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內容都發生了變革。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是有著更為寬泛的內涵:讓學生愿意去親近數學,了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這一基本理念出發,我選擇這個課型的,算是對我自身的一種挑戰,也是起一種拋磚引玉的作用吧!
二、興趣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的教學設計注重了以收集信息為支點,以設計存款活動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例如:在周末的時候,安排學生自己去調查儲蓄知識、教育儲蓄和國債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也激發了學生的學興趣,結合前面學過的有關存款知識,能夠自我探求合理的儲蓄方式,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學以致用。不僅會比較哪種儲蓄收益高,還明白了合理存款的真正含義。我們的家長在《放飛希望》上寫到:“本次的數學作業雖然有難度,但更貼近生活,值得肯定,希望今后多些這方面的能力的鍛煉。”
三、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
再說,當今信息時代,收集、整理、應用、反饋信息是現代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本課的教學課前小研究時,充分利用計算器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減輕煩瑣的計算,騰出時間、精力去思考數學方法,尋找規律,進行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小組的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有效學習方式。根據學生收集到的信息,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設計具體的存款方案。小組匯報后,及時讓學生補充不同的思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情況。這樣有利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氣和個性,使學生思維更清晰。通過多媒體的幻燈把學生書寫過程投影到屏幕,學生都能夠看到思路是否正確,書寫過程是否規范 。學生在合作中,鞏固了百分數和利率的相關知識,并在學習中經歷了“數學化”過程,并從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驗到了學習樂趣及自信與成功。
五、不足之處:
1、應該更多的去關注數學能力差,學習基礎差和一些內秀,膽小的孩子,多給他們提供一些鍛煉的空間。
2、教學機智不夠。在學生匯報存款方案時,錯失了抓住學生意見的不同點產生分歧,例如學生1說:“我建議媽媽不用計算就可以做出選擇,利率越高,利息就越高!”我出示利率表后讓學生觀察,同意這種說法嗎?學生2:“不同意。為什么存款六年沒有買三年國債利息高!”我應該抓住這個生成機會的。應該讓學生們回答這個問題?為什么呢?肯定會有學生說:因為這里是一種組合存款,如果媽媽存款10年或者7年,肯定是”而我只是讓學生們再觀察利率表,再聯系前面學生的百分數得出:“本金和利率一定的情況下,存款越長利息越高。”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2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句實實在在的話,只有真正做到了,數學才不會是一些枯燥的計算,而是真正讓孩子們得到成就感,得到快樂的一門課。
在期末測試后,批改三年級數學試卷的時候,遇到這樣一道題目:
算式“120×4÷3”還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請試著寫出一個能用它解決的生活問題。(提示:完整地表達數學信息和問題,不解答)
這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當然孩子們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可是有一種答案卻讓我為之擔憂,答案是這樣寫的:
我計劃每天吃120個蘋果,4天吃完,實際上3天就吃完了,平均每天吃幾個?
看到這樣的答案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可是根據題意提問題,從邏輯上來講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聯系生活實際呢?顯然這是脫離了生活實際的。如果只是單純地為了迎合計算的需求,而去提問題,這樣學習數學還有什么意義?這樣的學習,是完全不能迎合現在素質教育,與生活實際越來越貼近的考試題目的。也違背了我們學習數學的初衷: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我們要做的,就是拿生活中真實的事例來講解數學,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們單純地學習計算。數學其實是一門特別有意思的課程,他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其中的邏輯,條理性,各種各樣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都是在我們長大之后怎樣處理事情的方法的原始積累。
二年級的數學中會出現類似這樣的題目:
有33人去旅行,要坐車,每輛車最多做7人,至少需要幾輛車?
有些孩子的答案是這樣的:
33÷7=4(輛)……5(人)
答:至少需要4輛車。
這樣的答案顯然是錯誤的,盡管在算式當中出現了4輛。聯系應該生活實際想一想,33人去旅行,那就要求每個人都要坐上車,一個人也不能落下,這就要求剩下的5人還需要1輛車,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至少需要5輛車。
還有這樣的題目:
小明拿16元錢去買筆記本,每本筆記本5元,最多可以買幾本?
正確答案應該是這樣的:
16÷5=3(本)……1(元)
答:最多可以買3本。
在這道題里面,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剩下的1元錢,是不夠買筆記本的,所以只能剩下了,最多只能買3本,而不能再加1本。
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數學,其實它沒有什么捷徑可走,沒有一層不變的方法,最好的方法都是結合生活實際想出來的。
所以,我們在講解數學課的時候,與生活貼的越近,才越有意思,與生活貼的越近,數學才越好教。千萬不能為了單純地解決計算問題而去講解方法。對于小學的數學教學,任何脫離了生活實際的數學都是毫無趣味性可言的,也是枯燥無味的。
讓我們努力把數學教的有意思一些,有趣一些,那就走進生活當中,去講解我們的數學吧!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3
雖然我是數學老師,但是作為一年級的班主任我也非常關注和重視一年級學生的拼音以及識字,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采取的方式不同。
我在最近三個月的自修課上,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教學:
一是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于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點點滴滴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通過語文老師留給他們的拼音練習反復地讀加深他們的記憶
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里,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欲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
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
當然作為數學教師我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個好的教師,每節課除了能夠按計劃保質保量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之外,還理所當然應該以自己流利準確的語言,豐富廣博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經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獲。而我覺得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待加強,導致學生在有些數學問題上表達有些過于復雜。
在課后輔導方面,我做的也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平時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很嚴格,沒有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任務。很多一年級學生還停留在學前教育的狀態,思想以玩為主。
二、對作業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作業量比較少,以至于學生不能熟練地掌握已學的知識點。
三、對于差生也沒有進行針對性輔導。
任何一個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善于通過反思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這是任何一個教育者從普通教師走向教育專家乃至教育家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期中考試之后,我就作了深刻的反省,不斷拷問自己,并從中獲得了新的教育啟迪。
今后我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
一、加強自己的授課能力,讓學生真正投入去學,學而不忘。
二、要求學生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并做到及時批改,及時講評,及時輔導差生。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學風。
四、對于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將及時向家長匯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我的教育之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繼續迎來一批又一批新的學生,將繼續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課,將繼續面對一個又一個預想不到的教育難題……但只要我保持著對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就會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樂,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質,在實踐中豐富教育的智慧。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4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是多位數乘法的基礎,是筆算乘法的通法,是在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為不需要進位,就一個例題,重點讓學生明白乘的順序和乘得的積書寫位置兩個問題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看起來簡單,可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卻是很難理解的。在備課時主要關注了以下幾點:
1、學生的起點。學習這部分內容,學生應該具備的必要技能有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在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到這一起點,讓學生能夠在課伊始就能清楚地知道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過程及方法,特別是通過“24×2”用豎式計算的過程,由學生自己說出需注意的問題,然后把這三條貼在黑板上,以求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完整的筆算思路。為下面類推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也提供了方法基礎。通過課堂的實際效果看,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2、轉化思想的滲透。從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練習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是把它們轉化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設計時想從這個地方開始就讓轉化在課堂中發揮作用,讓孩子能夠對轉化思想有一個切身的體驗;當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例題用口算做出來時,再讓學生感受到沒學過的內容可以轉化為學過的口算來解決;最后探究出用豎式計算時,總結算法,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原來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就是用第二個因數每個數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其實就是轉化成了兩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設想的過程是這樣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讓孩子從知道轉化這個詞,慢慢明白原來就是這么回事,簡單易懂,不用非得描述出“轉化”是什么,但是心中已經明白了“轉化”是為了干什么。
3、習題的設計。像這樣的計算課,除了讓學生明白了算理,知道了算法,更多的功夫應該放在練習上,只有在大量的練習中,學生才能逐漸掌握計算的技能和技巧。因為是計算,如果只是一種形式的練習,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所以在本課的習題設計上,采用了多種形式結合,體現由扶到放的層次性。
第一道題就體現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對著畫有方框的豎式填寫計算的結果,然后再填寫后面的橫式結果,這是給學生固定出積的位置再填寫,在填橫式結果的過程中鞏固對算理的理解;第二個層次給寫好了豎式,直接計算;第三個層次只給橫式,自己寫豎式計算。
第二道題,依然還是列豎式計算,但是要求同桌為一組,每人完成兩個,然后互相檢查,反饋后全部做對了,每人都可以給自己畫一枚喜歡的標志,這樣捆綁評價,可以調動起練習的積極性,忽略掉做計算題的枯燥感。
第三道題,給出算式和豎式中關鍵位置的積,讓學生根據豎式去判斷對應算式,這道題以游戲的形式出現,里面蘊含著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法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如何去算,就可以輕易根據關鍵的幾個數找到對應的算式。想在趣味性十足的練習中加深對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在課堂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幾個關鍵:
1、知識基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在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讓學生及時認真回顧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很重要,所以在教學中踏實進行復習。
2、乘的順序。這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關鍵,讓學生深刻理解兩位數乘的順序很重要。所以在全班交流的環節不厭其煩地讓學生說自己怎樣計算的過程,就成了重頭戲。可惜在這個過程中,課堂上我處理地并不好。對學生的引領不夠科學有序,問題缺乏清晰的條理性,所以沒能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3、積的書寫位置。在計算第一層積時屬于原來的知識基礎,學生不會有問題。當計算第二層積時,學生就遇到了困難,解決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如何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的過程,把握了這一點,學生自然就明白結果是幾個十就該寫在十位上。這一點容易理解但需要強化訓練才能熟練掌握,所以在探究交流完后的師生梳理時還要進行“重筆涂墨”,我啟動了一個問題“像說用個位上的2乘24那樣,說說用1乘24的過程好嗎?”這樣就給學生一個清晰的認識“用24乘十位上的1,過程跟用24乘個位上的2筆算順序和方法完全一樣”,只是跟個位上的4乘后的積應該寫在十位上,其他的道理都相同。不知是因為強化了這一點還是學生感悟能力強,從最后做的練習上看,正確率比我想像的要高。
我的感受:
忐忑。在接到任務時因為是作為骨干教師,同聯小教師同上這節課,很怕自己會有愧于這“骨干引領”的任務,希望自己能夠呈現給大家一堂有自己風格的課,最好是能有所創新。但是這樣的課型平時評優課很少有人觸及,因為它不好創新,只能踏踏實實地去上,花哨不得。于是忐忑不安地進入了備課、思考的過程。時間很短,從接到正式通知到最后一共8天的時間,其中有周六、周日兩天學校組織去蒙山進行了拓展訓練。備課、研討、修改、試講,每天晚上都對著教參、教材和教學設計就這么靜靜地坐在電腦旁,即使什么都不干,也哪都不去,就這么靜靜地坐著,大腦卻一刻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讓整個過程顯得更清晰、更有實效呢?忐忑不安中,最后決定既然創不了什么新,那就把它上踏實,這才能體現課的高效和內涵。
迷茫。課前的復習環節,進行了好幾次改動。最初設計了一組口算訓練,二是筆算訓練。作為這節課前的熱身,但是在做完這些題的時候我還想抽出要點分別總結概況它們的算法,以便為后來的學習奠定基礎,于是就顯得頭大了,修改。
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很出乎我的意料,本以為用口算的方式分解成三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課堂上孩子們并不是這樣的思維,他們多是上來就用筆算,不管對不對全是列豎式的形式。于是就把情境進行了分解,改成了臺階式。利用情境第一步先解決筆算的基礎問題,第二步口算,但即便這樣,經過調查,學生使用口算來解決的依然不多,利用豎式的很多,但多數都不對,其中有用豎式的樣子,但結果其實是口算出來的卻說不出筆算的過程。當遇到這樣情況的時候,讓學生表達說不出來,學生自己又提不出什么問題,只能由老師來講,對此我真是迷茫了一陣。還是能力不夠,不能準確把握課堂,處理問題的隨機性不強,這些應該都源于自身業務水平還不高,還有待更進一步地去學習、去實踐,讓自己的能力再提高,爭取做一個真正優秀的數學老師。
遺憾。那天上完課,我覺得特別遺憾。在學生匯報交流環節,我的問題引領不科學,其實應該清晰地以兩個問題呈現:分了幾步算出來結果的?說出每一步是怎么算出來的。當學生有240的0省略寫法時,提問:怎么不寫0你也認為是240?這樣就可以了,至于24是怎么按照乘的順序得出來的,可以放在師生梳理時強化,這樣效果可能比我當時的處理要好。在處理學生錯例上,學生已經明確知道算法后,應該給一個糾錯的機會,不僅是對展臺上展示的錯題,開始嘗試的錯誤都要有機會進行修正,這個環節漏掉了很遺憾。在對估算結果的使用,準確結果算完后,沒有及時回頭看,使估算的結果僅停留在開頭的分析上,這里需要一個驗證分析的過程,如果能有,會使課堂更有數學的理性美。
總之,還需要多學習、多鍛煉,人如果不逼自己,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這樣的課原來我從沒想過可以上公開課,多數數學老師也不愿意涉足這樣的課題,一個字“難”。但是經過這番嘗試,我竟然有點喜歡這樣的課了,這種課可以不上的華麗,但是可以上得很有味道,至少以后看到這樣的課型,我也可以對自己有信心了,因為我經歷了整個思考的過程……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5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加強心算、允許估算,計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的學生發現了5+8其實用8+5來想更好,把5拿來分成2和3;有的學生認為剛學了9+5=用它來推算出結果更簡單;更有學生掰起手指頭一手比8,一手比5,重疊的是3,那就是13。在我們看來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學生的應用中它們卻很自如,原因源于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多樣化的知識由此產生。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6
本節課目標主要是: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2、引導學生學習由舊知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方法,向新知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進行知識遷移,進而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該課按照自己的設計比較圓滿的完成了。
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如:嚴謹的思維習慣、扎實的解題作業習慣等。這是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在學習完筆算減法的方法后,我讓學生比較了兩位數加兩位數與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相同點,卻沒有比較不同點,這不能說不是個遺憾,因為有的孩子是容易不看加減號的,一個數位上加,另一個數位上減。
在本節課中我采取了一次學生合作學習,但放在練習環節,如果放到學習例題時,效果應該更好。課中小結時不要過于放開,應對從哪一位算起給與一個規范的說法:筆算時從個位算起!
我對主體部分的鉆研比較注重,對練習的處理相對毛躁,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做,然后及時面批,缺乏對習題的對比引導。如98-80=和98-8=,如果不拎出來讓孩子們比一比,這個習題資源就浪費掉了。對練習形式的處理也不夠靈活,只是直接用了書上的練習,在該課快結束時插入一些變化題型,可以一掃孩子們的疲倦,再次刺激學生的興奮點。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7
學生有了學習目標,就要奔著目標前行了,那么學生如何才能到那里去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主導作用,所以一定不是老師替學生到那里,而必須學生一步一步的走過去!
那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汽車里的語音導航又有什么聯系呢?
把學生學習比作是到達某個目的地,那么學生自己就是駕駛汽車的司機,作為教師,就是告訴學生目的地的方位,具體怎么走,是高速優先、還是距離優先等實際的行駛路徑還是學生自己決定的。
所以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同于語音導航系統的,語音導航系統幾乎把每個路口的行駛要求都說的一清二楚,司機就只是支配了自己的雙手控制方向盤和雙腳控制速度而已,完全沒有控制自己的大腦,只是“聽話”的按部就班而已。這樣最終雖到達了目的地,但學生依然未能記著自己來時的路,即便是原路返回都有一定難度。這也造就了學生只走路不記路的“應試”模式了。
學生需要的不是詳盡的“牽著鼻子走”,而應該是在走錯時能夠及時的得到提醒和修正。這樣才是真正的學會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散思維,舉一反三的理解新事物、新現象,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到達目的地時,知道自己走過什么樣的路,這些路是什么樣子和叫什么名字。當再次需要這些路時,腦中能夠迅速的提煉出來,然后為之所用。這才是真正的會開車!
那么連貫到學習上,就是教師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不怕學生錯,學生出現錯誤,及時的提醒或修正,典型的錯誤在全班進行強調要求。最終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時,讓學生自主的回顧學習過程,就像是“來時的路”,遇到了哪些疑問,是如何解決的;新知識點是怎樣的用處,對之后的學習會提供哪些便利呢,像新路車少路近一樣便捷;把學習過程中磨礪的韌性保留下來,為今后的學校、社會學習提供最有利的學習品質。
學生如何到那里去,一定是主動的去,教師就是學生手里的指南針,當偏離大方向時,指南針就能夠給予提醒。古時的航海大家就是拿著一個指南針發現的新大陸、遨游的全世界的,他們有教師的引領嗎?他們創造的輝煌就像正在學習的學生追求的那樣,所以請教師們做好學生手里的指南針,而不是那便捷交通工具上的語音導航。
甚至有的教師不僅僅是語音導航,還是肢體導航,不但說著怎么走,還動手去“干擾”學生轉動方向盤,恨不得自己坐在副駕駛位置去開車一樣,結果一定是悲劇的。
學生如何到那里去,需要學生學會學習,認真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親力親為,不做學習的奴隸。教師們,我們要做好的就是成為孩子手里的指南針,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不要做精準的導航系統,把孩子本應動腦的機會給剝奪了,這其實是無比殘忍的。有時高科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8
簡便計算是小學計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簡便計算應該是靈活、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性質、定律等,使復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可是隨著簡算類型的不斷增多,學生開始對一些類型混淆了,隨著簡算方法的多樣化,簡算的準確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開始困惑、開始思考、我開始發現:簡算不僅要求學生能明確運算順序,正確計算,而且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覺,能夠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夠進行簡便運算的特征,并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所以有必要進行一次系統的整理與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當中的奧秘。
本節課主要的教學流程是:一、從常規的口算入手,讓學生通過口算初步理解口算的一些技巧,二、通過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整理,并進行匯報,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喚起回憶;三、利用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例,讓個別學生進行匯報,并特別提醒同學注意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錯誤發生;四、通過題組的對比,讓學生找出哪些能簡算,哪些不能簡算,進一步理解簡算的要求和特點,然后基本練習、綜合練習的應用進行反饋,達到練習的目的。
本節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1、能讓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系統的整理,培養了學生概括和歸納的能力;2、從學生的錯例入手,讓學生從身邊的典型問題入手,再讓學生自己分析、改正,同學之間及時提醒等方式,減少錯誤率的發生;3、通過課堂上多讓學生說一說、評一評等方式,培養了學生分析說理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學得更加有自信。4、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如:88125,學生做出了兩種答案:①、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我請學生分別介紹了他們的想法,他們說:第①種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讓他們分別同125相乘;第②種則將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換率和結合率,先把8與125相乘,最后再乘11。首先肯定答案都是正確的;兩種解法的區別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種解法是用加法進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第②種解法用乘法進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方法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處,希望同學能有側重點地選擇算法。最后強調:簡便運算的思路會有很多,只要把握湊整這個解題關鍵,正確、合理地使用運算定律,就是正確的。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了單純的簡便運算,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初步理解了學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書本上的知識必須運用到實際當中去的道理。
本節課仍有不足之處:
1、本節課對于把一個數拆成兩個數的形式可以是相加、相減、相乘、相除等形式,可是在這節課中出現得不是很明顯,對于學生概括知識點不是很全面;
2、學生在計算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小問題,在后面教學中要更加注意;
3、對于中下生的輔導,兼顧得也不是很周到,如:算理的分析、書寫的理解、式題的特征等,可以通過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等形式進一步讓學生不掉隊。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9
課堂上,我通過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算理與計算方法,反復向孩子們強調在乘的時候要記得“從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哪一位上乘得得數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的計算要求,但是在練習中部分學生仍然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1、漏進位。在計算時孩子們常會出現貪快不進位的情況,一旦漏掉進位,在下一個數位的計算上就容易遺忘出錯。
2、忘記了要“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在計算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時,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數的每一位數”了。
在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時,必須嚴格按照計算順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進位時,要先對準前一位下面進幾,千萬不要漏掉把進位的數與乘積相加。為了減少計算上的錯誤,需要多練習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如:68+7等),這類口算的熟練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數乘多位數的正確率。在教學中還要通過各種形式適時地多補充些相關練習,以強化學生計算技能,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以上這些如果只是講給是不行的,我通過操作學具讓學生加深對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對問題做出正確分析,對同一類題目做出總結和概括,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操作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上我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習慣解決問題。個別學生的學習情緒往往是外熱而內冷。我想今后的教學要注意課堂上讓所有的學生都活躍起來。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0
本月召開家長開放日活動,從反饋情況看,家長普遍對我班的班風、學風及學生學習情況的好轉較為滿意和認可。在個月我教授的內容有第七單元:認識鐘表;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包括9、8、7、6、5、4、3、2加幾);并且對學生的作業習慣進行了培養,下面我先談談教學方面:
在這月中,我與同學們共同學習了如何認識鐘表,并在教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在上這一單元時,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通過看實物鐘,觀察鐘表上有些什么?讓學生說一說,并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其次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它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將對今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本單元我分為三個小節完成的,即:學習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
當然作為一名新老師,我對教材的把握還有很多不足,常常把握不了一節課的重難點,所以今后我還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教材教法,多向優秀的教師請教,讓自己的教學水平能盡快提高。而在學習習慣上,這個月離期末考試越來越近,我加強了學生們的作業習慣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習慣。
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做出指導和示范,如,課堂上在講解例題時要先示范讀題方法,強調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意思,弄清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遇到不懂的及時作上記號,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及解題的想法等等。
(2)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 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首先看清楚計算符號,專心對待每一步計算,還要讓學生明白培養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及時樹立榜樣。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首先要向學生提出做數學作業書寫格式要規范,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范。對于作業的書寫情況,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揚為主。
(4)培養學生專心作業的習慣。
一年級小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可以向學生提出,作業盡可能的.一次性做對,最好不用橡皮檫。
雖然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相信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扎根、結果。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1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和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筆算(包括不進位和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筆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講授新知識前充分復習了舊知識,出示了一些十幾減幾的口算,學生直接搶答,從而從認知上、思維上讓學生做好準備。在新知識的傳授中,當學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后,繼續向學生提出質疑“我們上節課學習的不退位減法個位上6減2是夠減的,可今天這道題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
在教學時我主要采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新知,并且通過學具的操作與演示,對重點和難點進行層層突破。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我認為我們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我重視了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相信學生,承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56—18=”該怎樣計算,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實踐操作去發現方法。在合作、交流、匯報自己的方法中讓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達到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目的。列豎式計算學生也出現了不同的思路,我再次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發現,整個教學過程都突出了學生經歷、參與、探討的過程。
學生出現的問題:
(1) 個別學生相同數位對不齊。這幾個學生要進行單獨輔導,讓他們認清數位,知道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
(2) 個位不夠減,知道從“十位退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但是計算十位和十位相減時,學生不把借的“一個十”給還上再減,致使整個計算結
果多了十。
(3)個別學生在列豎式時,落寫減號,等號后的得數忘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在這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教學反思
1、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
從課一開始,學生就以一種輕松的心情進入情境,“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級孩子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在學生感興趣的畫面中學生的思維火花開始點燃了。接著的“看評比欄”學生的興趣有增無減孩子們的想象又一次打開了“閘門”,在自主遍題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從中提出問題,鞏固了題目的結構和數量關系。沒有呆板的數量關系的說理分析,靈活、積極的思維狀態勝過了說理,這是我在新課程中“用數學”方面的對“說理分析”的嘗試性的突破。 從學生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
2、學習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學生手中。
問題的產生、提出、解決這一系列過程都是孩子們自行完成的,教師在其中始終處于引導者的地位。、“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二(2)班有多少人,”順理成章地把畫面“切換”到了“評比”的“鏡頭”。“師:是什么情況呢??和同桌交流一下。”“師:看了這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嗎?”教師始終處于引導的地位,由學生根據畫面情況及自己的想象提出問題,在同桌或小組交流中解決問題。
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完善地解決問題,并掌握了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問題。當主動權掌握在孩子手中時,孩子們的創新思維是會不斷閃現火花的。這是我本節課自感比較滿意的地方。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2
東花院鄉初級中學 馬鳳博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么,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
法適用已經在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已經在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后,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么等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后,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并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后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3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1班和2班數學科任教師。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鉆研教材,備好課。
作為一位老師,你的本職工作就是要教好書,而要教好書,你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每節內容,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一年級教學內容少、淺,所以在課堂上很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要組織好一節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教學時采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游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數的組成時,以“對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戲進行練習,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游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于學。
三、及時作好教后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課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4
二年級現在在上10000以內數的認識,其中有幾個問題我有點反思和疑問。
題目:
(1)從一千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一千零二十;
(2)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3)10個100就是1000。
遇到這樣的題目,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會問老師,要寫語文字還是阿拉伯數字。其實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寫哪種數字問題不是很大,主要懂就行了。但是對于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寫語文數字和寫阿拉伯數字是一定要區分的。所以就這個問題我請教了經驗豐富的老師,她的意思是最好給低年級的學生統一寫怎么書寫,即使這個問題不大,但是書寫規范對于低段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所以后來我給學生們規范了下寫法,數數的,以及數字的寫法用阿拉伯數字,計數單位、數字的讀法用語文數字。做了個規范之后,學生們的作業明顯有了進步,做題書寫都規范多了。但其實我有點疑問,為什么寫哪種形式的數字不重要還要給學生們規定呢,到后來高年級時又要給他們的已有認識進行修改,何必多此一舉呢。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5
教學《元、角、分》,我就結合實際讓他們去發表他們的意見,在解決自身的數學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時的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掌握知識",而是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教學意義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合集1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