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旋轉與角》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在此基礎上,通過旋轉的過程建立角的“動態表象”,同時在旋轉的過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銳角、直角、鈍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這節課主要是設計了這幾個環節:復習角的知識———揭課題《旋轉與角》————操作活動角————認識平角、畫平角————認識周角、畫周角————鞏固練習。教學中,我選擇了突出概念本質的'學具(活動角),設計了恰當的數學學習活動,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圍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同時也經歷了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過程,在思維能力、空間觀念、興趣、態度與習慣等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本節課很好地遵循了這一理念,將教學置于一種“動態生成”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通過動手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廣泛的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掌握新知。這節課我還注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比如說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不斷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使他們有機會,從周圍熟悉的生活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真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內化。真正實現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有效溝通,使生活世界成為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這堂課我還設計了小組評比活動,從中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激發學生的信心和小組凝聚力,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第一點:我用活動角設計了相關的數學學習活動,但活動的過程中總是老師在引導,學生跟著老師的步驟活動,我沒能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獨自操作,讓孩子們多說說他們在旋轉過程中的發現和感受。第二點:課堂上各個環節的銜接語不夠自然,不夠孩子話的語言,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課堂上的口頭語太多,沒能體現數字語言的嚴謹性。要如何設計課堂的活動環節,使得整堂課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修改銜接語,使得數學語言更有嚴謹性?不足之處還有望改進。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四年級教學教學工作,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積極主動的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現總結如下:
首先,我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認真備課、上課。學期初,鉆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么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后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課堂上,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為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第二,我還認真做好課后輔導工作,這兩個班的學生普遍都是愛玩、好動,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落實到學生的學習中,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第三,我積極參與了學校的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網上查閱資料,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當然,作為一名新教師,我還有很多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愿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如第二冊“元、角、分”的教學,結合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我創設了“小小百貨商店”的情景:把學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標上價錢。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買賣商品的模擬活動,讓其中的一人當售貨員,其他的同學當顧客,“顧客”要把選中的商品的價錢準備好再交給“售貨員”,若給的錢數不對,其他同學要指出,角色要互換。然后,我拿著一支標價9元7角4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你若想賣這支筆打算怎樣付錢?有幾種不同的付錢方法?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元、角、分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系,使學主放膽交流,敢于創新
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可見,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匯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如,教學“8加幾”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學習9加幾的方法來學習8加幾,讓學主觀察課件、擺小棒、討論,歸納出8加幾的計算方法,最后通過練習、游戲鞏固本節的'內容。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
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在民主開放的課堂中改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改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主動去發現數學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
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并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注重培養學主的語言表述和組織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游戲。故事導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盡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長方體、正方體角的特征、邊的特征,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就能較完整地歸納出長方形、正方體的特點。然后我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進行多次的練習,整堂課氣氛十分活躍,通過游戲,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生們學得很開心,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不但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如教材中9加幾的這一節,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語言來描述運算方法,通過教師的教讀,學生齊讀,抽讀,同桌互讀,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讓學生自己擺學具,在小組內互說運算方法,進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對運算方法用語言有條理地表述。從這些小細節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編寫者們的編寫理念,是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意會與言傳的必要性,通過對知識的文字語言描述,同學們看法、思維交互推進,完善了自我認識。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
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學具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圖案,而每個學生所拼的圖案都是被認可的。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于創新。在課堂中應巧妙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欲望。如當某位同學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X氏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說“XXX,你真棒!”;當某位學生的創造性解法不夠成熟完善時,教師下課后和他一起探討;當學生的創造性解法明顯不對時,教師首先肯定他的創新意識,然后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紙,剪成蘋果狀,一個蘋果上寫一個算式,然后請孩子們來,“摘蘋果”,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就對他說“對對對,這個蘋果屬于你。”如果答錯了,就對他說“錯錯錯,請你繼續再努力。”通過這些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保護其創新的熱情。
總之,現代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取得一個裝知識的袋囊,而是從多方位、多角度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如何為開放式教學提供更完整的理論體系,如何處理好開放式教學中“放”與“收”的關系,這些都是開放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然而教師在鉆研新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適當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對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提高都將有較大的幫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四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是《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它把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運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學生在學習了加法運算定律后,隨后學習了乘法運算定律,這樣,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學生更容易理解。在簡便計算這一部分中,除了應用“加法和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以外,還安排了減法和除法的簡便計算。可以說簡便計算的方法,在這一冊中全部出現了。如何讓學生把這些簡便運算都掌握,并且能融會貫通的運用,這是我們每位老師所思考的首要問題。在教學中我認為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會尋找題目的特點。
(1)看到數字5、25、125想到數字2、4、8。將他們相乘,湊成整數。
例如:25、36,把36寫成4×9。變成25×4×9,使計算簡便。
(2)把接近整數的`寫成整數和一個一位數相加減。
例如:202×32,把202寫成200+2,變成200×32+2×32,使計算簡便。
(3)尋找能湊成整數的數,把它們相加減。
例如:126×5+5×74,發現126+74=200,就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計算簡便。
例如:357-64-57,發現357和57,都有一個57,相減正好是整數,可以運用數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計算簡便。
二、巧妙運用簡便計算。
簡便方法的目的是通過用整數來參與計算,達到使計算化難為易的目的。題目的簡便計算是千變萬化的,主要是要讓學生看懂根據題目特點,靈活選用簡便計算。
例如:28×25的計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
三、注重題目的對比。
有些學生對于簡便計算,你出10題,他做下來可能是題題錯。學生很難掌握簡便計算的一個原因就是將題目混淆,故就不知道該題該用哪種簡便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類似題目間的對比。
例如:(25×20)×4與(25+20)×4的比較,前者是運用乘法結合律,后者是運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125×88和88×102的比較,前者是拆88,把88拆成8×11或88拆成80+8,后者是拆102,把 102拆成100+2。
總之,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探究方法,才能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才能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更新、深化、突破和超越。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學生對三角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知,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先從發現生活中的三角形開始,并提問為什么要在這些地方用到三角形?從而激發了學生探討三角形的興趣,然后放手讓學生動手實驗探討。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注意收集學生資源并互動升華推進教學促進生成。在對三角形穩定性研究中讓學生先猜想為什么要在那些地方用三角形,再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與四邊形的比較從而讓學生自己發現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特性。在課后練習中,通過對椅子腿的加固路邊的小樹固定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穩定性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然在課堂中也有很多地方自己覺得不足,值得反思。對三角形的'高的認識應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認知后再抽象到三角形中來,這樣效果勢必會更好。在教學中生生互動做得也不到位。在互動升華的過程中點撥回應還不夠有力。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一、試題分析
從試卷來看,本次期末試卷所考內容全面、靈活,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試卷從“填空、判斷、選擇、計算、畫圖、解決實際問題、統計”七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檢測。
從整體上看,本次試題比較容易,內容不偏不怪,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試題注重基礎,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注重了趣味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突出了學科特點,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精神。有利于考察數學基礎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學方法和學法的引導和培養。
(1)強化知識體系,突出主干內容。
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檢驗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關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發展。本次試題以基礎知識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點,對主干知識的考查保證了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貼近生活實際,體現應用價值。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本次試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題材,把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情景化,通過填空、選擇、解決問題等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實用性和應用價值。
(3)重視各種能力的考查。
本次試題通過不同的數學知識載體,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成績統計、整體水平分析情況
本班共70人,100分:4人;90~99分56人;80~89分;8人;70~79分:2人。
三、學生答題分析
1、填空題:本題面廣量大,分數接近全卷的1/5,本題主要考察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很多學生不能根據書本上知識靈活處理問題。錯的較多的題是第6小題:□÷△=29……18,△最小是xx,這時□=xx。錯誤率較高,說明這方面還做得不夠,還需要加強練習。第8小題,看圖計算角的度數,有少數同學題都沒看清楚就直接用量角器量,結果有誤差。第10小題,煎魚問題有少數同學沒掌握。
2、判斷題:第3小題:要是□41÷83的商是兩位數,□里只能填9,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試商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不能靈活運用。錯誤率較高,其中也有不少因為粗心造成的錯誤,沒看清楚題。
3、選擇題:第2小題、第3小題,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三角板的認識和對角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小部分同學沒掌握好。
4、操作題。此題做得比較好。但也有部分學生畫垂線沒有畫垂直符號;不懂得畫一個120度的角;寫角的度數時沒有寫度的符號。這也說明學生做題不夠細心或者平時根本不注意這些細節。
5、計算部分:估算中有一部分學生把除號看成乘號,而出錯。
6、解決問題。總的來說題目比較簡單,但部分學生不理解題目意思導致列式錯誤,還有部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不細心、計算不過關導致失分。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不夠,是導致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分析題目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7、統計題。此題做得比較好。大部分學生只失1分。主要是第(2)小題:xx年級春季植樹棵樹最多,3月份4個年級共植樹xx棵。在計算3月份4個年級共植樹多少棵,很多學生由于粗心、審題不仔細算成六年級3、4月共植樹多少棵。
四、存在問題
1.從考試情況看,大部分學生不到60分鐘就做完了試卷,但是有的學生玩,不知道檢查,有的學生不會檢查。
2.從試卷看,有些學生卷面不整潔,數字書寫潦草,還有學生抄錯數的,有漏題不做的,有漏寫解、得數、單位名稱和答案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3.從學生來說,審題不夠仔細,解題較馬虎;概念模糊不清;知識的應用能力差。
五、對今后數學教學的建義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個別學生在一些比較簡單的計算題中出現問題,并不是他們不會,而是不夠細心,比較浮躁,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認真、細心、書寫工整、獨立檢查等一些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能力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才能得到提高,每天堅持鍛煉,相信學生在今后的考試中會有所進步。
3、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與方法,尤其是檢查的良好習慣。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4、聯系學生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生活情境給學生提供真實而完整的'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重視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的第一影響最重要,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應在首次教學時,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的活動,充分地感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感悟數學。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的知識才是永遠都忘不了的,才能夠靈活地舉一反三運用到各種變化的情景中,并在這一過程形成能力,發展智慧。
6、重視知識的實際運用。平時既要注意知識的及時鞏固,更要注重知識的運用,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注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在課堂的教學中需要關注到后進生的表現,做到每天都能落實好一項學習的任務,讓他們學會學懂。培養好學困生的閱讀和審題能力,讓學困生的知識能夠為他們自己所靈活運用。做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抓好家庭作業的質量和完成量,及時查漏補缺,抓好待差生的轉化工作。
20xx-6-27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三角形邊的關系是在認識了三角形的“分類”和“內角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點主要是探討:任意三根小棒能否圍成三角形?研究“三角形邊的關系”得出“較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我不急于給學生答案,而是經過討論驗證后用“任意”代替“較短”,這樣學生更清晰。本節課我主要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先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踐應用的過程。我在教學中,關鍵是抓住“任意的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再次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為什么能?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條邊之間的關系,接著重點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通過觀察、驗證、再操作,最終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這樣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既增加了興趣,又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我這樣設計主要體現了以下三點:
1、創設問題情景,以疑激思。
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因此,課堂一開始,我是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四組小棒,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并提出“是否任意三條線段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呢?”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讓學生對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產生好奇,引發學生探究欲望,從而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實現數學知識的再創造。
“再創造”是指創設合適的'條件,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經歷一遍發現、創新的過程,即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它是數學學習活動的靈魂。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設置一些動手操作,共同探討的活動,盡可能多些時間給學生創造展示自己思維的空間和時間,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如這節課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拼三角形,小組討論三角形邊的關系,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思考學生親自體驗“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的普遍性。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主的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獲得成功的機會。
3、密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本節課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學生熟知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情境,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的橋梁,使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輸血,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學利用量角器畫角時,本節課學生學的還比較輕松。比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
教材畫角的例題呈現了畫65°的角,下面是畫角的步驟,看了教材以后,我想畫角是否讓學生自學教材,然后讓他們動手畫角。但是,就在上課的一剎那,我改變了預設的方案,我讓學生先獨立嘗試畫角,因為學生有一定量角的基礎,可能他們會自己摸索出畫角的方法,如果不會,再采取方案一,自學教材,基于對學生的信任,于是問:“你們會畫60°的角嗎?先想一想,自己準備怎么畫,再動手。”(沒有選擇教材的65°,而選擇了60°,我想學生可能會現不同的畫法,比如用三角尺畫。)聽說能畫角,學生比較興奮,想了一會兒,個個摩拳擦掌,興致勃勃地動手畫了起來,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匯報時學生出現了:王寧:“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畫的。”把他的作品反饋在實物投影上,確實是60°,但是角的頂點這兒畫的不太理想。陸雨婷:“我是用量角器畫的,先在本子上畫一條射線,再用量角器的中心點對著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著射線,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畫一個點,最后從射線的端點出發,通過這個點再畫一條射線。”陸雨婷的說法多好啊!我在心里佩服學生的能力。“你們喜歡那種畫法呢?”學生說的不一。“既然這樣,你們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個70°的角吧!”學生動手畫了起來,匯報的時候,學生都選擇了用量角器畫角,我問:“你們為什么不選擇用三角尺畫呢?”學生都說用量角器畫比較方便。學生同桌交流自己畫70°角的方法后,再讓他們看書,我說:“其實你們的`畫法和書上的介紹的方法是一樣的,你們真了不起!”學生開心地喊出了“耶!”看到學生的高興勁,我知道他們此時已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那么我呢?當然也感到無比的幸福。學生看書以后,一個學生舉手了,“老師,我還有補充,畫好以后還應該檢驗,用量角器測量一下自己畫的角是否正確。多好的的孩子啊!我從心里感嘆著。
另外:當出現要求畫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時,會出現問題。主要出現在,學生利用內圈刻度畫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內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點,于是找不到記這個點的位置。于是教會學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因為內圈70度對應外圈110度的位置,內圈80度對應外圈100度的位置,內圈75度就對應外圈105度的位置。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把講變成學。教學中教師既能放心的退出去,又能適時地站出來,引導質疑,點撥難點,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正正經經地經歷了學習的全過程。教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縱觀整節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教法得當,優化了課堂教學。
本節課,我們以“教學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出示目標運用目標導學,使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輕松。清楚較好地完成了我們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縱觀整個課堂教學,其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運用目標導學,關注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本節課,我們以“學習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本節課的重難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將教學目標轉換成3個學習目標之后。教師制定了相應的學法指導,例如,在教學“初步了解平行線特征”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猜想、測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按照“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索步驟去學習一些特征,為學生學會學習奠定基礎。
二、本節課,注重設計數學活動,促使學生理性思考,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例如,在“認識平行線”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移一移,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為正確掌握平行線概念提供了形象條件。促使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三、本節課,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分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
通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例如,在教學“畫平行線”這一過程中,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孩子們試畫平行線,使學生第一次體驗畫平行線的方法,然后對比各種畫法的優缺點,引導學生第二次體驗,尋找畫平行線的尺規方法,學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親身體驗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當然,這節課同樣也存在著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學生尋找,小魚平移前后的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這一環節,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我認為,如果教師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描出互相平行的線段,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還會使不同學生的思維差異得以顯現。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評意見,現在由請說課教師樊雪梅,做課教師李曉明。我們誠懇的希望各位評委,同行們留下寶貴意見,促進我們團隊更好的發展。謝謝大家!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總有學生讀數存在問題,分析原因有如下幾點:
1.不分級易出錯。
因為本單元學習的是認識大數,大都是萬以上的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分級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讀數。雖然學生知道分級的好處,但在實際教學中,我也時刻提醒學生碰到大數要先分級,再逐級往下讀。可是在做練習時,少部分學生不分級就進行讀數,這樣就容易讀錯。沒有良好的讀數習慣,導致錯誤。
2.讀數時夾雜阿拉伯數字的現象。
這個問題在學習這類知識時一直存在著,每次都會重點強調,可往往就會有學生在書寫時出狀況。究其原因,有的是學生習慣性地寫成了阿拉伯數字,有的是學生做題時心不在焉,沒有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3.讀數時漏讀0的現象。
對于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學生掌握得還不是很好。特別是萬級末尾有0或個級高位有0的數,學生出錯最多。他們容易犯迷糊,這個0要讀還是不要讀。
4.讀數時丟掉計數單位。
學生在口頭讀數時都會讀,但在書寫時往往容易丟掉計數單位,雖然教學時一再強調了,但在檢查作業時還有此類現象的發生。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隨著新課標新理念的實行,在教學過程中老的教學模式已經被社會所淘汰,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有所突破就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以往在教學時都是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輔。在講課時,老師進行枯燥無味地講說學生洗耳恭聽,課下認真做好復習,對于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即可。而今的教學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在這樣下去了,要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手動腦,并通過思考把自己的觀點看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學愿學好學,其實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快樂。
課上不能以老師講為主,這樣不但課程進展的慢,老師累,而且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也較死,其效果必定會是事倍功半。在講《三角形的高》這節課的時候,我就是怕學生不會不懂,所以由自己全全包辦了。講課時以我說為主,沒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我認為他們都會的情況下讓他們動手畫時,讓我始料不及的是他們居然沒幾個畫對的,我見此情景后以為他們不明白就又給他們進行講解,但再次操作時,他們還是沒能正確無誤的畫好,而且一連幾節課都是如此。這個結果是我沒有想到的,難道我錯了嗎?其原因何在呢?我當時真的是搞不懂,課下我認真進行了一下反思,感覺在教學過程是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對頭,對學生管的太多太死,打消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知道這不是學生的錯,錯就錯在自己不能真正放手,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在教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在講解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的時候,我采取了讓學生自己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的,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給學生提供三組不同的數據(一組是兩條相等的線段和一條不等的線段;一組是三條不等的線段但兩條邊的和小于第三條邊;另一組也是三條不等的線段但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數據畫出三角形。學生在動手畫動腦思考的'過程中,知道了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課上多進行演示實驗,并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時,我將課前紙做好的平行四邊形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先觀察它是什么圖形有什么特點,再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利用手中的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學具動手來驗證一下自己的說法是否正確,然后進行交流。學生通過眼睛看動手操作,很快就說出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并給其下了定義,這就是學生的主觀性所起的作用。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高時,我采取的是師生一起動手折動筆畫的方法,做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高,找到了底,與此同時總結出了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而后,學生用剪刀將長方形紙剪成平行四邊形,再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長方形。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也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時,我拿出課前準備的能動的平行四邊形教具讓學生到前面來拉動,讓其他學生在觀察中知道平行四邊形還具有不穩定性的特征。我感覺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其成功的所在之處就是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他們有種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快樂的快感。
在數學教學工作中盡可能的運用教具來進行教學,這樣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中有多媒體課件,如果使用它們進行教學的話學生的注意力會很集中,興趣也很容易培養,但每個班級每堂課都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不切實際的。其實,在教學工作中即便是利用幾張紙制作的最簡單的教具也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梯形》的這節課時,我出示了課前用長方形紙剪成的不同的梯形,學生在認真觀察動手操作中很快就把它們分類并說出了梯形的特征,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交流得出梯形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的聯系,并動手畫出了梯形的高,又用剪刀將長方形紙剪成梯形,用梯形拼出長方形。在這節課中學生的表現讓我感覺很滿意,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就是簡簡單單的幾張紙片,這幾張紙做的教具就調動起了他們的學習激情。
還有,在數學教學時要多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多說多練,提高他們的表現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在《多邊形的內角和》這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了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然后拿出一個多邊形讓學生觀察并動腦筋想想怎么才能知道它的內角和呢?在學生獨立思考后有好多學生都舉手表示自己知道用什么方法了,于是我就讓會的同學到前面來給大家講解一下自己的思考過程也就是采用的什么方法,并在圖中表示出來讓其他同學更明白,學生在說和畫的過程中培養了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新課標提出后,要想在數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必須在教學上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時時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反思,找到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在不斷改進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大家越來越關注學生學習知識點的落實和教師教學的有效。我們的數學課堂也逐漸變得真實而生動,教學的設計樸實而又創新,學生學得扎實而又愉快。我也正在努力探索這樣一個“真實、樸實、扎實”的數學課堂——《垂直與平行》。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而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叉的,哪些線是不交叉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叉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叉里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鑒于此,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教案,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絮而不亂,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針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1、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本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復習有關“直線”知識入手,喚起學生的回憶,為新知的探究學習做了較好的街接準備。同時,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的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2、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樸實無華。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為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垂直與平行現象。
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利用一個長方體的粉筆盒,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畫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助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系 “必須在同一平面內”,直觀到位。
3、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后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后進生。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3、時間把握不夠好,后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教學片段:
1、師出示數據:這些數你會讀嗎?(在萬以內數據中選擇:一般數、中間有0的數,末尾有0的數、中間、末尾都有0的數)
5347 5067 5006 5070 5500
學生自由讀----讀給同桌聽一聽
2.師:哪位同學來讀給大家聽。
(小結萬以內的數的讀法。)
3.師:關于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么知識?
生1:我知道這里有很多數位。有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生2:我還知道這些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一(個)、十、百、千。
生3:我還知道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如: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師:還能想到什么?
生4:我看到5030,就想到了它是由5個千和3個十組成的。
4、師:同學們真棒,看著這些數,想到了那么多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今天啊,我們要帶著這些知識去認識一下這些數。(屏幕上隨即展示我國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及北京人口等有關數據。)
5、師:看到這些數,你后什么想法?
生1:這些數很大。
生2:這些數又很多數位。
……
6、師:對這些數,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是怎么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課后反思:
經過第一學段數的'認識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大量的關于數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尤其對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計數單位等有了較深的了解,這就為將數的知識擴充到萬級、乙級做好了鋪墊。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為學生提供了萬以內的各種形式的數,力圖用“讀一讀”、和“關于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么知識?”這兩個步驟,喚醒學生對萬以內數的已有認知和學習經驗,為下一步“遷移”工作做好鋪墊。在教學的第二階段,又用一個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遷移”這一方法進行了及時點撥,使學生在學會新知的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接觸到的活生生的知識,學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時時能看到,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理解數學的真實。課中我適當地放手,讓學生多去探索,討論,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學生去總結出線的特點出來。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去為一些線編字母,然后讀出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教學中利用生動的課件,具體的生活實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歸納出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征,并且利用表格的方式,很直觀地把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點比較出來,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我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根據圖試著畫一畫,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了“學生體驗知識與形成技能的過程”。
但美中不足的是臨時運用了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如用平板展示學生的作業。因操作不熟練沖淡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干擾了學生學生的思路。所以說應用不熟的教學手段要謹慎拿到課堂上來用。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四則運算”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第一單元的內容,四則運算是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占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四則運算順序的理解
通過學習學生基本能記住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即先括號內,后括號外,先乘除后加減,單一加減或單一乘除要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學生雖說能記住,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出現了以下的問題或者說是誤解應值得教師注意。
(1)對“先”字的理解,我發現在很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解現象,他們認為先算的就應該寫在前面,如計算12+(13-4)-6就會這樣些=9+12-6把先算的括號寫在前面,還如12+5×6-15就會這樣寫=30+12-15,打亂運算的順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減”時誤認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減法,如計算12÷3×2寫成=12÷6=2,計算12-3+6就寫成
=12-9=3。而實際所謂先乘除后加減是指乘除哪種運算法則在前九先算哪種,加減也是。
以上兩點對“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現的誤解現象值得教師注意糾正指導。
2、很多學生在解答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錯誤,不理解其意思導致出現錯誤。“和”在題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系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將清,引導學生區別,正確的理解含義并寫出正確的四則余混合算式。
3、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把算式說出來。(如x除以a減b的差。)這也為學生對文字題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4、遇到學生錯誤的典型例題時,進行錯誤的辨析,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三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龍山中心小學房玉鳳
這一單元要求學生建立比較形象具體的方位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內容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緊密相關,難點是要準確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離的角度,還要確定單位長度標出距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大量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后獨立思考完成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同時,還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主動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或發現的規律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其中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是這個單元的教學難點,因為
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方向角沒有找準,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和北偏東的不同;距離的表示,沒有按單位長度換算(少數);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
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這些情況,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注重畫示意圖的'細
節,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如果要補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學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學也不一定馬上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另一個難點就是關于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說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
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本單元的活動交流未能達到想象那樣的效果。有時不得不減少活動的次數,照顧稍差一點的學生,有時又不得不為思索稍慢一點的學生的反復的重復,減少了稍好一點學生進一步的提高機會,總之,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學到自己的數學,實現學生自己心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還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三年級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后反思
龍山中心小學房玉鳳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通過質疑、猜想、例證、觀察、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1.注重教學目標的整合化。
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在“交換律”這節課中,教師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研究了“交換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么辦”和“如何解決問題”。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并提出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
新課標里曾指出,教學時應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進行,開展教學活動。這為我們的教學改革在操作層面上指出了方向。“交換律”這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找準教學的起點。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教學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浙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分別安排在第七冊和第八冊,而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并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課教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現并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課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后采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你能舉出一個或幾個例子來說明嗎?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3)改進材料的呈現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本節課在教學材料的處理時,改變了把課本當作“圣經”的現象,讓學生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與組織,給學
生創設了一個創新和實踐的學習環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欲望,又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種成功的體驗。另外在材料呈現的順序上,本節課改變了教材編排的順序:在第七冊教學加法交換律,在第八冊教學乘法交換律,而是同時呈現,同時研究。因為當學生在已有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相關的有效信息時,不可能像教材編排的有先后順序之分,而是同時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經過一周對萬以上數的認識(讀寫法)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大量的關于數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尤其對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計數單位等有了較深的了解,這就為將數的知識擴充到萬級、億級做好了鋪墊。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萬以內的`各種形式的數,用“讀一讀”、和“關于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么知識?”這兩個步驟,喚醒學生對萬以內數的已有認知和學習經驗,為下一步“遷移”工作做好鋪墊。在教學的第二階段,又用一個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遷移”這一方法進行了及時點撥,使學生在學會新知的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知識掌握情況。
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噸千米的認識掌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于口算,能做到脫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學生對于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非常之大。對于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只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于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少數優等生的知識和經驗、獲取知識的能力、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學困生連乘除法的計算都有困難。
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由于年紀較小,學生的個性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認識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敗面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
從心理特征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歡表揚夸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積極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激勵。
優秀生學習特點和后進生成因:
(1)優秀生少,根據平時的質量檢測,真正成績穩定,思維靈活,對應用題能認真而正確地分析的同學只有5、6個。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很濃厚,能較好遵守小學生課堂常規,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共同探討,互相協作,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對有爭議的問題能大膽爭論,上進心強,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認真,不懂問題能大膽提問,恐怕學習成績會下降。這些學生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為重視,大部分的家長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輔導。
(2) 中等生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績有回落的可能。他們學習認真,作業態度好。
(3) 班中的后進生,大多數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存有知識斷層,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學習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關心,指導,督促不夠;有的是父母對子女過于溺愛,過于遷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上述原因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進生。也有幾位學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縱觀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別很大,如計算速度、參與討論的能力,解答應用題的思維能力等。課堂中教師雖盡力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由于班中學生數多,個別學生的知識斷層點,無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挖掘出來,無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并對“減負,推素”存有認識偏差。
三、教材簡析:(教材知識結構體系、重點、難點、德育滲透點等)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小學階段,本學期結束后,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范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及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并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后,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運用遷移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學生憑借原有的知識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可以加深對對位數的認識。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養。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學生在積累大量加減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闡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多讓學生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
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內容是學習整數的最后階段,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系、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5、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學生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號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作為學有余力學生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想、轉差、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松、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后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于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 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 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我計劃在教學中以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指導。常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學得主動 積極,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6、 作業設計力求準確、簡潔、規范、方便教學。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1-09
CY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28
小學課堂數學教學反思04-21
小學數學個人教學反思04-21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優秀]07-11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優選)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