生搜集一些關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課堂上交流。
2.由于本次習作與口語交際結合得比較緊密,因此不必重新創設情境,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指導學生列習作提綱以及習作后的講評上。
3.習作前,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學生的理想,如,“我的理想是當老板”“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優秀的廚師”“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師”等,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理想雖然沒有好壞對錯貴賤之分,但是如果一個人樹立這個理想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是對別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將會很有意義。
4.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寫清楚三方面內容:(1)要寫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2)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3)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為了讓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可以要求學生列出簡單的提綱:5.列出習作提綱后的主要教學過程建議如下:
(1)交流提綱,重點聽“我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和“我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理想”。
(2)起草。學生按自己的提綱進行習作。
(3)交流。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全班交流、評議。指出有共性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4)修改。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對照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5)謄清。
【教學目標】
1.通過相互傾訴自己的理想,繼續培養學生傾聽、應對和表達的交際能力,同時培植學生表達的自信心,樹立良好的理想觀。
2.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習作,表達自己內在的真實體驗,并能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評議與欣賞,感受習作的快樂。
3.嘗試前后照應的寫法。
【課時安排】3課時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收集以“理想”為主題的名言警句等,幫助學生積淀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創設交際情境
1.故事感染激發
郝副營長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正是這樣美好的憧憬,這樣樸實無華的理想火種,點燃著郝副營長勇往直前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說,郝副營長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發交流愿望
a 交流關于理想的名言。
b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際能力
1.自我傾訴,組織語言。(著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敏捷性)
說說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想?理想的種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準備怎樣做,讓它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況。(在表達的自信上著重評價)
3.師生交流,學習技巧。(在表達的技巧上著重引導)
a 教師聲情并茂地向學生講述自己兒時的理想,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條理的講述的。
b 學生傾聽、評價教師的發言:
聽:做到全神貫注,用神態做出反應。
想: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說:在理解、尊重對方的基礎上積極應對,與教師交流。
4.生生交流,運用技巧
a 學生在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對個別在組內交流有困難的學生,采用個別輔導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勵他們積極發言。
b 互聽互評,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評價時注重評價表達是否自信,態度是否自然大方,表達的內容是否有條理,是否能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c 推薦代表,準備參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動交流
1.指名傾訴自己的理想。
2.師生傾聽、評價
小結:今天,我們傾訴了自己的理想。讓我們共同努力,將這顆理想的火種化成我們人生成長的精神翅膀,讓它伴隨我們飛向生命的每一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讓心循聲而動——記《頂碗少年》一文的朗讀教學
年幼時,每每看到古裝電影中一群讀書郎個個搖頭晃腦地朗讀,我總會忍俊不禁;中學時,又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到“讀到這里,他(先生)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頭,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總是忍不住仿效;教書后,方知朗讀的重要。
優秀的文學作品猶如悠揚的音樂,閱讀它,你常常不由自主地輕聲誦讀起來,合上書,文質兼美的語句又不自覺地浮現于腦海,回味不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遇上音樂性強,富有節奏感的文章,我總是不惜課時地讓學生借助各種形式開展朗讀,用耳朵傾聽流暢、靈動的文字,用心靈領略深邃、豐富的情感。
《頂碗少年》這篇敘事散文篇幅短小、結構完整、立意鮮明,讀懂文意無需花太多的時間。中學語文的教學目標還在于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寫”、“為何寫”。如果以“我講你聽”、“我說你記”滿堂灌的形式教授寫作技法的話,那也許無異于嚼蠟,枯燥無味;如果以“咬文嚼字”、“逢句必究”滿堂問的形式探討人物心理的話,那也許教學內容凌亂,疲憊不堪。我把這堂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形式各異的朗讀,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少年身處的困境,揣摩失誤后少年的心情;體會“金邊紅花白瓷碗”反復出現的作用。
頂碗少年第二次失手后,“場子里一片喧嘩”。為了引導學生感同身受少年那時面臨的困境,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第四段中“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這句話的基礎上,再現當時的場景。學生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傳遞了當時觀眾內心的不滿意、不耐煩,再現場景的表演中有的學生根據生活的體驗建議加入一陣噓聲,以此顯示觀眾不買賬、喝倒彩的心態。
看到學生們這么快地進入情境,我趁熱打鐵地拋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這位再次失手的少年,面對臺下一片喧嘩、臺上一地碎片,你又會產生怎樣的心情?學生頓時議論紛紛,學生甲眉頭擰起說:“太丟人了!恨不得地上有一條縫鉆下去。”學生乙哭喪著臉說:“天哪,我今天到底是怎么啦?”學生丙攤開兩手說到:“完了,我真的徹底完了!”無論從學生表情,還是從他們言語,顯示出他們通過文本的朗讀真切地感受到此刻少年跌至冰點、絕望無助的心情。強烈的現場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文本深處,走入了人物內心。
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七班學生劉丹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在描寫少年三次頂碗的過程中,為什么每一次都會提到那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個看似毫不起眼的細節每一次帶給讀者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引導學生體會這個細節的作用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常言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我簡單地把握我的理解告訴他們,那么不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還會讓他們失去了一次“意會”的審美體驗。“意會”自然脫離不了語境這個大背景,于是我要求學生各自大聲朗讀提及“金邊紅花白瓷碗”的三個不同的語段(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它們出場的背景是否相同?認真朗讀后,學生發現:“金邊紅花白瓷碗”第一次出場是在少年前期輕松自如地表演;第二次出場是在第一次失誤后,面帶微笑,不失風度的少年準備重演;第三次出場是在第二次失誤后,不知所措的少年得到白發老者的鼓勵。
有了這一背景的認知,我再請三個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分別朗讀這三個語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感悟。沒想到舉手發言的人還真不少,有幾個內向的女生也參與其中。通過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體會到:當“金邊紅花白瓷碗”出現在輕松自如的表演中,它顯得分外精彩奪目;當它第二次出現時,由于有了前面的失誤,給人感覺有些擔心、有點讓人不敢正視;當第三次絕望的少年從老者手中接過它時,感受到一份沉沉的信任,也為后文那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埋下伏筆。
在傳統觀念里,朗讀似乎是字正腔圓者的專利。其實不然,記得那次兒童文學家曹文軒操著一口寧波味的普通話作講座,誠懇的聲音,真摯的情感贏得滿堂喝彩。既然朗讀具有如此神奇的美麗,那么讓文學的節奏在我們語文課堂里回蕩動人的旋律,讓我們的心兒在瑯瑯的書聲中譜寫美妙的樂章。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對于情感濃的文章,如果學生學完了,沒有動情,那恐怕不能說很好地體現了人文性。情從哪來?情從文本來。教師除了懷著滿腔的情來教學,還要找準生情點,恰當地喚醒它,點燃它,讓它在學生的心中燃燒。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話中的名篇,它打動了無數人的心,《你別問,這是為什么》一首詩就是最好的說明。無論是“寫幾句話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還是“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家”的寫話設計,都給了學生運用語言宣泄情感的很好的平臺。但宣泄是需要情感的積蘊的,閱讀中怎樣找準“生情點”,點燃學生的情感呢?
師:賣火柴的小女孩每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怎樣美妙的情景?誰來讀一讀?
生:(讀四次幻覺)
師:你們注意到這些句子了嗎?請讀一讀,這些句子在暗示什么呢?
出示: 1、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2、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3、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閃爍的星星。
4、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尸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生:它其實告訴我們,小女孩看到的一切不管有多么美妙,它們只是一個夢幻,短暫的夢幻而已。
師:是啊,多么美妙的夢啊!可惜它太短暫了,短暫到只有火柴燃燒的幾秒鐘。小女孩何嘗不知道呢?大年夜她擁有的,只有賣不出去的火柴,只有冰冷的墻角,只有在漆黑的.夜空閃爍的遙遠的星星。可她還是不斷地擦燃火柴,陶醉在短暫的滿足和快樂中。那么從小女孩這些幻覺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小女孩之所以想到火爐,是她太冷了。
生:小女孩想到烤鵝,是她太餓了,并且因為是大年夜,應該吃烤鵝的。
師:從哪里看出她太餓了?
生:從“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看出她餓的程度,她想馬上吃到烤鵝。
生:我還看出她向往圣誕節的快樂,想念疼愛她的祖母的溫暖的懷抱。她沒有一點歡樂,也沒有親人的疼愛。
師:溫飽、快樂、親情,擁有它們的時候,有多少人感覺不到它們的珍貴,又有多少人感覺不到其間的幸福!對于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來說,一個火爐,一只烤鵝,一棵圣誕樹、奶奶的懷抱,就是“幸福”的全部啊!就是小小的她夢寐以求的全部啊!
讀了這個故事,有個孩子寫了一首詩──《你別問,這是為什么》,請同學們來讀一讀吧。(生讀)你讀了這個故事,不想寫點什么嗎? “幸福是什么”已經從一個最基本的角度得到了詮釋!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現在的小學生,特別是十歲以上的兒童,已進入人生的“第二斷乳期”,他們開始敏感地意識到自己在精神與人格上的獨立,想撲騰著理想的翅膀獨自飛入高空,尋找屬于自己的天地,他們也不再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這正是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非常有利的時機。作為教師應根據探究性學習“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善于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蘇教版第十冊第十一課《麋鹿》時,我就運用了這樣的方法,并很有感觸。
一、問題讓學生提
傳統教學中課堂上的大多數的問題都是由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出來的。課堂上教師提問時,學生答的內容如果能與教師心中的“標準答案”一致,教師就會感到非常滿意。殊不知,探究從提出問題起步,而問題是智慧火花。“學問學問”,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僅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而且也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探究。這是新課程對我們的要求。《麋鹿》這課雖是記敘文,但知識性很強,語言通俗易懂。加之麋鹿是珍稀動物,動物園中幾乎沒有它的身影,很多學生連見都沒有見過。很容易激發他們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我決定一改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發問、自己探究。
1、扣課題發問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欲望,在揭示課題時,我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如果你是本文的作者,你想向大家介紹些什么內容?”由于平時我很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很高,提出了許多的問題:“麋鹿是什么樣子的?它生長在什么地方,它的生活習性怎樣?……”我把這些問題一一揭示出來,其目的有二:一是表示尊重學生的求知欲望,對學生提問的認可;二是作為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的引導。
2、扣關鍵詞句發問。
揭題設問這個環節完成了,我沒有就此放手,而是對學生說:“大家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看來你們對麋鹿真感興趣,想不想自己去了解它、研究它?”學生一聽兩眼放光,我一看時機成熟了,就引導說:“要弄懂這些問題,主要靠自己仔細讀書,現在請你們初讀課文,看看能不能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再提出新的問題?” 學生們一聽積極性更高了,就非常認真地讀了課文,很快又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如:有的學生抓住“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這句問道:“麋鹿是一種動物,怎么會有傳奇色彩?”有的學生問道:“麋鹿像牛像馬像麋像驢,應該叫四像,為什么叫‘四不像’?”……,我把這些問題也寫在了黑板上,以引導學生理解詞句的意義。
3、扣“留白”發問。
新教材中有不少地方留下了空白,給學生的探究留下了空間,教師應善于發現它們,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麋鹿》教學時,我就注意到這一點,并借以啟發學生,“請大家看看課文中有沒有沒交待清楚的地方,有沒有你認為寫得不太滿意的地方。”學生又讀了一遍課文,提出了不少的問題。如:“麋鹿為什么會銷聲匿跡”、“為什么其他地方的麋鹿都死去了,只有貝福特公爵私人動物園的麋鹿存活了下來”、“為什么將黃海灘涂作為麋鹿自然保護區”……,這些問題,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而且讓他們知道讀書要邊學邊思,不要受課本的限制,還應從課文出發,把閱讀延伸到課外,去尋找新的信息。當然,這三種發問的切入口不一定每課都適用,應根據不同課文有所取舍。
二、學法讓學生自己選
問題提出后,我沒有將它作為一種擺設,而是啟發學生:“看看這些問題,哪些是可以歸為一個大問題的?”以此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歸類,分清主次。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呢?我采取了這樣的方法。
1、探究的內容讓學生選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如果違背他們的意愿把探究的內容硬塞給學生,可能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我讓學生先圍繞主要問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內容去閱讀,這樣全班自然就形成了幾個學習小組,由自選的組長組織閱讀。
2、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選
問題確定后,如何進行有效地學習、探究呢?我引導他們進行比較分析,看看這些問題哪些通過仔細閱讀課文就可以解決了,鼓勵他們向書本學習;哪些可以通過查找有關資料可解決的,引導他們進行閱讀;哪些必須去實地進行調查了解,鼓勵他們向實踐學習。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們自然會遇到新的困難、問題,如:找不到理想的圖片,不知如何將調查到的內容有條理地寫出來……我不是直接將答案給他們,而是根據不同的問題提一些合理的建議,鼓勵他們不怕困難,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幫助他們增強了自信心,又培養他們堅韌的毅力。
3、交流的形式讓學生選
這樣的教學為學生營造了自由、民主的氛圍,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除了在課堂上認真研讀課文,還利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去翻閱自己家的報刊,有的還在網上查尋……搜集資料之多,面之廣,大大出乎我的預料。有一個小組的學生對我國現有麋鹿的數量、種群分布及生存狀態作了比較細致的調查。搜集到的資料如何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呢?我沒有去干涉,而是鼓勵他們自己設計、自己安排,第二課交流時,有的小組在班級辦了個圖片展,有的小組寫了小調查報告,有的小組進行現場介紹……形式生動活潑,效果很好。我用欣喜的目光看著他們,情不自禁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一首小詩:“別看我們年齡小,其實人小心不小。誰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不再做居高臨下的權威,而要做一個引路人,做學生的好伙伴,與學生共同參與讀書,探究的勞動是十分有意義的。
三、效果讓學生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欲望。”教學活動評價的意義就在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意讓學生知道評價的結果,更應讓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以及同學取得成功的快樂,從而更好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1、主動放權
2、此次活動由于是分小組進行的,在總結評價時,我沒有自己包辦代替,而是讓學生直接參與評價,成為評價的主人。讓他們在小組內談談本課學習的收獲,尤其是自己參與探究過程的感受。讓他們評小組內表現最突出的學生。學生都感到這種探究性閱讀與以往的學習相比雖然自己花的時間多一些,但學到的東西更多,印象更深,感到更快樂。
2、適當示弱
我們的古人早就發現“師不必賢于弟子”。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尤其如此。我們的教師應客觀地看到這點,放下架子,適當示弱,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求真務實、不唯師是上、敢于質疑的品質。在本課教學活動結束后,我不僅對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作了充分的肯定,還情不自禁地對同學們說:“《麋鹿》這課的學習,讓我重新認識了大家,你們是研究麋鹿的小專家,給老師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我也知道了不少關于麋鹿的知識,你們是我的一課之師。”學生聽了個個興奮不已。我想他們一定嘗到了自主探索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歡樂。
3、注意延伸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一篇課文只是一根鏈條上的一個小點,為了讓學生能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我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課文,看看哪些內容我們本可以進行探究的;看看后面的課文哪些我們還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做目的在于告訴學生,探索亦無止境,今后應用探究的方法學習;不同的課文所選擇的學習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一個會學習的人應當學會選用最恰當的方法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成功之處
這篇閱讀課文選編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圍繞教學目標,我借用教材導讀,設計兩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不足之處:
問題一: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問題二: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教學思路:
1.抓住中心,明確目標。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導讀,明白學習的重點。
2.快速閱讀,整體把握。本學期閱讀的訓練重點之一就是快速閱讀,讀懂內容。所以,讓學生帶著第一個問題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3.歸納總結,交流匯報。學生圍繞第一個問題交流匯報,可用段意也可用小標題的形式歸納總結,老師根據匯報結果適當點撥,訓練孩子歸納總結的能力。
4.重點朗讀,體會感情。讓學生選擇一件感興趣的事情讀一讀,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適當時,老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5.縱觀全文,領悟寫法。作者是通過什么來表達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的?(具體事例)
6.模仿課文,練習寫作。最后想像松鼠跑到你家里你會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著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里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沖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里涂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組織學生為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為教學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為校園廣播站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幾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余,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有趣有味地學。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能力,這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相串聯的;還可以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里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可以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著小女孩小小的尸體上,她的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
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里,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饑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著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教學《凡卡》一文的結尾時,一學生提出:“凡卡沒把地址寫清楚,爺爺是不能收到他的信的,可文章的結尾為什么這樣寫呢?”文章似喜實悲的結尾確實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于是,我抓住契機,激發疑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討。我說:“是呀,凡卡懷著強烈的愿望把那封寶貴的信塞入郵筒,可萬萬沒想到爺爺是永遠不可能收到他的信的。那凡卡的命運又將怎樣呢?”回答中帶有明顯的同情、悲痛的情感。這時,我又把提問回到剛才那位學生的疑點上,我說:“既然凡卡無法擺脫這悲慘的命運,那文章這樣結尾的用意是什么呢?”
這時,學生思維異常活躍,有的說:“文章以夢結尾,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個不能實現的夢。”有的說:“這個結尾看似美好,其實隱藏著不幸,更激起我們對凡卡的同情。”學生對凡卡的“命運”展開的求異思維,激起了他們情感的漣漪──對凡卡的同情。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老師,我們喜歡你了!”下課后,幾位學生走我跟前。“為什么喜歡老師呢?”隨便一問,孩子們竟異口同聲地說“因為你對我們好啊。”“那以前不喜歡嗎?”“以前……”孩子們支吾著。
我沉思著。是呀,以往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權威,是課堂的主要角色。而課改后,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悅,分擔他們的失敗與挫折。平時的我,始終將微笑帶進課堂,把真誠的微笑吹入兒童的心田,把鼓勵帶進課堂,讓孩子們生活在鼓勵中學會自信;把耐心帶進課堂,當學生回答不出,學生犯了錯誤,我都耐心地等待,輕輕地喚醒!
縱觀這節課,雖然校領導和同事們評價較高,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有許多欠缺。比如課文中細節描寫無疑是生動刻畫人物的方法之一。孫晉芳的外貌細節展露了孫晉芳剛毅、果敢、不服輸的個性。這一點,教學中注意不夠。另外,本文運用了大量的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不乏生動,抒情、議論的文字,也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而這一點,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感悟透徹。
總之,這是一堂并不完美的教研課。當然,我相信自己正慢慢走向我所渴望的教育。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一、資料交流
課前大家搜集了許多有關梅蘭芳的資料,四人一小組先交流一下。
(小組交流)
我看大家剛才交流的熱火朝天,能不能把你搜集的資料念給大家聽聽?
有的同學搜集了好多頁,請你把最有價值,最精要的資料讀出來。
生答:
梅蘭芳(18841961)名瀾,字畹華。原籍江蘇泰州,出生于北京。八歲學戲,十一歲登臺。演青衣,兼演刀馬旦,形成自己的風格,世稱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鋒》、《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
介紹了梅蘭芳的生平
演出的劇目他演過這么多戲啊!
藝術成就他有這么輝煌的藝術成就啊!
故事哦!還有這樣的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梅蘭芳身居淪陷區,不為敵、偽的威脅利誘所屈服,毅然蓄須明志,拒絕演出,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
老師這剛好有一張梅蘭芳抗戰期間蓄須明志的照片。我們也要學習他崇高的民族氣節,熱愛我們的祖國,做了不起的中國人!
還有這么多同學要交流,可惜我們課堂時間有限,請同學們保留好你的資料,我們留到下節閱讀課上繼續交流。
二、導入
從資料中我們了解到梅蘭芳有那么高的藝術成就,你看過他的京劇表演嗎?
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段由梅蘭芳配音的《穆桂英掛帥》的錄象,看完后看誰能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這段表演。
《穆桂英掛帥》錄象猛聽的百萬兵。
你可以從他表演的動作、神態、唱腔等角度來描繪?哪怕用一個詞或一個成語也可以。
同學們剛才交流的用詞都很精煉,可是如果讓你細致的描寫這段錄象,是不是就感覺到語言的匱乏呢?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看戲》這篇課文,看看葉君健先生是怎樣用細膩的語言描繪梅蘭芳大師的精湛表演的。請大家翻開課本85頁。(板書課題、作者)
三、確立目標
一節課的學習,要有一定的目標。請大家結合剛才的問題和課前的提示來確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同桌倆討論討論。
我們要確立哪些目標?(生答)
1、知識目標:學習細膩的描寫技巧和方法
2、能力目標:品味并積累優美的語句
3、情感目標: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
看來同學們都能抓住學習的重點!老師想用一個問題把這些目標都概括起來,那就是:你認為在作者眼里,梅蘭芳的表演精彩嗎?(板書:精彩?)
先不要急于告訴我答案,等學習完課文再來回答我。
四、品讀揣摩
在預習課上我們已經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現在讓我們再來讀課文,
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梅蘭芳表演精彩的語句。然后小組討論:為什么這些語句寫的如此精彩,把你們分析的原因簡要的板書到黑板上。我們要比一比哪個小組找的最多,分析的最好,板書的最快!
哪個小組先來交流?
這是哪個小組寫的?
1、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歡,也有離合;有忠誠,也有奸讒;有決心,也有疑懼;有大公的犧牲精神,也有自私的個人打算。
排比對比
運用排比、對比,有什么好處?概括出了表演方式、戲劇情節和劇中眾多人物的不同品質、心理、作為。既簡練又全面的概括了整個戲的內容。
運用排比、對比,有這么多好處,我們也用有,也有;有,也有;仿寫一個句子。
2、觀眾像觸了電似的對這位女英雄報以雷鳴般的掌聲。比喻,寫出了觀眾受到了強烈的吸引,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也表現了表演的精彩。
3、觀眾像著了魔一樣,忽然變得鴉雀無聲。比喻,側面烘托
這個比喻,表現出觀眾被梅蘭芳的歌唱聲音吸引、感染,已經完全沉浸其中,聽得入神了,所以鴉雀無聲。
這兩句都是比喻,是通過動靜的對比來寫京劇演出的藝術魅力。
4、歌詞像珠子似的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的優雅的水袖中,從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滾下來,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進每個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遠的回音。
這是一個比喻句,作者從聽眾的感覺出發,用人們的視覺設喻,把轉瞬即逝、過而難留的音樂用珠子滾動的形象凝固了下來,形成了一幅由聲音構成的立體圖畫,從而顯示梅大師演唱的聲音柔和而又鏗鏘。
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的優雅的水袖中,從她的婀娜的身段中排比,從表情、形體動作寫聲音,表現出演員的表演精彩。
老師也很喜歡這一段,大家看看還有哪些詞用的好?
滾滴濺落四個動詞都用得非常的生動形象,老師想把它改一改,你看行嗎?
歌詞像珠子似的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的優雅的水袖中,從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滾(滴)下來,滴(流)在地上,濺(飛)到空中,落(飄)進每一個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遠的回音。
演示:這是一粒珠子,珠子是圓的,它順著水袖滾動翻轉,滾到袖口處,又像是液體一點一點地向下滴,滴到地上又反彈回來,像是液體受沖激向外射去,因而用濺。演唱的聲音動聽、入耳,打動聽眾的心弦,這種感受深深地印在人們心里,因而用落。
這么美的語言,老師真想把它朗讀出來,可是我把握不好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去讀,哪些詞該重讀?你能教教老師嗎?你先試著讀一讀,然后來教老師。
誰來指導?你能給老師示范一下嗎?
我來朗讀了,大家聽聽好不好
我讀的還行吧!我們來齊讀這一段好嗎?
剛才我們一起品讀了這么多精彩的語句,那么這個問題就勿用質疑了。通過分析我們已經知道了不僅梅蘭芳表演的精彩,作者的描繪也非常精彩!
五、背誦大比拼
既然是這么精彩的語言,如果不儲存到你的大腦,是不是太可惜了?
下面我們就開展一個背誦大比拼
比一比在2分鐘的時間內是男同學背的好詞佳句多,還是女同學背的多!聽口令,(看表)預備,開始!
時間到!誰來展示一下你的記憶成果?
唉!我這個裁判真是不好當,真分不出高下來,我看你們都是今天的大贏家!祝賀你們!
同學們背過之后,一定要把它變成自己的語言,運用到今后的寫作實踐中去!
六、課文質疑
大家看過中央電視臺的《面對面》欄目嗎?主持人王志一貫語言犀利,追問尖銳的主持風格著稱。我們模仿《面對面》,來一個讀者與作者的面對面交流,好不好?
面對面
同桌倆一個當王志,一個當作者,王志帶著你學習課文時的疑惑去采訪葉君健,看哪個王志提的問題最有價值,哪個作者回答的最機智?(同桌)
快點行動吧!
哪兩位同學先來?
為他們的精彩表演鼓鼓掌!
有沒有哪個王志還想發問?
課文中所看的戲是《穆桂英掛帥》,為什么不詳寫劇情呢?
因為本文中心是贊美社會主義國家里熱情的觀眾和熱情的藝術家,劇情與中心關系不大,所以略寫。(根據中心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詳略)
老師還有一個疑問:
文末說這種奇跡只有在我們國家里才能產生。
難道是只有在我們國家里才能產生嗎?
生答:不是
那怎樣來理解?
我一直在想作者這樣寫可能是受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的影響。藝術是沒有國界的,像米開朗琪羅、羅丹、貝多芬等世界級大藝術家,他們對藝術同樣熱情,他們的藝術也同樣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因而我們要辨證的去分析本文的主題。
學貴有疑,希望大家每節課都能大膽質疑,提出問題。
七、課堂練筆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那么多描寫的方法,如果讓你運用其中的一種來描寫一場表演,有沒有信心寫好?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段《貴妃醉酒》的錄象,請同學們仔細觀看,去捕捉你的靈感,寫下你的感受。
錄象
你可以從演員的神態、動作、唱腔等角度去描寫。開始寫吧!
誰來念一下你的大作?哪位同學為他點評點評?
咱們同學太謙虛了,我剛才看到有很多同學都寫的不錯,誰來念念?
有的同學可能沒寫完,哪怕一句都可以。一節課都沒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多可惜啊!
課后請把你的練筆修改好,我們要挑出最精彩的文章粘貼在班級的作文園地里,讓其他同學都來學習!
八、師生總結
學習了《看戲》,你有哪些收獲呢?
學生交流
看來大家的收獲還真不少,希望你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九、作業
選擇你喜歡的一項去完成。
1、閱讀冰心的《觀舞記》和劉鶚的《絕唱》,品讀并積累描寫不同藝術形式的精妙語言。
2、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進行關于京劇的研究性學習,可以研究京劇的歷史,京劇的流派,京劇的臉譜,以及京劇未來的出路等等。選擇你喜歡的專題研究,寫成一篇研究性學習小論文。兩周后,我們進行研究成果匯報。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語文與生活第一部分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相聲,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練說,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力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倒順詞的規律。通過理解詞義讓學生總結出倒順詞會使詞義發生變化的'特點。第二部分的教學先讓學生把每一對詞讀一讀,再認真體會每組詞語的意思是否相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有的一組倒順詞詞義有區別,有的沒有大的區別。第三部分是開放式的教學,這是語文實踐活動的個性化的體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思維特點、生活經歷等來填充相聲中省略掉的內容。這題不僅鞏固學生已有的語文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讓學生體會到漢語的優美和有趣,激發對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金色的腳印》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片略讀課文,課文中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一個傭人,從山里捉回一只小狐貍,老狐貍知道后,給小狐貍送食,喂奶,最后想出種種辦法就出了小狐貍。正太郎十分同情小狐貍,偷偷地給老狐貍喂食,他們之間建立了親密的信任關系。文章描寫生動,細膩,贊美了動物之間也有人性,有親情,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是一篇很感人的課文。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思想感情。我采用了閱讀提示中的問題: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它們和正太郎之間的關系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作為學習課文的主線。因此,我在教學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圍繞重點,自讀自悟
閱讀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活動,特別是略讀課文,“讀”顯得尤為重要。學習本課時,采用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然后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圈畫出重點詞句,逐步對文中的故事內容感興趣,最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大部分學生能畫出感動的語句,根據課文的內容談自己的感受,如:周瑞同學說:老狐貍救小狐貍的過程讓我感動,它冒著生命危險,給小狐貍喂奶,還在地板下面做窩,咬那根拴著鐵鏈的木樁。周翠同學說:老狐貍與小狐貍之間那種生死相依的親情讓我佩服,老狐貍不僅有骨肉親情,而且知恩圖報,不僅有頭腦,而且有毅力。還有正太郎給小狐貍喂食這一部分,小狐貍讓安田先生帶走了,為了要回小狐貍,不小心掉下懸崖,兩只老狐貍救下了昏迷的正太郎,可以看出正太郎與狐貍一家的關系是多么美好啊,他們和諧相處,人與動物互助互愛,讓我很感動。說得多好啊!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這樣培養他們的語感,受到熏陶。
二、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在本課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起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學生遇到一些有深度的.問題,教師就要及時的引導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迪,共同提高,啟發學生思維有很大幫助。讓學生自主探究,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感悟能力,但對題目深刻含義的理解,需要深層次的引導學生來體會。因此,我在教學本文時,抓住重點詞語,句子,段落來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及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因勢利導,順利拓展
在教學本文的拓展部分,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想想正太郎與狐貍一家,分別時的情景及狐貍一家回到密林后將會發生什么事,進行續寫課文。由于同學們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們都踴躍發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能進行合理想象,生動的敘述。可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同學們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升華。
四、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講述的事例較多,教學重點段落時,學生找出來的句子較亂,沒有頭緒。此外,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注意。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一、品讀中,悟課文
在匯報時,各小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觸動,真正讀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地感受到頂碗少年的精神。例如學生在分析: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學生只知道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但缺乏想象,體會不到當時的驚險。總之,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以情促讀,以情導讀。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在朗讀中感悟人物的內心感受,讓真、善、美有機地統一起來。
二、抓主脈,貫全文。
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復出現4次,每次出現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講課文時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現的作用是什么,學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來。我在修改導學案時反復考慮,如何在分析理解課文時邊理解,邊滲透,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當頂碗少年準備第3次表演時,我提問:面對著第三次出現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一疊碗不僅僅告訴了我們它的色彩,數量,還意味著什么?學生順勢回答了多種答案,一道無情的考題,就這樣難點被擊破。通過對這一內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師多讀、多思、多悟,學生才能更進一步的感受字里行間的真正內涵,領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課教學基本上按預先設計完成,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后面的相關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后面的理解會更輕松,更到位。其次是課文結束的省略號的處理,我只是把學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進行想象,而沒有讓學生更深地領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在“微微激動”上展開想象,這樣或許會更好。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6
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復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復習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復習方法是否恰當、科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得以充分調動。
學生馬上就面臨小學畢業考試了,我發現他們心都散了,學習欠缺主動性,這種情況蔓延得很快,究竟如何有效地上好這兩周的總復習課呢?老實說,我自己都很疑惑!這次的科組公開課,我選擇了上句式變換的第一課時,是實實在在把自己平常上復習課的模式和想法,都展示在科組老師的面前。通過這節課,我的反思如下:
1、這節課的知識設計安排都比較到位。我在這節課,首先讓學生通過常見的'句式考題,自己回顧總結句式的常考題型,也是通過這一環節發現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哪種題型掌握得不是很好,還需要突破。接著,我針對學生的薄弱處設置了三種需要復習鞏固的句子題型:第一人稱直述句和第三人稱轉述句的互換,修改病句和仿寫句式,當然,仿寫句式放在了第二課時。這樣的安排,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復習,明確自己的不足,在練習過關中重新鞏固知識要點!一節課下來,效果還是不錯,比較扎實。
2、第一人稱直述句和第三人稱轉述句,這一難點突破時,沒有很好地講透。這種考法,學生真的是怎么考怎么錯,我在講解時確實給予方法:雙引號前的句子內容全不變,標點符號要改變,引號里的人稱要對應改變。但是效果不如人意,我想估計只有一般的學生真正地弄明白這種題型。石老師給我意見:是不是我在講這題型的時候,講得太深,學生們弄不明白!這一點值得我深思,無論怎樣,學生聽不懂就是我備課時沒有好好地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也就是說我沒有“備學生”!
3、沒有很好地做到“培優扶差”。說真的,復習課,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學習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學習主動積極的學生平常的知識學習和積累都很扎實,更甚者他們自己就會找機會請教老師,解決自己的學習疑問。但是學困生,他們基本不會理會自己的知識學習和積累,所以我在想,復習都要分層次,“培優扶差”兩手都要抓。可惜,連續兩節的句式復習課讓我感覺到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第一人稱直述句與第三人稱轉述句的講解練習中,很明顯一半學生是聽得稀里糊涂的,舉手發言成功答對題目的都是平常學習較好的學生,但是當時我沒有立刻調節教學設計,還是“水過鴨背”地過了這一環節,沒有真正地引導所有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此外,在病句修改的設計題目里,仿佛題目出得過于簡單了,顧及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沒有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
4、復習課,內容安排和時間安排都有待加強,學生反應不積極,這都是我在往后復習課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還有兩周的復習時間,我要好好備課,好好引導學生,真正地針對學生的薄弱處入手,盡量做到每一節的復習課,學生們都各自有所收獲!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7
《花臉》這堂課要通過四十分鐘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對花臉的熱愛是對英雄的熱愛,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熱愛。這是教學目標之一。同時,如何引領學生,走哪條路是設計教學環節的關鍵,也是課文的切入點。這堂課的第二教學目標從這點入手:抓文眼體會紅線串珠的寫作方法。既隨文滲透隱性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又體現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
實現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就是組織學生沉浸于文本,與文本、作者對話的過程,也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帶著這些理念,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教學環節是導入——演一演,展示花臉。一般來講,導入以激發興趣,創設情境為主。我在課前,讓學生在網上找花臉,愿意的還可以做花臉,體驗了戴花臉的感受。所以,導入中更有為課文學習鋪設的情感準備。
第二個教學環節是理思路,使學生對文章的大致內容了然于心。“大抵觀書先需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熟讀是閱讀感悟過程的第一步。我采用了默讀和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靜下心來真讀書。
第三個教學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即研讀課文。這個環節也是引領學生走向文章的精神實質的過程——先讓學生找出文眼“喜歡”,再和學生們一起分析感悟作者如何圍繞文眼表達對花臉感情的'發展變化。于是,在這個環節設置了兩個大問題,貫穿于整個環節:每一段是如何表現“喜歡”的?每一段的“喜歡”有何不同?學生扣住了課文中精彩的語言,表達了個性化的體驗,有共識,也有異見。讀、品、悟,再讀、再品、再悟。師生在文本中前行,隨著課文內容從一般的花臉——特別的花臉——關公的花臉——關公花臉的深層內涵的展現逐步挖掘出作者情感的發展軌跡:由喜歡——崇敬——自豪——孩子的炫耀,知之越深,愛之越切。
學生是主體,老師必須要關注學生的需求,第四個環節更是為他們設計的,那便是主題之外的多元解讀。“童真”、“童趣”、“對過年的渴望”、“傳統民俗”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讀出的,豐富多彩又各圓其說,這正是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8
本課設計者根據第三學段教學目標和本課的目標、重點、難點,設計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自然、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在對語言的感悟理解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受到了美好品質的熏陶,提了高語文素養。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一、本課語言樸實、感情真摯,飽含著對周總理的崇敬、熱愛和贊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熏陶情感的好課文。因此,本課設計以讀為本。讀得充分(有整篇讀,有一部分一部分地讀,有關鍵語句的反復讀),讀有指導(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句子、詞語、句式指導,全文重音、停頓、語調和速度指導),讀有層次(最后兩個自然段的熟讀成誦,第1、6自然段的略讀,全文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讀),讀的形式多樣(自讀、范讀、領讀、伴讀、齊讀、師生合作讀、同桌互讀、小組輪讀)。使學生在熟讀中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表達方式、獲得情感的體驗。
二、自主、合作學習,師生互動
本課設計突出了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的地位,自讀自悟課文內容,自主評議,自由發表看法,自主搜集資料,自主交流。師生補充、生生討論、師生討論、全班交流、小組交流、同桌互讀、小組輪讀、師生合作讀、師生資料交流等使師、生在合作、互動的氛圍中都得到了提高。教師的重點語句點撥、相機點撥、相機誘導、設疑激趣等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高漲,教師指導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三、拓展、實踐促提高
對于第三學段閱讀教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本課設計者設計了對立觀點的選擇(“你同意嗎?為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告訴別人什么”、“又怎么說”等拓展性問題,使學生在“想開去”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對周總理高尚品質的體認。廣泛搜集并交流資料,不但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且為探究性學習打下了基礎。聽、讀、說、想等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全面語文素養。
總之,本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學習、師生互動、讀中有悟、讀中想開去的教學理念,課堂活而不亂,上的扎扎實實而又有新意,寓學于樂,學有所得。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小學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6-12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3-16
小學語文《長城》教學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