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
如何營造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使教師和學生成為學習的伙伴,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教師研究的一個問題。今天,在這個教學片斷里,我發現了您思考的答案。您能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向孩子暢開心扉說歉意,這既是新課程理念的實踐化,又體現了您對孩子的愛心和承認錯誤的勇氣。在您的真誠愧疚后,學生也情不自禁地暢談自己的不足,并且還談了自己的改進想法,這是觸動他們靈魂的一堂課。謝謝!
隨便拿起一本新課程的語文課本翻翻,你會發現,課本越來越精美了。不是嗎,幾乎每一課都有一兩幅細致傳神的插圖。這無疑更符合時代特征,也是教學新理念的一種體現。那么,教師應如何利用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呢?
《清澈的湖水》這篇課文延續的是第7單元“保護環境”的教學主題,文章中我們跟隨著小潔的目光,能欣賞到寫藍天白云,碧水青山,跳躍的“青蛙”、展翅的“雄鷹”、賽跑的“龜兔“等句子,這些句子把公園的景色描寫得栩栩如生,美不勝收。景色美與行為美的和諧是本文的主題,但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寫景的句子被分散在課文的各個段落中,穿插于小潔和小男孩的行為中,要學生把它們找出來并不容易。
如果能把這些句子找出來好好體會,則能和后面小孩扔香蕉皮后的景色有一個明顯的對比,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我在教學時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契領,引導學生仔細看圖,首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在圖上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色,再請學生自讀課文的1~3自然段,到課文中找到描寫圖上美景的句子。
學生看了圖后,有的找到了“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駛……長長的波紋。”有的找到了“湖水像一面鏡子,……變幻的山巒。”還有的找到了“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正在賽跑呢!”在插圖的幫助下,1~3自然段中寫景的句子都被孩子們一一找了出來。
圖文結合,圍繞著圖,學生再來品析這些句子,內容相對集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其中的一句比喻句,我聯系圖再讓學生到圖中找找哪一塊石頭像青蛙,哪一塊石頭像雄鷹,學生熱情高漲,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不用多指導,學生自己體會到了比喻句的作用。
由于結合圖賞析了這些寫景的句子,第二課時中再讓學生體會香蕉皮扔下去后環境變得不美,學生的'感受也就格外分明。再如《秋天的圖畫》一課,語句優美,我們也可以結合插圖來展開教學,通過看圖更容易體會文中比喻的精妙。
總之,課文插圖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視。合理地利用這些美麗的圖畫會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美麗。二年級語文課堂《要好好學字》教學反思
要好好學字教學反思:《要好好學字》講述了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學習寫字這樣一件普普通通而又平凡的小事,但其蘊含的意義卻是深遠了,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年輕一代的關心。
本課的難點就是理解:“參加革命了,要好好學字啊!”在理解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有的說:參加革命為什么要好好學字啊?有的說:他們打仗哪有時間寫字啊!這時我不急著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而是問:你覺得這2個小八路會寫字嗎?聯系課文第一段想一想。從而理解第一層含義,參加革命給窮苦的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接著我讓學生說一說認識字的好處有哪些?聯系自己,再想一想小八路識字又有哪些用處呢?從而理解認識字,學好文化可以更好地參加革命。這樣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毛主席對小八路的關心。最后聯系現在,毛主席不僅對兩個小八路提出了希望,對全國的少年兒童也提出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殷切希望。進一步進行思想教育。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2
教材分析
《我喜歡》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文章語句優美,每一段開頭都用“我喜歡”三個字領起下文,使12個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散文句式工整、語言精美,情感貫通全文,給人以結構美;散文語言優美動聽,讀起來瑯瑯上口,抑揚頓挫,給人音樂的美感。使人很容易進入語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情感。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獨特的視角,詩一般清新的語言,向我們敞開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歡的景物與事物,并說明喜歡的理由,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豁達、獨特、樂觀的人生態度。
學生狀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是第一批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學生,思維活躍,勇于展現自我,具有很強的自主識字和閱讀能力,并能夠發揚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詩歌朗誦方面具有很強的表現欲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采取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從而體味本篇散文語言的細膩與精美。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寫字8個,讀準字音,記熟字形,在語境中理解詞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獨特情感。
3.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自然、對事物、對生活獨特的感受與理解,培養審美與欣賞能力,并仿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獨特感受。
2.仿寫課文,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相信在你們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許多喜歡的事物吧!說一說你都喜歡什么呢?
二、逐層讀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通讀順課文。
2.快速讀文,思考:從文章整體結構上能發現什么?
3.匯報。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線索是什么?每個自然段有什么共同點?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抒寫自己喜歡的情懷的?(先寫喜歡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寫喜歡自然景物,最后寫對社會生活的喜愛
三、再讀文章,體味情感
1.帶著自己的.發現默讀課文,并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標出,作批注。
2.匯報交流。師相機作指導,并指導感情讀,體會作者所喜歡的事物、景物以及喜歡他們的獨特情感。
(1)學生匯報1—4段:
引導學生談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與感受。
師:四季就像四位天使,每年都會如約而至,來到人間與我們相會,她們給我們帶來了生機與希望,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我們的作者在感受著四季的同時,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得那么獨特,讓人越讀越愛讀……
指名讀文,評價。
師作進一步引導:聽著大家詩一般的朗讀,我仿佛乘著理想的航船行駛在四季的原野上,心情那么舒暢,感覺那么優美。
生閉眼,師配樂讀這一部分,將作者所要表達的獨特感受內化到學生心里。
生配樂讀。
師小結:作者筆下的四季是多么美妙的自然景觀,課文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氣息,讀一讀。
(2)學生匯報第8自然段:
“我喜歡的另一種花”是指什么?為什么?
“我喜歡讀信”的原因是什么?從“淚光”二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一聲問候、一個笑臉就能使寒冷的早晨變得溫暖,看來,我生活的這個社會多么需要人與人之間彼此的理解與關愛。
生感情讀第8自然段。
師:除了這里能表達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之外,文章還有些段落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的友情、真情、親情。
感情自由練讀。
(3)重點體會第10自然段:
出示此段,生讀。
師:從這段話中能體會出什么?聯系自己的閱讀體會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小組交流。
師:字里行間都透射著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帶著你現在的感受再讀此段。
讀完生質疑:省略號?
(4)師:省略號一般都在一句話后出現,省略相關內容,但這篇文章中的省略號卻另起一段,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小組交流、匯報。
師小結并做進一步引導:對,省略號省去了很多社會與人生美好的事物、景物,在作者眼里,我們的社會處處都洋溢著和諧與美麗,作者把自己對我們這個社會的獨特情感深切地體現在了“我喜歡”中,并且是深深的喜歡。
讀好最后一段話,體會“深深、喜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配樂讀文,升華情感
1.自由練習讀文。
2.學生配樂展示朗讀自己最想讀的部分。
3.師配樂讀其中一部分,激發更多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欲望。
4.鼓勵學生加動作讀文,抒發情感。
五、仿寫延伸,激發寫作興趣
師:同學們,作者仿佛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畫筆,為我們描繪著一幅幅畫面。而這些畫面組合在一起,又像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卷色彩絢麗、生動形象的人生畫卷,構成了畫面美。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相信有很多的“我喜歡”也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里,請大家發揮自己獨特的想象,仿寫課文,用語言文字來抒發你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3
本課利用低年級兒童愛游戲的心理,巧妙地利用臨摹的借鑒功能,在“看著畫”中保留“想著畫”的一些特征,進行非復制性臨摹,為學生開拓一個創造的境地.上課之初,我以《天國的神鳥》這個故事導入,并配樂曲《百鳥朝鳳》,設置情景,讓同學們感知神鳥的美麗.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好像都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去了,《神鳥變樹》教學反思。借此機會利用多媒體出示《神鳥》這幅壁毯畫,讓同學們欣賞感受它的造型,它的色彩,它的構圖,進一步感知天國的神鳥。
神鳥如何變樹是本課的趣味中心,我利用多媒體給大家變了一個小小的魔術,大家興趣盎然,教學反思《《神鳥變樹》教學反思》。同時讓大家講出自己的想法,互相啟發。有的同學說想畫一棵圣誕樹,有的想畫一棵美麗的蝴蝶樹,有的想畫心中的房子樹,大家七嘴八舌紛紛舉手發言,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接著我帶領同學們一塊欣賞一些優秀的學生作業,強調畫面的大膽創新,以及黑色背景的襯托等等。畫一棵心中的神數是本課的重點,同學們紛紛拿起畫筆彰顯自己的才能。
不足之處就是留給學生自我介紹作品的時間把握不好,自己急于求成一股腦全說了。
本課利用低年級兒童愛游戲的心理,巧妙地利用臨摹的.借鑒功能,在“看著畫”中保留“想著畫”的一些特征,進行非復制性臨摹,為學生開拓一個創造的境地.上課之初,我以《天國的神鳥》這個故事導入,并配樂曲《百鳥朝鳳》,設置情景,讓同學們感知神鳥的美麗.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好像都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去了。借此機會利用多媒體出示《神鳥》這幅壁毯畫,讓同學們欣賞感受它的造型,它的色彩,它的構圖,進一步感知天國的神鳥。
神鳥如何變樹是本課的趣味中心,我利用多媒體給大家變了一個小小的魔術,大家興趣盎然。同時讓大家講出自己的想法,互相啟發。有的同學說想畫一棵圣誕樹,有的想畫一棵美麗的蝴蝶樹,有的想畫心中的房子樹,大家七嘴八舌紛紛舉手發言,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接著我帶領同學們一塊欣賞一些優秀的學生作業,強調畫面的大膽創新,以及黑色背景的襯托等等。畫一棵心中的神數是本課的重點,同學們紛紛拿起畫筆彰顯自己的才能。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4
《狐貍和烏鴉》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里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課文共6個自然段,故事簡短有趣,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對于這種以對話為主又揭示一個道理的童話故事,怎樣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全身心地投入進入;怎樣上才能讓孩子的語言得到發展,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讓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跡;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次課我主要有3個環節:教授新課、語言能力訓練、生字教學。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5
我們一(3)班的學生表現能力強、朗讀很有特色,因此在一年級家長開放活動中,我挑選了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為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較輕松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讓他們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學生通過充分地、饒有興趣地讀文,理解了課文,培養了語感。
另外識字教學也是本堂課的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中,他們一個個登臺亮相,做小老師,聲音響亮,語句連貫,滿是自信,家長們紛紛向孩子翹起了大拇指。
課堂的不足:由于識字教學用時過多,導致后面的內容明顯縮水,沒有時間進行寫字指導,看來如何提高新教材的課堂效率,還得繼續研究。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6
《學會查無字詞典》是一篇教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文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但關系到本單元學習成績的好壞,更影響到今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方法的掌握,回此,我在課前更仔細地思索了本文的教法。
在讓學生對課文作整體感知的前提下,我又引導學生精讀理解了課文的一至八自然段,在教學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時,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長說的“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的意思,明白它們分別指什么?教學到這,我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提醒學生聯系上文仔細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不一會兒,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有字詞典是指《現代漢語詞典》”,無字詞典是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又有學生說:“有字詞典是指用來查找的工具書,無字詞典是指現實生活”。另一名生說:“無字詞典的解釋比有字詞典的'解釋更能給以真切、準確的感受。”聽了孩子們的發言,我表揚學生說得好,并且告訴學生,我們理解詞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這個詞語表達的現實生活的某一種狀況,查無字詞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詞典顯得更為重要。課文中,爸爸引導“我”查無字詞典理解“驕陽似火”與理解“驚濤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學生答到:“理解‘驕陽似火’,先提出詞語,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釋”,理解‘驚濤拍岸’先感受生活中的現象,再與詞語對照。”我接著說:“很正確,這兩種方法都是查無字詞典的有效方法。現在,我們按照第一種方法,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解釋“驕陽似火”?學生聽了,興趣盎然,有的說:“夏天的中午,烈日當空,馬路上的瀝青柏油都融化了,有的說:“小狗熱得受不了,在樹腳下伸舌頭散熱這種現象可以解釋”,看到孩子們真正理解了詞意,我又讓同學們回頭看眼前的黑板報,說說看到黑板報,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哪些詞語,孩子們有的說“五彩繽紛”,有的說“豐富多彩”,真正地學會了第二種使用“無字詞典”的方法。
在教學最后一段爸爸的話時,讓學生聯系上文,回憶“我”理解‘驕陽似火’和‘驚濤拍岸’的方法,讓學生先進一步區別“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理解查“無字詞典”的重要作用,然后總結歸納查‘無字詞典’的兩種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培養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并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為學生將來對詞語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7
新的學期剛開始,我又迎接了新的挑戰。本來就已經覺得二年級的孩子讓我頭疼,沒想到接到新一年級學生的時候,我才發現,原先一年級的這場“暴風雨”來的更加猛烈。
記得在招生的時候,我就已經見識到了他們的厲害了,在老師問他們一些問題的時候,有的抱著媽媽的腿不放開,有的哼哼唧唧害羞的不敢說話,有的卻大喊大叫的回答老師的問題,有的拿著薯片大把大把的往嘴里塞,我當時就想,哦!我必須完了,這樣的孩子們我要怎樣“降得住”。為了讓他們得到更好的學習,從不懂事的小孩子轉變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那么好的教學方法就尤其重要,所以根據近期的學習我總結出了一些一年級語文教學的好方法。
一、加強拼音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重點是拼音教學,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拼音的學習上,雖然孩子們都在學前教育中學習過,但還仍然有好多學生依然不能完整掌握,所以要加強拼音的教學。拼音教學要讓學生發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讓學生以各種方式練習發音,體會發音要領。
二、加強學生的識字、寫字教學。在學生學會拼音的基礎上,教會他們自己借助拼音識字。能夠進行形式多樣的識字比賽。引導學生去認識身邊的一些學過的字,如:廣告、標語等。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寫字,讓學生經常聽寫,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潛力。
三、加強學生的朗讀練習。朗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識字潛力,要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通課文。我們在教師領讀之后,要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要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通課文、熟讀課文,提高學生的朗讀潛力。
四、加強學生用字組詞、說話、寫話的潛力。對于剛入校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詞匯較少,語言表達潛力較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學生的組詞、說話、寫話練習。在學生學會生字的基礎上,讓他們用生字練習組詞,鼓勵學生用一個字組多個詞,同時,挑選出自己喜歡的詞語練習說一句話,并寫下來。這樣做能夠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潛力奠定基礎。
總之,教學有法,但不定法。作為一名新教師,要不斷地去探索新教法,精益求精,爭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8
《燕子》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神”了。這神來之筆是怎么來的?那是因為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為什么要讀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學生們也都會背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在學習《燕子》過程中,我說鄭老先生只所以能寫出這么美的文章,讀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寫神了,那些詞來自于平時的閱讀積累,來自于不斷地觀察,來自于多層面的感受,少了這些,怎么可能有這篇美文?
學生在學習勞累之余,念叨上“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兩句,身心馬上會輕松起來,精神也會好上許多。也許這也是這篇散文魅力表現吧。
大多數的學生是見過燕子的,他們沒有陌生感,但他們沒有作家那種寫作的沖動,所以燕子不會如此走到他們的紙上,而對于好多學生來說,許多可愛的動物,同樣不能變成文字。這是一種熟視無睹。因此研究這一課,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不要熟視無睹,雖然我們暫時做不到作家的寫作水平,但我們能大膽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動物入文,多多觀察,不放過一些細節,多多用自己的雙手記錄,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屬于學生自己的文章也會自然出現。
燕子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我們要解決的就是讓學生讀通課文,了解大意,理解生字新詞。平時,我的'教學模式是比較單板的,雖然學生都是比較配合的,但是自己感覺課堂死氣沉沉的。這節課,我就嘗試了一種新的學習形式,用比賽的方式去學習。學生一聽到要用比賽的方式學習,個個都打起了精神。一看到學生這幅興奮的模樣兒,我自己也熱情高漲起來。緊張激烈的比賽,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在比賽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年級學生的競爭意識逐漸增強,擁有了競爭意識,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但是,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良性的競爭意識。就拿這節課來說吧,雖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充分的體現,但是場面稍微有點失控。在課前,我預設的結果是平分秋色,因為這樣不傷和氣。但一到課堂上就不受我的控制了。一開始,四組的水平不分高低,但是進入第三、四回合后,一下就分出了高低,我就給落后的組多一點機會,但是他們自己沒有積極爭取(平時舉手發言的人少),我是想幫也幫不上忙,結局就很明顯了。結果一出來,學生之間就開始爭論。我聽完他們各自的理由后,就告訴他們有競爭是好事,因為有了競爭才會有進步,但是這個競爭是良性的競爭,是能夠讓你們每個人都進步的競爭。機會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要靠自己去爭取,光坐著等是等不到的。看到別人獲勝了,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同時自己也要下決心向他們學習,而不應該在那里說三道四。聽了我的這番話,那些學生都低下了頭,我相信他們知道今后該怎么做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慢慢地培養他們的良性競爭意識,使他們在競爭中共同成長。
燕子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只有幾個愿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死寂,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但是,回響上一個學期,學生的發言還是有些被動。有時,公開課上,發言的積極性也都是經過反復的鼓勵,甚至是物質性的獎勵所起的作用。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只要是發言學生的回答的確令人滿意,學生能抓住“斜著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著花樣飛行。這些固然令人滿意。然而大多數學生當的陪客卻讓人揪心。這也應該是我課堂教學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討論,從而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閱讀的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通過朗讀,自讀自悟,感受夕陽西斜美和夕陽西沉云朵美以及夕陽隱沒時的霞光美。
3、通過對課文地誦讀品味,感受夕陽的美麗,體會人們的喜悅之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感受夕陽西下的整個過程的美(西斜——下沉——落山)
教學難點:
入境品讀,感悟夕陽美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發現“美”。
1、今天,讓我們高高興興地繼續跟著爺爺奶奶一起去看美麗的夕陽!(投影出示夕陽組圖,學生欣賞)
2、誰能說說自己的感受?我們一起贊美夕陽:(齊讀課題)夕陽真美!
二、發散閱讀,感受“美”。
1、過渡:課文是怎么寫夕陽美的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本,讀讀課文第2、3、4節,畫出讓你感受到美的語句,多讀幾遍,看能不能把夕陽的美讀出來。
2、第二節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美?(出示)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⑴“太陽已經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出示圖片,現在的太陽和中午的太陽相比,怎么樣?(變的柔和了)指導朗讀。
⑵“天空一片深藍”出示圖片,感受并讀好“深藍”。
⑶“連綿起伏的西山披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十分壯麗”。出示圖片,理解“連綿起伏”。看著圖在本子上畫一畫。師小結:連綿,就是一座山連著一座山;起伏,就是有高有低。范讀“連綿起伏”。出示圖片,理解“壯麗”。師描述:看,太陽快落山了,它的余暉染紅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給群山披上了紅色的披風,這山既雄偉,又美麗。這就叫“壯麗”。齊讀
⑷師:天空一片深藍,西山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段話連起來讀讀?
⑸誰能給圖片配上文字來贊美夕陽?老師播放圖片,范背第二節。自由練習背誦,指名背。
⑹小結:西斜的太陽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給大山披上了一層美麗的余暉,給樹木穿上了紅色的裙子,就連小朋友的臉也被映紅了!讓人忍不住想說——(齊讀課題)夕陽真美!
3、同學們真會讀書!想不想讓這些夕陽圖在頭腦中“動”起來,一邊讀一邊想就能使圖片“動”起來,要不咱們試試。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三節讓你感受到了美的詞句?出示第三節。
⑴指名讀,你感受到美了嗎?
⑵“圓圓的臉漲紅了”,漲紅的臉像什么,可愛不可愛?讀好:漲紅。引讀:“把身邊的云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還能把云染成什么顏色?你能不能用一個詞把這么多的顏色都說進去?(五顏六色)
⑶這么多的顏色擠在一起多美麗、多壯觀呀!能給這副圖配上文字嗎?練習背誦,指名背誦。
⑷這么多的顏色擠在一起,多熱鬧呀!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五彩繽紛的顏色中去吧!——齊背
⑸小結:當太陽慢慢下沉時,他那圓圓的臉漲紅了,就像個可愛的娃娃。它讓周圍的云朵變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綠色、藍色、金色……顏色多得數也數不清,讓人忍不住想說:夕陽真美(齊讀課題)
4、我們讀讀、想想、背背,學習了第三節,太陽西沉時云朵的美都在我們面前動了起來。(出示落山圖)誰能通過朗讀讓這幅圖也“動”起來。請同學們運用同樣的方法自學第四節。檢查自學情況。
⑴指名讀,給這幅圖配上文字。評議:你感受到美了嗎?圖“動”起來了嗎?
⑵“它輕輕地走向西山的背后”,這時,同學們想對夕陽說些什么呢?(戀戀不舍之情)
⑶練習背誦,再為這幅圖配上文字。
⑷讓我們一起來讀好這片燦爛地霞光,把它們留在身邊。齊背第4節
5、小結:是呀,夕陽真美,讓我們亮開嗓子,用所有的熱情贊美它吧!(齊讀課題)夕陽真美!
6、這么美的夕陽,讓我們永遠把它記在腦海里吧!出示第2、3、4節,選擇自己喜歡的背誦(指名背,齊背)。
三、縱向延伸,深化“美”
1、最后,(引讀)爺爺滿面紅光,望著奶奶說:“夕陽真美呀!”爺爺為什么不望著孫子說“夕陽真美呀”,而是望著奶奶說呢?
2、討論,指名說,小結:是呀,爺爺奶奶雖然大了,但生活很幸福,就像是夕陽那么美好。讓我們共同祝福他們!播放歌曲《夕陽紅》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女、氣、去、大、早、亮”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
教學重點:認識14個生字,會寫“女、氣、去、大、早、亮”6個生字。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
課前準備:兩幅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師板書“心愿”,理解“心愿”,說說你有什么心愿?
2.你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嗎?
出示圖一,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出示圖二,這幅圖上又畫了什么?(讓學生充分地說,初步感知課文)
3.師總結:老師有一個發現,兩幅圖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樣,看了這兩個小女孩的家,月亮會怎么想呢?今天我們就學習8.《月亮的心愿》(齊讀)
二、感知性閱讀,學習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用“=”劃出本課的生字。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讀拼音、問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1)小黑板出示生字詞(帶拼音),自由讀,男女生分讀。
(2)擦拼音,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3)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怎么認識的?哪個字你有好辦法記住它?
4.小組合作讀課文,在讀中鞏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讀后悟,讀后思
1.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問的?
四、再現生字,復習鞏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請一名學生帶讀。(或指名讀)
小朋友們,月亮姐姐去了兩個小女孩的家,她們在干什么呢?(自由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月亮姐姐來到了第一個女孩的家。齊讀第1-2自然段。
2.
(1)用“自言自語”說話。
(2)這時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月亮姐姐來到了第二個女孩的家,讀第3-8自然段。(同桌讀對話)
(1)用“悄悄地”說話。
(2)月亮看了第二個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指導朗讀對話。
4.那么最后到底結果怎樣呢?齊讀最后一段,理解“艷陽天”
5.說說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再現生字,書寫指導
四、拓展練習:
兩個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教學反思:
在課文的開頭,我板書“心愿”,采用提問型的方式,先是問他們“心愿”的意思,再讓他們具體說一說自己的心愿有哪些?這種結合實際的問題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去思考問題,我覺得這種教學的引導方式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是可以再運用的。之后,我貫穿新課標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觀察之前,我告訴他們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學生忽然就覺得特別的'驚奇,他們會忙著問我發現了什么,我就順勢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他們就顯得很積極,很愿意去尋找答案。之后我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并初步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并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想一想該如何記住這些字,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式,學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種的方式去識記生字,這樣學生對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讓認的最快的學生來當小老師,去教全班的學生,這個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忽然提高了,進一步鞏固了生字詞,之后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讓他們暢所欲言,說一說自己想問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認識。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1
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做操》這篇課文時,我用一張畫了太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面向太陽,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貼上,讓孩子們繼續跟著我做。反復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說,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2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秋雨,實際上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全文語句優美,情感濃烈,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連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課前,我讓學生觀察身邊秋天的景物,收集秋天的圖畫,增加對秋天的感性認識。課中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秋天的美好,我將收集到的資料(黃黃的銀杏樹、火紅的楓葉、金黃的田野)展示在學生面前,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火花,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一種“樂之者”的美好學習境界,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細細品位。
我認為這節課,較成功之處一是復習導入比較巧妙。如鞏固生字詞我出示三組詞一組表示顏色,一組是疊詞,一組是動詞。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規律,并指導顏色可以讀出自己的喜好,疊詞、動詞要根據意思讀(輕輕地就應該讀得輕一些)。這樣做既鞏固了生字詞,又為課堂的朗讀品悟奠定了基礎。復習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得有感情。同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五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贊美秋天的小詩。然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學生發現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開頭,老師告訴學生課文每段都是圍繞這幾句話來寫的。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跡。
當然這堂課還有不少遺憾:一是在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時完全可以更放手一些,讓學生自學,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沒有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它的妙用,從而更加體會句子的優美。備課時,我曾想過,能不能讓學生也來模仿說說類似的句式呢?實際上這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創造的一個舉措,但后來沒有拓展開。
總之,備課時總覺得已考慮全面,課后卻總是留下諸多遺憾,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只能有待于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完善。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3
小學階段是學生處于啟蒙教育階段,也是學生開始接受學習系統的科學知識的主要性階段。在小學中語文教學主要是識字教學,然而小學階段中識字是為了小學生閱讀做起點和基點的,并且識字教學階段也是全部語文能力的根基。然而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等諸因素的存在,小學語文教學,應體現“以教為主”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并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達到獲取知識能力和培養能力的目的。在小學中年級中尤其應該注意對學生方法的引導,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一、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我一直覺得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夠好,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發現,好的學習方法是引導學生入門的向導。一些學生每天勤苦讀書而收效卻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學習的方法不得當。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就非常重視對方法作用的引導,他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教師就應該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知道該什么、怎么去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無論何種方法的學習都應該努力做到眼看(眼到)、腦思(心到)、手寫(手到)。譬如“比較法”和“重點突破法”。
比較是思維過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通過作比較,可以區別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相不同點,本質特征和非本質特征,以達到正確的認識事物的目的。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去作比較。如多音字進行分析字義比較法。了解其正確讀音和字義。比較體會句子怎樣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學習重點的突破法。對課文里存在的含義深奧且不易理解的詞句,常常會使學生記憶卡殼。這就要讓教師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花些時間和力氣去弄懂,并反復體會不理解的詞句促進記憶。如《爬山虎》等一些課文要背誦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這種方法。對學生理解和背誦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好手中的教材去學習
在教學課后中我不斷去研究教材、發現教材并在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二、輔以基本知識。”中明白要想真正讓學生學好教材就必須從教材抓起。
在班里為數不少的學生都對學習語文學習缺乏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語文的“基本功”太差,所學的知識猶如過眼煙云。針對這樣一中情況來說,要想讓學生系統地學生就必須抓好、掌握基礎知識。如何抓好并掌握基礎知識呢?1.拼音文字過關,積累大量詞匯;
2.詞句理解過關,準確表情達意;3. 朗讀背誦過關,發展記憶能力;4.基本寫作過關,掌握寫作要領。
只有這樣對所學的基本知識抓牢并過關,學生才能“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才能長久地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如發現“學困生”完成得較好時,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以此來達到增強其自信心效果,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3、堅持以閱讀為本
我發現要想學好學問也要多抓學生的閱讀,尤其是課文中的閱讀尤為重要,那如何抓住閱讀內容就需要以教材為主要:
1、重“句段”貫“全文”。根據單元的知識要點,確立自己的教學目標。在分析課文時,要把精力放在體現知識要點的幾個段落學習的基礎上。整體去感受課文內容,針對課文中的語言去品味及感悟。如第一單元的教學,知識點確定為“感受自然之美”,講授時就圍繞自然之美來寫的,分析其寫法,就是引導學生可以推薦一個自己認為好的地方給大家,能說明自己的理由感受到大自然之美。
2、重“講讀”促“自讀”。對于不同類型課文的學習,多采用以講讀促自讀的教法。在學生熟讀的情況下對課文進行講讀,而講讀的課文則從課文各個方面對重點段落進行剖析,讓學生學會方法且能把講讀中的知識遷移到自讀課文當中來、這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訓練課,對所學“知識點”的鞏固,也是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四、加強學習強化基礎訓練
課后反思中我得到一定啟示就是不僅抓好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還要對學生基礎訓練也是很重要的要想抓住學生練習首先要“從訓練學生學習一定方法突破”的原則,強化了練習。教材課文后的習題為基礎練習題;其次一個單元冊后的多項練習、綜合閱讀練習也要強化訓練。這樣有效的訓練及相互聯系又可以讓學生起到螺旋上升的效果。其中每篇課文中的課文后題可作為一項作業,根據不同類型課文對學生進行強化練習。其中講讀例文的練習以記憶性練習為主;鞏固例文的練習以理解性、鞏固性練習為主;自學例文的練習以運用性練習為主,滲透創造性練習內容。
通過自己不斷總結與反思我相信這對學生系統的指導學生能很快并有效的掌握牢固語文知識并能幫助學生有效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4
一篇課文的容量畢竟是有限的,光憑課堂上的時間、教材上的內容是無法滿足我們對知識的渴求的。在課前我就布置學生去閱讀課外書中對火星的介紹,在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我就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自己對火星的認識。學生們準備得還是比較充分的,有的介紹了火星上的山脈——比珠穆朗瑪峰高三倍的奧林匹斯山脈,有的介紹了火星上的氣溫——和“火星”這個名字給人的感覺正好相反,火星上的溫度極低,最低達到零下123攝氏度……
通過相互交流介紹,我讓學生明白,經過課外閱讀能夠了解到好多平時不知道的知識,如果只看語文書,而不看課外書,那我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外書,同樣是學習語文,就如我們語文書開頭的“習慣篇”中所講的那樣——多種渠道學語文。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
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有沒有反思過去的文章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五年級數學教學隨筆(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
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系;
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并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語文教學反思以下幾點:
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采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著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中指什么意思?2、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并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匯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匯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于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語文論文庫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干,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了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后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匯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秘。
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于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游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后,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后的感受?并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后,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并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后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1、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小學一年級教學反思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范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轉換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著作家的靈感、激情和思想,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我覺得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5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在《陶罐和鐵罐》一課中,我針對“抓提示語指導學生讀出對話的語氣”這一研究主題,采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利用插圖理解“傲慢”一詞的意思,與“謙虛”做對比。課上學生理解比較到位,但讀的火候不夠,下次我想改進為觀察后模仿鐵罐的表情,幫學生打開局面,烘托氣氛,免得學生放不開,不好意思帶著語氣讀。
2、通過工具書理解詞義,我把字典中對“輕蔑”的.解釋原樣呈現給學生,此處理解比較到位,學生能讀出瞧不起的感覺。
3、替換詞語感受“惱怒”中暗含的蠻不講理,表現出鐵罐一心用自己的長處和陶罐的短處相比。在一些老師的教案設計中,我發現這個環節他們會出現重復,“先問惱怒什么意思,讓學生換個詞,后來又問為什么惱怒用的好”,浪費了時間。并且,此處幾經引導學生都沒有把鐵罐的惱羞成怒讀出來,于是我講解“惱羞成怒”一詞,并板書“羞”,點出鐵罐的無理取鬧,接著范讀這句話。因為我知道有幾個孩子能讀好,可“住嘴”一讀出語氣,他們就怕別人笑,果然在我先讀后,就有學生恰到好處的模仿我讀出了鐵罐不講理,惱怒的樣子。于是我馬上表揚他,和大家一起為他鼓掌,局面一下子打開了,學生都放開了自己的拘束。
4、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到第四組對話,部分學生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尋找提示語了,但這一組恰恰沒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語的填空,并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本身的內容和標點符號。學生以前積累過一些描寫生氣的詞語,并淺層了解它們的意思,如:怒氣沖沖、怒發沖冠、氣急敗壞等,這時,他們遷移了以往積累的詞語,并最終選擇了“氣急敗壞”這個比較恰當的詞。
通過四組對話的朗讀指導,此時學生已經關注到了提示語的作用,我就出示了填空,再次幫學生印證他們的想法。后來便水道渠成地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抓提示語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課后反思12-01
小學語文《鄉愁》的課后教學反思11-24
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后反思12-12
小學語文《尊嚴》的課后教學反思12-07
小學語文《村居》教學課后反思12-16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2-28
小學語文《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12-07
小學語文《晏子使楚》的課后教學反思12-06
小學語文《一面》的課后教學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