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掌聲》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首篇精讀課文,本課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詞句,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
引領學生從閱讀出發,鉆進文字的里面,透視到文字的背后蘊藏的情感,主動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財富,親歷情感體驗。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學策略是在本課時的教學將著眼于“情”,扎根于“讀”,抓住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為線索,以“英子掌聲前后的內心變化過程”為突破口,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圍繞一個“愛”字,深入體驗感悟,張揚情感。
在教學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復習舊知識。
(1)語文就是和語言文字打交道的,字詞是根基,根基不穩語文就不可能學習好,所以第二課時上課時,我以復習字詞導入。
(2)新課標第二學段的“閱讀”第四條中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第一課時要做的事,但在第二課時,還要進行及時的復習鞏固。
2、注重積累詞語。
學習語文貴在積累,而積累詞語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這樣學生在寫作中詞語才不會貧乏,而且會正確運用。本節課中,我通過四種方法讓孩子們積累了十個詞語。
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文靜”、“猶豫”、“驟然間”、“歧視”。
聯系補充的圖文資料理解“小兒麻痹癥”、“殘疾”。
通過和“說笑”作對比理解“憂郁”。
我還聯系課文內容補充理解了“自卑”、“開朗”“自信”。
3、注重說話訓練。
英子是個怎樣的姑娘?
后來英子變成什么樣了?
兩次掌聲,大家想對英子說什么?
以此訓練學生把話說完整,說得體。
4、注重朗讀訓練。
新課標三個學段對朗讀都提出了一條相同的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稍有不同的是,第一學段: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學段: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學段: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個學段培養學生的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第一課時朗讀要做到正確、流利;第二課時要做到有感情。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理解詞語;讀出層次(例如第一自然段);以情激情(冷血動物不適合當語文老師,語文老師對詞語很敏感,讀文本會聯系生活、聯系自己、聯系看到的、聽到的,從而融進文本,與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教朗讀方法。
5、注重情感熏陶。
感同身受激起同情(第一段、掌聲前);英子變化為她高興;同學掌聲激起關愛他人之情;英子變化激起感激之情;新鮮事例激起勇敢面對之情。這些美好的情感會讓孩子們受益終生。
總之,所有的注重都是為了落實課程的兩條基本理念: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而無私的母愛。在教學中,我除了重視朗讀,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的潛力外,還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和情感培養。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后對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見。在課堂上,我把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說。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懷念》這課時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一、讀一讀:以小組比賽的方式,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進行朗讀,由其他學生作為評委給該小組打分。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二、劃一劃: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讓學生勾畫出來,并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述,“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致和體貼;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述“咱娘兒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三、說一說:文中自己最感動的句或段落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感人之處有許多,我讓學生說自己最喜歡之處。這時,有的學生說最喜歡第一自然段,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有的學生說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還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最后一個自然段等等。然后我把學生各自喜歡的段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說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自己感動,只要他們說出來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行。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大熊貓》是第二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課文用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食物特點三個方面作具體說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在教學中我有如下收獲:
一、以物激趣。
在教大熊貓的外形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并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
二、以讀為“本”。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范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 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同時,學生在讀中結合圖文并茂的板書,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后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寓教于畫
以讀書為基礎,讀讀畫畫、畫畫讀讀,學得輕松,真是其樂融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揚長避短,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讀讀課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的一條捷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讀完課文后,我要求學生運用手中的彩筆,將文中所描繪的大熊貓畫下來。很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一只又一只的熊貓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把學生創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課文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學生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發展了特長,培養了創新能力,讀懂了課文,積累了描寫動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在教完課文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何稱大熊貓為國寶,在世界上更珍奇?討論交流自己還知道哪些有關熊貓的常識,熊貓的生活環境必備條件。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懂得了,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它。最后讓學生搜集其它珍貴動物的資料,了解我國珍稀動物的現狀,組織學生制作標語,向全校的同學發出倡議:拒食野生動物倡導飲食文明,并開展“保護國家珍稀動物”宣傳活動。學生在親自宣傳環保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創造能力,又使課文內容理解深透、課文主題得到深化,也不知不覺受到環保意識教育,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威尼斯之夜》一文作者通過描寫了威尼斯之夜藍天的嫵媚,夜空的可愛,獨特的小艇和迷人的建筑,獨辟蹊徑地寫出了威尼斯之夜的清新恬靜和水天一色的別致韻味。通篇文章詞句華麗,意境深遠,讀起來給人美的享受。
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估計學生對威尼斯的感性認識不足,另外文章使用的詞藻優美,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采用了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景的教學策略。如,在學習品讀第一小節時,為了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出示了一幅威尼斯星群密布的夜空圖,配上了《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誦想象眼前似乎出現了怎樣的景象。然后我請學生自由交流、練讀,讓同學們感到原來跟著音樂讀這樣美,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朗讀興趣,最后從評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文中的意境。
由于課文的遣詞造句比較精辟,我把品讀作為教學的重點,以幫助學生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境。我讓學生先在反復誦讀以達到正確流利讀文的基礎上,說說看到了什么,從而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布局。在明確課文主要講了威尼斯的夜空和建筑。
在學生交流資料部分,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指導。雖然,孩子們對于威尼斯之夜的感性認識不多,但我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夜晚,孩子們交流的話題就多了,由于所交流的內容都是他們自己觀察所得的,所以具有感染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最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之一。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是幫助兒童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好漢語拼音,對于孩子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拼音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輕輕松松學好拼音,邁好學習語文的第一步。我在這一個多月的拼音教學中有幾點感受與大家分享:
1、讓學生自編順口溜記住拼音,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拼音課的教學中,我都是先指導,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嘗試編兒歌記住拼音字母,請編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教全班同學一起讀。在學習q時,就引導學生對比p的兒歌“右上半圓ppp”編兒歌:“左上半圓,qqq。”學生看圖后編到:小山坡,ppp。這樣一來,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枯燥的拼音課變得有趣味性,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而且因為是自己編的,記憶也很深刻。
2、動作演示法,區分形近字母。
bd、pq、ft、nh、mn,這些字母容易混淆,可用動作演示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它們的讀音和字形。如:區分bd、pq時,可讓學生伸出左拳,拇指向上,演示b的字形,再伸出右拳演示d的字形,然后讓學生將兩拳相對后向下翻,便演示出pq的字形。邊演示邊教學生說:“左拳b來右拳d,兩拳相對念bd;左豎朝上就念b,右豎朝上就念d;左豎朝下就念p,右豎朝下就念q”。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使本來顯得很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而且也幫助學生區分了易混淆的字母。
3、巧設游戲,在游戲中學拼音。
根據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可以將枯燥無味的復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摘花、摘蘋果等游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如復習23個聲母,可以做聲母排隊游戲,這個游戲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注意力、一舉兩得。還有就是“找朋友”游戲。可以在復韻母中找朋友(如:an一個學生拿a,另一個學生拿n);可以在整體認讀音節中找朋友,也可以兩拼、三拼音節中找朋友,形式多樣,靈活實用。
4、講故事,揭示規則,突破難點。
如:在教學j、q、x與ü相拼時,去掉兩點的規則是學生最難掌握的內容。這個規則的講解可以用故事的形式來敘述。有一天j、q、x帶著小i出去玩,小ü也要去,急得哭了。j、q、x說:“你先擦掉眼淚,我們再帶你去。”小ü連忙擦掉眼淚,拉著j、q、x的手出去玩了。學生聽完故事,知道了j、q、x與ü相拼時,ü上兩點要去掉。另外,教師還要強調,j、q、x從不和u相拼,j、q、x與ü相拼時ü上兩點要去掉但仍然讀ü,千萬不能讀成u。
六七歲的孩子正是好玩好奇的年紀,記憶力又特別強,所以,漢語拼音的學習,培養孩子的興趣是最關鍵的,只有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把漢語拼音學得好,記得牢。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詞句來談體會,如:理解“啊,好大的一條魚!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探尋“我”驚訝表現背后深層的含義,真正體會魚之“大”。又如:課文沒有明寫父親教導孩子的情節。我就引導學生充分自主閱讀8—9自然段基礎上,展開情境對話,并且一反常規讓學生演父親,教師演“我”。不但激發了學生表現的欲望,也調動了讀書的主動性,使學生學得更加進取投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情境表演中感悟父親的情懷,避免了說教。
當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還是比較多的'。首先,在研讀“為什么不愿放時”,處理不夠靈活。預設中將“釣魚的細節”與“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的理解聯系起來。即:學生說到“魚大”時引導從哪里看出來?生必然會讀到“啊,好大的魚……”;再引導質疑,從這句話必須能看出魚大嗎?如果“我”是個新手,第一次釣到魚呢;引導讀釣魚的細節,一是讀懂我是個釣魚“高手”,在“高手”眼里大得吃驚的魚,必然是真正的大魚;一是品味釣魚過程的不易,“不僅僅是技術活,也是個斗智斗勇的過程。”實踐下來感覺這樣的處理,教師牽引痕跡過重,不如簡單處理——學生說到“大”,就引導抓住“啊,好大的魚……!”讀出魚大;說到釣魚“很不容易”,引導讀悟釣魚的細節,相機點撥從中也可看出“我”是個“高手”,進一步說明魚大,順勢再讀“啊,好大的魚!我……!”一句。使對魚“大”的品悟更加豐滿,教學流程的推進也更為自然流暢!
就整堂課而言,教師“控制”的痕跡明顯,體此刻各環節推進上,教師“教路”主宰一切,學生“學路”被嚴重弱化。如何讓教學的推進,由學生的主動“探究”來引導,而非教師的預設來主宰?這是一個需要很好研究的課題。除了讓學生自讀自悟,必須供給小組內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學習收獲有個展示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給予小組準備的時間少,所以,在小組交流的時候浪費時間比較嚴重,所以,出現了教師代替的多的現象。
孫雙金教師曾說:鉆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處理教材,要在“淺出”上做文章。這正是我們聽許多名家大師上課娓娓道來,徐徐推進中,彰顯沉穩大氣;稍加點撥,令學生豁然開朗,體現舉重若輕,四量撥千斤的精妙;潤物無聲,在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中閃耀教育的智慧。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這學期來,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課,我作為響應“打造高效課堂”教學也有很多感悟和體會,我們在享受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正經受著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很好的教學效果的苦惱,反思自己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教學,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當然要借鑒別人的經驗,但我們不可盲目跟風,看著別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風和不和實際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課堂肯定是一句空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發揮自己的固有優勢和自我風格,構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風格。對于“高效課堂”,從語文教學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我們已經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就意味著這一切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高校課堂我抱有過懷疑的態度,但是在聽課之后,我發現:同樣一節課,老師上下來很輕松,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我平時也在不斷反思,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盡快轉換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練駕馭、掌控高效課堂。
二、培養學生自主互動的能力
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之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1、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
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2、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
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
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
4、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做好學生的當堂測評
當堂測評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一環,它直接關系著學生課堂預習、展示效果的好壞,是教師掌握學情,了解學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測評訓練,探索測評訓練的方法,發揮測評訓練的作用。
高效課堂中搞好測評訓練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測評目的要明確,方法要靈活。
測評題要圍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來制定,不要漫無邊際地加大難度。測評的方式方法有多種,我們可以選擇適當的檢驗學生的達標方式。可以讓學生作題,可以進行提問,可以讓學生進行活動。但是不論什么樣的方式,都要注意學以致用這個原則。學生的應用程度的高低體現出我們這節課生成性的高低,而通過測評能給學生的反思提供依據,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學習中的漏洞。
2、測評要注重時效,適當拓展。
課堂學習的測評要注重時效,我認為,對于學生認知知識的檢測,在每一個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可以及時地、適時地進行檢測。每節課最后的測評訓練評必須當堂完成,不要拖到課外或是下一次課進行。因此教師要每節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測評練習時間,并要及時反饋測評訓練情況,掌握學情,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
測評的內容要做好適當的拓展延伸,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平臺。學生每個人的能力不等,發展不同,我們應該給學生這樣一個視角,讓他們去了解與之有關的課本以外的知識,做一些難度較深的題目等等。拓展延伸的內容我們教師要把握住難度,對學生分層要求,不能一把抓。至于拓展什么,延伸什么,應該盡量和現實、生活及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
有改革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困惑,比如:是否所有的教材都適合這樣的融式課堂;導學案的編寫該如何更精準,更方便操作;課堂上的小組匯報導致朗朗讀書聲少了,怎么辦?怎樣使得每個小組的學生的實力都均衡??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收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一定立足本職,努力學習,以構建高效課堂為目標,上好每一節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教研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一提到作文,學生怕,老師也怕。學生怕寫,老師怕教,而傳統的作文教學,卻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師講授習作知識時可以侃侃而談,卻不能領著學生操作,為學生示范;家長輔導習作,求助于各式各樣的作文匯編,卻也只是徒勞無功。真可謂談“作文”色變,作文難就成了“歷史性”問題。當然也有入門的學生,他們卻說,得益于課外閱讀和自覺練筆。可是,我們的大多數學生,在復雜的主客觀原因下,有課外閱讀和自覺練筆的時間嗎?
新課標的頒布,為我們送來了縷縷“春風”,為習作教改注入了活力,為習作教學翻開了新篇章。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相機點撥,靈活引導,激發動機,以情造文,讓學生重新體驗習作的樂趣。
一、豐富習作源泉,讓學生敢寫。
習作離不開生活,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是學生習作選材的重要源泉。在習作教學中,課堂上,我不是指導學生應該寫這個,可以寫那個,而是安排學生先觀察自己周圍的一切,草木蟲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讓學生多見多識,縱向延伸,開闊眼界,積累習作原料。通過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熏陶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操,從而樹立敢寫的信心。然后,我又橫向拓寬,放低要求,讓學生撇開心理負擔,自由選材,引導他們在豐富的習作源泉里對號入座,產生生動直觀的形象。有縱有橫,掃除學生怕作文的陰影,使學生放開手腳敢寫。
如,我在教寫《我的校園》一文時,我先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找好角度,然后引導學生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落筆,從外到內地讓他們參觀校園,這樣,學生心中對校園就有了比較清晰的印象,寫起來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
二、激發創作動機,讓學生想寫。
習作是一項具定創造性的作業,必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在鼓勵性語言的作用下,會產生很好的創作欲望,從而克服習作的心理障礙。
教學中我努力去發現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兒微小的'進步,如一詞、一句,都及時給予鼓勵。一旦發現習作中的毛病,并不急于批評,而是耐心地和學生一起研討交流,讓學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怎樣該好。讓學生的熱情也能水漲船高。在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我又給學生增加“營養”,用心評改,鼓勵學生自讀自賞,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改作文,從而讓學生自愿地把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
如,教《一件難忘的事》時,我先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難忘事,然后相機點撥,鼓勵學生把剛說的寫下來,自讀自賞,動手動腦互評習作。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讓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都能閃光,從而讓學生想寫。
《語文標準》明確提出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如果學生連說真話的勇氣就沒有,我們很難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創新,只有敢于說真話,講實話,才能談創新。因為只有學生把寫作當作是 一種需要,把寫作當成是自己情感渲瀉,真情流露,價值體現,理想放飛,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惡丑的舞臺時,學生的內驅力才能調動起來,學生智力中潛在東西才會涌現,創造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然而,學生的作文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 假大空 的不正之風。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經常會發現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現象:
一次作文,發現有許多篇寫自己父母親生病住院,甚至自己親人去世的內容。結果作文寫得空洞無文,讀起來索然無味。這不能不說是 假大空 思想對學生的一種影響。如果這種風氣不能及時止住,對社會的危害是無窮的,六十年代的浮夸風已給人們的記憶留下了傷痛,我們不希望那樣的悲劇重演。
試想,我們培養出來的人連講真話的勇氣都沒有,我們還能指望他有什么創新,就更別說能為社會有所作為了。當然導致學生不敢講真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教師同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有忽視學生講真話的現象,本來學生講的是實話,由于我們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強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觀念,甚至把學
生當作異端看待,予以無情地批評乃至呵斥,學生哪還敢講真話。比如教學中有這樣一篇作文,由于學校采取分層次教學,各班所使用的資料不盡相同。于是一個同學針這種現象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認為學校這是在歧視差生,為此表達了對學校的不滿,整個作文可謂情辭懇切,筆鋒犀利,表達流暢,寫的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想。按理說這是一篇佳作,相比其他學生的作文來說更富有創造性,因為這種敢于說真話的精神和勇氣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然而遺憾的是這篇作文卻未能評為優秀作文。這實際上是對學生創新性的一種扼殺。同時,在教學中,廣大教師為了應付考試,往往在無意識地對學生加以引導: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遠。學生為了高分只好跟著這樣一些套話轉,能寫出真話來嗎?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一定提倡學生說真話,鼓勵學生講實話,為學生營造一個說真話,抒真情的平臺。讓作文真正成為表現自己喜怒哀樂,張揚個性的一面鏡子,讓學生想笑就放聲笑,想哭就盡情地哭。當然,我們提倡學生說真話,絕不等于說學生在作文中所說的話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導。
總之,鼓勵學生說真話,應該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一個重要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童年的發現》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么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發現。在設計教案時,我為了突出重點,從“發現”入手,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把握“發現”是什么,進而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在設計環節時,總體思路為總-分-總式,即先引導學生在讀文時整體把握“發現”的過程,在學生交流表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發現過程分為三步:即夢中飛行、尋求解答、大膽猜測。在此基礎上再分別從三方面引導學生理解,重點通過感情朗讀、理解重點詞句理解把握作者的發現過程,并適時滲透作者求知欲強、好奇心重的特點,最后再反過頭來回顧整個發現過程,感受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設計教案時,自認為思路清晰,重點把握突出,課堂效果應該較好。
但整堂課下來,總有一種“蜻蜓點水”之感:教學內容不深不透。雖然各個教學知識點都已講到,但總沒有深入、細致的去談、去讀、去體會。
如在教學“尋求解答”一節中,只是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我”的好奇,有刨根問底、善于思考的特點。此時,我向學生提出:“作者問了幾個問題?”有的同學說“四個”,有的'說“五個”。李步庚同學還把課文中未出現、隱藏在文中的問題(晚上我為什么會做飛行的夢啊?)問了出來,而此時,我并沒有趁勢表揚鼓勵,說明我平時的教學機智還不夠,不善于傾聽學生的回答并作出適時地反應。
引導學生理解“幾個問題”時,我雖然出現了“追問”一詞,也作了講解,但沒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朗讀體會,使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我強烈的求知欲。結果在講完發現過程后,再回過頭來思考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從整體角度看,一是教學內容重復,二是理解進教材意圖的偏離,沒有在特定情境中達到文意兼得的目的。
由這節課的教學,我再一次感受到教師對教材把握的價值,它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只有深入鉆研教材,抓好文章主線,把握好文章的“題眼”,并圍繞“題眼”去設計環節,精心提問,才會走向成功。就像本節課,我的“題眼”并不明確,錯以“發現的過程”為“題眼”,其實應該圍繞發現的過程體會作者求知若渴、善于思考、大膽想象的特點,才是本文真正的“題眼”。一切教學應該為它服務,向它靠攏,而我卻用過多的時間去泛泛理解發現過程,導致上完課有“蜻蜓點水”的感覺。
再次,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教學機智的不足,今后要努力提高。要注意傾聽,重視學生發言中的“亮點”,及時捕捉,適時鼓勵,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也才能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層層深入,達到深刻理解、體會的效果。
第三,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入情入境的引導學生朗讀,要做到說讀結合。而這方面我做的還不夠。有時自己在課堂上講得多,問題重復或過碎,過多占用了學生朗讀體會的時間;而有時的朗讀并沒有在理解透徹的基礎上體會、感悟的去讀,而是為了讀而讀,效果不好。
以上的反思與感悟又一次讓我深深地觸動,自己的教學水平將如何提高?只有不斷反思、總結、鉆研,在實踐中才能進步。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這學期開學將近兩個月了,漢語拼音的教學已經結束了,下面就漢語拼音教學做一點自己的反思
一、融入游戲,融入故事。
由于低年級學生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到小學課堂中,40分鐘學習時間對于他們來說是很漫長的。根據學生愛玩的特性,我在教學中穿插了一些游戲,如“摘蘋果”“一分鐘搶讀”等,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緊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故事是孩子們最愿意聽的,生動有趣的故事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欲望。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也能極大地激活孩子的語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在教“ying”這個整體認讀音節時,我設計了富有童話色彩的故事,把ying的四個聲調的音節放在具體的故事情節中,給抽象的音節賦予了實在的意義,這不能不引起兒童的注意力和學習趣。
二.編兒歌
兒歌是兒童喜愛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淺顯易記,很適合兒童的語言特點。學習23個聲母時,一些學生容易弄混淆,我利用兒童熟知的事物引導學生自己編成兒歌記憶。如:聽廣播bbb,爬山坡ppp,兩個門洞mmm,一根拐棍fff,左下半圓ddd,一個傘把ttt,一個門洞nnn,一根小棍lll,小鴿子ggg,小蝌蚪kkk,一把椅子hhh,一只母雞jjj,7個氣球qqq,切西瓜xxx,像個2字zzz,小刺猬ccc,小蠶吐絲sss,織毛衣zhzhzh,吃東西chchch,石獅子shshsh,一輪紅日rrr,一個樹權yyy,一只烏鴉www。
三、拼音教學應圖、形、音結合記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字母、音節、音節詞,沒有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號,而且這些符號學生學起來易感到枯燥乏味。應該將字母的形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從看圖說話導入,讓學生自己發現隱藏在圖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擬唱歌、打鳴的活動中讀準音,在發現形的過程中學會寫。在這一點上,自認為做得還不夠好,沒有充分利用好插圖,在教學設計上還有所欠缺,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動作演示法,區分形近字母。
bd、pq、ft、nh、mn,這些字母容易混淆,可用動作演示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它們的讀音和字形。如:區分bd、pq時,可讓學生伸出左拳,拇指向上,演示b的字形,再伸出右拳演示d的字形,然后讓學生將兩拳相對后向下翻,便演示出pq的字形。邊演示邊教學生說:“左拳b來右拳d,兩拳相對念bd;左豎朝上就念b,右豎朝上就念d;左豎朝下就念p,右豎朝下就念q”。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使本來顯得很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而且也幫助學生區分了易混淆的字母。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在我對公開教學《墨梅》作了第一次反思之后,有幸得到了學校教師-們的指點,才發現自己課堂出現的問題還不僅僅是第一篇反思中所提到的那些,真是太慚愧了。經過整理,我對自己的教學作了二次反思。
總結如下:
一、整個教學過程偏離了自己預設的主旨。課前設計中,我的整堂古詩教學課是圍繞“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設計的,這個出發點得到了宋校長的肯定。可是,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卻嚴重偏離自己預設的“軌道”。詩人背景沒有介紹清楚,讓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詩的'內涵;該抓的字眼沒有抓住,上完課之后還有很多學生一知半解。特別是對古詩詩意的理解也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中描寫的是畫中的梅花,在詩意的解釋中,我卻沒有交待清楚,讓學生疑惑重重,誤認為是現實生活中的梅花,這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二、沒有抓信課文的中心句:“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的靈魂就在“清氣”二字上。清氣指的是清高純潔的氣節。該名可理解為:“只希望把它清高純潔的氣節永遠留傳人間,”也可理解為“只希望留下它清高純潔的氣節充滿天地人間。”只有抓住這句,古詩的意境才能得到升華。
最后,老師們還教了一套如何領會古詩詩意的方法--擴、補、調、換、連。擴指的是單音節擴為雙音節;補即為補充省略的詞語;調是調移、顛倒順序;換是古語換新詞;連就是將詩意連貫起來理解。
有了這次經驗,我相信今后的古詩教學一定會比這次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自從上次看到一段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影片, 20xx年漢城國際卡通動畫影展SICAF SEOUL中的一段精彩表演, 表演者是來自匈牙利的世界著名沙畫大師Ferenc Cako ,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連續看了十來遍,終于按耐不住好奇的心理,我到弟弟的工地上要了一袋沙子,先練習起來,還真是好玩呢。
我給學生們欣賞,大家都看得摒住了呼吸,兩眼發出驚異的光芒,真是讓人贊嘆的雙手呀,我馬上給學生沙子和畫板,大家迫不及待得也來露一手,看看自己的雙手是否也這樣神奇。
這一切,成就了我的實踐課《沙漠之舟》,沙畫和沙漠不是不謀而合嗎?于是,我開始積極準備,備課,以美術側重,了解駱駝的.外形特征,并用沙畫來嘗試練習,再通過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駱駝,了解駱駝的精神,再通過故事形式,讓學生對故事進行分鏡頭,再來運用沙畫進行創作。整個教學過程連貫而清晰,重難點在于駱駝的外形特征及沙畫的表現。學生們興致很高,完成的作業也不錯。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威尼斯小艇》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一篇寫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句展示了異國風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夫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抓住事物特點描寫是課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于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我首先揭示課題,齊讀后問:本文是寫威尼斯還是小艇接著介紹威尼斯的地理狀況及當地的風土人情.
接下去的環節,先引導學生定向自學,幫助學生掃除閱讀課文的障礙.然后引導學生學習單元提示按課文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并給課文進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接著讓學生根據問題,逐層理解課文:
(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樣子的
(2)坐在船艙里的感覺又如何呢
(3)船夫是怎樣駕駛小艇的
(4)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最后學生朗讀體會.
這種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步步緊扣,達標的意識很強,學生在我的牽引下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有條不紊.但這種設計,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節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的指向性;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
第二種方法是:首先多媒體播放威尼斯的風光片.充滿激情地介紹威尼斯的風光.讓學生被美的風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語言所感染,然后啟發學生思考:畫面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課題.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
(1)學生輕聲,自由的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說說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習描寫小艇樣子奇特的段落.然后引導學生回答:通過學習,你了解了小艇的哪些特點能讀出韻味來嗎學生回答,同學可補充,評議,也可就一些問題展開討論,爭論,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后再畫畫小艇.
(3)我采用讀演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反復品讀的'基礎上和同桌合作,解決疑難問題,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一人學船夫駕駛小艇前行,一人為船夫配音.
(4)在學習最后兩段先讓小組合作學習,然后引導欣賞精彩的語句,指出精彩在什么地方.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相機播放威尼斯夜景課件,讓學生盡情地體會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謐靜寂的美.
最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讓學生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用小艇他們坐小艇做什么用總分的段式寫一段話.
2,指導學生用操縱自如說話,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假如你坐在小艇里會說些什么呢
4,課外引導學生收集有關蘇州圖片或資料比較一下蘇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威尼斯,異國他鄉的地理風貌,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在教學之始,讓學生通過課件游覽一下威尼斯水城,讓學生對該水上城市的奇特風光,諸如河道,古建筑,橋梁,小艇,船夫等有個大體的感性認識.這樣既拉近了學生于文本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全文的求知欲;又讓學生增長了知識.
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為課文提供信息,成為理解內容與激發情感的工具.當我在講到威尼斯城夜里寧靜,再一次用了電教媒體,讓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靜的美麗夜色,呈現于學生眼前.兩處用上課件,給學生提供了一動一靜,強烈對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體驗,感情上會起著呼應的作用.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這堂課中提倡學生充分地讀,用自主閱讀取代老師分析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溶入情感中進行閱讀,加深理解和體驗,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熏陶,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倡導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學生字詞,理解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愿的有關句子。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準備:
《小白楊》歌曲磁帶。
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走進白楊世界
1、播放課件。課件的背景音樂為歌曲《小白楊》,畫面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楊。
2、學生看完課件后交流感受。
3、師導入:美麗堅強的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再次走進白楊的世界。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拉近了學生與白楊的距離,為學生作好心理鋪墊,激發學生走進白楊的欲望。
板塊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為下一步解讀白楊物象打下基礎,避免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閱讀。
板塊三:解讀物象,勾畫白楊輪廓
1、勾畫白楊生長環境——大戈壁的輪廓。請同學找出描寫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詞語:茫茫 沒有??沒有??也沒有?? 渾黃一體
2、勾畫白楊的輪廓。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白楊樹外形特點的句子,并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高大挺秀;粗壯
3、想像輪廓
師:讀著這樣的句子,品著這樣的詞語,我們的腦海里一定浮現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楊圖,請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畫面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嗎?
(設計意圖:先把握物象,為后面體會精神作好準備,把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圖畫,讓學生深刻感受白楊的正直、奉獻的光輝形象)
板塊四:品讀意象,探究白楊神韻
1、深情朗讀爸爸說的三句話,在細細品讀中體會白楊的神韻。
1)比較下組句子,反復朗讀體會
白楊樹在任何時候都是這么直,這么高大。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白楊樹很直。
2)聯想具體環境展開述說。
需要白楊,白楊就在____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當風沙襲來時,白楊_____;當雨雪來臨時,白楊_____;當干旱來到時,白楊。
(設計意圖:把眼中的白楊深化為心中的白楊。在語言的訓練熏陶中激蕩起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板塊五:學習白楊,構筑精神家園
1、白楊樹在荒涼的戈壁中頑強地生長著,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還有誰也像白楊樹一樣,在那里默默奉獻著?
2、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心愿和怎樣的精神?
3、爸爸像白楊,在你們眼中還有誰像白楊?你們愿做一棵白楊嗎?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貴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和提升)
教學反思
對于“白楊”一文的教學,按課前預設共分為五大板塊進行。在預設中,每一個板塊都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讀、思、體驗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意識,因而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創設情境,走進白楊”這一板塊中,利用音樂和畫面的感染力,讓學生走近白楊,認識它駐守邊疆,哪里需要哪里扎根的奉獻精神。動聽的音樂流淌在學生的心上,每個人對于音樂的都感受不一樣。當學生聽完歌曲欣賞完畫面后,再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都積極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運用自己掌握的表達方法,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正直挺拔,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無私奉獻,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親切樸實,撥動學生善感的心靈,掀起學生情感的的波瀾,課堂生成自然展現。在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進而勾畫出白楊輪廓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充分讀文,品味“高大挺秀”、“茫茫”“有的沒有?也沒有”等重點詞語,有意把白楊的外形與白楊生長的環境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白楊濃濃的情意。在此基礎上,讓大家把感受到的畫面描繪出來,這無疑又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有的學生動情地用課文中的語句描述,有的學生創造性地加入了自己想像中的事物,課堂生成在你渲我染中走向高潮。
在《白楊》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力求做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力求能使本課有比較濃烈的“語文味”。例如板塊四中,利用具體環境展開述說環節,還有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誰像白楊等教學預設,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分析與綜合、想象與表達等思維能力,學生在相互交流啟發中激起課堂生成的美麗漣漪。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要否定“課本為中心”不應把教科書適為唯一的課程資源,但教科書仍然是教學的重要憑借。要用好教科書,落實教材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中,要適當引進相關課程資源,重視學科間的聯系,做得好,會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促進語文學習。更要用好教科書,憑借教材培養各項語文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要警惕出現課文還沒怎么研讀就把教材甩在一邊,過早、過多地補充其他內容(包括濫用多媒體)或花樣翻新地過多安排與語文學習關系不大的活動的做法。用好教科書,可以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目標,做到“下要保底”,可謂雪中送炭,這一步首先要做到;美國流行一句話,讓老師回到黑板上來。在這個基礎上,適當的引進必要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多學一些,學得更好一點。做到“上不封頂”,可謂錦上添花。加上我們的國情決定了,一些地區和學校不同程度缺乏引進課程資源的條件,因此,第一位的,是鼓勵老師們用好教科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課改呼喚返樸歸真的教學。
要否定“課堂為中心”,反對把師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室里,語文教學要由封閉走向開放,但課堂教學仍然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形式,要大力改進課堂教學。首先,我們要大力研究課改形勢下的語文教學,要在課室里上出開放的語文課,要做到實而活,省時高效。我們還要探索在自然、在社會、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新路子。特別是加強課外自主識字的引導,課外閱讀以及課外練筆的指導,逐步實現課程教學、課外活動、綜合性學習的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的結合,形成語文教育的合力,提高母語教學的水平。
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我們要腳踏實地的不懈地探索語文教學的規律。成功的經驗,*學習,*借鑒,更*自己苦苦求索。語文教學是科學。進行科學探索最需要的是辯證的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科學對急功近利、企盼迅速覓得一劑教學改革良方的功利主義,對追求方法、形式花樣翻新而不講實效的形式主義,永遠說“不”!在這一艱苦的求索中,歷界做課教師,應當發揮排頭兵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反思04-01
小學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4-08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