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
學利用量角器畫角時,本節課學生學的還比較輕松。比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
教材畫角的例題呈現了畫65°的角,下面是畫角的步驟,看了教材以后,我想畫角是否讓學生自學教材,然后讓他們動手畫角。但是,就在上課的一剎那,我改變了預設的方案,我讓學生先獨立嘗試畫角,因為學生有一定量角的基礎,可能他們會自己摸索出畫角的方法,如果不會,再采取方案一,自學教材,基于對學生的信任,于是問:“你們會畫60°的角嗎?先想一想,自己準備怎么畫,再動手。”(沒有選擇教材的65°,而選擇了60°,我想學生可能會現不同的畫法,比如用三角尺畫。)聽說能畫角,學生比較興奮,想了一會兒,個個摩拳擦掌,興致勃勃地動手畫了起來,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匯報時學生出現了:王寧:“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畫的。”把他的作品反饋在實物投影上,確實是60°,但是角的頂點這兒畫的不太理想。陸雨婷:“我是用量角器畫的,先在本子上畫一條射線,再用量角器的中心點對著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著射線,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畫一個點,最后從射線的端點出發,通過這個點再畫一條射線。”陸雨婷的說法多好啊!我在心里佩服學生的能力。“你們喜歡那種畫法呢?”學生說的不一。“既然這樣,你們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個70°的角吧!”學生動手畫了起來,匯報的時候,學生都選擇了用量角器畫角,我問:“你們為什么不選擇用三角尺畫呢?”學生都說用量角器畫比較方便。學生同桌交流自己畫70°角的方法后,再讓他們看書,我說:“其實你們的畫法和書上的介紹的`方法是一樣的,你們真了不起!”學生開心地喊出了“耶!”看到學生的高興勁,我知道他們此時已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那么我呢?當然也感到無比的幸福。學生看書以后,一個學生舉手了,“老師,我還有補充,畫好以后還應該檢驗,用量角器測量一下自己畫的角是否正確。多好的的孩子啊!我從心里感嘆著。
另外:當出現要求畫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時,會出現問題。主要出現在,學生利用內圈刻度畫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內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點,于是找不到記這個點的位置。于是教會學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因為內圈70度對應外圈110度的位置,內圈80度對應外圈100度的位置,內圈75度就對應外圈105度的位置。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2
整理復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梳理相關知識、形成自己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主動探索、自主建構的過程。因此本節課重在學生的主動參與,有效措施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
1、創設情景,解決實際問題
創設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以積極、良好的.狀態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之中。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全面激活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為后面整理知識、建構網絡做好了鋪墊。
2、回顧梳理,構建知識網絡
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充分展示的空間,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方式對已激活的知識進行重組,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生在此過程中,提高了數學學習能力,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3、綜合練習,靈活應用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將知識廣泛應用于新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基礎練習、辨析練習和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感受應用數學的樂趣。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3
教材說明
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與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數的尾數省略,求它的近似數。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則要先分別求出被除數、除數的近似數。而且除數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數,被除數從哪位起省略尾數,可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及運算的方便程度來決定,使求出的兩個近似數可歸結為表內除法口算。由于被除數、除數都要先求出近似數,比第六冊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要難。
例6,通過運醬油的情境引出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
教材給出了兩種估算方法:一種是把被除數、除數取近似數后,用除法口算;另一種是把被除數、除數取近似數后,用乘法口算,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教學。教學例6,完成練習十四中的習題。
2.教學例6時,可引導學生討論:怎樣取538和62的近似數進行估算比較合適?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使學生明確:取近似數時首先要考慮所取的近似數與原數不能相差很大,然后要考慮運算的方便,可以歸結為表內除法的口算。
讓學生做“做一做”的題目時,要讓學生先想一想怎樣取近似數后再計算。
3.關于練習十四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3題有一定難度,教師要提示學生怎樣取近似數后再進行計算。
第51頁最下面的思考題。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據題意可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從圖中看出:①只參加數學小組的人數是28-10=18(人);②只參加語文小組的人數是14-10=4(人);③兩個小組都沒有參加的人數是42-18-10-4=10(人)。
教材說明
用整百數除的口算過程,實質上是先除以幾,再除以100的連除過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這個過程中,用一位數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則是用十除的類推。因此,教材首先復習了用一位數除、用整十數除,為新知識的教學做好準備。
例4教學用100除一個數。教材從除法的意義入手,明確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后出例5教學用整百數除。所出的兩道口算題,一道是商一位數的,另一道是商兩位數的,都通過方框中的話突出用幾百除的口算方法。兩道例題后,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用整百數除的口算規律。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4
課前我先讓學生回憶幾個常見的面積單位以及其含義,板書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 1公頃=100米×100米。隨后,我再問學生:“有沒有比公頃還大的面積單位?”學生通過預習知道“平方千米”,也知道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是10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
當學生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后,我又繼續引導學生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推導。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課堂中學生有點困惑,我提示學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公頃=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進行變形?這時學生受啟發,變形計算如下:1公頃=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又因為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結論:1平方千米=100公頃,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去經歷推導的過程,體驗面積單位之間的聯系,再把他們的體驗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習活動中,學生愿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這就是一種“體驗”。但是,課堂中盡管體驗過他們的推導過程,還相當一部分學生體會不到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究其原因學生的年齡小,另外像1000000這樣的數學生還沒有學到,根本不會讀,再者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單位太大了,學生想象不到它們的大小。比如:我們的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大約多少個教室是1公頃?大約多少個教室是1平方千米?
在練習中,學生對于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換算非常混淆,需要花力氣去講和練。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5
在學習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上圖形課與計算課有很大的不同,計算要求學生細心,而圖形不僅有這樣的要求,更多的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和感受各種圖形,例如練習中提到的平行四邊形的特性—伸縮性,即容易變形,可以讓學生準備四邊形的小木棒支架,拉著兩個頂點,顯示出了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學生經歷親自體驗四邊形伸縮性的過程后很容易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圖形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以操作并思考討論等形式來完成。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進一步體會了多邊形的基本特征,比如折一折、剪一剪等,通過這樣的操作活動,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多邊形的特征,鞏固了新知,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體驗到經歷合作探索、交流傾聽的過程,更激活了思維、增長了見識、積累了經驗。所以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學習。
在學習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我感覺部分學生在畫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不喜歡用直尺作圖,作圖很隨意,一點不規范。這些可能是在教學中作圖的時候,對學生數學作圖科學性和規范性要求不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應該注意這些,讓學生改掉這種不好的習慣。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6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不論是新課的引入還是練習,都有應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并最終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教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每個例題的情境都有是主題圖的一個局部,或是主題圖中某一情節的發展,教學時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情境中學習不同的內容,有利于他們感受知識間的聯系,提高學習興趣。對于每一例題列出算式后,都要盡可能地展示出學生的所有算法,通過相互比較,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并實際算法的優化。
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教學。“遷移”是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數學教學中,運用遷移,使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影響,是經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教學時可采用嘗試、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的內容,充分發揮知識的遷移效力,又可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注意加強估算,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在算法的展示教學中,本單元教材都呈現了估算這一算法,教師要充分認識估算的作用,它是體現數學課和標準要求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章里,通過估算可對精確計算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在練習中,也應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養學生的估算習慣和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恰當、適時地運用合作學習方式。教材中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設計了合作、討論的學習情境,在進行這些內容的學習時,教師應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進行自主地探索、討論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師適當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和看法,絕不能包辦代替。
為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的計算方法,教學時設計的練習應注意形式多樣化,內容生活化,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感覺計算課同樣生動有趣,一定要避免枯燥的、單調的、機械的練習。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7
《認識整萬數》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知識。它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并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數目,認識萬級和個級的數位順序及計數單位,會讀、會寫整萬數。
在本課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教學知識點主要有:
1、教學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
2、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
3、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萬”,并能正確地讀、寫10000。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我結合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以“10個一千是一萬”為教學起點,讓學生在紙計數器上一千一千地數,數到十千,學生自然而然說成一萬,明確“10個一千是一萬”,通過學生邊添珠子,邊數數,讓學生有序的填出各個數位名稱,初步感知新出現“萬”、“十萬”、“百萬”、“千萬”四個計數單位,在數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體會每數滿10個單位就產生一個新的計數單位,感受了兩個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明確“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百萬是一千萬”。
整萬數的寫法和讀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我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數、寫數、說數的組成,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交流,并引導學生利用分級的方法來讀寫。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發現自己還是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體會和發現,特別是在讀數與寫數的實踐中也沒有有意識地讓學生體會方法,今后我會在這方面加以改進。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8
《溫度》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第一課時,本節課的目標是結合溫度的實例,探索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體驗用帶“-”的數表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必要性;通過在溫度計上標記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活動,體會零上溫度零攝氏度,零下溫度在溫度計上的位置順序關系,會正確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大小。學生初次接觸負數,直接接觸抽象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我首先將天氣預報融入課堂中,通過播報北京、漠河、西安、臺北、拉薩等地的溫度信息,讓學生讀圖,從圖中提取信息。
接著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北京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學生用各種方法描述了北京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由此引出“+5℃”和“-2℃”的表示方法。展示溫度計,讓學生觀察溫度計,認識溫度計上的各種信息,讓學生在溫度計上標出北京、漠河、西安、臺北、拉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利用溫度計上的刻度高低,比較各個城市的溫度高低;脫離溫度計的情境,總結零下溫度比大小的`方法,從而達成本節課的目標。本節課中我發現學生都是有獨立個性的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北京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有學生用豎線表示,有學生用山來表示,有的用小漫畫表示溫度高低,非常有創意。本節課我合理安排時間在課堂最后十分鐘處理了練習題,針對練習題中學生出現的問題,有針對的再次講解強調,保證學生當堂掌握。本節課中存在一個問題是沒有強調攝氏度的讀法,很多時候用度表示了攝氏度,這導致了小部分學生將溫度的攝氏度與量角的度搞混,在總復習時出現問題,今后在數學課堂上用語要規范。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9
從教學內容來說,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于直觀的描述,現在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征,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從教學方法來說,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而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他們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
不足之處,在教學周角時,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周角的形成過程,及這個360度怎么得出的,沒有和學生好好探討。如果能用多媒體慢慢演示,讓學生觀察的是它轉過的范圍。可以這樣:先轉到直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繼續轉到平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個平角,4個直角。
總之,關于角的分類的知識,我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通過微視頻,既有教師的講解性
學習、也有針對學生的提問,增加學生思考、操作的時間,真正實現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0
《計算工具的認識》一課的內容,數學課中,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我們很少看到理論這樣居多的內容,但是分析四年級的教材,使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數學課中,并不是一味、簡單的學習計算,一些理論上的東西還是有必要了解的。備課時,我也參考了相關的教學設計,總覺得這些設計偏重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環境下,要體現出以學生為本,但是,這樣的教學設計面對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能行不通嗎?
通過課前調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計算工具已有一些相關的知識,并且安排讓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希望他們通過網絡能收集到更多這方面的信息,來充實我們的課堂學習。畢竟網絡的學習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大知識的容量,并且能為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但是,后來在課堂中發現,學生收集到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可以說少之又少。經過了解才發現,有些學生家里有電腦,可對于查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上,學生還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一部分家庭生活水平達不到有電腦配置。顯然讓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基于這樣的情況,我把教學調整為講授式學習,介紹我在網上找到的相關知識。顯然,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預設。
令人欣慰的是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計算器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中介紹計算器的功能,然后,以搶答等形式來加以鞏固,對于學生了解的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像這樣類型的課,根據我們現有的條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該如何上才能跟得上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呢?教師的教學如何做好只要“引領”,而不是死板的傳授學習呢?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1
在講解大數的讀法之前,由于我小時候是用豎著的一條直線進行分級,但是書上是使用虛線分級線進行分級,經過查找資料并與學校教師進行商討,最終統一用虛線分級,而且用虛線分級更美觀。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雖然孩子們在二年級時有萬以內數的讀法的基礎,但是現在面對比萬大的數,想要正確的讀出來還是有一點難度的。比如面對這樣的一個大數9600000,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他們知道了9在百萬位上,表示9個百萬,也可以說成9百萬,6在十萬位上,表示6個十萬,也可以說6十萬,在讀萬級數的時候會說成九百萬六十萬,這樣的數很明顯是錯誤的,但是有的學生經過課前預習對大數的讀法有一定的'認識能夠說出來正確的九百六十萬,然而學生對此沒有正確的概念,所以需要老師同學的幫助來小組探討哪一種方法才是我們更應該學習的方法。最終學會正確的讀法,知道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但最后要加一個萬字。本節課的優點:充分利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來總結出億以內數的讀法,這樣做一方面是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深刻的理解課本當中的大數讀法法則。
本節課的不足:
1、由于在小組討論的環節使用過多的時間,導致最后的練習環節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練習的題目比較少。
2、在練習環節只有讓學生進行讀兩級數的練習,只有一個數涉及到億級,學生在今后的練習過程中可能會對億級的數感到陌生。
3、本次練習環節涉及到的題目類型比較單一,沒有注重到對“0”的練習。還應該再出一些選擇題,如:下面的四個數中,一個零也不讀出來的是()A6000600 B6006000 C6000006 D6000060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2
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角的度量和畫角。讓學生能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這確實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對于用量角器度量一個角的度數時,很容易出現拿不準到底是選擇量角器內圈的度數還是外圈的度數來量角或畫角的現象。如要畫一個60度的角,有的學生會因畫成120度而錯;本來是一個125度的角,有的學生量出來卻是55度。以往的學生都會有這種現象出現。為了讓學生掌握量角器量角與畫角的技巧,我覺得關鍵是讓他們懂得以下操作的要領: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
(2)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3)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4)注意:與零刻度線重合的一條邊指向哪個圈的`0°,就讀那個圈的刻度。
以前的教材比較重視概念的教學,有現成的總結性概念,而現在的新教材卻給省略了。上面的要領,我覺得還是幫助學生總結一下比較好。
再說,開學以來很不巧,我們班電教設備的線路有問題,上課時電腦,課件,投影什么都用不了。我只好利用以前的教學掛圖,圖上的量角器放得很大,角很清晰(這些掛圖都是以前人家丟掉準備當廢品賣了的,是我舍不得撿回來收藏的),講完課后就貼在教室比較顯眼的地方,讓學生課后再多看看,邊看邊想,加深認識和理解,效果還不錯。因此,我覺得并不是沒有電腦就上不好課,以前沒有電腦出現時,那么多人材也不是這樣教出來的嗎當然,時代在進步,教學設備也在更新換代,這是好事,但我們也不能全依賴它,有個什么意外,多做幾手準備還是好的。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3
《商的變化規律》是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商的變化規律》這堂課的內容跟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學階段,商不變的性質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給今后分數和比的性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成功之處:
一、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
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困難,特別是被除數不變,除數和商的變化,及除數不變,被除數和商的變化這兩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于理解。所以整節課我做了以下調整:先學習“商不變的性質”延伸到商的變化規律一、二,學生自始自終的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數據都來自與學生,比較真實,讓學生參與發現規律、探究規律、總結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獨立思考才能進行有效的合作。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他們獨立思考,同位交流和小組合作幾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合作歸納出商不變的規律,并讓學生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體驗探究與成功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充分的利用計算中的現象,讓學生明白商的變化規律。
每一種知識規律的形成,都離不開學生的實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計算,讓學生在計算、分析、對比中,發現總結出商的變化規律,然后再利用規律進行判斷、計算。
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整節課下來,雖然在教師的引導下,三條規律學生能夠有所感知,有所了解。但掌握得并不是非常好。似乎教學內容太多,學生一下子消化不了,如果能對教材進行分化處理,將三條規律分兩節課來上,那么學生分出牢固掌握商不變的性質。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4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垂直與平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垂直與平行中先討論了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引出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再學習掌握垂線和平行線的畫法。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先通過畫一畫,比較觀察,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以及幾種四邊形的之間的關系,再探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稱,認識等腰梯形。
學習這一單元之前,學生應經掌握了直線、線段和射線的聯系與區別,認識了角,長方形,正方形,對一般的圖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第二,這一單元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教學中要注意調動孩子的'感性經驗。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和理解。
我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注意到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差,運用三角板、尺的技巧比較欠缺,所以特別注重了加強學生作圖能力的訓練和指導,重視作圖能力的培養,同時盡力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通過讓學生驗證平行、判斷平行,歸納出各種類型的四邊形,從而學生能夠用圖表表示各種四邊形的區別和聯系。因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一定要掌握兩種圖形的聯系與區別,所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一做,想一想,聯系具體實例來加深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認識。
通過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使我更深地認識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學生對圖形的特點及相互關系的理解,同時也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5
“正負數”被《標準》列入第二學段學生的學習任務,并作為小學數學的一個全新的內容編入了新教材中。“小學生學負數,行嗎?”“負數成了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該怎樣認識,怎樣教?”這對于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我認真領會新教材的意圖,明白了《生活中的正負數》的教學是要求教師利用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中體會到負數與原來學的'數的意思不一樣,逐步體會量的相反意義。
有了對新教材的上述認識,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在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
本片段設計了幾道有趣的題目讓學生回答作為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記錄得分與扣分的情況,通過創設這個學生較為熟悉的情境,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課所要學的正負數。
二、借助信息,初步建立數學模型。
這是本課的重要環節。我根據負數的特征及兒童認知發展水平,以大量的生活信息為載體,讓學生體會到正負數和生活的聯系以及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正數、0、負數的知識結構。
三、深化對正、負數的認識。
該練習的設計具有思考性、靈活性、開放性和趣味性:注意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輕松愉悅的活動過程中既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知識,加深對正負數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靈活變通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利用本節課所學的正負數的意義,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希望:希望每位同學每天的學習收獲都是正數,而沒有負數。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6
《乘法》 這個單元主要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能比較順利地實現知識間的遷移和同化,從而完善認知結構,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提升思維品質。
《乘法》在教材中是分成兩部分進行學習的。其一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其二是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口算和筆算。在教學這兩節課時,采用的`教學方法基本相似:呈現情境——根據情境列出算式——嘗試計算——交流評議——適當總結——鞏固應用。在本單元中,除了新知學習,還安排了4節練習課,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也大體相同:簡單回憶、梳理——有效練習(三個層次:口算、筆算、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總結反思。
第一,放手讓學生嘗試計算、自主探索,在交流評議中提煉出算法。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時,第二次乘得的積沒有和十位對齊;乘數末位有0的乘法,在把0前面的數相乘后沒有把乘數末位的0添上去;當然還有豎式計算時口算錯誤的。當這些錯誤與正確一同呈現時,學生的學習資源就豐富、生動了起來,接下來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哪些計算是對的,哪些計算存在問題,問題在哪里。這樣的學習過程,充分展現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也便于學生比較辨析,深化認識、發展思維。
第二,練習設計在尊重教材的同時有補充、拓展,綜合性強。蘇教版國標教材在練習的設計上做得非常好,既有層次性、針對性,又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并且有一定的拓展,教學時很方便。我在教學時,尊重教材、盡可能地采用教材上的習題,同時還適當補充、拓展了一些,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7
本課通過“有關人造衛星的知識”引入一些有關人造衛星運行的數據,讓學生學會能對較大的數進行估計,并在具體活動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在這個環節中,我結合神七的發射,問學生神舟七號是什么時候發射的?它繞地球旋轉多少圈?又是什么時間回來的?(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發射,繞地球轉45圈,于28日返回)。然后我告訴孩子經過計算神州繞七號繞地球一周大約需要96分,而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一圈大約使114分。這樣導入不但使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同時對他們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新課中,創設情境后,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討論、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解答。讓學生求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21圈,需要多長時間。學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 ,因為上學期我們學習過兩位數乘兩位數,所以可以利用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試著做。本節課是一節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課,我將重點主要放在計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體討論;從而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并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算理。適時的.引導,循序漸進,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求異、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探求新知,最終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教學中敢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降低了難度。但是從學生的反饋來看,仍然有部分同學當用十位上的數相乘時,積的末尾與個位對齊。造成計算錯誤,對個別同學課堂上還要多關注。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8
“位置”對于學生并不陌生,但是要確切地描述某一建筑相對于參照物的具體位置需要涉及到方向、角度和距離的問題,這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因此,我就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說說我相對于他們所在的位置,學生能用“正北、正南、東北、西南”等方位詞進行描述,然后我又改變自己的位置,讓剛才的幾個同學說說我相對于他們所在的位置,學生發現我的位置變化了,他們相對于我的位置也在變化,于是我就指出本節課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參照物”,任何物體的位置都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因此,我們在分析物體所處的位置時一定要弄清以何為參照物。
接著,我讓學生畫出方位坐標,指出:東北方向也叫北偏東,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那么,東南和西南方向呢?這時有同學提出疑問:是否有西偏南等方向呢?于是就指出,在平面圖中,是以南北為主要方向,因此,其余的方向都是以北偏×,南偏×而命名,西偏南等方向就無此說法了,其實,對于這一點,個別學生的觀念無法轉變,因此在“練習十二第2題”中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以林峰塔為觀測點,玉龍潭其實是在林峰塔南偏西60°方向,但是一些同學就偏偏量了玉龍潭與正東方向的夾角度數,我抓住這一典型錯例,就進一步強調建筑物如在參照物的北偏×,南偏×方向,那么我們所要量取的角度就是建筑物與正南或正北方向的夾角度數,學生欣然接受此法,從后來的作業來看,沒有出現夾角度數錯誤的情況。
總結下來,學生掌握得還可以,主要的錯誤就是已知圖上距離和比例尺,要求實際距離時,計算和單位名稱方面有所疏漏,在上本節課之前,由于我的疏忽,沒有安排這一方面的練習,學生缺少對舊知的復習,以后應在新課之前全面考慮。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19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在我校已經開展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并且在全校的語數教師中也涌現出來一批實驗的佼佼者,讓我感到慚愧的是我這個全天候任課教師始終不太適應這種教學模式,或許因為內心的不喜歡,導致自己沒辦法凈心研究,造成了目前我的課堂出現的問題多多,現在針對今天執教的《筆算除法》一課談幾點反思:
1、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本節課可以說是一節失敗的課,40分鐘只解決了例題的教學,當堂訓練沒有時間完成,第一次檢測時間過多,原因是本打算讓學生在第一個問題中把算法說明白,這樣第二個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但在第二個問題中發現學生算的都正確全班只有4名學生有錯誤,但是在說算理時卻很費勁,反思原因,平時對于差生的關注太多了,導致了一些好孩子不愿意舉手,不愿意發言,長時間的不鍛煉,說理能力差了很多。
2、在備課過程中思考的東西太多,如:小組合作是否有效,兵教兵環節的處理,評價機制的運用等等,這些東西考慮的太多,有時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因此當一種事物還沒有完全弄清時提倡創新我感覺有些困難,創新是要有一定的`基礎的。
3、從開學一直在使用這種模式,但是目前的情況是教師上課沒有激情,學生課堂上像個悶葫蘆,差學生因為總被提問變得更沒自信,好學生因為不經常被提問,變得興趣全無,雖說一直在運用激勵的方式,但當學生的新鮮感沒有的時候,那些激勵評價變得是那么的無力。累累累,煩煩煩,這種課堂真的讓人感覺壓抑。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20
通過《栽蒜苗》一課的學習,學生再次的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并會用條形統計圖反映統計結果,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通過教師提前布置并和學生一起進行栽蒜苗活動并每天測量,學生親自體驗了數據的形成。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了小組和做學習的優勢讓同學以小組的形式制圖,組內能互幫互助,得到啟發,教師課對畫的不規范的、有困難的小組進行具體指導。學生能用條形統計圖反映統計結果,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1.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為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在學生遇到困難后,我并沒有引導學生如果去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嘗試去解決問題。然后選出學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并由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優點在哪,缺點在哪。讓學生親身經歷解決矛盾的過程,增強對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體驗及認識。
2.在矛盾沖突中建構知識網
(1)格子不夠用,讓學生發現1格可以代表多個格子的知識。
(2)格子夠用了,1格代表1厘米還是2厘米,哪種辦法更好呢?對比發現,1格最佳的單位量是,一組數中,最大的`數據除以縱向格子數。
(3)所設計的統計圖中,最大的厘米數不能超出最高的蒜苗的高度。
3.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探究畫法時,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畫,去思考;在交流畫法總結經驗時,讓學生充分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體驗條形統計圖形成過程,以及畫圖時注意事項。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了很多的不足:比如對學生的操作方式和評價上有很大缺陷,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磨練自己,不斷完善。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6-09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6-20
(經典)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6-09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7-15
(精華)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6-09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薦]05-22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7-17
【精】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1-06
【熱門】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1-06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熱門】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