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師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師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師教學反思1
《坐井觀天》是一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以淺顯易懂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有多大的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品悟語言,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在品讀中感悟道理。
一、從重點詞句入手,
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匯,而最終目的是理解寓意。因此,在解讀教材時我將“大話”“無邊無際”“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串起整個教學流程,在理解中讀,在讀中感悟,比較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學生學起來也比較積極有效。在引導學生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說話訓練,讓學生說說除了無邊無際的天還有什么是無邊無際的?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學生分別說出了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坪、無邊無際的森林……,然后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通過對課文中兩次“笑”的揣摩以及聯系身邊的實例使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二、朗讀指導,拓展想象
進行角色朗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得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我們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讀才讀得好?”孩子們紛紛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為了讀好角色,練習讀了好幾次,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在本環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三、從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來反思
在本節課堂教學過程,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和思考,教學目標基本實現。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學習的興致濃厚,學生和老師都很輕松。但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
1.朗讀量偏少,為了怕影響后面教學環節的進度,我在課堂教學中減少了朗讀的分量。課后,我才意識到分角色朗讀才是這課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在學生分角色的朗讀中才能體會人物的特點,才能更加透切地明白人物對話的內涵,進而理解寓意、想清道理。
2.課堂教學環節偏多,使學生思考的時間相對少了一點,造成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時間不夠,自覺主動地去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不高。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真正的主人才是課堂教學永遠的追求。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師教學反思2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但是這一寓意,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比較有難度的,但卻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那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呢?
在教學中我首先采用通俗的啟發談話的方法導入新課:先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成語故事嗎?說說你們讀過哪些成語故事,說給咱班小朋友聽聽。讓學生理解很多的成語故事。從而引出“坐井觀天”,告訴學生它也是一個成語,《坐井觀天》這個故事在我國流傳了千百年,家喻戶曉。我相信咱們班許多同學早就知道了這個故事。當人們一看到“坐井觀天”這四個字時,就會想到另一個成語──井底之蛙,就會想到這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青蛙。從而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文本中。
青蛙為什么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用手工做的紙筒,觀看黑板,比較比平時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樣呢?為學生創造體驗,弄清為什么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這一疑問。去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觀察力。學生們做的不亦樂乎,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是,青蛙和小鳥的對話部分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充分。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師教學反思3
有一位教師在教完《坐井觀天》一文后,讓學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為題說話和寫話。有的說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海濤嚇得它忙向小鳥求救;有的說小鳥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田野里稻谷飄香,青蛙陶醉了,它覺得以前的日子白過了;有的小朋友竟然讓青蛙坐飛機去環球旅行,青蛙一下飛機就說:“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教師不住地點頭微笑,此時又一位學生舉手居然說青蛙跳出井后看看,覺得還是井里好,又跳進了井里。
班里的學生哄堂大笑,教師也打斷了該生的話并示意他坐下,竟還說了句: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教師從自己教的角度只關注自己設計的訓練,沒有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更沒有去珍視學生的奇思妙想。這孩子說井里好,肯定有他獨特的閱讀體驗與生活經驗,興許他比其他學生更有憂患意識地從環保的角度去考慮了。另外盡可能地尊重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珍視學生的體驗、成果,是尊重學生的第一要素。在教學中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關注學生的心情、關注學生的態度、蹲下來與學生交流,從而關注學生的發展。
另外,感悟語言是一種個性化的語言感受,由于學生知識背景、生活經歷、情感氣質等諸多因素的差異,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區別。因此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時我們應順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品詞摳句,發掘學生的靈氣,使學生對語言產生具有個性化的理解與感受。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師教學反思4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首先是對“無邊無際”這個詞語的理解。然后是對寓意的理解。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于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著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軟件,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為什么會錯?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正確。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也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后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和思考,教學目標基本實現,但是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在重點詞語的把握上漏掉了一個較重要的詞“井沿”,其實我可以通過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對話發生的場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話,讓文章通過三個詞連成一個整體,不會讓人有斷章的感覺,所以在以后教學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探究。在課堂的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這只可憐的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師教學反思5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站的高度不同,所見也就不同。本課課文短小精悍,學生讀起來道理也容易懂,但是,如何落實好本文的語言文字訓練呢?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
一、重視識字、寫字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要重視識字、寫字的教學。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指導的。
“渴”和“喝”兩個生字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際、沿”: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沿”:第五筆是橫折彎。“際”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寫得稍小一些,不要超過田字格中的“橫中線”。
像這樣容易記混的字、容易寫錯的字,通過我的對比、引導,學生掌握的較好。
二、通過分角色朗讀,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本文的朗讀,學生對小鳥的話不難理解,但是對青蛙的話學生是比較難理解的,有的學生在朗讀后,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青蛙是從生下來,就在井里嗎?”顯然,學生是在懷疑,因為他們看到過池塘里的青蛙,看到過田野里的青蛙,但是,他們想不到井里也會有青蛙,尤其是,學生更沒有坐在井底看天的經驗,因此,我通過讓學生看窗戶外的天空,再用卷好的紙筒看外面的天空,學生就能體會,井中的青蛙原來看到的天真是井口那么大,他們也就能進入角色進行朗讀、體會了。
三、續說故事
這是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又有了對井底之蛙的理解,那么,他們對青蛙如果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空有多大、青蛙會看到什么景象也就會言之有物了,結果,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說出青蛙的跳出井口是感受,以及看到的美麗景象。
在教學中,還要注意補充相應的知識,比如,這是個寓言故事,在導入新課時,可以以寓言故事導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會更好。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師教學反思6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課堂上,我通過簡筆畫,讓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接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桌沿;聯系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小鳥說的話: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并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還有哪些事物是無邊無際的?學生很快地說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
教學重點段時,我讓學生抓住青蛙和小鳥的不同觀點,讓學生找出它們提出不同觀點的理由,并進行朗讀。通過做實驗、找句子,學生一下子分清誰對誰錯。
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產生錯誤觀點的原由,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通過把紙卷成筒來看天花板,你能看見多大?上課時,這個簡單的實驗引起大家極大的興趣,同時學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書卷起來只看到一點點地方的原因,由此學生也能明白青蛙產生錯誤的原因是:長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因此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學生和我很順利的上完了這節課。
本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在一名學生把“無邊無際”說成“一望無際”時,我沒有及時抓住這一美麗的“生成”,讓學生理解他們是一對意思相近的成語。要知道,有時隨機生成的“美麗”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發教學高潮。
另外,在理解青蛙說這話的根據是什么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了解青蛙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組織學生進一步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對成語的寓意理解就會水到渠成。然后,教師再從文本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觀天”的人和事,從而讓學生真正明白這個成語的人生哲理,終身受益。這樣才能體現教育的生活化。
教學中,很多問題的預設意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但是在課堂上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愿跟著老師設定的思路走。這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難題。《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才能讓課堂充滿真正的活力。
其實我們的學生是富有創造性的。只要教師給以適當的引導,一定的啟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激發起來,綻放出創造性的火花,讓人驚喜。而我們所做的,是引發他們的動機,提供一定的機會,培養一定的方法,再給以適當的鼓勵。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喚醒、激勵和鼓舞!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師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1.坐井觀天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