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1
在近期的教學中,課余我都在反思,小學英語應該怎么教?到底存在那些弊病?以下就是我實踐及參考歸納總結的一點想法。我認為小學英語教學應較多地采用認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大量重復模仿,強化記憶,養成習慣。視聽法、聽說法、交際法都屬于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語言環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匯知識,掌握語言規則,指導聽說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采用二語教學類型,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拐杖,在運用經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于小學生尤其要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
而在我們現實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境的缺乏,大規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小學英語的教學實際。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2
英語作為外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特征,英語不僅是教學的目標語,而且是師生課堂上使用的教學媒介語。一方面,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中都包含著英語語言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師又通過英語發出行動指令,講解語言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并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師生都得到發展。因此,除了具有其它學科課題用語的功能之外,英語課堂用語本身就被融合與英語教學內容之中,它不僅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的知識與能力的工具,而且還起著復習與鞏固已學內容的作用。英語課堂用語對現實教學目標的影響更大。
以上提及,教師的課堂用語是學生英語語言輸入的組成部分。我國學生在漢語環境中學習英語,大量的語言輸入是通過閱讀書面語進行的。課堂是學生通過閱讀與聽力兩方面獲得英語輸入的主要場所,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通過聽的方面得到語言輸入又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英語。教師英語的數量與質量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不意識到這一點,使用課堂用語是不假思索,原本自己的英語水平又有限,課堂上再信口開河,產生不少語言錯誤,就會使學生喪失輸入純正英語的良好時機。有很多學生升上高中后,每每遇到一些知識點就會想起以前初中老師的“教誨”,結果屢做屢錯,可見一些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或知識的使用錯誤對學生產生多么嚴重的后果,因為學生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即使后來知道是錯誤也很難改正。
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課堂用語使用得當,不僅能使學生得到一定數量的語言輸入,而且還能使學生學到活的語言,并激發學生的互動,從中生成出豐富的學生語言資源。同時,這種教學資源還表現在它具有營造課堂氣氛與激勵學生學習等功能。我們經常看到,教師生動與形象的語言活躍了課堂氣氛。當出現困難的語言現象或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時,由于教師使用了恰當的語言鼓勵學生,課堂內一時凝重的氣氛會煙消云散,學生會重新奮發學習。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每天一節課的開始,教師都會以“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rybody。”“Are you all here/Is everybody here?”“I hope you all had a nice day。”“Is everybody ready to start?”等一些簡單的句子與大家問候,這不僅喚起了同學們的注意,也使一些情緒比較容易緊張的同學放松下來,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使一節課在輕松融洽的氛圍中進行下去,其效果必然要比那些呆板的課堂好得多。因此,在英語課堂里,不僅將教師的課堂用語僅僅看成是教師個人的口語表述,它是英語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英語課堂里教師使用英語是真實的交際行動,而且都有真實的情景。例如,無論教師說,“Letrsquo;s translate this conversation and play in different roles。” 或“For your homework, would you do exercise 4on page 35?”都是實際的行動指令,學生必須按指令做出反映或回答,然后采取行動,而不是僅理解其中的語法結構或單詞。因此,教師的英語課堂用語不是講解英語知識的教學行為,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一種方式,教師以地道與純正的語言與學生交際十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課堂用語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它向英語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從當前英語教師的水平來看,靈活自如地運用英語課堂用語決非易事。尤其是,更新傳統教學用語并運用當代英語國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還需要下一些苦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與各國之間交往的迅速擴大,特別是各行各業信息化進程的加速,英語作為世界性的語言,在世界各地的事業日益頻繁,并且日趨多元化。教師的英語課堂用語也從以英國英語為主擴展到美語、澳大利亞語、加拿大語等,例如,“Ok!”與Sure!”等美語日常用語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用語已被廣泛認同。另外,在非正式場合,尤其是口語中,語言趨于簡化與通俗化;而且隨著師生關系由家長式向伙伴、朋友式的轉化,大量教師課堂行動指令用語由僵硬死板的命令式轉變為對學生提出要求、建議與希望;由教師向學生單向指令轉變為師生互動的討論與磋商,從古至今延傳下來的嚴肅的師生關系儼然變成了友好的朋友關系。)師者,授業,解惑,身正示范,只有自身上升一個高度,才能進一步推動學生的進步。因此,無論工作如何繁忙,在更新教學理念與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英語教師對學習新的英語課堂用語決不能掉以輕心。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3
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始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全班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觀察,用眼神、肢體語言或者語言激勵鼓舞學生,同時在激勵性原則下,我把全班同學分成4組,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把該課的重難點列為評價項目,并把激勵性評價始終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這樣根據學生的努力程度,在學生所在的組上加適當的分,口頭表揚該生為小組獲得榮譽;反之,當小組成員有開小差,學習未達標時,就酌情地在這組減分。
此外,我還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引入競爭機制,設計各種獎項,得獎的都發一個小獎品。如:如模仿錄音機讀課文設“模仿秀”獎;說英語小故事或者編順口溜設“創意獎”;上課或者課堂活動設“紀律獎”,積極參與活動但成績不佳設“參與獎”…等。這樣在學生中形成互相制約,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形成了積極進取、拼搏向上的語言學習氛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良好個性品格的養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都有積極的作用。
階段性評價:
在一單元結束時,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表演各種對話、課本劇、繪畫、進行小記者采訪、動手做等,學生的各方面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不管學生以哪一種形式表現,只要他理解了課文,把所學的展示出來,都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績。通過選擇性與實踐性的評價,讓學生自主選擇評價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4
任三年級英語課已經有兩個多月了,下面就這段時間的教學進行一下反思和總結。
一、調動學生積極性,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性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師掌控課堂有一定難度。課堂上實物和圖片教學很重要,課前教師還總是要挖空心思設計教學情境及游戲活動以吸引學生
二、對教學中的一點改進。
三年級的學生,求知欲強,尤其是對感興趣的,直觀的事物更是如此。雖然課堂上感覺效果很好,但是課后反饋卻很不理想。通過第一次的單元測試,我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孩子們雖然會說,也能跟著磁帶讀下來,但是真給他(她)出示一個句子或單詞的時候,卻不能讀出來,并且也不知道漢語意思。
針對這一情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注意改變教學策略,在要求學生跟著磁帶讀對話和單詞的時候,要求學生指讀,(要求讀到哪指到哪,老師隨時檢查),男女生分角色讀或個人讀等方式,盡量避免學生偷懶,讀滑句的現象;并且把每節課的內容都寫到黑板上,并對應上漢語解釋,讓學生不僅會說,會聽,而且還要會讀,并且知道漢語意思。當然,僅有課上工夫還不夠,畢竟英語是門語言,要多說,多讀,多聽,多練。那么在課下,就要求學生聽磁帶,讀課文,然后讓家長簽字來進行監督。一般每學完一個Part,我就會對學生進行檢查,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并對基礎差的學生進行及時輔導。
三。積極探索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
怎樣能長時間的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想是每個教師都會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對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怎樣去表揚去獎勵才能發揮的作用呢,仍需要進行不斷的思考和實踐。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5
今年已是我低年級英語教學的第三年,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有如下幾點看法:
一、教材的編排與教學實踐不融合
在課堂上,老師經常要給孩子看實物模型、看卡片,學唱活潑且充滿樂趣的英語歌謠,讓他們上臺表演節目,扮演角色,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并運用它,孩子們就會一直對英語保持濃厚的興趣。可在真正的實踐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如現在使用的牛津英語教材,一開始很好,有簡單的單詞如pen/pencil/apple/banana等,較形象生活化,學生易于接受,句子有Hello/Goodmorning/Howareyou等學生有興趣學,也能很自如地交流的句子。第一冊還行,后面就步履艱難了,難讀的單詞出現了,冗長的句子出現了,而且包含大量的語法內容,講也不是,不講也不是。學生明顯地感到學得很累。記憶力好、勤奮的同學還能應付,但那些懶散的、平時基礎差的同學就慢慢不適應了,上課不專心,成績差了。并對英語產生了厭煩的情緒,久而久之,班級中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使英語教學難以照顧所有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出現兩極分化危害更大,我們做老師的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
二、低年級的孩子要不要認知字母
普遍認為低年級孩子尤其是從一年級開始學英語的,老師沒有必要教他們英語字母的寫法,因為英語字母會與漢語拼音相混淆,所以一直以來我們不主張在低年級教學中引入字母,而且,教材也沒安排,孩子會讀就行。我個人認為這種思想是片面的,不合理的,課文會讀,會話也很好,但連簡單的句子都不能抄寫。記憶單詞全靠死記硬背,所以在低年級還是應引入字母教學,當然要注意方法,不要與漢語拼音沖突,要以認知為主,而不是刻意追求寫法上的嚴格規范。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很重要,是給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也影響著學生日后的發展。所以,作為教師要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好這一關,讓更多的學生熱愛英語,學好英語。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6
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中學階段的學習,所以小學英語基礎教育至關重要。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小學英語的效果呢?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小學生口味的教學方式方法。實踐證明,注入情感、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創新精神、發揮交際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和德育、智育相互滲透,完善教學過程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總是盯住學生的弱點錯誤,而不對他們的成功作出正確的評價,就會壓抑學生那些朦朧的、零碎的、不成形的思想,從而阻礙了創造性的發展。
因此,教師必須正確對待“異想天開”,采用恰當的評價方式,注意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態度,滿足他們成功的需要,調動積極性。在實踐中,我注意做到兩點:
(1)、注意評價的鼓勵性
面對精彩的回答,我們要舍得掌聲。但在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表揚的基礎上,也應注意否定學生錯誤的方法。教師課堂上經常采用的一句“No,You are wrong.”常常使回答的學生積極性一落千丈,甚至挫傷了他的自尊心,這樣不利于學生發揮創造性,不如把它換成善意的話,如“I don‘‘t think so.”“Please think it over.”“Maybe you‘‘re right.”“Really?”它們聽起來委婉含蓄,不但使學生容易接受,而且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2)、注意評價的層次性不同程度的學生,我設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層次評價要求。優等生往往給予高要求的評價,希望他們不滿足于現狀,更上一層樓;而后進生往往給予肯定、鼓勵的評價,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把期望帶給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相信他們會取得進步,獲得成功。給予積極的評價,才能保持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做到勤思,創造力才能得以繼續的發展。
二、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創新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外語教育研究界提出,當前,外語教學法正處于轉變之中,其特點是在教師的直接教授與同伴及小組活動之間尋求平衡。外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如果不注重培養學生熱情,往往會使學生覺得寸步難行,從而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英語教材內容淺顯易懂,貼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特點,創設課堂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熱烈興奮、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在自由地教與學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改變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的教學信息傳遞方式,有講有練,精講精練;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有起伏、有節奏,使課堂上充滿生機、挑戰與激情。促成情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互動”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認知互動、師生情感互動、師生實踐性活動的互動等,形成多維互動關系,充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施共同創設的各種情景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借助角色模擬,展現對話情景。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第一冊第2單元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Zoom、Zip、Mike、Wu Yifan上臺自由發揮即興表演對話,通過動作、神情及語言,生動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使較長的對話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會了。又如:在教學鋼筆、鉛筆、橡皮擦、卷筆刀、尺子、鉛筆盒的一些單詞時,教師可準備相關實物放在一個“百寶箱”盒子里,然后一邊神秘地出示,一邊說:“Look, What is this, do you know?”同學們興致盎然,紛紛爭著回答,教師趁機教學單詞,使學生在玩中輕松學會了單詞。智慧的創造,靈感的激發,成功的喜悅,常常給人心靈以巨大的震撼,在師生的生命長河中,留下永不消逝的痕跡。
三、發揮交際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英語教材給教師以充分自由的發揮空間,它貼近生活,我們在學習中要注重實踐、體驗、感悟、內化、創新的過程,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利用課余生活,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的英語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發揮英語的交際功能,提高語言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我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各種教學形式。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7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教師提問次數局部過密、重復過多的現象:如在4A Unit3 My Friends的教學中,教師:My friend is strong. He has short hair and big eyes. Who’s he? 前排的一名學生回答:He’s Zhang Peng.接著教師又重復了五次Who’s he?讓后面的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回答。然后教師又出示一幅女孩圖,基本重復以上步驟進行教學。教師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問了很多類似的問題,主要是想幫助學生記牢He is和She is的用法,但這樣不斷重復的效果是否能如教師所愿呢?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個體在一定時期內接受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保持在一定范圍內時,會以愉快的心態接受它;如果超過這個限度,人的心情會因此煩躁不安,思維會變得紊亂。因此,過多機械的問題不但不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反而會讓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就是簡單重復,缺乏挑戰,從而逐漸喪失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趣。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們看到前排學生回答問題時聲音響亮,語音標準,而越往后越能看出學生的敷衍狀態:他們含糊地說完,迅速地坐下。因為這樣的問題不需要經過他們的大腦思考,只需重復別人的話。而不經過大腦過濾的知識,是很難讓學生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的。
為了避免讓學生產生這樣的慣性思維,也為了防止教師的勞動成為“無效勞動”,我們有時不妨給學生的慣性思維“設道坎”,來點“冷幽默”,讓課堂“熱”起來。如同樣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一位教師和學生一起學唱完歌曲Who’s that girl后,分別指著一位聽課的女教師和男教師讓學生變換歌詞唱Who’s that woman/man? Sorry, I don’t know….接著教師突然指向自己,學生依然興高采烈地唱Who’s that woman? Sorry, I don’t know. 這才發現對自己的老師不能用Sorry, I don’t know來唱,于是學生大笑,重新調整了歌詞。這一道“坎”擋住了學生的單向滑行式思維,觸及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得課堂的氣氛更加熱烈,學生的思維更加多向而嚴謹。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老師教學反思06-28
小學英語老師教學反思11-25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的反思10-29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01-02
小學英語老師個人教學反思11-17
小學英語老師的實踐教學反思12-09
小學英語老師的個人教學反思11-22
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反思范文01-03
小學英語老師教學反思8篇12-30
小學英語老師教學反思(精選7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