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1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1噸的概念,并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了解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體重?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么做單位?(板書:千克?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1千克=1000克)
你估計老師的體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創設情景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水果市場逛一逛。看,這里到處可見一箱箱的水果,真熱鬧啊!讓我們拿一個大蘋果看看能有多重吧![出示:一個蘋果重200(克)]
那一箱蘋果呢?[出示:一箱蘋果重10(千克)]
[出示:一卡車蘋果重3( )]一卡車蘋果的重量是3克,還是3千克?都不恰當,是吧?因此,人們就又規定了一個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單位——噸。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噸”。噸也是一個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噸與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二、講授新知,解決問題
1、1噸有多重
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讓學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1個同學的體重約是25千克,4個這樣的同學約重多少千克?(約100千克)
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約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聯系班中40個體重約是25千克的同學,讓學生感悟1噸的重量。
2、哪些東西大約有1噸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重1噸?
(2)一頭牛約重500千克,幾頭牛約重1噸?
(3)你能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嗎?請在小組內相互說說。
(4)你認為什么樣的物體要用噸作單位呢?
小結:我們在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噸作單位。
(5)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噸作單位的嗎?
(貨車的載重量、電梯的載重量、橋的載重量等)
(6)完成32頁的做一做,集體訂正。
3、單位換算
剛才我們認識了噸,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質量單位?請大家把這些學過的質量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理一理。
反饋后,提問:“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千克和克呢?”
通過剛才的整理,哪個單位最重?最輕的是?
4噸=________千克
3000千克=________噸
學生嘗試完成,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課件演示)
4噸=4000千克,因為1噸=1000千克,4噸就是4個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3000千克=3噸,因為1000千克就是1噸,3000千克有3個1000千克,也就是3個1噸,就是3噸。
完成32頁做一做,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1、估一估,連一連
大象 鯨 山羊
50噸 60千克 4噸
2、在一輛載重是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為什么?
3、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卡車載重4( )。
(2)小明體重35( )。
(3)一塊橡皮的質量是8( )。
(4)碼頭停泊的貨輪能載貨10( )。
4、13頁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介紹方法
四、課外延伸,加深理解
1、日記一則。
大家好!我叫小馬虎。星期日旱晨我從2分米的床上起來,洗刷完畢,就去吃旱飯。我吃了一個50噸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開始做作業。我做的幾道題是這樣的:
5噸=(5000)千克
4020千克=(4)噸(200)千克
3噸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園,看見公園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時30分我睡覺了。
2、你知道嗎?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學生談談感受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2
“噸的認識”是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的對象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何將“噸”這個抽象的概念,以具體、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如何讓學生體驗“1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好的數學教學內容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使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變得有趣、生動,容易感受。本節課在創設問題情境過程中,先讓學生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的“過橋問題”、“貨車、電梯的載重量”、“多少物體的重量約1噸”、“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作單位”、“估計一些大動物的質量”等,使學生體驗到“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噸”的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但在教學的同時我也有許多困惑:三年級的`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較差,讓學生推算多少個物體重約1噸比較難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體能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現;雖讓學生進行較充分的體驗,但畢竟是三年級的學生,“噸”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太遠,有的學生對“千克”、“克”的質量的表象還不清晰,對以“噸”為單位的物體質量的估計就有些離譜。有一位學生說“一幢教學樓”“一棵樹”的重約1噸。教學時要讓學生在估計時與“1噸”重的表象,如“2頭牛、40位同學”進行比較。
還有,本節課如能設計在學生中找幾個25千克重的同學,讓同學嘗試背一背這些25千克的同學,看看誰能背的動,誰背的不止一個同學。這樣的親身參與活動,應該更能使孩子體會噸的重量。
總之本節課,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系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體驗、分析、推理、估計、想象,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以具體的實物建立“1噸”的表象,讓學生確實感受到“1噸”是很重、很大、很多的。讓噸的單位換算融在“動物體重”的估計與轉換之中。能使學生在主動獲取新知的過程中,思維得到鍛煉,情感得到體驗,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3
《噸的認識》重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噸的觀念。力圖體現“猜測、驗證、操作、感受”等以學生“體驗”為主的總體思路。根據課堂實況具體反思如下:
一、以“動態生成”為魂,發現知識的生長點。
1、猜測中生成的懸念:
一開課,讓孩子們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擔猜測的,老師預以表揚……正在猜測的熱烈氛圍中,教師告訴大家一個秘密,20個這樣的老師的體重合在一起有1噸多重,使孩子們引起對噸的懸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礦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噸。50桶20千克的礦泉水是1噸,探究體驗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了噸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計體重的游戲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作是25千克,40個這樣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會有1噸。而在班級內有52個小朋友,此時此刻想說些什么?有小朋友從安全的角度分析,這么多同學去乘同一輛公共汽車會超重,產生不安全的隱患,滲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說到:60×25=1500千克,1500千克就有1噸500千克了,超過1噸了,依次得出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這樣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整堂課在知識呈現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相互激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動態生成中產生知識的生長點。
二、以“體驗學習”為主,變革學生學習方式。
1、體驗于建立表象時:
通過掂2分硬幣,體驗1克的感受,再次提1千克的物品,靜靜地體驗1千克的物品提在手中,停留片刻,有沉的感覺,通過掂、提的親身經歷,對1克、1千克有了進一步的體驗。接著試抱老師,抱不動,估計老師的體重,想象20個老師合抱在一起約有1噸,1噸有多重:1噸重的物品還能用手來掂、提嗎?通過掂、提、抱等體驗活動,初步建立了“噸”的表象,初次感受到“噸”。
2、體驗于方法引出時: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猜一猜體重,聽一聽真實的體重的體驗活動中,動態生成了一個新問題:現在咱們班有60個小朋友,平均每人的體重看作是25千克,那么全班同學的體重有多少呢?此時就涉及到了“1500千克”,超過了1噸該怎么表達自己此問題,很自然地引出了1500千克=1噸500千克,4噸800千克=4800千克……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引出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將學習變成了主動的學習。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4
首先在第一個環節我是讓學生看圖然后問知道了什么,這樣的效果就是學生回答的一知半解的,現在想這樣的文字的解決問題,應該先讓學生讀題,只有讀懂了題的意思學生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后面的表格上,我將重點弄錯了,認為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要有序,課后與大家討論才知道,解決問題就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知道問題解決的方法。還有在討論的環節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如果開始就進行討論,這樣后進生就有偷懶的嫌疑,就不能達到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之中,久而久之,好學生越來越好,后進生越來越落后。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甚至還會有一些同學就會對數學失去學習的興趣。第二個班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注意這些問題,效果明顯要好一些。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11-11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4篇05-04
小學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6篇05-02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1-2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