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月亮的心愿》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引出了要關心體貼父母的情感,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情的課文。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這個教學片段非常的簡單,沒有什么設計特別的地方。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優點是給予了孩子們充分讀的時間,充分去感受讀的快樂。然后從同學的評價中去感悟課文蘊含的情感。在新課程下小組學習成了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中孩子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有了合作的精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如分角色朗讀,一個學習小組內肯定有朗讀比較優秀的學生,這就可以互相影響。還有讓學生自讀自悟這一環節,我覺得也很好。使學生養成了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完課后,我將近用了20分鐘的時間來講講班級中的家長與孩子的關系。舉例說了爸爸媽媽是如何的'關心我們的成長的,我們要體貼關心父母長輩。教室里安靜得出奇,大半的小朋友感動得哭了。下課后我又找了幾位小朋友談心。孩子們都認識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表明自己要好好孝敬父母。我覺得效果來了,課堂延伸到課外,這樣的教育效果真的很起作用。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本課我采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游戲,生生問答游戲,你來說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與節奏。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生了興趣,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總結概括了文中介紹姓氏的各種方法,如:漢字拆分法(組合法)、說偏旁法、組詞法等。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習漢字的興趣。在學習“許、徐”兩個姓氏時,我舉了兩位老師的例子,學習復姓時,我還聯系到了諸葛亮、司馬光、歐陽修等歷史人物,同時還補充了趙姓為什么排第一的趣味小故事,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孩子們探究學習課外知識的欲望。
總之,在教學中永遠不會做到盡善盡美,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讀的還不夠充分,姓氏了解的還太少,學習氣氛不夠活躍。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注重提升個人素質,讓自己的課堂教學上一個新的臺階。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從引入開始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各種手段,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新穎有趣的學習情境。教學中教師把音樂引進課堂,制作精美的課件,創設語文園地等等,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在備《所見》一課時,我在最后設計了“續編故事”這一環節。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呢?在思考了一番后,我決定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個講故事的氛圍,讓學生覺得學古詩是很有趣的事。首先,我說:“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十分愛聽故事,所以今天這節課上,我們就來講故事、聽故事,大家喜歡嗎?”學生齊答:“喜歡!”
接著,我出示教學課件,請學生仔細觀察后編故事。我是這樣啟發的:“同學們,這是一幅畫,這幅畫畫了一個故事,你們能講講嗎?請仔細看這幅畫,把這幅畫所畫的故事講出來。這是大家的強項,相信大家一定能講好的,我就等著聽故事啦!”于是學生開始自己練習講。幾分鐘后,大部分學生舉起了手,我請了兩個人來講。這兩個人既把畫面上的情景全講了出來,而且還十分流利,這是我沒有料到的,也許是我的啟發起了作用。在表揚了一番后,學生想講的興致更濃了。緊接著,我引出了作者和詩題,我是這樣說的:“清代有一位詩人叫‘袁枚’,他來到鄉間,正好看到了這一幕,就用詩把它記錄了下來,題目叫《所見》。”我就介紹了詩人,開始學詩。由于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就放手讓學生兩人小組自學,效果很好,學生對詩句理解得很到位。
最后,我讓學生續編故事:“這個有趣的故事我們通過看圖和讀詩已經弄明白了,可故事似乎還沒有講完,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你能發揮合理的.想象,編下去嗎?”學生開始輕輕地說,漸漸地聲音大起來了,我知道學生已經進入了情景。不一會兒,有學生躍躍欲試了。我等幾乎沒有聲音后請了五個學生講,有的說蟬被牛的叫聲驚跑了;有的說牧童很聰明,回家拿工具把蟬捉住了;有的說牧童很性急,徒手去捉蟬,結果嚇跑了蟬;有的說蟬被牧童捉住后又放了。說得頭頭是道,條理清楚。我不禁感嘆:學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師去激發、培養。我還追問學生:“那你希望看到什么結果呢?為什么?”大部分學生都說蟬逃走了,因為他們不想看到蟬被人捉住后的可憐樣,希望人和動物和諧相處。多么好的理由啊!我想:這教書又育人的目的應該達到了。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春曉》是語文版教材一年級下第三單元的開篇課文。對于這首詩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成人都不陌生,它甚至成了很多成人童年記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記得我的小時候,我們會惡搞這首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也來大狗熊,誰也跑不了。”還是蠻合轍押韻的,那時讀起來朗朗上口,更是帶有一片歡笑。今日以教師身份觀之,如此熟悉的一首詩卻讓我覺得陌生之極,遲遲不敢動筆去寫教案,無從下手。
想來想去,這首詩唯一的落腳點就是讓熟悉的故事變得有新鮮感。這是我這節課的著手點。
于是,認真地觀看了竇桂梅老師的《游園不值》教學視頻,期待從中受到些許啟發。最后反復琢磨了好久,課上下來,自己還是非常滿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誦之感。
一直認為,古詩是最接近中國人性靈的一種文學形式,在幾千年的歷史滄桑中,有些古詩湮沒在洪流里,有些古詩雖保留卻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課上,我要從孩童抓起,讓學生進入古詩,還原古詩的本來面目。所以,我選擇了帶領孩子畫分平仄,再依據平仄而吟誦。看著孩子們時而皺眉標注,時而放聲開唱。我不得不承認,這和朗誦相比,不甚好聽。但我也不得不直言,這越聽越有味道,“難聽,是因為你不懂它。”
二、覺與不覺、知與不知中的品讀。
孩童對于古詩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并不打算把古詩拆分了投給學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詩的氣味,揉碎在學生的記憶里。說起來很浪漫,實際上就是從高度去理解,給學生的不是古詩的.文字,而是古詩的感覺。所以在課上,重點帶領學生理解了,詩中的“覺與不覺”“知與不知”。
孟浩然在這樣的一個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么?沒有感受到什么?
孟浩然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特別是最后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們討論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們出現了兩種觀點:
不知道,因為他問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為他看見了滿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嘆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最后我們達成觀點:他不知道具體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這里既有疑問又有疼惜。
古詩是我鐘情的東西,我希望能夠讓我的孩子們含英咀華,吟誦作詩,這節只是一次小小的嘗試,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說是失敗,總之,古詩教學,我們在路上!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陳毅探母》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講的是陳毅元帥千里迢迢趕來探望生病的母親,表現了陳毅元帥孝敬母親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陳毅元帥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孝敬父長輩的道理。教學本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這是一篇情感較為深厚的文章,而且以現在孩子的情感經驗,很難體會到陳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課前我就布置學生回去讀熟課文,正如古語所說:“書讀白遍,其意自現。”從學生上課的表現來看,反復地朗讀便于孩子們體會文章的情與理。
其次,在接下來的文章講解過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講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讓學生們自主感悟,找出讓自己感動的語句。當老師的教學跟著學生的思維走的時候,孩子們非常興奮,說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學生提到“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這一句中,“一------就”、“拉著”、“細心地詢問”表現出了陳毅對母親的關心。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復朗讀下,被孩子們一一挖掘出來了,整個教學過程頗為輕松。
接著,注意抓住文本空白處,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行語文知識的訓練,如:陳毅元帥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我請學生想一想:他們可能回說些什么?陳毅洗衣服,為什么還要和母親談家常呢?這個問題讓學生知道陳毅元帥是怕母親孤單,聊聊家常,表現了他從感情上關心老人。然后,指導學生用“一邊……一邊……”口頭造句,引導學生發現:兩個“一邊”連用,必須是兩件事或兩個動作同時進行。
同時,在表達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領孩子關注自己的家庭,嘗試著用親人、用生活中的事情進行表達,在拓寬他們想象空間的同時,也激發他們努力發掘生活中更多的親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進而懂得報恩的重要。從而懂得了我們也要做個像陳毅一樣孝敬長輩的人!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多次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依靠集體的智慧,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前教師能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小組中暢所欲言,盡情地展現自我。學生的創造力在小組交流中得到了重復的'發揮,培養了自信心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這節課被設定為“四會”高效課堂的展示課,因此,在課堂的始終,我都圍繞著“四會”的教學模式而進行,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會質疑、會傾聽、會表達、會探究。
一、質疑引路
學須有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思維而獲取知識。雖然是一年級,但我仍大膽的設計了質疑的環節,在引入課題后,我說:“看著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嗎?會提問的小朋友才是聰明的小朋友,也是會學習的小朋友。”學生聽后連忙從課題入手,開始思考,然后引導他們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從低年級開始,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體驗學習中如何發現問題,體驗問題解決后的成功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用心傾聽
傾聽是一種交際互動,不但要求說者會說,還要求聽者會聽。“學會傾聽”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這也是一種禮貌,表示對說話者的尊重。由于學生年齡小,心理發育不成熟,要從課堂上的點滴入手,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別人在發言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老師在講解時也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從小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三、樂于表達
低年級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問題時要說完整的話,如:課初,我問:“你現在的心情怎么樣?”有的學生回答:“很緊張。”這顯然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我就要求他把話說完整,當學生回答問題說了完整的話時,我給予肯定的評價,讓學生從老師的反應中明白說話就應該這樣。然后才是培養學生課堂上的口頭表達能力,再就是培養學生學會發言、積極發言。同時,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在課堂中敢于發言、樂于說話、善于表達。
四、主動探究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識字方法的探究到對課文延伸的探討都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如:在指導朗讀時,我先問學生,在你的印象中,奶奶是什么樣子的?你有一個什么樣的爸爸?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去揣摩朗讀時應運用不同的語氣。課末,讓學生與文中的小男孩對話,自己悟出文章要讓我們明白的道理,整節課都是師生共同積極自主參與的一種學習過程。
不足之處:
1、注重課堂朗讀,但形式不夠豐富,并且教師的示范性還不夠到位。作為低年級學生,教師的朗讀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課堂上引導有余、示范不足。沒有什么比教師親身示范更能讓學生直觀地體驗。
2、沒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課文中的插圖直觀、充滿了童趣,但我只注重了課件的運用,而沒有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浪費了現有的教學資源。
3.在課堂上,我缺乏“靜待花開”的耐心。這點體現在進行深入的課文分析之時,我引導不夠,多次都幫助學生分析、解決,而作為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積極引導,還要有等待的耐性。
課堂永遠是一個充滿意外,而又總是留有遺憾的地方。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次的認真總結分析都可以幫助我在教學上更進一步。
語文s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二
《夜色》是一首兒歌,用第一人稱來寫。寫從前“我”膽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來爸爸晚上帶“我”出去散步,“我”發現夜晚也像白天一樣美好,從此“我”不再怕黑。
在教學本課時,開課前我利用談話引入新課:你們到了晚上怕黑嗎?為什么?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下學習課文,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對課文中出現的字詞,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領讀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掃清字詞障礙。
在理解課文時,我先讓孩子們自由讀第一小節,讀后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體會感悟自己對夜晚的感受。有的學生說他怕黑時,我就讓他說說為什么怕黑,有的學生說動畫片看多了,外面有妖魔鬼怪;有的學生說黑漆漆的,讓人看了就害怕。我就問其他的學生到底是不是這樣,不怕黑的學生就回答不是這樣,晚上也和白天一樣美好。同時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第一小節,讀出害怕的語氣。然后我讓學生讀第二小節,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戰勝了對黑的恐懼,讓學生明白晚上并不可怕,它像白天一樣美好而可愛。“從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夜光下睡覺……”是一幅多么靜謐、安詳的圖畫呀!在此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眼中夜晚美麗的景色,然后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夜晚的美,并說說自己看到的夜景,自己眼中的夜景,并且感覺自己的膽子不再小,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獨特的風景。
最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看到的夜色,并帶著自己對夜色的理解度課文,讀出我膽子由小到大的原因。
不足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時間安排的不夠妥當,對學生扶得多,放得少,沒有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好。而且感覺朗讀這方面指導得不大好。
一年級語文老師進行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包括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
教學前反思的內容包含反思確定內容、階段及具體實施方法對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具體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所需要的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還要對對本學科、本冊教材、本單元、本課時進行教學計劃時列出反思的關鍵項目。如:第一、需要教給學生那些關鍵概念、結論和事實;第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否準確;第三、教學內容的深度和范圍對學生是否適度;第四、所設計的活動那些有助于達到教學目標;第五、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學生需要特別關注;第七、那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
教學中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可預料情況發生進行的反思以及教師在和學生互動作用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對教學計劃進行的調整。不可預料情況發生時,教師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學計劃實施的因素,因勢利導,不可讓學生牽著鼻子走。根據學生反饋對教學計劃的修改和調整要適當,不可大修大改。
教學中反思要求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調動各種感官捕捉反饋信息,快速、靈活地做出調整和反應。教學中反思教師可運用錄音和錄象技術,與觀察手段一起為以后的教學后反思提供信息。
教學后反思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進行。具體為:
第一、教學內容方面:1.確定教學目標的適用性。2.現目標所采取的教學策略做出判斷。
第二、教學過程方面:1.回憶教學是怎樣進行的。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3.對教學理論的反思:是否符合教與學的基本規律。4.對學生的評價與反思:各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5.對執行教學計劃情況的反思:改變計劃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別的活動和方法是否更有效。6.對改進措施的反思:教學計劃怎樣修改會更有效……
第三、教學策略方面:1.感知環節:教師要意識到教學中存在問題與自己密切相關;2.理解環節: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倡導的理論,行為結果與期望進行比較,明確問題根源;3.重組環節:教師要重審教學思想,尋求新策略;4.驗證環節:檢驗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發現新問題,開始新循環。
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全面發展的過程。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對學生說:“大家應該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對于老師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這些天我們學校組織了語文教師優質課評比活動,我認真閱讀了教師用書和語文課程標準,在網上也查閱了相關課文的資料,認真準備執教了《識字5》一課。
現針對《識字5》一課,做一簡單分析如下:
(一)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本節課我設計在識字后感情朗讀課文,本以為能讀得很令人滿意,但是學生學的不是很感興趣,沒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朗讀,讀出來總令人感覺干巴巴的,沒有一點生機。如果能做一個優秀的課件,讓學生感知金色的沙灘,蔚藍的海面,紅色的晚霞,相信朗讀效果肯定會更棒!
(二)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太小,跳課文教學,使他們難以“消化”。
《識字5》是第四單元的識字課文,挑出來放在剛學完拼音后上,他們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課上我引導學生把“沙灘”舒服的感覺讀出來,學生就讀得很輕很拖,以為這樣就是“舒服的感覺”。而在生字教學“浪”字時,對這個左右結構的字,他們怎么都擺不準位置,雖然我多次強調“左窄右寬”,學生寫得也很辛苦,但寫出來的字還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辦公室,自己反復的琢磨思考,思來想去,終于豁然開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鑒別人的教學設計,究竟是為了模仿還是借鑒?如果一味的把別人的教學設計的種種環節,甚至是一句話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不但不會見效,反而還會事倍功半。還記得自己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領導對我說過:備課不僅僅是備課本、備教參,更重要的還要備學生。不是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適用于任何一名學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針對孩子們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識能力,為他們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三)鼓勵學生,方法多樣,要適合學生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上課很活躍,一個問題問下去,搶著回答,或者舉手時發出“我、我、我”的聲音,這是就要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很好,但要遵守課堂紀律,如果你能安靜的'舉手,老師就更喜歡你了;有些學生很內向,上課不敢舉手,但是坐的很端正,這時就要引導他們,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膽子大一些,勇敢的舉手發言,就更好啦!有些學生回答偏離了問題,我就說:你的想象力真豐富,試試看。經過老師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過對這堂課的反思總結,我學到了許多教學中的知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總結經驗,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春筍》一文寫的是在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熱情贊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春筍被春雷喚醒后,紛紛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寫春筍出土后,頑強向上生長的情景。
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以讀悟情。
《春筍》這篇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詩一般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春筍在美好的春天到來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教學設計做了如下嘗試。
一、利用實物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春筍穿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課堂上我將一個從菜市買來的春筍,讓學生近距離的觀察春筍那尖尖的腦袋,胖胖的身體,淺褐色的外皮……然后有用刀將春筍春筍的“外衣” 一層一層地剝去,那“嫩生生”的筍肉。孩子們直觀地感知春筍的鮮嫩、細膩,當然會發覺春筍很像里三層外三層包裹著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語訓練發揮想象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讓學生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后,我說:“那,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
一生這樣叫:“春筍,春筍,快醒醒吧。春天來了,快來看看春天吧,它多美呀!”
一生這樣呼喚:“春筍,春筍,快出來!快出來和朋友們一起玩兒。”
一位小女生,用很輕柔的聲音說:“春筍,春筍,快醒醒!快醒醒!春天來了,它在等你出來呢!”
看!我們孩子的語言就是這樣貼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著,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愿意怎么喚就怎么喚。
三、動靜結合、激發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喚下,春筍破土而出了,文中這樣寫道:“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這個地方,我試著讓學生來演一演。
我隨手拿起一張廢紙和一支鉛筆,對學生說:“小朋友,這張紙代表地面,這支鉛筆代表春筍。誰能來表演‘沖破’的意思?”一個學生走上來,手拿鉛筆放在紙的下方,慢慢地把紙給頂破了。應該說,他的演示是正確的,他們理解了“沖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塊該怎么表演呀?”我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一個人就是一個春筍,書包當石塊壓在頭上,學生作出使勁的表情,將掀翻的動作做得惟妙惟肖。
上述教學設計,旨在通過直觀教學,使有限的教材內容再生無限,為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供廣闊的空間,以致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同時體會親清、友情,使之更加熱愛生活。
2.能帶表情有節奏地朗讀、背誦課文,感受節日的歡樂。
3.用自己的學習方式來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新學期開始,看到你們又來到學校真高興,不過,老師想問你們昨天玩得快樂嗎?那你們都做了哪些快樂的事?
2.這么多快樂的事都在一天了做,那么昨天一定是個特殊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說說《元宵節》。(師板書課題)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走入情境感悟誦讀
1.讀一讀,說一說,初步感知。
(1)同學們的元宵節都過得這么快樂,丁丁和冬冬也不例外,他們還編了四句詩呢!你們想不想讀一讀?那就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帶領,用你們的學習方法一起來讀一讀吧!
(2)小組匯報,讀全詩,相互評價(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3)讀完全詩,你在詩中知道了什么?(元宵節月亮是圓的;元宵節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等)
(4)同學們全班交流。丁丁、冬冬用這么美的句子把元宵節寫的這么快樂、那我們怎么讀才能也讀出對元宵節的喜愛呢?
2.讀一讀,聽一聽,感知韻律。
(1)老師不僅能看到同學們過元宵節的快樂,也能從丁丁和冬冬的詩中讀出了快樂,你們想不想聽一聽?請同學們認真聽,看誰最聰明,能夠猜出老師是怎么讀的?
師讀。(按節拍范讀)
(2)生練讀。(按生讀的情況而定,老師可借助拍手讀來激起學生讀的興趣,提高學生讀的.質量。)
(3)全班學生齊讀。(拍手讀)
(4)小組讀。
(5)指名讀。(相機評價)
3.讀一讀,演一演,領悟情趣。
(1)同學們的“元宵節”都過得這么快樂,那誰愿意把你們家是怎樣過元宵節的給同學們演一演?(準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標志牌,黑板上畫上月亮,利用教室創設家庭過節環境)
(2)邊演要邊背誦出《元宵節》。
(3)全班齊背。
(4)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學們又說又演的可把他倆急壞了,他們也想來演一演,不過媽媽給他們出了一些生字,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
(在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聽一聽、演一演的整個學習活動中,體現出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伴隨著學生的活動,通過教師的適時調控,使學生的身心始終處于高度的興奮和激勵之中,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掌握較清楚。)
三、聯系課文識記生字
1.拿出本課中要求認識的4個生字和要求會寫的6個生字。(黑板出示)
2.小組同學在課本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一找這些字,并記住它們。
3.匯報識字方法。
4.丁丁和冬冬正急等著我們呢,想看看這些字同學們都認得怎么樣了?開火車檢字。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生字教學也要請學生成為主動參與者,由學生自己想辦法記憶的生字會更深刻,更易接受。)
【課堂練習】
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學們的表現非常高興,他們邀請同學們到他們家去玩,并一起找一找有關“元宵節”的其他知識。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的教學,正逢學生親身經歷的節日,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切感,易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加強朗讀是本課的重要之處,只有按節奏來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使學生體驗全詩的情趣。但一年級學生沒有這種意識,老師直接教授不能提高其學習興趣,所以我讓學生借助聽中感悟和拍手伴奏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由于半課的教學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學起來較容易,再加上我設置的演一演活動,更加深了學生對本詩的理解和記憶,同學們品得津津有味,也演得不亦樂乎。短短40分鐘,我采用了說一說、讀一讀、演一演、聽一聽、等手段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增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在識字教學中,由于學生識字方法在上學期得到積累,我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培養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意識到識字的重要性,從而更主動的到生活中識字。由此,課程改革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機會,也帶給我對學生更多的希望,使每個學生都能快快樂樂的學習語文。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樹和喜鵲》教學反思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獨。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才會很快樂。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識字、寫字,用“聯系上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圍繞教學重點,我這樣展開教學:在識記生字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有困難的生字:鳥窩、孤單、鄰居、招呼。我先讓學生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哪個字?再作總結:結合圖片識記“窩”,認識子字旁、倒八。接著指導寫“招呼”: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口字旁寫得小而靠上。在精讀課文時,我指導學生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和快樂。1.指名分段讀課文,填空:樹和喜鵲一開始______,后來_______.2.樹和喜鵲一開始為什么孤單?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三個“只有”、“一棵樹、一個鳥窩、一直喜鵲”,體會“孤單”的意思,明確聯系上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3.樹和喜鵲后來為什么快樂起來了?讀第3、4、5、6自然段,體會小樹和喜鵲有了鄰居之后會做什么?小樹小樹,當你長出第一片葉子的時候,你想對鄰居說什么?喜鵲喜鵲,你有了那么多鄰居,可以和鄰居一起干什么?師總結:有伙伴才快樂!我的不足之處: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面,學生課文讀得不夠充分。對于讓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我有些模糊,不知到底如何用具體的方式指導學生讀課文。以后在這方面我會多思考、多努力。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9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文中敘述了國王在選擇繼承人時用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方法:誰能用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最后,被選為繼承人的卻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下面我摘錄了一些教學片段并寫了相應的教學反思。
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案例片段
老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最終成為受人尊敬與愛戴的國王是因為他誠實,那同學們回想一下自己,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嗎?誠實的你有什么高興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學生1:我在家里撿到了十塊錢,當時想偷偷藏起來,自己留著以后買零食吃的,后來還是主動交給了爸爸,爸爸媽媽都夸我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并獎給我買了一件新玩具,我非常高興!
學生2:有一天,我在門前踢球時,將鄰居家的窗戶給打碎了,我馬上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買了一塊新玻璃賠給了鄰居家。鄰居阿姨說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并要我以后踢球時注意些。
學生3:老師,我覺得不是做什么事都要誠實,有時候也可以不誠實。
老師:哦?那你說說看,當你遇到什么事的時候可以不誠實呢?(師驚奇地問)
學生4:當遇到壞人時就可以不誠實。
師:張演瑜小朋友說得真好!當我們遇到壞人時就要狡猾些,想辦法保護自己,這不是不誠實,反而是聰明的表現。
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性、動態的過程。小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自行發現,提出了一些自己在備課時沒有設想到的,非常獨特的想法。這時,我及時的抓住這個機會,教育學生遇到具體事情的時候要動腦筋思考,學會隨機應變。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體驗,發揚了他們的個性。還延伸了課后的.安全教育,我覺得這可說是一舉兩得呀!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善于抓住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上述摘錄的教學案例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張演瑜小朋友獨特的想法,就沒有了“有時也可以不誠實的”的“創舉”。而我只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堂課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即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這一案例中,我認為主要體現在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因為“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到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在教學中,我以“心愿”為主線,首先提出“月亮有什么心愿呢?”,激發了學生學習欲望,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然后我范讀課文,讓學生齊讀課文,再讓他們思考“為什么月亮會有這樣的心愿的?”這個問題。接著就提問,讓學生回答,我就理出重點詞語、難讀詞語,并指導學生讀詞語,理解詞語。在齊讀、指名朗讀,對于難理解的詞作重點講解,使學生加深印象。
我還注重調動學生直接生活的經驗,通過創設情境對話,讓學生通過看圖,從有限的畫面想到無限的畫外。從而來暢談自己在郊游前的激動心情。讓學生從文本走進生活,再從生活走入文本,實現文本和生活的有機結合。創設情境:月亮姐姐怎樣去跟太陽公公商量的,讓學生體會“商量”應該是怎樣的一種語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到自己的口語交際中,同時也感受到月亮姐姐的美好心愿。按照語文新課標的要求,讓課文的學習和生活的體驗相結合。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段巧妙的比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思考。隨之而來的3個自然段結構相似:都以親切的稱謂開始,爸爸、媽媽、哥哥,用反問的方式呈現了3個奇妙的想法,這三段文字想象奇特,富有童趣,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本文的語言表達非常生動,趣味性強。
教學最后環節設計了讓孩子發揮想象,試著說一說如果有一條彩虹擺在你面前你打算干什么呢?讓孩子暢所欲言,發揮想象,鍛煉孩子說話和想象的.能力。
整節課有亮點與此同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覺得在長句子的停頓這個教學重點上處理的還不夠,我個人覺得長句的停頓在多次朗讀中能有進步,但是實際效果還不是很好。還需要加深對長句子的重點指導,領著孩子讀,領讀全篇,讓他們讀的更好。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4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6-03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6-14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彩虹》教學反思01-15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6-19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5-03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范文02-04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04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