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薦】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
看著三年級小孩子充滿稚氣的笑臉,聽著他們可愛的嫩嫩的聲音,尤其是感受著他們在課堂上的點滴成長,滿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節課,我設計了3處想象。第一處同學們來上學時的情景,我先范讀,要求同學們邊聽邊想象:“在你的小腦瓜中,看到了什么?”開始,孩子們想象很局限,只有一個孩子舉手,說:有很多民族的小學生都來上學。我意識到孩子們對這種教法不習慣,于是示范引路:在劉老師的頭腦中,仿佛看見了……然后再讓學生邊想像,邊朗讀,達到了較理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緊接著又設計了一處想像環節: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會怎樣打?孩子們開始雀躍起來:小鳥,你好!小鳥,早上好!我趕緊表揚:多有禮貌的孩子!多可愛的小女孩子!孩子們的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學第三段時,引導學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李依陽小朋友的回答真讓人叫絕:“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頭的小鳥,我一定不敢再叫了,因為我怕打擾了小朋友們讀課文。我會靜靜地欣賞。”有了這樣的感悟,再感情朗讀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們的成長,讓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在長大!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2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寫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本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這樣的情感要讓學生自己去領會,自己去感受。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學習,自主討論,自己感悟,不壓制學生的思想,給學生心靈放飛的權利,培養了學生的悟性、靈性。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課文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于是我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他們上課的情景。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積極舉手發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讀得又整齊又動聽。”??另外,學生在讀“我奮力向峰頂爬去??”時我讓他們做動作并想象,學生讀得有的非常起勁,再讓他們對比想象爺爺爬時的樣子。有的學生就說,爺爺也很奮力像老猴子一樣??惹得全班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時提醒學生:“看來同學們都認為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終于爬上了山頂。”這樣的合理猜測,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此外,我還把知識延伸到課外,在立足于課內,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把語文知識聯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完課文以后,我讓學生來畫畫這所民族小學,同學們都興趣高漲,動起手來了,畫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選幾幅比較出眾的作品展示給全班的學生,并讓作品的主人脫離課文來向大家介紹一個你所畫的民族小學,使學生真正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小學,來說說我們自己的學校。經過小組討論后,同學描繪了自己所在的小學,而且講的十分生動有趣。例如有的同學講到:我們的學校多美啊!紅旗高高迎風飄揚,特別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場,是我們玩游戲的樂園。青青的草坪可以讓我們當床一樣睡覺。明亮的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你聽!教室里傳來了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大家學得多起勁啊!??講完后,我讓學生課外把自己的學校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這樣主動、自主的學習,給了孩子們一片開放的園地,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講自己喜歡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也使得課堂上的知識進一不得到了升華。
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開發,變封閉為開放,教學活動猶如放飛快樂的翅膀,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飛向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向課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3
這是我在新學校的第一篇課文。我在課前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打算展示我的持家技巧,給孩子們上一堂精彩的語言課,給他們留下好印象。
開課時,我在介紹了課題后,利用新學校和新設備,在電視上放映了各少數民族的相關圖片,讓學生在圖片中仔細觀察少數民族的特點。孩子們通常都很感興趣,尤其是對他們的衣服。同時,我要求孩子們背誦這些少數民族的名字。在認識這些族群的同時,也為以后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基礎。
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孩子們尋找少數民族小學和我們正在閱讀的小學之間的差異。使用“這是一所小學。一些學生說,這是一所聯合小學,來自“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和漢族。他們穿著不同的衣服,說不同的語言。當他們來到學校,他們成為好朋友rdquo“課后,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rdq Uo和其他句子。一些學生說那是一所美麗的小學。從“鮮艷的民族服飾,使學校更加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掛在這棵綠色大樹的粗枝上。鳳凰尾竹的影子在白粉色的墻上晃動著“hellip&hellip”的句子中感覺得到。一些學生說這是一所快樂的小學。從“學生們向在學校唱歌的鳥兒致意,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飄揚的國旗致敬。下課后,每個人都在大綠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和玩游戲,吸引了許多鳥,甚至松鼠和山貍。
課文沒有說孩子們如何去上課。他們為什么在課文中寫小動物?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們用自己的話談談民族小學學生的情況。孩子們表達了他們的意見,非常熱情。有人說:";他們無法轉動眼睛&有人說:“我不知道。”;他們很有進取心,舉手發言,受到了老師們的贊揚&有人說,“他們的表現很好。”;他們把課文讀得干凈利落。吸引了很多小動物&rdquo&hellip&hellip
全班整體感覺是教學環節比較清晰,重點也很突出。有些教學設計更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和激勵語言需要仔細考慮。這樣,我們可以提高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4
《漁夫的故事》是一課閱讀課,資料不復雜,又是學生喜歡的故事,理解起來并不難。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我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構成了強烈的比較,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在教學本課時,我放手讓學生自我讀通、讀懂,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景→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由于學生喜歡神話故事,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異常是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談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時,學生的發言可謂是精彩紛呈,同學們都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兇惡、狡猾、愚蠢的特點。也能從句子中體會到漁夫的善良、冷靜和聰明的特點。總結文章所能告訴我們的道理時,我抓住描述漁夫的心理活動的那句話來分析,“這時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須能壓住他的妖氣。”讓學生討論對這句話的理解。從而得出“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的主題。
運用比較的方式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教學時,我避免了繁瑣的剖析,而是經過領導學生朗讀,以情導讀,以讀定悟。文中多處運用比較,學生經過前后比較,朗讀、表演、模仿漁夫的言行舉止的變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們一陣陣開懷大笑,正是在這種簡便協調的氣氛中,狡詐的魔鬼與聰慧的漁夫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物形象便展示在面前,誰是誰非?孩子們答復,我已經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5
《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一、善于發現,激發興趣
學生在家里呆了兩個月,生活隨意,注意力不集中,為了吸引學生,上課伊始,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談發現。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一個接著一個的談著自己的發現,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學習興趣有了,為隨后開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鋪墊了基礎。
二、自主識字,指導寫字
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本課的生字較多,涉及的新詞語也比較多。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認記。比如,要求會寫的生字中有3個是形聲字,“蝴、蝶、銅”,就可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識記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讀dǎi,不要讀成tǎi;“昌”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āng;有些字的筆畫較多,比如,“戴、舞”,要引導學生注意筆畫、筆順,避免寫錯。在指導書寫方面,除了指導難寫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讓學生在課后去掌握。在生字的學習中,我只重點和大家學習兩個字“舞”和“戴”兩個難字,其余的幾乎略過不說.看到孩子們的作業交上來時,我發現大部分孩子能夠寫正確,而且書寫特別認真,只是個別孩子書寫的質量不高,寫得不漂亮。寫一手好字,是語文課應該追求的,應當是每節課都必須要的。
三、以想促悟,悟中朗讀
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受,充分來喚起學生的想象,以激發興趣,從而達到保持學生注意力,以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對于邊疆的民族小學學生上課的情況,課文中并沒有寫具體,只寫了他們動聽的讀書聲,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抓住這一空白點,讓學生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讀書時的情景。有的說:“他們讀得很流利。”有的說:“他們讀得津津有味。”有的說:“他們讀的繪聲繪色。”……
又如在學習窗外十分安靜一句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如果我們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鳥、樹枝,我們會怎樣想呢?”這個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今天學生理解到位,朗讀到位。
開學第一課,難免會有遺憾,自我感覺在課堂上的語言還是顯得不夠精煉,問題不夠明確。今后要細心斟酌、精心設計教案。這樣,才能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快樂地學習!今天有部分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發言不夠積極,我相信學生也會慢慢進入狀態的!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6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開篇之作,是一篇抒情散文。 課文描寫了我國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幾年來我一直教低年級,形成了一些習慣,或許不太適合中年級的學生。慢慢摸索著來——
三年級,識字和寫字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和低年級不一樣,三年級必須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的能力。因為識字量越來越大,老師不可能在課上逐個講解,如低年級一般。
本課的生字較多,涉及的新詞語也比較,而且學生剛開學,精神還沒有集中,上起課來,學習的興趣不濃,有個別學生,拼音沒能過關。
識字方面,在以后的課文教學中,要先把詞語表中的詞語先全部讀準確讀流利才在詞語中學習生字。
在指導書寫方面,也不可能一個個的讓學生去模仿,除了指導難寫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讓學生在課后去掌握。
當然,改變需要老師和學生一起逐步地完成。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7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本文的學習,能夠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這樣的情感要讓學生自我去領會,自我去感受。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我的需要去學習,自主討論,自我感悟,不壓制學生的思想,給學生心靈放飛的權利,培養了學生的悟性、靈性。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課文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于是我讓學生自我來說說他們上課的情景。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進取舉手發言,還受到了教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讀得又整齊又動聽。”……另外,學生在讀“我奮力向峰頂爬去……”時我讓他們做動作并想象,學生讀得有的十分起勁,再讓他們比較想象爺爺爬時的樣貌。有的學生就說,爺爺也很奮力像老猴子一樣……惹得全班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時提醒學生:“看來同學們都認為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最終爬上了山頂。”這樣的合理猜測,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此外,我還把知識延伸到課外,在立足于課內,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把語文知識聯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完課文以后,我讓學生來畫畫這所民族小學,同學們都興趣高漲,動起手來了,畫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選幾幅比較出眾的作品展示給全班的學生,并讓作品的主人脫離課文來向大家介紹一個你所畫的民族小學,使學生真正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我的東西。之后讓學生結合自我的小學,來說說我們自我的學校。經過小組討論后,同學描繪了自我所在的小學,并且講的十分生動趣味。例如有的同學講到:我們的學校多美啊!紅旗高高迎風飄揚,異常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場,是我們玩游戲的樂園。青青的草坪能夠讓我們當床一樣睡覺。明亮的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你聽!教室里傳來了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大家學得多起勁啊!……講完后,我讓學生課外把自我的學校用自我的話寫下來。這樣主動、自主的學習,給了孩子們一片開放的園地,讓學生用自我的話來講,講自我喜歡的,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也使得課堂上的知識進一不得到了升華。
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開發,變封閉為開放,教學活動猶如放飛歡樂的翅膀,讓學生的閱讀歡樂從課本飛向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向課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本事,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8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課文描寫了我國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上學的路上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也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聲和看熱鬧,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多么羨慕!
教學本課,我用一個問題貫穿全文的教學——民族小學和我們的學校有哪些不同學生找出了許許多多的不同,例如:民族小學的學生是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來到學校的,而我們是從開闊的馬路上來到學校的。同學們眼前仿佛出現這樣的景象:早晨,民族小學的同學們歡快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空氣多么清新,景色多么美麗。接著又有學生找到了:民族小學有古老的銅鐘掛在打青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曳,而我們的學校沒有這些景物。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想象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上發出的聲音是多么悠長,清脆,想象鳳尾竹的樣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又是怎樣的美麗的畫面,這樣,同學們體會到了這所學校是多么美麗,讀起來也就美美的。同學們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我們的學校有少數民族,但不能稱為民族小學,因為學校大多數同學都是漢族的,我們穿同樣的衣服,說的都是普通話,這和民族小學是不同的。他們也找到了"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我們是在不同的教室學習,他們卻在同一間教室學習,可見他們人數很少,這也是一個不同之處。從這些語句中,我們體會到他們很團結,他們雖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他們卻成了好朋友,他們還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團結。同學們還找到了其他不同之處:我們在教室里讀書,外面只有轟鳴的汽車馬達聲,他們讀書時卻有小鳥,蝴蝶和猴子在旁邊好奇地聽著;下課了,他們跳孔雀舞,做游戲,可以把小鳥,松鼠和山貍都吸引過來,我們不跳孔雀舞,也沒有小動物能被吸引過來,通過比較不同,我們羨慕他們的無憂無慮,感受到他們的快樂。
在尋找民族小學和我們學校的不同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了解到民族小學的特點:美麗,團結和快樂,充滿對這所學校的向往之情。因為感受深刻,朗讀時,也就自然做到了感情豐沛。這樣,抓一個問題,將課文學透,學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9
這是我到新學校上的第一篇課文。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領,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后,我就利用新學校新設備,在電視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關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孩子們普遍都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對于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在認識這些民族的同時,也為隨后開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鋪墊了基礎。
在學習文本時,我讓孩子們找找民族小學與我們在讀的小學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讀讀找找。用“這是一所()的小學。”的句式來展開教學。有學生說這是一所團結的小學,從“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一樣,語言不一樣,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課了,不一樣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等語句中能夠體會到。有學生說這是一所美麗的小學。從“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等句子中體會到的。還有的學生說這是一所歡樂的小學。從“同學們向在學校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教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中讀懂的。
課文中并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課文中為什么要寫到小動物,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我的話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進取舉手發言,還受到了教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吸引了許多小動物”。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貼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可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還需細心斟酌。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讓他們在課堂上歡樂地學有所得!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0
〖鼓勵創新,讓孩子成為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么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于資料內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課后的資料袋,為孩子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體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說話訓練,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新并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課程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應該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識。
進入三年級,我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是否真正成為了學生的朋友──讓學生能覺得你可親,愿意敞開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心靈去感受心靈,進行心與心的情感交融。我經常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一個學生,我喜歡怎樣的老師呢──決不喜歡整天板著臉訓斥學生的老師。我開始面帶微笑對待每個學生,特別是那些調皮、學習差的學生,和他們談心,和他們一塊做游戲,消除他們的害怕、抵觸心理。
例如:學習《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要求背誦喜歡的自然段。我說:同學們,老師也當一次學生,你們當小老師檢查我的背誦,如果我背過課文了,你們有信心背過嗎?我正確、流利地背誦了第一段,學生沒有挑出一點毛病,都高興地鼓起掌來。第二天,我讓學生進行背誦,學生全背下來了。把自己看成一個孩子,和孩子們共同學習,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課堂應是開放的〗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以此為原點輻射開去,在大量的綜合實踐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同時也體現了語文新課標“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的基本理念。
如《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寫的是邊疆一所民族小學的美麗風光和動人場景,寫出了各族小朋友快活而充實的課余生活。學了之后,我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首先出了這樣一道填空題:這就是我們的,一所小學,在學到課文最后一段時,適時出現。此時,學生情感已被充分調動,情緒飽滿。因此答案很多,極具想象力。如:這就是我們的兒童樂園,一所像花園一樣的小學。這就是我們的中加友誼小學,一所三峽庫區的移民小學……然后再指導感情朗讀,及時培養孩子們愛校的情感,緊接著走出教室,實地觀察校園的美麗風光和熱鬧的課間活動,或畫、或拍照、或用筆記下來。最后可以匯編成冊,做一個以“中加友誼小學──我們自己的兒童樂園”為題的課余生活剪影集。
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是一位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的評價者,要善于抓住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語言表達、解題策略和手段或合作意識和技巧等方面的優點加以表揚;又由于教師在課堂上的評語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錯誤,教師應該要以寬容和允許來對待,盡量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同時還應指出學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評語有利于學生明確自己學習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
比如我校的廖慧瑩老師在教學《我們的民族小學》時,有一段描寫窗外十分安靜的文字,她創設了一個“蝴蝶飛舞”的師生活動情境,由老師扮演蝴蝶,邀請同學讀文段,誰能讀出“安靜”的感覺,“蝴蝶”就會“停留”在誰的身邊表示欣賞。由于有的學生理解課文有差異,讀這段時十分響亮,于是她就說:“哎呀,蝴蝶都被‘嚇飛’啦,你們說為啥呢?”該學生馬上“醒悟”過來,改成了靜靜地誦讀。這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加上老師恰到好處的提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比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更有效,給學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暫時朗讀不到位的學生積極性沒有受到挫傷,反成了學生提高自己朗讀水平的一次鼓舞。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課程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應該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識。進入三年級,我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自己是否真正成為了學生的朋友?讓學生能覺得你可親,愿意敞開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心靈去感受心靈,進行心與心的情感交融。我開始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一個學生,我喜歡怎樣的老師呢?決不是整天板著臉訓斥學生,學生表面上服從,內心卻窩火。我開始面帶微笑對待每個學生,特別是那些調皮、學習差的學生,我和他們談心,和他們一塊玩游戲,讓他們消除對老師的害怕、抵觸心理。
學習《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要求背誦喜歡的自然段,我說:“同學們,老師也當一次學生,你們當小老師檢查我的背誦,如果我背過課文了,你們有信心背過嗎?”我正確流利地背誦了第一段,學生沒有挑出一點毛病,都高興地鼓起掌來。第二天,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背誦風采,學生竟然全背下來了。我從心里、由衷地笑了。看來把自己看成一個孩子,和孩子們共同學習,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我在教學《我們的民族小學》時,有一段描寫窗外十分安靜的文字,我創設了一個“蝴蝶飛舞”的師生活動情境,由老師扮演蝴蝶,邀請同學讀文段,誰能讀出“安靜”的感覺,“蝴蝶”就會“停留”在誰的身邊表示欣賞,由于有的學生理解課文有差異,讀這段時聲音十分響亮,于是我說:“哎呀,蝴蝶都被‘嚇飛’啦,你們說為啥呢?”該學生馬上醒悟過來,改成了靜靜地誦讀,這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加上老師恰到好處的提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比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更有效,給學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暫時朗讀不到位的學生積極性沒有受到挫傷,僅成了學生提高自己朗讀水平的一次鼓舞。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發現學生的潛能,這正是新課程學生評價倡導的改革方向,只有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發展的不均衡性,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體發展。
〖遠教給孩子插上知識的翅膀〗
作為初入學校的小學生,識字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的讀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時,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言及教師本身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沒能科學正確地指導學生對生字的音、形、義進行正確講解、傳授,給學生今后在語言的形成、能力的培養產生不良的影響。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自幼在家鄉讀書。由于長期受到純正的地方壯話的影響,經常把“流水”說成“樓水”或把“樓房”說成“流房”;把“洗碗”說成“死碗”。更分不清“zhi”與“zi”、“lou”“rou”的讀音。這給我在生活、工作中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現在好了,有了遠程教育資源,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再也不怕受到地方音的影響了,字形也能按照正確的字的間架結構加以認知、掌握。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中的“戴”字時,學生對“戴”字的間架結構、筆順、筆畫、讀音等都覺得難以掌握。此時,我們教師就可以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的絕對優勢,幫助學生掌握“戴”,當要了解“戴”字的間架結構時就點擊此字的“結構”信息卡,屏幕就出現“戴”字的結構、筆順、筆畫數,并對“戴”字準確無誤地進行書寫演示。當你要了“戴”字的讀音時,就點擊“戴”字“讀音”信息卡,信息卡上就會出現“戴”字的音節,有關該字的聲母、韻母、聲調,包括該字的準確讀音都一應俱全。當你要了解“戴”字的`字義時,就點擊“字義”信息卡,有關該字的字義就出現,很快就讓能了解到“戴”字的字義、組詞情況。如此方便、快捷的學習途徑,我們的孩子從此就能準確地掌握每一字的音、形、義了。
〖朗讀課文要注意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速度的快慢,它根據文章內容的變化而變化。
如朗讀《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描寫上、下課場景的第三自然段,我首先進行范讀,把握語速,讓學生抓住上課的“靜”與下課的“鬧”來體會語速的變化。再適當點撥,學生能很快知曉上課時的場面應該用平緩的語速朗讀,體現出“安靜”;而下課時的場景應該讀得稍快一些,體現出“熱鬧”。這樣,文章內容的變化,作者的意念就能從朗讀中明顯地體現出來。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1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課文描述了我國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上學的路上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一樣的民族,穿戴不一樣,語言不一樣,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也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聲和看熱鬧,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多么羨慕!
教學本課,我用一個問題貫穿全文的教學——民族小學和我們的學校有哪些不一樣學生找出了許許多多的不一樣,例如:民族小學的學生是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來到學校的,而我們是從開闊的馬路上來到學校的。同學們眼前仿佛出現這樣的景象:早晨,民族小學的同學們歡快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空氣多么清新,景色多么美麗。之后又有學生找到了:民族小學有古老的銅鐘掛在打青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曳,而我們的學校沒有這些景物。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想象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上發出的聲音是多么悠長,清脆,想象鳳尾竹的樣貌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又是怎樣的美麗的畫面,這樣,同學們體會到了這所學校是多么美麗,讀起來也就美美的。同學們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一樣,語言不一樣,都成了好朋友",我們的學校有少數民族,但不能稱為民族小學,因為學校大多數同學都是漢族的,我們穿同樣的衣服,說的都是普通話,這和民族小學是不一樣的。他們也找到了"上課了,不一樣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我們是在不一樣的教室學習,他們卻在同一間教室學習,可見他們人數很少,這也是一個不一樣之處。從這些語句中,我們體會到他們很團結,他們雖然穿戴不一樣,語言不
一樣,他們卻成了好朋友,他們還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團結。同學們還找到了其他不一樣之處:我們在教室里讀書,外面僅有轟鳴的汽車馬達聲,他們讀書時卻有小鳥,蝴蝶和猴子在旁邊好奇地聽著;下課了,他們跳孔雀舞,做游戲,能夠把小鳥,松鼠和山貍都吸引過來,我們不跳孔雀舞,也沒有小動物能被吸引過來,經過比較不一樣,我們羨慕他們的無憂無慮,感受到他們的歡樂。
在尋找民族小學和我們學校的不一樣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了解到民族小學的特點:美麗,團結和歡樂,充滿對這所學校的向往之情。因為感受深刻,朗讀時,也就自然做到了感情豐沛。這樣,抓一個問題,將課文學透,學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2
《我們的民族小學》有一段描寫窗外十分安靜的文字,我創設了一個“蝴蝶飛舞”的師生活動情境,由老師扮演蝴蝶,邀請同學讀文段,誰能讀出“安靜”的感覺,“蝴蝶”就會“停留”在誰的身邊表示欣賞,由于有的學生理解課文有差異,讀這段時聲音十分響亮,于是我說:“哎呀,蝴蝶都被‘嚇飛’啦,你們說為啥呢?”該學生馬上醒悟過來,改成了靜靜地誦讀,這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加上老師恰到好處的提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比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更有效,給學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暫時朗讀不到位的學生積極性沒有受到挫傷,僅成了學生提高自己朗讀水平的一次鼓舞。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發現學生的潛能,這正是新課程學生評價倡導的改革方向,只有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發展的不均衡性,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體發展。
此外,我還把知識延伸到課外,在立足于課內,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把語文知識聯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完課文以后,我讓學生來畫畫這所民族小學,同學們都興趣高漲,動起手來了,畫的是各有千秋。我讓學生課外把自己的學校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這樣主動、自主的學習,給了孩子們一片開放的園地,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講自己喜歡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也使得課堂上的知識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開發,變封閉為開放,教學活動猶如放飛快樂的翅膀,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飛向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向課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3
在教學課文最后一段中“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我們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這句話中,孩子都知道該怎么讀。宋天琪很會說,立即說這是因為我們很自豪,應該很自豪的讀。我把這個詞寫在黑板上了,表揚了宋天琪的感悟很準確,便問孩子什么是自豪呢?有同學立即喊出來是驕傲的意思。可是立即有反對的聲音,很堅決的聲音“不是,不是驕傲的意思!”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進一步反問孩子是嗎?我看到張俊康正在玩著什么,故意以他為例子,說了“張俊康最近的字寫得很有進步,老師表揚了他,他立即得意洋洋,驕傲極了!這是個驕傲。”接著又舉例說當我看到中國健兒站在領獎臺上看著中國的國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的心里真是無比驕傲!請同學們說說這兩個驕傲意思一樣嗎?在這么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孩子立即分辨出不一樣,立即說第二個驕傲就可以用自豪了。那么我們課文里的自豪是為什么自豪?“為這所學校的美麗自豪!”“為小朋友在這里快樂的生活自豪!”嗯,已經點到了,我就此止步。還是用讀的方法,讀了孩子喜歡的句子,有一些學校環境美的句子,一些窗外安靜的句子,請孩子們多讀讀這些句子,讀好這些句子。在生字的學習中,我只重點和大家學習兩個字“舞”和“戴”兩個難字,其余的幾乎略過不說。看到孩子們的作業交上來時,我發現大部分孩子能夠寫正確,個別孩子不對。不過書寫的質量不高,寫得不漂亮,我又花了半節課時間練書寫。寫一手好字,是語文課應該追求的,應當是每節課都必須要的。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開篇之作,是一篇抒情散文。課文描寫了我國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經過了一個暑假再次進入課堂,面對著教室里那六十多雙明亮的眼睛,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三年級的學生與我以前教的五年級的學生的明顯不同:這些剛踏入中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思維活躍,頭腦中充滿著問題,但同時,他們上課的注意力卻不能持久。為此,我進行了一番精心的教學設計:
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關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于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在認識這些民族的同時,也為隨后開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鋪墊了基礎。
在學習文本時,課文中并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積極舉手發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但我也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有時還顯得有些繁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細心斟酌,多加錘煉,精心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有所得!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4
在教學課文最終一段中“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我們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這句話中,孩子都明白該怎樣讀。宋天琪很會說,立即說這是因為我們很自豪,應當很自豪的讀。我把這個詞寫在黑板上了,表揚了宋天琪的感悟很準確,便問孩子什么是自豪呢?有同學立即喊出來是驕傲的意思。可是立即有反對的聲音,很堅決的聲音“不是,不是驕傲的意思!”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進一步反問孩子是嗎?我看到張俊康正在玩著什么,故意以他為例子,說了“張俊康最近的字寫得很有提高,教師表揚了他,他立即得意洋洋,驕傲極了!這是個驕傲。”之后又舉例說當我看到中國健兒站在領獎臺上看著中國的國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的心里真是無比驕傲!請同學們說說這兩個驕傲意思一樣嗎?
在這么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孩子立即分辨出不一樣,立即說第二個驕傲就能夠用自豪了。那么我們課文里的自豪是為什么自豪?“為這所學校的美麗自豪!”“為小朋友在那里歡樂的生活自豪!”嗯,已經點到了,我就此止步。還是用讀的方法,讀了孩子喜歡的句子,有一些學校環境美的句子,一些窗外安靜的句子,請孩子們多讀讀這些句子,讀好這些句子。在生字的學習中,我只重點和大家學習兩個字“舞”和“戴”兩個難字,其余的幾乎略過不說。看到孩子們的作業交上來時,我發現大部分孩子能夠寫正確,個別孩子不對。可是書寫的質量不高,寫得不漂亮,我又花了半節課時間練書寫。寫一手好字,是語文課應當追求的,應當是每節課都必須要的。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5
學生找出了許許多多的不同,例如:民族小學的學生是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來到學校的,而我們是從開闊的馬路上來到學校的。
有學生找到了:民族小學有古老的銅鐘掛在打青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曳,而我們的學校沒有這些景物。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想象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上發出的聲音是多么悠長、清脆,想象鳳尾竹的樣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又是怎樣的美麗的畫面,這樣,同學們體會到了這所學校是多么美麗,讀起來也就美美的。
同學們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我們的學校雖然也有少數民族,但不能稱為民族小學,因為學校大多數同學都是漢族的,我們穿同樣的衣服,說的都是普通話,這和民族小學是不同的。他們也找到了“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 ,我們是在不同的教室學習,他們卻在同一間教室學習,可見他們人數很少,這也是一個不同之處。從這些語句中,我們體會到他們很團結,他們雖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他們卻成了好朋友,他們還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團結。
同學們還找到了其他不同之處:我們在教室里讀書,外面只有轟鳴的汽車馬達聲,他們讀書時卻有小鳥、蝴蝶和猴子在旁邊好奇地聽著;下課了,他們跳孔雀舞,做游戲,可以把小鳥、松鼠和山貍都吸引過來,我們不跳孔雀舞,也沒有小動物能被吸引過來,通過比較不同,我們羨慕他們的無憂無慮,感受到他們的快樂。
在尋找民族小學和我們學校的不同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了解到民族小學的特點:美麗、團結和快樂,充滿對這所學校的向往之情。因為感受深刻,朗讀時,也就自然做到了感情豐沛。這樣,抓一個問題,將課文學透、學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抓此主要問題之外,在課堂上有些細節的處理還是比較滿意的。比如:一上課,引入課題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學生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學生的服飾,五顏六色,非常美麗,而學生也能調動原有的知識體系,將原先學過的知識緊密結合起來,比如《難忘的潑水節》中就有關于少數民族服裝的介紹,加深學生對少數民族的認識。
又比如:當學到“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一句時,我讓學生想象同學們是如何向小鳥打招呼?怎么向老師問好?敬禮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學生的語言表達非常有意思:小鳥你好!小鳥你吃過早飯了嗎?高高飄揚的國旗,我心中的驕傲……
又比如: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時,我為孩子們創設想象空間,引導學生入情體悟,效果較好,現將教學片斷記錄于后:
師:請大家自己輕聲讀二、三自然段,請同學們畫出描寫民族小學的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句子?
師:文中沒有具體去描寫,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
生:認真聽講,不被外界環境干擾。
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回答老師的,小手舉得高高的。
生:讀書聲音響亮,抑揚頓挫。
生:上課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
師:這時,如果我們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鳥、樹枝,我們會怎樣想呢?
生:如果我是一只小鳥,我會停止唱歌,去聽他們讀書。
生:如果我是一只小猴,我會為他們感到高興、自豪。
生:如果我是一棵樹枝,我會停止擺動,靜聽他們讀書。
師:同學們,談得真好,下面請你們把自己的那種感受讀出來好嗎?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為孩子們創設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
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開發,變封閉為開放,教學活動猶如放飛快樂的翅膀,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飛向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向課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06-02
《我們的民族小學》的教學反思12-28
對我們的民族小學的教學反思12-24
我們的民族小學的教學反思01-02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0-20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精選」11-02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1-02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2-04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08-30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