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作為新教師,首次面對的就是教學一年級的新生。教學經驗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氣、重拾起對教學的熱情向前進,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下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1、不局限于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說:“第一排”。那么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
2、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6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5種組成方法,還會把5種方法并成3種。又如,在教學完0~10這11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11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匯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3、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里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里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并能說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后。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與困惑
1、我雖然在師范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并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學生一聲高于一聲,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溫柔可親的教學態度。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松”并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松”是我作為新教師要在今后幾年里好好探索和把握的。
2、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于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3、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于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說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師生教與學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位教師去實踐、豐富及完善。本著這一認識,我對教材進行大膽處理。用六大塊活動情境串連生成,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過程中體驗到左右的`含義與相對性,使學生樂學、愛學。
(二)尊重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學“左右”一課前,我通過與學生交流,發現學生對左右有了初步感受,但對其相對性、可變性缺乏清晰的認識。基于這一情況,整個教學中教師只是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進行有序的活動。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使學生獲得大量感性材料,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為正確理解左右奠定了基礎。另外,這節課也抓住教材的難點讓學生進行思考。
(三)在活動中培養能力,發展思維。
《標準》在基本理念中特別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此在本節課中我安排了許多活動,創設了許多學生身邊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通過這些活動發展學生猜想、觀察、比較、操作、交流、推理的能力,讓他們學會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例如活動五中的搶答題,學生完全可以在老師沒有念完題就知道答案,因為桃子的右邊有菠蘿和櫻桃,它不是最右邊,那肯定不是櫻桃,只能是菠蘿。在這老師沒有禁錮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通過推理解決問題,小小的一道練習題,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成為學生思維放飛的舞臺,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是發展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條件,從更高要求看,本課在這一方面略顯不足,教師可以在這方面作進一步研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組織比賽》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統計部分內容,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體驗到數據的收集及整理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的問題,并能夠根據已有的統計結果對可能性進行猜測,形成了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縱觀整節課的教學,自我感覺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
問題情境的創設來源于學生生活,做到了真實、有趣、有價值,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注意觀察學生課上課后的一些行為習慣,常與學生交心,了解他們的所愛,巧的是剛好又遇到我校將在“六一”舉行的運動會,學生十分的熱愛體育運動,而且喜歡比賽。于是在問題情境的`創設時,我就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活動情景,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這些體育比賽的引入,真實有趣,從生活實際接近學生,使學生在開課階段情緒就處于活躍的狀態。“組織一場什么比賽好呢?”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更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熱情,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統計與生活密不可分。
2、 評價機制的巧妙設計,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有機融合。
在課堂教學中,我把全班分為8組。課前,我就在小黑板上以統計圖的形式畫好一個統計圖,在上課過程中,根據各小組的參與情況在統計圖上貼笑臉。這一設計,一是想給學生營造一個競爭、協作的氛圍;二是當本節課結束時作為評價各小組的一個依據,并又暗含著一個生活中的統計,使學生感受到統計這一知識無處不在,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一評價機制的設計,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整節課學生都在這一機制的調動下,保持著飽滿的情緒、高漲的熱情。
3、 力求做到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努力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師是課堂情境的創設者、知識的引導者和活動的組織者,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力求通過學生自己的參與、體驗,主動獲取知識。
當然,本節課的教學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引導不到位,提問問題不夠明確,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提高。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本節課一開始,我就以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逛超市開始,學生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通過找一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引入這節課的主題圖——氣球圖,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分類和計數的結果清楚地表示出來嗎?然后請學生擺一擺(提示:可以畫一畫、寫一寫),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緊接著向學生提問:什么形狀的氣球最多,什么形狀的氣球?然后加深難度問:怎樣可以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什么形狀的氣球最多,什么形狀的'氣球最少?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解決的方法,從而介紹象形統計圖這個概念,并且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擺,這樣擺有什么好處。讓學生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無結構到有結構,學生們就更容易掌握這個知識點
緊接著,我讓學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分類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和探究能力,這樣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分完后,就請兩位學生上臺合作擺出他們的分類結果,并將他們所擺出的結果進行說明。這樣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馬上對于所擺出的結果進行反饋,誰最多,誰最少?然后讓學生提問。通過這樣的過程,又將用數學納入到了分類與整理中,讓學生學會從分類與整理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最后提出了一個拓展性的問題:如果把咱們班學生分成兩份,可以怎么分?這個問題來源于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的積極性都非常的高,大家開始踴躍發言,紛紛的說了許多自己想到的分類方法。最后用生活中的現成的數學素材為他們留了一個作業“整理自己的小書包、自己的房間……”真正的將數學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讓學生學會去探究生活中數學的美,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可惜本節課我在講《象形統計圖》的時候,我沒有著重強調它的畫法,導致孩子最后在做《練習七》第2題的時候,有的孩子是從上往下畫的,我應該先引導孩子觀察圖片的信息,找到分類標準,在涂顏色的時候,提醒孩子們從“下”往“上”畫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重要的是教書育人,而要做好教學工作就必須具備精湛的專業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學效果。經過一番深思,我個人覺得數學教學,應該作到夯實“三基”,理順知識網絡。促進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鞏固掌握相當關鍵。我從中得到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二、高度重視新課程新增內容的復習
新課程新增內容較多。現行教學情況與過去相比,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復習時間相對短,新增內容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斷加大。在新課程試題中,有些題目屬于新教材和舊教材的結合部,在試題中采用新舊結合的方法。
三、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學、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工作
在自己作題時有意識的找出最佳方法,盡量不要有較大的'思維跳躍,同時結合參考題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處或做錯的題目做上標記。查漏補缺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除了把不同的問題弄懂以外,還要學會“舉一反三”,及時歸納。
總之,今后我要認真鉆研數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虛心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同時積極主動的學習老教師的實際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我努力做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好學生的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盡量少留下一些遺憾。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加或減》是依據小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征,用學生喜愛的游戲為素材設計的一種數的計算的學習活動。借助富有合理數學意義,包含情感價值和數學價值的.“邏輯圖式”這一學習載體,使學生在趣味有益的游戲活動中參與“加與減”的整合,親歷“再創造”的過程,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許多問題能夠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交流的工具。
學習背景材料是學生入門的基礎,僅有學生對學習背景材料感興趣時,才會主動地參與學習。把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引入課堂,學生倍感親切,參與欲望強,促進了學校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日常數學背景的聯系。要學生講出游戲中的數學,學生感受到游戲中也有數學,學數學有用。而將設置成游戲狀態的“邏輯圖式”展現于學生面前,使枯燥的計算資料巧妙而自然地還原于生活,拉近了數學與學生間的距離,增強與數學的'親和力。
以“講一講,問一問、喜歡哪個組的方法?”為啟迪學生思考的“導火線”,學生用熟悉的經驗自我去攝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測想象。在實踐操作,觀察比較,驗證推理、討論爭辨中分析眾多觀點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別人思考的長處,盡可能想辦法完善自我和別人的觀點。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由想而悟,由悟而得。不僅僅掌握知識,并且思考知識,詰問知識,批判知識,創新知識。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作為一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數一數之中所用到的數字相對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時就學會數這幾個數字了。看圖數物體時,只要他們觀察的夠仔細,相信他們都能數出自己所選物體的個數,所以我感覺著一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還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課時,可以盡可能的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數物體,比如數人時可以先數女同學有幾個,再數背書包的女同學有幾個,再數扎辮子的.女同學有幾個等等,盡量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興趣。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但是作為學生進入小學的第一節數學課,要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順利的適應小學數學的學習是這節課的關鍵。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1、《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計算教學中積極提倡算法多樣化。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十幾減9”的算法。教師尊重教材的編排要求,在例題教學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思考、討論的基礎的上,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學生在交流匯報中,逐步明確計算“十幾減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要學會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結果課堂上出現了爭搶介紹自己方法的局面,雖然學生剛進校門不久,但學生們思維活躍,互相啟發、互相鼓勵、共同完善,不管是以前知道答案的(幼兒園背過),還是暫時沒想出答案的,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學習數學、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在此得以強化。
2、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通過一系列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養成與他人溝通,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這不但體現在教師和藹可親的教態上,更體現在尊重學生獲取知識的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環節上,如探究“15-9”各種算法的交流后,提出“把你最喜歡的方法再次介紹給同桌小朋友聽”“用你最喜歡的方法去算”等要求。學生的學習必須經歷“內化”的過程,這時,讓學生“靜下來”,回憶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時和必要。而本節課是20以內退位減法第一教時,學生初次接觸,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嘗試計算,然后通過“小狗翻卡片游戲”,引導學生進行算法的“優化”——對“想加算減”初步感受和了解,既尊重學生認識掌握新知的規律,又照顧教材編排的特點——為進一步學習減法,用“想加算減”等方法提高運算速度做好鋪墊。
3、數學教學情境化則是當今課堂教學改革提出的要求之一。
本課以“小兔和媽媽到袋鼠阿姨文體超市買鉛筆,小猴過生日”為情節,對各環節進行串聯,適應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使得教學過程充滿童趣,為學生主動探索創設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一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二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并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三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四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后,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五
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于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游、做游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興趣。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六
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發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于接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七
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后、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八
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并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設計得多么美麗,也不在于設計得多么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后》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煉。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9加幾》是小學一年級數學第9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20以內進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且它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9加幾》作為第一課時,這部分內容學習的好壞,將對今后計算的正確性和速度產生直接的`影響。我設計了“9加幾”這節課,目的在于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方法,學會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同時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完成了教學目標,但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
1.探索新知。其中有一個環節,我在黑板上貼出了左邊9個,右邊6個的彩色小圓點,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本意是想利用直觀的物體,通過移一移或圈一圈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湊十的過程,但是課堂上我竟然把這環節漏了。
2.鞏固新知,尋找規律。我出示了“9+□=1□”,讓學生說一說□里可以填哪些數。這里應該可以讓學生說的更多一些,說出每種可能性,同時是對9加幾的練習,然后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整理,整理成有序的算式,從而讓學生觀察、發現規律。而課堂上,我卻只讓學生隨便說了幾種可能性,就直接將答案用課件顯示了出來。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其中一道練習題我設計了套圈游戲,在介紹游戲規則時,我假定了每種動物只能套一次,這其實對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很不利。本身套圈游戲就該關注學生的思維的發展,能不能想到同種東西可以套兩次,而我卻直接將學生的思維定住了。
記得指導老師說過,一節課的教案至少需要修改三次,第一次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進行備課,第二次和參考資料對比后修改,第三次修改則是在課上完之后,發現課堂中的不足后再次修改教案。如果每節課能做到這樣,那新教師一定能進步的非常快。我想我會不斷努力,勤思考、勤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統計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與認知規律,采用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1、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看、想、問、做
低年級的統計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因此,我緊密的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我利用班會課舉行聯誼會,問要買什么水果?學生比較感興趣,而且樂于關注。有了這樣的情感,學生學起數學知識來,當然是事半功倍了。讓學生自己去調查,,如此以來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親身體會調查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統計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了數學問題。
2、抓住時機,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張揚個性。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想自己所想,問自己所問的,說自己想說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會想、會問、會說。要學會肯定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幫助別人彌補不足之處。對別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責,而是學會提問。形成一種老師、學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問題的氛圍。教師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方式與結果,還要抓好時機,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與長處,促進他們個性素質的不斷優化。整節課學生不是靜靜的聽教師教,而是熱鬧的“動”起來。這是我呼喚學生“積極參與”與“合作交流”的成功之處。同學們在我創設的民主、平等的氣氛下思維開始了,頭腦靈活了,參與意識增強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漸佳了。
3、評價形式多樣化,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我注意到了對學生的評價,實現了方式多樣化,既有語言上的激勵,也有體態語的觸摸。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樣評價方式我除了用以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關注了學生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另外我還進行了一個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嘗試,我看到了學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爭中增添了一份勇氣,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但本課也反映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學生對統計知識掌握的不夠到位,收集數據沒有好的方法和順序,結果有的學生統計了兩遍,有的學生忘記統計了,以后應先指導學生方法,再讓學生去做。另外,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培養還需要有意識,有計劃的逐步培養。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教學反思,就是通過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促進經驗積累,改進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華東師大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其中所說的教學反思,絕不僅僅是數量的問題,更意味著廣泛閱讀教育教學書籍,提高自身理論水平;認真記錄教學得失,增長教學經驗;深入反思教學環節,豐富教學智慧。也就是說,我們在寫課后反思時,既要重視完成學校規定的'數量,更要保證課后反思的質量,使課后反思真正達到促進教師發展的作用。
課后反思的內容,可以有以下幾種:
1、記成功之處:如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
2、記失誤之處:對疏漏失誤之處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能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記課堂生成的資源,一些偶發事件和瞬間靈感,自己是如何處理的,這樣處理收到了怎樣的效果,由此產生了什么感觸。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最新修訂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一)。”我個人認為,教學中無論采用怎樣的方式,它們的教學理念沒有變,都是在圍繞新的課程理念在實施。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主動參與。
現我們正在進行“以學為主,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的摸索與探究,作為最基礎的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應用這種教學模式,真正實現課堂效果的高效,現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一、先學后教。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觸碰到相關知識點,由此展開對新知的探究,教師只需在旁引導、指點即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必過分擔心學生是否能行,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兒童,也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這其中就包含著大量的數學活動經驗,特別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一)》。因此,只要組織引導適當,學生定會送上一份份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在教學《認識立體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課堂的開始,并沒有急于講授,而是通過讓學生摸一摸、說一說、滾一滾等方式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征,再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學生在觀察、交流之中就發現了各種圖形的特征,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然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自己感悟了本節課的知識,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
二、以學定教。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調整課堂教學方法,把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動態融合。好玩是學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學一年級學生,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要創設好的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特長和興趣。
例如: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立體圖形》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的動手操作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通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兩個練習的環節:1、學生閉上眼,摸一摸袋子里禮物,判斷它的形狀并說一說它的名稱。用游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這樣能使學生對這些立體圖形的特征有更豐富的體驗,這一組活動的目的也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2、最后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玩搭積木游戲,學生們“玩”得非常開心,在短短的幾分鐘里,學生討論交流,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從搭積木中學生能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很難滾動的原因,明白了圓柱和球的滾動為什么不一樣等,也發現平面與平面的接觸可以越搭越高,而曲面則不行等。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是令學生始終在輕松、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探索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正如“新課標”中所說的,使每一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數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由于過于注重教學邏輯和知識的傳授,而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學生乏味無趣,教學效果低下。
可是必須要切實上好一節好的數學課,讓學生聽得趣味、學得簡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教師在課堂的開頭導入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課堂的開頭導入好了,就能高度激發學生的求知學習興趣,到達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整個課堂十分的活躍。
那么怎樣導入才能到達這樣的效果呢?
我認為數學課的導入最好是走近小學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置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趣味的數學故事,然后進行教學,學生易于理解、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異常好。
我校開展學科教學公開課,我們有幸聽了宋小平教師的一節數學課,她精彩的導入一下子把學生興趣激發起來。本來是上一節枯燥的數學課,卻讓她用優美自然的語言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境界。
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漲,解決問題有針對性,解決了問題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相當好,同時也使整個課堂十分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課堂氣氛寬松,不知不覺一節課下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
我們的數學源于生活用于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一樣的教師有不一樣的數學導入方法,有善于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于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理解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著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我視為學生中的一員。
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景,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后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班數學課。一年級學生由于進校不久,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鉆研教材,備好課
要教好書,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每節內容,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此外,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質量,他們的興趣、方法、習慣,預測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困難,并結合教材,認真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做到有備而上,不打不備之戰,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雖然一年級教學內容少、淺,但要組織好一節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由于學生中大部分都讀過學前班,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是舊知識,因此課堂上如何把“舊知識”變為“新知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據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教學時采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游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游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于學。
三、及時作好教后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課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05-17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5-12
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04-12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13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優秀06-09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