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匯編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采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鐵為什么會生銹?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學生帶著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為什么地球上會有空氣 ”其他學生聽后哄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么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欲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并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秘。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應該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2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采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鐵為什么會生銹?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學生帶著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為什么地球上會有空氣 ”其他學生聽后哄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么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欲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并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秘。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應該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3
《科學是__》這一課是整套教材的一個啟蒙,讓學生在理性上明白什么是科學,即科學不僅僅是需要學習的一堆知識,同時也是對過程與方法、技能思想上的一種積累。
首先,我在討論“科學”是什么的環節上分成了三步,由淺入深。從觀察一些圖片明白科學是一些發明創造之類的大事情,同時逐漸引導學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回憶自我是否有過類似于科學家的研究經歷。其次,利用空氣占據空間這個活動意識到平時“游戲”的時候科學就伴隨著自我。在最終加入了“琴納與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讓學生理解“科學”是什么。體會到科學并不神秘,它就在我們身邊。
其次,三年級的學生剛接觸科學,很多課堂的要求、習慣都不明確。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讓學生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強調常規的管理。但過多的要求可能又會制約學生的發展,限制他們的思維。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課堂。在我讓學生根據科學探究的過程復述琴納與牛痘的故事,為防止有些同學在那無事可做,我提出要求,認真傾聽,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改善,既提出了課堂要求,又讓學生有事可做。
再則,我們要用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敢問、愛問、善問的精神。但與此同時,還要幫忙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對于其他一些問題,不能不管不問,要尊重每位同學的思想成果。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4
一.怎樣的課堂才干調動起同學的學習興趣。
1、情景的創設。
好的開始是勝利的一半。一節課如能開個好頭,發明出一個環境來感染同學的興趣,就可以大大地調動起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在科學課中可以創設一種懸疑的情景,讓同學驚嘆“為什么會這樣?”,或者挑起同學的認知矛盾抵觸。從而讓同學發生探究的熱情。
2、教師的激勵性語言。
3、設置扣人心弦的疑問。
假如教師平鋪直敘一講到底,同學就會厭煩。如能設法設置一些好的疑問,就能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引起同學的考慮??
二.什么是要讓同學說出來的,什么是老師直接告訴的,要分清楚。
當大局部同學有能力探究出來或者他們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時,就可以讓同學說出來。如《液體的熱脹冷縮》讓同學想方法怎樣讓水在透明管子里的變化看得更清楚,并提供了紅墨水給同學,那同學看到了現成的資料當然就會想到把紅墨水滴到水中,這樣就能看得更清。這是他們能力可達,完全可以讓同學說出來。
但假如同學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他們的能力是缺乏以把問題探究出來的,那就需要老師直接告訴同學。如做液體熱脹冷縮實驗用的管子上面有兩個黑色的小圈,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同學之前沒有接觸過這個實驗資料,也沒有做過相類似要做標志的實驗,所以假如要讓他們回答出這個問題,是很難的。這時就需要老師直接告訴同學怎樣使用這個小圈,就不需要再花時間讓他們討論。
三.老師不應該只為了追求知識目標 老師過于注重結論,就會表示在當同學回答到點子上時,老師就馬上肯定。
或當同學在匯報時還沒等同學說完就幫他們做思維歸納。這樣只會剝奪了同學的自主探究權。
在課堂教學中,同學收集到的事實或觀察到的現象,是非常零亂的,在歸納、分析、整理時,老師要注意相信同學,不怕出亂子。如在《液體的熱脹冷縮》一課中,同學觀察到液柱上升,他們都想把自身的發現和同學分享,這時應該讓同學充沛交流他們所觀察到的,不要因為一兩個同學說到液柱上升了就不讓其他同學說了。終究同學雖然看到相同的現象但他們的表達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充沛尊重同學。只要最后老師提出“剛才的幾個小組他們觀察到的一起現象是什么?”就會引導同學從整體的、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問題。
四.處置好預設和生成的辨證關系,教師要善于發現閃光點,讓同學的想法在課堂上得以生動活潑、繽紛多彩的展現出來。讓我們的課堂分外精彩。
在我們科學課堂很多東西是教師預設所無法預料的,正是這些突發的生成使課堂增色很多。教學的進程中,同學應該是積極的行動者,有效的課堂必定有著思維活躍的同學群體,因此,隨著新知識的出現和對新知識的理解,接踵而來的是相應的考慮,考慮便會發生爭辯。許多富有發明性的生成點是一閃而過的,一個時間差,就可能錯失一次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良機。如在讓匯報水受熱時觀察到什么現象,有同學說到“紅墨水越升越高,但水沒有增加”,這時應該好好掌握住這點,引導同學:水沒有增加,但水卻上升了,那是水的什么發生變化呢?這樣就能更好的突破難點。
當然,任何問題總要涉和一個度,無論情況如何,老師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權衡其間的利弊,在預設與生成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8dSG
五.發揮同學的主體意識做得不夠,只是師生交流,缺少生生的交流。
我們習慣于將“少數個體勝利”等同于“群體的勝利”。依靠幾個同學的出
色發揮雖然能夠讓課堂精彩,但教學不應該只有核心同學的道理十分淺顯,依靠少數同學出彩帶來的課堂所謂勝利并不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這不是真正的教育勝利
在科學課中,特別要注重面向全體同學,即使有個別同學學對了,老師仍然要“磨”他們說出理由;即使大局部都同意了,老師還是要問“有沒有不同意見”,鼓勵他們創新。如在《液體的熱脹冷縮》一課中問同學水受熱時,體積有什么變化?讓幾個同學回答后,再讓其他同學評價一下你認為哪個同學回答得最好、最能用科學的語言來描述。然后再說那我們就依照這個同學所說的來描述......或者當一個同學回答得很好時,停下來問問同學你們還有意見嗎?若同學都沒人舉手,則說:“看來大家的意見都一樣。”然后再出結論。這樣就不只僅只有師生的交流還有生生的交流,把課堂的主體地位讓給了同學。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5
古人曾這樣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那如何才能變呢?變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為一個從事科學教學的老師,不僅僅要具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進行教學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現我根據自身經驗談一談如何進行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一、要充分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能不能真正地到達反思的作用,關鍵是看他們能否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能否有助于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領悟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科學教學不一樣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更廣,正因科學涉及到物質世界、性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眾多領域;需要的課前準備更為充分,正因科學領悟需要有結構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組合作探究。在科學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這天,學生早已變成教學的主體,而教師的新舊教學理念必然相互沖突,作為教師務必更新自我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而這一過程教師務必要及時“反思”中快速地轉變過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適應當代教育的發展。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構成不是短時刻內完成的,它是學生不斷地理解與內化的漫長過程。更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構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為了學生科學素養的構成,在學生的科學啟蒙階段即小學階段,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顯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僅使學生學到科學知識,感受科學魅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構成影響學生生命的潛質。
從上述看來“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也是提高教學的捷徑,因此教師務必歸納出自我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要認識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的重要性。
二、要認識科學教學反思的誤區
雖然當前科學課還不如語文課數學課那樣受社會重視,但教師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師不能進入以下誤區:
(1)過分強調科學探究的領悟方式。
科學探究是一種領悟方式,是眾多領悟方式中的一種,顯然不是惟一的領悟方式。科學課堂中有效的領悟需要整合不一樣的領悟方法,需要將教學資料、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思考。比如說,科學實驗課就要以探究活動為主;科學考察課就要以觀察為主;科學閱讀討論課就要以閱讀、討論為主。
(2)過分追求由學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識。
新課程是強調知識的構成就應是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活動構成的。但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識都要讓學生去探究,這根本不現實,正因有些知識受學生閱歷,器材,條件,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探究。
(3)過分重視學生探究潛質的培養,忽視了科學概念的構成。
學生科學探究潛質的培養與科學概念的構成是同等重要的,它們相得益彰。在教學活動中,科學概念的構成是依靠探究活動的,且探究活動與具體的科學資料分不開的,學生對探究的明白不會也不可能脫離科學資料而孤立進行的。
三、要認真地進行科學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課堂教學的規律及評價體系,教學反思一般從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教學資料的有序性、教學結構的整體性、教學方法的確切性、學生參與的用心性、反饋矯正的及時性等方面進行反思。為了使教學反思能夠深入且富有實效,我認為不必須面面俱到,根據科學課的特點,主要要進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是否到位。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教學難點在哪。課后反思時,就就應反思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否妥當,對知識在教材中地位的決定是否正確;教學難點有沒有在教學預設中順利地突破。
(2)活動的設計是否嚴密、科學。科學課上概念的構成都務必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構成合作、交流、探究等潛質并建構科學概念。因此活動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務必是教師在課后認真反思的一個重點。
(3)材料的準備與出示時刻是否恰當。科學課的領悟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關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這些材料是不是圍繞課堂上需要探究的問題而準備的,且所帶給的材料之間有沒有特定的聯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體現出有關的科學概念和事物規律――即帶給的材料是不是有結構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時刻也是相當重要的,正因學生在科學課上對于材料關注往往會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材料恰到好處的出示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學課的領悟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為主,但是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這是正因教師只關注了活動的形式,而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分工不清。因此,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思考學生思維的深度,再思考活動頻率。小組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明白科學的本質,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丟掉了本質內涵。
總之作為一名鄉村的科學教師,只要認識了反思的重要性,不好誤入反思的誤區,認真正確的進行反思,就會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能變、能通、能久,從而科學教育教學工作,使科學教育教學工作邁向一個新臺階。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6
《巖石的組成》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巖石和礦物》單元中第三課,這節課要讓同學形成的科學概念主要有兩個,一是要讓同學認識幾種常見的礦物,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二是利用工具,讓同學利用多種途徑發現巖石的成分,培養其觀察身邊礦物的濃厚興趣。
了解同學關于巖石組成的初始概念,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向科學概念轉變,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本課以“石英、長石和韻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所有的巖石都有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為主線展開系列觀察活動,在觀察中確定巖石鑒定的有關規范。本課優秀教案分成四個局部:第一局部,談話導入,讓同學說說不通巖石顏色的差異為什么會那么大;第二局部,觀察花崗巖,在提供云母、長石、石英標本,以次識別花崗巖的組成成分;第三局部,引導同學對身邊的常見的礦物進行探究。第四局部,拓展延伸,激發同學的興趣。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7
在田老師《點亮小燈泡》一課中,整節課都是圍繞著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教學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孩子天生具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在課程的導入上,田老師很好地抓住了這一點,由兩個黑暗的箱子,提問怎樣能使它變亮?進而導入課題。這樣的導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這樣的導入形式是否可以引入到我的書法課程?例如:在講楷書時,可以用篆書、隸書來導入。因為這些字體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可以引發他們的好奇心。
上學期石老師的信息研修課與田老師的科學研修課,他們的課程都是圍繞著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進行。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種模式在書法教學中也能體現出來,但前提是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書寫知識。書法教學有其特殊性,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的引導、講解與示范不能忽視,不可讓學生胡亂的進行書寫。特別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上,教師得站主導地位。
語言藝術在教學當中非常重要,在書法課堂上,這一點我做的不夠,經常有重復話的現象,顯得有些啰嗦,不夠嚴謹。校監和諶老師給出了很好的建議,讓我們將上課要說的話語全部寫出來。我想以后我會注意的,努力改善自己的語言藝術(包括語音的抑揚頓挫)
學生上課良好的動、靜習慣,關系著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在書法課堂上,要培養學生在老師講授時認真聽,在練習時靜靜地寫的習慣。這些需要狠抓課堂常規,并且要一如既往,逐漸的讓學生形成這種意識。
百仕達小學實行的是小班制教學,家長看重的也是這一點,所以關注每一個學生顯得格外重要。上課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并不是個別的,應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上課的內容。以往課堂中有所疏忽了,在給學生單獨示范時,也是給個別的同學示范,沒有照顧到全部。當然這其中也存在著很多其它因素,以后我會多加注意,以小組示范的形式來進行。
讓學生把漢字寫好,關鍵在于培養其興趣,進而勤加練習。對于這,我還得不斷地努力。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8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采取更適合學生發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資料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齊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資料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進取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能夠經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教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提問,也僅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我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經過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本事。如教五年級科學第四課《根和莖》,出示課題后,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誰能分清根和莖你能說出幾種啊為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莖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五年級第八課《仙人掌的刺》一課,一個學生提到:“為什么說仙人掌的刺就是植物的葉子呢”其他學生聽后哄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樣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經過和蓮的葉子荷葉相比較的講解,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學生明白了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葉子發生變態的原因了.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第十三課《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十分好奇,認真的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進取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9
在第一個班教學時,提出這樣的命題后,馬上有同學提出反對意見:老師,北極星是動的。我納悶,差點讓我不知道如何處置。我詢問同學是從哪里知道的,有同學是從百科全書上看來的,還有幾個是從書本最后的資料庫里面看來的。我順勢問下去,那為什么北極星是動的,而我們教材上還說“不動”的秘密呢?(當時我的想法是告訴同學認識到動與不動都是相對運動的結果,并且還和觀察工具的進步、觀察時間等因素相關)。
同學帶著這樣的問題開始了課堂的學習,書本上展示的圖片,同學觀察比較后,能回答出來的東西很多,在這里同學容易存在的疑問是:
1、北極星在兩幅圖片中位置有一些變化;
2、為什么南極在也能拍到北極星?(這是在學完后同學形成的疑問)。
同學雖然有可能看見過北極星,但真正仔細觀察過北極星的同學,對北極星運行規律的同學知之甚少,這是學習此課的麻煩之處,其實包括我自身在此方面的知識也很缺乏。北極星為什么不動,它周圍的.星體(如北斗七星)圍繞著北極星又是如何運動的?書本上的模擬實驗很直觀,利用簡單的工具,同學們很快會發現星體圍繞北極星運動的規律(有些星體會出現東升西落的現象,還有些始終出現在北極星周圍,另外還有一些一直處在地平線下方看不見)。而此時北極星始終堅持不動,此時同學似乎對這個“不動”多了一份理解。第2個活動,我把北極星貼在墻壁上,讓同學眼光盯著北極星,旋轉椅子,讓同學進一步明白,當北極星處在視線旋轉的中心,她可以堅持不動。第三個活動,利用陀螺做實驗,觀察物體旋轉時的軸心變化,我在教學時,效果不明顯,同學聽不明白,最后我只能直白的告訴同學了。這個活動的設計我覺得有些太簡化了,由陀螺運動的狀況就能讓同學聯想到地球轉動嗎,并且能夠引導出地球軸心可以相對不動,軸心也是可以傾斜著的。 最后我介紹了北極星和周圍北斗七星的運行規律,讓同學閱讀了課后資料,鼓勵同學自身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料,更多地了解北極星和北斗七星的信息。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0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新的課程改革使得科學課的教學模式已經完全的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能力,試圖更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一學期的科學教學,擺在我們面前最大困難是“怎樣讓學生學會學習科學,培養他們的主體能動性,讓他們認識科學、了解科學、尊重科學”。
在科學教學中,我認為通過在教學中融入創造性思維教學,這樣不僅讓自己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同樣也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具體提高的程度如何,視學生的基礎素質和訓練的程度而定。我覺得要上好科學課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在上課導入過程中,要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上課的過程中,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適當的給于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之間共同討論、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第三.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把自己作為一名參與者,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及時的和學生溝通,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它們已經發現了什么,還準備去怎樣發現等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
第四.在提問的方式方法上,我覺得要注意學生的知識范圍,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不易太難。
第五.教師要不斷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要及時的和學生溝通,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
第六.我覺得在課堂上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搜集資料、整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不斷的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
第七.在科學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他們在科學的學習中要懂得環保,積極的去宣傳環保。
第八.教師在教學前準備一定要充分,還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老師之間要共同合作,共同研究,要不斷的開展研究性學習。
以上幾點是我在科學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隨著科學研究性學習的逐步深入,對教師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學習需要教師加強新的教學理念的學習,努力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惟有不斷的求知,才能始終保持學問的前瞻性,才能不斷將最新的知識同學生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師生共同發現、共同研究、共同形成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做到教學相長。
在科學教學中,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夠好,例如:1.上課有時講的太快,對于教學時間的控制上做的不夠。2.教學語言的連貫性上還有待提高。3.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上還有待增強等等。我現在最缺乏的就是經驗,我相信,通過自己在教學中的不斷反思、積累,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研究性學習將逐漸滲透到各門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去。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一定要真正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學本",教材中配有大量的不同類型的探究活動,如資料收集、設計探究活動、觀察實驗等,并附有鮮明的圖片、表格,每章后還設有學習重點的歸納,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學的趣味性、啟發性、思考性,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乃至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促進其自主、持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從這種認識出發,根據新教材自身的特點,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供研究的內容的同時,在學科教學中不斷開展了研究性學習的嘗試。
本學期雖然沒有結束,但是這學期的教學,對我來說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我是在不斷的學習、積累中逐步的提高自己。通過和其他老師經常交流,共同合作,不斷的完善自己。我相信,通過大家的不斷的合作交流,科學的教學最終會邁上一個新的起點。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1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1.運用電教手段,突破重點、難點
電化教育既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優化科學課堂教學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真可謂功不可沒。
1.1運用多媒體教育有利于化抽象為具體
小學自然教材中介紹的一些自然現象因受時空限制,只能由教師言傳口授,學生無法親眼觀察其變化過程,其所得也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性上。運用電化教育手段能使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變成看得見、看得清的東西,變抽象為具體,大大增強教學表現力。例如:執教《聲音的傳播》一文時,學生通過自行實驗,得出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但聲波是什么形態的,學生對此模糊不清,似懂非懂。于是我將一只盛有清水的玻璃缸放置在投影儀載物臺上,用小棒碰擊水面,屏幕上立刻出現一圈圈向四面八方擴散開去的水紋,使學生明確:聲波就像水紋一樣向四面八方傳播開去的,從而使看不見、摸不著的聲波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
1.2運用多媒體教育有利于化遠為近
在自然教材中介紹的許多知識,因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條件的限制,只通過學生實驗和教師的講解,學生不可能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若能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執教《探索月球的秘密》一課時,因月球可望而不可及,學生對有關的月球知識了解甚微,所以就要喚起學生對這“空中樓閣”的向往之情。我播放《地球的鄰居――月球》中的有關片斷,讓學生通過觀看了解月球與地球間的關系,以及地球的容貌特征,在此基礎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驗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實驗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實驗得出結論,達到認識周圍自然現象的目的。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從興趣出發,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設計實驗時要采取多種方式,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有意識地直接觀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實驗設計,教師可通過提供大量的可供學生觀察的有代表性的實驗材料——植物的根,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須根之分。常見的蘿卜、胡蘿卜等是直根,土豆、紅薯等是須根,它們可以儲藏養分即貯藏根。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直接獲得知識,而中高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觀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動手做一些實驗,他們對神秘的自然界充滿好奇,對探索自然奧秘充滿自信。這時教師設計實驗,主要是以一種引路的方式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自己動手實驗獲得結論,并自己設計實驗驗證結論。設計“水的浮力”的教學實驗,就可以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將各種不同類型的實驗材料放入水中觀察現象,并動手將浮在水面的物體用手向下壓,產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觀感受,從而得出結論。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證明下沉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桿達到平衡。這種設計可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科學教學中要注重問題的廣度
廣度即問題的思考范圍或問題的空間。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無處不在的力》第一課《力在哪里》的開頭巧妙地設計了一系列問題:(1)硬果殼為什么會裂開?(2)靜止不動的棋子靠什么移動?(3)飛機為什么會飛上藍天?(4)運動中的自行車怎樣才能停下來?問題的思考范圍是學生的日常生活,可操作性強。(1)硬果殼在鉗子擠壓下變形裂開;(2)靜止不動的棋子靠橡皮筋產生的彈力運動動;(3)飛機靠自身發動機產生的推力及空氣的浮力飛上藍天;(4)運動中的自行車靠剎車產生的阻力停下來,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使學生體會到力無處不在,而不是凌駕于學生的生活討論蘋果為什么會落地。雖然300多年前的牛頓已為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對小學生來說,這種無形的力看不見也摸不著,難以想象。
4.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問
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采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首先要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們敢于提問的勇氣,然后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他們的思想,讓他們放下包袱,鼓勵他們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5.學生的評價內容要全面
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來說,新課程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就,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所以新課程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在情感、動機、信念、人生觀、價值觀、意志品質、生活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發展,即在學科評價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認知風格及情感體驗等因素。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來說,教學評價要涵蓋科學素養的各個方面,既要考查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探究的方法與能力、科學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所以,科學評價的內容應該全面。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2
《凝結》是四年級《水循環》單元的第三課,是在學習了《蒸發》《沸騰》之后,對水變化的又一重要認識。這次“同課異構”式的課堂教學同研,我們便從此開始,在同研的基礎上,向學生家長開放,請家長走進科學課堂,參與孩子們的探究活動。
翻開教材,只有兩頁,去掉四幅插圖,只有十句話,其中三句是問題——物體表面的小水珠是怎么來的呢?對著小鏡子哈氣,會有什么現象?小水珠是怎樣形成的?三句是提示性的語言——瓷盤加熱后蓋在杯子上試一試、現在我們知道小水珠是怎么來的啦!原來小水珠……,只有一句“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的水,這種現象叫做凝結。”算是本課要掌握的科學知識。看起來簡單的內容,怎樣才能讓學生清楚、明白,并且有所收獲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決定還是從鉆研教材入手。對著兩頁教材,我反復地看,仔細地讀,用心分析每一個問題的目的——為什么要提這個問題?每一句提示語的指向——這句提示語要告訴我們什么?每一句話的用意——為什么要這么說?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閱讀教學用書,再上網查閱大量的資料,來充實自己,努力做到:要教給學生《凝結》這一滴水,自己要擁有關于水循環知識的浩瀚大海。比如:對于云、霧、露、霜、雨、雪等這些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不是都屬于凝結呢?按照我們的習慣,都是水蒸氣從氣態變成了液態或固態,一般都認為是凝結。但我就是較真:科學概念是這樣的“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的水,這種現象叫做凝結。”只說變成液態的水叫凝結,并沒有說變成固態的冰叫做凝結,這種習慣說法肯定不準確,不準確的知識就不能教給學生。我又根據自己的理解,查閱相關的資料,終于找到了答案:水蒸氣直接變成冰或小冰晶,叫做凝華不叫凝結。因此,在進行“自然界中的凝結現象”這一環節時,只出示了云、霧、露、雨四幅圖片,沒有出現霜、雪的圖片,給學生一個正確的科學認識。
在實驗教學的設計上,我從學生剛剛接觸到的對比實驗入手,讓學生發現對比實驗的相同和不同的條件,自己設計對比實驗,并運用自己選擇的實驗條件進行實驗。有的小組選擇水的溫度作對比,有的同學選擇玻璃片的溫度作對比,也有的選擇水量的多少作對比,在互相交流之后,大部分學生確定將玻璃片的溫度作對比。這個實驗,如果找到了對比實驗的方法,就比較簡單,但如果老師把方法告訴學生,就失去了設計對比實驗的意義,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并沒有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教給學生自己學會對比實驗,是這課實驗設計的目的所在吧。
這個對比實驗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如果只安排一個實驗,課堂容量是不是太少?聽了岳華老師的課之后,感覺一節課也是挺充實的,但我還是想試一試,將雨的形成的模擬實驗也提到這節課來做,一來雨的模擬實驗現象較明顯,操作方法是在沸騰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學生剛剛做過,也有一定的基礎。于是我將實驗材料放在實驗桌旁,準備學生隨時取用。我還想為學生的實驗再提醒幾點,大家就已經急不可待地開始了,我只好壓下要說的話,讓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實驗。操作中我發現,沒有我的具體要求,學生的實驗操作得很規范,觀察得很到位,沒想到,由于學生的急性子,造成了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實驗的局面。當學生為自己造出的雨而歡呼時,我肯定了自己的設計思路。
這節課大約延長了六七分鐘,如果制造小水珠的活動再簡短一些,在實驗方法的指導上語言再簡練一些,也許還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實踐、去交流,去表達、去展示。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3
《能量的轉換》是六年級科學的一節觀察實驗課,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實驗、思考和玩游戲的時間。
2、面向全體學生,給實驗做得慢的小組重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3、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拓展了他們的知識視野(兩次用視頻資料,一次用自制的ppt課件),起到了語言講述無法達到的效果。
4、指導實驗到位,引導學生討論出注意事項,各組分工要明確,每人都有事做,注意實驗習慣等。
5、教學的生成性體現的很好。
不足:
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但控制好部分學生學習紀律方面處理得不太理想。學生分組實驗中,發現有2個小組做的很慢,總也點不著花生米,就讓他們接著做直到成功,因為我想讓每個組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所以耽誤了時間。這時有的組先做完了,很興奮,有的學生不認真討論,顯得秩序不太好,需要改進。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4
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真實感受到:一、千萬不能小看學生。整個養蠶活動,學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組織者、服務者。他們的問題,他們的知識面之寬出乎我的意料。許多同學是從網上下載的資料,有的同學發現可以用牛奶來喂養蠶,這樣蠶生長的速度變快,繭子的產量增加。有的同學為了照料生病的蠶,晚上11點還起來,母親叫他好幾次后,才睡覺,其關心程度讓我吃驚。這不是科學探究精神的真實寫照嗎?二、讓學生在“做”中獲得體驗。“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能會。”這也是對“做中學”的一種理解。學生在養蠶活動中,發了很多問題。其中有一小組養的蠶死了一條,他們一大早,跑到辦公室問我。當時我并沒有告訴他們,而是先讓他們找原因。最后,他們確定問題出在桑葉上。經過調查,原來給蠶吃的桑葉是冰凍過的。為了證明這一切,我建議他們重新做個實驗。作為科學教師,我們應充分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后來他們做了實驗,證明蠶的死因確實在桑葉上。三、教師應重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我個人認為,這一單元不注重學生學會了多少知識,而應重在:在活動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從自己的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5
能源問題是現在世界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各種媒體一直都在不斷地宣傳,但是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能源危機?如何處理我們身邊的諸多能源問題?如何將節約能源的意識深植入學生的心里?因為我們這堂課的知識點不多,所以我將培養學生的情感為教學目標重點。
一、導入。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嘗試了三種不同的導入,各有利弊。第一種:
學生體驗黑暗,沒有電的日子我們將會怎么樣啊?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體會教室里面沒有電的感受,聯想到我們身邊如果沒有電的話會怎么樣?成年人能理解我們現在的生活離不開電,然而在孩子的眼中,他們的想象空間是很小的。通過試講中學生的反應來看,只能想到一些小的環節(電腦、電視),有的同學甚至想到沒有了電我們可以不用寫作業。到底缺乏能源我們會怎么樣呢?第二種,加大停電的圖片。想利用大量的圖片來刺激他們的眼球,這個效果達到了,新的問題也出現了。這樣的導入用了很多的時間,這樣的場景離學生的生活也比較的遠,我們的重點是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節能。在經過很多的考慮后,選擇一個比較快捷的方式,利用在同一周里面出現的“世界地球日”為主要的切入口。能源問題是世界的問題,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
節約能源我們該從哪做起?從身邊做起。如何突出這樣的重點和難點呢?必須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總體思路是感受能源危機→解決方法(開發新能源和節能)→從一個小故事告訴大家,節約能源就可以從點滴做起→討論如何節能→節能的效果(計算)。從整體來看有一個遞進的過程,思路也較為清晰。
1.在感受能源危機中采用了書上的圖片,讓學生看圖體會還有多少時間我們將會耗盡我們身邊的一些常用的能源。在這里也體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我沒有考慮到另一張餅圖,兩張圖有一定的相聯性。在這一過程中,尤其是在講解到煤炭、石油等的能源現狀的時候,采用了一個紅色的印章來強調“不可再生能源”這一主題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2.在進行激烈的討論后我們發現,學生所講的都是我們身邊能做到的一些小的事例,但是真的能達到一個滿意的效果嗎?直觀性沒有達到。最后通過計算,就用節能燈和普通燈泡的用電量來做比較,最后的結果是驚人的,再結合年級里面的“麥田守望”計劃(資助希望小學貧困學生學習)。讓學生明白節約能源利己利國。
三、整個過程的不足之處
1.整堂課總體看來顯得內容不是很充足,這與知識點的量少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在最后的處理上讓學生來寫一些活動的小口號,顯得有點可有可無,有待改進。
2.這堂課中涉及到的主要的能源形式是電,選用“電”的原因是因為它離我們的生活是最近的。但是在最后并沒有展開,并沒能有效地拓展到其它的一些能源上去。
3.這節課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個過程中,我雖然對整個過程進行細致的準備,卻往往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怎么樣檢驗教學目標的達成?怎么樣去評價?是否有比較好的方法和標準?這是值得以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深思的一個問題。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匯編15篇】相關文章:
《點亮小燈泡》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6
《能量的轉換》小學科學教學反思范文12-26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10-06
2021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選8篇)07-20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10-06
小學科學《擺的研究》教學反思2篇03-30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通用6篇)07-17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通用15篇)10-07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合集15篇)10-07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