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精選11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1
《桂花雨》是部編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整節課設計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然后緊緊抓住“桂花香、搖花樂、思故鄉”幾個板塊,經過朗讀、想象、感悟,因勢利導,引領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本,最終拓展閱讀,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課堂教學目的就是經過語言文字的比較與訓練,使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地結合。
一、走進桂花雨
教學伊始,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課文,之后揭示課題《桂花雨》,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了解本篇課文中寫了什么景?又寫了什么事?學生立刻就能明白,課文寫景寫的是桂花;寫事寫的是搖桂花。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明白本篇課文既是寫景,又是寫事,并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正是經過這樣的情景制造,讓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構成良好互動,也把各個教學環節發揮得淋漓盡致。總之,運用舊知引入新知,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能構成較好的學教氛圍。
二、品味桂花香
品花“香”,得寫“法”,感悟用詞的精妙。教學的關鍵環節是讓學生體驗課文中“桂花香”,抓住全文中出現的八個“香”字。可是課文中的八個“香”每個都有不一樣的表達方法。讓學生自我找出這些帶“香”字的句子后,指導學生朗讀每個句子,引導學生經過做批注的方式讓學生自我討論、交流這幾句帶有“香”字的句子獨特的手法。如:“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這句話是運用了夸張的寫法,另外還有比喻、比較等寫作手法。盡管學生在表達自我的想法時會出現一些錯誤,可是,要鼓勵學生不要怕出錯,大膽展示自我,孩子們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很好地品味出了這些句子的獨特之處。接下來是要讓學生劃出寫“香”很妙的詞,并品讀作者用詞的巧妙,異常是對“浸”字的品讀引導到位,使得學生理解透徹,進而對桂花香也感悟到深處。這不僅僅使桂花的“香味”悄然飄入學生心里,并且在“潤物無聲”中學生體會到了獨特的寫作手法和用詞的精妙。教學環節中采用自主、探究法,教師適當地點撥,經過自讀自悟的形式品讀句子,品味詞語,做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相融合。
三、體會搖花樂
經過動作、語言描述,體會搖花樂,獲得語言“味”。體會“搖花樂”環節的教學,是引領學生閱讀文本,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及動作反復品讀,并且經過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進行想象,從而充分體現搖花的“樂”。在引導學生感受桂花雨的同時,用動畫的形式再現“桂花飄落”的情景,異常是讓學生扮演兒時的.我,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啊!好香的雨啊!”等這些詞語,充分體驗桂花雨落下時的心境。“搖花樂”情景的再現,使學生在朗讀賞析后加深了對“桂花雨”的理解。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在理解中閱讀。隨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給學生假設就在這棵桂花樹下,會用怎樣的動作、怎樣的語言來表達自我的歡樂呢?學生結合對文本的理解,展開想象,練習說話。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在簡便、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主動性,使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資料。
四、感悟故鄉情
再現送花情景,感悟濃濃的故鄉“情”。上這節課的主旨是經過感悟課文的景及物進而來體會思鄉情。經過對前面“桂花香”及“搖花樂”兩個環節的感悟,學生已對桂花充滿了深深的喜愛之情。這一環節教師要抓住文中母親的話“那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讓學生進行感悟交流。在感悟交流中,學生會深切感受到了小小桂花所蘊含的濃濃的情。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采用讀、思、想、練、演的方法學習,讓學生扮演文中幼時的我和鄰居阿婆,再現當年的“我”為鄰居送桂花的情景。讓學生同桌合作練習表演,然后指名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學生再一次感受到桂花所蘊含的鄉親們那濃濃的鄰里情誼,深化了學生對文中重點資料的理解,體會作者懷念家鄉的感受更加深刻。
五、走近搖花人
教學的最終環節是對作者及其寫作風格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且摘取作者其他兩部作品中的《家鄉味》、《水是故鄉甜》中的句子進行深情的朗讀,在這樣的朗讀中巧妙地加深了整堂課的感情基調。
這節課,重視引導學生經過“自讀、自悟、合作、想象、交流”等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資料,以情感人,強化內心體驗。雖然文中所體現的生活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但童心是一樣的,讓學生根據自我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進行閱讀和探究,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實現共同提高、共同體驗成功歡樂的目的。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2
上次,我們學校開展了“綠色教育”特色課展示活動。我執教了小學語文《桂花雨》一課。親身經歷此次活動,收獲頗豐,感慨也頗多。
首先,是對“綠色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綠色”是什么?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更是一種境界!“綠色環境育人,全面持續發展”的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或渠道。
學校開展“綠色教學”活動是將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理念,力求具體地、實在地落實在一個個的預設教案中,一節節的課堂教學上。從而,提升或擴展到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以及人與發展相和諧的高度。基于這點認識,在制定小學語文《桂花雨》課堂教學設計時,我盡量使課堂充滿智慧、充滿和諧、充滿人文氣息……當然,這只是我對追求。
其次,使緊扣“綠色教學”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本文的美。
《桂花雨>是現代女作家綺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作家對家鄉親人,對美好童年生活的眷念.這是一篇很優美的文章,讀后使人覺得童年生活是那樣純潔美好。對故鄉的懷念是每一位游子的心靈雞湯,精神慰藉.
在教學的開篇,我幾乎運用了催眠術,利用文本的插圖,根據查閱的很多資料,精心設計了導語:這是一幅定格在作者腦海中的永遠也揮之不去的畫面.盡管時間空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對童年,對家鄉的`懷念,作者卻永遠難以忘懷......此時,學生眼前是大屏幕彩圖,耳邊使老師深情的敘述,他們腦海里一定是浮想聯翩。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很快地接受文本,感受文本的美。
接著,我提出問題:“我”為什么喜歡桂花?學生很快的找到答案,并進入感情朗讀,在教學文本中最精彩,也是最優美的“搖落桂花”的情景時,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利用評讀來滲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的學習方法,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然后找出歐美懷舊經典名曲《昨日重現》作為背景音樂,范讀課文,同時大屏幕上出現了作者小時候搖落桂花的動畫等等。我想:此時學生一定是全方位地感受美、感受和諧。此刻,作者、編者、學生、教師、音樂、畫面構成了立體的課堂,形成廣闊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懷念童年,熱愛家鄉,這濃濃的思鄉情緒就是美!
在突破教學難點,理解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我讓學生讀中體會:一讀,體會母親話里的意思。二讀,思考這里的桂花為何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三讀,聯想思鄉的古詩。我當時認為母親對故鄉的熱愛與懷念,學生還是能體會到的,但評課的專家認為此環節還未到位,可能是缺少了點睛之筆吧。古人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我說:“課到上過才知憾!”又是汗顏的“汗”。
在教學最后的教學遷移上,我利用一組:春游、運動會、旅游等照片,激發學生說一說童年生活的趣事。評課時,專家認為此環節額落腳點是思鄉,并非童年趣事。而我對專家的看法持有異議。十來歲的學生,身在家鄉,如何思鄉?沒有生活積淀!童年趣事就是熱愛家鄉的最好體現!也是美的回歸。
最后,是“綠色教育”與日常課的沖突。
我對“綠色教育”的認識還很膚淺。課堂上存在著許多問題,盡管在努力實踐中。平時,日常的語文課很耗費課時;一篇閱讀課文要二、三課時;一篇非閱讀類課文,要四、五課時。不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不知如何提高本人課堂教學藝術水平。
學無止境。教學也是如此.。渴望專家、領導引領導航,讓我們共同建構語文“綠色”課堂新境界吧!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親說的“外地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這句話的含義。
3、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如今,正是金秋十月,桂子飄香的季節。今天,我們將再一次和作家琦君一起走進她那美好的童年時代,一起感受那飄香的桂花雨。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桂花的香貫串了全文,還記得描寫桂花香的句子嗎?誰能試著有感情的背一背?
3、桂花真香啊!那桂花的香和搖桂花有什么關系呢?
二、體會“搖花樂”。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 “搖桂花”的快樂?請你找出關鍵的詞語體會體會,再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2、生自由交流以下內容。(在學習方法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和聯系上下文來說體會)
“我”的樂:
(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課件出示這句話)體會“我”急切的`心情。
(2)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課件出示這句話)
(兩個“幫著”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樂乎的心情。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使勁”一詞中能體會那份高興勁。這便是兒童快樂,正所謂“兒童解得搖花樂”。練習讀中體會。)
(3)桂花紛紛落下,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課件出示這句話)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那飄香的桂花雨。演示桂花飄落的情景。師朗讀
這桂花雨美嗎?美在哪?
當你享受著這飄香的桂花雨時,你會怎么喊呢?誰來讀讀這句話?
父母、鄉親之樂:
1、母親洗凈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合在一起。(飄向空中,連風打的旋兒都是香香的了,這正是“細細香風淡淡煙”。)
2、于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課件出示詩)父親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樂?(父親用詩表達了一份豐收之樂)
3、母親樂嗎?(這是一份濃濃的鄉情,母親在分享勞動成果的同時感受了一份快樂)
4、為什么“全年,整個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正是“競收桂子慶豐年”的歡樂場面。)
三、感悟“思鄉情”。
當我把外地的桂花捧給她時,母親深情地說……課件出示母親說的話。
師:多年以后,我遠離了家鄉,住進了城市,過上了優裕舒適的生活,領略到了更多的名山大川,欣賞到了更多的奇花異草,每每我回到母親身邊,總是把我的經歷講給母親聽。有一回,我游覽了桂林的山水后,我說:“桂林的山真秀啊!”可母親說:“ 。”母親說:“外地的 再 ,也 。”(課件出示填空練習,學生進行練筆。)
師小結:再香不如家鄉桂,再甜不如家鄉水,再濃不如家鄉情,再好不如家鄉人。每當我聽到母親說這些話時,我就會想起(引讀)
四、拓展閱讀。
1、師述:許多年過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別了童年,早已離開了母親,早已遠離了故土,如今的她已有88歲的高齡,可是她仍然喜歡用自己的筆寫童年,寫母親,寫故土。別人問她為什么,她說了這樣一段話……(師朗讀)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推薦余光中的詩《鄉愁》(課件出示),進一步體會濃郁的鄉情。
3、推薦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五、板書設計。
桂花香 迷 人濃 郁
桂花雨 思鄉情
“我”幫 著 使 勁
母 洗 凈 撮 放
搖花樂 父 口占 一 絕
村 沉 浸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4
小學語文《桂花雨》是蘇教版第七冊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搖桂花”是本文的重點段。教學時,當學生讀到“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體驗到“我”搖桂花時的歡樂,我笑著對著孩子們說:“孩子們,搖桂花多帶勁呀!咱們也來搖一搖好嗎?來,伸出我們的小手,盡情地搖吧。媽媽是不會怪你們的!”孩子們一聽都勁頭十足,不禁伸出小手“搖”了起來。“嘩啦拉,嘩啦拉……”我搖了搖頭,故作嘆息道:“唉!太可惜了。這么點力氣哪能搖下這桂花呀?快!再用勁!加油!”這下,孩子們真的放開膽子了,看,個個搖得搖頭晃腦,小臉蛋紅撲撲的,搖啊搖,孩子們咧嘴笑了。我看時機成熟,問道:“孩子們,快抬頭看哪!你都看到什么啦?”
小A說:“我看到桂花飄落下來,好美!”
小B說:“啊,桂花紛紛從樹上飄落下來,就像一只只黃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小C說:“老師,老師,我覺得我身上落滿了桂花,成了一個桂花仙子,還渾身散發著香氣呢!”說著,小C竟離開座位不由自主地在我面前旋轉起來,惹得孩子們哈哈大笑起來。
“老師,我覺得桂花還像個調皮的孩子,看,它還悄悄鉆進了我的頸脖子,濕濕的,癢癢的!”小D迫不及待地叫起來。
聽著孩子們美妙動聽的描述,我已深深感受到他們已都沉浸于“搖花樂”中了,此時,他們都已經成了作家筆下的“我”了。而我也被他們的這種真誠與天真感動了感染了。
在我們的新課標指引下,我們的教師可以針對課文的內容,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領悟文章的內涵及主旨等。而教師如果能善于挖掘教材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進行語言實踐,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充滿個性的閱讀中與文本對話、與主人公的思想產生共鳴,將文本語言轉化為會運用的“活”的語言,那這對學生今后感悟語言文字,品讀新的作品將大有幫助。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5
第11課《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十分優美,幾遍下來,我真的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可是,雖然文章四溢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一樣的得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所以必須要將自我全身心放入課文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一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頭就是我今日在課堂上的三點小小的`體會:
一、指導學生讀出喜愛:
課文的第一小節主要寫了作者最喜歡桂花。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時,我就是抓住了“最”字進行做文章,問學生作者最喜歡桂花的什么?學生開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歡桂花的“香氣迷人”。其實作者除了喜歡桂花的“香氣迷人”外,還喜歡桂花的“謙虛”,“不愛張揚”。開始學生回答不出,我就讓學生靜心默讀課文,一遍下來,學生舉手了,找到了課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與繁花爭艷”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導學生讀出歡樂:
課文的第三小節是重點段落,在這節中,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搖花樂”、父親的“豐收樂”、母親的“助人樂”以及母親和全村人的濃濃的鄉情。雖說這節是重點段落,因為有了上次姚教師上課的經驗,所以和學生同搖同樂,覺得很是開心,異常是學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搖花時的句子和纏著母親要搖花的樣貌,學生很放得開,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連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學生一齊喊,一齊讀。
三、指導學生讀出真情
課文的最終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異常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這兩段的學習,我學著姚教師的樣貌,一開始就拎出來,在精讀課文前先讓學生朗讀,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將這兩段話提出來,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不用多講,他們就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簡單地讀,讀出喜愛,讀出歡樂,讀出真情,我想這是我今日這兩節課最大的收獲。可是還是有遺憾的,就是課文學完后,我也和姚教師一樣,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也寫寫自我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事后我在想,學生此刻才四年級,他們能寫得出來嗎?如果要他們寫,我又該如何指導他們寫呢?如果也照作者這樣用散文的格式寫,肯定是不行的,我想還是用一般的記事方式教他們寫吧,畢竟他們才剛剛升入四年級。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6
小學語文《桂花雨》是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執教的一節比較成功的公開課。在教學中,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使閱讀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教學更加生動、感人。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閱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小學語文《桂花雨》一課是閱讀課文,課堂時間應主要在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上。課文的重點就是從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作者寫家鄉桂花的香與中桂花的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讀了課文后,你感到了什么?學生尋著問題找到:“香”、“樂”兩個字,于是我用課件出示這兩個字,然后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能體現你感到“香”、“樂”的句子或段落。這樣,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文中找句子,找到一個句子或段落就用課件出示一個,引導學生讀句子、段落,體會句子含義,學生在找、讀中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抓住了文章的重點。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閱讀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對家鄉以及家鄉的人與物的思念,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要學生自己抓住難點并突破難點是見不容易的事。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桂花樹、我搖樹時等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感受,然后思考媽媽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香。”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兩處的桂花一樣不,不一樣在哪,按作者寫的應該是哪處的香?為什么媽媽又會這樣說,于是在比較中學生自然就講到了家鄉的原因,于是我再出示課件:這里的再,也比不過家鄉。通過句子練習,學生一下就懂得了課文中作者句子后面的潛臺詞,突破了難點。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閱讀教學達到人文化境界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創設情景,將語文外的多種因素調動,配合語言文字達到美育作用。
首先,我使用了淺蘭色的底版,在這個底版上采用的是黑色、黃色和橘紅色的字體,給人舒適的感受。比如說“桂花”我就用的是黃色的字體,使人聯想到桂花是黃色的,而“香”用橘紅色,給人以溫馨之感。
此外,我還插入了高清晰度、具有美感的圖片,有桂花樹、桂花和我和媽媽搖桂花樹的圖片,還有透析心靈感受的小雨圖,這些圖片能幫助學生形象的感受到課文中的人與物。
另外,我還從音樂庫中找到了一段很舒緩的音樂,在學生自己感悟課文后,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有感情的讀課文,仿佛都進入了那個美麗的故鄉,看到了桂花、感受了搖花的樂趣!
我認為適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的課件在語文內閱讀課文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7
初讀《桂花雨》這篇美文,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隨后,又讀了作者琦君的其他幾篇散文,感覺如飲甘泉,清洌甘醇,被她的文章中透出來的幽幽情思所感動。所以我決定把這篇課文作為我的教研課,讓一場桂花雨飄落孩子們的心田。
上完這堂課,我久久沐浴在那花香四溢的桂花雨中。我覺得今日的課成功之處主要有這幾點:
1、創設情境,善用“空白”,引發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上的一切。”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力需經過感悟自得的語言實踐來實現的。而教師必須給他們供給一個思維支點進行啟發、導向,才能挖掘創造想象的潛力。例:教學桂花紛紛落下情景時,我先出示課件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后想象桂花落到你的頭上、頸上、身上、地上的感受,再說出表現作者當時喜悅心境的詞語,最終用詞語喊出自我的內心感受,這樣一步步深化進行語言實踐,使學生讀出、說出了自我的情感體驗,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能融入文本,有身臨其境之感。還善用文中其他的“空白”,啟發學生想象,放飛想象的翅膀,聽弦外之音,會意外之意,這樣可調動學生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拓展、豐富、充實課文資料,獲得許多動態生成資源,對文本的理解有了升華。
2、整合教學資源,觸發學生情感。教學過程中,學生從“搖花樂”到“思鄉情”情感需一個轉折過渡,才能漸漸沉浸文本,體會真情。為此,我收集了有關琦君簡介、還配了音樂創設情境,還補充了了作者另外一部作品《煙愁》中的話,讓學生從供給的資源中獲得信息,經過自讀自悟,有層次地階梯狀地感受到了作者和母親那份思鄉情。
語文課該用演繹法還是歸納法,上了這堂課我真的是很有感觸。成功的語文課堂就因充分研究學生的學情,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僅有貼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8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這篇文章,我只是被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打動,如同沐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當我再深入地去讀,去了解琦君時,我卻在那迷人的香氣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鄉之情。可是這種鄉情難忘、童年難忘的情懷,卻不是簡簡單單、大大略略地就能夠感受到的,需要仔細地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那么在我的課堂中,我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體會呢?反復參考了很多名師的教學設計,結合著本班學生實際,我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
“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歡樂心境。我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圈畫出你認為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并在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旁邊做一些適當的批注。之后在學生交流課文中表現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
(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樣還不搖桂花嘛!”這一句我主要讓學生自我交流體會,在交流中啟發學生感受到這一年一度的搖桂花對琦君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樂事。為了幫忙學生進一步感受琦君對搖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境,我創設情境進行了“三讀”琦君的話。
(2)“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讓學生嘗試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個動態的畫面,描述畫面中出現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女孩。學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
(3)“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運用了創設情境——撒桂花,讓學生感受桂花雨的飄落,在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中感受到搖桂花的歡樂。而提示語的填寫則更加讓學生領悟到了作者三句短短語言中透露出來的感情。
“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母親說的這句話是全文的一個難點。引導學生質疑,到介紹故事背景讓學生深入體會母親比的不是桂花味道的.濃淡,比的是感情,與其說母親談的是桂花,不如說母親在表達自我的思鄉之情。
而學生創作小詩,則把學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故鄉情》的音樂聲中學生更進一步走近了琦君,走近了她的情感世界,感受著她淡淡的鄉愁。所以詩句的誕生自然而然。今日課堂上馬昊天創作出的“風景還是故鄉的美”則出人意料地給這首古詩添加了一個總結句一樣。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少數學生的活躍以及精彩的發言給課堂增添了很多亮麗的風景,可是我明白這種熱鬧的背后還有很多默默地靜坐著一言不發,甚至連腦筋都沒有動一下的學生,他們從這節課中究竟學到了什么?我不得而知。也許正是我長期以往在課堂中一貫的教學風格,導致了這個班級的兩極分化。我必須深入思考,怎樣樣做到抓中間,促兩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跟上我前進的步伐。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9
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第7課《桂花雨》是琦君所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用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后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
面對這樣的文章,每一段都非常優美,很難取舍。在第一次對文本進行解讀后,我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
一、享受搖花樂,體悟母親的思鄉情懷
借助朗讀,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畫面,從畫面中點出這是思鄉之雨、回憶之雨。這樣的處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牽出對童年的懷念,對故鄉有留戀,讓作者魂牽夢縈。
但是,在把這種對教材的解讀實施在課堂教學后,我們卻發現這樣的問題:教師在對文本進行細讀后,過于拘泥于文本,覺得文本中的很多枝枝葉葉都值得學生去體悟,都想跟學生交流、享受,想把教師自已對文本的解讀來觸動學生。學生在下面聽著老師很激情得投入著,他們的情感體驗遠沒有老師那么強烈,甚至說是很少的。我們認真地檢討,發現我們老師的教學思路其實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學生的學路是非常不清晰的,他們很吃力地跟著老師在文本中跳來跳去,而面對文本、潛心閱讀、自我感悟的東西是并不多的。
二、談話營造閱讀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在這個塊面的教學上,抓住一個“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于是,一個這樣的問題擺在了眼前:如何使教師的解讀與學生的認識走在一起?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強加于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引導學生發現,于是我們對教學的順序進行了如下調整:
1、從課題入手,營造閱讀期待:什么是桂花雨?然后定格文章第5自然段,分享桂花雨的美麗,體會那份搖花的`快樂。
2、品讀“浸”字,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3、對比母親的話,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的桂花:
這里,出示杭州滿覺隴的桂花,的確是非常美非常香,但是為什么母親還是認為家鄉的桂花更香更美呢?回文再讀,再次品味那搖花樂,那桂花香。于是這份快樂更樂,這份花香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鄉的層面。
這樣的處理,不僅老師的教路非常清晰,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也以一個學習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
其實,這樣的生成過程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當我們在仔細解讀文本后,滿心歡喜地想把這種閱讀體驗帶給學生時,卻由于學生的一下子難以達到這種體驗,使教學效果備案阻滯不前,于是再三修改、再實踐。不過,與其說是痛苦,不如說是一種教學的磨勵。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10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著濃濃鄉情的優美散文,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這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敘述,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學生讀后,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共鳴。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在讀通讀順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的原因,學生帶著問題讀懂了作者最喜歡桂花的原因是因為桂花香味迷人,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體驗有感情朗讀,學生從朗讀中如真地聞到桂花香。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孩子們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這一句話。我引導學生經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學生經過品讀感悟,能經過“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香飄十里”重點詞句體會桂花香得遠;經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與“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換句式訓練,讓學生經過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學生懂得相同的意思不一樣的表達,感情深厚可不一樣,指導并幫忙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
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心境,“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歡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我試圖用回憶生活、聯系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之后用同桌分主角讀和師生分主角讀的方式來引導。最終能夠搖桂花了,這可把“我”樂壞了,我怎樣樂壞了,學生入情境朗讀,讀好詞語“使勁”,讓孩子們站起來加上動作搖一搖。學生從使盡地搖到動情地讀,真的感受到搖桂花的樂趣。當桂花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經過個人讀、小組讀、團體讀等方式體會如雨般的桂花飄落的美麗情景。
課文最終我試圖經過母親心思的討論,母親話語的品讀,以及課外補充填空訓練來加深學生對母親話語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這篇文章的教學主要經過多種形式地有感情朗讀,品詞、品句、品段,讀中悟語、讀中悟情,基本上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外,我還鼓勵學生摘抄課文精美的詞句,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11
《桂花雨》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中彌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情緒和對桂花完美的回憶。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在設計時我盡量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課文資料。
上完課后,我發現許多不足之處,反思如下:
一、品析重點詞語教學上的不足。
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孩子們都找到了“但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這幾個描述桂花香的句子。我準備抓住重點字詞,透過品讀感悟的方式讓孩子們比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們的品讀并不到位,也沒有發現明顯的區別。這一個環節的效果沒有到達。
二、時光把握不夠準確,品讀“搖花樂”資料草草收常
在前一部分介紹桂花香的特點時,由于孩子透過理解重點字詞和比較閱讀后,沒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鄉的桂花更香的特點,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時光去彌補這個問題,以致在后面體會“搖花樂”時,顯得倉促。
在本節資料中,“纏”字寫出了作者的急切情緒,“使勁”、“喊”寫出來了搖桂花的樂趣,同時反映了作者對桂花的喜愛。可當時由于時光倉促,我只是讓孩子們抓住重點字詞一讀帶過,并沒有采用課前準備的“用回憶生活、聯系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
三、朗讀形式單調。
本節課中孩子們朗讀的形式只有齊讀、小組讀和自由讀的三種方
式。而這樣的朗讀形式很明顯不利于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談不上到達以讀促悟的效果。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觀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來挑戰他人或小組的'沖動,可我卻忽略了這一點。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采用過這種挑戰式的朗讀,效果甚好。
四、教師灌輸得太多,孩子們自我表現的機會甚少。
有人說,語文教學就應少一點知識的灌輸,少一點理性的分
析,把教學重點轉移到指導并幫忙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上來,這是語文教學本體的回歸。而我在這一節課中明顯犯了這個“大忌”。
在講到“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和“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的這兩個句子時,我讓學生講了“浸”字的本意,也講了在文中的意思。我想,我還能夠嘗試讓孩子們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代替“浸”字,透過自主的比較、揣摩和朗讀,體會詞語的含義,同時還能夠培養孩子們推敲詞語的良好語言習慣。
以上問題,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自身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才導致本節課出現那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須會認認真真練好基本功,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語文課,避免類似狀況再次發生。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及反思01-12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12-08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03-22
桂花雨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18
人教版小學語文《桂花雨》的教學反思12-20
人教版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12-17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范文12-18
小學語文《桂花雨》教學反思12篇02-12
小學語文《桂花雨》的教學反思3篇11-13
有關《桂花雨》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