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
兩位數退位減法是個本單元教學的難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教學時,我注重采用去圖書館讀書的完整情境,體現數學同日常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得有趣,感受到數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同時,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都積極引導和參與學生的討論,并引導學生耐心傾聽、提出問題,協助學生從單項交流邁向多項交流,同時擦出新的交流火花。而且能夠注重學生的收獲,但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的形成與發展,利用積極的評價手段,使不同的學生都能通過適合其思維特點的途徑展示自己,發展自己。讓學生成為創設情境的一分子,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與注意,進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欲望。
我注重語言習慣的培養。繼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限制提問范圍,因為要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單只是讓學生面對情境提出問題,更深入的是在活動中進行質疑、交流,如此限制提問范圍,避免偏離主題的現象,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保證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的前提是必須經過獨立思考,即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應該有獨立思考意識。“誰能再講一講,請你的合作伙伴再給小朋友們講一講好嗎”,這樣邀請其他同學重復方法的過程,既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傾聽的能力,同時使他們的見解能夠被班內更多的成員理解并表述出來。教師提出的問題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在教師的問題基礎之上,也在對學生提問題。提出“為什么十位上從3變成了2”,而這正是退位減法的關鍵,此時此刻它已經變成學生內心渴望解決的一個問題,一種發自內心的需求。教師從匯報開始多次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學生之間就很容易公開、真誠地對他人表達欣賞之情。正確的評價不僅使學生相互之間更加親密,加深彼此之間的信任感,更使相互間感到合作愉快。多樣化的算法還需要合理優化,優化的實踐者應該是學生,優化的過程也應該是有學生自身特色。
在練習的過程中,每種書打開后是不同的練習題,學生在這種情境下完成練習既新鮮又興奮還很認真。這樣安排讓小小圖書館的主情境更加完整。最后讓學生通過反思自己和同伴學習的情況,使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和分享學習的樂趣。
但是,在教學當中,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將不同方法進行梳理、歸類,這將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聚合思維,使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2
有趣的圖形拼組這一教學內容,我們主要從認識圖形的特點,從對圖形的鞏固認知到練習,每個環節層層深入,從認知連洗到動手操作練習,每一個環節深深地吸引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也很享受參與活動的樂趣,教學過程中利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多媒體課件,讓生加強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讓同學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探索圖形的特征,通過魔術袋讓生通過摸一摸,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充分感知圖形的特點,進一步鞏固了學習內容,通過幾個環節的游戲設計,A生能夠很快的掌握學習內容,對于該組學生的教學目標設計過低,應該在知識內容方面在增加一下訓練的強度和難度,B生的目標內容正適合該組同學的認知特點,所以在最后鞏固練習環節,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圖形,并A生剪一剪,BC生動手貼一貼的形式,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并鞏固了對圖形的認知,初步感受有趣的圖形帶給同學們的驚喜,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課堂教學效果較為明顯。
通過本節課的教育教學活動我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對學生兼顧不過來,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讓A生帶動BC生,這樣A組的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了,其他孩子的學習也能夠提高,今后應該在課堂中加強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的到不斷的提高。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3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由于大部分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見過也接觸過人民幣,所以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時,首先引導小學生們認真仔細觀察人民幣,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辨認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幣。在學生學會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嘗試把人民幣分類。
本課的重點是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學生兌換人民幣的游戲。(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付錢方法,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同樣1角的付錢方法也是運用兌換人民幣的游戲)。從而使學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再以一些練習來鞏固加深對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創設了購物活動,讓學生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購物,學會自己付錢。在課中我組織了商店購物的活動,讓學生在付幣、找幣的活動中滲透了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教學時,認幣、換幣、取幣、找幣等活動都做到人人參與,有的是個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習探索知識的方法,并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了更大的學習興趣。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于每個學生的回答,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總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使得課堂盡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4
整十數的加、減法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為了將其教學目的落到實處,教學本節課時要力爭做到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是由傳統數學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計算的知識是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本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與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應該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本課的練習設計要注意這樣幾點:a.講究練習的形式;b.多進行口頭練習;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總之,我感覺這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教師輕松,學生愉快,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5
《統計》這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整理簡單數據,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分類整理數據的方法,并把經過整理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
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營造了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然后去探索、去質疑、去尋找答案,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沖突,讓學生主動地構建了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呈現的獨創性。
能夠用來促進學習的任何正當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由于統計實際生活中的隨機性內容在教室里不便開展,于是,我利用學具中的各種形狀的幾何圖形卡片,讓學生體會到“數一數”不能正確地統計各種形狀的幾何圖形卡片的個數,從而產生了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了學生自主選擇和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
二、探索的自主性。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用已有的經驗已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于是通過觀察、討論、分析,自己探究出多種記錄數據的方法:有的把各種形狀的各種形狀的幾何圖形卡片分類記錄,有的用畫“☆”表示卡片的個數,有的用畫“正”表示卡片的個數,有的則用打“√”的方法記錄卡片的個數……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動手將幾何圖形卡片的個數統計出來,親身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使學生對數據的整理與歸納的思想得到了發展
三、數學的實用性。
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本課通過對幾何圖形卡片個數的統計和分析,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了數學的價值。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6
抽象的立體圖形前,大膽想像,正確辨認所搭擺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的形狀。《看一看(二)》教學反思本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體驗、合作交流的過程。學生在輕松、快樂地搭、擺積木中,完成對本課的學習。教學過程中,我把自己放在了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讓學生能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學習。我為學生創設了動手操作的機會,搭一搭、看一看、連一連、畫一畫等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參與拼搭、觀察、感知,使學生建立起豐富的表象,在抽象的立體圖形前。數花生
《數花生》一課主要是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數花生,來激發學生數數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數花生的活動,學會用一個一個數、二個二個數、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等方法來數100以內的數,體驗數量與物體的對應關系。感覺比較成功的一點是: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還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數一數在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為學生提供數量是100的實物學具,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了直觀教具。充分利用學具中的小棒,讓孩子們自己說說你想怎樣數出100根小棒,明確100的基數義,同時讓學生在數物品的過程中對計數單位“一”、“十”和“百”有一個感性認識,在出現有不同的數法后肯定了他們10根10根數的方法后,告訴他們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并結合課件演示,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
數數這一環節以學生按照各種形式數數為主,逐步突破本課的難點──數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邊擺小棒邊數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一捆就是十,可以十個十個的數和一個一個的數,學會數100以內數的順序,通過操作達到突破本課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的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學到知識和中鞏固知識。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7
核心提示:本節課是學生在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和整十數的基礎上學習的。要求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因為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在學習了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
本節課是學生在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和整十數的基礎上學習的。要求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因為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在學習了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減和不退位減,讓學生說說哪幾題算起來很容易,算一算,為什么另外幾題算起來比較難,得出個位不夠減,是退位減法,不僅揭示了課題,而且復習了不退位減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區別,知道了退位減法的難點,為什么不容易算,因為個位不夠減.
在30-7=計算過程中學生有下面幾種算法:(1)利用數的組成30-7=23,把30分成20和10,先算10-7=3,再算20+3=23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擺出的小棒再寫出算式的方法教學,,并說出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到黑板講解,我在講評加強理解,鞏固算法會更好。3)利用計數器演示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當十,加強理解,(4)豎式計算,對于數位的理解,孩子們可以說都會,整十數減一位數。
有了第一道題的鋪墊我讓學生嘗試25-8這道題,幾分鐘過去,我巡視了全班獨立學習的情況后,回到講臺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醒目地寫下兩道算式:
25-8=17 25-8=23
“同一個算式,在我們同學中為什么會得出這樣兩個不同的結果?你認為哪個對?請同桌學生討論:看看這兩種計算結果的正誤,對的要說出,錯的要找出錯因。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如果遇到個位數字不夠減時該怎么算?孩子們都認為25-8=17是正確,第二種出現了這樣的結果甚至學生當減數個位不夠減時,居然倒過來減,對于減法的意義理解不夠。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明白課堂上老師不僅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表達能力,更要注重后進生的學習掌握情況,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群孩子的身上,及時發現并糾正孩子的錯誤,爭取讓每一位孩子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8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完成“百數表”,然后從“百數表”里尋找規律,通過整理,觀察,對比之后,復習數數,寫數,有使學生能更清楚地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在表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排列規律,這一整理活動,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從認數中獲得知識,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100以內數之間的內在聯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課前我讓學生預習38頁,進行讀、思、劃,對課本進行補白,完成例題及“做一做”的練習。
教學中,讓學生給十位、個位是3的數涂上不同的顏色,不僅使學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內各數的排列順序,而且深化了對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的理解,還激發了學生探索規律的好奇心。
接下來再完整地分析數目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小到大……讓他們去看、去想、去討論后,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來發現這些已知數的規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在數目表中找數。提問:與90相鄰的兩個數分別是多少?從7數到12數了多少個數等題。給學生開闊學習思路,教給學習方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能主動與小組成員一起思考討論問題,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進一步培養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9
這節課后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數學來源于生活但與生活又有本質的區別,數學是對生活現象的理性思考和提升。做老師的必須引導學生明確這一點,并且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思維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主要教學例8。例8有兩個目標就是讓學生理解有兩種情況用到減法:一是求找回的錢就是用付出的錢減去花掉的錢,二是比較兩種價錢貴和便宜也用減法。計算人民幣減法也和加法一樣先統一單位然后再計算。我本想例8無非就是把加法變成減法,學生應該也是迎刃而解。可是真正教學時我才意識到自己高估了學生,自己又一次犯了自以為是的'錯。學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錢,但不明白找回的錢就是花掉后還剩的錢。“找回”兩個字和他們所學的加和減的含義好象脫節。可見我平時的教學不夠靈活,在教學加減法的意義時,我應該給學生提前滲透花錢的時候,花掉就是去掉,找回就是還剩,求找回的錢就是用付出的錢減去花掉的錢。
在我教學例8的時,學生能夠理解題目的意思,就是要買一個皮球6元,付出1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學生幾乎異口同聲馬上就能說出是4元,但讓他們用算式表達他們的思考過程,他們卻只有少數能說出。這出乎我的意料。看來他們的生活經驗遠遠高于他們的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啊。()于是我又從他們熟悉的生活場景開始引導。如果你要買一根5角錢的雪糕,你給了售貨員1元,他應該找你多少錢呢?他們說是5角。怎么列算式呢?他們意識到是用1元減去5角等于5角。我再次引導為什么用減法呢?因為這5角錢是買雪糕花掉的,而且是從1元里花掉的,花掉就是減去,要找的錢就是你自己還剩多少錢。當找回多少錢和還剩聯系起來時,他們好象又有很多人理解了。到是計算方法上還比較順利。
我現在想,應該可以把教學指導思想放開些,不要拘泥于例題。而是設計“購買游戲”,我當顧客,學生當售貨員。當我把錢付給學生的時候,激發學生探求“找錢”的欲望,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要找的錢”要用我付給學生的錢減去物品的價錢,或者小組內活動,組長當售貨員,同學們當顧客讓每個學生參與計算“找錢”的過程,細化算理,鞏固算法。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0
一年級下冊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認識人民幣》教學目標是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還是有的,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有了相應的知識經驗。而且,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人民幣都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認識的面值,并能從人民幣中找出識別的信息,但是缺乏對人民幣清晰、系統的認識,對人民幣的附加價值缺乏了解。在另一個班試教時就發現,孩子們雖然都認識人民幣,但對其各種面值之間的聯系、大小關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說5張2角的人民幣可以換一個1分錢的硬幣。因此在后來修改時,我有意識的將元、角、分的十進制關系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
孩子們大多都有購買的經驗,但是支付方式和購買方案欠靈活,因此采用了課本上做一做的習題,1元可以買什么東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業本、1角的扣子。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自己尋求答案,想出多種購買的方案,可以只買一種商品,也可以兩種或多種商品,在思考中進一步體驗到人民幣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課上下來,我自己感覺孩子們學得很開心,本來就是生活中常見的經常接觸的東西,學起來很有勁,認識人民幣和換錢游戲的環節都積極踴躍的參與。但是從隨堂的練習中來看,我對新版、舊版人民幣的認識這一塊還是把握不夠。教材是20xx年編寫的,那個時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幣,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經漸漸淡出人們視野了,特別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第五套人民幣大多都能從生活中認識,這堂課只是把知識系統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幣對他們可以說是一種新的知識點。但是書上的習題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幣為主,孩子們紛紛說看不清楚。其實在認識人民幣一環節,我就將同樣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幣和第四套人民幣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兩種版本的人民幣聯系在一起了。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1
本單元是在學完“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本單元不僅僅是學習計算的方法和技能,還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運算的含義,發展數感,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教材設計了“套圈游戲”“乘船”“乘車”“今天我當家”四個學生熟悉的現實情境,通過這些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理解數學,強調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注重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注重學生估算意識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今天我想就“估算”進行反思:
第一、在“創設情境”時,我向提出估算的任務,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也給學生的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第二、課堂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中會出現不同的估算方法。
第三、引導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估算的結果是否正確,自然地引入下面的教學。如“套圈游戲”中,創設情境:淘氣與笑笑都非常喜歡套圈,最近他倆進行了一次套圈比賽,并把成績記錄下來了,請同學們看看統計表,淘氣能贏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氣 24 29 44
笑笑 23 30 41
(學生思考)師: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估計的。(學生小組交流)能把你的估計方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全班交流)生1:我發現淘氣除了第二次比笑笑成績低,其他兩次都比笑笑高,所以我認為淘氣能贏。生2:淘氣兩次得20多分,1次得40多分,而笑笑1次20多分,1次30多分,1次40多分,所以笑笑贏。生3:第一次淘氣比笑笑多1分,第二次笑笑比淘氣多1分,他們就一樣多了,而第三次淘氣又比笑笑多。所以我也認為淘氣贏了。……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估計,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到底是誰贏了呢?我們來算一算吧。……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2
第六單元的標題“購物”點明了本單元內容的特點,即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一系列熟悉的購物活動,使學生認識人民幣,能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買文具”認識小面額人民幣,通過“買衣服”認識大面額人民幣,通過“小小商店”學習正確使用人民幣等知識,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放在購物活動中體會人民幣的功能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方法,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進行等值兌換方法的多樣性。但是一年級小學生比較缺乏購物的實際經驗,學起來非常抽象,難度很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算錢。4張20元+6張1元=()元,3張5元+5張2角=()元。這部分內容學生出錯,看到5張2角馬上會算成10元,看到4張2元會算成6元,從而導致最終結果出錯。
2、付錢。剛開始有的學生會寫1張30元、1張80元等等,鬧了不少笑話。3、找錢。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這部分內容也較難,運用已學的減法知識,學生慢慢地在接受,但還是容易算錯。
我的想法:
1、學生實在是沒這方面的經驗,在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別說用錢了,就連最常用的人民幣都沒摸過,現在會認人民幣已經很不錯了,至于兌換和算錢實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長大后連傻瓜都會用錢,為何非這么“拔苗助長”不可?
2、我覺得這部分內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話,可以分梯度進行,一年級“認識人民幣”,讓孩子有個初步的接觸;二年級“兌換”人民幣,因為二年級孩子已經學了乘除法,兌換、互換相對好算;三年級再學習“付錢、找錢”,學生有了用錢的直接經驗,“付錢、找錢”就不在話下。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3
現代交通運輸與人們社會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乘車是他們與交通運輸發生的最經常的聯系,因此,課程把這部分內容單列標題,進行比較詳細的講述。這是本課的教學要點。本課由兩部分組成l)學習乘公共汽車;(2)學習乘輪船和火車。課文以一個小學生能夠獨立乘車為標準,從看簡單的交通圖、看站牌、上車后注意事項三個方面講述了乘公汽車的常識。關于乘輪船和火車的內容,課文采取了略寫的方式,用了四幅圖,把乘輪船和火車時應注意的、帶有共同性的問題表達了出來。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以情境教學為手段,通過合作、探究與自主建構,實現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應該說,乘車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但在長途旅行時,大多數小學生都是在父母的帶領下乘車乘船。如何獨自乘車或乘船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些難度。所以我先讓他們交流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展示自己體驗、探究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歸納講述。對于學生沒有考慮到的,我適當的用小故事和課件加以引導,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學會乘車和乘船,并獲得成功的喜悅。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兩點反思:
首先,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用估算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并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估算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但最恰當的算法,應該是學生經過自己的分析、辨別,找出的方法。教師在這里沒有直接指出該用哪種方法,而是讓學生在體驗、比較和反思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規律,讓學生從剛開始的反對到最后達成共識, 表現出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的尊重,表現了教師對延遲評價的合理運用。以及對于鼓勵算法多樣化的充分體現。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4
《人民幣的認識》這節課教學的重點是認識人民幣,難點是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的換算。教后我覺得具有啟發和收獲的地方有以下幾方面: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模擬人民幣,一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了新課。通過模擬購物的,了解人民幣的作用,兌換游戲加深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關系,培養學生的用數學的意識,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
根據這節課的知識的特點,我設計了許多的活動。如給人民幣分類,不同的付款方式等等。在模擬購物活動時,利用學生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愛好,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作用,培養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
本節課我實現了預定的目標:在認識人民幣,掌握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換算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并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認為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合理利用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式學習。
不足之處:
在教學設計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打印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上課時給學生展示,結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出現了混亂,農村孩子東西見的少,他們問:“老師,這是真錢嗎?”“可以送我們嗎?”這說明我備學生方面做的不夠。雖然后來我及時解決,把思路拉了回來。
教學時要“以學生為本”,比如小組合作熟悉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間和合作的機會。但是在教學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于學生對分幣的陌生,應該捉住學生提出的問題“5分是5角嗎?”讓學生來展開討論,可能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我回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這是不可取的。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學生好多都看書了。反思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第一是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由于“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講的又不夠。第二是以為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實在這是熟悉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熟悉同樣重要,隨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系,分幣的熟悉是不容忽視。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5
平面圖形的認識"作為小學階段學生認識幾何圖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怎樣使學生既對這5種圖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認識,還能初步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一些數學思想的滲透,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這節課只有在認真領會課標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各教學環節,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情境的創設與問題的提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本節課我創設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七巧板"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最熟悉的一種玩具,幾乎家家都有。"七巧板"是他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2、能從學生認知經驗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對這5種圖形的認識,我改變了教材原來的編排順序。這樣安排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體現了教師能認真鉆研教材,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處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3、重視學生的體驗,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1)能讓學生在"玩"中體驗。
(2)能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
(3)能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
總之,"平體圖形的認識"一課,在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體驗性方面,都能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努力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基本理念。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5-26
小學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4-14
小學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15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4篇)05-26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通用22篇)04-23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6篇)05-08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25篇)04-2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0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