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1
今天,我給學生講魯迅的《風箏》一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
1課文圍繞“風箏”主要寫了哪兩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
2自主學習以第一件事為例,列出記敘六要素。
3為什么在北京冬季放風箏于我是一種驚異與悲哀?
4課文敘述的第一件事中,為什么要極寫弟弟的`可憐,哥哥的兇暴?請找出“可憐”、“兇暴”相關的詞句。
這些內容在《講學案》中都有列出,事先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
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第二件事理解得更到位,而我覺得最簡單的第一件事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能準確概括出來。
第二個問題中經過和結果出問題的就更多,從兩個到黑板上做的同學可以看出來,后來要求學生訂正,大部分同學都在記敘文后三個要素中出錯,我在總結時說一要認真閱讀文本,二要抓住關鍵詞進行概括。
第三個問題對于我這班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了,魯迅的文章要讀懂是比較難的,所以只有自己講授,講過之后學生還未必就懂。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學生的閱讀水平估計過高,另外學生課外時間沒有真正去讀,課堂上拿出上些時間來讓學生閱讀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真正地去自主閱讀,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關注學生閱讀。
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2
《灰雀》是三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五課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整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怎樣上好這篇課文呢?怎樣符合跨世紀新一代兒童的身心特點呢?怎樣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在教學本文時,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意在引導學生討論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并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
一、走進文本,以讀為主。
《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在新課程下,有很多老師都能夠理解這一點,但是現實的問題是,像多年都以講讀教學為主的老師,忽然一下,幾乎什么都不講,就要學生在一節課里反復地朗讀,還真覺得不習慣,甚至還會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敬業,以至于在課堂上情不自禁地“多說了兩句”再“多說了兩句”。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光嘴上說說“要加強朗讀教學”,而應該徹底地切實地在課堂實踐中轉變觀念,把加強朗讀教學落到實處。
“語文教學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是的,我們要時刻記得要“回歸人文關懷”。《灰雀》這篇課文只要學生了解了列寧怎樣喜愛灰雀,以及在他愛鳥的`影響下,小男孩怎樣自覺地改正錯誤,體會小男孩誠實的優秀品質,教育學生要當個知錯、誠實的孩子。我們不要也沒有必要過多地深入下去,因為他以后還要學習類似這樣但更深入的文章,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歷的豐富,他們將會有更深更廣甚至更獨特的體會,我們不要有"放不開手""一步到位"的想法。所以課堂上我沒有過多的講解,一節課主要通過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如:自由讀,教師加提示語引讀,分角色朗讀等,使列寧和小男孩的形象在學生心中不斷地豐滿起來,感受到讀書真有趣,越讀越有味。這樣的朗讀教學就好象引領著孩子們在欣賞一件玲瓏剔透的玉雕,細細把玩,細細體會,個中感受盡在孩子們表情生動的朗讀中。這感覺又好比一首詩歌,朦朧的更顯意境,更有韻味,更能入勝。這又使我想到先前的私塾先生,反復地要學生誦讀,讓字里行間的美,讓其中蘊含的道理,在一遍又一遍中滋生、發芽、開花,以至張滿孩子人生理想之帆。我覺得這就是“人文關懷的回歸”。可以這么說,低年段的閱讀教學就是朗讀的教學。
二、以“悟”深讀,形成良好的語感,激發閱讀興趣。
清朝唐彪認為:“凡理不疑必不過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疑”和“悟”總是相輔相成的。在閱讀中,兩者總是不斷交織、不斷深入的。因此,我在教學中也十分注重學生的感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在品讀重點段落的時候,在反復朗讀之后,我常問:“你們知道了什么?”“你們懂得了什么?”例如在辨別愛鳥異同這一環節教學時,我這樣設計:
列寧愛灰雀,孩子也愛灰雀,他們的愛有什么不同?你更贊同誰的?為什么?這個問題值得大家討論討論!(這個問題卻關系到學生是否正確理解“愛”的含義,是否有正確的審美認識。)
生:我贊同列寧的愛。因為列寧每天來這兒看灰雀,還給它帶來好吃的,只是欣賞它,不去捉它,列寧是真正愛灰雀。(學生聯系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生:灰雀應該是給大家看的,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別的來公園的人就看不到灰雀了,他們會傷心的。
生:灰雀離開了伙伴,孤零零的,會寂寞的。
生:它還會吃不下東西。
生:它還會生病呢!
師: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寧愛鳥,給它自由;孩子愛鳥,把它捉回去,讓它失去了自由。列寧是真正的愛鳥。
(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問題也迎刃而解了。同時課堂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3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伙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后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語文課堂,在備課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指導,進行引讀,不斷提高學生讀和說的能力。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吃西瓜、吃雪糕。”“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用柳條編花環、戴花環。”“課余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丟沙包、跳長繩。”等20多種說法,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然后我緊緊抓住做風箏時的.快樂來教學。首先用“你放過風箏嗎?放風箏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來導入教學,學生個個都說心情快樂。接著我又用“你做過風箏嗎?”帶孩子們進入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通過自由朗讀、比賽讀、默讀的方式,讓孩子們找出哪些句子和詞語表現出了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在一聲高過一聲的朗讀聲中,學生體會到了快樂,似乎自己就在做風箏一樣了。學習積極性再次調動了起來。
最后我布置了一個小練筆:仿照《風箏》的寫法寫童年的一件趣事,孩子們這一次的作文似乎比以往寫的都好,多數學生都能按一定的順序寫,能初步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了。
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4
在第一課時的識字、識詞的過程中,利用課前預習學習與工具書一同來幫助學生解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通過集體反饋,對重點字詞進行理解,使識字教學較好地落到實處。
在第二課時的閱讀理解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列寧喜歡它的方式就是讓它自由,而小男孩卻想占為己有,并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從文章當中找出描寫灰雀的句子,并用波浪線畫出來,同時大聲朗讀,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筆。并順勢請學生看看課文中列寧是怎么對待灰雀的。學生很快感受到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我又特別提示了一下,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學生很快找出了“每次”“都要”“經常”這幾個重點詞,并在朗讀的時候讀得重一些。在教學列寧尋找灰雀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一讀列寧說的一系列話,并對每一句話進行反復的有情感地朗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寧發現灰雀不見時的那種著急、擔心、惋惜的復雜心理,喚起學生的共鳴。然后提問:那聰明的你們知道灰雀去哪了嗎?請你來幫幫列寧的忙吧!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上來了。孩子們都說是小男孩捉走的,我就請他們從課文中找出依據來,大家也都能找到“男孩說:‘沒……我沒有看見’”這句話,通過朗讀,能從男孩說話吞吞吐吐中意識到他心里有鬼,灰雀的失蹤肯定與他有關。隨后,一步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對話,在對話中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列寧對男孩的愛。在學生已經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再引向認識道理上。
最后,我讓孩子們分角色表演讀課文,加深了理解和體會。
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5
《灰雀》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主要講的都是發生在名人身上的不平凡小事,從他們這些小事中,使學生感受到他們的不平凡。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朗讀課文和學習生字、指導書寫兩個環節。在第一個環節中,我首先運用多媒體出示“自學指導”,告訴大家按怎樣的步驟一步一步地深入學習課文,也為學生傳達一個信息,課文的學習都可以按這樣的步驟。在檢查朗讀時,我注重引導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出感情,并說說理由。我讀出我喜歡的語句,并示范讀,給學生做了例子。但這里我沒能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導致學生在說理由時,不知從何說起。
第二環節,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應把這一環節作為重點,多花些時間讓學生介紹識字方法,并把生字用課件展示它的結構、偏旁等,幫助學生記憶。
整節課中我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我在讓學生一齊讀課題時,學生把整篇課文一齊讀了一遍,在他們讀完后,我告訴他們沒按老師的要求去讀,應聽清老師的話,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在書寫生字時,告訴大家不但要用識字方法記憶字形,還要在書上描紅,了解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寫出干凈、漂亮的字來。
《灰雀》一課中,學生對這幾句話,不容易讀出味來:“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一定會飛回來!”于是我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請同學們來對著我讀──我現在是列寧,學生讀“一定會飛回來!”我搖頭,還說真的會飛回來?學生馬上又著急地再讀,“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在爭辯中,讀出味來了。
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6
《母親的賬單》是教科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60芬尼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這篇課文把母愛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得極為動人。
為了上好這一課,我把平時生活中使用過的各種票據,比如匯款的回執單、超市購物單等等,都留存了下來。開始上課時,我把這些票據一一呈現給孩子們,并告訴他們這些就是所謂的賬單,它們都與“錢”有關,而古代曾經以貝殼充當貨幣。在板書課題時,我故意把“賬單”中的“賬”字寫成“帳”,而且還對孩子說,要想寫一手好字,首先應該把字寫正確,因為老師也經常寫錯別字,結果鬧出不少的笑話,今天老師可不希望這樣的笑話再次發生。
等我把課題書寫完畢后,又問學生:“同學們,仔細看,老師寫得很認真,是不是都寫對了?”經過我的提醒,學生們一個個伸直了小腦袋,聚精會神地看著黑板,有的同學還一邊看,一邊伸出自己的小手在書空。原本打算,我通過班里一直都很認真的孩子發現錯誤,再給其他同學以警示。正當我暗自慶幸自己的.別出心裁時,突然一只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老師,那個‘帳’字你??”話音未落,其他的孩子也都紛紛舉起了小手。他們的發現正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又連忙把字改正確,并且笑著對他們說:“真是好孩子,你們都有一雙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眼睛,真棒!”這時,有幾個班里的尖子生可不安靜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對我說:“老師,你真壞??”
我參加工作已經十七年了,我熱愛自己的事業,我理所當然地不希望給孩子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可這一次,雖然得到了學生們對我說出的“你真壞”這樣的評價,可我心里清楚,這些都是善意的,他們也都明白我為什么要這么做。結果正如我所料,在第一單元小測驗“看拼音寫詞語”一題中出現了這個詞,全班沒有一個同學書寫錯誤。當我進行試卷的講評時,我問學生是怎么記住這個詞語的,學生們就開始七嘴八舌地說起開學初的趣事。看著他們得意的神情,我開心地笑了。
對于一個老師而言,還能有什么事情比這件事更讓人高興的呢?回顧那一課的經歷,我突然發覺:作為一個老師,不能只知道在學生面前發號施令,否則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相反,老師應該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同一個位置,和他們成為學習上的好伙伴、好朋友,可以把自己學習的經驗和體會毫無保留地說給學生聽,讓學生從心底接受你、接近你,和你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從而使學習的氛圍變得輕松和愉悅,也許這就是教學的藝術。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只要我們肯于積極思考,一定能夠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7
根據新大綱、新教材的精神,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為重點。那么,怎樣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大綱要求呢?我認為應切實抓好段的讀、寫訓練。
讀段
在段的讀、寫過程中,讀是基礎,應抓好三個環節的讀。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在此基礎上,才轉入講讀,指導理解課文內容。二是講讀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四自然段,第一遍讀,初步了解整段話寫什么;第二遍讀,概括每句話寫什么;第三遍讀,抓住重點詞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二句,這句話寫什么?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寫魚的多。)第三句話寫什么?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可以知道魚的數量多。)講讀后的讀,要突出"熟"字,要指導反復誦讀,直至熟讀成誦。
寫段三年級作文重點是練習"寫出內容比較具體的片斷",在實踐中,我把寫好總分段作為寫段的基本訓練。并堅持寫好總分段的幾條具體要:
1、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2、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
3、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復。
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8
《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課文首先寫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災,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當時的重要性;然后寫小姑娘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隨著一次次讓水,水罐也一次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地球上終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應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在于,讀關于愛心的神奇故事,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這篇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讀為本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心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創設情景引發情感陶醉
由于兒童生活區域的局限性,這篇與我們孩子生活仍相距甚遠,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調先有情",即我們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引導性材料,建立起與課文的聯系,以引導學生的注意與興趣,誘發積極情感。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設想處理水的種種方法和理由,既能調動學生課堂的參與的積極性,還可為凸顯文中小姑娘廣博無私的愛心做鋪墊。于是上課伊始,我利用flash動畫課件和凄涼的音樂為背景,我把形、聲、光、情、意融為一體,接近時空距離,然后有感情的朗誦課文的第一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認識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有了水認和萬物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沒有了水,等待人和萬物就只有死亡。使學生身臨其境,誘發學生的情感。
二、自主識字,輕松識記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于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教學中。我運用直觀形象的課件,進行識字教學。先通過學生自主識字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勵他們同桌合作識字,并全班交流識字方法,識字過程體現循序漸進,先認讀帶拼音的,再讀去拼音的生詞,最后進入猜讀小熊身后的不帶拼音的字,讓學生趣味識字,加強鞏固。
讓學生在輕松、寬松的氛圍中學習自主識字,體會了主動探究、合作探究的快樂。學生體驗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同時識字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展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讀書指導具有層次性。教學中我利用自讀,讀通難讀的長句子,感情朗讀來推進教學。而且每次讀的要求不一樣,層次也不一樣。
2、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感情朗讀,教于讀書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我讓學生再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默讀,畫出學生最感動的語句,并思考是什么讓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動。然后讓學生再小組內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時候,我根據學生的立足之出,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并讓學生在各種讀的方式下,總結出如何將課文讀得又感情,如何去體會課文所蘊涵得情感。讓學生在感情朗讀得同時習得讀書得方法。
這一節課結束了,可是留給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現在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今后應該改正:
1、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緊的課堂節奏。
2、讀書指導上有點不到位,過渡型語言不簡潔明了,有些不準確。
我會用汲取本節課總結的經驗和教訓,用于以后的課改之路上。
【三年級語文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第八冊教學反思07-03
小學語文第三冊《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通用17篇)11-05
小學六年級語文全冊教學反思03-21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學反思01-20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全冊教學反思06-11
語文的教學反思11-29
小學六年級語文全冊教學反思10篇03-21
小學六年級語文全冊教學反思(10篇)03-21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