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1
《放風箏》這個課題是各個版本美術教材中都喜愛選用的課題。而我每次上這課的過程卻如出一轍,學生作品也是一年又一年,用一句詞來形容最為恰當:“年年歲歲花相似”,很少有新意。
今年我決定改變一下教學思路,打拼出另一番天地。這節課雖然是屬于“造型·表現”領域,但是必須讓學生在自身感受放飛的體驗,了解風箏的結構特征以及風箏的技巧,才能為后面的教學作好鋪墊。于是我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們自己體驗自己制作風箏,用自己的風箏試飛。把同學們試飛的.影像錄制下來,制作成課件,以備下節課使用。
《放風箏》是要求學生緊緊圍繞主題進行拓展和想象構筑一副嶄新的畫面。為了讓學生緊扣主題,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了上節課同學們自己放風箏的場面。同學們看見自己放飛自己制作的風箏,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我趁同學們的那股子熱情勁向同學講解放風箏時的人物動態,以及構圖等相對枯燥的美術知識。中國的藝術創作里,詩詞作品往往是和中國畫緊密相連的,那就是說語文課和美術課的共同本質就在于感受由詩詞。于是我找了幾首關于放風箏的古詩讓學生自讀,讓他們在心里描繪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放風箏的場景。
《放風箏》一課的整堂課設計新穎,真正做到了課程整合,并且實際性地跨出了第一步。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提問、作業都是比較積極的。雖然很多學生作業在課堂上完不成,但是借用學具之后,基本上所有作業的框架都搭起來了。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2
1、讓學生明白美術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會極大地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美術學科是門基礎課,與其它課緊密相關
二者同屬社會意識形態。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樣的。美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美術鑒賞 、創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專業基礎的問題。就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而言,它大致經過感覺、知覺、聯想和想象三個階段。憑借一般的直觀藝術感覺,對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評價是很不夠的,還必須具有綜合 、判斷、想象、聯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通過學習美術獲得。
美術和文學作品一樣,都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過是表現形式各異罷了。美術創作不僅是描繪可視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學作品一樣,還要描繪出事物 的“形”、“神”、“情”。西歐有些名畫,多是取材于文學名著。中國有些山水畫珍品也汲取古詩詞的意境、神韻。評鑒作品善用“詩情畫意”一詞,說明好的詩文要含有畫意,而好的`畫又何嘗不飽蘊詩情呢!在歷史上名畫家兼為文學家的有之,如王維等;文學家的畫在繪畫史上占有要位的也為不鮮 ,如蘇東坡的《墨竹圖》就是一例。讓學生明白美術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會極大地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2、 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
我認真地分析小學美術教材的編寫特色及體系,懂得了美術必須要求掌握的學習內容,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欣賞、繪畫、工藝的練習。每次備課時,我都細心地備教材、專心地備學生。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課堂上穿插于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和興趣,使我的美術課成為學生的受歡迎課。
3、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加強了課后輔導工作,培養了一批學生中的美術帶頭人。通過他們的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熱情??我在課中著重抓基礎訓練,并根據各自的性格特點和掌握基礎的層次不同而采用多種訓練方法,盡能使他們感覺到在快樂的玩耍中掌握技術和技能,即樂教樂學。并巧用啟發思維,讓他們能體會到舉一反三,做到有所領悟和創新,掌握一定的訓練規律。總之,訓練過程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做到精講多練,處處體現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在課中對他們進行思想規律的教育,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鍛煉他們的性格特征,做到抓素質訓練,促進全面發展,突出一技之長。
4、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還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不知如何處理。因而我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獲得大量珍貴的課堂第一手材料,從中收益非淺。我個人應付和處理課堂各式各樣問題的能力大大增強。
存在的問題和教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的評價語不夠,講課的語言不夠生動,平時示范較少等。我會努力的,爭取接受更大的挑戰。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3
風箏集藝術、科技、體育于一身,放風箏是春日里一項有意義的體育活動,如果能放飛自己親手扎制的風箏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興的事呀!風箏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長期以來人們就喜歡這項活動,在民間有很多風箏藝人。但現在的學生所放的風箏大多數是自己從市場上買來的,學生喜歡放風箏但不會自己做風箏,對中國的風箏傳統藝術了解不多。
本課教材的編寫非常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通過各種途徑學習風箏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圖片等信息資料,對中國古老的風箏藝術從知之甚少到了解,并且在此基礎上設計制作完成一只風箏,放飛風箏,在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對風箏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美術學習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一種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學生做的開心也很認真。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4
《風箏》一文圍繞風箏敘述了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詳細地描寫了孩子們的動作、神態、心情,做風箏時滿懷憧憬和希望,即便做出的風箏并不精美,仍滿心歡喜,高興地稱它為“幸福鳥”;做好了風箏,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放飛風箏,他們快樂的喊叫,從早晨到下午,情緒高漲,興味濃厚;可是忽然來了一陣風,無情地將風箏吹斷,這可急壞了孩子們,他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想喚回斷線的風箏,可是努力無效,風箏倏地飛得無影無蹤;孩子們自然不會這么輕易就放棄自己心愛的風箏,于是開始苦苦追尋,他們愿意找遍每個角落……多么可愛的一群孩子,多么自由、快樂的生活。文章正是因為這份感情深深牽動著孩子們的心,三年級的孩子品讀課文,極其容易與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樂、一起憂傷……
教學中我主要應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讀中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在學生說課文敘述順序時,我沒有一味要求學生對課文做高度概括,也沒有要求語言必須精練,而是充分重視學生的表達欲望,允許他們用自己的話、憑自己讀后的印象將課文的內容按敘述順序講述下來,當然,也鼓勵概括能力強的同學能用簡潔的語言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
敘述順序理清以后,再緊扣“快樂”來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那么,也就是圍繞“孩子們做風箏的時候快樂嗎?放風箏時快樂嗎?找風箏時快樂嗎?”,在“是否快樂”這樣的宏觀問題的調控下來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體會中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孩子們為什么在風箏上只寫了名字而沒有寫地址”這個問題產生了爭論,有的說,孩子們生活在農村,人家少,彼此都認識,萬一風箏丟了,很快就會被送回來。可是,也有孩子說萬一別人不認識你,或者風箏飄啊飄飄到城市里去了,城市人多肯定不認識他們,那風箏不是就送不回來了嗎?還有的說,孩子們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風箏或撿到自己的`風箏后就可以和自己做朋友。總之,學生對這問題是爭論不休,可是,我為了不讓太多的爭論延誤我們后面的學習,于是讓學生暫停爭論,讓他們課外去做實驗,看看風箏究竟要多長時間才會被風吹斷,或者自己掉下來。其實,現在想來,我認為自己的建議是愚蠢的,因為在不同的天氣狀況下,不同的人去放風箏,那么風箏在空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那么,當孩子對此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我是不是應該這樣去引導學生呢:作者和他的伙伴將名字寫在風箏上,并給風箏取名“幸福鳥”,那么,如果丟了,如果也不能被送回來,那么風箏被別人拿走了真的就是一種損失嗎?是一種痛苦嗎?這樣一引導,我想學生就能想到即使風箏丟了,被別人撿走了,那么自己的祝福就送給了別人,也把幸福的感受送給了別人,自己的風箏能給別人帶去快樂和幸福,這不是很好嗎?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5
《風箏》寫的是小伙伴們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經歷,從中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再緊扣“快樂”來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那么,也就是圍繞“孩子們做風箏的時候快樂嗎?放風箏時快樂嗎?找風箏時快樂嗎?”,在“是否快樂”這樣的宏觀問題的調控下來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體會中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
正因為太想讓孩子們積極地與我交流,導致教師過于主動,學生過于被動。在教學做風箏一段時,學生準確地找出了描寫孩子們快活心情的句子“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接下來的`環節學生表現得不夠主動,而我也沒有把它處理得很好,以至于學生的情感沒有得到抒發,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活。我想當時如果能讓學生自主體驗,自由發揮,說一說他們心中的憧憬和希望,想一想“幸福鳥”的含義,體會一下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風箏上,這才是重重之重。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了“我”和哥哥到體育館放風箏的故事。全文一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將“我”和哥哥拿著風箏來到體育館。第二自然段講到體育館放風箏的人很多。第三自然段:“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了天空。第四自然段:天空中五顏六色的風箏越來越多,非常美麗。插圖描述了天真活潑孩子的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一起興高采烈的放風箏,以及放風箏時所看到的熱鬧的.情景和各式各樣的風箏再天空爭奇斗艷的情景。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開始新授課文。第一自然段: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學生能很快地回答問題并理解第一自然段。在講讀時課文時,我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放風箏的過程。再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學習第二段,主要是人多`風箏多,學會按順序看圖。讓學生讀后找出能體現風箏多人多的詞。
如人可真不少,三個一群,倆個一伙有的有的等說明人多。各式各樣、有……有等說明風箏多。按順序觀察圖,排列出“蜻蜓“沒飛上天空之前空中已有的風箏。然后讓學生默讀第三段。標出句序。畫一畫我和哥哥放風箏時,動作的詞語。在找出詞語之后,再讓學生通過演一演的方式進行。在這個環節,學生不會尋找動詞。哪些屬于動詞,生不理解。于是我讓學生找一找“我”和哥哥在動的詞語。
在我的幫助下,學生能找出個別。再讓學生進行演示,由于之前有放風箏的經驗,學生在演示的時候,其他學生讀句子,演示的學生根據句式演示,比較到位。我再提問:那我們把放風箏的句子順序換一下可以嗎?我出示打亂順序的第三自然段,請生讀一讀,演一演。學生就能明白:這不能換,換了順序句子就讀不通了。在理解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再提問:圖上畫的和文中那句話相一致?全段圍繞那句話寫的?按句序讀。可以用多種方式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表達順序看圖讀第一句。想象讀第二句。重點讀第三句。有語氣讀第四句。學習四至六段主要是讓學生積累詞語。
在第七段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圍繞中心說一段話。用自己的話說說“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當然還要借助各種圖片,幫助學生進行想象。“蔚藍色天空”“鮮艷”“隨風飄蕩”等詞語比較抽象,通過PPT幫助學生建立起表象和美感!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7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在幼兒周圍的大自然中,紅紅的花、綠綠的草、枝頭的嫩芽、飛舞的蝴蝶和暖暖的陽光、柔柔的春風,到處充滿了生機勃勃、變化萬千這些春天特有的景象。與此同時,春天也是春游的好季節。結合我們的語言活動《放風箏》,我課前準備中,幼兒去操場上放風箏,除了讓幼兒對風箏的外形特征、顏色、圖案有一定的了解以外,還讓幼兒親身體驗了放風箏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放風箏》描繪的是幼兒熟知且喜愛的日常生活中放風箏的游戲,非常巧妙的將小白云想象成風箏,它以簡潔明快、多重復、富有韻律的語感以及大量的象聲詞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學習和理解。小兔在放一只蘿卜風箏,小貓在放一只金魚風箏。活動一開始,我首先以談話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你們喜歡春游嗎?看一看誰也來了?”
接著通過觀察圖示,猜想小動物們在草地上干什么。又以連線的形式幫小動物找風箏,幼兒們都能說出找到風箏的原因,知道小動物們放的是什么風箏。我又以通過聽故事第一到三節,讓幼兒知道小豬的風箏是什么。小豬的風箏本領很大,通過變魔術方式小白云一會變成小綿羊,變成大白鵝,變成小白馬。同時也讓幼兒模仿小動物們是怎么叫的、跑的時候又會發出什么聲音。在完整講述小白云變魔術的基礎上,我又提出問題:“小白云還可以變成什么呢?”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這個時候孩子們思維比較活躍,說出了很多的動物,“像小貓、小魚”等引導幼兒創編新的句型。最后我運用留空讓幼兒填充的方式,引導幼兒較完整地講述故事,充分感受了童話作品語言的重復性。
整堂課下來我感覺到還有很多不足。首先,教學用語應加的簡潔一點,這一點,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就應不斷的積累。其次,在教學環節中間,除了讓幼兒了解故事情節,也要給孩子留出思考和說的時間。這個環節應該讓孩子說,注意想想要讓孩子怎么說,怎么引導。還有就是我在講述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幼兒被故事吸引了。能夠認真地聽。在回答我的提問時,也能準確回答。但是,我忽略了,在整個課堂上,孩子才是主體。應該激發他們說的欲望,而這節課上,我卻說得太多。我應該給孩子留出時間去思考去討論。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8
風箏具有悠久的歷史,也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題材,是孩童的一種游戲。但是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放風箏比較熟悉,可對于風箏的制作方法卻接觸甚少。所以本節課,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教學設計。
首先,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請同學們提前準備好家里的'風箏,帶到學校來,分組進行觀賞和討論。通過這一個環節讓學生了解風箏的樣式和圖案等特征。同時介紹風箏中到處可見的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福壽雙全”“連年有余”等風箏圖案形象寓意深刻,將情景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主體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引導學生民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著,以小組探究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方式,探究風箏的制作步驟和方法。了解風箏骨架的制作方法及材料,并鼓勵學生嘗試新的材料進行替代。并總結風箏的制作為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和放風箏。在學生制作時,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放飛的目的制作。但是可以讓學生了解扎架子需要注意比例,對于糊紙面,學生會遇到容易撕裂的情況,需要調整材料或者根據材料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黏合。
整個制作過程中,學生會有各種問題和困難。我建議學生通過多種方法解決,問長輩,查資料,學生相互交流,通過這樣的經歷,增長知識。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9
他們的會從中感覺到時自己知識儲備和不足,從而會主動地吸取和補充營養,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閱歷。而對于那些學習不主動、能力差的學生通過我們的風箏課放起了自己新手制作的風箏,從而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和價值。感覺到了文化學習與工作實踐是緊密相聯的,認識到了掌握科學知識的重要性,重新樹立起了學習文化課的信心。
制作風箏有成功有失敗,成功了會有成就感,而失敗就要去換問題的所在,來解決問題,一次不成功,兩次、甚至于數次,直到成功為止。這樣一個過程無形中培養了學生遇到困難不退縮、知難而進和堅韌不撥的意志品質。心理的承受能力也得到了考驗。
活動的實施過程是一個與其它學科相聯的'、綜合的過程。
一、風箏與語文相結合。在學生了解風箏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去搜集有關風箏的詩詞,來增加學生對作者的了解,對詩人所處時代背景的了解。即豐富了學習內容又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生每參加一次放飛或一次風箏比賽之后,有了豐富的素材,就可以由此寫出一篇很生動的記敘文。
二、做風箏首先要設計、制圖,這與數學學科緊密相連。在制作風箏過程中,“軸對稱”對風箏的物體的平衡性很重要。學生比較容易制作出靜態下制作出對稱的風箏,通過放飛遭到風以后風箏變形了,由對稱變為不對稱了,這時我們再引導學生利用風箏的制作技術來解決動態下對稱問題。有些風箏在設計上就不對稱,我們可以利用提線的安裝和調整來解決對稱問題。學生在實踐中很快領悟到其中的奧妙和問題所在。
三、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風箏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漢朝發明了風箏,戰亂的年代風箏被戰爭所利用。唐代的繁榮興盛,風箏也作為娛樂工具進入了平常百姓家。通過風箏的變化,讓學生來了解到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文化及生活習俗也在發生著變化,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底蘊。風箏課上讓學生搜集與相關歷史知識、典故來拓展學生的視野。感受到風箏的發明對于社會的貢獻是偉大的。
四、風箏與美術有著直接的關系。風箏的題材豐富多彩、造型各異,它更以喚起同學們的想象力,在繪制風箏時有充分的空間留給學生發揮。通過完成一只風箏的美化,感受到風箏繪畫近效果的細膩及遠效果的生動活潑,體驗了成就感。使風箏課與美術課相整合,起到時相互促進的作用。
五、風與風箏放飛的關系,在學生的放飛過程中得到了親身體驗。通過觀察風箏在空中的飛行狀態來感知風箏遇到了哪各氣流。如:風箏直線向上飄動不受人的控制了,這就是遇到了上升氣流。風箏把學生帶到了大自然,讓他們感受到了自然界的萬千變化,感悟到很多書本上得不到的東西。
總之,將更多的學科知識融入到風箏的研究中,既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又拓展了知識面。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10
在“美麗的風箏”這個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幼兒能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感知風箏圖案的對稱美;能利用對稱的方法來裝飾風箏。這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對稱裝飾上,這一點我覺得孩子們完成的很好,已達到預期的效果。
《風箏》這一活動,其目標主要是讓幼兒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感知風箏圖案的對稱美;能利用對稱的方法來裝飾風箏。這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對稱裝飾上。在此次活動開展前,我就組織幼兒開展了收集風箏、放風箏等活動,為本次繪畫活動作了鋪墊。
在作畫前,我還是先讓幼兒欣賞風箏,并在觀察欣賞之后,交流自己的發現,有的幼兒觀察十分仔細,有快就發現了其中的秘密:風箏上的圖案是左右對稱的。于是,我就向幼兒重點介紹對稱裝飾的畫法,讓幼兒清楚的了解對稱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過的'風箏圖案,滿足了幼兒自我表達的愿望。幼兒發言積極,氣氛十分活躍。在看看,講講中,幼兒對風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接下來的創作做好準備工作。在作畫過程中,幼兒能運用對稱法來裝飾風箏且此方法掌握得比較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在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活動前給幼兒提供的圖形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及創作空間;幼兒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實物風箏的提供,對部分幼兒的創作有所限制,有的幼兒只是模仿,缺乏創造意識。有的幼兒想的很好,但能表現出來的卻是很少。
繪畫是幼兒表達心境的一種形式,也是對于自己感受生活的一種體現方式,所以,美術教育應重在親身感受的體驗和個性的表現。在今后的美術活動中,我將從幼兒實際出發,提供適宜的材料,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美術方面的指導,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篇11
風箏集藝術、科技、體育于一身,放風箏是春日里一項有意義的體育活動,如果能放飛自己親手扎制的風箏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興的事呀!風箏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長期以來人們就喜歡這項活動,在民間有很多風箏藝人。但現在的`學生所放的風箏大多數是自己從市場上買來的,學生喜歡放風箏但不會自己做風箏,對中國的風箏傳統藝術了解不多。
本課教材的編寫非常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通過各種途徑學習風箏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圖片等信息資料,對中國古老的風箏藝術從知之甚少到了解,并且在此基礎上設計制作完成一只風箏,放飛風箏,在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對風箏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美術學習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一種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學生做的開心也很認真。
【小學美術《風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6-13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精選)07-06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5-12
小學美術的教學反思11-13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12-18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最新09-26
小學美術工作教學反思04-21
小學美術故事教學反思04-16
小學美術學期教學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