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1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楊氏之子》一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 這篇文章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畫出停頓,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楊氏之子的聰慧?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1、調控學生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在借助注釋理解課文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沒能及時給學生提供方法方面的引導。還有每次的課堂教學似乎都只屬于一部分人,還有少數學生一直游離于課堂之外,無法讓他們專心聽講。
2、課堂上,我還設計了拓展內容《世說新語》中的《徐孺子篇》作補充材料。但是由于前面的.課文內容花去了大量的時間,準備的拓展內容沒有來得及給學生練習。
3、在語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課文中楊氏子的回答話中有話,言盡而意無窮,這是妙之所在。孩子在體會的時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隨著深入學習,細細品味,最終恍然大悟,這也是學習這篇課文的有趣之處。但是學生明白了,卻不會表達,不擅表達。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努力。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2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簡言之,教學反思是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和教育教學效能的過程。
隨著教學反思的功能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那么,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于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里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于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什么?”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貫穿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為教學行為,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傳媒等方面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并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校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系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小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如“教學中是否出現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好,可以怎樣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等,
3。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俺們減少缺憾,因此,教師課后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小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法子,如“這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為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為便于掌握和運用,俺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為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小結、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復,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3)檔案袋反思法,即以專題的形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如“教學策略選擇的恰當程度”、“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程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師本人根據這一專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并記錄下自己過去的狀況、現在的狀況、自己的進步以及尚需努力之處等,檔案袋建立的過程,就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群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后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后,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四、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對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沖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后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課文最后一段中“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我們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這句話中,孩子都知道該怎么讀。但是朗讀的時候沒有感情。
劉湘很會說,立即說這是因為我們很自豪,應該很自豪的讀。我把這個詞寫在黑板上了,表揚了劉湘的感悟很準確,便問孩子什么是自豪呢?有同學立即喊出來是驕傲的意思。可是立即有反對的聲音,很堅決的聲音“不是,不是驕傲的意思!”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進一步反問孩子是嗎?我看到胡家海正在玩著什么,故意以他為例子,說了“胡家海最近的字寫得很有進步,老師表揚了他,他立即得意洋洋,驕傲極了!這是個驕傲。”接著又引用課文語句,“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我們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我為身為民族小學的一員而驕傲。請同學們說說這兩個驕傲意思一樣嗎?在這么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孩子立即分辨出不一樣,立即說第二個驕傲就可以用自豪了。
那么我們課文里的自豪是為什么自豪?“為這所學校的美麗自豪!”“為小朋友在這里快樂的生活自豪!”嗯,已經點到了,我就此止步。還是用讀的方法,讀了孩子喜歡的句子,有一些學校環境美的.句子,一些窗外安靜的句子,請孩子們多讀讀這些句子,讀好這些句子。
在生字的學習中,我只重點和大家學習兩個字”舞”和”戴”兩個難字,其余的幾乎略過不說。看到孩子們的作業交上來時,我發現大部分孩子能夠寫正確,個別孩子不對。不過書寫的質量不高,寫得不漂亮。寫一手好字,是語文課應該追求的,應當是每節課都必須要的。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4
【反思】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標志著我國語文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彈指間,5年過去了,小學語文在《語文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從理論探討到應用研究,都在不斷走向深入。不可避免地,也存在著誤區和不足,理應引起我們認真地反思。
1.非質疑探究不是課程改革。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時下的課程實驗中,卻存在片面理解其含義的現象,認為每一堂語文課都應使用質疑探究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比學習知識更重要。于是在小學語文課堂,常常可以看到老師問學生:“(讀了這一段)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你懂得了什么?”接著安排學生討論發言。老師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否則便是“一言堂”。殊不知,學生質疑探究的水平和態度往往不盡相同,有的可能僅停留在“這個詞我不懂”、“那個句子我明白”等低層次質疑探究水平上;有的詞語明明學會了,為獲表揚也明知故問……我們認為,無論是“質疑”還是“解疑”,將其視為時髦,作為擺設,一律簡單機械地套用,決不是真正的課程改革。
2.非分組討論不是合作學習。師生之間通過合作學習探索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障礙,使自己和他人都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存在如下問題:合作過濫——有些課或有些問題根本不需要討論合作,而教師為了表現“合作學習”這種形式,有意將這一環節加進去,浪費時間和精力;流于形式——表面上看學生嘰嘰喳喳,非常熱烈,其實是各說各的,各干各的,甚至有些學生開了小差,達不到預期效果;將分組討論等同于合作學習——分組討論,在許多課堂上已作為體現學生主體、體現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而被反復使用,一至六年級,合作的形式、方法大同小異,即使課文、學生或教師根本不同,也一律生搬硬套,但是什么時候分、為什么分、怎么分,才能真正做到“省時高效”呢?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型,分組討論是否也應有區別呢?老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還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的。
3.非讀中自悟不是閱讀教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在課程實驗中,出現了過于重視讀中感悟,把閱讀教學定位于單純積累語言的`現象,未免有失偏頗。如今在不少小學語文課堂里,出現了“四多四少”:學生讀得多了,教師必要的講解少了;學生“悟”得多了,對文本關鍵詞句的理解少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多了,對精妙的語言文字掌握少了;學生讀和說多了,練筆的機會少了。
4.非課外延伸不是資源開發。適當引進相關的課程資源,拓寬教材內容,有利于開闊學生眼界,培養學習興趣,符合課程標準的精神。但是,有的老師上課動輒擴展,課后必定延伸,背景資料、相關作品、發展歷史……好像只要進行了課堂延伸,就是一堂好課了。試問,學生能有多少精力應付延伸作業?課課延伸是否有這個必要?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味地強調課外延伸無疑是對新課標的曲解。
【對策】基于此,我們認為,教師在課改實驗中,應處理好以下幾大關系:
1.繼承與創新。我們應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決不是另起爐灶,從頭開始。傳統的語文教學重誦讀,重積累,重書面表達,這種教學方法源遠流長,自有其合理的內核。當然,由于忽視獨立思考、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造就了不少孔乙己似的迂腐呆板的書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那么,如何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認為,繼承和創新,兩者并不排斥,應該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應重視讀和背,但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讀出意味情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言語交際的能力,強調以學生主體性、開放式和愉快式積累為主,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和創造性。
2.發散與集中。崔巒老師說:“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老師應處理好發散與集中的關系。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十來歲的小學生,如果光顧發散、求異,忽視求同、集中,會很難形成正確的主導意識。我們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的確應不斷激勵學生,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但決不能偏廢必要的集中,忽視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忘記文本的價值取向。尊重差異,倡導多元,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標之上的。惟有在正確的價值取向下,將學生的認識偏差通過師生的平等對話、交流,轉化成新的教學資源,才能在教學相長中實現既定教學目標,實現價值取向與獨特體驗的統一。
3.質疑與應對。質疑不只在量的多少,更在質的水平上。因此,老師不能僅滿足于學生敢質疑,還得教學生會質疑。這就需要老師在組織學生質疑的同時,必須注意適當的應對——老師應選擇有價值的問題來引領學生閱讀和思考。何謂“有價值的問題”?我們認為,應是老師從學生實際、年段實際、文本實際等方面出發,分清主次,刪繁就簡,幫助學生真正找到學習的“切入口”問題。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明白,質疑是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提出的;這樣的問題,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愿望;這樣的問題,能教會學生質疑的思維方式。決不能面對學生的質疑,聽之任之,不置可否。
4.探究與接受。我們認為,兩者不可偏廢。探究不是惟一的教學方式,當不當用,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確定。學生學習知識和發展探究能力同樣重要,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獲得能力的本身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組織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更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理解體會不到的地方,老師應當通過適時點撥、啟發,甚至是直接講授告訴學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學生都通過探究來獲得所有的知識。
5.分組與合作。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探究,并不是讓學生孤立學習。同樣,合作學習也并不等于分組討論,分組討論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師生互動、同位交流、全班討論,都是合作。它包括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生與集體間的、學生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學生與學生之間同樣也是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是共同學習的伙伴。檢驗合作是否必要,是否有效應,其標準是“三看”:一看學習內容是否有價值;二看全體成員是否人人投入;三看是否有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合作的時機,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
6.誦讀與訓練。學生誦讀,讀中感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但不是全部。學生誦讀,不應忽視教師的方法指導,不應忽視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揣摩,規律發現;學生誦讀,不應忽視學生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誦讀,還必須兼顧說寫訓練。聽說讀寫有機結合,閱讀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7.文本與拓展。我們必須認識到,教科書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體現了基本的教學要求,仍是教學的重要憑借,必須要用好教科書,落實教材的基本要求。我們也應當看到,老師和學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忽略教材的內容、要求,忽視對課文的研讀,過早、過多地補充其他內容或過多安排與語文學習關系不大的活動,其后果勢必導致師生對文本,對教學內容本身的忽視。何況,現在學生所缺乏的,并不是搜集資料的能力,而恰恰是處理資料的能力。因此,我們認為,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的同時,必須立足于課內,立足于教材本身,對開發課外資源要統攬全局,有長遠的打算。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5
上完本課,非常遺憾,從開始到結束都有些勉強。回到家里再次回憶自己今天的教學一塌糊涂,是怎么完成的連自己都說不清。我反思了,沒興趣的課堂是空白的。
星期五最后兩堂課是語文課,70分鐘的午休時間學生玩得筋疲力盡。我走進教室有15個孩子扶桌不動,連眼睛也難得眨一下,值日生的一聲“起立”,孩子們兩眼望著我,拖著小屁股不肯離開小板凳,算是努力完成了課前程序。接下來更難了,因為孩子們的狀態影響了我的心情。于是連準備好的課前談話也省了。直接板書課題,讓學生自讀課文,自畫生字新詞,自己歸納課文內容。幾分鐘過去了,我的問題沒一個孩子舉手,氣得我隨便抽問,叫了班上最能干的學生,是個女孩兒,她站起來說:“課文主要記敘了高爾基想給列寧照相。”我哭笑不得。接著又一男孩說:“老師,我知道,是列寧要給高爾基照相。”我只好宣布學生睡覺。
趁著學生休息時,板書了幾個問題:高爾基為什么不愿意接見記者,卻愿意見小男孩?小男孩會不會再來給高爾基照相?(這應該是本文的難點,要弄清這幾個問題,必須認真去讀,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關懷,愛護兒童的思想感情。)看著一個個的小腦袋睡得香甜,我的教學計劃也將落空。其實我也很疲勞,八月的酷熱,格外讓人煩燥不安,室內溫度39。于是我放起了輕音樂,接著我又放了課文錄音,規范的普通話配上音樂,教室里有一種溫馨的感覺。漸漸地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抬起頭來,這下有好幾個孩子舉手說,自己知道了,課文寫的是:一個小男孩想給高爾基照相。因為沒帶膠卷而沒照成相的故事。
“小攝影師”指的就是這個小男孩。我相機出示了課文插圖,一看就明,接著我領讀了一遍課文,語速稍慢,通篇基調是親切溫和而又輕柔的,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很快學生非常愿意去讀書了。(借這機會鼓勵學生用已有的閱讀能力去勾畫小男孩,高爾基表動作神態的詞。)板書:
小男孩(圖片) :扔擺忘上
高爾基(圖片) :請聽給盼
提示學生,作者沒有交代事情的結果,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是一種寫作特色)。我在這里重點指導,跳躍性的出示了課文最后一段,引導學生接著往下寫寫這個故事。(續寫)在續寫的時候,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要注意的是,想象出來的情節要合理,讓人能接受,在語言的組織上,注意語句要連貫,完整,表達的意思要清楚。比如“一張珍貴的照片”(本人作了口頭范文引路,學生是情不自禁的狀態下寫作的,學生完成不錯。有個孩子題目“來之不易的照片”內容合情也合理。就連成績差的學生也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寫上200多字的小作文。)通過學生練筆,引導學生,文章這樣的設計結尾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余地。
怎樣設計結尾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呢?在這知識環節上,閱讀與寫作同步。要確定自己所寫事件的結尾是否唯一。如果不是才可以試著設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余地的結尾。并不是所有的題材都能設計這樣的結尾。比如,寫景,狀物都不太適合。因為這樣的結尾是要抓住讀者的心里,給讀者適當的提示,以利于讀者進行想象,這是一種寫作討巧。如,描寫退休老公安見義勇為抓小偷的事,當寫到老公安與小偷進行搏斗時,被小偷砸傷了頭部,而且傷勢很重時,那么他能否脫離危險,是否犧牲了?(為了給讀者留有想象余地,不必直接給出結果,可以這樣設計結尾:“救護車趕到了,那老公安被抬上了車,只見車急匆匆地開走了……)
落實閱讀與寫作。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出示“12—14”自然段人物語言。(這個細節反映了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和見到高爾基后的激動與驚喜。)為了落實閱讀與寫作的成功,我出示了作文題目“一個我最愛的人”。學生看到題目后,紛紛舉手說自己最愛的人是誰,但大部分學生還不能用具體的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于是,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我的母親。母親的真愛與無私,我已經講不下去了,淚水終于淌下了,全班孩子都跟著我哭了。我又結合自己人生的坎坷與學生近幾天來的學習態度,告訴學生,老師只想把自己全部的愛,全部的經歷都給予學生,不想讓自己的學生也像自己一樣,半途選擇人生是多么的艱難。我的講述讓孩子們哭得很傷心。
故事內容:36歲的我,因為復習考試,全部生活都是母親照顧。有一天,我想喝玉米糊,母親給我煮了一碗,熱騰騰的冒著熱氣,母親邊吹邊說:“趁熱吃!”我轉過身來,一端碗有些燙手,我生氣地說:“這么稀……”說著,將一碗玉米糊扔在地上,母親佝僂著腰小心翼翼地去撿地上的碗碴,邊撿邊說:“我再去煮,我再去煮……”其實母親悄悄地在流淚,至今,母親彎腰的那一刻苦,讓我刻骨銘心的難過……
我的真情講述感化了孩子們,那些沒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一個個跑到我面前又是鞠躬又是表決心,此時此刻苦我感受到了孩子本身是善良的`。于是我讓孩子們寫作文“一個我最愛的人”。很快學生進入了角色,有一部分孩子寫的是我,并寫了我講述的故事,幾乎都能用事例來表現人物特征,基礎好的,文中人物對話處理得也不錯。
就這“投機取巧”的功夫完成了本課。但本人最清楚了,不可用“成功”二字表白。學生的學習動機都顯得單一,老師的教學也明顯的強牽附會,缺乏目標的確定性,與新課標的理念也是有些沖突的。本文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在文本處理上應是要通過反復朗讀,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本課明顯可以分角色朗讀,而我卻因為學生的糟糕狀態“半路截車”“隨心所欲”。這樣對班上中偏下的學生是達不到教學目標的。
為此,有利也有弊。不過,語文的學法與教法在本人心目中,真是不能“一錘定音”。語文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或許學習方法比學習本身更重要,正確的方法會使你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愛因斯坦)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6
時光如梭,轉眼間孩子們已經適應了語文學科的評價方式的改革。從一年級剛入校時的不諳世事,到了二年級的聽話懂事,無論是在行為習慣上還是語文學習習慣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突破。他們已有了初步對語文學科學業評價的能力。學會積累并歸納收藏平時所做的趣味性作業。只不過有的學生邁的步子大一些,有的學生邁的比較小一些。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我思我悟 談感受
首先,學生可以通過語文多方面的測評來分析(比如:書法比賽、聽力測試、平時作業、看圖寫話、口語交際、國學誦讀、課文背誦、綜合性學習等多方面),還可以通過本學期的單元測試卷的分數,及時總結并思考語文學習方法談自己的感受。這樣,他們能夠顯而易見通過對比看出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情況。
二、討論交流 共進步
(一)學生的討論交流首先由自評到互評,最后到四人小組共同討論交流自己各個方面的優勢與不足。討論的過程教師是以橫向和縱向的對比為原則,學生依據的是本學期所做的成長記錄袋、改編課本劇作品、小制作和以往每學期的成長記錄袋、特色作業袋等。下面具體說一說做法:
學生對于識字寫字的評價:
1、識字寫字評價:
(1)識字寫字的成長記錄袋:是讓學生通過本學期和以往每學期成長記錄袋里的書寫作業自檢字體的規范度。
(2)“詞語比賽”:從已經測試過的易錯字大比拼的比賽分數中查找原因,再小組談論中互評,有了對比才能更好的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3)“猜字謎游戲”:字謎卡是由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從自己和同學作品中進行自評、互評,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后孩子是通過教師掛在連廊上的100個字謎的游戲中自測識字能力及動腦能力。
(4)“我是小小書法家”:自評時,學生從本學期平時作業中挑選出5張優秀鋼筆字,可以從《小學硬筆習字冊》中挑選,又可以從平時的`臨帖中挑選出滿意的作品,如有毛筆字作品可做附加分,得到小印章一枚。
學生在閱讀學習方面的評價
2、閱讀學習評價
評價方式主要以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形式。
(1)“我是小小朗誦家”:學生通過家長對本學期背誦課文和預習課文情況所填寫的評價表進行自評,再對比同學的來互評。最后四人小組互相比賽背誦出自己最滿意的課文。(附表)
(2)“我是小詩人”四人小組比賽看誰背誦的古詩多,同時能夠拿出自己平時創作的小詩、小兒歌的學生給予表揚,評選出來的學生當堂吟誦并獎勵小印章一枚。
(3)每日一記的摘抄本和《親子閱讀表》,采取同桌互評的方式自檢閱讀習慣和閱讀量,分享各自的閱讀學習方法。
3、口語交際評價
通過家長的自評表和期末的“口語交際大闖關”的測評中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推選學生展示滿意的作品互談收獲。
4、習作評價
(1) 比一比作文本上誰得的小印章多進行評價,若有課外優秀作文或者獲獎作文當堂得到一枚小印章。
(2)學生還可通過平時作文被教師范讀次數及是否張貼在班級文化墻中的作文進行互評并加分。
5、綜合性評價
綜合性評價以《學生成長日志》記錄袋和學校層面的《學習力》和《樂學表》為主。成長記錄袋能夠顯示學生學習成就或持續進步信息的一連串表現、作品、評價過程以及結果的相關資料的匯集。《樂學表》中的我的學習習慣好、我的發言最積極、我的作業很漂亮、我愛閱讀善積累、我是小小習作家、我愛交流與合作、我的收獲等都是根據以上方式進行填寫。學生的習慣和平時表現以《家長評價表》和語文書上的小印章為主。(這些小印章來自于平時孩子上課發言、書寫生字的規范度、寫作方面、各課知識點手抄報等特色作業方式得到的)學生互評同伴時參照班級文化墻“你追我趕”板塊中與張老師的合照來評選出心目中的學習榜樣。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7
這篇課文與前幾篇課文不同的地方是作者不是冰心,而是山曼,主要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冰心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有過著怎樣的童年生活,體會童年的大舞臺對冰心一生的重要影響,并由此文收到教育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既注意觀察,又用心思考。
針對于教學重點,我教學本課時主要是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所謂的“大舞臺”就是指他玩的地方:山上、海邊、炮臺、營房等,而正是這些經歷讓冰心有了以后書寫的素材,為她能成為作家提供了不可剝奪的'經歷。經過引導,我班的學生基本能夠理解,為了能讓他們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我還在教學完第一課時后,進行了拓展:你的舞臺有哪些,你準備如何利用你生活的舞臺?我覺得這樣的拓展才是讓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而學生們也愿意將自己的舞臺給他帶來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
通過教學本課,給了我深深地啟示,那就是多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來教學,會使他們的學習更有興趣。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8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主要通過張騫這一人物的事跡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辟過程和意義。
教學本課時我依據課后的問題"課文主要寫張騫和絲綢之路的'故事,為什么還寫愷撒大帝看戲"和金鑰匙:"很多課文的題目很精彩,不但簡潔,鮮明,而且能啟發讀者聯想到很多事情。"這兩點入手,讓學生感悟寫作中的一些技巧。寫愷撒大帝目的是對后面的故事起鋪墊,襯托的作用,我們回憶一下所學課文還有哪些有類似的特點,接著讓學生也打開自己的習作本,有沒有用到這樣的方法針對某一篇作文你是否可以修改一下針對題目的確定同樣采用這樣的方法,同學們興趣盎然,部分學生的作文題目修改明顯有新意,但文中曲幽通徑的境界一時還無法達到,但我想至少給他們一個暗示,作文原來可以這樣處理,相信以后的學習中也會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9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的含義,并抓住課文中的聯系點,就是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聯系起來。這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第二課時時,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現做個回顧和體會。
一、抓思路,教路、學路,和諧統一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征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啟下,串聯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因此,我從三個問句入手,以三個問句串聯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從第一問句“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引出白楊,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從第二問句“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理解白楊“高大挺秀,不擇環境,不懼災害”的特點;從第三問句“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理解白楊的象征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為“突破口”,并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聯系,挖掘內涵,理解課文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征意義(爸爸的心愿),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于時代的不同,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采用了“上鉤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系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楊的象征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帶他們到新疆去,讓他們在這里念小學、中學、大學,將來成為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可他們卻不知道邊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重訓練,以讀為本,聽、說、寫的訓練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復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進行思維訓練。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思維也漸漸深入,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尤其是通過本課所設計的根據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
總而言之,這堂課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思路,以三個問句為突破口,串聯了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同時,填補了文本的空白,挖掘內涵,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了三個“不知道”。既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留下了一點遺憾,在課堂上忽視了對學困生的引導,今后會注意優差兼顧,共同進步。
關于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4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去年10月,到杭州參加語文教研組長培訓活動,曾經聽過特級教師虞大明上過這節課,他以一個“奇”字,“奇”在何處?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潛心涵詠。抓好重點詞,課堂內容來自語言,課堂操作落實語言,課堂細節敲打語言。他又引導學生憑借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憑借對小說布局謀篇的初步認識,體會“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他是大師級的,我自然無法讓自己的課堂達到他的境界。當然,我也還記得在聽完他的課后汪潮教授的點評指導,他說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是半獨立閱讀的課文,主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方法,要減少教師的設問和牽引,要更多的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不應該把略讀課文當成精讀課文來上。
于是我把這堂課定位為“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即目標求簡明,過程求簡要,引導求簡練。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把本課教學定為兩大板塊:聚焦文本內容,從細節描寫中感知“技藝高超”;聚焦表達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設計,始終考慮學生的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取舍,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課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課堂上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蘊。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10
一、教學工作
作為我平時的教學工作,可以說和大家做的都一樣,我選擇了兩點來談談我的做法:
(一)字詞
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是語文課的重要內容,三年級更為重要,所以我加強了生字、詞的學習。除了多寫、多練習外,我要求學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練寫生字10分鐘,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內容一定要是課本內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覺前再把所學的生字讀一遍,加深記憶。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除了生字詞的練習外,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因此,每節課教學之前我都要布置學生自查字典,自學文中的生字新詞,并要求在查字典的過程中記錄有關知識。一學期下來,孩子們對生字的書寫和記憶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學會預習
三年級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時期,課前預習的教學必不可少。但這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讓學生們先了解什么是預習,于是,在三年級上學期,我給孩子們擬定了一份簡單的預習方案:1、將課文讀三遍:要求文中的長句、難讀的句子或出現生字、詞較多的句子要反復讀幾遍;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預習后,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預習的必要性及其好處,我在三年級下學期,又重新擬定了一份預習方案:
1、自由讀文二遍,熟悉課文內容(讀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聲的讀 、可默讀,也可朗讀)。
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課本上做批注)。
3、讀文第三遍,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題下)。
4、讀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問?(三個)
5、讀文第五遍,寫出你初讀文章的感想。(于本子上)現在,課前預習以成了孩子們的一種學習習慣。
二、作文教學
(一)模式教學
提到作文,孩子們都怕,記得我讀小學時,也是一樣,不知如何下筆,總覺得無話可說,也許是因為如此,作文教學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較多的問題。我覺得小學作文教學還是要從模式教學開始,使學生逐步達到創新進步、作文有成。其實模式,簡言之就是事物的一個樣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認為,作文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不應對孩子們要求過多,要讓他們自由發揮。但其實,孩子們連最基本的作文知識都沒有,又從何談起說寫作文呢?而三年級又是作文起步最關鍵的一年,所以我覺得應先讓孩子們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于是我要求孩子們作文一定要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礎上,再教孩子們如何將句子寫通順,怎樣分自然段寫。然后,再進一步的引導孩子們怎樣一不一不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等等。
我想可以從現成的模式教給孩子們基本的作文知道,而這個模式就是課文。例:課文《爬天都峰》這篇課文開頭是:“暑假里,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峰。”這里,我就教給孩子們開頭可直接點題。例如《頤和園》這篇課文,結尾:“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在這時,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們在寫作文時,結尾處可寫明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可以說,我在上每一篇課文時都會涉及到作文教學。
(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記得,我受到老師第一次表揚的作文是寫的《我的家人》,而這篇文章就出至于我心中最真實的感受。現在想想,這也許就是關鍵,只有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你的文章才可以成為受人觀注的文章。雖然三年級還只是作文的起步階段,但我仍要求孩子們寫作文時盡量寫自己身邊最真實的事來寫,而除此,我還有一個要求:每篇作文的結尾一定要寫出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和觀點,而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孩子們能獲獎的原因,或許就是真中取勝吧!
(三)悄悄話和睡前半小時
什么是悄悄話?這又是一種什么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其實這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真實獨白,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悄悄話其實就是日記的另外一種形式,不同之處在于,在這種形式中孩子們可以和老師做心與心的交流,可以隨心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所以孩子們更樂于接受。但如果只是孩子說而我卻無動于衷,那就不叫交流了。
面對孩子們心中的高興和煩惱,我會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們交心,有時在本子上直接給孩子回話,而更多的是找他們談心。而從中可以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長。有了老師的回音,孩子們在寫時就會沒顧及,而寫的興趣也會更濃。還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對你有意見。要寫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積累,閱讀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時的讀書計劃。睡前半小時,就是睡覺前必須讀書半小時,而書籍類型我并不做規定。
因為我記得竇桂梅老師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在童年、少年時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話、神話、名人傳記,除此之外,也許沒有什么可以包袱他的詩意、靈性和慧根,只有孩子們在閱讀著沾滿蜂蜜的書籍,在舒展自由心靈,張開想象的翅膀的閱讀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這些少不了家長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長都做了交心談心,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及好處,有了家長的積極配合,睡前半小時的計劃也順利開展起來了。剛開始,只是閱讀,然后家長在簽字本上反映孩子們閱讀情況,隨后,我開始教給孩子們怎樣將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如何做批三注,這項工作也在進行中。
要想寫好作文,無外乎多練。我布置小練筆是很頻繁的,內容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級中出現的事寫自己的感想。其實,課文也是很好的小練筆的來源。例:學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感想。隨后,再連續幫家長做一個星期的家務,再來寫一篇感想。這樣既練了筆,又讓孩子們真真了解槐鄉孩子的了不起。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11
摘要: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是眾所周知的,是無法替代的,但是我個人認為多媒體歸根結底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本質所在,作為老師----課堂的主導者,更應該認清它的本質,防止本末倒置,這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關注的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教學 工具性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的廣泛應用既豐富了課堂容量,又使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激發了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自從多媒體在語文課堂廣泛普及和大范圍的實施應用以來,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打破了傳統僵化固定的模式,以其豐富性、生動性給語文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從而推動了語文現代化的進程。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是無可否認的,但隨著課堂和多媒體的.進一步整合發展,多媒體歸根結底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根本所在,作為老師----課堂的主導者,更應該在新形勢下認清本質,防止本末倒置,而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老師所認真反思的。
以下,是我在近幾年教學實踐中所思考到的一些實際問題:
1.年輕教師對課件依賴太大。這里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對電腦本來就比較精通,制作精美的課件更是不在話下,他們認為,制作課件的過程就是備課的過程,因此,當課件制作完成以后,也就意味著備課的完成。上課時只需照著課件順下來就大功告成了,更有甚者,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再插入些優美圖片,超鏈接個聲音或者歌曲,整節課下來就盡可美輪美奐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歸根結底多媒體只是我們教學上的一個“工具”—— “一個高效的輔助工具”,如果把它當成課堂的根本,那就成了形式大于內容,因此,新形勢下如何更高效的使用課件,讓它真正為語文教學服好務,是值得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反思的問題。
2.追求標準范讀,忽視了學生誦讀能力的訓練。誦讀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階段尤其重要。這不用說平時上課,甚至近年來一些省市優質課、公開課上,有的老師放完名家錄音后就覺得完成了“讀”這個環節,這樣整節課下來,學生除了回答問題,基本沒有開口的機會。尤其在散文和詩歌教學中,即使學生一開始感情把握得不是很準確,讀得不好,教師完全可以在放完錄音后,再適當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這時候,學生讀的過程其實也是內化理解的過程,教師千萬不能忽視。
3.多媒體的應用讓許多教師忽視了基本功(書寫能力,課堂的駕馭能力、誦讀能力)的訓練。
書寫能力的訓練:①粉筆字:有的教師平時上課基本沒有板書,更有甚者,上公開課時,黑板上也是“無字天書”一般干凈,還美其名曰:“有自知之明,揚長避短”。在課堂上使用課件,并不代表可以不要板書,板書是一個老師基本功的體現,一節沒有板書的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節不完整的課。板書是課件所無法替代的,一手漂亮的板書可以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更是一篇文章提綱挈領的總綱。②鋼筆字:一位語文老師有一手漂亮的鋼筆字是很令人欽佩的,教師千萬不要因為課堂上使用課件而忽視了自身的鍛煉,而學生的書寫更是我們訓練的重點,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作為語文老師,如果自己的字還寫得歪歪扭扭,東倒西爬這是“不可原諒”的。教學相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他的如毛筆字,都是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所應該提倡和鼓勵學生利用假期訓練的。
誦讀能力的訓練。如上文第二條所講,“單純追求范讀,忽視了學生誦讀能力的訓練。”這里,許多老師其實也忽視了自己誦讀能力的訓練與提升,單純的名家范讀,有時候會給學生一種高不可及的感覺,在引導學生在聽完范讀后,如果授課老師能夠和自己的學生當堂pk一下,我想,這樣不僅鍛練了自己,又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更活躍了課堂氣氛,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語言組織過渡能力:傳統課上,我們從上一個環節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時,都要有一個過渡語,完成課堂的起承轉合。而在使用課件時,也不能從一個環節直接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這里就需要老師思考如何做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課件并不能代替課堂的每個環節。
4.課件是學案簡單翻版。課件源自學案,又要高于學案。在課件的使用上,筆者曾見過多位老師上課時只是把學案上的問題通過課件又展示了一遍,沒有任何“新的東西”,這樣就成了單純的學案翻版,實效性不高。
總之,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上的積極運用,與學生、教師、課堂、學科更為高效的結合還處于探索階段,如何用好多媒體這個“高效工具”,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創新素質,讓語文學科在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中重新煥發出恒久的魅力,還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積極的實踐、探索、創新。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讓學生了解初秋雨后的天空變化和小鳥的活動情況,感受天空的美麗和小鳥的活潑,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觀察、愛想象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表達能力,自主創造能力和群體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1、老師: 課件小鳥頭飾 白云形狀的生字詞卡片
2、學生:小鳥頭飾 白紙
教學過程:
復習: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云房子》,齊讀課題
天空剛剛下了一場雨,太陽公公還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出示課件)
有一些白云飄呀飄呀,飄到了老師的手上。它們的后面藏著《云房子》這篇課文的生字詞,你還認識它們嗎?大聲地把他們讀出來吧!(出示生詞卡片)
(默讀——齊讀——指名讀)
還有哪些同學膽子比較小?你能勇敢地站起來讀好嗎?讀好了,老師就把這片白云送給你!(上課時,學生對這些白云形狀的生字卡片很感興趣,都想得到獎勵,因此學生的回答非常踴躍,一些膽小的孩子也想表現一番了,但是獎勵給他們以后沒有提示他們作好管理,所以導致有些得到卡片的學生在后來的課堂中玩弄它,注意力分散。)
(一)引入美
1、(課件出示“雨過后天空飄浮云朵”的圖畫)
你們看,這些云朵漂亮嗎?你想怎樣夸夸這些白云呢?
看到這些美麗的白云,你還想說什么?(生交流)
2、一群小鳥也非常喜歡這些白云,看,它們飛來了!(課件出示:一群小鳥飛過來)
師:小鳥在哪里呢?哦,在這里(為孩子戴上頭飾),在這里,在這里呢?還有小鳥嗎?還有嗎?
3、師:呀,這么多小鳥,這下,天空可熱鬧了!
聽!它們還在那兒嘰嘰喳喳地叫呢!(放小鳥叫聲)
(上課時,因為課前的準備較匆忙,沒有提前在上課用的電腦中試課件,所以上課當時放不出聲音來了,因此,當時我只有靈機一動,讓學生自己學小鳥叫的聲音,學生的興趣反而更濃了,效果也不錯。)
4、哪位小朋友當一當翻譯,猜一猜小鳥在說些什么?(多指幾名學生發言)
5、它們到底在說什么呢?看課文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哇,這么多白云!我們來造云房子。”)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來,讓我來聽聽,還有哪只小鳥最想來造云房子?
從“哇”感受到了什么?那你也高興地讀一讀。
師:是啊,大家看到這么多漂亮的云,實在是太高興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6、小鳥看到這么多白云,可開心了!它們想造云房子了,你們也想跟著一起造一造嗎?
那現在我們就來造云房子了。(師邊飛邊造云房子,做造房子的動作,加上語言: 首先,捧一團白云作為地板,四周造起高高的墻,開一個小門,再開一扇窗,屋頂蓋好真漂亮!(生繼續)你可以把你的云房子打造得更加特別更加漂亮的!蓋好了嗎?來,坐下來休息一下。)
(教到這一環節時,學生比較害羞,在許多老師在后面聽課的情況下,不敢放開來學動作。)
(二)感受美
1.師:小鳥們心靈手巧,不一會兒,云房子造好了。想知道他們都造了哪些房子嗎? 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的句子。
誰來告訴我小鳥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指名說)
2.師:老師也找到了這些云房子,一起看看吧!(課件依次出示五幢云房子圖片)這一幢像什么?另一幢呢?……
(師根據學生所述,出示相應的云房子圖像及句子,并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讀好。學生自己加上動作,讀得很美。)
3.師:這些云房子真可愛,在這各式各樣的房子里,你最喜歡哪一幢云房子?把你最喜歡的云房子的句子美美地讀一讀吧!
師:這些云房子真可愛、真漂亮、真有趣呀!誰能把這些云房子連起來讀讀?老師也很想來讀,把機會讓給老師吧!想不想聽老師讀?(師范讀)
師:這么美麗的云房子,你還想再讀一讀嗎?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站著讀,可以和同桌合作讀,也可以帶上動作讀。(生讀)
師:這么美的云房子,想不想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呢? 試一試,看看能背得下來嗎?
(生自由練背第二自然段,看課件,指名背誦)
不看提示,還能背得下來嗎?
4.這些云房子多有趣啊,瞧,天上的白云還多著呢!小鳥們,你們還想多造一些云房子嗎?如果要你來造云房子,你想造什么樣的云房子?
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快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里的小伙伴,并完成老師給大家的小練習。(課件出示小組合作)
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練習。
現在同學們拿出白紙,每組的小鳥們精心制造一間云房子,你們先討論一下造什么云房子,再把它畫下來,好嗎?(四人小組討論,并一起在同一張大白紙上畫出自己設計的云房子)
(本來應該有音樂伴奏,音樂停了以后學生就可以停下來,但課件當時放不出聲音,所以只有看表來控制時間了。但是因為時間不夠充分,所以很多學生在我示意停下來的時候,還在繼續畫,場面比較難控制,導致后面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來練習句式,練習的時間也不夠。其實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參賽的前一晚我還請教許多網友,她們大多建議我保險一點的話這一個“畫云房子”的環節就改成“讓學生想象,說一說”就行了,但我后面還是讓學生來畫,也是想挑戰一下。還有,我讓每個小組的四個人在同一張白紙上畫,當時用的教室的桌子都很小,有的學生不習慣,因此課堂有些吵鬧。)
5、(展示學生造的云房子,貼在黑板上)看,小鳥們的云房子造好了,誰來介紹介紹你們組造的`云房子,看誰介紹得最出色?(指名說)
(呵呵,因為有些緊張,因此教時找不到固體膠了,就沒有給學生把云房子帖到黑板上。我只有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畫來自己介紹。但是他們畫得太小了,許多學生看不到,后面聽課的評委和老師更看不到。)
6、師:能把你們造的漂亮的云房子,連起來說一句話嗎?
(出示:不一會兒,我們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 ,有的像 ,還有的像 。)(生自由練說,指名說)
(因為怕上課超時扣分,就刪減了讓學生自由練說的量,所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的練習說不夠充分。后來評課的老師也指出來了。)
7.小朋友們真聰明,造出了各式各樣的云房子 。(板書:各式各樣)
8、看到這么多美麗的云房子,小鳥的心情怎樣呢?它們在干什么呢?讀一讀第3、4自然段。
9、(出示: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誰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讀好“開心極了”(表揚:你真的很開心。)你能學小鳥的樣子飛一飛嗎?
10、這時小鳥們開心極了,在云房子里飛來飛去,互相說著“嘰嘰喳喳嘰嘰喳”。請同學們來做小翻譯,說說它們說的是什么?(指名說)
讀好詞“嘰嘰喳喳嘰嘰喳”
小鳥們開心極了,想一想,它們飛來飛去地干些什么呢? 生答
11、小朋友,你愿意做一只快樂的小鳥去做客去玩耍嗎?那就飛起來去做客,去玩耍吧。老師請兩只小鳥先來示范一下,邊飛邊去請客人來你家玩,其他小鳥先看,想想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好嗎?
12、其他的小鳥你也想邀請好朋友到你家去嗎?好,那現在請小鳥們飛起來吧,去邀請你的好朋友吧!(學生邊飛邊表演,邀請好朋友到你家去做客)
(同開始的學造云房子的動作一樣,學生對這個表演也比較膽小,因此參與的學生不多。)
13、小鳥們開心嗎?那請男女生比賽朗讀這兩段,聽一聽誰讀得最高興?
14、小鳥們,你們玩得高心嗎?就在我們快快樂樂玩的時候,忽然,呼啦啦吹來了一陣風。
云房子怎么樣了呢?
(課件出示句子:咦?云房子變小了,云房子不見了。云房子哪兒去啦?)
板書:變小了,不見了
(一緊張,連板書都忘記了。)
誰愿意幫小鳥讀好這一句?(指名讀)
小朋友們,你們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指名說:小鳥很奇怪,很驚訝)
大家一起把這句話再讀一遍,看是不是很驚訝、很奇怪?(生齊讀)
還有誰也想讀?師:是誰把天空洗干凈了呢。
15、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5、6自然段,指導讀好詞“笑瞇瞇”,“水汪汪”。
師:風就像媽媽的手,拿著云這塊毛巾,像洗小朋友的臉蛋一樣,把天空洗得干干凈凈,師:在這干干凈凈的天空中玩耍,小鳥們,你感覺怎么樣啊?
把你的感覺,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齊讀第6自然段。
(五)總結
1、師:小朋友啊,喜歡云房子嗎?叫叫它。(手點課題,齊讀兩次)
師:是呀,不光是云房子,因為有了笑瞇瞇的太陽,水汪汪的藍天也同樣惹人喜歡。大自然變化無窮,美不勝收。看到美麗的天空,你們想說些什么呀?
2、對啊,盡管云房子不見了,但笑瞇瞇的太陽公公、水汪汪的藍天讓我們感受到一種雨過天晴后的清新、明凈、清純,我們立刻被這一切陶醉了。老師也被這美景陶醉了,想送大家一首詩。
(配樂《安妮的仙境》,師朗誦詩歌《給一片純凈的藍天》。)
(課件放不出聲音了,所以就沒有了配樂,朗誦詩歌沒有得到預想的效果。)
3。、天空多么美,大自然多么美,讓我們陶醉。這些美麗的景色需要我們去發現,需要我們去維護,讓我們從小做“大自然的維護者”吧。
4、最后,讓我們拿起書,再把這篇課文美美地讀一遍,好嗎?
(師生一齊朗讀全文。)
5、布置作業:看到天空中各種各樣的美麗的云朵,你能編一個關于“云”的童話故事嗎?
板書設計:
云房子
各種各樣——變小了不見了
附:給一片純凈的藍天
是誰把你
洗得那樣明凈?
多像弟弟臉上
水汪汪的眼睛。
是誰替你
打扮得如此美麗?
為你寬廣的胸膛,
披上了藍藍的紗衣。
我把小鳥悄悄放飛,
讓它們唱出甜甜的歌曲;
我讓白云慢慢飄游,
就像花兒開在你的發際。
啊,藍天,
你像童話一樣純凈。
我在你的目光里,
讓夢兒——
向你輕輕飛去。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13
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編排的“讀一讀,寫一寫”的環節,目的是加強學生對字、詞等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儲備力度。但很多教師沒有注意到,“讀一讀,寫一寫”列出來的字詞不僅是課文中的生字、難字,還有常見的表現力強的優美詞語。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貫穿三維目標,注重聽說讀寫相結合,進行立體化教學,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自由自在地寫
在理解“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的基礎上,教師從中挑選出三五個詞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創造性地寫一段話。寫時可讓學生隨意安排詞語的順序,只要通順、流暢就行。完成這樣的訓練后,我們還要給學生創設一個特定的語境,規定用挑選的三五個詞去表述這個語境;最后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運用詞語,盡可能寫得長一些。比如《珍珠鳥》一課,共有10個詞語:愈發、陪伴、索性、生怕、神氣十足、撥開、淘氣、扭動、信賴、不由自主。教學時,要求以“陪伴”開頭,以“不由自主”結尾編寫一個故事,中間插入的詞語越多越好。當然,挑選詞語也有講究,初始可以挑選一些意義相關、含義相近的詞語,這樣便于連成一段話,慢慢地可以逐漸過度,最終將根本沒有什么邏輯聯系的詞語,讓學生發揮想象,達到培養學生縝密思維、豐富想象、組織語言能力的目的。
從以下擷取的例子可以表明:連詞組句的拓展性寫作訓練不但是重要和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深受學生歡迎。
今天,媽媽送我一件禮物――小百靈。一見到它,我就被它那副機靈、淘氣的樣子吸引住了。吃午飯的時候,我把鳥籠打開,想給它喂食,可它對我這個小主人卻不怎么歡迎,生怕我傷害它似的,一跳躲得老遠老遠。我只好把鳥食放進食槽里,輕輕地關上了籠門。到了第六天,它不那么怕我了,它不但不躲開,還用信任的眼神望著我。于是,我干脆把籠門敞開,讓它在房間里飛飛,活動活動。有一次,也許是太渴了,它索性“咕咚咕咚”喝起我的蘋果汁,還扭動著小屁股回頭望望我,像是在跳它的新舞蹈。到了第十天,小百靈飛出鳥籠,落在我的書桌上,眨巴著眼睛不住地瞅著我的一舉一動,好像對我說:“累了吧,歇歇吧!陪伴我去看看藍天白云,好嗎?”從它神氣十足的樣子可以看出,小百靈已經完全信賴我了。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筆,捧著它來到陽臺上陪它一起看風景。
二、飽含情感地讀
字詞立體化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是讀,學生對自己連詞組句的拓展性文章進行飽含情感的朗讀。這樣,學生通過查工具書讀準生字的音,很輕松地達到“讀一讀”中讀準字音,感受漢字的音韻美、節奏美的要求。
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學生懷著成功的體驗朗讀自己創作的短文,定能聲情并茂,深切領略到文字的音樂美、含蓄美和形象美。朗讀是一種眼、口、耳、腦并用的綜合性閱讀活動,是從字詞到篇章,從文字到語音、語義。從表層意思到潛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從視覺擴大到聽覺,從而擴大了大腦皮層的刺激渠道,促使“讀者”深入領會詞語的含義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發展語感。所以,我們說,朗讀以理解詞語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詞語的感悟品味,感受詞語帶來的情感體驗,它們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三、暢所欲言地議
字詞立體化教學最后一個環節是學生自由發言交流,即對其他同學所朗讀的短文進行評議。可以評議朗讀的內容。也可以評議朗讀的技巧等等。這是課堂氣氛最活躍的時刻。臺下學生凝神傾聽臺上學生飽含情感的朗讀,他們積極思考、躍躍欲試。頓時,“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各種情感與智慧的'火花碰撞、進發。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暢所欲言展現自己的觀點與情感態度。請看學生對《珍珠鳥》“讀一讀,寫一寫”中對閆榕同學創作的短文的朗讀評議。
生1:作者運用擬人手法,通過“白貓追尋小喜鵲”的場面描寫,實際上是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小動物鬧春圖”。
生2:我不理解“小喜鵲也許是為了感恩而信賴這棵大樹的吧”一句,“感恩”和“信賴”是什么關系?
師:“感恩”是什么意思?大家結合語境想想。
生1:“感恩”是指對別人的好意心懷謝意。
生2:是啊,大家想一想,如果小喜鵲不是及時遇到這棵大樹而被白貓捉住了,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認為“感恩”和“信賴”是因果關系。
生3:寫小喜鵲報喜用“喳喳”,很傳神;寫白貓掃興而歸用“喵喵”,也很傳神。但是方海嘯同學沒有讀出這兩處象聲詞的不同意味和語調。
師: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請你讀讀看。
(學生朗讀,意味和語調表達恰到好處)
師:是的,我們朗讀時要注意根據語句表達的意思。運用不同的語調讀出別樣的情感來,以達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的功效。
在字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別人的朗讀進行討論、評議,這不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且也是師與生、生與生的學習交流的過程,是口語交際訓練最常見的形式和良好的機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重視“評議”環節。在“評議”時,應要求學生留心聽別人的朗讀、發言、答問,然后積極思考、判斷,敢于提出不同意見,敢于爭論,互相交流。這樣以學生個體活動為基礎的群體的口語訓練,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從發展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看,即聽即評,能有效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我們知道,語言是思維的再現形式,思維訓練無法擺脫語言訓練而單獨完成。學生評議的口語交際實際上是對思維的全面訓練。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14
x x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整個教學設計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采用媒體直觀展示法,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扎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
x x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x x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x x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夸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x x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x x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后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升華。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15
一、提高對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
在新課改的環境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拓寬視野,不管是在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學科方面,都需要及時充電,讓自己成為新課程教學的領軍人物[1]。
(一)書寫教學后記
教學后記的特點是簡易性與靈活性。教學后記看起來比較瑣碎,但其是教師通過思考,總結出的教學體會,故而比較寶貴。書寫教學后記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還能夠為后面的教學提供資料。教學后記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堂教學成功的地方,課堂中存在的不足,本節課的創新點,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寫教學感悟。
(二)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
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是能夠有效提高教師自身教學反思實效的方法。教師一定要意識到教育敘事在反思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并根據相關要求認真撰寫教育敘事,及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點滴事件,尤其是突發事件的起因,以及最后解決的詳細過程。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養成撰寫教學案例的習慣,以便對教學進行分析,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優缺點,并為以后的教學提供基礎。
(三)學校制定教學反思標準
學校應該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地域差異及經濟條件的不同設計相應的教師教學反思的標準,以供教師參考,幫助教師理清哪些內容需要反思,應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反思。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師反思的水平及反思的質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多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可以通過互相溝通,了解彼此之間的教學內容,然后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需要、學校的特點及學生的因素,合理地選擇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
二、提高自身教育理論素養
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的教師,在看待問題時會比較深入,因為他們可以通過自身豐富的理論基礎對問題進行分析與反思,反思的深度與廣度與其他教師相比會比較深。
(一)文獻閱讀
閱讀相關文獻不僅可以補充教師匱乏的理論知識,還能夠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但是,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他們最缺乏的是對理論知識的儲備。因此,為了更好地增強知識儲備,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教育資料,還應增加對教學反思、教育研究等書籍的閱讀,及時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并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從而為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提供理論指導與理論依據。
(二)借助網絡平臺
很多農村教師都忽略了網絡對教學的作用。通過對各教育網站的瀏覽,能夠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從這些教育網站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并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這不僅有助于農村教師積累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能彌補其教學方法的不足。
(三)增強對本學科的研討交流
增強研討交流,讓本學科的教師發表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將智慧放到一個筐里,提出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教師從其他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能夠讓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其他教師的經歷能夠更加讓自己清楚問題形成的動力機制及原因。
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
目前,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都很單一,因此,學校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豐富他們的反思方法。常用的教學反思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我提問法,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回顧,從中發現問題,并將這些問題整理到本子上,以便進行教學反思;行動研究法,該方法有助于實現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的目的;交流探討法,教師之間通過互相交流,彼此吸取對方的優秀之處,對教學方法、課堂組織等多個環節進行分析總結,共同提煉可行之處,以便用于今后的教學中,這種方法也是教師之間實現共同發展的一種方式;教學分析法,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能夠有效減少在以后教學中的失誤。
四、結語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增強對教學過程反思的水平,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讓自己的學生能夠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10-19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04-29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教學反思11-07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04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