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薦】小學思品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思品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
《品德與生活》作為小學入門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注重的是對學生品德的教育,培養的是富有愛國心、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品德的現代公民。采用什么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是我們品德課程的堅持不懈的追求。據國外對中學生學習類型的調查研析,發現通常情況下,聽覺學習者占34%,視覺學習者占29%,而動覺學習者占37%。而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更是決定了不僅動覺學習者所占比例更高,而且越是低年級就越普遍具有動覺學習者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品德課程中活動性教學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那么,如何使活動教學更具實效性呢?下面我就自己教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牙齒刷得白又白》這一課,來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案例】:
課堂情景1
在指導學生如何刷牙時,教師出示牙齒模型邊介紹邊指導。
師:如果上牙有食物的殘渣,咱們怎樣刷才能把這些渣子去掉呀?
生1:橫著刷。
生2:不能。
師:能說說原因嗎?
生2:這樣刷容易把牙齒旁邊的肉刷破了。
師:是呀,那可不好。
生:從上往下刷,能把臟東西除掉。
【思考與分析:圍繞教學目標,尊重兒童的認識基礎,給他們提供較大的時間和空間。從初試刷牙方法到師生共同探究,再到學生通過照鏡子、小朋友互評來發現自己是否擁有正確的刷牙方法等自主活動讓學生獲得認識發展,技能鞏固,顯然優于紙上談兵式的空洞說教。】
課堂情景2
在講解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時,教師出示兩盆甘蔗,一盆是粗粗的甘蔗,第二盆是切過的長條甘蔗。請兩位小朋友上臺。兩名學生都選了切過的甘蔗吃。
師:大家說說,你來選,會選哪一盆呀?
生:我也是跟他們一樣選切過的一盆。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第一盆甘蔗這么粗,牙齒會咬壞的。
生:會咬出血的。
師:看來,咱們吃東西也要講究方法。
【思考與分析:這樣的教學為學生營造的不僅是學習的情景,更是生活的情景,很容易引發兒童參與的興趣。讓學生口頭說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遠不如實際生活的再現更有說服力、更具可行性,更能促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課堂情景3
當學生想到用刷牙的辦法來清除牙縫里的殘渣
師:看來,同學們平時都在刷牙嘛!你平時都刷幾次牙呀?
生1:兩次。
生2插話:我不刷牙!
師:哪兩次呀?
生:早上一次,晚上睡覺前一次。
師:剛才一個小朋友說他不刷牙,你怎么刷兩次牙呢?
生:吃了飯,就會有一些湯呀、肉呀嵌在牙縫里。時間一長,牙齒里就會變成酸酸的了。如果晚上不刷牙,過了一夜,我們牙齒就會像雞蛋殼一樣變軟、變黑了。
師:說得真好,看來,我們還是得刷……
生:兩次牙
【思考與分析: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真實地再現生活情景,充分表達自己的認識對品德教育更好地深入生活教育有很大的意義。】
陶行知先生說:“讓孩子們如同林子里自由翱翔的小鳥,從生活中遭遇的、體驗的社會性、道德性問題為切入點,從兒童與環境的互動出發。”確實,教育的真正指南針是實際生活,生活才是學生學習的教材,它向我們提供了無窮的問題。因此,實施“活動教學”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加需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給學生充分自主活動的機會,提供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受到訓練,得到發展。
一、目標引領教學。
伴隨著新課程走進課堂教學,我們教師的角色在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凸現,大家都在試圖構建一種與“新課程”最為合拍的課堂。然而在這“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教改大潮中,面對層出不窮的教育新理念,我認為作為一線的教師要當好這個引導者,上好每一堂課,首先要明確每一課的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它的定位準確與否是一堂《品德與(生活
)社會》課程質量高低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目標導向教學,以目標來管理整個教學的每一段過程,不斷注意學生的變化,并根據學生的反映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避免那種只追求“理想”結果不顧過程的做法。學生在課堂上,不是靜態地、被動地聆聽接受,而是在教師提供的學習機會中,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題,研究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
二、體驗增進感悟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提到“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由此可見,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健康意識的培養、生活能力的鍛煉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教室是劇場、劇本是教材,道具是粉筆和黑板,作為主角的教師在演一場獨幕劇的時代也早已經被不斷發展的教學事業淘汰了。在學習《牙齒刷得白又白》這一主題時,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牙齒,我從學生直接的生活經驗入手,“吃甘蔗,你會怎么吃?”讓學生在選擇中道出緣由,明白吃東西也要講究方法。只有把學生置于適合學生自己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的活動主體中,分享彼此的體驗,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感悟,從而更好地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把品德教學拓展到生活之中。“學是為了不學”,這種分享、這種感悟不是由老師“告訴”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主體參與體驗獲得的,課堂生活真正成為了一種快樂、積極、有意義的生活,學生在這種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三、交流促進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老師在課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單只是一個課堂的設計者而是一個引導者和傾聽者,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加入學生們的學習中去,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進行討論交流,不僅可以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從容表述的能力,還能把學習個體的見解轉化為群體的發現,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同時為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機會,為他們創造性地學習提供了條件。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組織學生討論,采用多種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多向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各抒己見,為各類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
比如在這堂課的教學中當我問孩子平時刷幾次牙時,總以為孩子會回答一次或者兩次,沒想到一個孩子居然說:“我不刷牙。”笑聲過后,想來確實如此,有的孩子受家庭影響并不在這一方面特別注重。因此教學中,我們要積極鼓勵兒童袒露自己真實的思想,讓學生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在課堂生活中呈現出來,把自己的困惑亮出來,使我們的品德課真實起來。與學生親近,與生活接軌,使我們的課堂更具吸引力,真正體現品德課堂回歸生活的理念。<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2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求特別強烈。”通過執教《坐立走有精神》這一主題的教學,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要富于創造。然而我們的新課程實驗教村正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運用啦。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四方面作了些嘗試:
一、營造愉悅的教學環境,寓教于樂
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在導入新課時,抓住學生們的好奇心,用“快樂猜猜猜”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孩子們帶入生活情境,學習欣賞“身邊的榜樣”——孩子們都喜歡的“文明禮儀星”王昕瑩并向她學習。在欣賞和交流一些生活當中優美的姿勢后,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藍貓來揭秘。此時,課堂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課中通過欣賞、情境悄悄話、情境大比拼,讓每們學生選擇參與練習,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展示競賽。寓教于樂,寓教于活動中,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參與,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愿學、樂學、活學。
二、再現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尊重體驗。
生活情境是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質或情境。營造出良好的情感體驗氛圍,可讓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中去感受、體悟。我在課前搜集、拍攝了很多生活情境,如“清晨,站在校門口值日的師生”、“奎文的首屆體育節開幕入場式”、“國旗班行走姿勢”等,在課堂回放再現,讓學生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坐立走姿勢是應時應而變化的,學生也應有自己的坐立走的要求。從而激發學生自主進入不同情境,在小組中邊學邊練,體驗坐立走的正確姿勢,然而在班上交流表演。這樣讓真實的生活走進學生的認識世界,使他們在生活中加深了體驗,學握了合適的坐立走的方法。
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活參與
心理學家皮滅杰指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的過程即是學生參與的過程式。美國學者巴特勒認為:“教學過程只有讓學生參與連續的反應活動才是有效的。”因此,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親自體驗,讓他們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讓他們在參與中主動、活潑地發展,在參與中獲取知識,提高道德認識,培養創新能力。教學《坐立走有精神》時,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坐、立、走比賽”活動,此活動分三個環節。第一活動環節“T形舞臺”。學生分參賽兩隊。比賽開如,隨著音樂,每隊一組分別登臺展示其瀟灑、優雅的儀表,完成坐、立、行、讀書、寫字等各種姿勢,展示完后,評委亮分、點評。因為組與組間要開展各種競賽,學生練習得特別投入,同學間也能想互幫助,合作的意識,合作的精神得到充分的體現。第二活動環節“想像劇場”。劇名“后悔莫名”,劇情是一個小朋友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勢,長大后碰到種種困難和不便……他后悔極了。故事留給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允許學生大膽想象出盡可能的各種困難。第三活動環節“評選、頒獎”。評選出班內“坐、立、走”“8班文明禮儀星”,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獲。學生人人都參與這一活動,他們知道:“坐、立、走”并非小事一樁,站有站樣、坐有坐樣,尊重別人,有利健康。最后師生共同決定,定期進行坐立走文明行為評比,看誰最有精神。
四、從生活中來又走向生活中去,拓展延伸。
學生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漸進的過程。我們培養的人是一個社會的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在立足課堂的基礎上,開放拓展教學時空。在本課教學前讓學生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進行觀察,調查,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教學中,鼓勵學生把社會生活中的真實體驗帶進課堂中進行討論、思考。教學后,設計一份簡明的反饋表,在表中記下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的姿勢的自我評價,以及相關人員的評價,以此約束學生的行為,強化學生的習慣的養成。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3
《我們的國慶節》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祖國形象的基礎上,感受人們歡度國慶節的喜悅心情。知道我國的國名及國慶日,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小學生,此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對品德與生活的喜歡已初步體現出個性,但收集資料的能力不強。
新課標中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緊扣這一特點,我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如:教學開始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的特點用多媒體播放生日圖片,很快就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調動了起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并以錄像播放的形式把慶祝國慶的場面給學生看,使學生對祖國有深刻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唱、跳、寫、畫等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同時讓學生對同學的作品做出適當的評價,學會欣賞別人。并注重了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課的不足:在教學中沒有把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完全講透,學生對于祖國的生日的由來還沒有明白,為什么每年把十月一日這一天定為祖國的生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的注意把握好課程標準,才能有效的上好每一節課。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4
自從與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結緣以來,我就發現要上好品生(品社)課確實不容易。因為它涵蓋的知識非常豐富,活動的設計非常多樣,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內容太多……雖然,我一直用心地投入到品生(品社)教學中,但是總感覺自己猶如初學游泳的孩子,也就剛剛學會了劃水而已,并無暢游的技能。
在用心參與“山東省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教學研討會”的過程中,我收獲著,也困惑著。準確地說,每聽一節課,我的困惑都會接踵而來。或許我的認識有些偏頗,但是我愿意把它記錄下來,因為這字里行間融入了我的思考。
一、“生活化”不應成為水中撈月
品生(品社)教學不僅要從生活中來,還要回歸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這一理念,我想每一個品生(品社)教師都耳熟能詳。可是走進教師的課堂,我卻遺憾地發現,不少環節看似用心良苦,實則并不切合實際。
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快樂的六一》中設計了如下環節:“了解戰爭及貧困地區兒童的不幸—以不同的方式(畫一畫、寫一寫、做一做)對不幸的兒童表達關愛之情”。在展示交流時,教師出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白鴿,讓學生把作品貼在上面。
乍一看,這一環節處理得也算合理,可是靜心琢磨你就會發現問題。一則,戰爭及貧困地區的兒童距離孩子的生活還是比較遙遠的,不如教師在課中提到的“汶川災區的孩子”來得真實。二則,學生用心表達的祝愿只是貼在了和平鴿上,課后教師將如何處置這只和平鴿并不知曉。假如,這只和平鴿就此遺棄,那么“服務于生活,實踐于生活”就成了空頭支票。所以我認為,教師在設計類似活動的時候,一定不能做表面文章,而要注重它的實效性,這樣才不會給人水中撈月的虛無感受。
二、“探究性”不應成為走馬觀花
探究性學習方式,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問題,主動去尋找與問題有關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反思,從而獲得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
在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中,之所以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就是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并在收集、歸納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并創造出新知識的能力。冷眼看我們的品社課堂,你會發現,探究只是淺嘗輒止。
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我們愛和平》一課時,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關于戰爭的資料。課堂上,除了教師的提問就是學生讀材料中的相關信息。整節課,沒有一個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有的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從海量信息中找出某個例證。試問,這樣的課堂,探究表現在哪兒?這樣乏味的課堂有何情趣?
再如:有位教師在教學《電視里看世界》時,設計了《制作電視菜單》的環節。因為不少學生并沒有準確掌握自己喜歡的節目的播出時間,所以制作時,內容大多雷同,并沒有凸顯學生自身的個性,當然也就缺少了探究的深度。
因此,我認為,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要敢于把探究的時間下放給學生,又要做到巧妙點撥、收放自如。而要達到這種和諧的境界就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真正了解學情,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保證課堂上的有效探究,避免走馬觀花。
三、信息技術不應狂轟濫炸
信息技術的使用的確能讓教學情境生動具體,讓課堂教學動感十足。但是如果視頻資料和音樂渲染太多,就會給人眼花繚亂之感。
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同在藍天下》一課時,就多次播放視頻。為了讓學生體驗“耳朵失聰的人”的感受,教師播放了《讓我們蕩起雙槳》的視頻。在“關愛殘疾人”環節中,她播放了《最可愛的女交警》的視頻。在“感受殘疾人自強不息”環節中,她播放了殘疾人舞蹈家馬麗的故事。應該說,整節課,大量的視頻資料、音樂、圖片等充斥著學生的視線,擠占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的時間。
所以我認為,視頻、音樂等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而一定要精、短,注重實效。否則一味狂轟濫炸,學生就成了配角,就成了接收信息的容器。
冷眼看品生(品社)教學,確實會發現不少瑕疵。人說“教育是遺憾的藝術”,我相信在解讀這一個又一個遺憾中,我成長得腳步會邁得更堅實!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5
通過教學《班級規則在哪里》,我感到班級的日常管理十分關鍵。教學中,我始終把課堂常規教育作為教學的基礎,在上課的過程中,把養成教育作為自己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常見表現進行觀察、總結、分析原因,找到解決這些課堂現象的辦法,力爭讓學生改掉這些不應有的行為,更好地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受到孩子們習慣養成方面有很大不同,一些點滴的行為習慣,給課堂教學造成很大的影響。于是我制定了嚴格的課堂常規制度,對于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
對于有些容易在課堂上出現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我及時提醒,有的在課后找他談話,幫助他找成因,改毛病。除了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養成習慣教育以外,我還對學生在課上回答問題進行訓練,尤其在紀律方面嚴格要求,鼓勵他們課堂上回答問題要大膽說,積極發言,語言表達要力求完整。
我的幾點反思:
1、依據新課程的精神,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生活應該緊密結合。讓課堂教學中的故事來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導于生活。
2、以學生為本落到了實處,在教學中,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之中,去感受、去體驗,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對事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
3、課堂上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通過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快樂的情感,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這些僅僅是我的愚見,都將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探究和學習的,努力提升教學質量。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6
新理念的思品課堂應該是開放的課堂,實踐的課堂。教師要有意識地開放課堂教學場所。在《我是教室美容師》一課中,我就是遵循這樣的理念。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長的重要空間,自己有權利、有義務、有責任去改變和美化自己成長的空間,我先讓學生說說教室里哪些地方讓你喜歡,接著再找找教室不夠理想的地方,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后讓他們為改善教室環境出主意,并引導他們說說誰的主意妙,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我讓學生找出教室中不如意的地方后,再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教室的美容方案,讓學生自己動手打扮教室,在實踐中感受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在思維和動手制作的過程中,相互協作交流、相互欣賞、取長補短。最后讓他們在煥然一新的教室里暢談感受,體驗自主改造環境的快樂,感悟教室的良好環境對自我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整個課堂環境寬松、氣氛活躍,學生的主體意識被喚醒,學生的主體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很好。
我想,有了情感在品德課堂的介入,課堂才會洋溢著生命的氣息,課堂才會成為學生情感碰撞的場所,課堂才能真正發揮它的效率。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7
課上完了,生活還在繼續。我想:禮儀教師要將課堂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有意識地把孩子帶到真實的生活中去觀察、感受和思考,幫助他們弄清是非,明晰道理,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并引導他們創造美好的現實生活。因此,在課堂上我把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作為教育的重要資源,讓學生成為自己生活的實踐者,觀察者和反思者,在體驗中明白道理,從而獲得對他人、對社會、對世界的真實感受。禮儀課的落腳點應該是生活。《我很整潔》一課的主題以及活動的組織、開展我都是圍繞生活這個落腳點進行的,課堂上,我努力做到以下四點:
一、從生活中選材,讓孩子覺得熟悉而親切——源于生活。
禮儀課程應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因此,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的教育活動中體驗、認知并得到各方面發展的。本節課,無論是材料的選取還是活動的設計,都是源與生活的。例如:照一照、評一評這個環節,照鏡子原本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搬到課堂上來——源于生活,而學生卻特別熟悉、喜愛,對鏡子里的“自己”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與關注。正是因為來自生活,孩子們愈發覺得親切,沒有距離感,接觸得到,做得到。
二、聯系生活經驗,尋求新的起點——高于生活。
“一次體驗勝過十次說教。”以兒童生活空間為線索,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自己感悟每一個生活體驗。譬如:在示范洗手時,同樣也是生活中的取材,不過更加規范了定義與演示,將一個簡單的常識性提高了一個境界。我細致指導學生正確的洗手方法,不是簡單的清水洗凈,而是要涂抹肥皂,反復揉搓之后,清水沖洗,達到洗凈雙手的目的。許多同學不了解,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原來要這樣洗呀?”還有的同學說:“我知道了,原來洗手這么麻煩,但我也學會了,以后不馬馬虎虎的洗洗了事”的天真感嘆。
三、一切為了孩子,從關注孩子的生活出發——回歸生活。
“活動”是最佳的學習,而其目的是與最終落腳點一致,還是服務于生活。本課中,談到保潔問題,既回歸生活的課題討論,我巧妙地以故事為例,引發學生思考、從中感悟,將這節課的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回歸生活,這也是新課程人性化的明顯體現與終極目標。
四、采用鼓勵性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堂評價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勵每個兒童的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融洽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教學中,我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他們實施鼓勵性評價,一個真誠的微笑,一道肯定的目光,一句熱情的話語都會給學生精神上以鼓勵。本節課上,我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在學生積極主動發言時,獎給他一個小五角星,在活動中,給積極參與的同學一個小星星……這樣,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非常高漲。
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還可以凈化自己及學生的心靈和行為,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通過教學,我知道了禮儀課的教學知識不是簡單的說教就可以,它的學問很深,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慢慢地認真地去雕琢、去學習研究,今后我將更加努力地探索、研究,以期待禮儀知識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我很整潔》教學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自!http://<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8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旨在引導兒童“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于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下面是我對《你幫我、我幫你》一課的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
板塊一。活動感悟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評一評看誰的桌面最整潔?
希望我們每天都能這樣做,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2.師:小朋友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游戲的名字叫“蒙眼取書”(游戲結束后)同學們,請你想一想被夢上眼睛參賽的同學會想些什么?那我們再玩一次好不好?這次老師要給你們增加一些難度了(教師邊說邊布置場地設障礙物)
3.(游戲前)請你們再來猜一猜參賽的同學會想些什么?請你們小組來想想辦法看看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4.師采訪生談感受
板塊二.尋找“小榜樣”
1.生活中,有的小朋友就在幫助人就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助人為了的小榜樣”為他頒發小榜樣標簽。
2.頒發小榜樣標簽
3.別人幫助了你,你是怎么做的?
4.當你得到別人幫助時,應該真心真意地向他表示感謝。
板塊三.情境測試
1.現在老師用一個辦法來感謝幫助過我們的人,請你制作一顆心涂上你喜歡的顏色送給曾經幫助過你的人.
2.學生制作(每組相應的都缺少一樣用具)
3.剛才再制作心的過程中你得到誰的幫助誰是主動幫助別人的?
總結: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如果你經常留心別人有了困難并主動幫助他,你幫我,我幫你,那我們就會感到很快樂,為了記住那些幫助過你的同學也記住那些經常幫助別人的同學老師做了一個“助人為樂榜樣箱”把那些同學的名字寫在紙上投進箱里我們每個月評選一次為他頒發獎章。
反思:
通過《你幫我、我幫你》這一課的教學,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的創造是很重要的。而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正為師生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運用了。在本課教學中重要的體現了三精、三思。
一精:營造愉悅的教學環境,寓教于樂,學生充分的參與活動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的心理特征,我在導入新課時安排了游戲一次簡單,一次有難度的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輕松地把他們引入課堂中,通過不同程度的兩次游戲,讓學生親自嘗試、體驗、感悟,從而自悟懂得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需要互相幫助。
二精:教學內容選取貼進生活,根據“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心智發展并未進入到抽象或相對宏觀的層面,兒童的活動大都圍繞其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生活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不應脫離兒童熟悉的生活,應該主要源自于兒童的現實生活”這一特點。在設計時,我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從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取材。本課內容的選取就是生活中最為平常的小事。
三精:活動的的階梯性強,本課都是在一系列的活動中進行,兩次不同程度的游戲、尋找小榜樣活動、制作“愛心”活動的反饋、以及課后的延伸都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一思:在教學的游戲進行的過程中,有一個孩子她猜到她們組參賽的隊員會想:雖然前面有障礙物但我也一定會成功。這時我沒有抓住這一情感態度的激發點沒有及時的進行點評,我應及時的抓住這一點說:她說的好不好?我想你一定會有信心對嗎?如果及時的抓住這一點,我想情感態度價值一定會體現的更加明顯。
二思:注意照顧到全體,在高難度游戲進行時,我應對下邊“觀戰”的同學要求要明確,如:下面的同學認真聽,仔細看,一會你將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對他們進行采訪,如果這樣對學生進行要求的話,就不會有個別的學生“溜號”了,課堂氣氛會熱烈。
三思:在兩次游戲結束后我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對參賽的隊員和輔助隊員和下邊的同學分別進行了采訪效果不是很明顯。如果,讓下邊的同學都去采訪的話那學生的積極性又會大大的增加。
《品德與生活》活動體驗式教學給孩子帶來了歡樂,帶來了愛,更重要的是填滿了孩子知行脫節的鴻溝,促進了知行統一,一系列的體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舞臺上不斷實踐,逐步提高,自我體驗,自我創造,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帶來了教學的勃勃生機。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9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
教學目標:
1、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藝術,感受家鄉的可愛,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2、探索家鄉文化藝術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從而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
教學重點:
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2。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教學難點:
通過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及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從而建立為家鄉的發展作貢獻的思想感情,明確現在應該做些什么。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電子課件(1)各地區不同民族風情的畫面
(2)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師準備MTV
3、學生準備家鄉的相關資料。(文字、圖片、音像)
第一課時:調查活動
1、學生分成幾個考察小組,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解家鄉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過觀察家鄉人們的一些生活現象(文化藝術),提出思考的問題。
3、根據收集的資料,按類別歸類整理并寫出調查報告。
第二課時:課堂學習
一、師生互動,引入話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學習。教師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問好。
問:請同學們說一說,剛才老師講話中,你感覺哪一種話聽起來最熟悉?
師:是啊,聽著家鄉話我們倍感親切!“少小離家老大還,鄉音無改鬢毛衰”這一詩句道出了每一個人對家鄉深深的眷戀之情,一股濃濃的鄉土情,尤其那是身在異鄉的人,聽到家鄉話,更會感到格外的親切與溫暖。
師:同學們,我們同是家鄉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
二、了解家鄉文化淵源
師:那你們知道家鄉文化藝術是怎么形成的嗎?
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進行了了解,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個別學生介紹,教師詢問他是怎樣了解到的,對于他的學習態度、精神給予肯定和鼓勵)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著歷史的長河去追溯家鄉文化的淵源。
(播放課件:家鄉文化史)
師:從剛才的這一段資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師:勤勞智慧的家鄉人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生活、勞動,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并一代一代地繼承發揚下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又是什么樣呢?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成了活動小組,分別對我們家鄉的音樂語言、舞蹈、戲曲及手工藝品等藝術進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鄉文化藝術》宣傳冊,大家都準備好了嗎?好,現在我宣布,家鄉文化藝術節現在開始。
三、家鄉文化節活動
師:下面,我們舉辦一個家鄉文化節活動,各小組準備一下,分別展示具有家鄉特色的文化藝術。
1、家鄉語言藝術展示。(以說、唱的形式展示)
2、家鄉音樂藝術。
師:我們家鄉的語言說起來干脆有勁,我們家鄉的歌曲唱起來也是嘹亮動聽。課前老師進行了認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據家鄉音樂中的一種加工創作的,老師今天把它帶到課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嗎?(播放:有特點的家鄉歌曲)
師:大家聽后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師小結:我們家鄉還有哪些音樂藝術呢?誰能給我們再展示一段?
(學生展示活動)
3、家鄉戲曲。
A、學生先介紹。
B、教師播放家鄉劇片段。學生談感想。
4、家鄉的手工藝品。
A、生展示照片、圖片,并配以解說以及學生自制的手工藝品。
B、B、師:感謝這些同學,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精美的手工藝品,看得我眼花繚亂。今天,我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藝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我做得當然比較的簡單,現在就讓我們隨著攝像機的鏡頭一起去瞧一瞧民間藝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錄像)
C、師:這么多的工藝品,你喜歡嗎?家里有嗎?(體會,人們在生活中創造了美,這美又裝點了人們的生活。)
5、家鄉舞蹈。
師:我們的家鄉人不僅心靈手巧,還能歌善舞。現在誰來給我們展示家鄉的舞蹈藝術。
A、學生介紹家鄉的舞蹈種類。
B、播放擺手舞的場面。
C、師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擺手舞。
師:我發現,好多同學都被這熱烈的場面所吸引,被這歡快的舞蹈所感染,家鄉的孩子們,來,讓我們一起溶入家鄉的音樂,一起跳起家鄉的舞蹈吧!
四、交流體會,升華情感。
師:今天,通過學習交流,我們看到了勤勞樸實的家鄉人,他們樂觀向上,辛勤耕耘,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家鄉文化藝術,讓我們贊嘆,讓我們佩服。我想,你們一定有許多的想法,有許多的問題,有許多的感受。現在,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吧!
(學生交流,談感受)
五、全課總結。
師:誰不眷戀生我養我的家鄉土地,踏一方土,飲一江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的山山水水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智慧和力量。你們瞧,在我國,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勞動創造,創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燦爛的文化,每個人綻放的笑臉,每個人唱出的歌聲,都表達出了濃濃的鄉土情。
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能注意選擇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為線索,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各種家鄉文化節活動,讓學生參與到道德的體驗過程中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每一個活動都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在教師生活化的教學中始終處于一種較高的狀態。
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在活動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再一次提升對新的教學理念的理解,再一次提升教學手段,讓《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真正做到從生活中來,回歸于生活。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0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根據教學大綱對
本課的知識要求和行為要求,我從知行兩方面制定出本課教學目標,目標完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上,緊緊圍繞“怎樣做講衛生的好孩子”展開教學,借助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一系列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懂得哪些是講衛生的行為習慣,樹立起要做講衛生的好孩子的情感愿望。這樣,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是老師的勞動對象,但他們也是一群活潑的生命物,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在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師生間的關系將直接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課堂上,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親切的微笑面對孩子,語言自然流暢。我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學生回答欠佳處,不責備,不急躁,而是鼓勵、引導他們說好。“親其師、信其道”,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孩子,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壓力,輕松愉悅。我注重訓練要面向全體學生,我給每個孩子充分發言的機會,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筍一般頻頻舉起,躍躍欲試,讓我感到他們正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來,更激發了我的教學熱情。據統計,本節課學生的發言率達95%以上。對于坐在教室各個角落的孩子,他們往往容易被老師忽略,但我在教學中,沒有忽視這些不起眼的角落,給了這些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師的期待中,同學的鼓勵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更激勵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我注重對學生的鼓勵,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給予充分地肯定。他們在課堂上夸獎的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師及時用自制的“蛋蛋書簽”予以獎勵,同時提出對每個孩子的殷切希望。使學生在贊揚聲中樹立做講衛生的好孩子的愿望。
3、教與學結合,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在全教會精神的指引下,本課的學文明理,我讓學生看完蛋蛋的故事以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大膽地幫助蛋蛋改正不衛生的習慣,這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達到了自我教育、互相幫助的目的。辨析導行中,讓學生進行自夸和自我批評,樹立榜樣。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的機會,老師較好地處理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4、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手段先進。本課教學分為“看故事導入——明理導行——評價總結”三大部分,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次清晰。多媒體課件的引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如形象生動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兒歌,輕快活潑的音樂和舞蹈,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明確了講衛生的內涵,逐漸樹立起講衛生的愿望,使思品教學的思想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時間合理,有效地保證了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同時也看到,作為一名教師,從事思品教學的時間尚短,還處在學習探索階段。因此,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如還應加強對教材深度和廣度的鉆研,教學的形式還需不斷的創新,使之更有利于思品課的教學。這些將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提高。
總之,這節思品課,既有體現思品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創新之處,同時也反映了自身尚需努力改進的地方。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虛心聽取同行教師的意見、建議,刻苦磨練,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名全面的思品教師。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1
引言: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是這樣的,有了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在生活的大空間中自主地協調地發展。
背景:匆匆的,又快到期末了。給二年級上的《品德與生活》課程也已經講完了,剩下的課時講點什么內容呢?平時的課堂上,我已經對教材的內容作了適當的拓展,而且已經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如今再增加些什么,既能被學生接受,又讓學生喜愛,還能落實《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要求,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翻了翻教材,看到了“讀書”這部分內容,思前想后,覺得這里還可以拓展很多活動,比如故事會、課本劇表演等等。因為開個故事會既是課程內容最直接的拓展,又能培養學生的能力,也沒有什么難度,所以我先選擇了開故事會。
帶著自己設計好的方案,我走進了教室。孩子們像一群覓食的小鳥一樣,風一樣的圍了過來,都張著小嘴在不停地問:“老師,今天講什么呀?”“品德老師,今天我們有什么活動?”……看著他們迫不及待的神情,我也沒賣關子,高聲說:“開個故事會怎么樣?”小鳥們叫喳喳地議論開了:有的很高興,說自己很會講故事;有的很無奈,說自己沒有準備;還有的已經回位開始翻童話書了……小宇琦一動沒動,眨著大眼睛問我:“下節課干什么呢,老師?”我說:“你想上什么內容呢?”她狡黠地看著我說:“老師,可不可以看影碟?”我便問到:“你為什么想看影碟呢?想看什么樣的影碟?它跟我們的《品德與生活》課又有什么聯系?”聽著我連環炮似的問題,小宇琦并沒有緊張,她微笑著說:“我覺得有很多影碟也能增長知識,比如《藍貓3000問》就講了很多有趣的問題,而且跟我們的生活也都有關系啊。”聽了她的話,我心里暗想:這小家伙,說得還挺有道理。于是,這節課的最后幾分鐘,我就在同學們中做了個小調查,結果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想看影碟,但喜歡的內容有所不同,有的喜歡《奧特曼》,有的喜歡《海爾兄弟》,還有的喜歡《貓和老鼠》《玩具總動員》《寵物小精靈》等等,雖然大家喜歡的種類五花八門,但說起自己喜歡它們的理由卻是一樣的頭頭是道。
子超說:“我喜歡奧特曼,因為他很勇敢,每次跟怪獸作戰,他都不害怕困難,而且它還是保護我們的地球的戰士。”
美靜說:“我喜歡看《海爾兄弟》,因為這個動畫片里的內容講了很多科技知識,我們現在就應該開始了解。”
俊庭說:“我也喜歡《奧特曼》,他是地球勇士。”
“我喜歡五更龍。”
“我喜歡天線寶寶。”
“灌籃高手。”
……
話匣子被打開了,這些小家伙們就止不住了,生怕別人聽不到自己的想法,前前后后議論得熱火朝天。雖然是普普通通卡通故事中的人物,卻給孩子們留下了這么深刻的印象,給了他們這么獨特的認識和見解,不得不佩服動畫片的威力。
看著他們,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看到了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聰明的一休啊,齊天大圣啊……于是,我決定了,下節課我們就看影碟。
反思:新《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這說明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要從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開始。體驗學習是人類最基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不僅對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學生的道德價值觀、情感、意志以及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都有著獨特的作用,新課程非常重視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讓學生帶著這種濃厚的興趣進行學習既有趣味性又有可操作性,還可以使學生從直接的體驗、親身的感受中享受到影像動畫帶來的快樂。生活中,為師者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發現、去觀察、去探索、去實踐。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2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舊教材在知識內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識體系上的完整性,順序性,對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重視不夠,教學完全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教師以教材為根本。課堂上以教師為核心,學生圍著老師轉,檢測評價學生學習手段單一,以考試來定“乾坤”。
中以升重點高中中考為指揮棒,高中以升大學高考為指揮棒,這種現象不知還會持續多久。現在教學新改革已經開始,她就象一縷清新的春風吹遍了校園內外。新教材不僅重知識內容安排,更注重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學習興趣的培養。如六年級第一單元《融入新生活》,不僅讓學生與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讓學生用思想品德規范自己的言行。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理寓情,以情導行,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熱情,誘導學生發現:思想品德課就在我們的身邊,思想品德課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不僅學得會還學得輕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的魅力。聽科學家的故事,看歷史人物,說身邊的現象,培養學生了學習興趣,打破已有的教學模式。新課改新教材新課堂新教法“百花齊放、爭奇斗艷”。
在新課改過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剛剛開始,今后的路還很長,現在的教師難當了。我們不能肓目樂觀,肓目追求老師與學生的表面平等,我們的教改任務還很艱巨,任重而道遠。新的教學改革讓我教育教學觀念徹底改變。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說,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做,獨立思考、獨立說話,教師相機誘導發現,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務于學生又要不
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6、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對學生的“人格行為”不要過分要求。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于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并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你就能撐起一藍天,用你的道德行為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你,家長就會信任你,你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讓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志存高遠,科教興國。為我國教育再次創業貢獻一份力量吧!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3
一、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
思品課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要從思想上熟悉到新的課程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的兩個轉變: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轉變;二是實現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思品教師要實現教學的科學化、綜合化、實踐化,即要求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留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和加強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把微笑帶進課堂,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會碰到各種事情,于是就會產生各不同的情緒體驗。而積極的情緒會帶來積極的效果,消極的情緒會帶來消極的效果。假如老師帶著一份愉悅、積極的情緒走進教室授課,駕御課堂、控制課堂氣氛的能力便為更強,教學思路會更開闊,思維會更靈敏,對教學內容的闡述就恰到好處。情緒好了,教學語言也更富于感情色彩,課堂教學也就更生動、更具有感染力。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授課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就會被感染而進入興奮狀態,學起來就備感輕松,課堂氣氛也自然活躍了,同時教師又能從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中受到鼓舞,講課更帶勁兒。這樣便達到了教與學的雙向優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們教師要帶著微笑走進每一個班級,面對每一位學生。
三、加強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現代教學,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是互動式的教學。互動式教學要求師生有伙伴式交流,這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放飛學生的思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課改教學中,我們必須摒去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簡單方式,要把教學形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而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或學生與教師之間通過討論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議、表達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決某一問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小組發言時,教師應該非常留意營造民主寬松的氛圍,總是用贊賞的目光注視每一位發言的學生,及時地評價、熱情地鼓勵,幫助發言者克服在眾人面前講話時緊張懼怕的心理。引導發言者精心地組織語言,以正確的語音、語調和音量表達。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做認真的傾聽者,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記錄,積極提問題或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發言的同學要有目光的交流并以微笑、點頭或鼓掌等形式回應演講者。教師同時應該鼓勵
每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話,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愛好,并且使其把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其實就是真正我們想要得到的結果。
四、精心組織好課堂的討論活動
討論,本身內在地蘊涵著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意味著承認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關注學生的發展,意味著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改變。圍繞論題進行有效討論,有助于自由地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推理能力、人際交流技巧等多維能力;有利于使學生豐富對事物的熟悉,進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培養學生積極的道德價值觀;更能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動,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發展。
總之,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啟發、討論式、調查式等方式教學,指導學生會自主學習。這樣,會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索社會現實及自我成長的問題,而不是將書本中的內容作為教條來死記硬背。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珍惜學習時光。<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4
我講授了《誠信要靠行動來打造》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能關注社會的誠信問題,愿意為打造誠信社會出一份力。他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特別活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采用了討論的方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學生們很喜歡這種方式,在表演中,他們進一步理解了所學內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放飛了學生的思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在小組發言時,我非常注意營造民主寬松的氛圍,總是用贊賞的目光注視每一位發言的學生,及時地評價、熱情地鼓勵,幫助發言者克服在眾人面前講話時緊張恐懼的心理。
不足:
1.有個別學生發言不積極。
2.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我們要多關注學困生,應多提問他們。
2.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要開闊他們的視野。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爭取讓學生們在樂中學、玩中學。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5
幸運的我本學期學校讓我下到一年級任教《品德與生活》,當我在上第一節課面對只有七歲的可愛的孩子時,卻讓我不知所措。我上了五分鐘課,有兩個孩子才慢慢地走進教室;當我講課還沒講到十分鐘時,有個別學生就隨意的走來走去;當上了半堂課時,有的說“老師,我要上廁所”,有的說:“老師,他(她)打我”,有的說:“老師,他(她)拿了我鉛筆”;放學了,為了學生安全,學校要求進行排隊放學,結果下課鈴聲剛響,老師還未叫下課,孩子們就背著書包爭先恐后地跑出課室......這一切的一切,真使我哭笑不得,也讓我反思幾天幾夜,使我明白了用高年級的教學方法、教學思想去教育一年級學生、去看一年級的學生是不成的。如何讓孩子走好這養成良好習慣的第一步呢?為此我進行這樣的教育。
一、形象模仿,培養守紀
一年級的小孩子是著重于形象思維的,同時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可塑性。為此,如何讓學生能遵守課堂紀、課間紀律、守秩序呢?我結合了課文〈放學了〉、〈上課鈴聲響了〉〈課間活動〉等教學內容,先將高年同學上課認真的、排隊整齊的、課間做游戲的等等遵守紀律的情境拍成錄像和拍成照片,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看一看,講一講,大哥大姐姐是如何做的,然后同學們在此方面的做法也拍成錄像和拍成照片,引導學生又看一看自己是怎樣做的,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做法與大哥大姐姐進行對比。同學們通過這樣的直觀和形象的對比,很快就明白了,原來要這樣做的。最后,每隔兩周,我就將同學們平時做得好的攝下來,然后播放給同學們看,通過這樣的形象模仿的引導教學,學生慢慢地養成了遵守紀律的好習慣。
二、請跟我做,學會有禮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利用孩子這天性,讓學生學會講文明,講禮貌,我采用了“請你跟我這樣做”這一招,使學生在“玩”和“動”的過程中,變成了有禮貌的好學生。如:要同學們學會“再見”的禮貌用語時,老師就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同時老師舉起右手,做“再見”的手勢),學生就說“我就跟你這樣做”(同時學生也舉起右手,做“再見”的手勢);又如:要同學們學會“請”,的禮貌用語時,老師就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同時老師舉起右手,做“請”的手勢),學生就說“我就跟你這樣做”(同時學生也舉起右手,做“請”的手勢);學習“謝謝”、“對不起”、“您好”等等常用禮貌用語時,都是采用這樣的方法,而且是每一節課在課前或課中或準備下課時,就讓學生站起來做兩至三分鐘,這樣既減輕學生聽課的疲勞,又學到了禮貌用語,還充滿了快樂。
三、開展比賽,學會自律
一年級的孩子有著很強的比賽心理,他們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比別的同學好。為此,我結合〈太陽公公對我笑〉這一課,首先開展同桌兩人的整理書包、穿衣服、穿襪鞋和疊衣服的比賽;接著,四個大組的整理書包、穿衣服、穿襪鞋和疊衣服的比賽;最后,男生與女生的整理書包、穿衣服、穿襪鞋和疊衣服的比賽。以后我就把這種的比賽形式遷移到每一節的課堂紀律的評比中。通過這樣以一帶一,以幾帶幾,以點帶面的教學競賽方法,不但有利于教育者更加直觀的了解學生的表現情況,有利于學生更客觀地評價自己、改進自己,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利用輿論的力量使得部分表現并不好的同學自律,并最終達到人人進步的教育目標。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思品的教學反思11-04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1-29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07-03
小學思品課教學反思12-11
關于小學思品的教學反思12-31
小學思品課教學反思11-07
小學思品教案教學反思10-29
小學思品的教學反思范文11-07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范文11-06
【熱】小學思品教學反思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