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匯編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1
兩個月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面對兩個月的幾種現象反思如下:
學生初用鋼筆,還不能很好的把握怎么用鋼筆,導致書面不干凈,滿手滿臉都是墨水;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怎樣提高生數學學習興趣。這里原因應該是復雜多樣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會取得同的效果,在一些課時設計中,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然,但有些照著課本的例題講解,學生的興趣不太高,課堂比較沉悶。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為什么差生越來越多,越來越差了呢?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注意聽講,并且注重反思,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看著說的挺熱鬧,但這都是假象,往往有一部分學生連常規的計算方法都記不住,學的內容越來越多,而他們的積累越來越少,才導致差生多起來,差起來。作為三年級的老師來說,應該及時補差,抓住每一個學生不掉隊。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2
隨著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逐步實施,以及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全面育人理念的深入,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角色,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要學會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
(1)是否注重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可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因此,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做法,可以較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也為新知識學習中培養學生分析、思維和表達能力打下了基礎。
(2)是否注重數學課堂教學中慢節奏的教學。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接受新知識都要經歷感知、認識、構建、鞏固的一系列過程,所以課堂教學應靈活把握慢節奏,以提供足夠的時間保障,保證教學信息的順利傳遞。
講課開始,要慢些。小學高段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強,學生由于前后知識銜接不起來,給思維造成障礙而喪失了信心。因此,教師有必要采取“先學后教”的方式,在講授新知識的前一天,有針對性地布置復習與預習內容。上課開始有意地啟發學習困難學生回答基礎性舊知,通過表揚、鼓勵等方式,使學習困難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長此以往,他們就逐步轉入主動思維的狀態。
新知引入,要慢些。小學高段數學知識是環環緊扣、節節相聯的,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續和發展,新知識又是后續知識的基礎。引入新知時留出時間讓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并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同化新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語言節奏,要慢些。小學高段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為學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識,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了使課本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教師在教學中放慢速度,多舉實例、多使用教具,引導學生多讀教材,正確把握概念的內涵、關鍵詞句,在重點難點之處注意停頓,以便在解題中能準確無誤地應用。
(3)是否注重數學課堂教學中解題規范的教學。
解題是深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規范的解題能夠使學習困難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
審題規范。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是對題目進行分析、綜合、尋求解題思路和方法的過程,這恰是學生最感困難的地方。首先,分析條件,既要找出題目中明確告知的條件,又要使學生學會發現題目中隱含條件。其次,分析目標,既要明確求什么或證什么,又要學會把復雜目標轉化為簡單目標;把抽象目標轉化為具體目標。再次,分析條件與目標的聯系。最后,確定解題思路。
語言敘述規范。數學語言敘述是表達解題過程的重要環節。因此,規范的語言敘述應步驟清楚、正確、完整、詳略得當。
答案規范。答案必須準確、簡潔、全面,既注意結果的驗證、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還必須審清題目的目標,按目標作答。
解題反思。通常思維都有很強的直覺性,若在解題后及時重現一下這個思維過程,分析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總結審題過程中的思維方法。這對發現審題過程中的錯誤,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4)是否注重數學課堂教學中板演的教學
板演,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是數學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學生最好的學習實踐活動,同時又是教師獲得信息反饋的有效途徑。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數學的概念與法則、公式與定理、各種技能、數學的思想方法等掌握往往不夠透徹,但不易從學生的表情、動態、語言中反映出來。而板演在教學中創設了多渠道的反饋調節作用。
通過以上的反思,我找到自身的不足:自己的教育觀念還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于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這些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總之,課改后的數學課堂教學比以前鮮活了,教師的教學密切聯系生活了,重視創設生活情境了,舍得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了。當然我們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難,但只要我們長期、耐心地堅持下去,積極總結和反思在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多學習、多思考、多創新,那么離成功的彼岸就會越來越近!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3
4月中旬,我有幸參與了縣上的送教下鄉活動。本次活動的主會場在中心小學舉行,而看課活動的主要形式——同課異構,更是讓我們基層教師從中獲益匪淺。通過我鎮的教師和縣上的名師同上一節課,讓我們看到了名師的風采,從她們身上學到了備課、上課的技能,同時也深深的體會到了我們和名師之間的差距。
看課中,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們的課堂為什么效率低”“我們的課堂能不能達到較高的層次”一直縈繞這我,而這些思考,也一直伴隨我回到了單位。可能是第一節看的是數學吧,所以縣上王老師和我鎮的張老師同上的數學三年級下冊《比一比》給我留下的印象較深,感悟也叫頗多。為了更好的說明上面的兩個問題,以及今后我們的課堂應當怎樣去做,接下來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實效性談一談自己不成熟的見解。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我們的備課上課能力呢?
一、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即: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實際。
解決策略
1、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課前調研
2、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 ——抓準切入點
3、教學實際要關注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親歷過程
二、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解決策略:
1、有思維價值的數學活動情境
2、美麗的童話情境
3、思維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
4、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
5、源于數學知識本身的問題情境
三、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采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解決策略:
1、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2、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3、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4、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則處于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
四、抓好雙基、適度訓練——促進數學知識的內化
抓住數學概念的本質教學是數學教育永恒的話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無疑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給予重視。數學概念是支撐數學大廈的根基,數學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廈的保證。因此,知識必須到位,能力必須訓練。抓好雙基義不容辭。當然,“數學雙基的要求應該與時俱進地調整和豐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礎,形成“花崗石的基礎上蓋茅草房”的局面。沒有基礎的創新是空想,沒有創新的基礎是盲目的。我們應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合于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數學思維訓練的過程之中。”
解決策略:
1、給數學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數學基礎知識定好位,打好樁。
2、根據數學知識的縱向發展,幫助學生將它連成“知識鏈”;通過橫向溝通,幫助學生將它連成“知識網絡”;再經過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形成立體的知識模塊。
五、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捕捉巧用教學資源——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發展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的一項復雜的心理活動和智力活動過程。提高它的實效性必須有教師課前的周密策劃,即準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教學預設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
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對著不同個性的生命體,它又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過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所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機智篩選課堂生成,從而達到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解決策略:
1、精心預設——準確把握教全面了解學生
有效開發資源適時準確評價
2、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理智地認識生成
機智地篩選生成巧妙地運用生成
以上是我對如何提高數學課堂實效性的笨拙見解,我想,如果教師在備課和上課中如果能夠做到“教學風格樸實一點;基訓練扎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那么我們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高”!而我們的教師也會“名”!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4
我有一節數學課是排在體育課后面的,經常到了上課時間,學生還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的,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后來,我每到這節課,就給學生講一個數學小故事。結果,學生不但沒有因為體育訓練而影響學習,反而體育課一結束就回教室安靜地等著我來講故事。有一次,我給他們講了小高斯發現數學定律的故事:
有一次上課,老師說:“你們今天算從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說完就看起小說來。小朋友們開始計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但是不久,高斯便報告老師自己做好了。老師以為高斯搗亂,可是看一看高斯寫的數:5050,不覺驚奇起來。這個8歲的小高斯怎么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他以后便認真教起書來,而且,在他的鼓勵下,高斯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學生聽完故事后,顯得很激動,有位學生在日記中表示,要向高斯學習,開動腦筋,刻苦鉆研,創造發明。
設懸念:事實上,教材中很多應用題都屬于數學故事題,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懸念。下面是我改寫的一道數學故事題,大家可作一番比較。
一只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癩蛤蟆爬過來安慰道:“這井壁太高了,隨遇而安吧。我在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習慣了。”蝸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癩蛤蟆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問癩蛤蟆道:“癩大叔,請問這口井有多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么爬上去呢?”蝸牛沉默不語,它要用實際行動來回答,它順著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終于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它太累了,便決定睡上一覺。早上,蝸牛驚奇地發現自己睡著后從井壁上滑下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堅強的蝸牛終于爬上了井臺。小朋友你算出來了嗎,蝸牛爬上井臺用了幾天時間?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5
1、基于教師成長的需要——教師應該成長為反思型的研究者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對于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和舉措在不斷強烈,要求教師成為研究者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教師成為研究者,指的是教師要參與到教育研究中去并成為研究的主體,而不僅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者。與專業理論研究者不同,教師從事教育研究是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而不是為了建構宏觀的教育理論。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成為反思型研究者,認識到自己教學的思想基礎、教學理念,認識到要把自己的教學變成和學生相互聯系的活動,從而創造出更加完美的課堂。
2、基于課堂教學特點的考慮——加強課堂教學片段的反思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因為課堂是鮮活的,是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江蘇省教科所所長成尚榮說得好:“教室,是出錯的地方。”是的,課堂教學是師生精神的旅游和探險,是教師構思和教學實際之間的對話過程,不完美甚至有錯,才是它的真實存在。它可能有教師面對學生發問而回答不出的尷尬,它可能有學生面對問題所作出的“越軌”甚至“錯誤”的回答,它可能有未能完成教學目標的遺憾,這都是正常的。而這種不完美往往會給課堂本身增添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使之變得更美麗、更精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縱橫交錯的數學知識內容的呈現,課堂教學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過程,是由無數的教學片段組成。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是師生向未知方面挺進的旅程,它隨時可能遇到曲折和阻隔,但也隨時可能發現美麗的通道和亮光,需要我們老師真正靜下心來,不斷加強實踐和反思,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也許我們無法讓每一堂課完美無瑕,但一個又一個成功片段的演繹,恰恰支撐起課堂教學的精彩天空。
3、基于本校數學教研狀況的考慮——重于反思,力求提高教學質量
審視我校傳統的數學教研活動,研究的主題并非來自教師在教學中碰到的急需解決的現實的、真實的問題,其研究的方式也相對比較保守,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多向交往互動的有效平臺。傳統的教研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育發展和教師發展的要求,我們必須改革傳統的、陳舊的且不合時宜的教研活動模式,力求以課題研究為校本教研載體,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鑒于此,我校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片段反思的案例研究》的課題進行研究,從教學片斷這一小處著眼,圍繞教師在教學中碰到的急需解決的現實的、真實的問題,共同反思與研討,以此建構一種互動、對話的研究平臺和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提高教師參與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效地促進教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通過討論、分析總結和提煉,形成豐富的、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成果共享。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6
本學期,我們五年級組的老師積極參與了我校開展的“數學高效課堂”的講課活動。實施“數學高效課堂”三年多以來,我們曾經努力過,也曾經苦惱過、迷茫過,但我們遇到一個問題,就一起想辦法解決,一路跌、打、滾、爬,我們欣喜地看到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辯了。但也遇到不少問題。《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課堂可以歸納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實行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對自己的數學教學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高效課堂來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創設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教學中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
2、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
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
二、學生的自主學習很重要
以學生的自習課時間和其他時間內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前預習,來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我們的數學課堂正是通過:基礎知識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題的學習、課堂同步練習的訓練、幫助學生預習新課、解決新課中的大部分簡單問題,把以往學生在課堂上的任務放在課下課前提前解決,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的推行,覺得效率還是不錯得。
三、小組合作,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的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按學習成績和能了分成均衡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分好工,把課堂上的疑難問題拋給學生,充分發揮小組的優勢,學生通過同桌對學,小組討論、探究,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既學會了知識,優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教師輕松了,學生開心了,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
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四、課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教師要發揮組織者、引導者、點拔者的作用,帶動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高效。
1、課前展示:應該在上課之前安排某一個同學根據本節課的需要,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生進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學生介紹歷史人物、故事等;若學生有能力可說突破難點,可安排學生有梯度的復習需要的知識等。
2、學生課堂激情研討: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學案教學”的重要環節,而問題設計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完成的狀況。上課學生對問題的激烈討論,更能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同學間互相幫助,增進學生間的感情,與此同時,在講題中,學生更能找到自信。
3、課堂展示,讓學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間,使學生能很好的表現出書寫功底和概括能力。、激情點評,最好是脫稿,此環節讓學生有了對題相應的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講的過程中做到條理清晰,環節明確,達到對題的方法的總結和對知識點的歸納。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增強學生得自信心和勇氣,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
五、高效課堂來自不斷地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總之,對于高校課堂我雖然也抱有過懷疑的態度,也怕學生雖然上課討論的很積極,不知道他們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課堂中,是否真正的討論過導學案中的問題。但是經過實踐,我如釋重負,學生的整體水平不但沒有下降,還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比如課堂上一些問題解決課、鞏固練習課、回歸復習課具體操作還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沒有提高上來;怎么能讓那些愛學習的學生更加喜愛學習并幫助那些積極性不高的同學等等很多問題。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獲。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7
20xx年是肥城教育的教學改革年,下面就針對半年來的教育教學改革做如下總結:
一、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認識
從小學數學的角度來看,數學的教育意義不在于培養數學家,而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讓學生經歷、探索一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開拓學生頭腦中的數學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在提倡數學教育教學,既要體現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功能,從這個層面講教育教學改革對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它促使學生改變了舊的學習方式,促使教師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并不斷探索新的適應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合作探究環節,引導小組合作時,我們會先指導學生產生自己的觀點,而后小組內展示匯報,交流想法,達成共識,而后班級展示,學生展示,這個環節,傾聽與質疑是我重視的兩大要素,只有讓學生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對思考思路的共同點和需要質疑的地方,從而為自己的發言找準契合點……經過思維的碰撞,學生基本都能自己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是需要老師去把握的,既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權利,更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學境界。
教育課程改革給我的一個更大的感觸就是課堂評價機制的不斷完善,學生能給自己以及同伴的學習一個正確、科學的評價,通過這個評價來實現自我反思,這種機制特別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在教學中也在不斷引導孩子自我反思,以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二、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4月份,我校承辦了老城街道百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會上趙霞老師執教了一節研討課《統計》。展現了我們百尺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初期對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成果,無論是導學案的設計還是學生的小組合作、教師的引導,都使我對教學改革有了更加明確的的認識,感覺到此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改變是巨大的、有益的。
小組合作是本學期課堂教育教學改革變動較大的地方,也初見成效,但由于年級低,多數由教師評價為主,隨著年級的增長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
三、通過實踐談得失。
通過半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顯著的提高,特別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數學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有了顯著的成績,在小組結對互幫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數學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個人而言,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有了顯著的提高。
但是在小組合作中也有些許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小組合作評價方式單一,以教師評價和學優生評價為主,沒有充分挖掘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得熱情,另外就是對學困生的把握不夠到位,有時當堂達標時,學困生并不能按時完成,從而導致他們依賴本組學優生的現象。這也是在以后教學中必須認真關注的問題。
四、新學期的發展方向。
1、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通過遠程研修,名師的行為和理念與我們堅持的的教育教學課堂改革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這充分證明了我們肥城實施課堂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它也給我們無窮的力量,促使我們要堅持不懈的走下去,在此我也意識到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困乏,要及時的學習充電,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適應改革的發展。
2、充分關注學生。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此可以看出,數學教育教學要關注學生作為一個主體,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價值。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多年來也是勵志研究兒童數學教育,提出了“吳正憲的兒童數學教育觀——真心與兒童做朋友”其兒童觀的核心理念就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無論是課程標準還是名師指引,要求我們都要充分的關注學生,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也是適應社會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提升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與學生做朋友,用心去了解學生,只有教師有走進學生心靈的能力,才能真正的盤活課堂,實現課堂的高效。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8
[摘要]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表現為以教為中心,以教案為本,學圍繞著教,就是你講我聽,你問我答,課堂氣氛較沉悶。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抓住學生活動的興奮點,按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歡聽的,喜歡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采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場景,比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欲望,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教學12—9,由具體情景引入后,先讓學生想,想不出來,就拿出學具來擺,擺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會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說,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這樣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的情感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需要。數學是充滿樂趣的“學問”,在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去學數學,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
二、創設情景,營造與人合作的學習氛圍。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學習、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合作精神是教學中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的一環。在一年級課堂教學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單一的交流形式,變“雙向交流”為“多向交流”,使學生感到自由,輕松,學生成為交流的主體。
教學片段:得數是10的加法
師:同學們想不想分蘋果比賽?
教師提要求:
A、每4個人一組(每組一捆“小棒”)同學之間要合作,一個同學負責分,兩個同學分別說怎樣分兩堆,一個負責記錄。
B、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方法?
師:請同學們按小組匯報的情況。
52431
58679
師:我們把10個蘋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10分成8和2,你想到了什么算式?
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自己發表見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的同學,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如:上述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有的學生說我想到了:9+1=10,10—9=1。馬上有學生補充說:還有1+9=10,10—1=9;接著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想到:8+2=10,2+8=10。老師接著問通過這些算式,你還想到什么算式?學生說:想到10+0=10,又有學生說,想到10—10=0,還有0+10=10。這種合作學習,增加了信息交流量,豐富了自己的見解。被同伴認可,一次認可就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學生產生自信,學生獲得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的情感體驗。這種良好的情感體驗的不斷實現,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力。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發揮的前提,根據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學習啟蒙階段的特點,我在教學時有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
教學片段:操場上(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嗎?你最喜歡什么運動?
生:我喜歡羽毛球;我喜歡體操;我喜歡跑步;我喜歡足球。
師:同學們的興趣愛好真廣泛,現在我們到操場上去看一看,這些同學在干什么?
(出示場景圖,并揭示課題:“操場上”)
師:根據這幅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A男生有()人;B女生有()人;C一共有()人;D男生比女生多()人;E女生比男生少()人;F是女生多還是男生多?G帶帽子比不帶帽子的少()人……
沒有牛頓對落地蘋果觀察和發現,如何產生“萬有引力”定律,沒有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的體驗和發現,也不會有對浮力的認識。這些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提出他們想提的問題,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
四、以人的發展為本,給學生留下學習與探索的時空
陽光雨露禾苗壯。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離不開陽光和空氣,學生的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和空間。留足思維的時空,讓學生自由的發展,想象就能張開翅膀,在學習的藍天翱翔。課堂教學不該由教師主宰,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背景材料,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如教學片段:操場上(二)
師:大家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你們會解答嗎?你是怎樣解答的?把你的方法在小組里跟同學說一說。
師:一共有()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一共有10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把你們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我們這組是把男生的人數和女生的人數加起來的8+2=10。
師:男生比女生多()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男生比女生多6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能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
生:我們是一個男生對一個女生,剩下的就是多的。
生:從圖中這兩個男生和這兩個女生一比,剩下就是6個男生。
生:我們是算出來的,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8—2=6。
生:我們是比出來的,8比2多6個。
生:女生人數只有男生中的一部分,一看就知道男生比女生多6人。
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對知識而言,把學習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同學,教師成為交流學習的親密伙伴,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簡單數據調查和游戲活動等多種形式,自主地積累知識,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是相當可喜的。但是,認真審視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學習方式提倡“探究式”,還要不要“接受式”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應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探究式”適合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水平不平衡是客觀現實,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個性不同,所以,“探究”也好,“接受”也罷,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學習方式才是有效的。如果我們教師不顧實際,對于明明是簡單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那可能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2、教學注重“過程”,還要不要“結果”
教學“重過程”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隨之而來,又一種聲音似乎越來越流行,認為知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應當做的是改變過去輕“過程”甚至無“過程”的現象,不僅使學生“孤零零地掌握,記憶,再現”知識,而且是學生弄清知識發生過程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批判”知識。“結果”與“過程”并非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統一的關系。
3、追求“民主”,“開放”,還要不要“次序”、“規則”
民主教學氛圍的創設,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精神的前提,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平等相處,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種心理放松,敢于質疑的空間,是學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長的自由與快樂。但是,追求民主,開放,許多教師又走入了一個兩難境地,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但是學生一旦興奮起來,爭著發言,幾乎吵做一團,不少學生為了湊熱鬧,只顧自我表現,根本不管他人意見。這時,教師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壓制這樣熱烈的氣氛,甚至會戴上教學不民主,違背新課程的精神帽子;如果聽之任之,不予阻止,教室里就會亂成“一鍋粥”,次序混亂,效率低下,有時根本不能完成教學任務。
我認為,教學的民主,開放是以課堂次序、規則為基礎的,是離不開課堂管理的。沒有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要在民主,開放與次序,規則之間尋找一個結合點。我們不僅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
2、《新教材將會給教師帶來些什么》
3、《云南教育》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9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實現了教學目的。我一直在思索,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抓好課堂40分鐘,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在以前的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怎樣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為此有時方法過激,采用了一些不正確的方法促使學生計算,做應用題,結果效果并不怎么好。學習了《新課程標準》后,讓我從中學習了很多,受益匪淺。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呢?《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認識領域方面獲得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情感領域和智能領域獲得發展,張揚個性,發揮潛能。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通過多年的觀察、分析,我發現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課堂上充當被動接受的角色,長此以往,其結果勢必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壓抑。二是學生受年齡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影響,自制力差,課堂上無法約束自己常常走神、跑題,影響了40分鐘的質量。
針對低年級數學特點,要實施有效性教學策略,應從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入手,下面結合我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談談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離不開計算。計算,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小學生的一項必備的數學能力,也是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最為重視培養的能力之一。實施新課程以來,課標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仍很重視,所不同的是,與以往的教材相比,它不僅要求計算正確、迅速,而且更突出要求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與靈活,并注意把各種計算(口算、筆算、估算、簡便計算)有機地聯系與整合起來,使學生在使用各種計算方法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能力,從更高的要求提升學生計算的素質。然而,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很長時間以來,許多老師一提到計算,就認為只需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增加練習的量,多練、反復練。就一定會見成效。分析目前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大都把計算作為一項機械重復的任務來完成,談不上有任何學習的興趣,以致于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心理傾向,注意力不夠集中;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導致計算的正確率明顯下降。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容樂觀,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如何正確看待計算有很大關系。
計算、合理組織計算教學有直接的關系計算,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小學生的一項必備的數學能力,也是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最為重視培養的能力之一。主要包括口算、筆算、估算、簡便計算。教師通過有效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達到數的組成在加減法中運用的有效性。新課程追求自主創新的學習,我們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讓學生“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它不僅僅是如此,“自主學習”是一種建立在學習者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基礎上的以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特征的學習行為和學習品質。小學低年級數學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要很好地落實,我認為從這些方面入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巧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數學知識由于抽象而顯得枯燥是影響學生積極學習的最大障礙。在數學教學中,適時適當的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以誘發兒童好奇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在較短的時間里,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最佳狀態。皮亞杰曾告訴我們:兒童是個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以某種興趣作先決條件。因此我認為對于低年級學生,應該從其熟悉的生活環境入手,創設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喜歡數學。
比如,學習“生活中的數”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屏幕上顯示一座房子失火了,一位叔叔要打電話報警,一緊張忽然忘了電話號碼,站在電話機旁正抓耳撓腮,急得滿頭大汗。這個畫面一下子抓住了每個同學的心,許多同學急得大聲喊:“趕快打119報警啊!”、“再不打119報警,要燒光了!”真是如臨其境啊。我趁機說:“同學們真棒,幫叔叔想出了報警電話。瞧,叔叔打通了報警電話。”果然畫面上隨著警笛聲出現了一輛消防車,嘩啦啦,一下子把火澆滅了。大家松了一口氣。我接著說:“假如遇到了壞人,要打什么報警電話?有人生病要上醫院,又要打什么電話呢?”大家爭先恐后舉手發言。緊接著,我就自然地再用語言導入主:“同學們,象119、110、120這些數字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比如我家住在1號樓502室的1和502也是。你們還知道哪些?”學生的情緒再度興奮起來,嘰嘰喳喳地討論開了。
這樣的導入,使學生覺得新知識并不陌生,激發學習的興趣,及早地進入最佳狀態,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高了,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實踐操作,發展思維。
杜威有句金言:“讓學生從做中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借助于學具操作,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把學生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參與形式,這種形式不僅有利于學生把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發展各種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的發展。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該如何做。
例如:在學習“9加幾”時,我讓學生擺小棒:你是怎樣想的就怎樣擺。先擺“9+2”,有的學生擺好了就發言:左邊擺9根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然后移動右邊的1根和左邊的9組成10,數一下右邊是幾根,得數就是十幾。這是“湊十”法。還有的學生說是用數的,數一數有幾根小棒,得數就是幾。接下去又擺了9加3、4、5、6、7,我也下去巡視,協助操作有困難的同學。
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直觀的東西,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借助一些道具,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參與,也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從而使我們的學習達到很好的效果。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我們要不斷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用它來指導我們的教學,我們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要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通過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的學習、開展、探索,我相信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有效性教學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10
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數學的知識,掌握生活中的數學基本技能,更要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學習的主人。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運用提問的策略,是引導學生思維和學生交流的基本手段,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基礎。提問的運用的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發展走向。因此,在教學中,有效的提問手段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針對現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提問的一些問題:
(1)提問隨意性大;
(2)提問不面對學生,自問自答;
(3)提問不給學生思考,匆匆過場;
(4)提問只求唯一答案,不交流學生的想法;
(5)提問只是某些優生專利,多數學生冷場等問題。下面淺談我對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教學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提問要精心設計,有針對性。
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有針對性,要緊扣教材內容進行,要課前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好問題,正確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理解所學的內容,同時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的提問要做到該什么時候提,提的目的是什么,提問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教師都要精心設計。不能隨意提那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錯誤的引導。如在教學《百分率》中提問:我們班的出勤率能不能是百分之百?能不能超過百分之百?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什么情況下百分數能不能超百分之百。在通過舉一反三的形式讓學生去判斷,去理解在生活中的一些百分率的能不能超出百分之百情況。如:種樹的成活率問題,花生的出油率問題,經濟的增長率等等。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發展,引向生活實踐中去,實現數學學習的任務——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提問要及時,引導要及時。
教師的提問一定要及時,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及時讓學生思考,由淺入深,層層引導,讓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不能提早或不給學生思考時間而講出了答案再提問,不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與時間。提出的問題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往問題的答案方向進行思考,把握好知識點。在教《圓的面積》中,在通過實驗的演示后,把圓形變成了近似長方形后及時提問:把圓形變成了近似長方形,請同學們思考:長方形的長和寬在哪呢?相當于圓的什么?這樣提問及時,再及時進行,學生就能理解圓形的周長的一半等于長方形的長,半徑等于長方形的寬,面積就等于S=∏R*R。這樣,學生也就理解了圓形面積公式的來源,加深學生的記憶。
三、提問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難易度要把握。
每一位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不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提問的時候方法要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問題要有淺有深,更要由淺入深,要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在提問的問題是需要全班回答時,應是絕大部分的學生特別是中下等的學生會懂的,能回答出來的問題。提問個別學生的問題,就要注意到個體的差異性,注意到這位學生的數學水平。所提的問題要適合學生的個人數學知識水平和解題能力,既要不難,無法回答,又要有給他一定的思考過程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通過他的思考,得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具體表達出來,這樣才能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組織交流。
課標指出,小學的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的提問中,教師要認識到,提問后回答問題不是某些優秀學生的專利。而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權利和機會。特別要對幫助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培養他們勇于思考,勇于回答問題的能力,對他們回答的問題和發表自己的意見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評價,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信心。對于學生的回答要及時的組織交流,多種意見應歸總,形成統一的意見,不能視學生的回答而不見,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信心。
總之,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教學中的一門藝術,它是每一個教師都要進行研究的內容,同時也是每一位教師要具備的一種能力。提問的方法可以多樣,但要精心設計,把握好問題的知識深度和學生的水平程度,及時引導,才能讓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從而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11
前幾天和教師們一起參加了一次教研活動,聽一位教師講了一節四年級的數學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課后教師一起交流了自己的認識。對這位教師的這節課給了較好的評價。誠然,這位教師的教學設計,以及課堂上對學生的輔導等,我也認可。但是就一點我提出了不同意見。那就是怎樣做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摸索、發現知識的規律。
這位教師講的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其中有這樣一個環節:老師問:對于平行四邊形你們知道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其中一個學生提出:老師我還想知道怎樣求平行四邊行的面積?
這一問題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也是教師所設計的。可以說是不謀而合。這時就有學生就提出可以用以學的長方形知識解決,這是多好的建議呀。而這位教師只是給以表揚,并沒有鼓勵學生去探討、去研究,一味按教案進行。教師先后出示了三幅帶方格的圖形,意在引導學生先通過數方格,求面積。逐步過度到拆補求面積。可學生并沒有按其意圖發展,而是直接就拆補。這時教師應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完成教學設計。
我想這位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深入,另外教師的應變能力不強,方法不靈活,更重要的是不相信學生,沒有做到以學生為本。如果在學生提出解決方法后,教師及時鼓勵,并激勵學生去探討。老師可以這樣說:你的方法真好,你就根據你的想法去研究、去探討,你會得到答案。這樣即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會在愉悅中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也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效果會更好。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12
時光荏苒,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在本期中我擔任了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下面我談談自己這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余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余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加強口算的練習。
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二、加強小數加減乘除法的筆算。
學生在四年級上期時已經學習了整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
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
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一學期過去了,在新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取得了一些成績,如: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所上升等等,但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比如:
一、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交流合作學習。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后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二、個別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在本期中,我發現我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范。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回家作業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雖然經過一個學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學已經改觀了,但還有一部分“屢教不改”的,希望在最后的復習階段,他們能有所轉變。
針對這些問題,擬定了以下改進的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給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本期已經結束,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多的成績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13
回顧一下自己在三年級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和現象反思一下:
1、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學,最令我煩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復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扎實也是很關鍵的。于是我在教學設計中中不斷的反思,上課認真準備,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
2、學困生比較多: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特別多,我接過這個級部以后就針對這個現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實行幫教活動,每一個學困生都找到一個學習優秀的好朋友來每天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輔導和考試,教師定期進行抽查。
(2)我作為數學教師每天的工作計劃中就有關于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3)學困生自己制定出具體的學習目標,以不斷促使自己努力。
3、學生家庭作業質量不夠好:
三年級的學生開始模仿高年級學生的寫字風格和寫字速度,課堂上有老師監督字寫的還比較正規,但是家庭作業在沒有家長和老師的情況下,字跡比較潦草。這與學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關,同時與監督力度不夠有很大關系,于是采取家庭作業上交化,這樣有效的控制了學生字跡潦草的現象。這一點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視,三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勢點,很關鍵。
4、學生不喜歡演算的現象較為嚴重,學習習慣嚴重滯后。
對于一步的計算題,教師要求用豎式計算,學生就用計算,可是對于教師沒有要求的計算題學生不習慣在演算紙上計算,而喜歡口算,即使演算也是隨手在手邊的書本上甚至是桌面上,這樣很容易出錯,想了許多的辦法都不能很好的糾正這個問題,沒辦法只好采取了每節課、每次測試檢查演算紙的措施。學習習慣需今后加以嚴格訓練。
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14
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這個沖鋒陷陣的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從自己內心到對數學教學有以下反思:
一、何謂“高效課堂”?
何謂“高效課堂”?是不是教師把該學的知識都交給了學生就算“高效課堂”?或者說,這節課學生積極參與,達標練習順利完成就算“高效課堂”?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為主,以探索為核心的課堂。是在寬松、民主、和諧、競爭的氛圍中,學生積極活躍,40分鐘內,知識得到充分內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課堂。
二、高效課堂要求教師的做法
1、轉變教學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只有對教育事業充滿了熱愛,真正將教學工作作為教書育人的事業來做,才能將工作做好,才能積極地投身于教育教學改革中去。
2、優秀教學設計。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在充分挖掘教材,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利用多種適合的教學手段,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將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有機的、整體的、有計劃的、分步驟地編寫制定,往往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課堂角色定位。新課程改革,要求有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轉變角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主用,也就是教師的助學作用、評學作用、督學作用和同學作用。
4、充分挖掘教材。具有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教師,善于將教材內容充分挖掘,將教材內容轉變成為教學內容,并改造成為學生的學習內容。變“教材”為“學材”。
5、教師精講點撥。高效課堂,不是不要教師的講解,而是需要教師精心準備的精講,要求達到“精確、精煉、精彩”。
6、抓好課前預習。高效課堂是建立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之上的課堂,變厭學為樂學、被動學為主動學。
7、抓好學情反饋。抓好學情反饋和反饋后的歸納總結,使教師充分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難點、疑點、困惑點,從而使課堂更高效。
8、注重環節意識。高效課堂,更注重課堂教學的環節意識,要求絲絲相扣,承轉自然緊湊。導入、過渡、承轉、小結、提問、討論、訓練、講評等課堂環節,要求干凈利索、不拖泥帶水。
9、轉變教學方式。高效課堂,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由單純的教為教與學并重,由封閉式教學變為開放式教學,由注入式教學變為啟發式教學,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變為知識和能力并重,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10、營造課堂氛圍。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愉悅的競爭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心熱起來,讓學生的眼亮起來,讓學生的手舉起來,讓學生的嘴動起來,讓學生的臉笑起來。
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預習效果
1、動手翻。針對新的學習內容,有計劃的翻以前學過的課本,復習和新知識有緊密聯系的舊知識,初步了解新舊知識的間的聯系,為學習新知識作好充分的鋪墊。
2、動手劃。 我們在預習新課時,對新課中的重要的“法則、概念、原理、定律”以及不不懂的地方作一些標志,比如“ ̄ ̄ ̄”“??”等;
3、動手做 預習時我們勤動手,對書上的實物、直觀圖、線段圖、模型等要動手做一做,動手畫一畫,從而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4、動腦想 我們在預習時要養成勤于動腦的習慣。我們要能針對新知識,提出一些有價值、有思考性的問題,并積極和老師同學進行探討;
5、動筆練 即要求我們能針對新知識,自己從課后的習題中選擇一些和書上例題同等難度的或類似的習題來練一練(如書上的做一做),可是低于書上難度的基本題,甚至有的預習的好的同學可以自己編題進行練習。
三、落實合作學習
1、科學分組
合作學習強調教學各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互動,特別強調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實現生生互動的最佳方式是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合作小組。
2、合理分工
合作學習的最大特點是:人人參與,共同完成任務。。分工分別是:合作小組長——對合作小組各成員在課內進行調控,課外精心管理,維護小組學習紀律;記錄員(1名)——對合作小組各成員的討論結果或實踐過程進行記錄,記錄小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一些新的方法;檢查員(1名)——檢查合作小組各成員在活動中是否能夠各盡其責;報告員(1名)——在反饋或交流時,對本合作小組的討論結果或活動結果等進行匯報。
3、有效合作
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務——老師提出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調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務;反饋交流;老師小結。經過課內外的合作,校內外的合作,學生掌握了合作學習的方法,實現有效合作
4、積極總結評價,激發合作熱情。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
5、每個學習小組內四位成員輪流換崗,協調后每人一崗,崗位定期更換,責任輪流承擔。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拓展思維空間,積極動手動腦,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實踐模式。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15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在現實課堂中有的教師要求學生依靠單純的記憶、模仿、訓練只是有利于學生應試,而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判斷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發展幫助很小,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和聽課后的收獲淺談一下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二、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例如,教學數學廣角,我就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用小石頭來引入課題,小石頭是學生們平常愛玩的小玩具。我讓他們感覺到,他們的小游戲都可以跟數學有關。
2、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學啟示。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就設計了老師去旅游時看到猴子,編了一個小猴子給媽媽分餅吃的故事。故事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然后用問題引出了課題。學生興趣倍增。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3、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創設游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5、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并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例如,在教學體積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課文《烏鴉喝水》,并動手拿一個瓶子根據課文故事情節,做一個實驗給學生看,讓學生以看到的現象發現規律。
6、創設實踐情境: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欲。
三、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四、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總之,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反思12-08
小學課堂教學反思數學10-18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8-23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12-05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6-11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范文01-26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反思精選11-2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精選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