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今天連續聽了兩節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二單元的整體教學課,接著根據自己的備課進行了實驗班級的同步教學。從教學整體情況來看并不理想,在匆匆中基本的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仔細分析有課的設計問題(課堂容量大以及教學重點的時間安排不合理),也有對學情分析和處理安排耽誤時間的原因,更重要的我想還是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習慣問題。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投入狀態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益高低。無論你設計教學再精心(原則上不現實的,常態的課堂教學是沒有完美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有許多的問題。準備再全面,只要學生主體性學習不動起來,你的教學就是空。分析學生學習不主動,參與學習意識不強,原因是多元的。早期沒有培養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濃厚興趣,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學生對學語文沒有正確的認識,便沒有對語文學習正確的態度。
其實語文學習是富有魅力的。無關的幾個字、詞組合到一起去,就會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表達豐富的情感、展現多彩的畫面、演繹精彩的`故事。從一年級起作為每個語文教師就應該以此為目標。善于挖掘教材中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重點,以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為保障,積極引導學生品讀精彩語言(包括字詞句段),滲透文化教育、品德修養教育以及能力方法訓練。注重實施賞識教育,從點滴處學習閃光處入手,放大學生語文學習細微的優秀做法,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看似枯燥的讀書生活中。多一些人文關懷,少一些功利的教學成績思考,更多關注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為根本。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多一些學生學習體驗機會,多為學生提供與課文對話交流的空間,少一些機械式分析講解,少一些嚴格按照教案教學的刻板,讓學生更多經歷語言學習的過程,體驗語言實踐的快樂所帶來自身成長的快樂。
總之善于激發學生學習愿望,激活學生學習熱情,努力讓每一個孩子真正徜徉于書海,沉醉于語言,此謂語文教學之大幸也,也是每位語文教師肩上神圣的歷史使命。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提燈女神》本節課教學中,我在學生初讀課文,弄明白課文“寫了什么”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了語文文本“怎么寫”的問題。
綜觀整堂課教學,我感覺自己教學有以下兩個亮點:
一、抓住單元訓練重點,緊抓文本重點
本節課,我單刀直入:“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提燈女神》,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就課文的主要內容展開交流。我就勢引導:“這一單元是以寫人為主體的,回憶一下,單元訓練重點是什么?”學生匯報后,我然后過渡:“這節課,我們就來感悟南丁格爾的人格魅力。”接著,小黑板出示學習指南,展開學習,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語句感悟南丁格爾無私奉獻的'精神。最后引導學生概括“作者怎樣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學生討論概括:“作者用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偉大精神,還通過南丁格爾家人的表現和醫院環境的描寫襯托人物精神。”通過這一系列學習過程,我緊扣文本重點,不但弄清了語文“寫什么”的問題,還解決了語文“怎么寫”的問題。
二、教學中重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我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我的教學中,我總是有意識地將學習方法的指導潛移默化地滲透在學習方法中。本節課也是。教學中,我出示學習指南:“A、用響亮的聲音讀課文,思考你認為南丁格爾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來,用橫線畫出有關語句。B、全班同學交流感受,(交流時可以用我認為——因為課文這樣寫到——來回答,也可以先讀語句,再講自己的看法)。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補充。”這個提示中,我就將怎樣去學習文本的要求很明確地提了出來,而且教給了學生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概括本文的表達方法,實際在教給學生一種習作的方法。我想,通過這些學習方法的滲透,我的學生學習能力會逐步得到提升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圓明園的毀滅》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在設計這篇課文教案時,我首先閱讀了竇桂梅老師上這篇課文的教學實錄。她重在讓學生感悟“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損失,那必定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那有那些價值呢?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教學。教學中,竇老師富有感情的語言,巧妙運用數學計算讓學生感受時間的長久,以及板書的巧妙設計,都讓我拍手稱贊。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不知不覺中浸潤著每一個孩子。但是,我在豎然起敬的同時,也在深深的思考:學生在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中,是否有長足時間的思考,是否真正觸及了他們的心靈?像《圓明園的毀滅》這樣的課文所包羅的東西太多太多,是否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深入地去了解歷史,去感悟課文呢?
思及至此,為了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我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課前的預習,填寫“自讀收獲卡”,收獲卡分兩部分,一是從課文中的收獲;二是從自己搜集資料中的收獲。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落到實處。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交流了課前收獲,記錄員做記錄,發言人匯報交流,其他小組補充說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交流的收獲也很多,體現了生生之間真正的對話。
要讓學生由愛到恨產生強烈的情感碰撞,因此“愛”的情感就必須到位,這也是作者為什么用大篇幅寫它輝煌過去的原因。在讓學生感悟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我根據學生的興趣,從“布局”“建筑”“文物”三個方面讓孩子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進行二次分組,大大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在二次分組的小組內,我通過任務單的形式,讓孩子們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有目標才有動力。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非常認真地朗讀,非常熱烈地討論,非常團結地畫“布局”平面圖······動起來了,孩子真正的動起來了!
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讓他們從“我和他的意見一樣,因為······”“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從······”“我對他的看法有補充······”幾個方面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孩子思考——表達——傾聽——思考——表達,經歷思維的碰撞,智慧的閃現,情感的激發,將合作探究,生生互動落到實處。并通過作圖實踐,想象建筑景觀,欣賞建筑美景,閱讀歷史文物資料等,讓孩子感悟到圓明園的輝煌,從而自然產生“愛”的情感。
越愛就越恨,當孩子們觀看了“圓明園毀滅”的影片后,那失去真愛的痛,那對野蠻侵略者的恨涌及胸口。這是,我再讓孩子們在小組里結合課文抓字詞談感受,那就是真情流露,水到渠成。看著孩子們討論時憤怒的眼神,聽到他們激動的話語,我知道孩子們真正走進了課文,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內心。最后,通過愛與恨的強烈沖擊,我想孩子們有很多的感悟。通過老師的語言創設情景,我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并用你所有的感情表達出來,這節課就在孩子們激昂的話語中結束了。
整堂課,孩子們積極參與,充分表現了孩子的自主性。小組合作探究,提升了孩子們團隊的意識,讓他們懂得合作的力量,團隊的力量,并從中感受到樂趣。但與傳統教學相比,我覺得字詞深入的挖掘還不夠,課堂質疑還欠缺。如何將小組合作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找到切實可行的語文教學方式,我想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與探索。文章來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我將目標設定在:感受威尼斯小艇的樣子、體會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最后設置了一個感情提升,在檢測學生的情感基調是否提升。本課的重點在于體會威尼斯和小艇的關系。
我抓住作者的描寫手法,如:“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有深,有點兒像獨木舟……”分不同層次讓學生去讀:先初讀、在默讀想想作者是運用哪些方法描寫出威尼斯的小艇的?接著在寫法上進行引讀、最后試著背背看,在背的基礎上誦讀。
從文本中感受威尼斯小艇是威尼斯的獨特風情,如:“新月”、“水蛇”的比喻使得優美,讓學生讀出優美的語氣;“飛”字的指導,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往后退,飛得我們不知看哪一處好,還飛得我們怎么樣?飛出了什么?讓學生身臨其境,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大膽地設想坐在飛一般的小艇的感受,同時對文本也在講述中深入人心;“擠”字的指導,把“擠”字換成“劃”、“穿”、“開”過,感受“擠”的巧妙運用,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
擠得我們怎么樣?擠出了什么?;“總能”刪去讀讀看,說說感受到了什么,讓學生體會到船夫嫻熟的駕駛技術。這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只有威尼斯才有,這樣的小艇、這樣的船夫只有威尼斯才有。
最后的設置,我刪去了所有帶有小艇的文字,刪去了事先畫過的小艇的樣子,讓學生感受小艇一去不復返會怎么樣?沒有小艇,商人不能……青年婦女不能……莊嚴的'老人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引到課文第一自然段,除了“主要”還會是怎樣交通工具,學生再深一個層次的理解。拓展我放在了課后,讓學生寫寫家鄉的主要交通工具。
本次教學有很多不足之處:
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花費了太多無用功,應該直接讓學生感受,為什么作者要用“新月”、“水蛇”而不用其他的詞語形容呢?
“擠”字的指導,學生提前說出了我的設定內容,我應該先“擠”出了船夫的什么?在問問擠得你怎么樣,學生說到”害怕“我就可以順序推入笑一個內容,就是感受船夫駕駛的操縱自如。學生已經提出了“總能”這個詞語體現了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而我沒有給與繼續引導而是讓學生回到我設定的內容里,本來這個內容繼續往后引導,“總能”一次、二次、三次、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擠得你怎么樣?擠出了什么?最后還是能回到了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所以沒必要讓學生一定按照你的要求去回答,而我恰恰范了這個錯誤,對學生的超前答案不予理會。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絲綢之路》這篇略讀課文,我根據教學目標放手引導自學,我想隨著課堂的結束孩子們也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課一得”文章結構、課文內容的把握還是我主要訓練的重點。回顧自己本節課的教學:
1、檢查預習,完成叢書一至三題。旨在透過這個環節,題一檢查孩子們課前是否讀通文章,字音是否讀準;題二是檢查是否借助工具書解釋詞語,只有理解意思才能正確運用進行造句;題三檢查的是是否閱讀課后“資料袋”內容,了解與這條道路有關的著名人物。通過課堂作業環節得以落實。
2、質疑問題,資料輔助。看到這個課題,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絲綢之路是條怎樣的路?一讀資料袋,二看課件圖文結合,通過這個環節形象感知。
3、指導自學,梳理結構。
讓我們用這三把“鑰匙”走進這篇課文
今天的第一把“鑰匙”——作者為什么寫這篇課文?“你能從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嗎?(相機品讀第一段,學習”倒序是開頭“。)
用的第二把“鑰匙”——寫得怎么樣?問題引領1: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一幕。默讀思考,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好,你最有感受?找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相機品讀“迎候”“歡呼”“偉大的.路“及場景描寫——表演魔術)
問題引領2:難怪中國使者這么感嘆道“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繼續讀文13自然段,通過朗讀,在你眼里,這還是一條怎樣的路?(“商貿之路、文化之路、交流之路、友誼支路…”孩子們紛紛而談,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問題引領3:齊讀14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首尾呼應的寫法)
此時第三把“鑰匙”——課文寫了什么?結合板書,你找到了嗎?(看著板書,學生梳理結構說出內容簡單而輕松!)
努力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從課堂有意識訓練開始!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一、個性化閱讀,讓課堂綻放活力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個性化閱讀要求教師重視、珍視閱讀主體(學生)對客體(文本)的不同的認識和感受,并營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即條件、氛圍,讓閱讀成為個性釋放的過程,讓閱讀成為張揚個性的舞臺,以提高閱讀的質量。在教學童謠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去讀文中的三首童謠,想想你覺得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去讀?學生讀得方式很多,用活潑的語氣讀,用舒緩的語氣讀,用拍手的方式讀等等再由此想到小時熟悉的童謠。由熟悉的童謠感受到童謠帶給自己的快樂,想到母親帶給作者的啟蒙,這既是對文本本身的遷移,又是對自己情感的遷移。誦讀童謠洞開學生的心門,引領學生到達了情感彼岸,教學點化和潤澤了學生的情感,使得課堂綻放出朝氣蓬勃的活力。
二、有效的課外補充,讓課堂延續生命。
語文教學具有巨大的彈性,諸如時代背景的簡介、知識的`補充、信息量的拓展,這就要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可實施德育滲透的廣闊空間,把握時機,精心設計,圓滿完成預期的目標。在教學完課文后,我又出示了《月光啟蒙》的部分原文,并深情并茂地娓娓讀來。“……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趕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課文中慈愛聰穎的母親與此時癡呆傻笑的母親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反差沖擊著學生的心靈,喚起了學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這樣不僅讓課堂充滿活力,更延續著生命。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讀課文。從課文內容來看,介紹了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壯麗奇特和在有云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瑰偉壯麗的景象。從作者的寫作手法上來看:有面——日出時海面及的美景;有點——具體介紹有云和沒有云的情況下日出的景象。從說明方法上看:有比喻、有對比、有擬人有反問等等,可謂多種多樣。課文的語言文字優美、易懂,易于學生朗讀。
由于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在課的設計上我也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課堂上我安排了自讀和范讀兩種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我先指名試著讀一讀課文中的某些段落,接著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安排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朗讀相互找優劣,并推薦其中讀得好的范讀,整堂課自讀有學生自由的讀,有學生嘗試的讀,有學生合作的讀,范讀有老師有層次指導的讀,有在音樂配合下的有語氣的讀。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繁瑣的分析,有的只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課上我還設計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課文所表達的內容以作畫的形式表達出來,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小組在討論理解課文內容后畫出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天氣晴朗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壯麗奇特和在有云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瑰偉壯麗的景象,并圖上顏色,將各個小組推薦的繪畫作品在同學中展示出來,最后利用課件將收集到的海上日出美景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并寫上一句給你感受最深的話,可以摘抄,可以創作,目的是讓學生進行一種語言的積累,再創作。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鉆教材,深鉆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差的很遠,比如由于經驗不足課前準備的一些圖片沒有展示給學生欣賞,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的表達,合作學習中還沒有很好的教給學習的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的共同參與學習過程,是當今語文教學所倡導的。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當今課堂十分需要的。能與學生進行眼神上的交流,情感上達到共鳴,心靈上能夠交匯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這些對于我來說是十分欠缺的。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尤其注重這些方面的鍛煉,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并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借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今天,我教了《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課上的一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想了很多……
《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選自古典名著《水滸傳》,編入教材時略有改動。本課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獨特魅力,并讓學生接觸白話文,為將來中學學習文言文做一些準備。由于本課是記敘梁山好漢的話本,因此語言不同于現代語言,不太適應學生的語言習慣,因此我重點指導學生自學生字,反復閱讀,邊讀邊想邊記。
開始檢查朗讀情況了,學生都積極舉手,我喊了兩個同學讀1、2自然段,坐在第一排的韓楓也不示弱。他一邊把手高高舉起,一邊大聲說著:“劉老師,我!我!”看到他如此踴躍,我便請他站起來讀第3自然段,然后又請了幾個同學,沒被喊到的幾個女孩立刻惋惜地“唉”了幾聲,我轉向那幾個學生安慰他們說:“等會兒還有機會,我們先來聽這幾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說實話,今天讀課文的幾個同學除了韓楓,朗讀水平都屬于中上,對于韓楓能讀得怎么樣,我心里沒有把握。韓楓是什么樣的學生呢?似乎每個班級都會找到這樣的孩子,他熱情、單純、好動、頑皮,有時會少寫點作業,特別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又不付出努力,課堂上無論會不會總愛積極舉手,老師請他回答時,往往不是回答不上來,就是張冠李戴,他讀書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前面兩個學生較順利地讀完了,個別字讀錯了我就及時糾正。輪到韓楓了,他剛開始讀得還可以,當讀到“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這句話時,把這句話讀斷了,我請他再讀一遍,仍然沒有讀好,有幾個學生頓時把手舉起來了,我說:“請別的`同學試試吧!”韓楓頓時泄了氣,無奈地坐下了。
我請陳露讀了一遍后對韓楓說:“韓楓,請你再讀一遍,好嗎?”韓楓趕緊站起來,很興奮地端起書,重讀了這句話,可惜的是他滿心想讀好,就是不能如愿,又讀斷句了。“唉呀,你還是坐下吧!”“劉老師,讓我讀!”很顯然,同學們有點不耐煩了,有的高舉著手,有的小聲地埋怨著。再看看韓楓,耷拉著腦袋,一臉的沮喪。我用手示意大家安靜一下,便微笑地鼓勵韓楓:“比剛才好一點了,再來一遍!”韓楓鼓起勇氣又讀了一遍,雖然沒讀斷句子,但不夠通順、流暢。我滿意地說:“好!又進步了!”我對其他學生說:“其實他能讀好,只是有點緊張,大家不要著急,我們請韓楓再讀一遍,相信他一定不負眾望!好嗎?”同學們都友好地同意了,韓楓讀這一句時是那么仔細認真,生怕再出錯,還好,他終于讀得正確流利了。他舒了一口氣,我也舒了一口氣。后面的課文我堅持讓韓楓讀完了,真是出奇得好,只錯了一處,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兒。學生們不由得為韓楓鼓起掌來,我也激動地說:“真不簡單,這么長的課文能讀得較為正確、流利,說明你韓楓一點不比別人差,要有信心啊!”韓楓也很激動,他笑了,笑得那么燦爛!
盡管今天的語文課沒來得及寫字,但我認為是值得的。我想:一個老師的耐心、寬容、鼓勵、信任是多么重要啊!它使孩子鼓起勇氣、樹立信心,戰勝困難。也許在別人看來,這只是個小小的環節,但對于韓楓這個個體來說是多么關鍵!他體驗了由失敗到成功的學習過程,也感受了一段心理歷程。經過努力最終獲得了成功,從而培養了自信,這是多么可貴,多么難得啊!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教學《半截蠟燭》一課時,為更好地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我設計了一個討論題:絕密情報終于沒有暴露,聯絡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同學們,是誰保住了秘密,保住了聯絡站,挽救了一家人?
學生幾乎脫口而出:“是小女兒杰奎琳。”大家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描寫小女兒杰奎琳這一段話上。
通過細讀,學生很快說出了理由,伯諾德夫人、杰克的計策失敗,保住蠟燭的重任就落到了杰奎琳身上。小小的杰奎琳充分施展出她的智慧,理由是那樣的不露破綻,“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她的語言最有特色,她嬌聲叫少校為“司令官先生”,極大地滿足了德國少校的虛榮心,順利地拿到了蠟燭,終于保住了蠟燭里的秘密。
杰奎琳巧妙偽裝出來的可愛和天真、毫無破綻的`理由打動了德國少校,對此學生心存疑問:通常,我們對德國侵略者常常描述為兇殘,而此處對小女孩的態度如何理解?是否是人性中的閃光?干干說,學生可能對納粹有錯覺,我及時補充了文章背景。在二戰中,法國投降,德法聯盟,因此名義上法國人與德國人是一起的,對德國人而言,一般的法國人與猶太人有本質的差別,因此對待他們的態度也不相同。在當時的背景下,德國人是一種權威者,主人的角色,而法國人則是仆從關系。身份完全不同。在這里,德國人沒有態度上的轉換,因此用人性是解釋不通的。德國人要對付的是法國的抵抗組織,一旦發現這家人為抵抗組織送情報,那結果就不相同。而這一家人,也正是利用了德法聯盟這層關系與德國人周旋。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張籍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動作,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
教完全詩,應課后要求,要這首詩改成一個小故事。因此,上課學這首詩時,我就特意引導學生觀察
課文中的插圖;交流“詩人在寫家書時,他會想些什么?以及如何拆開家書,再看一遍自己寫的詩?”就這樣,在教完詩后,我自以為學生這下應該會寫了。可是,學生寫完后,一看上交的'作業,竟然會像課堂上學生自己口述的文章很少,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呀。上課說的,作者的心理活動,作者拆開信時的動作,這兩方面可以說是等于在課堂上,白白地走過場呀!
課間,我把這事與同一個年級段的其他幾位語文老師交流了一番。才明白,讓學生面面俱到是不可能,應該允許他們在詩意的基礎上去擴充,或是讓一些學困生抄抄詩意也行。
【反思】
作業中的“練筆”,在我們教學時,應該因材而寫。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同時,也要注意因人而異。我想,面對這樣比較難操作的內容,可事先與同年級段的老師交流,這樣集思廣益,也能相互之間有成長。不過,絕對不能走過場;批改時也應該把握尺度,這也是個關鍵。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細讀文本,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文本中重要的環節進行細讀。
第一處是在講解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時,讓學生先找出相應的段落,然后讓學生細讀該文本,在細讀的過程中,抓住文本中的“茫茫”、“渾黃一體”、重點詞來理解大戈壁的環境的惡劣,從而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敬佩之情;抓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一句話來體現白楊樹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頑強;另外從 “高大挺秀”一詞中,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白楊樹的適應力及頑強的生命力是多么然人敬佩。談完自己的理解之后,讓學生們帶著自己的理解來讀文本,讓學生們將自己的理解通過讀來展現。
第二處文本細讀的設置是在講解爸爸的'話時,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短短的三句話不但向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特點,同時也借白楊表白爸爸的心。在設置細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們抓住中點詞句來理解文本,通過上下文的聯系來理解文本,讓學生們充分的讀,充分的說,再度重感悟,再用朗讀將自己的感悟帶回文本。從哥哥的問題入手,帶著爸爸嚴肅的表情,讓學生一句一句的讀,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系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體會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經扎根邊疆,獻身邊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成長,經受磨練,成為祖國邊疆的建設者。這樣做,不光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崇敬之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懂得,爸爸說這些話的用意,那就是爸爸不光在講白楊,還要借白楊來贊美那些遠離優越生活,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人。這樣的設計,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征意義(爸爸的心愿),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
另外,學習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采取的是讓學生質疑,讓學生找一找文本中介紹爸爸表情變化的句子,并讀一讀,在小組中討論每一次表情變化是為了什么?你從中理解了什么?這樣做,不光是對文本的一次整體貫穿,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讀文本的過程中,只有學生們能大膽的問一問,想一想,才能從對文本細讀,對文本細想,對文本細細的理解。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這學期,本人擔任五年班(3)的語文教學。任教一學期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本人特別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課時我充分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內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讓集體來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中心。這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樂趣。
另外,在課堂上本人也特別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較差,比如說常寫錯別字,寫文章病句多,表達不清晰等等。本學期本人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訓練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再如對生字的教學方法多樣,有比較法,有重點突破法,有歸類法等等。總之是想方設法讓學生記住易錯的字。在整個過程中都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扎扎實實,認認真真地研究。
但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朗讀指導不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的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缺乏朗讀指導,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后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時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沒有朗讀指導的設計。通過這學期的教學后,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
1、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課文朗讀的目的之一是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應該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如說邏輯重音的處理等。學生對重音的處理也是五花八門。而我平時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默認了學生各種各樣的處理方式。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范后的及時指導。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老師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課堂上本人經常只顧范讀,而忽視對學生學生范讀后的及時指導,自然收效甚微了。
二、寫作指導不夠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頭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活動,是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綜合訓練的重要方式,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創造力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
通過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的重要方式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創造性思維,用新方式表達新思想。它要求老師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起來就難免空泛。
細致的觀察帶來了學生具體的描寫,不同角度的觀察產生了不同的形象創造。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
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干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系。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在今后的教學中本人要注意及時小結,及時反思,及時校正,在“小結——反思——校正”的良性循環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上應該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執教完《白楊》一課后,我深深地感觸到: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地去讀,學生能從中了解到文章的內容,感悟到人物的情感,領會出文章的中心。
《白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成長。
對白楊的特點和父親表白的心愿這一難點,在備這一課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學生是否能體會得出來,于是課堂上我創造一切機會盡量讓學生去讀,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如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主要抓住爸爸的一段話來領會,在這部分,我先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分小組討論,當學生還有些困難的時候,再次來朗讀這段話,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學生體會到了白楊具有高大挺秀、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點。又如父親向孩子們表白自己的心愿這一段中,我先跟學生一起分部分朗讀,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在初步感知后,我讓學生又討論白楊和爸爸有哪些相似之處,從中進一步感受到爸爸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像白楊扎根戈壁一樣地扎根邊疆,并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長大參加邊疆建設。在處理課文難點部分,我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再分組合作學習,文章難點慢慢地化解了。
學習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采取的是讓學生質疑,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很快能提出:
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
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
在學完這一段時,一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前面介紹白楊樹的特點時,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從學生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讀書,在思考問題。通過朗讀,熟讀,反復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領會了文章的中心。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境惡劣的理解,由于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后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采取分句朗讀,學生就能較容易地領會出其特點。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橋》在教學中我至少講過兩遍,但是每次講完都覺得效果并不理想。面對生死關頭的緊迫,學生們并沒有體驗過,無法理解危機情況;而父母尤其是內斂的中國父母,對于孩子深沉的愛,有些需要細細品味才可見。這些對于學生理解這篇課文都產生了障礙。
但是信息技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對課文的內容有了直觀的理解。
五年級的語文教學,第一課時一般是生字和課文大意,這篇文章兩個課時同等重要。第一課時我安排的是對于洪水的理解,借助圖片和視頻,讓學生了解洪水到來時的`猛烈,逐漸上漲的危險,作者特殊的寫作表達手法。這些都為第二課時做了鋪墊。
當我把課文段落放在屏幕上時,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吸引過來,他們很快的找出來人們驚慌失措的重點詞語。在朗讀時,也明顯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安全地撤離了村民后,老漢才想起來自己的兒子。和前面一樣“吼”,但是用意和蘊含的情感卻截然不同了。動作“用力”“推”,飽含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作者的表達簡潔卻意味深遠,孩子們能入情入境地體會父子情深。
大愛無疆,大愛無私。我們經常會聽到這句話,而它究竟意味著什么呢?課文其實就是描述了人間的大愛和父子間的小愛。
作為村支書,他必須為村民考慮,他要忘卻自己,甚至自己的兒子,在村民面前,他和兒子都排在了后面。而作為一個父親,他當然愛著自己的兒子,所以在他們兩個人中,他首先想到讓兒子脫離危險。愛,是無言的,尤其這個老漢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是對課文題目的解讀。橋,既是真實存在的那座系著全村人性命的小木橋,也是老漢為了黨員和人民架起的心靈橋,讓“為人民服務”這句我們黨的宗旨落在了實處。
語文課文的選編都十分的講究,可以說學無止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含義,需要我們不斷的揣摩研究。這篇文章如果我再上第四次,第五次,估計感觸又不一樣,也許我的課件又會給學生呈現不同的內容。但是每一次的新發現,新感觸,都令我欣喜。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語文》小學五年級的教學反思04-02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學反思02-08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2-07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