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1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并從中進行觀察、分析。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條形統計圖,對于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給學生的思維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思維發散能力。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這節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并沒有直接選用教材上的五(4)班統計表這個內容,而是采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生日著手,從整體上創設了一個統計我們班同學在各個季度過生日的活動這樣一個情境,通過復習舊知識(小統計),力圖從真實的生活中提出問題,感悟統計活動的目的使學生從內心感受到有必要去進行統計,很自然的進入了調查統計的環節,從而引入課題。因為這是一個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能吸引學生,將學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來進行教學,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密切聯系,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學數學”使數學課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二、運用電腦,自主探究
教學的第三個階段,是制作條形統計圖,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學生會制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教學不但因兩者有不可分割的淵源,互為依存,而且這種整合也是數學應用思想的延續和發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自主性學習”平臺,課件循環演示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步驟,并附有教師的講解,讓學生脫離老師的講解、自己嘗試著學習制作,更直觀、形象,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和意識
。學生通過操作學習,嘗試著自己來制作條形統計圖,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還可以再仔細觀察課件的演示過程,其中在制作過程中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采用多媒體技術加入錄音,這是一般課堂所不能實現的。在學習完條形統計圖的制作后,就要來學習怎樣分析,這部分的教學還是讓學生跟著電腦自主學習,可以反復地操作,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舉一反三分析其它的條形統計圖,學生將自己的見解通過鍵盤輸入,發送到教師機,讓全班學生都可以體會到。
自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礎載體。學生能學的教師絕對不講。借助于“自主性學習”平臺這一軟件載體來學習統計圖的制作、分析,通過信息技術的鏈接、轉換功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觀察、比較、思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豐富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增加了對知識深層面聯系的感知。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2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統計》,參賽前觀看了教材配套光盤上的課例以及平時聽到的課例,教學流程幾乎如出一轍:(1)創設情境引入“統計”:用“正”字方法統計信息數據;(2)引導學生探究: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畫圖,學生發現人數多格子少不夠畫,交流得出多種解決辦法(在上邊、下邊、左或右旁邊添格子;把一個格分成2個等份等);(3)揭示探索規律:師引導比較得出“用1格代表2個單位”的方法重新畫條形圖,再看圖分析提問;(4)實踐應用。這樣的教學設計似乎沒什么缺陷,優點很突出。
幾年來大家一直沿用難以突破就是很好的證明,但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缺憾卻非常明顯:按如上設計能引出“以一代二”并倉促畫圖已經很不錯了,幾乎絕大多數老師都很難扎實有效地完成第一個活動的教學。為什么呢?研討過這節課的老師都清楚,讓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的二年級兒童,親身經歷統計過程――畫“正”記錄、填表、制圖、思維由“以一代一”跳到“以一代二”、再畫圖、分析統計圖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還不考慮在實際統計中會出現單數的情況,信息容量、難度那是相當高啊!因此,整堂課只能圍繞著一個數學活動“轉來轉去”就不足為奇了。
今年有幸參加百花獎教學比賽,再次與團隊教師研討這節課,一開始也深受這個教學思路的影響,精彩的情境精美的課件精心的引導……但反復試教就是沒法突破上述“瓶頸”,后來,重讀新課標和教學用書,在對教學目標準確定位的基礎上,打破常規,另辟蹊徑,從“學”的視角出發設計“怎樣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學習活動層層深入。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3
《讀統計圖表》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能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讀懂統計圖表并能根據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能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通過聽本節課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讓我看到了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著這份學習的快樂。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
孔老師的課堂創設了許多情境,學生趣味盎然,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某種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堂課的設計都是從孩子們最感興趣和親身經歷的事情來統計,主要是對學生選修課情況的調查統計、對學生近視眼情況的調查統計、對學生喜歡的游樂項目情況的調查統計,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堂課學生的思維也非常的活躍,想出了許多不同的統計方法,每個學生都在輕松愉快地學習。
在這節課后面的練習設計是統計深圳歡樂谷游樂項目情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這是與孩子們的生活密切聯系的,圍繞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觀。整堂課,課堂氣氛都很活躍,幾乎每位學生都在跟著老師一起思考和做題目,這樣體現了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教程中。孔老師還在教學中對為什么進行統計的意識讓學生充分理解,達成了對統計圖目標的理解,學生也獲得了統計方面知識的完整性,使得學生把知識應用于生活中的意識。這樣看來,孔老師這節課還讓我明白了要想進行統計的教學,不僅要理解課本的設計意圖,還要跳出課本,把相關的知識進行一個整體的把握,尋找最適合學生的突破口,這樣,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聽完本節課也給了我以后教學方面的很多思考:
1、應多努力營造一個生動、主動、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培養創新意識
2、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讓數學密切聯系生活,讓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
3、小組討論,合作解決問題,讓學生共同享受到成功的歡樂和集體的力量,也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和自主性。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4
本課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激起學生已有的舊知識,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在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節,我首先引導學生復習扇形的概念和扇形面積與圓心角大小及半徑長短的密切關系,旨在激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為后面即將學習的新知做好鋪墊。
二、 大膽放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只有參與學習活動,才是有效的學習。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自制了兩幅扇形圖,一幅是某班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參加各種小組的情況統計圖,另一幅是某班學生愛好各種球類活動的情況統計圖,然后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回答相關問題,并親自動手用量角器量圖中每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并算出每個扇形圓心角占圓周角的百分數,最后再通過學生自學教科書的內容,小組討論,交流等形式,不但使學生弄清扇形統計圖是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量的百分數,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三、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在課堂練習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我在巡視之后,對部分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了展示,從而使學生們感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對其它學生也是一種激勵和鞭策。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圓滿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授課效果也很好。但同時也存在了一定的不足,由于少數學困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自控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均較差,大部分時間是盲目地在看熱鬧,不能恰如其分地融入這個學習的群體,自己似乎跟一個局外人一樣,使得他們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是稀里糊涂,一知半解,關于這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會進一步去研究和探索的。今后,我仍會把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作為我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在現有基礎上,繼續發揚光大,使我的教學水平再邁向一個新臺階。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5
我上了一節扇形統計圖公開課,課后有如下反思:
思考一:成功之舉
上課之前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我壓力很大,課該往哪里引?是面面俱到呢?還是體現一點特色或創新?諸多問題困擾著我。這是我們數學組的各位老師給了我無私的幫助,幫我設計好了教學環節。決定只體現兩點發散思維的培養和情感目標的達成。于是精心設計了這兩個環節。
1, 激發學生思維,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
課上我是通過提問發散性問題來激活學生思維。如:從這幅圖中你能想到什么學生回答五花八門,多是膚淺的問題,但參與面很廣。接著第二次提問:從這幅圖中你還能想到什么學生的回答轉向一些具體問題。如:我們一般用圓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 促成情感目標的落實
如第八張幻燈片中提問: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公民你應該怎樣去做。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
思考二:敗筆之處
1, 有些題講的太快部分學生沒有跟上特別是第七張幻燈片中計算扇形B表示的人數和C表示公頃數時講的不透徹。
2, 沒有掌握好時間,整節課前松后緊,以至于有點拖堂。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6
從現代課程理念來看,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評價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自始至終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學習的情緒是不是達到了興奮點,是不是獲得了主動發展。基于這樣的觀點,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我試著在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方面做了一點嘗試。
一、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樂于參與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這就要求數學教學從內容到方法要更貼近兒童,盡可能順應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要不斷地觸發他們的興趣點,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課一開始,我就通過事先設計好的一個事例,讓學生能從生活中的事例,感知東西要分門別類的放好了,這樣才不會出錯,其目的也是為了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正所謂“未登殿堂,先入佳境”。再用計算機向學生呈現了一幅動物運動會的畫面,這幅畫面既富有現實生活的氣息,又充滿了童話的色彩,一下子就緊接著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仔細觀察,操場上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參加了哪兩項活動?”從而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遷移到統計問題上來,接著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幫小動物們“發運動服”、“訂午餐”等一連串的問題,產生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統計的意識。
二、引導學生經歷統計過程
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局限在掌握簡單的分類統計方法上,而是著眼于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通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為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
其次,我又試著在教學的安排上做了一點嘗試。
三、授課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師與學生共動。
具體細節:在填統計表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報數我在電腦前操作。我的想法是: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具體更直接的看到圖表的制作過程,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下將知識內化。但也有讓學生獨自完成的學習活動,如:學生自己動手完課本第95頁上的`“想想做做”的第2題。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
同時又安排了活動和實踐作業部分,讓學生動腦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用今天學習的知識進行統計的?我考慮到學生可能一下子發現不了,我就作一些小小的提示:“全班的小朋友,你想怎么分類呢?”,接著課件出示“中國象棋”和“積木”幫助他們開動腦筋,他們的想法會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勵,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在課下實施。我的用意是讓他們懂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探索新知”,我如果這樣設計或許會更好些:先讓學生自己試著把看到的小動物“數一數記下來”,當學生用以前學的一個統計表來統計自己提出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幾只,跳高、賽跑的動物各有幾只時,他們遇到了一個麻煩,那就是由于分類不清,讓人很難一下子看明白到底一共有幾只小動物(看圖數是13只,看統計表算是26只)。這時,學生便對掌握更好的統計方法產生了期待。當學生面臨這個新問題時,他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思維異常活躍,都紛紛投入到尋找新的統計方法的探究過程中,我想這時的參與將會是更深層次的參與。
運用以前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學生的“記錄”顯然不夠科學,別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為有了這種“挫折”,才激起了他們主動尋求科學的統計方法的積極性。接著,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獨立思考到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過程。最后,把分類統計的方法告訴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更能體現學生始終是在自主探究,對分類統計這一方法的認識不斷加深,從而充分的經歷了統計的過程。
再如:由于某些原因,沒能充分的讓孩子說說通過觀看這兩個統計表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對于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上分析得不夠透徹。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7
《統計》這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整理簡單數據,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分類整理數據的方法,并把經過整理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
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營造了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然后去探索、去質疑、去尋找答案,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沖突,讓學生主動地構建了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呈現的獨創性。
能夠用來促進學習的任何正當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由于統計實際生活中的隨機性內容在教室里不便開展,于是,我利用學具中的各種形狀的幾何圖形卡片,讓學生體會到“數一數”不能正確地統計各種形狀的幾何圖形卡片的個數,從而產生了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了學生自主選擇和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
二、探索的自主性。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用已有的經驗已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于是通過觀察、討論、分析,自己探究出多種記錄數據的方法:有的把各種形狀的各種形狀的幾何圖形卡片分類記錄,有的用畫“☆”表示卡片的個數,有的用畫“正”表示卡片的個數,有的則用打“√”的方法記錄卡片的個數……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動手將幾何圖形卡片的個數統計出來,親身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使學生對數據的整理與歸納的思想得到了發展
三、數學的實用性。
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本課通過對幾何圖形卡片個數的統計和分析,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了數學的價值。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8
統計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與認知規律,采用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1、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看、想、問、做
低年級的統計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因此,我緊密的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我利用班會課舉行聯誼會,問要買什么水果?學生比較感興趣,而且樂于關注。有了這樣的情感,學生學起數學知識來,當然是事半功倍了。讓學生自己去調查,,如此以來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親身體會調查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統計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了數學問題。
2、抓住時機,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張揚個性。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想自己所想,問自己所問的,說自己想說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會想、會問、會說。要學會肯定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幫助別人彌補不足之處。對別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責,而是學會提問。形成一種老師、學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問題的氛圍。教師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方式與結果,還要抓好時機,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與長處,促進他們個性素質的不斷優化。整節課學生不是靜靜的聽教師教,而是熱鬧的“動”起來。這是我呼喚學生“積極參與”與“合作交流”的成功之處。同學們在我創設的民主、平等的氣氛下思維開始了,頭腦靈活了,參與意識增強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漸佳了。
3、評價形式多樣化,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我注意到了對學生的評價,實現了方式多樣化,既有語言上的激勵,也有體態語的觸摸。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樣評價方式我除了用以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關注了學生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另外我還進行了一個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嘗試,我看到了學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爭中增添了一份勇氣,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但本課也反映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學生對統計知識掌握的不夠到位,收集數據沒有好的方法和順序,結果有的學生統計了兩遍,有的學生忘記統計了,以后應先指導學生方法,再讓學生去做。另外,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培養還需要有意識,有計劃的逐步培養。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9
1、教師應該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
教師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種觀念和方法的轉變;從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選擇、設計合適的材料教,更是一種創造和發展。本單元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學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后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發現扇行統計圖,我認為選擇這樣的材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發展,也有助于數學學習材料的發展,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有利于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教師不應該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應該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
2、學生擁有不可估量的潛力,是學習的主體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學生在教學內容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但學生能不能進行探究式的、自主發現式的學習,并不那么為大家的行動所接受。我們的教育基本上還是以接受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生能不能解決那些連成人都會感到困惑的問題?學生無法解決。但是我相信學生確實擁有不可估量的潛力,只要我們為學生創設出一個能展現他們才能的時間和空間,隱藏在學生頭腦中的潛力就會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噴涌而出。關鍵是要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時間和空間。一個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和空間,只有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3、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一種不錯的教學。近日聽到有人說:“授人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我很贊同這樣的說法。要開發學生的潛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必要的條件,但完全不必為學生準備充分的條件。我們只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漁場”,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學生才能真正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當然,由于我本身的原因,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的缺點。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10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單式和復式)統計表和(單式和復式)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作準備。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及其特點,知道制作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方法,學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畫出折線表示數據及其變化情況。
2.學生能看懂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從統計中發現數學問題
3.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實物投影儀 作業紙
【教學重點難點】
①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制作方法;
②體驗制作折線統計圖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導入:同學們還記的嗎?2008年舉世矚目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辦,那激動人心的比賽場面至今仍然回蕩在我們耳畔,現在讓我們共同回顧我國在奧運會上的獲獎情況。
出示:奧運金牌榜
(1)師:這么多的數據看起來不方便,怎樣整理可以使他們更簡潔、明了呢?
生答,師(出示統計表)
師:整理成統計表比文字敘述更簡潔明了了。
(2)師:怎樣整理這些數據更形象直觀?
(條形統計圖,再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知識。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觀察條形統計圖,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提問:在條形統計圖中是用什么來表示每屆金牌數的?(直條的長短)
二、自主探究,研學新知
1.設疑激趣,導入新知
國家體育總局的教練們用這些數據制成了這樣的一幅統計圖。大家見過這樣嗎,是什么統計圖?
師:這種統計圖就是折線統計圖,為什么教練們選擇了折線統計圖,看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
(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認識折線統計圖
(1)整體認識:統計圖上的橫軸、縱軸各表示什么?生:
師:你觀察的很認真,再來仔細觀察,統計圖上還有些什么?
生:點、線、數
(2)認識點、線段
師:真是會觀察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關鍵,在統計圖上有點、線段還有數據。
師:我們首先來看看這些點表示什么?這個點表示?
生:23屆15枚。
師:大家同意嗎?給大家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師:你的說法比較專業,是的,先看點對應下面橫軸上的屆數是23屆、左面對應的枚數是15枚這個點正好是屆數和枚數的交叉點。
第二個點誰來說說表示什么?
指名前面指著說
板書:表示數量的多少。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點的作用,相鄰兩個點連接的線段又表示什么?
生:從線中可以看出金牌的數量是增加還是減少了。
具體說說:有的線段是急劇下降的,有的是水平的,有的是緩慢上升,有的是快速上升的
課件演示
師:你真善于觀察,從線的方向上看出了數量的變化,也就是增減變化。
板書 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讀圖分析
師:我們通過點、線初步認識了折線統計圖,你能借助這幅統計圖分析一下這幾屆獲金牌的變化嗎?
學生2--3人說,說想法。
(4)預測:
師:根據總體是上升的,請你根據第23屆到29屆我國獲得金牌的數據預測一下,2012年的第30屆奧運會我們國家會獲得多少枚金牌?學生自由發言(可能一直增加嗎?)
總結:同學們,這只是一種猜測,比賽的結果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會獲得多少枚金牌,還要大家密切關注今年的倫敦奧運會比賽。
(5)總結特點
師:現在你知道為什么采用折線統計圖而不采用條形統計圖嗎?
生:折線統計圖能表示增減變化,可以預測。
思考: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生:通過折線的起伏讓我們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在清楚地反映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方面更具有優勢。
小結:折線統計圖的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折線的起伏讓我們清楚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在清楚地反映數量增減變化情況方面更具有優勢。
(板書:既能又能)
3.生活舉例,深化認識
師:我們已經對折線統計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想想,生活中你還從哪兒見過折線統計圖?(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里)
我這里也帶了一些生活中出現的折現統計圖,大家一起看一看。
(出示課件股票、移動電話、降水量分析)
(1)股票走勢圖:隨著股票的漲跌折線有升有降。
(2)降水量統計圖:哪幾個月呈上升趨勢?哪幾個月呈下降趨勢?
(3)移動電話數量變化統計圖等。
4.制作折線統計圖
(1)師:看來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確實挺廣泛的,怎樣制作折線統計圖呢?
先想想怎樣制作折線統計圖,同位兩人談談自己的想法,再嘗試制作折線統計圖。
匯報、評價、補充。
(2)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小電腦是怎么制作折線統計圖的。(出示課件)
首先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統計表,5月10日是9度,就要先在橫軸上找到日期所對應的這條線,再看縱軸上的溫度,日期與溫度的交叉點就是第一個點,描出這個點并標上數據,像這樣根據統計表中數據的大小依次找出其他各點,描一個點標一個數據。最后用線段把各點依次連接起來。注明制圖時間。
師:現在誰來給大家說說制作折線統計圖可以分成哪幾步?(板書:描點----標數-----連線)
提問:在制作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描點時要沿著豎線對準總軸上的刻度,兩點間的線段要直等等。)這些步驟清楚了嗎?(同位互相訂正)
(3)分析:看著這個最低氣溫統計圖你能說說氣溫是怎么變化的嗎?
生:忽高忽低,氣溫不穩定。
師:像這樣氣溫不穩定,忽高忽低容易生病。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生病人數統計圖
這是5月10日-----13日學生生病人數統計圖,誰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學生生病人數的變化情況。
2、出示氣溫圖和生病人數圖:對比這兩張統計圖你又有什么發現?有什么建議給他們說說。
學生自由發言,相互評價、補充。
師:我們要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合理飲食、營養全面,還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3、體育鍛煉圖
小彬為了鍛煉身體,采取了1500米跑步訓練,他堅持鍛煉并記錄了每周的最好成績。出示:課件。仔細觀察你能分析一下他的鍛煉成績嗎?
四、拓展延伸,文化滲透
統計圖有著悠久的歷史,大家聽(出示課件)孩子們,統計圖確實無處不在,就在咱們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以它無窮無盡的變化,造就了無以計數的物象形態,這是樹的年輪,這一圈圈的年輪不正是大自然對統計圖的杰作嗎?
【板書設計】
折線統計圖
作用:既能表示數量的多少,
又能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步驟:描點 標數 連線
20xx年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對統計的定位是這樣的:對新課標提出的理念,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了解到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大領域之一。因為,統計問題是最常見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是新課改的目標。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理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數學與學生生活觸覺、碰撞和交融,是我要研究的內容。將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更改為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基于以上對課標、教材的理解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1、結合具體事例,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在表示數量變化中的作用,會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學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畫出折線表示數據及其變化情況。2、使學生能看懂折線統計圖,根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合理預測。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其中 ①掌握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和制作步驟;②體驗制作折線統計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下面結合今天的課堂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感想。
1、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但不同地域不同班級的學生生活背景不盡相同,所以數學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應該多樣化、豐富多彩、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內容應該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為達到上述的目標,我就大膽地嘗試把教材進行重組.。(教材呈現的是威海市1998---2002年市區環保建設中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這一情景做為例題的,)距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遠,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會感到枯燥,而且沒有親切感,也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四年一次的奧運會今年將在英國倫敦舉辦,于是我就特意選取了中國在歷屆奧運會上的金牌獲獎情況這一熱門話題為例題學習內容,在分析數據后進行預測第30屆奧運會將會獲得多少枚金牌,而且再過兩個多月就可以揭曉預測是否正確,在探究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己練習應用時,創設了今年5月氣溫變化比較大的幾天的最低氣溫、還有因為氣溫變化引起生病的生病人數變化的信息及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這些信息,從而把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帶進課堂。讓學生感知身邊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的邏輯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親身體會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明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2、巧設問題,體現統計圖的重要性和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統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某個現實問題,本課通過設置能不能用統計圖直觀表示出28屆到29屆的金牌數增加最多?這一問題,一方面突出了統計的必要性,讓學生感受到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進行統計;另一方面使學生在選擇統計圖的過程中(已有知識中產生沖突,只學習了條形啊)體會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加深對折線統計圖特征的認識。這樣順學而導,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找到新方法,顯示了折線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節課設計的非常有序,從零散的7屆獲得金牌數據,整理到統計表,再整理到條形統計圖,最后引出折線統計圖,以及對折線統計圖的數據分析這樣的一條教學主線。既對以往知識進行復習,又讓新知識出現的很自然,還讓孩子對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做了初步的比較,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了解到折線統計圖除了能反映數量的多少外,還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從而為下節課如何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做好了知識鋪墊。教師提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我們能不能用統計圖直觀表示出28屆到29屆的金牌數增加最多這個問題?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經過思考,爭先恐后地回答可以數條形統計圖中直條之間相差幾個格子這時教師適時出示折線統計圖,開始探究新知。這樣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由統計表到折線統計圖,提出挑戰性問題,讓學生感悟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這樣順學而導,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找到新方法,顯示了折線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
3、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在折線統計圖學習中,從表示數據多少的點的自主發現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線段的小組交流乃至最后的嘗試完成統計圖的制作。都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理念:根據每個學生能力的差異和學習需求的不同,不再要求學生們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伙伴,允許他們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和才干開展學習活動,使他們在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探索和理解怎樣準確畫折線統計圖,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地位。] 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制圖),去探索(想),去講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饋中,讓其他學生在感悟、選擇、反思、糾正中學到了知識,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4、合理利用課程資源
其一,突出數學文化,向學生介紹了統計圖的發展史,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其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動態地展示制作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使學生形象、直觀的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構成和繪制方法。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11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學生的親身經歷,我換牙了這一情景進行教學。由于每個學生都經歷了換牙,也知道自己換了幾顆牙,統計同學換了幾顆牙,相對就容易多了。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摸索統計學生的換牙情況,初步收集數據,再引導學生探索更好的方法,然后出示圖和表格為學生提供方法,最后把準備好的統計圖和統計表由學生自主進行統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因此,課堂上學生能較快地統計完成同學換了幾顆牙。我在教學中沒有涉及到從統計圖到統計表的轉化問題,而是根據情境圖,直接將統計表作為統計的一種方法來呈現的。而在有的練習題當中是沒有情境圖的,所以應該把這個問題補充進去,使學生明白統計圖和統計表之間存在的關聯。另外,還出現了一個問題:
這節課主要特色是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貫穿于教學活動中。重視知識形成與發展過程。課的展開階段,首先通過小組討論,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然后指導學生主動探究,分類整理再合作交流,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總結階段,注意拓展知識,回歸生活,充分體現數學生活化。
《統計》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發生、發展過程,強化了學習統計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過程的激勵性評價,促使學生得到全面而富有個性化地發展。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在學生輕松、愉快地經歷統計過程的同時,不斷地引導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的廣闊天空。
不足之處:
一、課堂秩序,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可是他們一會兒就做不住了,顯得有點亂。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沒有像平時那樣把握好課堂,沒有過硬的駕于課堂的能力,面對較多的同事,自己的感覺是有點緊張。實話說,有點差強人意。六年前,我在全鎮老師面前上過兩節課,一節是四年級的復習課《平行與相交》另一節就是這節課《我換牙了》。記得那時,我還懷著孕,當時,年少氣盛,沒有那沒多的緊張,還記得那副掛圖,是我自己畫的,為此還珍藏了幾年,后來給弄丟了。六年后,兒子都六歲了,再次執教這節課。在課前我準備了一個星期,包括教學設計,六個隊的對花以及獎品(小星星),還有每個組長手中的學具袋(里面有每個學生需要的統計圖,統計表)還有精心設計的掛圖。所有的環節都預想到了,就是忽略了學生年齡小坐不住這點,忽略了他們他們愛咋呼,不愛傾聽別人發言的毛病。
二、在實施教學中的教學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更好的把握好合作探究環節,如何做好練習還應再繼續努力。只要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才能更好的駕馭好課堂!
三、本課中的預設確實不夠到位,在繪制豎式條形統計圖的時候,部分學生問是從上還是從下開始統計。對于這個問題是教學前沒有預設到的,所以,我便直接告訴學生從下面往上統計。今后備課還要細心,要預設更多的問題!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12
《統計》初步知識內容不算很難,但有時比較繁瑣,很多都要同學之間的合作,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需多合作,而在學生看圖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要獨立思考。在例2的教學中,先讓學生思考:你想用哪種方法來記錄?在這些方法中,哪一種最方便?最容易數出數據的多少?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讓同學們回答了以后,再引導學生看統計圖和統計表,并與例1的統計圖比較,說說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最后再進行小結。
本節課在教學上有一些特點:
1、教學用“正”字進行統計時,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如,開始,我讓孩子們一起用手進行書寫正字,說出“正”字是5筆。然后,讓四名學生上臺,每個學生代表不同的運動項目,其余學生玩接龍游戲,說出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而且完成的很漂亮,學生們從玩中掌握了用“正”字進行統計的方法。
2、在活動中能充分運用激勵性評價。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評價方式是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體現。在這節課中,我非常注重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我不僅經常運用激勵性語言,還注重給學生象征性的鼓勵。如,在讓學生上臺用“正”字進行統計時,有個學生把正字寫錯了,少寫了一筆,可是在自己座位上他卻能寫對,說明孩子是緊張了,而我并沒有批評他,而是感謝他的上臺“服務”,讓他以后上臺不要緊張,并送給他一個小粘貼,那孩子臉上馬上露出了笑容,學生們都自發的給他掌聲。
3、在鞏固練習環節,設計了一個拓展題,學生們積極性很高。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小組合作。而且小組合作的很好,每隔學生都參與進來了,都爭著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成員說。
本節課的不足:
1、時間掌握上沒有把握好,以致于超時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課堂時間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
2、一年級的學生,探究的意識和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還沒有真正掌握,自己在教學中有時會沒給學生思考時間,或很少的思考時間,而是自己就說出答案來了,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幫助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方法。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身邊有趣事例的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觀察法、情景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操行統計表、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就要來了,我們班上要出兩個節目,大家覺得我們可以出什么呢?
生:唱歌、跳舞、繪畫、走時裝步?? 。
師:不錯,合唱、舞蹈、小品、樂器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我們可以從這四類節目中選出兩個,我們怎么決定出哪兩個節目呢?這就要用到我們一年級時所學的統計知識。老師想讓大家投票來決定,下面老師請每組討論出兩個節目,等會投票。 板書課題:“統計”
二、探究新知(隨時注意給表現突出的大組或個人加五星和紅旗)
1.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我們要知道哪兩個節目的票數第一步就需要我們來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師:小組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教師行間巡視,對方法收集好的小組和合作愉快的小組加五星)
師:下面請各小組匯報交流各種方法,并說說本小組認為最簡單的記錄方法,談談為什么?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組長就把討論結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書寫順序畫一筆畫。(學生按大組順序上臺投票配上音樂伴奏曲)
2.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請大家整理好每種節目的票數,再填到統計表中,我們數“正”字筆畫的過程,就是我們整理數據的過程。(板書“整理數據”)
師:為了能夠使每種節目的數目更直觀的表示出來,讓我們來共同制作統計圖。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在條形統計圖下板書節目種類。) 師:0是起點,如果1格表示1票,則數軸上依次應標的數字是1、2、3??糟了,合唱的票數最多有8票,只有5格,不夠涂該怎么辦呢?
師:下面請小組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匯報交流結果)一個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兩票剛好用4個半格子??
師:大家覺得他的方法可行嗎?沒錯,我們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票。請大家分別在條形統計圖上用這種方法表示出每種節目的票數。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畫一畫。
師:一個格子表示幾票要根據統計表中數量最多的項目和每豎行總共的格子數來確定。
3.描述、分析的過程
師:從黑板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的票最多???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票?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中一個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個人或物,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表示2個或3個甚至更多個人或物。
師:剛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們對統計表描述分析的過程(板書“描述、分析”)
三、聯系生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們的統計知識,比如跟跟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回來,我們可以統計買的什么種類的商品最多;老師在班上要統計哪一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組的表現最優秀等等。回家后大家繼續找一找能夠用到統計的例子,下節課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四、描述分析
這個案例能貼近學生生活,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中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案例中,教師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慶六一”開聯歡會出節目出發。由于學生喜歡的節目很多,可是出2個節目,產生進行統計活動的需要,必須從同學們喜歡的節目中選取最多人喜歡的2個節目。只有通過統計才能確定出哪2個節目。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情境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合作、交流,課堂成了學生創造靈感的空間。
體會與反思: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教師能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出發,靈活選取素材。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慶六一”開聯歡會出節目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發進行統計活動。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如:先要知道哪2種節目是最多人喜歡的?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用“貼星星”的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節目,只有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才能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傾聽別人的見解。課學教學要有師生平等、開放的良好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讓他們的思維活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案例中,教師本著同學生商量的語氣“出什么節目好呢?”、“怎么辦?”,讓學生在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交流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的學習氛圍濃厚,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師提出“開聯歡會,由于班費有限,只能買2種水果,買什么好呢?”這里遇到了困難,產生了分歧,有了爭執。教師把握機會組織學生討論,這個討論是必要的,也是適時和有價值的。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方式,大膽地進行探索、創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統計的整個過程中真心體會到統計的意義和價值。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14
隨著課改,教學的規則也隨著發生了變化,教師轉變為課程的設計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的學習則從傳統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顯現出來。這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營造了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然后去探索、去質疑、去尋找答案,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沖突,讓學生主動地構建了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探索的自主性。
實踐證明:只有經過學生自主探究、主動構建的知識,才能真正納入他們的認知結構,獲得深刻的理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用已有的經驗已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于是通過觀察、討論、分析,自己探究出多種記錄數據的方法:有的把姓名分類記錄,有的用豎線表示小紅花的朵數,有得則用打“√”的方法記錄小紅花的朵數……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動手將小紅花的朵數統計出來,親身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使學生對數據的整理與歸納的思想得到了發展
二、呈現的獨創性。
“能夠用來促進學習的任何正當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假如為了促進學習,必須把要教的東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應當吝惜糖。”本片斷要求學生學習統計隨機性內容的方法,由于統計實際生活中的隨機性內容在教室里不便開展,于是,利用班級的實際生活——小紅花的事情,讓學生體會到“數一數”不能正確地統計小紅花的朵數,從而產生了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了學生自主選擇和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
三、數學的實用性。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本片斷根據班級頒發小紅花的事情,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了學生的統計意識,通過對小紅花的朵數的統計和分析,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了數學的價值。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15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能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讀懂統計圖表并能根據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能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通過聽本節課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讓我看到了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著這份學習的快樂。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
這堂課的設計都是從孩子們最感興趣和親身經歷的事情來統計,主要是對學生選修課情況的調查統計、對學生近視眼情況的調查統計、對學生喜歡的游樂項目情況的調查統計,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堂課學生的思維也非常的活躍,想出了許多不同的統計方法,每個學生都在輕松愉快地學習。整堂課,課堂氣氛都很活躍,幾乎每位學生都在跟著老師一起思考和做題目,這樣體現了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教程中。在教學中對為什么進行統計的意識讓學生充分理解,達成了對統計圖目標的理解,學生也獲得了統計方面知識的完整性,使得學生把知識應用于生活中的意識。也就是說要想進行統計的教學,不僅要理解課本的設計意圖,還要跳出課本,把相關的知識進行一個整體的把握,尋找最適合學生的突破口,這樣,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聽完本節課也給了我以后教學方面的很多思考:
1、應多努力營造一個生動、主動、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培養創新意識
2、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讓數學密切聯系生活,讓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
3、小組討論,合作解決問題,讓學生共同享受到成功的歡樂和集體的力量,也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和自主性。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數學《統計》教學反思11-1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1-19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1-19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熱門】11-23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推薦】11-23
【推薦】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3
【熱門】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