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
我一接觸音樂課的第一節課堂,我要學生們暢所欲言,告訴老師你們希望老師怎樣給你們上音樂課?上什么內容?然后讓大家分組討論。結果得出的結論令自己感到有些意外──學生們絕大多數熱衷于當今流行“酷”曲、偶像歌族。所以給我的回答也盡是希望老師給我們教流行歌曲、給我們聽流行歌曲,如此等等。稍微能讓我感到舒心一點的回答是:半節課上課本內容,半節課聽唱流行歌曲。我進而問了這樣一個問題:那么你們喜歡音樂課嗎?得到的答案是同學們大部分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出現這種現象,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自己認為正確的理由。但是作為一名音樂老師來說,不能不先反思一下我們的音樂教學過去到底出現什么問題了,我思考了很多,要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最重要的是音樂課教學上必須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讓我們的音樂課變得快樂與完美。
一、音樂課堂應提倡“愉快教學”。
愉快教學是愉快教育的中心環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愉快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以及創造進取和成功的條件目的是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態下學習即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竭力調動一切有利因素,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培養和發展他們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并且真正從音樂中得到審美、愉悅、陶冶、凈化的音樂教育作用。“愉快教學”應是不拘形式和千姿百態的。如:針對學生“好玩”的特點,增強趣味性教學;針對學生“好動”的特點,注重律動性教學;針對學生“好奇”的特點,提倡探索性教學;針對學生“變聲”的特點,引進豎笛吹奏教學。
再例如教律動時,以往總是“教師編,學生做”這種機械式模仿,束縛了學生們的手腳和大腦。我在教學中打破這個常規,讓學生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在課堂上,我總是鼓勵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大膽地去表現自我,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樹立,也利于良好個性的.培養。“感受音樂,體驗快樂”是本課的宗旨。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當然,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快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努力。
二、我的地盤、我的兒歌動感地帶
識譜知識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掌握好識譜知識,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兒歌作為一種專門為較小年齡的兒童創作的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欣賞趣味的易讀、易記、易唱的詩歌樣式深受孩子的喜歡。我常把一些識譜知識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生初步認識五線譜的線數和間數時編了如下的兒歌,先進行了小組合作,然后讓他們先做歌謠中的“小動作”練習,邊練邊讀唱:
張開右手掌,手心翻也翻;
五個小巧指,就像五條線;
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
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
好像爬樓梯,越爬音越高。
這樣的兒歌,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使他們對五線譜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兒歌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它之所以為幼兒所喜愛,就是因為它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而這種節奏又恰恰是歌唱中必不可少的。為了讓學生學的快而準,我還試著為學生編了幾套五線譜歌謠,借鑒不同的律動課堂————音階操,學生每在五線譜上識一個音符,就要聽它,唱它,然后再做相應的律動,如此反復。我發現學生們對這樣的學習感到很新奇,很樂于接受,教學效果也不錯。如歌唱教學《買菜》一課時,我先讓幼兒扮演歌詞中的相關角色進行表演,然后引導幼兒用歌詞編成兒歌,他們個個覺得輕松愉快且簡單易學,整個活動中幼兒充滿了自信和競爭的勇氣。《買菜》這首歌曲中的節奏是這樣的:“XXX|XXX|XXXX|XX|”,于是我設計了相似的兒歌節奏:今 天的 天氣呀真呀真正好呀呀,這樣,幼兒在學習兒歌時很自然地就掌握了歌曲的節奏。又如《小豬睡覺》這首歌曲,我也根據歌曲“XXXX|XX|XXXXX|”的節奏,設計了兒歌的節奏:閉上眼睛睡覺呼嚕嚕嚕嚕,幼兒在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表演的同時,不但掌握了歌曲的不同節奏,更增強了歌曲的趣味性和欣賞性。作到音樂課堂,我的地盤、我的動感地帶在飛揚。
三、插上評價的翅膀,讓每塊金子都發光
音樂教學的評價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它缺乏絕對唯一的尺寸,音樂課的成績不能完全用書面的形式統計,一首歌、一張卷子不能平定一個學生的一個學期的學習效果。音樂評價手段的不正確,可能會扼殺學生的音樂學習欲望和興趣,會把音樂教育引向歧途。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能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人,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才是音樂教學追求的目標。給予學生賞識性的評價,能夠使學生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給予學生自信的心,激發學習的無窮動力。學生學習不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師以賞識性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能夠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失敗、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這樣能夠消除學生的自卑的心理,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讓學生走自己合適的路成長。多用賞識性的評價在我們的學生身上,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感到快樂。多用賞識性的評價,學生不但感到了快樂,同時給周圍的學生帶來了快樂。在賞識性評價的帶動下,學生能夠學會與同學的友好相處,能夠喚起學生參與合作的信心,課堂上,教師可以用語言、動作、表情適當地、風趣幽默地給予學生評價,對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成績,都要進行適當的表揚或鼓勵。或是鼓掌對其成績予以肯定,或是送上一句名人名言,或是贈送一件小禮品對學生適當地進行鼓勵,例如在一節六一音樂會上,我指導學生采用了多種形式:說、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設計,每個學生均以自己的特長為主,形式編排非常新穎。學生采用綜合自評、互評的方式,評出等級。每位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也是評委,他們既想當出色的演員,又想當稱職的評委,也想當熱情的觀眾,其樂無窮。這樣的音樂展示會,就像一個展示才藝的大舞臺,學生們激情飛揚,興趣盎然,成果也令人驚嘆。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生們既愉悅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既展示了特長,又增強了興趣;既體驗了成功,又促進了個性發揮。
短短一年來的音樂教學,給我留下眾多的興奮點和思考點,學生們歡迎新課標,歡迎新教學理念的程度讓我更堅定了教改的步伐。也讓我看到了學生在積極自發地接觸音樂,參與音樂,創造音樂過程中,不斷提升了審美能力,更能人人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邀游于充滿創新快樂的音樂殿堂之中。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2
當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我告訴自己學習不是快樂的,但是是必須的,所以我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了篩選,舍棄我最不擅長的,發展我認為我能得高分的,所以我因為數學考出了令我家人哭笑不得的分數而促使我走上了音樂學習的道路。在大學期間我真心的愛著我的專業,所以我充分利用四年時間去“認識”音樂,我發現音樂的美與博大精深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甚至是這一生就能做到“了解”的。
所以在今天的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讓他們自己主動想去接觸音樂,繼而“創作”屬于他們的音樂。
在最近的課堂中我很注意打擊樂器的.使用,孩子們對此感到很興奮,每件小樂器都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都有不同的演奏方法,孩子們很樂于用它們發出一些“噪音”,對于這個過程,我總是樂于接受的,我曾經看過一個美國電影,主人公在中學階段的音樂課上就是一個“噪音”大王,但最終他卻在“噪音”中找到美妙的樂音,終于成為了一個有自己獨特音樂風格的成功的音樂人,所以每次孩子們在制造噪音的時候我總在想,誰知道呢,也許多年后他們之中也會有個音樂家。在噪音之后我再針對每一首歌去進行演奏指導,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興趣,又達到了我的目標,只是時間耗費相對多一點,但我想隨著練習的積累時間會越來少。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3
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調歡快、充滿朝氣的少年兒童歌曲。歌曲表現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真情,熱情地頌揚了歡樂的友誼。歌曲采用四四拍,大調式,歌曲中樂句中“0 X X”和“X X X”切分音的運用很有特點,使得曲調活潑跳躍,富于動感。本課的一開始,我用舉例比如:5.12大地震全國人民伸出援手,共同抗震救災,這就是手拉手的意義。
可能是觸及到孩子的內心,所以他們顯得特別的莊嚴和沉靜。這節課的重點是一:出歌曲跳躍,富于動感的特點;二:唱準上面那兩個切分音。這第一項算是基本達到了。但是第二項有欠缺,孩子們了解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這樣的平均好唱的'音符,這個切分音確實有一點困難,我花了10分鐘來練這兩個切分音,但是受到的效果還不是很樂觀,所以這一方面應該在加強練習,多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4
音樂是美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老師也應該是美的化身,愛的使者,音樂課堂教學本身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
《童心是小鳥》是五年級第四單元學唱的一首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部分組成,主歌部分以排比句的形式描述了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美;副歌部分抒發了少年兒童對大自然滿懷熱愛和對幸福童年無比珍惜的`心情。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教學應該在反復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和表現音樂,因此教學中我采用了整體感知教學法,利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范唱和聽錄音范唱讓學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在每一遍聆聽前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一首相對較容易學唱的歌曲,在教唱前,我讓學生推薦班里朗讀能力較強的同學將歌詞有感情地朗誦給大家聽,讓同學感受歌詞的美,同時把演唱時容易出錯的附點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給學生做出提醒。通過學唱,大部分學生基本能用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在新歌教學中我還注意了和學生的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多說多唱,以鼓勵性的話語、和藹可親的面孔激勵學生,使音樂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氛圍之中。學生很輕松地就學唱了這首歌曲。接著就是新歌的拓展,三年級的學生還是很好動的,我就利用這個性格特點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歌表演,啟發學生即興創編動作,一開始我只叫了幾個學生上臺來表演,最后我就啟發全班學生一起起立進行表演,讓他們積極、有興趣的全體參與到活動中去。最后學生很高興的離開了教室。旋律模唱、朗讀歌詞、視唱歌詞、難點練習、步步深入,學生學得有興趣、有熱情、很扎實,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我也很輕松地結束了這節音樂課。
上完這節音樂課以后我心情很愉快,因為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堂的氛圍中去,全身心的把教師的愛投入給了孩子們。這節音樂課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在教學中,由于學生讀譜視唱能力較差,唱譜的時間控制的不好,耽誤了一些時間,為此對學生演唱時聲音的美感沒有做太多的要求,因而學生唱出的歌聲使人沒有感覺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會進一步針對本校孩子的實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有收獲。總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民主、平等、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多學習,力爭把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5
我在教授《放牛山歌》時,我遵循了以下幾點:情景想結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主動參與學習:先讓學聲朗讀歌詞,在朗讀的時候最好把這種民歌的風味讀出來了。把不認識的字進行教學。特別是要把方言唱出來。欣賞《小放牛》的時候,先把歌詞抄出來,利用動畫音樂,讓學生跟音樂哼唱。在聆聽器樂《小放牛》,先整體聽全曲,讓學生感受一下,再分段聽,讓其回答問題。最后在復聽一遍。
二、情景結合:因為這首曲子是民歌,有地方特色。所以我們先復習了第二課的草原,這也是有地方特色的作為這首新曲子的導入。聽完后了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隨著音樂做放牛、趕牛、撿柴的動作。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曲子。在欣賞《小放牛》放動畫給學生看,這樣激發他們對民歌的.興趣。
在次課中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情景導入中讓學生隨音樂做這些動作的時候,應該要做好課件,讓學生先看了,在自己實踐,這樣效果會更好。我應該作為一種游戲,分組比賽,這樣學生的課堂紀律會更好,所有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在歌曲對比的時候,講的不夠生動,沒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6
一、 站在課程實施的角度談本課的三個基礎。
1)扎根音樂本位
本課教學能緊緊圍繞目標,以《大風車》這首兒童音樂作品為學習載體,開展了節奏、歌唱、表演三大環節的教與學的活動。教學中教師能抓住教材的難重點,開展生動有效的,體現音樂性的教學活動。比如在附點節奏部分,能抓住作品中三個不同的附點節奏,開展循序漸進的學習。節奏一:4/4 ×0 ×0 ×0 ×× | ×× ×× ×- |對這條節奏讓學生復習休止符,掌握與鞏固八分休止的停頓。節奏二:4/4 × × × × × × | ×. × × - |教師做了以下一個對比,使
從簡單的XX XX 過渡到了× × ×的節奏性,學生了解了該節奏的變化過程,掌握節奏二。×× ×× ×× ××| ×. × × - | (附點)× × × × × ×| ×. × × - |
節奏三:4/4× × × ×× ×| × × × × × |是對以上節奏教學的測評鞏固,檢驗了學生掌握程度,這樣的教學能緊緊抓住知識點,使學生輕松地掌握節奏知識。在第二部分的歌唱教學中,重難點是歌詞記憶和音準。教師將學唱進行分段,用動作帶歌詞,分形式齊唱和領唱,使練習鞏固的過程不是那么枯燥,每一遍練習都對歌唱提出要求,使學生的聲音不斷調整的最佳狀態。如5.3 2- |這句老師提醒學生把氣頂上去,唱好5這個音。56 53 2- | 12 61 2-|這一句老師用劃旋律線的方式一條高,一條低使學生掌握旋律走向。在歌曲的最后一小節歌唱中有一個小小難點。教師用擊掌的方式輔助了學生掌握音準和節奏,使學生不易混淆。在最后表演拓展環節中,教師結合其身勢、歌詞、舞蹈進一步豐富作品表現,對本課學習內容鞏固與提升,立體呈現學習內容。整堂課都突出了音樂本位,是一堂樂基扎實,內容豐滿的音樂課。
2)滲透學科德育
盧梭的《大教學論》中提到,不具有德育目的的教學不能稱為教育。在課前,教師用一個視頻“幫助盲人爺爺聽春天的聲音”來導出學習主題“大風車”,并創設出了一個學習情境:學唱好《大風車》一歌,參加大風車欄目組去社區慰問老人的演出。于是這又是一堂充滿德育思想的音樂課。課前的討論和課上的實踐,都使孩子們深深意識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使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得到高尚道德情懷的熏陶感染,提高了整堂課的立意。
3)再現生本教育
現在最熱的教育關鍵詞是“生本”,那么生本的音樂課又應該是怎樣的。通常我們認為生本的最大特點是小組合作,也常用是否有小組合作、學生自學作為評價課堂生本的標尺。在《大風車》一課中體現的生本關鍵是“分層發展”。每個孩子的音樂素養迥異,課堂上怎樣發展好每一個孩子,是生本的核心。課前組織有音樂特長的'孩子進行鋼琴、聲樂表演,展示她們的風采。沒有展示的孩子培養她們的聆聽和欣賞習慣,激勵其學習音樂的興趣。課中,有孩子領唱、舞蹈表演,并且注重發揮這些小老師的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討論、嘗試中。課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成功的表演,那些是相對薄弱的孩子,生本允許失敗,在或成功或失敗中感受與體驗,讓孩子意識到差距。成功或失敗的音樂體驗能給他們多一分鼓勵和機會,讓他們對學習多一點認真和思考。課后,這些孩子還能有新的發展。小組長會帶領其他孩子將學習內容排練好,參加社區表演。教育不能為了教而編個謊言請孩子入甕,上完課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美麗的謊言,那是負教育。將音樂學習的情境延伸到學校生活情境中,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用真實情境來替代教學情境的虛擬,使學習從虛至實,讓孩子品嘗到音樂學習的意義,用音樂的美好帶給自己和他人快樂。
二、站在兒童的角度談教學中的兩大特點
1)情境創設貫徹始終。有效教學因該是根據學生的心理開展教學,滿足于學生的需求而構建不同的學習活動。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缺乏持續的注意力,所以教師更需要不動啟動學習任務,使學生保持住良好的注意力和具備學習動機。所以課以一個完整的情境有效地關注并滿足了孩子的情
感需求,也不斷驅使引導著孩子走向更深更難的學習活動中。
2)音樂游戲直觀有趣。抽象的音樂概念如何變得生動有趣,讓二年級學生所理解。教師需要從兒童思維角度去設計與探索教學的新形式。于是課中孩子們表演節奏譜的游戲讓每一個聽課老師印象深刻。孩子們通過扮演小音符,高大的孩子是四分音符唱一拍,矮小的孩子是八分音符唱半拍,伸手握拳代表小附點等等。孩子在游戲中不斷變化著左右位置,節奏意識也不斷增強,節奏越大越準,更關鍵的是小小的游戲讓孩子無需過多的語言變理解了附點節奏時值的變化。課后有老師共同探討該游戲科學性的問題。筆者認真,游戲教學首先是尊重小學生的本性,也僅適合對一些較簡易的知識以游戲形式具化,如果能相對將一些高深知識也通過一些游戲活動變得通俗易懂雅俗共賞,這也該是值得提倡的一種教育形式。
三、站在教學無完美的角度談待改進的兩個細節
1)背唱為什么就那么難。從一堂40分鐘課的目標來談,最根本的教學成效應該是大多數的學生能背唱歌曲。作為一堂展示課因該給予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個別孩子不能背唱,盡可能全部達到要求。而本課教學對該難點也作了設計,策略之一是用動作輔助帶動歌詞記憶,策略二是重點記憶第二段,音樂第一段由學生領唱。筆者發現,孩子做動唱的時候歌詞是記住了,可是聲音受到了影響。而請學生不做動作專注聲音時,歌詞卻背不出了。所以動作的目的是記憶歌詞,在動作設計時一定要精簡,甚至只是幾個關鍵詞上設計簡易的動作輔助記憶,這樣孩子專注歌唱時不會被動作所牽絆,動作是歌詞的腳手架,歌唱才是根本,多形式的背唱鞏固練習才是關鍵,不能主次顛倒,影響了教學的最根本的。
2)表演為什么就放不開。課的最后孩子要面向所有老師,以演員的角色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可這一次感覺并不理想沒有前面幾次面對黑板表演來的好,很多孩子緊張的唱不出了,通俗的話是表演時放不開,不能大膽自信。要改變這一情況,老師的作用不可忽視,為什么孩子一開始沒有唱好是因為老師在臺前放音樂,樂曲前奏較短,開始歌唱時老師沒有到位指揮。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用音樂播放定時或是請個小小音響師放音樂即可,老師大可不必忙的上竄下跑的,越關鍵的時候越要不慌不亂,引導好學生的狀態。還有表演的空間也是一個客觀問題。教室空間小,聽課老師就坐在孩子后面,轉過去表演時就是面對著聽課老師,而且是零距離。這樣的距離使孩子產生緊張,不敢唱,忘記唱也是正常。所以如何組織表演時的位置需要老師做調整,使表演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保持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中。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7
在《手拉手,地球村》教學中,由于課前存在“輕敵”思想,教學重難點不夠明確,特別是沒有回想一下以前上一課時出現過的問題,就貿然走上了講臺,結果出現了原本可以避免的老問題,這首歌曲由二個樂段構成,第二樂段是合唱部分,兩拍和三拍的長音頻頻出現,其中歌詞第一遍“手拉手,地球村”的旋律是由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組成的,而第二遍出現的“手拉手,地球村”的旋律是由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和附點音符組成的,但在演唱中并不象以往的歌曲學起來那么容易學唱。本來是讓學生完整聆聽后跟唱全曲,我覺得應該很快就能學會,可是到跟伴奏演唱時,還是有許多學生誤將出現的兩個“手拉手”的地方,竟唱出這樣的效果。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節奏較快、旋律的流暢性強,音符基本相同,學生們也都感覺到歌曲太容易了,但往往在容易中會出現更不容易演唱的樂句。促使他們也忽略了這句歌詞的演唱,而導致他們一開唱就出現了錯誤語句。
在教唱過程中,我反復彈琴讓他們演唱,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我無奈的情況下,忽然想到我為什么不利用他們的耳朵來共同辨別正確與錯誤呢?我就針對這兩句進行準確地、反復地范唱,學生通過聽辨和對比說出并唱出它們的不同之處(以加深學生對正確與錯誤的印象),最后在完整地跟唱全曲即可大功告成。想想如果在剛開始上課時我就把此句納入重難點來進行,就不會出現前面提到的錯誤問題,一旦出錯再糾錯這樣的難度就太大而且也浪費時間,因為有些學生很難擺脫流暢性和穩定感的束縛。
總之,在音樂課上如不出現類似的'問題,也許就不會去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回我知道在有類似的情況就必須在課前預設問題和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而“課前預設”又需要前一次的“課后反思”作參考。由此可見,“課后反思”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正因為體會到了“課后反思”的甜頭,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勤于反思,精于反思,讓課后反思成為我課堂教學的一個后備軍。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8
《愉快的夢》是一首抒情輕松的歌曲,學生們非常喜愛這首歌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音樂的動力,也是培養能力的幼芽。我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讓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教學的過程應該成為學生愉悅的情緒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充滿想象的特點,因此在我在準備這節課的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培養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引導他們進行創作嘗試,從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把握音樂的內涵,采用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教學中注意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體驗音樂,享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本著把“突出審美,深化歌曲的主題”這根主線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突出了學生主體的作用。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讓學生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
在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3/8拍子的節奏及含義從而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6/8拍子。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的學習降低了難度,同時使學生更加易于掌握和理解。學生通過口讀和打拍子的方式感受6/8拍子的節奏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容易感受節拍、節奏,在音樂教學的各項活動中都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通過自身感受的學習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本學期學生剛剛學習二聲部的合唱,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吃力。在學習《愉快的夢》這首兩個聲部的`歌曲中,我先把高聲部和低聲部的節奏拿出來讓學生反復視唱,學生熟悉后再把兩個聲部合在一起演唱,這樣降低了學習二聲部歌曲難度。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學、善學。
學習歌曲時,采用聽唱法和自學形式完成。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參與,通過提問,引導幫助學生如何去聽,提示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啟發學生全面感受歌曲的情緒。讓學生在聽唱和自學實踐中感受情緒。這樣,學生在反復體驗中獲得了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在多種形式練唱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集中注意、敏銳反應。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通過學生自己探索、了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本節音樂課中我讓學生利用畫筆把自己曾經坐過的最美麗的夢畫出來,這個環節的設計在貫穿本節課中有些突然,而且對于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雖然展開了自己的想象能力,但是學生畫出來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同時由于《愉快的夢》這首歌曲的二聲部合唱歌曲難度比較大,學生剛剛接觸,所以難度比較大。在學唱二聲部的時候,應該加大練唱的時間。應該速度放慢些,便于學生有一個理解的消化的過程,應多讓學生嘗試練習。充分感受二聲部合唱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上,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激發和增強,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9
片段:
聽《苗嶺的早晨》兩遍,一遍由口笛獨奏,一首由小提琴獨奏,設計意圖:區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問方式一
師:“這是由不同樂器演奏的同一首樂曲,你能聽出它們區別在哪兒嗎?”
生:“一個明亮,一個不太明亮。”
生:“????”
提問方式二
師:“這首樂曲由不同樂器演奏出來,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
生:“我喜歡第一首,我覺得第一首聽起來很明亮。”
生:“我也喜歡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覺得聽起來很清脆。”
生:“我喜歡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覺得很悠揚。”
生:“我喜歡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為我喜歡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來的聲音很柔和,我很喜歡。”
反思:提問方式一中,教師所提問題實在讓學生難以回答,因為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關注老師播放一首樂曲會要求我們干什么?而不會太關注樂曲本身,或者學生在欣賞不同樂器演奏的同一首樂曲時,他們往往注意到樂曲的區別,對于樂器音色的區別學生即使能夠意識到,但卻不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而第二種提問方式,教師從學生的感受體驗入手,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說出了兩種樂器音色的不同,這樣不僅使學生區分兩種樂器不同的`音色并表達出來,而且由個別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學生也積極參與其中,不斷在頭腦中回憶分析兩種不同樂器在演奏這首樂曲時的區別。如果再次欣賞這首樂曲時,學生對這兩種樂器的音色會更為關注、印象會更深。因此,這樣的提問方式能夠激活了他們的思維,激起學生從音樂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達到我們學習音樂的目的。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0
《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實驗教材的出版,對音樂教學改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的實驗教材突破了傳統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審美為核心,深刻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音樂教育觀。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師生雙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和贊賞。理想的課堂教學狀態是課堂里教師和學生在與音樂的共同對話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個性得到張揚、人性得到回歸,在對音樂的欣賞感受中享受陽光般美好燦爛的生活,愛音樂、愛生活、愛自然、愛民族、愛人類,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共同成長。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1、師:小朋友,上課前老師先請你聽一段音樂。(師在電子琴高音區演奏《兩只老虎》)告訴老師,你聽到過這首歌曲嗎?
師:下面老師再彈一遍,聽聽這一遍音樂和老師剛才彈的音樂有什么不一樣?你想知道是什么變化了嗎?老師會在這節音樂課里告訴你為什么?(設計懸念,讓學生有所求,有所思,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
師生問好
起立,教師彈奏上行音階,您好!您好!張老師您好!坐下,教師彈奏下行音階
3、導入師:老師想提一個問題,為什么剛才你聽到這樣的音樂你就起立了呢?(教師彈奏上行音階)
生:因為這段音樂是有變化的。
生:這些音樂好象越來越響了。
評析:在新課未開始前,學生對音的高低概念毫無,只是從表面的輕、響來給所聽到的音樂下一個定義,這是第一個矛盾沖突出現。教師在教學中先不急著給它下定義。
新授,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兩段音樂,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小鳥的叫聲。
生:我聽到了老牛的叫聲。
師:小鳥的叫聲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小鳥的叫聲很尖、很細的。
師:很尖、很細的聲音就帶給我們高音的感覺。
師:老牛的聲音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老牛的聲音很粗的。
師:這樣的聲音就帶給我們低音的感覺。
評析:在聆聽活動中給學生樹立起音的高低的概念,相信比直白的說教來得更有說服力,直接讓學生聽后說出音的高低,學生會把音的強弱和高低混淆起來。在新課的伊始,給學生下一個定義。)
師:下面我們再來聽幾段有趣的音樂,告訴老師,哪一段音樂高,哪一段音樂低?(在學習以后,給學生一個鞏固的機會。)
下面老師請小朋友聽兩段音樂,找一找,高音在哪一首音樂里,低音又躲在哪里?(課件出示《百鳥朝鳳》、《大象》)
師:我們聽到的聲音是有高有低的,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是有高有低的,哪位聰明的小朋友來告訴我們,生活中哪些事物也是有高低的?
生:交流
師:我們聽了那么多高高低低有趣的聲音,哪位聰明的小朋友再來告訴老師,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周圍,有哪些聲音也是有高高低低的?
生:拍手的.聲音和跺腳的聲音是有高低的。
師:老師也找到了很多有趣的聲音,而且是一些高高低低變化有趣的聲音,首先我們來聽聽大提琴演奏的聲音,告訴老師,你聽到的聲音是怎樣變化的?(出示大提琴、拉練等幾種有變化的聲音。)
二、自主探索
1、師:我們聽了那么多高高低低的聲音,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找一找?老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里放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把它們拿出來,老師給你們時間,大家去找一找,一會告訴老師,你是怎樣找出音的高低的?
2、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
3、交流
師: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了盤子和碗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盤子發出的聲音要低,碗發出的聲音要高。
評析:學生經過自己嘗試,動手實踐,發現了問題,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動手實踐,這個環節是關鍵。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感知,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會表現出不同層次,教師在這時,就應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協調者和合作者,這樣的分層教學,分層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實際和差異程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
4、師:你能讓這些物品發出好聽的節奏嗎?
評析:《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于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音樂教學必須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這一點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童心就像一張白紙,有待于我們去描繪,童心又像羽翼未豐的小鳥,有待我們去哺育。因為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
三、感悟音樂
1、師:小朋友發現了水杯里放的水數量不一樣的時候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想不想聽聽老師用水杯演奏的曲子?(師范奏)好聽嗎?來給它取剛才是老師演奏的一段音樂,不完整,下面我們來聽聽小朋友演唱的這首完整的歌曲。
2、欣賞《哆來咪》
3、師:你聽到了旋律的變化嗎?你能給這首曲子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嗎?你能畫出旋律線嗎?
4、隨音樂哼唱
5、隨音樂能用動作來表現一下嗎?
評析:理想的課堂教學狀態很難用一個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只有從教學的過程或狀態中通過師生雙方的狀態及與教學文本的對話交流中得以了解和區分,是否達到了最佳的或理想的教學狀態,我們可以通過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進行評價。教學的過程是師生雙方投入的過程,只有每個人的心靈都受到震撼,都受到撞擊,
我想音樂已經進入每個人的心靈。)
四、課堂延伸——小猴運桃
1、師:小朋友的表現真不錯,今天老師還帶來個你們的好朋友,(屏幕出示小猴)這可不是只普通的猴子,這是一只會唱歌的猴子,今天小猴要請小朋友幫個忙,你們愿意嗎?小猴請小朋友把它喜歡的桃子摘下來,這些神奇的桃子都有著不一樣的音高,請小朋友仔細聽,可千萬別搞錯了當你們每摘對一個,電子琴就會告訴你,你的回答是否正確?
2、學生作業。
(評析: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的關系,課堂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指導學生課外學習的方法,提供學生課外學習的渠道,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拓展性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等;處理好發展個體與面向全體的關系,音樂課鼓勵個性發展,提倡因材施教,但必須面向全體,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只不過發展的標準因人而異。)
課后反思與小結
本課旨在突破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變程式為個性化,試圖體現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設計的創新、教學手段的創新,構建一種“以人為本,合作探究”的學習新模式,在教學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特點。
1、處理好課本與教材的關系,課本(原始劇本)是基本的教學內容,是一個結構性的東西,是教學材料的部分,在具體的教學中只有靈活重組教學資源,才能更好地處理教與學的關系,音樂教學更為重要,可以說課本資源有限,但材料和教學空間是無限的,本課利用了教材中的一個知識點,在教學中進行擴充,進行內容重組,為學生在感知音的高低上拓寬了視野,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盡可能地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探究的主體、發展的主體。
2、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布置自主學習的內容和要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自學者”“問題解決者”的角色,教師則承擔著“輔導者”的角色。學生有創造的想法或做法,教師給予肯定,對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給予糾正,講清錯誤的原因,使學生真正領悟知識與技能。
問題討論: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鑒于這一特征,“新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可是在現實音樂教學中,也有學生對它興趣索然,這種現象形成,主要是來自于學生對自已學習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而表現出的信心不足。在合作探究學習這一形式的良好促動下,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并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追求我們心中理想的課堂教學狀態,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張揚,讓童心在音樂中飛翔,讓音樂和每個孩子都靠得更近些,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追求理想的課堂教學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理想始終在你心中,不斷追求,一定會實現!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1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于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并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于是我采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采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復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五、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新課程標準上的要求,給學生示范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
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弦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2
小學音樂課不是主課,課時遠少于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每班一周只有兩個課時的音樂課,由于受到時間和樂器的限制,開展合作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時間上難以調控:有時候在課堂上剛分好任務,學生還沒有進入到合作學習的狀態,一節課的時間就過去了。因為學生缺乏時間進行溝通交流,無法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能有效促進音樂教學效果的提高。但要開展合作學習,需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溝通、交流,形成相互協作的一個小團體。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會大聲喧嘩,趁機吵吵鬧鬧。這就需要教師事先給學生訂立一定的規則,讓學生有章可循。否則教師可能控制不了局面,讓課堂秩序陷入混亂的狀態。不但無法開展合作學習,基本的教學任務都難以完成。失去原有的教學設想,是不足取的。下面以小學音樂第三冊歌曲《打花巴掌》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例:第三冊歌曲《打花巴掌》
“琴瑟合鳴”奏樂章——小學音樂合作教學反思(作者:盧曉俊)
在這一堂課上,我請學生自由組合,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進行邊花樣拍手邊念歌詞。在組合過程中有點亂,出現了這樣的一種狀況:A要和B合作但B要和C合作,這個時候教師還要調解各方面的關系,會大大浪費課堂上的時間,好不容易完成組合,結果兩人一組的學生拍手拍得較協調而三人一組的學生就配合不起來,三人一組的學生在合作不順利的情況下學生就會產生不良情緒,相互大聲討論,甚至鬧不愉快。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教師很難進行安撫,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的情況下導致課堂秩序混亂,好不容易才讓學生安靜下來學習歌曲。到了最后一部分拓展,在創編歌詞這一環節“打花巴掌的,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剛準備分組合作下課鈴就響了,整節課下來原來預定的教學內容根本來不及全部完成。
針對分工合作、課堂秩序混亂的問題,在組成小組時,我讓學生縮小選擇范圍,限制在前后左右,將能力強和能力強的學生錯開,部分由我調整。還以上面的《打花巴掌》一課為例,花樣拍手時我先讓兩人一組的學生站起來展示,讓三人一組的學生選擇適合他們拍手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特別指出相對簡單易學的拍手方式,再讓三人一組的學生進行展示。這樣課堂秩序與合作的協調得到了保證,就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針對時間不充足的問題,我將這堂課分成兩個課時,將本課兩部分合作學習分開,將拓展部分單獨一課時,這樣前一課時既有利于鞏固歌曲,體驗花樣拍手的樂趣,第二課時又能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創編與合作能力,利于學生逐漸適應合作學習的方式。
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在實踐過程中多少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何況合作學習還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缺乏實踐經驗的推行初期,需要反復探索,不斷完善,本人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強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一)固定分組,讓學生逐步適應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需要在集體中進行,班級是一個大集體,但要在這個大集體中建立合作關系,這是非常不實際的做法。所以,本人認為教師應該嘗試在班級中進行分組,通過分組來固定學生的合作圈子,避免經常更換合作伙伴,讓學生不適應。當然分組也可以設置一定的時間期限,比如半個學期換一次,或者一個學期換一次,只要不是頻繁更換就可以。這樣更利于學生在固定的群體中加強協作意識,提高他們溝通交流的能力。而且固定的合作群體,能夠更好地讓他們養成合作的習慣,在原先個體學習的基礎上,也許大多數學生都不具備合作學習的習慣,因為學習本身是獨立完成,但在一個熟悉的群體中,他們會更加自覺地去溝通交流,慢慢養成協作學習的習慣。
分組合作學習也可以跟創設情境融合在一起。例如在教學活動一開始,律動就先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將學生分為四組(按人數分也可以是八組六組)進行活動。如雙冊教材中有以春天為主題的教學內容,我就利用春天的歌曲律動創設一個到田野里親近大自然的情境,請學生到達目的地后做深呼吸(有利于放松心情,有利于學生自然的歌唱),然后給每一組分一塊地(將地用方框畫在黑板的邊角)讓學生一起去播種,每顆種子代表一個學生,表現好的種子就會發芽,如果整組都長出小苗,小組就會開花。用這樣的方法讓每位學生覺得自己很重要,整組的合作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以此類推,像秋天的教學內容就可以創設讓果子成熟的情境等等,這樣以小組合作融合情境教學的方式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二)固定合作學習流程,給予學生充分的合作時間
有些教師在開展了合作學習之后就不注重教學效率,讓課堂上學習氛圍熱熱鬧鬧,看似教學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但是大大降低了效率,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為了在合作學習中提高效率,本人認為要固定合作的學習流程,不能隨意更改。一旦合作學習的流程確定下來之后,教師就不用每一節課都忙著明確分工,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去開展教學活動,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去進行合作學習,這樣更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營造穩定、和諧的學習環境。
(三)完善教學管理,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
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過程中都為一件事煩惱,就是不知道怎樣維持課堂秩序,課堂在開展中經常會被混亂的局面打亂,有的.甚至失控,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教師總是束手無策。其實合作學習離不開在課堂上溝通交流,有時候學生大聲討論就會讓課堂顯得秩序混亂,尤其是小學生還不怎么知道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要維持好課堂秩序顯得更加困難。為此,在實施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擅于觀察與總結,摸索出新的管理方式,不能一味地采取過往的管理方式,這不能適應合作學習這種新教學方式的需求,所以必須要在管理中加強創新。例如每節課都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給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對合作組長進行經常性的指導培訓,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作用。當然在這方面需要注意結合小學生心理年齡特點,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行為特征,只有迎合他們的年齡特征,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是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促進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全面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良好途徑。在音樂中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合作,就像“琴瑟合鳴”奏出的美妙樂章。美妙的音符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跳躍升華,是師生共同追求的教學氛圍。我們可以重點從固定分組、固定合作學習方式、完善教學管理著手,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經驗,才能通過實施合作學習來促進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3
下半期《手拉手》的主題活動將進行完畢,在《手拉手》主題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欣賞、觀察、交流、游戲等,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與人友好相處的快樂,突破了本主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現簡單總結如下:
1、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投入活動中,我首先用了大家熟悉的《找朋友》《找到朋友碰一碰》音樂,通過音樂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感受與朋友之間友好相處的快樂。
2、在生活中利用編位置,給幼兒提供自由結合找朋友,我首先問小朋友,我們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你想和誰坐在一起?為什么?李政康小朋友說:“我想和范樹璋坐在一起,因為我和他是好朋友。”陳晨小朋友說:“我想和陳子濤坐一起,因為我們是好朋友。”龐浩宇小朋友說:“我也想和李政康、范樹璋坐一起,我們都是好朋友。”聽到他們三人想坐一起,我當時就心里一緊,他們三個小朋友都很聰明,但是在常規方面卻是比較差的,屬于不容易自我控制的小朋友,他們喜歡在課余時間擠在一起,雖然是好朋友但也免不了經常吵架,他們三人坐一起真的`有點緊張,于是我問他們:“你們三個人是好朋友啊,真好,那你們說,好朋友坐在一起,應該怎么樣呢?”這時,他們紛紛舉手說:“好朋友坐在一起,當然不能夠吵架,還要互相幫助呢!”聽到他們的回答,我真的很開心,覺得他們有這樣良好地想法已經不錯了,于是我當即就表揚了他們,鼓勵另外的小朋友向他們學習。接下來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好朋友坐一組,然后再用照相機把同一組的小朋友拍照記錄了下來,展示教室麗的電視機還有上傳到Q群相冊里。
3、經過后半期的觀察,孩子們和好朋友坐在一起都很開心,而且還能相互提醒、相互幫助,下課時,他們在一起開心地聊天、游戲、常規比以前有所好轉,通過各科一系列的活動,讓每個幼兒認識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同時正確看待朋友的閃光點,知道怎樣才能擁有更多的好朋友。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4
教學反思是一種用來提高教師自己的專業素養,改進教育實踐的學習方式。在小 學音樂教學中,廣大音樂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常常寫諸如“教學后記”或“課后隨筆”等教學反思,但教師們一般只是記載音樂課堂的真實情況及對課堂中出現 的一些情況作簡單的思考,顯而易見,這樣的反思是淺層次的,卻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標達到了沒有?”“為什么?”“如何改進?”等一 系列深層次的真反思,而且寫了之后就往往束之高閣了,使課后的反思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起到教學——反思——調整——改進教學的積極作用。筆者在音樂課堂教 學實踐中,利用平行班教學的有利條件,以現代教育的有關理論為指導,對課堂教學內容、目標、過程和方法在教學之后重新進行審視、評價,進而調整和改進教 學,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以下就是我對音樂教學進行真反思的一些主要策略:
一、注重音樂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反思。
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僅應具有音樂性、審美性,更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 教學內容只有充分利用現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調整教材內容以適合現代學生審美需求,并根據學生的學力水平重組教材,把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充實到 教學中去,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悅,讓教學內容真正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這也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的重要體現。因此, 我們的音樂教學反思首先要著眼于教學內容的是否生活化,是否為學生所喜聞樂見。
案例一:第七冊《越劇欣賞》一課。我原先是這樣設計的。上課一開始教師通過設問, 讓學生談談或即興模仿平時生活中了解的越劇知識。接著用大半節課的時間介紹了越劇的有關知識和家鄉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最后欣賞越 劇唱腔《西湖好》并學唱其中句段,學畢讓學生談談對越劇的感受。出乎意料,學生的反應讓人啼笑皆非:“我媽媽說,越劇是給老人們聽的。”“我覺得越劇太嗲 了!”教室里霎時哄堂大笑。
反思:本例過多的非音樂化的教學內容削弱了學生對越劇欣賞的聽覺體驗。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著重挖掘越劇的藝術魅力,重點圍繞著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進行,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內容的興趣,加快對音樂的內化,體會越劇藝術的魅力。
反思后我相應地調整了教學設計:從現場演唱徐派片段引入介紹徐玉蘭和家鄉浙江的越劇,從學生欣賞與模仿中強化學生感受越劇的旋律美與韻律美,最后欣賞《梁祝》的主題音樂,形成了深刻的審美體驗,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調整后,學生對越劇的認同度及情感有了較大的變化,從誤解到理解,從盲目到欣賞,這就是真反思的功效。
案例二:一位老師這樣執教人音版第二冊《海》: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讓我們開著 小火車出發吧!聽!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播放《海》音樂前奏)看見過大海嗎?讓我們一起去看海(出示圖片:美麗的海島、沙灘、魚兒、貝殼、等)。音樂家 叔叔編了一首很美的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接下去學生學唱歌曲……
另一位教師則這樣進行教學: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讓我們開著 小火車出發吧!聽!我們快到什么地方了?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播放《海》音樂的前奏)你能把這些聲音模仿出來嗎?(生用動作和聲音模擬海邊的各種聲音:海 風:呼—呼—、海浪:嘩———、海鷗:喲喲 喲喲、海浪撫摸著沙灘:沙—沙—。汽笛:嗚———)師:“可有時候這些聲音常常是同時發出來的,你們能讓我聽聽嗎?”于是學生紛紛開動腦筋,分組、分角 色,在教師的引導和指揮下用動作和聲音演繹了一段動人的立體音響:
海風:呼 — 呼 — 沙灘:沙 — 沙 —
海浪:嘩— — — 汽笛:嗚 — — —
海鷗:喲 喲 喲 喲 海浪:嘩啦啦啦 嘩啦啦啦
反思:在新的音樂課程中,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善于在 濃郁的藝術氛圍和良好的人文情境中處理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深入細致地分析和挖掘教材的知識暗線,用形象生動、游戲的方法將繁難的知識技能內化在活動 中。教法二的的教師善于仔細分析、研究教材內容,挖掘整合教材的內涵。先創造和提供開放式、趣味性的大海音樂情景,引導學生探索、創造和表現出海邊的各種 聲音,再由淺入深,巧妙地將各種聲音進行組合,在游戲中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多聲部的音樂,為今后學習和感受多聲部的歌曲打下了基礎,發展學生音樂創造思 維和音樂表現能力,提高了人文素養。實在是教學內容上的一大亮點。
這樣一反思,會使教者豁然開朗,以后就會少走一些彎路,這又是真反思的一大好處。
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教學目標的反思。
由于學生的需要、興趣、經驗和能力是多樣化的。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要充分體現以人為 本的科學的音樂教育觀,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把握教材的特點,合理設置音樂的三維目標。顯然,加強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有利于提高教 學的有效性,使教學目標真正起到導向、調控、評價作用,成為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案例三:我在新授《共產兒童團歌》這首歷史歌曲時,由于學生感性理解不夠,因而無 法準確把握情感,演唱不夠生動。為此我在第二次教學時稍作了調整:給學生簡介了歌曲誕生的歷史背景,用電腦展示了當時人們生活的苦難畫面,還給學生觀看了 《紅孩子》的錄像片斷,讓學生明白今天的少先隊員的前身就是兒童團員。共產兒童團曾在革命歷史時期發揮過重大的作用。這樣一來,同學們就理解了樂曲的內 涵,用他們自己的話說——自己已是威武的兒童團員,在戰爭年代,學知識學本領,救國民于危難之中。當然,演唱起來也就鏗鏘有力真實感人了。
音樂是情感藝術,課堂情感目標的達成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本例在原先教學效果不理 想的情況下,及時地進行反思并根據小學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歡做英雄的心理特點,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適時的創設最佳教學情境,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最優化 的心理情意狀態,激發、感染、淘冶、誘導學生的情感,最終成功地達到了審美情感教育的目標。
案例四:第十二冊欣賞《春節序曲》。我在教學時,首先從春節聯歡晚會導入,創設熱 烈的音樂學習氛圍,再簡介樂曲,然后欣賞樂曲。其中重點欣賞第一部分,反復聽、哼主旋律,激發學生想象人們過春節時熱鬧的音樂情景。然后再聽音樂分組進行 扭秧歌和敲鑼打鼓的律動。整堂課我熱血沸騰,激情澎湃,動得很累,本以為最高潮的地方學生卻亂敲一氣,課堂氣氛反而從輕松到停滯,直至懶散。
反思:本例看似生動活潑、氣氛活躍,實則缺乏對音樂作品的審美體驗、情感升華。目 標的制定比較籠統,宏大,強調了教師的主體地位,以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音樂教學本身就是藝術,只有增加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注重選擇直觀的教學方法,發揮 學生多種感官的通覺作用,才能牢牢把握住音樂審美情感這條主線,提高音樂審美目標達成的實效。
通過反思,圍繞著學生年齡特征和音樂感知的特點,我重新設立教學目標:“聆聽《春 節序曲》,充分體驗西洋樂器豐富的表現力,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及情緒。”課堂上,幫助學生再現過春節時的紅火場面和歡騰的氣氛,仔細聆聽 第一部分的主題音樂,并請同學們做小小的攝影師,抓取一個個與音樂相吻合的鏡頭。并說說為什么會配上這些畫面。再通過討論欣賞、比較欣賞、選擇欣賞等多種 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究音樂旋律、節奏、速度、音色等特點。我發現學生們驚喜愉悅、臉上寫滿了興奮和滿足。連平時不善于表達和表演的同學,在那一課也高高舉 起了他們的小手。而課堂氣氛不但活躍而且有序,相同的教學內容卻出現了與前一節課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
從以上兩則案例可見,注重“目標的設置與達成”的真反思可以助你走向教學效果最優化。
三、把握學生認知心理,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反思。
音樂課堂教學的組織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策略,盡可能的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全身心的投入并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案例五:第五冊《我是小音樂家》的歌曲難點教學中我這樣設計:一、聽一聽“今天老 師帶來了幾個樂器,豎起小耳朵聽一聽,他們是誰?”“他的聲音是怎樣的?”二、演一演“我們也來做小小演奏家,演一演。”三、唱一唱“你能把吉它的聲音模 擬一下嗎?” 0×× ︱ ×× ××× ︱×× ××× ︱ ×× ××× ︱×× × ‖ (0勃隆 ︱ 砰砰 砰勃隆 ︱ 砰砰 砰勃隆 ︱ 砰砰 砰 ‖)然后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大提琴和圓號,學習探究它們的演奏方法并進行聲音的模擬。四、夸一夸“你們真了不起,老師禁不住想要夸夸你們。”師唱:“你們都 是小小音樂家,真是了不起!”( 0 55 ︱ 1 1 2 2 ︱ 3 3 5 4 ︱ 3 3 2 2 ︱ 1﹒ 0 ‖ )小朋友你能夸夸自己嗎?不用老師提示,學生信心十足地,用自豪的的聲音唱起了“我是小小音樂家,真是了不起!”。
反思:一節出色的音樂課總離不開構思精巧、充滿新意的教學設計。而歌曲教學中的難 點突破又是老師們非常頭痛的事情,怎樣既做好歌曲教學的鋪墊,巧妙地解決難點,將繁難的知識技能內化,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生動呢?本例教學方法從“趣” 入手,著眼于激活學生的心理需求,由淺入深,巧妙安排四個環節的教學。從“聽一聽”集中注意到“演一演”主動參與,再“唱一唱”自我表現,最后“夸一夸” 激勵評價。學生在興趣盎然中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認真傾聽、入情演唱,。既解決節奏和襯詞兩個難點,鍛煉了思維,又培養了能力,掌握了學習方法,取得了教 學上的有效突破。可謂是一舉三得,妙不可言。
案例六:一年級歌曲教學《草原就是我的家》。在學會歌曲以后,我這樣引導學生進行 歌曲的處理、表現和創造:“美麗的大草原就是蒙古人民的家,所以這首歌我們要怎么樣唱呢?你能有感情地來唱一唱嗎”?(生用自豪、歡快的心情唱進來了) “這么美的歌曲蒙古人民時時唱,處處唱,他們中散步的時候唱,在騎馬的時候唱,有時還邊唱邊跳。你們想試試嗎?”“散步的時候應該怎么唱呢?”(生改變速 度,用較慢的速度、優美的歌聲表現蒙古人民熱愛草原的情感。)“在騎馬的時候呢?”(生用快速。活潑的歌聲贊美草原,并用手指在桌上敲擊節奏模擬馬蹄聲為 音樂伴奏,十分逼真。)你能創編幾個動作邊唱邊跳嗎?(生高度興奮,邊歌邊表演,興趣十足。)
反思:本例中教師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和音樂教材的特點設計教學,創設了良好的能 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氛圍,并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和發展的權利,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因素,喚起學生學習的活躍情緒與學習興趣。進行音樂的再創造,使音樂教學 充滿了生機活力。自然、簡短的幾句話,看似簡單實則用意頗深,真正實現了音樂的享受、體驗與發展。
這樣在上述兩個案例中不難看出,從學生的認知心理、及教學策略的有效性去反思音樂課堂,我們的教學定會走出一片新天地。
四、立足過程,促進發展,進行教學評價的反思。
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許多新穎的評價方式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在教學中起到了畫龍 點睛的作用,但仍有許多評價方式僅僅付諸于形式,“為評價而評價”“馬馬虎虎走過場”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我們常常困惑于如何使評價更富有積極的激勵意 義。教學評價的反思可以使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教學效果有一個新的認識,從而提升評價的質量。
案例七:音樂唱歌課《小雨沙沙》片斷
1、師:大家把春雨的聲音串編成一場音樂會,比比哪一組編得好,演得出色。
2、組一:一個人講故事,其他孩子根據情節表演各種場景及聲音
生評:我覺得他們小組的表演挺好的,就是講故事的同學講得不夠順。
師評:你不僅很注意看表演,還能提出建議。我也想對×××說,我很佩服你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想出這個故事情節,相信以后多講多練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生:(受到鼓舞,表情認真,端坐上課)
3、組二:微風輕輕吹——樹葉沙沙響——下起小雨——青蛙“呱”跳回水塘——四個同學演唱《小雨沙沙》,其他律動表演——表演完畢
師評:他們小組哪些地方你最欣賞?
生評:我最欣賞他們能分開表演不同的角色。
生評:我發現他們把歌曲加進表演了,我們組就沒想到。不過如果唱歌的同學也能表演就好了。
自評:我也覺得我們組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把模仿的聲音與剛剛學會的新歌《小雨沙沙》連在一起表演。
4、師:你能給自己的表演起一個名字嗎?各組積極討論,想節目名字
生:小雨音樂會、小雨演唱會、小雨沙沙等
反思:在《小雨沙沙》這課中,教師淡出“教”的角色,通過“想、說、演、評”等音 樂實踐活動,激活了學生的探求欲、創作欲及表現欲,培養了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教師通過協調、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造表現。并充分調動學生資源展 開討論,因勢利導滲透“用欣賞眼光評價”的評價方式。這種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的多元評價方式形成了生動、活潑的良好評價氛圍。使評價更好地服務 于教學。
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各方面表現,不能一概而論。
對自己的教學評價進行反思,構建好“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體系,可以更好地凸現評價的功能,使之有效地引領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音樂教學的真反思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對 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多角度、多形式的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么? “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 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后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后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 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中的藝術。提倡音樂教學的真反思可以使教師更好地 掌握教與學的規律,將音樂課堂教學得失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剖析,從而追求更高層次的教學主體合理性。教育專家麗蓮·凱茲指出:“教師專業化的起點,在于 愿意去思考問題,并嘗試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新世紀呼喚“思考問題與改進教學”的反思型音樂教師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5
由于特殊原因沒辦法在音樂教室中學習。我帶著"怎樣能使學生在班內上得輕松自在呢?"這個問題走進二(1)班。歌詞按照節奏會讀之后,剛一打開錄音機聽范唱,一個孩子聽到音樂后就脫口而出:"開始唱戲了!"隨后使勁地在"咚咚咚咚嗆"這一句"嗆"的字音上用鉛筆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這一舉動提醒了我,何不讓全班同學一起來?這樣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興趣。于是我提出了:大家認真聽音樂,當你聽到"嗆"字時,就用鉛筆敲一下文具盒。這一來教室沸騰了,又很快靜了下來。第一次沒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襯詞"咚咚咚咚嗆"全敲了起來;第二次在教師強調了要求之后,95%的學生能夠作到。學生的興趣極度濃厚,每個學生都特別投入地聽著音樂,嘴里唱著歌詞,惟恐再漏敲掉一個"嗆"字。下課鈴聲響了,學生還再要求"再敲一遍"。
我的教研專題是"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以動激情的實驗研究",就是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動起來,通過讓學生身體、情感、思維等等多方面的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之中。我在實驗研究期間,盡量運用一些可以讓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如:說,動,表演等等。
《過新年》一課,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通過發現問題的方法來引入教學→教唱1、3、5樂句→學唱全曲→學生自由表現你聽到的歌曲內容→在盡情的表演中學生不斷的重復歌曲的旋律,讓歌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分析:課后,仔細想想這節課,我覺得非常有收獲。它讓我在認為最適合自己實驗方法之外又發現了新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身邊最普遍、最簡單的事物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學方法可以隨著環境的改變而靈活變化,兩種教學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實驗方案中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得到補充和完善。同時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適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的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才樂于接受,音樂課才能讓學生喜歡。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6-12
小學音樂的教學反思09-04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5-16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熱門】06-14
【精】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6-14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精】06-14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熱】06-14
【熱門】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6-13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推薦】06-13
【熱】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