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精選2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
教學有感在教學中我一直認為信息技術這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上機操作,課堂上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觀看演示、然后學生上機操作。結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樂觀,反應快的學生教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反應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你在講什么,還有部分學生上課走神,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講什么,一堂課就結束了。這種教學方法很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這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低年級的時候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了濃厚的興趣與神秘感,渴望更深層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利用電腦繪畫、制作自己的作品、上網聊天、購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現在他們終于能夠動手操作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的熱度”,過后就涼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抵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現在每班學生都在六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肯定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到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學方法。我讓幾位電腦基礎好,掌握快的同學先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負擔,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煉,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懼怕老師現象。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總之,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2
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第一節課——“電子板報”,這節課以合作學習的現代教學思想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為指導,要求學生完成自我介紹、班級介紹。學生結合自己已掌握的IE瀏覽器和搜索引擎等收集信息的方法,來制作一份圖文并茂的電子板報。培養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和團體合作精神。因為這是本節課教學核心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以“拋錨式教學”來開展學習。
但實際教學情況是,學生在本次上課之前有兩年的課程空缺,所以對計算機的鍵盤認識和基本操作都不熟練,更重要的是他們還不認識Word文檔的基本結構。所以在制作自己的電子板報時,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說輸入法的切換,資料的搜索以及,保存路徑等的設置,導致老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之內跟同學們講解這些基本操作,使本節課的重難點突破起來非常困難。也告訴我老師在進行課程的講授時,應該了解實際學生的學情,再根據學情適當的調整學習內容。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以及優點是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反饋、評價教學情況,體現了信息技術課的技術性。在線評價系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因學生需通過在線平臺提交作業,其他同學將對其作業進行評分及評價,五年級學生自尊心、好勝心都較強,為了能將最好的作業展示給同學,獲得同學的好評,他們會認真學習,積極創作努力做出最好的作品。在線評價系統為學生作品的后期加工完善,搭建了同學間相互學習的平臺。學生通過查看其他同學的作品,能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作品。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3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體的學科,它著重于對小學生進行初步的信息意識、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的培養,集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而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信息技術學科不像其他學科一樣,可以留有課后作業或經常出卷考查,這便決定了信息技術的課堂評價應多方位考慮,使課堂評價更有目的性和實效性。
一、 改變思路,評價要多方位考慮
從我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的課堂評價狀況看,只是機械地理解了新課程的評價要求,只學會了新課程評價觀的“形”,而沒有領會其“神”。在這樣的課堂評價中,我常思考:教師到底要給予學生的是什么,而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又得到了什么呢?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通過提問和回答的方式進行的,而大部分問題是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機械性問題。有時也會受到某些思想的影響,在課堂上出現評價泛濫,這使教師的課堂評價很難真正有效地為教育教學服務,造成課堂評價的無效和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
然而,我以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你要快一些了!”“你做得真漂亮!”。以此來表示對學生表現的不贊同或者贊同,很少出現具體的描述性評價語言。這種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幫助是十分有限的。事實上,這種評價反饋還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培養。
二、 細化分類,使評價更有目的性
信息技術課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教學模式是大量采取以上機實踐操作的方式開始,再結合理論和實際,邊教邊練的方法為主。所以在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總結出應圍繞學生的回答語言、學生的練習操作以及學生的作品完成情況等三方面進行。
1、對學生語言的評價
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經常會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概括、總結,但又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有效的評價。如當學生正確地回答了問題時,得到的便是一些簡單評價語言,如“你真棒!”“非常好!”;而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則經常會被教師打斷,最后索性由教師來回答了正確的答案。這樣做看似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來看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我們能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角度出發,正確評價學生回答的語言,或許能讓他們受益匪淺。
例如當學生的回答有明顯的錯誤時,遇到這種情況,我是這樣做的:我告訴他:“你可能沒有聽清老師的問題,請再思考一下,聽一聽別人的答案。”這樣,學生就會明白他的回答是錯誤的,但不至于失去再次回答問題的勇氣。
又如當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語言支離破碎、表達不清的時候,我不急著幫他解釋,或者請其他學生補充。有時這樣處理:“你剛才說得不錯,再試一試,能不能完整地把答案重新說一遍,讓大家更明白你的意思。”這樣,既能讓這個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訓練,也可以讓下一個學生的回答更規范。
2、對學生操作的評價
在信息技術課堂評價中,針對學生的操作評價比較多,特別是針對學生的示范性操作。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常常起到引導性作用。
例如在畫圖教學《復制與粘貼》一課中的片段:
活動要求:教師先讓學生看書,自學如何在畫圖軟件中復制粘貼相同的盆花。
教師提問:2分鐘后,教師請了一位學生演示操作。
學生演示:學生很快就學會操作步驟并進行演示。
教師評價:“你做得非常好,剛才看書一定非常認真!”“那么我們再一起來看一下,復制與粘貼完整的操作過程……”
以上課堂環節,在信息技術課中非常常見。從教師對學生操作的評價來看,該教師比較注重對學生的鼓勵評價。但教師在此過程中還缺少對學生操作的引導。可以在學生演示操作時,教師適當地給予提醒:“請你把每一個操作步驟告訴大家,做得慢一點,讓大家看清楚。”然后再給予鼓勵:“某某同學的演示已經有點小老師的風范了,大家要向他學習!”這樣做可以讓學生示范操作更有效的幫助教學,而不是成為課堂中的“擺設”。
3、對學生作品的評價
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很多課程都是圍繞某個軟件開展教學,而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評價學生完成的作品。如何評價一幅作品的好與不好?什么程度屬于好?什么程度又屬于不好?每個人的標準是不同的。評價學生作品應該從促進學生的發展入手,重視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特長。教師應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立性,不要用一種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我們可以把評價的重心放在軟件的使用程度上,或從美學的角度給予少許的建議,點到為止。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4
這學期,我擔任了小學六年級一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工作。作為一個在這一學科毫無經驗的老師,這一學期可以說是在摸索中前進。
信息技術活動這門學科是讓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出發,基于自身興趣來選擇和研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一門學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是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信息技術活動這種全新的學習形式,可以說很好地迎合了兒童的這一心理需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通過親自體驗來解決
題的自覺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信息技術課的內容涵蓋非常廣泛,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我與學生充分協作,一起來開展好各項調查研究工作,在活動的過程中真正體現出師生間的民主、平等、互助。但是由于本學期恰逢創建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各種工作和活動比較多,以致于信息技術活動沒有能很好地扎實地開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利用好信息技術課這塊教學陣地,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不拘泥于教材,開放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真實需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給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5
周二參加了巴南區的信息技術賽課,課雖然完了,但我的學習還沒有完。我的教學生涯還在繼續。在這次賽課過程中有無數的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種收獲,一次學習,一次進步。
這次進行賽課既有成功的地方,當然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結合這次賽課的全過程,以及自己的進步,自己也靜下心來,對整個賽課過程進行一次總結、反思、以促進自己成長。
這次賽課,雖然心中還有一些想法,但已經成為過去。我沒有辦法去改變過去,但是我有能力去改變明天。通過這次賽課,我總是在不停的問我自己:“你進步了嗎?你成長了嗎?如果成長了,你又成長了多少?你反思了嗎?”這些問題總是在我腦海里不停的浮現。當然,這次賽課,也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該怎么去面對這些問題,并能逐一的克服、解決這是我想得比較多的。通過這次賽課,總結如下:
一、重新認識自己。
我能做什么,我做了什么。因為我不知道,所以我自以為什么都懂了,因為自以為什么都懂了,所以才不知道該怎么去努力。這次賽課,恰恰給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我重重的一擊。重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定位自己。說實話,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去否定自己過去的很多,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觀點,一些方法,這也就意味著自己過去做的一些事情、做事的方法是不對的,至少是有問題的。一個人最難做的就是否定自己的過去,因此相信這是很多人教不愿意去面對的。但是只能敢于面對,一定是一個成長的新起點。
二、學會放低自己。
可常聽別人說,年輕人出來要多多請教,不要清高,自以為是。要學會放低自己。原來對這些話,有些愛聽不聽,也有些反感。但在現在,我對這些很樸實的話有了新的詮釋,通過這些改變,或多或少的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東西,其實每一個人的成在就有他成在的理由,因此,我們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虛心向別人請教,不是丟自己的臉,而是在用最好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里強大自己。
三、經驗與理論結合的重要性。
初出道者,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經驗不足,課堂應變能力相比來說要差一些。遇到一些問題還是不能及時解決。理論與經驗脫節,不能將理論更好的運用在課堂上,當然也就看不到經驗在課堂上是理論的個體應用,當自己還不能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時,就只能通過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總結,才能更好的學以致用。
四、研究團隊的重要性。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就意味著團隊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個人的成長,將帶動一個團隊的成長。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個人的成長也將放慢腳步。
五、學生觀得以改變。
以前上不好一節課總是認為學生不行,是學生不好,其實現在想來真的好笑,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同樣對于枯燥無味的課堂毫無興趣。因此課堂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的合理引導,才是吸引學生的真道理。這次團隊的研究,還讓我在上課時的關注點發生了變化,以前我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守紀律,作業完成情況怎么樣,現在我逐漸的轉向關注怎樣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生長的意義,是怎么體現學生主體性的。
六、教師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和老師基本功對教師的重要性。
以前,總覺得學生是一個一個的笨,很簡單的知識教不懂。殊不知,學生現在獲到知識的渠道很多很廣,每一個人的關注點不一樣,各有所長。因此只有教師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深度與廣度,上課才能信手拈來,很自然。現在上課,我不會再找學生的瑕疵,有問題,先反思自己。教師的基本功對于一個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次賽課,普通話,教姿、教態、課堂應變能力等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因為這次課,才會發現自己,認準自己。
一份付出,一份收獲。相信這是絕對的真理。在這次賽課過程中,我可以毫無疑問的說,我在我盡力落實這個教案,積極主動的參與整個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的收獲也不少。至少現在我可以肯定的說,我該從何入手讀教材,我該怎么去寫出一個像樣的教案,從那些方面來發現教案的閃光點,可以自己獨立的去提煉一些思想,我想這是這次賽課的最大收獲。因此,這個結果現在對我已經沒有什么意義,最有意義的是我在這個過程我學到了些什么,在以后的教學中如何改進。
曾聽說“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比推翻一個王朝還難”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充分尊重一個的觀點,不要輕易去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尊重,這也是賽課的一種收獲。
因為年輕,所以會有失敗,有無耐,有無知,有思想。也正因為年輕,所以才經得起失敗,能自己主動的去改變自己、強大自己。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6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為學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著深遠的意義。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小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小學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以前我總覺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著“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么。這種方法很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神秘感,渴望更深層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于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后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于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于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煉,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并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
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的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獲,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7
三年級——《插入圖片》
本課的圖片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插入文件中的圖片,第二種是在線圖片,這相當于過去使用的word中的剪貼畫。前一個問題本不是大問題,但現在學生機上沒有圖片,需要從網上下載,如是一來,他們對于下載圖片又忘了,結果做得很慢,按理說,我應該發一些圖片給他們,但我一直沒有用這個功能,所以學生也不會接受,這是日后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二個本來也不太難,但由于網絡問題,結果效果也不太好。
四年級——《用聲音控制小貓》
這一點是相對于原來的點綠旗或鍵盤上的某個鍵而言的,所以開頭先到偵測部分中將音量部分點上去,然后再針對不同的問題是設定不同的活動內容,是行走,還是翻跟頭,再就是平滑移動,最后是身子放大百分之十,對于學生來說,設定不同問題音量的數會上,需要了解,在這里用到邏輯一項里的各個知識,尤其是是音量值處于兩個數據之間時,需要注意用到一個帶且的選項,這在高中集合中似乎叫并集,至于對于各個活動的設置,反而不是太難的事情,在做的時候,同樣分段進行,在中間讓學生自己練習。在給三班講課時,上課時發現教師電腦不好用,無奈之下,便讓學生自己照書上操作,我則在各處指點,我發現多數學生不知道在偵測部的分音量值要點一下,這樣才會出現在舞臺中,還有人在應該拖入音量值的地方直接打字,結果打不出來,所以我在黑板上提示了一下,只是有學生不聽,后來單獨跟他們說才知道了。最后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完成了,并且沒用多少時間。
五年級——《機器人沿線走》
對于這一課,去年跟學生講的時候,由于沒有軟件操作,主要談的是原理,當時是說了不少,但自覺沒有多少意義,今天則開始用軟件進行設計,課前已操作了一遍,但還是有些摸不著頭腦,上課后繼續操作,對于幾個過程有所感覺,但還不太明顯,所以演示給學生看完后,便讓他們自習,自己仍在操作,這時才將兩個自變量有所了解,然后再來看所設定的條件,我想,還是要多看看書才可以,對于相關的原理要進一步了解。在給一班上課時,讓學生自己操作,后來我在巡視時發現,有的學生無法將灰度傳感器拉出來,仔細一看才發現,他們沒有預先將三個通道設定為灰度傳感器,這一點與Scratch的舞臺上沒有動作積木性質是一樣的。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8
本課主要教授學生運用"光影魔術手”軟件的自由拼圖功能制作圖文并茂的海報。這節課操作技能較為簡單,準確來說這一單元的每一課都不難,都適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在前幾節課中,我并不敢完全放手讓孩子探索,而是有針對性的選擇知識點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教授本課時,我顛覆了以往的教學模式,運用翻轉課堂新模式。首先帶領學生分析海報制作的要素,然后明確兩個任務“拼圖”及“添加文字”,告訴學生所有的操作技巧都是在書上,探索的過程中,如果對于某個點總是操作不好可尋求同組或者老師的幫忙。在自主學習中,我鼓勵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就應多操作、多探究。
其次,本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外,還要求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海報構成素材較為簡單,即為圖片及文字。圖片和文字布局在背景的何位置,圖片之間如何排版,大小設置多少更為適宜,文字顏色的選擇等都需要合理設計才能制作出具有美感的海報。針對這些比較抽象的問題,如果直接語言描述則空洞乏味。因此,我借助上屆學生的作品在操作前進行展示,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優缺點,通過作業直觀展示及教師引導,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最后的展示環節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設計出來的海報都比較有特點,讓我心情愉悅了一整天。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9
小學信息課的教學法是專指課堂教學實踐的教學法,不是學科的教育學,它屬于方法論的范疇,它與教學方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例如觀察、操作、實驗、討論、談話、講述、講解、閱讀、練習、教學游戲、信息發布會、報告會、交流會、競賽、作品欣賞、角色扮演等。
教學法是指在某種教學思想指導下,對眾多成功教學經驗的抽象和概括。它包括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共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的方法、方式、步驟、手段和技術的總和。它屬于方法論的范疇,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往往包括社會學基礎、教育學基礎、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等。在某種教學法指導下的課堂教學過程,教師可以設計成根據本機的設備條件、學生的水平、教師的特長,由一組教學方法組合起來的教學程序,從而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所謂“教有教法、但無定法”,指的就是這個意思。教學法是可以借鑒模仿和重復的,但不同的教師,使用同一種教學法,教學過程的具體工作方式則是豐富多彩的。
教學法是教學活動中的基本方向、路子,教學方法是達到方向、路子的手段。
我們經歷過的信息課教學法應當有:講授法、任務驅動教學法、主題探究教學法和應用教學法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0
《鏈接少兒網站》是安徽省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單元第7課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制作網頁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個較完整的應用,并從中引出了網頁的靈魂——超級鏈接。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超鏈接知識;學會在文字、圖片上插入超鏈接; 通過鏈接網站,培養學生負責任的使用信息技術網站意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文字和圖片上插入超鏈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超鏈接概念,會編輯超鏈接。
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引導自學型的模式進行了教學設計,并組織課堂教學。在導入部分,我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對超級鏈接的理解,進而讓他們在操作點擊文字和圖片鏈接觀察效果,對比文字鏈接和圖片鏈接的不同點,進一步感受超級鏈接,最后我做總結,并告訴他們超級鏈接的對象有很多,除了文字和圖片還可以使flash動畫,從而很自然的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并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
在新課的插入表格環節,由于學生已經有了設置表格的基礎,所以我放手讓學生進行組內學習,小組長很認真帶領同學們自學并完成操作任務,我在巡視的過程中,也加強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觀察課本中圖表所示的設置步驟,此環節學生學習地很輕松。
插入文字鏈接是本課的重難點,插入超級鏈接步驟,學生們很容易掌握,但對于編輯超級鏈接,特別是文字鏈接的樣式,學生掌握有難度。因此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的組內合作學習難點問題收集,在小組匯報時,由老師和同學們共同解決,而在組內也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同學設置了不同的任務,一節課下來,每個同學都有收獲。
由于有了插入文字鏈接的基礎,圖片鏈接設置難度降低了,因此我讓同學們先自己設置,再看書,多數同學在沒有看書的情況下,都很輕松的完成。
在最后的反饋練習階段,我讓學生完成了課本練習“一‘網’打盡”網頁的制作,準備好模板,學生只需要做文字鏈接并設置文字鏈接的樣式,至此多數同學都已經掌握了文字鏈接的設置步驟。
總的來說,本節課我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特別是對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組內分工要合理,要讓每個同學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個同學都有收獲,這對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水平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由于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不是很久,所以我對信息技術素養、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都掌握的不是很明確,但通過其他老師的相助,感覺自己還是在成長,比如,從以前的完全放任學生去做到現在的適當的組織,從找不到重難點到掌握突破重難點。以下我來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感受。
一、導入沒有及時激發學生的興趣
以前,我覺得上課鈴一響就應該馬上上課。但通過萬老師的講解,我才發現原來上課前的交流是如此重要,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本節課的導入階段,我并沒有關注學生,直接進入導入階段,沒有與學生做任何交流,所以學生感覺有點“蒙”。導入時,我采用的是“采訪”來學問學生喜歡的網址,應該來說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但可能由于我的聲音比較小,所以,很多學生沒有參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冷場”。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不夠
教學活動是教師引起、維持或者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而這些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而展開的。信息技術課程由于起實踐性與工具性特點,更加應該具有學生主體的理念。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總是在他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其對新知識的理解并發展其認知結構的。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1
本課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教研室編五年級下冊中難度比較大的一課。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對教材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利用書本上的一切可利用資源,從課堂實際出發,以學生能準確理解圖層并能通過圖層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加以修改。充分運用“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在自行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用直觀教學法使學生知道什么是圖層;為什么要使用圖層;如何使用圖層。學生通過學習學會了建立新圖層;給圖層命名;移動圖層;刪除多余圖層;鎖定及隱藏圖層的方法。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當學生參照書本上的“做一做”完成了“植物開花.fla”形狀漸變動畫的制作后,教師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這樣設計使學生學習知識有了一定的遞度。從而使分層教學達到了合理、完美的效果。
1、導課環節:從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目的教育為突破口,再用本節實例“植物開花”形狀漸變動畫的預設演示1(多圖層動畫)和預設演示2(單圖層動畫)的比較,使學生明白多圖層動畫能幫助我們實現一些單圖層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從而深入淺出地讓學生明白究競什么是圖層,為什么要使用圖層,并使學生消除學習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對使用圖層制作形狀漸變動畫的熱情。
實際效果:學生能通過“植物開花”動畫的對比,產生強烈的創作多圖層動畫的熱情,打消了他們對圖層的恐懼感。
2、授新環節:以教材為范本,引導學生自學并嘗試建立新圖層的方法。重點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圖層,學會建立新圖層和給圖層命名的方法。掌握如何使用圖層的方法。除了讓學生掌握建立圖層操作這個書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以外,補充進去了刪除多余圖層、給圖層命名、插入、重排、隱藏、鎖定圖層的方法,這些對理解圖層和更好地駕馭圖層有幫助的操作,使學生能通過本課的學習更好地駕馭圖層,學生只有很好的駕馭圖層了,才能在制作動畫的過程中很好地使用圖層。
實際效果:學生的確能很好地駕馭圖層,并能利用圖層制作“植物開花.fla”的形狀漸變動畫。
3、課堂實踐環節:考慮到本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使用圖層,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上節課制作的“植物生長1.fla”形狀漸變動畫,避免了學生因使用繪圖工具繪圖浪費時間。結合本課的“做一做”練習把本課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圖層基本操作、形狀漸變動畫、插入延續幀等)融入多圖層環境中,使其變成練習的一個環節,通過這個綜合的練習讓學生的腦海里有一個清晰的圖層概念,并增加了在復雜圖層中制作“植物開花”形狀漸變動畫的實戰能力。
實際效果: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既定目標,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利用圖層配合復雜動畫的制作。同時學生也明白了圖層的基本操作難度不是很大,難點在于什么時候使用圖層以及怎樣利用圖層解決制作復雜動畫中的實際問題。使用圖層最終目的在于制作復雜動畫,從而使動畫效果更合理,更完美。
4、拓展延伸環節:在學生掌握了“植物開花fla”形狀漸變動畫制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再建立新圖層,給動畫添加草地的背景,并對該層進行鎖定。插入新圖層并在圖層上打字,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圖層的方法,從而使知識得以升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際效果:學生不僅完成了“植物開花.fla”形狀漸變動畫的制作,而且在動畫中建立了“草地”背景層和動畫名圖層。使動畫的播放給人栩栩如生的感覺。
存在的不足:評價環節只注重了學生的自評,對于他評做得不夠充分,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加深對本課知識的掌握。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2
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富有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避免空洞繁瑣的講解,將操作技術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聯系起來,對于學生而言,將教學目標簡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也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任務中學習。“在任務中學習”是我這堂課設計的核心。從一開始的“如何是自我介紹更有個性”探索如何利用背景等工具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豐富,到“插入新幻燈片使自我介紹更豐富”激起學生為自己的作品添加更豐富內容,以及后來的“添加自己的作品讓自我介紹更個性”這些環節,我始終將操作方法簡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始終堅持讓學生在興趣中自己找任務的理念,這一理念是我認為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該做的,也存在著許多的困惑之處,這種設計理論,對課堂的動態生成體現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師的預設為主,以激起學生的興趣為主,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那這種教學方法也是無從下手的。
上述任務的設立,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實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在進行“動畫設計”這個環節,當學生自己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時,當學生發現自己的作品也能動起來時,那此起彼伏地響起在教室里的歡呼聲,那滿臉驚訝、欣喜、興奮、激動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覺得,如果這些問題不是靠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去解決,學生會有這種愉悅的情感體驗嗎?學生會有積極主動的思考嗎?他們的探索欲望會強烈嗎?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3
信息技術課中能借助Internet這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以及計算機本身具有強大的計算、輔助、管理等功能。這樣教學課堂中根據學生愛玩的特點,指導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擴展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利用學生好勝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會邊動手,邊觀察,邊分析,啟迪他們在實踐中進行科學的思維;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善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認真聽取學生發表的意見,并放手讓學生大膽試一試。
“授人以魚,未若授人以漁”。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不僅會使用電腦,還時常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這樣做有什么好處,有沒有更好的思路。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4
信息技術課作為了一門新型學科,它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初步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一些簡單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教學體會。
一、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必須持之以恒,一點一滴,長年累月,促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成長。由于計算機及網絡等信息技術在信息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許多人誤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于電腦知識教育,以為掌握了電腦知識也就具有了駕馭信息的能力。其實不然,如果一個人只偏重于電腦知識的學習,而輕視學習信息學科知識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縱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術,也難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總之,我們要始終貫徹信息素質教育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使學生能更有效地主動去獲取、處理、分析和利用信息,從而不斷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二、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就更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三、帶著興趣,自覺學習。
小學生學習一般都憑借興趣,所以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因為特別是男孩子很喜歡玩游戲,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會問老師,到底用那個指頭來擊鍵。學生通過游戲,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一旦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主動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集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了學生主動去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5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后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屏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我在給五年級的同學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閱讀教材,然后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后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第7課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并學會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關閉。
總之,要上好初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點燃情感的火焰撥動學生的心弦,
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6
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工作一件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在機房上課時后的紀律問題。面對學生為數多,接觸時間少,不少同學姓名也叫不出來,深入思想輔導教育難以落到實處,遇上一些不聽話的學生,總不能因少數幾個耽誤大多同學的學習機會,因此難免會感到課堂紀律不盡人意,自己又累得要命。
究竟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呢?我一直在思考著。罵、懲罰那都是我自己極不愿意的做法,我希望的是學生們都能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在課堂上學生坐姿端正,不交頭接耳,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說話,舉手發言等等,這被不少人視為良好的課堂紀律,開始時我也這樣認為,然而,細心一想,卻發現它的不足之處。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常常意味著他們能按教師的預想,教師的模式,教師要求的方法從事課堂學習行為,就是學生能理解教師的意圖,順應教師的思路,密切“配合”教師共同所謂教學任務。然而時代在發展,我們呼吁課堂的民主化、人性化,我們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發生改變,孩子是我們教育的上帝,要給孩子充分發展的空間,老師也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管理學生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根據自己平時的實踐,總結了一些維持信息技術課堂紀律的方法:
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由于小學生的好動、好奇心強,對于信息技術這一門可以動手實際操作的新學科有很大的興趣。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完全依據教材介紹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粗淺的知識后就反復不斷地作同樣類型的練習,那么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會降低學生剛激發出來的那一點點的學習興趣,以至成為一種新的學習負擔。如果不及時調整,學生就可能做起小動作,甚至開始搗亂。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備課過程中深挖教材,改變教學策略,讓教學過程更有吸引力。
二、精講多練,集中學生注意力
“精講”,是指對于學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少講,甚至不講,讓學生自學;而對于一些較難的知識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要領。“多練”,是指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操作,從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實際操作時,教師加強巡回輔導,及時解決學生發現的問題。這樣學生的精力就會集中到學習內容上去了。
三、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
互動可以在小組合作中體現。小組合作實際上是一種優、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優生發揮特長,施展才能,差生盡其所能,學有所得。這實現了學生資源的共享利用。這種互動能夠調動優、差生的積極性,將會明顯的改善課堂紀律。
四、結合班級管理方法
我帶有16個班級,我發現有個別班級有些特殊,學生好像有些與眾不同,我用盡了我的對策,效果不盡人意,我就主動與班主任老師溝通,得知他們班有一套獎勵機制——分組打分,獎勵先進組。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表揚與批評,班干部進行登記,統計到班級中。我持之以恒發現這個班級紀律明顯有了好轉,不再覺得這是一個特殊的班級了。
五、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要維持好課堂紀律,教師必須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而威信的樹立又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六、合理運用學科資源
信息學科的課堂是一個電子課堂,學生在行動教師是可以隨時監控的,通過遠程控制,容易讓學生潛移默化的轉變。剛開始,我經常聽到這樣的喊嘆——老師好厲害啊,在講臺給我輔導;老師上課控制了我的電腦,有沒有控制你的?老師網絡水平好高啊!
其實那是什么老師厲害,什么水平高啊,只是將課堂教學軟件很好的利用罷了!
可見,要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術的課堂紀律,我們教師應該立足于人的發展,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體現人文關懷。因此教師應要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對學生多一分關愛,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寬容!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7
在全面實施信息技術工作的今日,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社會的提高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根據我校的實際需要,面向不一樣年齡段的教師開展了相應資料的培訓,重點加強了青年教師與骨干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為了在以后能夠更好的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現把-學年的信息技術教育與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情景。
我校此刻擁有四個專門的微機教室,配備二名專職信息技術教師,按照省教育廳統一下發的教材進行授課,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知識、認知結構等特點,按從簡單到復雜、從形象到抽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等原則安排教學順序,同時也兼顧了課堂教學和課外自學,使學生能以"邊聽講、邊上機操作"的方式掌握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在每節課后都有安排了適當的作業,除了便于學生用來復習,鞏固學到的知識與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發揮自我的想象力、創造力,幫忙他們養成獨立獲取運用知識的習慣,培養他們的自學本事。在這一學年教學中繼續滲透思想教育,傳授知識與發展本事、智育與德育,基本要求與個性發展,提高教學質量與減輕學習負擔等方面的關系,力求使學生經過學習,增強信息技術意識,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學會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
二、教師培訓情景。
本學年,我校進行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的培訓工作。包括多媒體工具的深入學習、網絡工具與平臺的使用,網頁制作的進一步提高,還有各種圖象處理軟件如acdsee、phoshop的使用方法,動畫制作軟件flash的使用方法等。此刻,每個教師都有自我的個人博客,在學校內網上保存了自我的電子教案、校內教育教學活動的圖文資料等,能夠充分為教育教學服務。大部分教師能夠從網上搜索并下載自我需要的教育教學資源,結合自我所任學科的實際,創造性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于課堂教學中,根據學校校本教材修改部的統一安排,我們還組織信息技術骨干成員設計開發了信息技術、數學、語文學科的校本教材。
三、教師的獲獎情景
張亮、吳曉崗、余海賓教師在揚州市第一屆研究性專題學習網站評比活動中榮獲二等獎;同時,由陳文艷校長掛帥主持的省“十五”課題“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小學生研究性學習”順利經過驗收、完成結題上報工作;再有,在省電教館組織的第三輪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考核中,我校參考教師一次性經過率為100%,我校也榮獲揚州市“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稱號。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8
信息技術五年級上第六課——“應用圖片”
在本節課中,我的引導以及講解過多,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想得少,說得少,這與我們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是不協調的。我是一個新老師,對于上課的時間以及節奏總是掌握不好,總是認為學生回答不上來問題所耽誤的時間是一種浪費,所以對于新知識以及難題我總是不想讓學生來回答,而是自己在上面講解。其實,這是一種很錯誤的想法,第一,讓學生說的過程中,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在腦海中整合的過程,這并不浪費時間;第二,學生回答問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想問題并且進行表達,這樣其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第三,讓學生回答問題可以檢測他們的掌握情況,使教師心中有數。總而言之,讓學生多想多表達,是十分有意義的,我以后一定要做到以學生為主。
應該更加入手的讓學生進行自主式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嘗試操作”,自主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培養他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采用“任務驅動法”、“演示法”、 “半成品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主動愉快的學習。運用圖像、文字等多種媒體進行教學,吸引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提高教學效果。自主探究法、小組互助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互助的能力。模擬情境體驗、感受,在模擬的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觀,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19
五年級的信息技術課最近開始學習了電子表格,說實話這種東西除了工作上的需要,一般人還真用不上,比如平時我們老師們除了統計考試成績時候能用的上,其他方面用的幾率太小了,但是卻出現在了小學五年級學生的課本上,而且還安排了好幾個課時,真是匪夷所思。但既然課本上出現了,可能的確有他的作用,也許就是讓學生初步了解部分辦公軟件的應用。
還好電子表格是我平時用的最多的辦公軟件了,但雖然用的多,也只是基礎常用的功能用的比較熟練而已,要說所有功能全都懂,還到不了那個水平。再加上平時習慣使用Office2003版本的各類辦公軟件,突然轉為使用2010版的,用起來就特別不舒服,好多按鍵自己還要找好些地方才能找的到,所以課前都會自己在教室的電腦上面操作一下,理清思路,萬一上課的時候自己找不到那就尷尬了。
但電子表格對于學生來說確實沒有多大的吸引力,面對這種條條框框的東西,好多學生上課時候聽講不認真,頻繁出現上課交頭接耳侃大山的。結果到練習階段就不知道怎么入手了。于是最近幾次課,我都會告訴學生稍后的練習我會檢查,檢查合格的話才能下課等等。但一旦把這種東西規定成了任務,雖然學生們練習的時候基本上能夠完成布置的任務,但還是會扼殺許多孩子的積極性,有沒有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的辦法還希望各位能多提提建議。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篇20
《文件夾》這個單元主要講了文件夾的創建,文件與文件夾的重命名、復制、移動、刪除等操作,在掌握這些基本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整理文件與文件夾,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即做事要有條理。這是一節很重要的課,學生雖然一直在與文件、文件夾打著交道,但是學生還沒有從理論上分清楚文件與文件夾的一些操作,包括一些名詞,學生還不能夠將它們組合到一塊兒。因此,講這一節課在學生已有一定關于文件和文件夾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是很有必要的。
這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理論性強的知識不易理解,這就要求在教學中,適當地舉出生活中學生容易接受的例子。而我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把這些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到同一個生活情境中,由情境引入問題,讓學生聯系生活來解決問題。文件的復制與移動是難點,我能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理解兩者的區別。但是在學生操作時,我還發現有些問題:
1、學生運用右鍵菜單進行文件的移動和復制操作時,容易在選定區域外單擊,找不到剪切和復制命令,在教學時要強調選中。
2、學生在操作時,選中多個不連續的文件或文件夾時,需要按住ctrl鍵,但學生容易出現復制出很多個文件或文件夾,需要提示按住ctrl鍵時,不能移動文件或文件夾。
反思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師應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及幫助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認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術課應注意以下幾點把握:
1、對教材編寫意圖的把握:應能夠抓住教材重點,明確教學目的,不應為創造而創造、刻意更改教材內容,要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
2、對學生經驗及認知規律的把握: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做,實現教學的有效性。鍛煉學生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培訓團隊精神。教師則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發揮其主導作用。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23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23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0-16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5-31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01-02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4-27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11-21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隨筆10-18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范文10-13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反思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