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連續兩天的聽課,我深深地為各位老師優秀的個人素質和精彩的教學設計所折服。而課后的點評,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語文意識”這個詞。對這個詞,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教學活動和教研活動中,不經意間常常會與其有所交流;陌生的是我始終看不清它的本來面目,往往欲伸手碰觸卻所得甚少。按照我的淺薄理解,語文意識就是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讀語文、品語文、用語文的方法,并將之于日常教學之中實踐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欣賞語文的美,并自覺地運用美的語文。
這次的觀摩課,在語文意識這方面都有比較出彩的表現。如詞語的精準及其情感的體會、朗讀的指導、寫作方法的滲透和練習,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針對這幾節課,結合我所教過的低中年級,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1、教材解讀
從一年級教到三年級,課文都是比較短的,初教學時,常常會有一種課文太簡單、不知從何下手的煩惱。而讀懂教材,又恰恰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基石,是必須做且必須做好的一個環節。
這次觀摩課,老師都十分重視教材的解讀,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年級教材《船長》的課堂。張老師在大的方面注意到了刻畫人物時采用的兩種描寫手法: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并有意識地將之融入教學之中。先找關鍵詞句,小結出行動描寫的手法;再點出語言描寫的手法,圍繞語言描寫尋找關鍵詞句。雖然只是順序換了一下,卻使課堂很好地連貫了起來,不刻意不呆板。從小的細節來說,張老師對于課文中一些詞句的解讀十分到位。如對“吼”的理解,不僅僅是表面的聲音大而已,在當時特定的語境中,這個“吼”字除了船長要讓所有人聽到他的聲音,還有一種“壓倒”“一切呼號和嘈雜”的力量,一種奠定自己威嚴以冷靜指揮人們逃生的作用。諸如此類,對“整個人群”“命令”“夠了”等詞語的理解,再加上教師極為豐富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了當時人們的慌張和船長的威嚴、冷靜,從而較好地指導了學生朗讀。
聽課后我翻看教材,發現在本課的語言描寫中,出現了多次感嘆號,可以說感嘆號占了很大的分量。我認為每一個感嘆號都表達了船長不同的感情、表現了船長不同的語氣,教學時不妨也借助一下這些感嘆號讓學生理解課文、加強朗讀。關于杜老師評課時說到的省略提示語讀書的問題,由于剛教過三年級孩子習作中提示語的作用和用法,所以在聽課時我也產生了這個疑問,能夠忽略提示語嗎?(當時看不清屏幕,沒有思考太多)誠然,課文中描述的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所以船長和洛克機械師的對話,沒有一句提示語,只在前面提了個“威嚴”,可我覺得如果后面船長和奧克勒大副的對話繼續為了體現“簡潔有力”而沒有提示語的話,可能船長“喊”的那一聲奧克勒大副就“聽不到”了。后面放在說話中間的“船長說”也是為區分意思而設,前一句是針對“20分鐘”所說,后一句則是下的命令,用提示語區分一下意思更明確,而且過多的沒有提示語的對話也容易讓讀者產生混亂,甚至沒有思考的空間去體會當時船長的心情。其實,后面的提示語已經很簡潔了,完全不會影響總體上的“簡潔有力”。至于此點要不要在課堂上體現,又是另外一說,畢竟一堂課是要有所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2、朗讀的指導
閱讀教學始終要以讀為主,以講助讀,以各種教輔手段促讀,歸根結底,就是要利用一切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讀出人物的感情和個性,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本次觀摩課上,老師們運用了多種方法指導學生讀書,優美的語言描繪,特定的情境創設,字詞的情感引導,循序漸進的情感鋪墊,有許多出彩的朗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緯三路小學的孩子。還拿《船長》做例,教師通過自己豐富的語言引導學生讀出發生災難時的危急,學生的語速、語調等閱讀技巧和情感等在我看來是很不錯的。此時老師問學生“你覺得你讀得怎么樣?”學生竟然還不滿意,認為自己讀得還不夠“危急”,于是再次試讀。后面的對話朗讀,老師采用了體會關鍵詞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由于對課文理解比較到位,最后的朗讀學生完全讀出了對話的“簡潔有力”。
不過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地方讓我看到了我的困惑,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我想盡辦法去引導學生,可是,讀得好的學生還是讀得好,讀得不好的也還是讀得不好,甚至無論讀得好與否,教學前后的朗讀差別都不是很大。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出現了跟我一樣的問題。想來,大概是平時訓練不夠,引導的方法還是不恰當吧。
3、資料拓展
不得不說,老師們為了上好一節觀摩課,尤其是高年級的課堂,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且進行了恰當整合,展示給學生,以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鄭和遠航》一課,老師搜集了相當多的視頻資料、文字資料,在教學到相應環節時出示,讓學生去體會寶船的雄偉壯觀、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和重要意義等課文內容,學生也被這些資料吸引,談出了自己的理解。不過我有一個疑問:課標要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三年級的孩子也已經開始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學習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方法了,為什么高年級的孩子反而是直接越過過程享受成果了呢?我沒有高年級教學的經驗,不太確定究竟能不能放手一些資料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去整理呢?
以上,是我聽完課之后的一點點反思。我的教學經驗不多,許多理解和想法都很不成熟,反思寫得也比較淺顯,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教。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簡言之,教學反思是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和教育教學效能的過程。
隨著教學反思的功能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那么,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于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里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于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什么?”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貫穿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為教學行為,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傳媒等方面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并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校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系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小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如“教學中是否出現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好,可以怎樣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等,
3。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俺們減少缺憾,因此,教師課后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小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法子,如“這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為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為便于掌握和運用,俺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為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小結、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復,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3)檔案袋反思法,即以專題的形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如“教學策略選擇的恰當程度”、“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程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師本人根據這一專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并記錄下自己過去的狀況、現在的狀況、自己的進步以及尚需努力之處等,檔案袋建立的過程,就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群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后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后,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四、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對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沖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后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獲和問題。三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于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于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后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復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獲。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于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里,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于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愿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并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為主,結合聽說讀寫,這樣做容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里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學智能的發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潛能資源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忽視。這個問題已經受到許多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嘗試借鑒了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A、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系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夸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B、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辟”。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你會怎么做?讓學生聯系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新課程“以人為本”,閱讀教學“以讀為本”。“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后,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教學片斷】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唱有關風的歌嗎?
你們會背有風風的詩嗎?生背。
我們來聽一聽風的聲音吧。放課件聽風的聲音。
師:是啊,風可以唱一唱,可以背一背,也可以聽一聽,那么風能畫一畫嗎?揭示課題。《畫風》。
看了這個課文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嗎?
二、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還請來了幾位好朋友,看他們是誰?
課件出示陳丹,宋濤、趙小藝,三人圖片。隨機學習名字中的生字。
2、那么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樣畫風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給課文標小節。
3、自已讀課文,學習剩余生字。
……
【教學反思】
一、激勵性
激勵性的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如:當學生提出“是誰在畫風呢?”“為什么要畫風呢?”“怎樣畫風呢?”我評價道:“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當學生交流認字情況時,有的學生說:“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顯’字的,上面是個‘日’,下面是個‘業’”;有的學生說:“我是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濕’字減去三點水旁,剩下的就是‘顯’”;有的學生說:“我是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旦’去掉‘一’,換上‘業’,就變成了‘顯’”;還有的學生說:“我是用編謎語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太陽底下有個商業大廈’”。我評價道:“你們記字的方法可真多呀,我向你們這么大時,可不如你們”。
二、體驗性
“體驗性學習”正是新的教學理念所倡導的。《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這對于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說是很難的。于是我讓學生進行體驗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學生匯報查找資料的情況,并組織學生看從網上下載的圖片“微風吹來時的情景”“刮西北風時,呢子大衣的衣角被風吹起來”
“臺風吹來時
,百年大樹連跟拔起……”體驗到了要想畫風,就要畫與風有關的事物。象這樣巧妙的體驗活動的設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新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社會就不能發展,人類就不能進步。我們作為光榮的人民教師,肩負著歷史的重托。既要教書,更要育人。因此,我在教學中,時刻不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不但要言傳,而且要身教。做學生的楷模。以新理念倡導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宗旨,我首先在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做了調整。打破了以往教學“以教材為中心”,體現新時代的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理念,把教材教活。針對這篇課文人物較多的特點,提出:“你們想讀好這篇課文嗎?那么,就要讀好人物之間的對話。商量商量用什么語氣讀比較好呢?”問題設計得很巧妙。把學生當成了真正的主人。使朗讀感悟水到渠成。
四、趣味性特點
趣味是使孩子達到學習目的最近的路。這節課,游戲貫穿了始終。開始就用孩子們喜歡的猜謎語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識記生字時,采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記住“宋、濤、陳、丹、趙、藝”。又采用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一猜的方法記住了“顯”。之后又進行了擴展延伸,組織學生練句,讀自編的小短文。抓住學生都想爭當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的特點,讓學生在小組分角色進行朗讀,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默契。引進競爭機制,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枯燥無味的語文教學,上得生動有趣。這種游戲極其簡便,可操作性強。何樂而不為呢?
五、合作性的特點
我執教的這節課由始至終都是在愉悅、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的。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僅使學生學習起來“樂學”。而且教師教起來也“樂教”。如我用商量的口吻說:“同學們,你們想看老師找的一組圖片嗎?”
我語重心長的說:“是啊,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可是,他們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來說明有風,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們愿意扮演了不起的人嗎?實踐證明,這種融洽的關系,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多向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樂于交流的好習慣。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人生如夢,歲月無痕, 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時間又在緊張和忙碌中過去了。本學期,因為要迎接“廣東省教育強鎮”復評,所以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講都是十分忙碌而充實的,我也不例外。除了本身的教學工作以外,還要負責教務處的工作,還要配合教科文衛辦的教育強鎮資料收集工作,還要協助迎檢工作,經常加班加點。由于個人的精力有限,難免會對教學工作有所影響。下面就從總結做法、存在問題、改進設想三個方面,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
一、總結做法。
1、備課和上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在暑假里,我就按學校的要求通讀了課本和教參,對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本學期能較好地完成備課工作。在每次的周檢和月檢時都能按時上交,并合格通過。因為是提前一周備課,所以每次上課之前我都還會再把要講的內容重溫一遍。而且每次備課的時候,都把知識性的問題解決清楚,不留下任何模棱兩可問題。特別是對于能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內容,更是想方設法地收集整理清楚。
在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中,我比較欣賞“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兩句話。所以,在開學的第一節課,我就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語文學習要求,包括預習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并復印發給學生,讓他們貼在語文書上,隨時參照使用。并希望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同時也便于家長的輔導。
語文教學講究的是聽、說、讀、寫。在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認真的觀察和分析之后,我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外閱讀都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于是我在語文課前,安排了課前三分鐘這個環節。就是每節課有兩位同學,站在講臺前面對全班同學講話,一個學期下來,全班同學已經每人輪了四次,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交流溝通,讓全班學都購買了《伊索寓言》并且在課前三分鐘時介紹自己的讀書情況,而且每個星期要做兩或三篇讀書筆記。
上課的步驟一般都上先檢查預習情況,然后解決字詞,再分析理解課文。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比較喜歡采用小組合作和表揚激勵的方法。為上課認真聽講、回答問題積極、預習情況完成得好的小組加分。加分的步驟是:三個星星換一個月亮,三個月亮換一個地球,三個地球換一個宇宙。得到宇宙就可以實現一個心愿。一般心愿就是在周末的時候可以減少一樣語文作業。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以小組的約束力來約束部分學習不夠自覺的學生。
2、作業批改和課后輔導。
作業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依據,所以學生作業我都盡力做到親自批改和及時批改。通過批改作業,了解學生中的優點與不足,并和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批改語文作業的時候,我也采取了“獎星”的辦法,書寫工整認真的就獎一個星星,15個星星就獎勵一封表揚信,20個星星就獎勵一本作業本。有5封表揚信的就可以實現一個50元以內的愿望。這個愿望要家長幫忙實現。單元測驗前5名也是發表揚信。
課后輔導是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每周我有3次早讀,1次午讀和1次放學后的輔導。我從來不利用這個時間來講授新課,而是和學生一起共同查漏補缺。誦讀國學經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教學效果。
縱觀本學期本班的教學效果可以用“保持”來定義,無論是單元測試,中段考試,閱讀比賽,看拼音寫詞語比賽,還是最后的期末考試,本班都保持著“千年倒數老二”的位置。雖然平均分相差不多,但是合格率、和優秀率卻有一定的距離。
二、存在問題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發現本班的大多數學生不會聽語文課。課外知識面非常狹窄,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更無從體會文章的美。聽課習慣不好。上課不聽課特別喜歡搞小動作,講小話。寫字的習慣不好,一提筆就恨不得把頭扎進課桌里面去。書寫不整潔,作業本中涂改現象嚴重。作文水平普遍較低,在審題、選材和句子的通順等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三、改進設想
堅持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推進單元學習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狠抓學生書寫,先要求做到整潔。加大作文教學的力度,改進作文批改的方法,爭取更及時地反饋。努力爭取提高優秀率。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并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借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快樂的足球賽》是一首反映小學生課余生活的詩歌。它描述了放學后一群小學生在草地上比賽足球的情景。
這個單元的單元提示要求抓住重點段給課文分段,理解課文。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就抓住課題中“快樂”這個重點詞,通過這個詞讓學生找一找最能反映快樂的一節詩句來讀一讀。學生讀完那節詩句以后,讓他們自己說一說為什么這節帶給你快樂,這樣的話,比教師講要來的好得多。還有一點,讀,首先是讓他們找到后讀一讀,可以說是初讀,第一位學生找到的那一節是全文中最能體現快樂的一節,這位學生第一次讀了以后,讓她自己說快樂在哪,也可以讓他們看看這個畫面,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既然那么快樂,接著就讓她再帶著快樂的心情讀讀,這樣學生比第一次要讀的好,這樣就層層深入,達到讀的目的了,學生也真正體會快樂了。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這是一堂令人比較興奮的課,一掃前幾日的“陰霾”。教師與學生共同走進了文本,師生的對話自然,課堂氛圍融洽。忙玩了手頭上幾個該上交的任務,此時的辦公室里只剩下我一個人。靜坐下來,打開電腦,迫不及待寫下教學本課的一些感受。感冒的影響,先前教過的兩課,我只是在走教案,沒有什么生成可言。課堂上老師的情緒不高,導致課堂上波瀾不驚。兩課學下來,沒有太多的亮色,也找不出太大的問題,總是讓人絕得心里不舒服,真是郁悶不已。今天這堂課的成功,我將其歸結為敢于打破事前預設,教師忘記了教案,切實關注學生的心里感受。正是教師的激情點染了學生,師生之間的情感碰撞中產生了智慧的火花。
初讀課文,學生輕松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課文主要介紹隕石的樣子、來歷和研究價值。我請學生試著使用一組關聯詞,把課文主要內容說清楚。澤巨同學使用了“既……又……還……”講述清楚合理。接下去,我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部分品悟語言。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具有極大限度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探究的欲望比較強烈。在匯報交流時,每一個部分請兩位同學進行“比賽”,請全班同學做評判。學生參與積極,師生對話精彩紛呈。特別是劉潔和王修儀兩位同學在比拼“隕石科學價值”的談話環節,將這堂課教學推向了高潮。
劉潔同學率先闡述自己的觀點:它認為隕石的科學價值體現在兩點,第一點是它的價值高,第二點是它的知識多。說它價值高,是因為它的含鐵量達到百分之八十。說它知識多,是因為科學家可以根據隕石推算它的年齡,推測它的形成經歷。發言的最后落腳在它稱得上是“天然的史書”。
王修儀同學在交流前又一次與文本對話,把同學們再一次帶入科學探查的現場。然后,他抓住隕石的含鐵量高,談到可以解決地球上能源危機的問題。抓住大自然的禮物,談到人類發射飛船探究宇宙的復雜性。與此進行對比,我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在隕石身上得到科學研究的材料,真可謂是“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
兩位同學的發言搏得熱烈掌聲,最后進過討論王修儀同學勝出。本節課即將結束,我布置學生思考。剛才幾位同學的發言很精彩,請同學們再一次讀讀課文,看看除六位同學關注的語句之外,還有什么地方是你有所感悟的,請在語句旁批注,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第二堂課,我主要引領學生關注作者的表達方式,學習文章寫法。使學生明確作者寫隕石外形主要抓住隕石的大小、紋痕、顏色、形狀。寫隕石的來歷作者著重從隕石下落和落地后兩個場面描述。下落是抓住聲音和顏色,充分調動自己身體多種器官觀察。
這堂課的一個遺憾是沒有想好練筆的點在哪里,加之兩課時授課完成本課教學,沒有將讀寫結合起來。怎樣在有效的時間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至于顧此失彼,是今后在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
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
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
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么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并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著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并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么?”(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為什么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么?”(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么?”“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么多的橋,為什么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并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么是否因為這是李春設計并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為其它什么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兩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么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為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后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魯班學藝》這是一篇民間故事,課文講述了魯班年輕時上終南山拜師學藝的故事。魯班在年輕時上終南山拜師學藝,師傅收下他后,就讓他自己磨斧子、刨子、鑿子,砍大樹、刨光、鑿眼,拆裝模型,憑記憶造模型。最后,師傅提出好多新模型讓他造,結果魯班都按師傅說的式樣做出來了,終于藝成下山。
魯班學藝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取決于魯班自身刻苦好學;二是得益于師傅授之以漁。魯班的手藝是在不斷的拆裝實踐以及再三的琢磨中磨練出的,而不是由師傅手把手地教會的,學生的學習也一樣。課標里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魯班的琢磨就是感悟和思考,拆裝就是閱讀實踐,魯班的師傅就是一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注重的是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他學習的能力,“授人魚不如授人漁”,魯班有了“漁”的能力,才能發明創造出許許多多的東西。
教過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嘆:這篇文章好長!像這樣篇幅的文章,我們不可能像其他課文一樣,一字一句進行講解、推敲,只能抓住幾個典型的重點句,感受魯班的人物形象。如“魯班把木箱里的家伙拿出來一看,斧子崩了口子……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三楞的,六百個扁的”這句,就可以引導學生重點感悟。這部分內容描寫的老師傅在真正教魯班木匠手藝前讓魯班做的事情,但是這部分內容與魯班之所以后來能成為一代大師有很大的聯系,所以就讓學生說一說,這些事情都是老師傅隨意讓魯班做的嗎?他為什么要在教授他真正的木匠手藝之前,讓他做這些事情?學生通過讀課文,感受到了其實這是師傅在考驗魯班。考驗的過程就是學藝的過程。然后我們又從文章中找出了做這些事情的難度。從數字上,從做每一件事要求的苛刻上,都可以看出要完成這些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正是從這些不容易當中。我們看到了魯班的恒心、耐心、用心、細心,以及在木工上的創新。
魯班學藝,是個極其艱苦的過程,我們的教學錘煉、專業成長,又何嘗不是“魯班學藝”的歷程呢?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四個太陽》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孩子一顆童真的愛心。本文內容豐富,我認真準備了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一、運用圖片、音樂,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講解金黃太陽,我出示金黃色的玉米、大豆、麥子、落葉和楓葉林,引導學生理解,秋天是一個成熟、豐收的季節,所以應該為秋天畫一個金黃色的太陽。在講解春天多彩太陽時,我出示春天花海的圖片,同時播放背景音樂。幫助學生理解那些盛開在春天的色彩斑斕的花朵,讓春天成為了一個多彩的季節。
一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用圖片和音樂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豐富知識,理解課文內容。
二、字理教學豐富了生字教學的手段,也有利于課文內容的理解。
本課課文比較長,生字也比較多,除了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幫助學生記住生字,還可以用字理教學方法。
“清”的部首是三點水,跟水有關,水會讓燥熱的空氣略加涼爽。“涼”,兩點水跟冰有關,“京”在造字之初寫成一個房子狀,“涼”的本義是屋外結冰,屋內冰涼。“甜”,舌頭舔甘蔗,同時,在造字之初,“甘”的本義就是嘴里含一塊糖,意思是甜。
字理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象、輕松地記住字形,還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字義、詞義,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拓展環節讓學生說說自己想畫一個什么樣的太陽,升華情感。背誦環節引導學生從自己最喜歡的太陽入手背誦,有助于提高學生背誦課文的興趣和效率。
不足之處:
一、指導朗讀方面不夠到位
1、朗讀的方式太單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齊讀,可以交替使用。一年級語文教學,朗讀是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突出朗讀的重要性,讓孩子們愛上朗讀。我這點做得不夠。
2、教師范讀對學生的示范性不夠強。
一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師。因此,我作為一名老師,應該為學生做好朗讀的示范。
二、一年級語文教學應側重于識字和朗讀,課文內容不用做過多的拓展。本次我體現了識字和朗讀,但朗讀的體現還是不夠。尤其是課堂最后一個環節,應該讓學生充分朗讀、背誦。在今后的課堂上,我的教學應再重視一下識字和朗讀。
三、課文講完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想畫一個怎樣的太陽,為什么。其實,這個環節學生完全可以說出自己各種各樣的想法,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僅僅局限于課文內容,沒有發散開,是因為我此處缺乏點撥。我應該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展開想象的翅膀,而不局限于課本。
最后,感謝年級組各位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指導。今后,我要多多向各位前輩們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編排的“讀一讀,寫一寫”的環節,目的是加強學生對字、詞等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儲備力度。但很多教師沒有注意到,“讀一讀,寫一寫”列出來的字詞不僅是課文中的生字、難字,還有常見的表現力強的優美詞語。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貫穿三維目標,注重聽說讀寫相結合,進行立體化教學,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自由自在地寫
在理解“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的基礎上,教師從中挑選出三五個詞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創造性地寫一段話。寫時可讓學生隨意安排詞語的順序,只要通順、流暢就行。完成這樣的訓練后,我們還要給學生創設一個特定的語境,規定用挑選的三五個詞去表述這個語境;最后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運用詞語,盡可能寫得長一些。比如《珍珠鳥》一課,共有10個詞語:愈發、陪伴、索性、生怕、神氣十足、撥開、淘氣、扭動、信賴、不由自主。教學時,要求以“陪伴”開頭,以“不由自主”結尾編寫一個故事,中間插入的詞語越多越好。當然,挑選詞語也有講究,初始可以挑選一些意義相關、含義相近的詞語,這樣便于連成一段話,慢慢地可以逐漸過度,最終將根本沒有什么邏輯聯系的詞語,讓學生發揮想象,達到培養學生縝密思維、豐富想象、組織語言能力的目的。
從以下擷取的例子可以表明:連詞組句的拓展性寫作訓練不但是重要和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深受學生歡迎。
今天,媽媽送我一件禮物――小百靈。一見到它,我就被它那副機靈、淘氣的樣子吸引住了。吃午飯的時候,我把鳥籠打開,想給它喂食,可它對我這個小主人卻不怎么歡迎,生怕我傷害它似的,一跳躲得老遠老遠。我只好把鳥食放進食槽里,輕輕地關上了籠門。到了第六天,它不那么怕我了,它不但不躲開,還用信任的眼神望著我。于是,我干脆把籠門敞開,讓它在房間里飛飛,活動活動。有一次,也許是太渴了,它索性“咕咚咕咚”喝起我的蘋果汁,還扭動著小屁股回頭望望我,像是在跳它的新舞蹈。到了第十天,小百靈飛出鳥籠,落在我的書桌上,眨巴著眼睛不住地瞅著我的一舉一動,好像對我說:“累了吧,歇歇吧!陪伴我去看看藍天白云,好嗎?”從它神氣十足的樣子可以看出,小百靈已經完全信賴我了。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筆,捧著它來到陽臺上陪它一起看風景。
二、飽含情感地讀
字詞立體化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是讀,學生對自己連詞組句的拓展性文章進行飽含情感的朗讀。這樣,學生通過查工具書讀準生字的音,很輕松地達到“讀一讀”中讀準字音,感受漢字的音韻美、節奏美的要求。
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學生懷著成功的體驗朗讀自己創作的短文,定能聲情并茂,深切領略到文字的音樂美、含蓄美和形象美。朗讀是一種眼、口、耳、腦并用的綜合性閱讀活動,是從字詞到篇章,從文字到語音、語義。從表層意思到潛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從視覺擴大到聽覺,從而擴大了大腦皮層的刺激渠道,促使“讀者”深入領會詞語的含義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發展語感。所以,我們說,朗讀以理解詞語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詞語的感悟品味,感受詞語帶來的情感體驗,它們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三、暢所欲言地議
字詞立體化教學最后一個環節是學生自由發言交流,即對其他同學所朗讀的短文進行評議。可以評議朗讀的內容。也可以評議朗讀的技巧等等。這是課堂氣氛最活躍的時刻。臺下學生凝神傾聽臺上學生飽含情感的朗讀,他們積極思考、躍躍欲試。頓時,“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各種情感與智慧的火花碰撞、進發。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暢所欲言展現自己的觀點與情感態度。請看學生對《珍珠鳥》“讀一讀,寫一寫”中對閆榕同學創作的短文的朗讀評議。
生1:作者運用擬人手法,通過“白貓追尋小喜鵲”的場面描寫,實際上是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小動物鬧春圖”。
生2:我不理解“小喜鵲也許是為了感恩而信賴這棵大樹的吧”一句,“感恩”和“信賴”是什么關系?
師:“感恩”是什么意思?大家結合語境想想。
生1:“感恩”是指對別人的好意心懷謝意。
生2:是啊,大家想一想,如果小喜鵲不是及時遇到這棵大樹而被白貓捉住了,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認為“感恩”和“信賴”是因果關系。
生3:寫小喜鵲報喜用“喳喳”,很傳神;寫白貓掃興而歸用“喵喵”,也很傳神。但是方海嘯同學沒有讀出這兩處象聲詞的不同意味和語調。
師: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請你讀讀看。
(學生朗讀,意味和語調表達恰到好處)
師:是的,我們朗讀時要注意根據語句表達的意思。運用不同的語調讀出別樣的情感來,以達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的功效。
在字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別人的朗讀進行討論、評議,這不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且也是師與生、生與生的學習交流的過程,是口語交際訓練最常見的形式和良好的機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重視“評議”環節。在“評議”時,應要求學生留心聽別人的朗讀、發言、答問,然后積極思考、判斷,敢于提出不同意見,敢于爭論,互相交流。這樣以學生個體活動為基礎的群體的口語訓練,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從發展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看,即聽即評,能有效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我們知道,語言是思維的再現形式,思維訓練無法擺脫語言訓練而單獨完成。學生評議的口語交際實際上是對思維的全面訓練。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與前幾篇課文不同的地方是作者不是冰心,而是山曼,主要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冰心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有過著怎樣的童年生活,體會童年的大舞臺對冰心一生的重要影響,并由此文收到教育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既注意觀察,又用心思考。
針對于教學重點,我教學本課時主要是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所謂的“大舞臺”就是指他玩的地方:山上、海邊、炮臺、營房等,而正是這些經歷讓冰心有了以后書寫的素材,為她能成為作家提供了不可剝奪的經歷。經過引導,我班的學生基本能夠理解,為了能讓他們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我還在教學完第一課時后,進行了拓展:你的舞臺有哪些,你準備如何利用你生活的舞臺?我覺得這樣的拓展才是讓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而學生們也愿意將自己的舞臺給他帶來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
通過教學本課,給了我深深地啟示,那就是多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來教學,會使他們的學習更有興趣。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今天我完成了《愛之鏈》的重建課,課堂環節在原來基礎上做了較多的修改,雖然不是完美的課堂,但我終于明白磨課竟是這樣的一種痛苦并快樂的感覺。對于高年段第一課時的教學,不能說通過一次研究課就能得出某個定論,我想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總結。先就我的這課教學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學環節設計花了心思
基于以前上課的教訓,這次的備課我特別注重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堂目標明確,教學設計才能有針對性、有效果。在導入部分我設計了讀“愛”這個環節。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來讀這個字,說說你這樣讀的理由。在全班學生深情地讀出“愛”這個字時,課堂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而這正是學習本課需要的感情基調。
對于我們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單純的字詞學習要求太低,又考慮到這篇課文本身是故事性的,所以我在字詞學習中我設計了看詞語想象畫面的環節。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字詞,一方面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回憶故事情節。此外,從字到詞再說句,在此過程中學生充分用起了自己的頭腦,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也為下面理清故事情節做好了鋪墊,可謂一箭多雕。
二、課堂設計有效性要提高
聽了老師們的評課,加上自己的思考,我感覺到我的這課教學在環節設置的有效性上還得多加斟酌。
如初讀這個環節,我要求大家“邊讀邊劃出你認為難理解或難寫的字詞”然后指名學生起來交流,有的學生找到了一些難寫的生字詞,指出了字在讀音、字形或是詞義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具有典型性。(當然這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是也有部分學生提出的字詞只是對于自己而言有困難的,沒有典型性,這樣就浪費了其他同學的時間。課堂中實際的結果違背了我的設計初衷,有效性大打折扣。
還有字詞教學部分和分小節讀課文理清脈絡部分的整合問題,讓我大受啟發。我在重建時候將這兩部分整合為:字詞教學——想象畫面——理清故事情節——概述主要內容——理清層次——讀課文。上下來的確有一氣呵成之感,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環節,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10-19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04-2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教學反思11-07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20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11-30
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11-29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