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通用19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系列內容,課堂練習是利用收集的盒子制作一個精美的禮品盒。
平常生活中禮品盒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包裝的非常精美,上面貼有蝴蝶結,等飾品,很吸引人,而且都是禮品店里的阿姨非常嫻熟的技巧包裝起來的。而這節課我們就是要自己動手做一做。
本堂課我先以啟發性談話來引入新課。問學生在節日或紀念日有心愛的禮物送給親近的人嗎?比如爸爸媽媽。以此來調動全班同學的興趣,再欣賞課件了解禮品盒基本結構,用途,再組織小組交流,爸爸媽媽的喜好以及想好要準備送給他們的禮物,然后一起研究制作方法,最后教師出示自制的禮品盒,我制作了一個粉紅色的禮品盒,外包裝上有一個蝴蝶結,里面貼上愛心圖片并寫上祝福語:送給親愛的媽媽。并放入了禮物:是一幅玫瑰花的畫。吸引了全班同學的'目光,引起了他們極大的制作興趣。
回顧本堂課,不足之處是有些同學課上沒有帶盒子過來,我就督促他們下堂課一定要帶過來,對于這小部分美術興趣較弱的學生,要多多給予鼓勵,加強其美術學習的興趣。但大部分學生完成的非常好,他們自己去禮品店買了很多蝴蝶結等飾品,增加了禮品盒的美觀度,還在自制的禮品盒中放入了卡片,糖果,飾品等禮物,很用心,效果很好。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2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系,創立多維互動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色彩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并不陌生,但對色彩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了解,并且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能夠說對每一種物品和色彩都充滿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顏色,你喜歡哪些顏色。教室里掛了很多漂亮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
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先我們的教室里竟然有這么多美麗的顏色,我又讓學生觀察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學生經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我動手調配顏色,學生的進取性異常高,不斷地向同伴和教師展示自我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著學習的'樂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學生這樣歡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善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3
美麗神奇的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僅有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才能帶給我們更舒適的環境。今日我上了《走進大自然》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并不陌生,但對色彩的具體名稱卻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引導學生尋尋找找,觀察學校里都有哪些顏色說說你喜歡哪些顏色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先我們的學校里竟然有這么多美麗的顏色,學生經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把剛剛說到的這些美麗的顏色從你的水彩筆中找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逐個說出色彩的名稱,讓學生自我動手找找相應的顏色,學生的進取性異常高,部分不認識的顏色很快便記住了。
我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托,拓展教學空間,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耳聞目睹領略了大自然的美麗,口頭表達自我的觀察所得,表達自我的真實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4
以往的美術課堂教學,我一味注重形式上的創新,卻忽視了對學生藝術素養、藝術沉淀以及藝術審美的系統訓練,非但不能促進藝術水平的提高,反而造成藝術需求的斷層。經過一次次的反思,我深刻體會到美術課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創造性思維本事等方面都起著特定的作用。課堂中如果忽視了美術基礎教學、學生缺乏基本的審美心理本事、造型表現本事、色彩分辨本事、手工操作本事等,就很難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所以,我利用這次在培訓中學到的教學方式以及自我學習后對美術課的理解嘗試上了幾節課,效果的確很明顯。
利用主角扮演的課堂形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美術課堂。
課堂教學中,我利用教材中的作品進行主角扮演來豐富課堂,異常是在欣賞名家的畫。例如,欣賞《最終的晚餐》(如圖1)的時候,我先把這幅畫的故事告訴學生,可是不直接把答案說出來,此時學生最大的興趣都是放在了畫面中的叛徒尤大身上,我就順著學生們的想法和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經過引導,
讓學生自我去發現,我就采取讓13位學生對這幅畫里面的人物進行表演,學生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在自我的座位上討論,不明白要從哪開始表演,我就提示他們:“你們看著這張圖上的每個人的動作和表情,經過自我的理解去想象他們會說些什么,只要說一些簡單的臺詞和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把畫面里每個人的心理都進行思考。”我話音剛落,學生很快就舉手了:“教師,我來扮演耶穌”、“教師,我演尤大”……很快,課堂一下活躍起來,幾個學生表演得很形象,下頭的學生也都跟著樂了,答案很快就能夠出來了。經過主角扮演很快把學生帶入到這幅畫欣賞的切入點,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成為欣賞的主體,吸引學生參與到欣賞這幅畫的興趣中來,調動了他們對欣賞課的進取性。
利用色彩繪畫激發學生樂于學習美術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與繪畫中的顏色是否鮮艷有很大的關系,黑白的畫一般不能引起他們的美感;大部分學生在色彩的強烈和淡弱兩項選擇中,較喜愛淡弱的.色度。我上七年級《國畫——梅花》時,剛開始我只是用墨汁在紙上畫出梅花形象,沒有任何顏色,學生們對此所產生的興趣不大,自然對審美需求也就少了很多。當時學生就問:“教師,這個梅花怎樣是黑色的呢?梅花不是紅色的嗎?”、“教師,沒有顏色的梅花一點都沒有生氣,形狀也不漂亮。”于是,大家都是依葫蘆畫瓢,我畫什么樣,他們就跟著畫,完全沒有對墨梅這種造型產生興趣。然而,等到了用色彩簡單的來表現梅花的各種形態的時候,學生都“嘩”的一聲,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們的贊嘆聲:“教師,好漂亮的梅花,是怎樣畫出來的?”、“教師,我也想畫這樣的梅花”、“教師,有顏色的梅花比黑白的梅花漂亮多了,感覺它好象活了。”還沒等我示范,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自我動手畫起來。他們的這些話都說明了他們對事物已經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興趣,也產生了美感。總的來說,學生喜歡畫面生動而活潑,有生命的東西比沒有生命的東西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多利用色彩去表現事物,自然就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反思中,我深刻認識到了藝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一些藝術家,而是應當重視美育的正確實施方法。藝術的形式很多,有音樂、舞蹈、繪畫、雕塑、詩歌、散文、小說、戲劇、電影、電視等。藝術經過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現實生活的美,表達了藝術家的審美趣味、審美情感以及審美夢想。學生經過課內外的藝術鑒賞活動,能夠掌握人類的審美經驗,受到藝術美的熏陶,培養審美心理,發展審美本事。而這些都應當是各個階層(學校、家庭、社會)的職責。這次反思讓我更新了自我的教育理念,豐富了教育教學技能以及作為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性,要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悉心研究教學教法,更好地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成效。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5
美術是一門異常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本事,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頭畫,學生在下頭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簡便、學得歡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么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資料。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教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么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教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那里我想談我一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教師都明白,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齊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并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研究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
還有一些課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并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教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能夠畫在桌子上,還能夠“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以往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能夠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我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
例如:能夠嘗試采用比較開放的教學資料。教師能夠借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于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能夠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說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能夠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于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一樣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并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能夠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我,其實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本事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本事。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僅有一個,經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于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本事。但在美術課堂教學這條道路中,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會繼續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不斷的改善自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必須的繪畫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具有必須觀察本事、思維本事、構圖本事和辨別、調色本事的同時,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簡便愉快,趣味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6
我在教學作品設計制作時采用了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結合示范講解并分析,在紙箱板上直接做出鏤空效果。難點演示:教師演示如何在箱板確定的位置上用刻刀或手撕的方法制作鏤空效果。分析兩種方法的不同點:刀子刻的效果比較整齊,手撕的效果比較隨意自然。用刻刀、手撕鏤空效果的要點:可以先撕下一層,面積不要過大,再制作第二層效果。
第二種方法:用不同紋理的瓦楞紙和彩色卡紙拼貼的效果。先在版面上根據需要滾刷油墨或色彩,用細密的瓦楞紙刻剪好形象附在另外一張紋理較粗的瓦楞紙上,進行組合拼貼,并輔以繪畫和粘貼來豐富畫面,直至滿意。
我通過展示用各種材料創作的藝術作品,讓學生感受現代藝術作品的獨特的語言,激發學生課下進行大膽嘗試。使學生了解在平凡的生活用品中,隱藏著許多可以進行美術創作的.新材料,它們需要我們用慧眼不斷發現與挖掘。兩幅作品對照分析比較,感受作品的形式美感。讓學生通過比較找出在紙箱板上鏤空雕刻的方法。教師直觀演示鏤空雕刻技法,提示雕刻要點竅門,鼓勵學生在制作中大膽嘗試,在技法上有新的發現,還要在制作中養成隨時總結經驗、尋找失敗原因的好習慣。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實踐,創作出與眾不同、具有特殊效果的作品。加強學習中的經驗交流,鼓勵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7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學會了簡單的設計圖的畫法,學生能夠畫出簡單的設計圖。在筆的設計中學生體現了非常豐富的想象力,大家為自己設計的筆加裝了各種不同的裝置,什么電扇呀,太陽能電池呀,還有的學生設計出了智能筆,實在是很有意思。
在這節課中,我個人覺得我對學生的引導是較為成功的。教科書中的范圖多是科幻風格的作品,什么加指南針呀,加手表呀之類的。為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我設計了兩種不同的風格,作為補充范圖,第一是唯美風格的黃金羽毛筆,第二是可愛風格的不倒翁筆。我在向學生介紹完了書中的筆之后,又出示了自己的掛圖。使學生得到較好的啟發。讓學生知道設計的思路有不同的傾向,這個世界豐富多彩。從學生作業來看,學生的作業,很適合學生年齡特點,設計圖中的圖像、尺寸、材料和功能介紹,形象生動的。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們相互啟發,開闊了思路。這對于培養創新精神,養成善于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是有幫助的。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8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么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資料。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著準備了一些《歡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氛圍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教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那里我想談我一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齊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進取性,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并非無效。國外的教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能夠畫在桌子上,能夠“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能夠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我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能夠采用開放的教學資料。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于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
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制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制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本事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本事。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么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并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于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當有多重的標準,要善于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經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本事,到達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善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必須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必須觀察本事、思維本事、構圖本事和辨別、調色本事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簡便愉快,趣味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四、注重對學生學習評價:
在教學中,要異常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本事,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一樣,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評價以肯定為主,教師評價和同學及學生自我評價有機結合,保護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9
《勞動最光榮》是湘教版美術六年級上冊第11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的一課。本課是要求學生掌握人物動態速寫的造型基礎課。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們更加直觀形象的接受知識。是“示之以形、動之以情,愉快教學、快樂學習”的美術教學模式完美顯示。
上課伊始,我從聆聽一首《勞動最光榮》開始的,伴隨著音樂還呈現出了一幅幅各行各業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然后提問學生看了以后有何感受?學生的回答都很好:勞動很光榮,很辛苦,是件快樂的事情。從視屏中的勞動場景慢慢引進到了我們生活中,同學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呢?學生的`回答還是很積極地,需要使用哪些勞動工具?并且把這些工具呈現在了黑板上,但是課后我覺得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示范勞動工具會更好,這樣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會更好。
《我們愛勞動》通過感受,使學生體會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同時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及表現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地,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回想、模擬、欣賞的方法,讓學生對于人物的運動規律有一定的了解。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我讓學生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學生更好的表現人物打下了基礎。接著,我就在黑板上出示學生最常見的和孩子們自己也參加過的一些勞動畫面如《擦桌子》《拖地》等。
本課的重點是勞動動態的把握,難點是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在突破重點、難點的過程中我采取了欣賞、討論、教師示范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形象直觀的接受知識。“動態線”這一知識點在講解透露中我采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的方法,學生更能加形象的理解。此外,本課教學還體現了一個人文性:熱愛勞動,要幫家長做家務。在課堂中這一關鍵點我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美術教學的人文思想得以體現。
總之,本課教學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這就要求我認真反思,認真總結,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不斷提高。而美術新課改又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所以,我們每一個美術教師需更加努力,在課改的洪流中才會百尺桿頭更進一步。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屬于工藝制作,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內容,本課通過表現經典故事里的人物,讓學生掌握立體人物造型的技巧,嘗試表現人物外貌和肢體動作特點。由于本課是立體造型,特別是六年級學生具象表象的繪畫思維對表現泥塑有所抑制,學生會覺得自己制作出來的人物太粗糙,太不像想要表現的人物,作業預期和實際效果的巨大差異是學生覺得有制作有難度。
在教學過程中,先復習了有關泥塑的豐富的基本制作方法,在欣賞藝術家的作品中,讓學生思考這些泥塑生動在哪里,從而分析出人物表達的形體、動作、表情(五官)的特征,讓學生明白只有對上面幾方面的特征有所表現,那塑造的人物才能生動。在欣賞過程中,同一人物的不同藝術家泥塑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明確表現人物“更像”的方法,讓學生建立抓“特征”的`思維意識,只要表現特征,那么人物自然就“像”。藝術家的作品是那樣的細致,那是長期作業的結果,在給學生觀看藝術家制作泥塑的過程,那學生就會明白,在精致的泥塑作品都是從一塊泥通過不斷加工慢慢成形,最后才變得精致,所以我們一節課時間雖然制作的人物顯粗糙,但同時也顯得更加率真。
在把握人物特征的教學環節,通過幾對人物照片的對比,學生都能明確人物在體型。動作、表情(五官)特征,在學會把握人物特征后,教師示范制作怪物史瑞克,同時在制作不同部分時有意識的和奧特曼做形的對比,給學生慢慢呈現怪物史瑞克各方面的特征,詳實的示范、對比分析,使學生能明確泥塑的制作步驟以及特征表現上的技巧,真實的過程給學生莫大的鼓舞與自信。
在人物比例的把握上,則采用先捏制基本形體后加工的方法,同時情調形的圓柱立體感,以避免學生制作的人物單薄無法站立,因為有繪畫方面的經驗,學生基本能制作出比例較協調的基本人形,泥任意的變形給動作表現上給學生廣闊的空間,除了手。腳的動作,身體的姿勢的變化尤為重要,有了腰部、頭部的姿態,人物才能分外生動、形象。
在學生作業效果看,學生都能有意識的表現人物各方面的特征,但在制作上還是缺乏一定的信心,學生往往會被約束在局部的細節的表現上,整體的表現意識需要教學中適當滲透教學。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1
為配合學校《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自主性學習探究》課題研究,本人承擔了一節美術課,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機遇,也是一種嘗試,更是一種挑戰。因為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型。一無模式可循,二無案例可查。只能硬著頭皮摸著石頭過河,憑著自己的理解作了有限的探索。為了上好這節課,特做如下幾點安排:
一、精心準備
1、搜集資料
網絡資源豐富,信息量大,但所有信息的質量不等,良莠不齊,既有價值高的知識,也有粗制濫造的垃圾信息。如果不進行整合,讓學生在浩瀚的資源海洋中尋找有價值的東西,無疑是大海撈針,既浪費資料,也浪費時間。所以,為了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而有效的信息,我上網查詢了大量有關世界遺產的資料,閱讀了大量的內容。對世界遺產有了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安徽的兩處遺產——黃山和皖南古村落,更是了如指掌。經過對比、篩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精選了幾個有價值的網站,保存了一些有價值的內容。
2、培訓學生
由于我所教的學生的特殊性——一群農村的.孩子。家里條件所限,從小絕大多數孩子沒有接觸過電腦,也未上過電腦課,連“雙擊”都不知,更談不上上網查資料了。為此,我另外從數、語老師那里要了4節課,惡補學生的電腦知識,從“單擊”、“雙擊”開始,到“怎樣上網”、“怎樣搜索圖片”、“怎樣瀏覽網頁”等等。總算讓孩子們能基本操作電腦了。
3、精心設計
為了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能自主學生,自主探究。本課無論從新課導入、網站的選擇、問題的設計、語言的組織,都作出了精心的設計和安排。偏重欣賞評述,減弱技能傳授;偏重自主學習,減弱說教灌輸。將探究知識與培養能力、知識容量與知識趣味融為一體。
二、教學效果
首先讓學生欣賞一段視頻,在這視頻中濃縮了中國具有典型特點的風景名勝古跡,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國的世界遺產,這讓學生直觀、感性地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
接著讓學生通過網絡信息這個技術平臺,在知識信息的海洋中遨游,利用《中國的世界遺產》、《百度畫黃山》、《興趣與愛好》等網站,通過閱讀文字材料,提高了學生對兩處遺產的認識;通過解答問題,加深了對兩處遺產的理解;通過欣賞圖片,感受了兩處遺產的魅力;通過瀏覽繪畫作品,領略了兩處遺產的風采。
此過程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整理知識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閱讀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欣賞能力和評述能力。
接著教師用水墨的形式范畫黃山,讓學生再一次體會“水墨黃山”的韻味。而學生用線描創作,加深對遺產的理解和認識。最后學生通過討論形成共識:遺產是全人類的,我們的先人把他們遺存至今,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撕掉。
三、不足之處
1、由于學生的電腦知識為短時間獲得,操作電腦尚不夠熟悉,在瀏覽網頁、回答問題時受電腦牽制較大,影響了課堂的進度,對于后面的學生作業、作業講評、討論遺產的保護等環節的處置顯得有點倉促,同時,也因為時時擔心學生電腦的操作,本人思想也有點緊張,心態上不夠放松。
2、以后上這種網絡信息課能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制作相關的網頁,課堂的效率可能會進一步的提高。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2
通過對生活中禮品盒的結構、形象、功能和使用材料的了解,發現其設計與制作的巧妙,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和分析的習慣,在學習過程中了解設計的基本方法,了解設計美觀與實用相結合的道理。在制作過程中引導學生要充分表現禮盒的造型特點,啟發學生表現力和的“神秘”之處。在制作神秘禮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創新設計,創新制作,提倡有個性的創意,同時體驗巧妙利用廢棄物的樂趣,感受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和生活的情趣,啟發學生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環保,發展環保意識,注意收集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學習變廢為寶的方法,提高利用綜合材料的能力。
缺點: 對不同材質的組合搭配運用的'不理想,學生搜集整理的廢舊物有限,僅以各種紙張、紙盒為主,禮品也多是買來的成品,缺少設計禮品、動手制作禮品的意識。 學生對基本的制作技巧掌握生疏,制作粗糙,缺少應有的美感與基本的實用性。
改進措施: 課前羅列實物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可利用的廢舊材料有哪些,展示優秀的改造作品給學生欣賞,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鼓勵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評價,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建議學生自制禮物送給朋友或家人,形成美化生活的意識。 欣賞、展示優秀作品,分析了解采用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教師演示的方式展示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參與生活實踐。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3
本次的教學活動是以人教版《美術》實驗教科書的十一冊中的第四課《精美的小禮卡》展開。在課程的設計中我注重突出“美術人文”的教育理念,注意收集與編輯新資料,尋找與發現新材料,嘗試與創新新技法,思考與設計新形象。我依托豐富的課堂教學為主線,在規定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拓展了這節課的教學思路。以環保為主線,在教學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知識性、趣味性、意識性。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創作性的制作活動加深體驗。初步嘗試藝術造型帶來到樂趣。感受藝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鍛煉學生細心觀察和大膽創新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能創設豐富的.視覺刺激,讓美的物象貫穿教學過程。我先進行欣賞引趣,讓學生欣賞各種形式的賀卡,然后告訴學生這些賀卡是如何制作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引導學生進入自我表現階段。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賀卡的特色,完成自我評價,學生對賀卡的認知又有進步。
在學習賀卡制作時,我考慮教學對象是學生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思考能力上。我在進行賀卡的啟發教學時,不是直接演示賀卡的制作過程,而是將制作過程做成幻燈片,啟發學生思考這些賀卡時通過什么方法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材料?由學生自己發現方法和材料,然后讓學生將自己找的材料根據自己的創意制作成賀卡。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屬于造型設計課,要充分發揮學生動手的能力來激發學生創造思維,在動手中感受美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設計時我適時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如先擇自己喜歡的照片,選擇自已合得來的學習伙伴,這樣都有利于激發孩子創造激情。這一課我在兩個班上出了不同的效果。一個班的學生是獨立制作完成的作品,一個班的多數學生是合作完成的。前一個班學生短時間內就做出了成品,后一個班學生一節課超時完成幾個質量不太好的作品。此種狀況是我始料未及的。為什么會出現不同效果?經過再三思量,我認為此課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備學生不充分,對學生缺乏足夠的認識。
后一個班的學生善于思考,但是動手能力差。他們可以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抓不住重點,把精力放在無關緊要之處。比如帶來的紙板卻非要包上一層彩紙,筷子非要纏上彩紙。不懂得本色也是一種美,既浪費了時間,又因為做工粗糙影響效果。這個班的學生喜歡合作,因為能力差的學生有等、靠的.思想,別人忙得熱火朝天,他可以在那兒看熱鬧。如果課前預想到這一點,以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許效果會好些。
二是指導學生不到位。
盡管我能夠讓小組學生都參與到制作中,但是卻不能引導學生快速有效地完成作品。有的學生做支架紙板太薄,我只是提示學生注意,卻不指導他們應該怎樣去做。有的學生能力強卻把精力放在裝飾物的制作上,由于其他組員動手能力差,相框制作的任務落實到他們頭上后,半天做不出來,結果能力強的學生還得在這上面耗費時間。如果當時我能及時調配學生根據能力各司其職,就不會導致學生作品成形慢且質量差的惡果。
總之,我覺得自己今后還要多觀察、了解學生,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用實物導入,揭示課題。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分小組研究相框的用途、外型、色彩、圖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產生想要馬上自己動手實踐的創造欲。緊接著師生共同研究了相框的組成部分和材料類型,讓學生覺得其實做一個相框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如果教師能利用多媒體,展示更多的.相框圖案,涉及更廣泛的材料,為學生后面的創作開拓思路幫助更大。
本課第三個環節就是小組研究制作什么樣相框?怎么樣來制作?在實際動手操作中,學生們開始覺得完成相框的制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相框的大小和相片的大小的聯系和區別,到底怎樣設計相框的外形才能更好地展示我們的照片,背板的材料選擇,還有支架的固定等等。這時候學生覺得完成相框難度太大,針對他們產生的畏難情緒,應該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入手。我覺得這時候教師如果也參與和同學們一起制作相框,從實際出發,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心,學生聽到老師要一起動手制作相框積極性也更高了,也會繼續地把作業完成了,而不是知難而退。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6
“家鄉的小吃”是六年級美術新教材中的一課,它主要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了解傳統的民間小吃,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我將游戲與美術教材有機整合,起到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迪智慧的火花,活躍思維...
“家鄉的小吃”是六年級美術新教材中的一課,它主要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了解傳統的民間小吃,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我將游戲與美術教材有機整合,起到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迪智慧的火花,活躍思維、訓練技能的作用。下面,我結合“家鄉的小吃”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點滴感想。
一、生活情境,置身愉悅環境。
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學習氣氛中。
“家鄉的小吃”一課在一首歌曲中拉開了序幕。我先讓學生自己動腦想想東北民間小吃、欣賞小吃,講講做法,小吃的小故事,讓學生自己當廚師。此時課堂一下就變得情趣萬千,充滿勃勃生機。
二、親身體驗,游戲貫穿始終。
重視實踐,讓游戲伴隨著孩子們學習與活動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美術課的教學過程是學生實踐、游戲的過程。在“對號上菜”后我們進入主題制作“家鄉的小吃”。他們在玩中學、玩中體驗著美術課的童趣、情趣、文化味之所在。
三、主動參與學習,互動其樂融融。
這個年齡的學生都喜歡議論,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著把學生材料造型技能進行整合,作業的形式是舉辦“美食展銷會”。為了讓學生能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我請學生當起“美食品嘗家”,如在小組合作、集體合作玩“美食展銷會”游戲時,讓“美食品嘗家”做出公正判決。學生的情感在升華,起到了“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的效果,充分體現“現代課堂上讓學生成為主體”的精神。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7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中陶藝系列的內容。無論你生活在南方還是北方、城市還是鄉村,都會發現身邊有一些歷史悠久的老房子,它們可能是鄉村的老戲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昔日大宅、名人故居,也可能就是你的老家。這些老房子有的是磚石結構,有的是土木結構,有平房、有樓臺、有院落。它們都曾經輝煌,曾經人聲鼎沸,曾經有著美麗的.裝飾,曾經熱鬧溫馨。它們有些雖然出自鄉村工匠的手,卻代表著一個時代或一個地區獨特而精湛的工藝水平,蘊含著濃厚的地域文化,散發著淳厚的鄉土氣息,就像一位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在悠悠的歷史中感受著時代的進程。這些老房子是我們難以忘懷的鄉土瑰寶!引導學生發現老房子的美,用泥塑的方式制作老房子,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關注鄉土文化,從不同風格的建筑中體味文化,同時也培養他們對建筑、家鄉風貌、家鄉歷史文化的感情。也許,在他們略顯稚拙的小手下,只能表現老房子的一隅,但是我們相信,源于創作中的感悟與關注,會對他們一生的審美產生影響。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8
這一課知識點較多,以欣賞評述古今中外的建筑為主,針對本課的特殊性,我主要采用對比教學法。實踐證明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下面談談自己講完課后的感受,包括長處和不足。
在教學中我注意加強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學會欣賞,提高了對古代建筑的審美觀,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熱愛之情。學生的表現也非常好,大多數課前積極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相關的建筑資料,在引導下能對各種風格的建筑進行觀察分析,初步了解不同建筑的藝術特點。之后,大多學生都能用簡短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感受。但仍有學生表達能力稍差,只是初步的了解,挖掘不夠深,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加強引導。
而在繪畫建筑時許多同學只是表現建筑的輪廓,不會細致觀察和精細描寫,所以我做了示范和講解,要利用點線面三者的結合去表現建筑,這也是線描的基礎知識。之后作品表現較為豐富,效果也非常好,有的作品出乎意料。雖然這節課的目標僅是讓學生欣賞、感受、用語言描述,但我加大難度讓學生用線描的方式表現一處建筑,既是對本課一次深入的挖掘,又是對后面線描知識的提前表現,這樣的處理還是益處多多的。
美術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情境中認識美術,并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在一課中這是重點。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 篇19
拿到課本備課的時候,我就在想,一節課如何能讓學生了解建筑?建筑學作為一門專業性學科,要講的內容非常的廣而深。教材中的思考與討論提出要求:“中國古代建筑與外國建筑,看看它們在造型、材質、外型、色彩上有什么不同?”在最初的教學設計中,我由欣賞書中的第一頁《宏村月沼》入手,先是由我帶著學生從材質、外型、色彩上進行分析,教會學生分析的方法。再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其他建筑的答案。 第一節課是在六三班,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介紹了宏村建筑群,接著請孩子們從造型、材質、外型、色彩上分析書中出示的中外建筑圖片。但在后面的小組討論中,我發現孩子們只能機械式的說說造型、材質、外型、色彩,特別是造型部分,只能說出簡單的“高、矮、長方形、三角形等等”。
課堂上我就在想,這不能怪學生不會表述,而是他們沒有了解建筑,特別是代表性建筑背后的設計思想、文化背景。 在第二個班上課時,我不單是從書本提出的討論要求出發,而是增加了更多的介紹。一座建筑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座建筑有它的文化內涵、造型表現背后更蘊含著深遠的人文思想,孩子們聽的'津津有味,下課時我覺得這樣的美術課都有些安靜的不像話。 “欣賞評述”是教材改革后美術部分專門劃分出的四大領域之一,打破了人們傳統對美術“畫、捏、做”的固有概念,如何上好欣賞評述課,我會做更深的思考。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3-05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精選14篇)09-29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9篇10-09
小學六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9篇)10-09
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篇03-05
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篇)03-05
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集錦7篇03-05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2-11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精選)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