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知識掌握情況。
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噸千米的認識掌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于口算,能做到脫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學生對于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非常之大。對于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只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于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少數優等生的知識和經驗、獲取知識的能力、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學困生連乘除法的計算都有困難。
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由于年紀較小,學生的個性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認識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敗面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
從心理特征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歡表揚夸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積極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激勵。
優秀生學習特點和后進生成因:
(1)優秀生少,根據平時的質量檢測,真正成績穩定,思維靈活,對應用題能認真而正確地分析的同學只有5、6個。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很濃厚,能較好遵守小學生課堂常規,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共同探討,互相協作,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對有爭議的問題能大膽爭論,上進心強,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認真,不懂問題能大膽提問,恐怕學習成績會下降。這些學生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為重視,大部分的家長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輔導。
(2) 中等生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績有回落的可能。他們學習認真,作業態度好。
(3) 班中的后進生,大多數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存有知識斷層,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學習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關心,指導,督促不夠;有的是父母對子女過于溺愛,過于遷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上述原因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進生。也有幾位學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縱觀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別很大,如計算速度、參與討論的能力,解答應用題的思維能力等。課堂中教師雖盡力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由于班中學生數多,個別學生的知識斷層點,無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挖掘出來,無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并對“減負,推素”存有認識偏差。
三、教材簡析:(教材知識結構體系、重點、難點、德育滲透點等)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小學階段,本學期結束后,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范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及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并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后,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運用遷移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學生憑借原有的知識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可以加深對對位數的認識。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養。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學生在積累大量加減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闡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多讓學生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
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內容是學習整數的最后階段,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系、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5、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學生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號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作為學有余力學生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想、轉差、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松、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后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于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 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 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我計劃在教學中以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指導。常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學得主動 積極,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6、 作業設計力求準確、簡潔、規范、方便教學。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學利用量角器畫角時,本節課學生學的還比較輕松。比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
教材畫角的例題呈現了畫65°的角,下面是畫角的步驟,看了教材以后,我想畫角是否讓學生自學教材,然后讓他們動手畫角。但是,就在上課的一剎那,我改變了預設的方案,我讓學生先獨立嘗試畫角,因為學生有一定量角的基礎,可能他們會自己摸索出畫角的方法,如果不會,再采取方案一,自學教材,基于對學生的信任,于是問:“你們會畫60°的角嗎?先想一想,自己準備怎么畫,再動手。”(沒有選擇教材的65°,而選擇了60°,我想學生可能會現不同的畫法,比如用三角尺畫。)聽說能畫角,學生比較興奮,想了一會兒,個個摩拳擦掌,興致勃勃地動手畫了起來,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匯報時學生出現了:王寧:“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畫的。”把他的作品反饋在實物投影上,確實是60°,但是角的頂點這兒畫的不太理想。陸雨婷:“我是用量角器畫的,先在本子上畫一條射線,再用量角器的中心點對著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著射線,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畫一個點,最后從射線的端點出發,通過這個點再畫一條射線。”陸雨婷的說法多好啊!我在心里佩服學生的能力。“你們喜歡那種畫法呢?”學生說的不一。“既然這樣,你們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個70°的角吧!”學生動手畫了起來,匯報的時候,學生都選擇了用量角器畫角,我問:“你們為什么不選擇用三角尺畫呢?”學生都說用量角器畫比較方便。學生同桌交流自己畫70°角的方法后,再讓他們看書,我說:“其實你們的畫法和書上的介紹的方法是一樣的,你們真了不起!”學生開心地喊出了“耶!”看到學生的高興勁,我知道他們此時已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那么我呢?當然也感到無比的幸福。學生看書以后,一個學生舉手了,“老師,我還有補充,畫好以后還應該檢驗,用量角器測量一下自己畫的角是否正確。多好的的孩子啊!我從心里感嘆著。
另外:當出現要求畫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時,會出現問題。主要出現在,學生利用內圈刻度畫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內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點,于是找不到記這個點的位置。于是教會學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因為內圈70度對應外圈110度的位置,內圈80度對應外圈100度的位置,內圈75度就對應外圈105度的位置。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本單元剛開始的教學效果真的是特別差,學生交來的課后作業錯誤滿篇,平時麻利的對號此刻卻再也難以畫上去。一節課時間過去了,作業沒批兩本,自己卻感到頭昏腦脹,哎,怎么會這樣?說實在的,對這一個單元從思想上我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心想,小數對學生已經不是初次接觸了,他們有一定的基礎,學習起來應該沒有問題。哪知道,實際上原不是這么回事。本單元看似容易,實則難點一大堆。小數的意義、性質上是很抽象的東西,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學生對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問之知道,但運用缺乏靈活性。變換練習題題型,學生馬上無所適從。比如,學生知道: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有0.1、0.01、0.001??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練習題:1.04讀作(),表示()。第二個括號學生幾乎都填的是1個一和4個0.01,而少有學生填104個0.01。雖說學生填的不算錯,但也說明學生對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不像對整數部分幾個一、幾個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又如,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判斷題:2.0與2大小一樣,意義相同。()學生判斷正確。說明對小數的.意義還是沒有真正理解。2.0與2大小一樣,但計數單位是不一樣的。所以意義不同。生活中的小數出現問題更多。尤其是單位之間的換算,要根據進率來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學生不是進率記錯了,就是小數點的位置不對,要不就是數位不夠補0時,補在了中間。接連幾次作業,效果都很差,這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接下來的課我該如何進行?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呢?
通過和同事的交流,我們認為,首先要慢下來,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針對問題,一點一點講清講透,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項訓練。第三,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整理,讓學生對本單元知識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找到問題所在。只有這樣,才能把問題一個個消滅掉。后來的幾次課,我依計而行。果然作業效果有了很大改觀。批改起來也順暢多了。單元檢測在即,我想對本單元的問題再做一個小結,幫助大家突破難點,掌握重點。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近日教學了四年級三角形一節的知識,認為有很多知識點位可以進行探究教學,如: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三內角的和等。但教師在組織學生探究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準備好師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會影響探究結果的不當的.甚至錯誤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預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這樣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探究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如在讓學生探究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時,初上這節時我讓學生自己課前準備了三組探究材料:(678)、(459)、(3610),課堂上讓學生根據這三組材料分別擺成一個三角形,試一試,你有什么發現?結果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得出均能擺成三角形,課堂上我通過巡視發現這部分學生在擺的過程中操作方法出現了差異,他們在操作時是將每相鄰的兩根小棒的端點靠在一起,而不是將兩個端點重疊在一起,這樣由于這些學生操作方法的不當而造成了探究結果的不同,借此機會我適時的教育學生掌握和應用正確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們要重
視對科學的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一個班上這節內容時,在探究活動前,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用小棒擺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么?學生思考片刻后我請了一名同學展示自己的想法,讓全體學生達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識,再分組進行探究,效果較好。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這些大數更抽象,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但他們非常樂于接受挑戰。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讀寫大數的教學中,數中有零和數的末尾有零的大數的讀寫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讀寫的時候,有時寫著的0不讀出來,有時又要全部讀出來,有時有些0要讀,有些0不讀;寫數時,所有的0又都要寫下來。教學時往往會出現少讀、少寫或多讀、多寫的情況。怎樣才能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點呢?我讓學生在讀數和寫數時都畫上分級線,強化四位一級,這樣可以比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針對部分較弱的學生,讓他們自己用硬紙板制作數位順序表,每次讀數和寫數時先在數位順序表中進行,熟練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級的方式進行,感覺效果是比較好的。但是在這里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分級一定要從右往左,最后一個數級不一定能滿足4個數位。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學生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讓學生借助數位順序表去發現、去體會、理解這些知識。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達到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情況常會出現。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本單元第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
反思本單元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給予學生發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3.計算教學因解決問題而精彩,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例1、例2是在學生已會計算的基礎上總結概括運算的順序,運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問題情景,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再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進一步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效果好,但作業中,發現有同學沒有仔細讀題,發生不該有的錯誤,還有的計算錯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絕大部分的同學能從例題中理解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然后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但個別孩子運算順序弄不清,格式有錯誤,需個別輔導。
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運算順序,總結運算順序,學生探索出了多樣化的解決策略,并能在運用中創新,教學效果不錯。出現的問題:個別學生弄不清運算順序,需個別輔導,個別學生第一步算好后忘了把剩下的部分按原來的位置照抄下來,有的同學計算正確率不高,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對癥下藥。
關于0的運算,加、減、乘學生很容易理解并能夠掌握,但除法中0的運算,還是有困難,特別是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應該多舉例,加深印象。
應用題中季度的理解學生還有一定難度,應該重點講解,同時復習好平均分的意義。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教材說明
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與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數的尾數省略,求它的近似數。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則要先分別求出被除數、除數的近似數。而且除數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數,被除數從哪位起省略尾數,可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及運算的方便程度來決定,使求出的兩個近似數可歸結為表內除法口算。由于被除數、除數都要先求出近似數,比第六冊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要難。
例6,通過運醬油的情境引出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
教材給出了兩種估算方法:一種是把被除數、除數取近似數后,用除法口算;另一種是把被除數、除數取近似數后,用乘法口算,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教學。教學例6,完成練習十四中的習題。
2.教學例6時,可引導學生討論:怎樣取538和62的近似數進行估算比較合適?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使學生明確:取近似數時首先要考慮所取的近似數與原數不能相差很大,然后要考慮運算的方便,可以歸結為表內除法的.口算。
讓學生做“做一做”的題目時,要讓學生先想一想怎樣取近似數后再計算。
3.關于練習十四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3題有一定難度,教師要提示學生怎樣取近似數后再進行計算。
第51頁最下面的思考題。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據題意可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從圖中看出:①只參加數學小組的人數是28-10=18(人);②只參加語文小組的人數是14-10=4(人);③兩個小組都沒有參加的人數是42-18-10-4=10(人)。
教材說明
用整百數除的口算過程,實質上是先除以幾,再除以100的連除過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這個過程中,用一位數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則是用十除的類推。因此,教材首先復習了用一位數除、用整十數除,為新知識的教學做好準備。
例4教學用100除一個數。教材從除法的意義入手,明確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后出例5教學用整百數除。所出的兩道口算題,一道是商一位數的,另一道是商兩位數的,都通過方框中的話突出用幾百除的口算方法。兩道例題后,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用整百數除的口算規律。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教材分析
《積的變化規律》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課例以一組乘法算式為載體,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運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在乘法運算中探索積的變化規律。通過這個過程的探索,學生將會經歷研究問題——歸納發現規律——解釋說明規律——舉例驗證規律四個層次的學習過程。學生將會用到觀察、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手段,并最終發現規律,歸納與驗證規律,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探索與推理的能力,讓學生體會事物間是密切相關的,受到辯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運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利用乘法運算,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學生通過對算式的觀察,自主的去探索規律、驗證規律,并使用規律。本課在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初步獲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發現并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究策略。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二、探究活動,發現規律。
1、引導學生觀察以上這組算式的特點,想一想、說一說你的發現
《觀特點》
(1) 引導學生觀察因數的變化特點和積的變化特點。
(我們縱向看,這組算式什么沒變?什么變了?那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和積是怎么變的?有沒有規律呢?)
(2)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
(3) 全班交流,課件引導
師給三個算式標上序號,如果把①式作為標準,②式與①式比,因數和積各是怎樣變化的?
《找規律》
通過觀察比較,你能說說你發現的規律了嗎?
師:積的變化是隨著因數的變化而變化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積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
《寫算式》
運用以上規律與①式對比,你能接著往下寫兩道算式驗證一下嗎?試試看,一定行!200×8=1600 8×40=320 (要口算,你們是怎么想的)
2、同學們再看一組題,它又藏著什么秘密呢?
20×4=
10×4=
5×4=
(1) 引導用同樣的學法觀察第二組算式,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法:觀特點、找規律、寫算式)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2)運用以上規律,你能根據15×12=180直接答出下面兩題的`得數嗎
15×12=180 15×6= 15×3=
(寫完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根據規律寫下得數的,算一算對嗎)
3、整體概括變化規律
讓學生回憶,再讀一讀這兩個規律,數學講究簡潔美,能說得再簡單些嗎?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
(評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概括,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對積的變化規律進行整理,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問題,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第一關:小試牛刀
完成教科書第58頁的做一做。
2、第二關:再展雄風
完成教科書練習九的第五題
3、第三關:隨機應變
完成教科書練習九的第1、4題
第一題誰來讀題,能利用剛才學的規律來解決嗎?方法多樣,說說方法
第四題,如果用兩種方法,讓學生說說方法,哪種簡便。
4、第四關:終極對決
完成教科書練習九第二題,(如果沒有用我們學的規律,可出示百寶箱)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四則運算”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四則運算是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占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這一單元的目標是這樣定的: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四則運算順序的理解
通過學習學生基本能記住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即先括號內,后括號外,先乘除后加減,單一加減或單一乘除要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學生雖說能記住,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出現了以下的問題或者說是誤解應值得教師注意。
(1)對“先”字的理解,我發現在很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解現象,他們認為先算的就應該寫在前面,如計算12+(13-4)-6就會這樣些=9+12-6把先算的括號寫在前面,還如12+5×6-15就會這樣寫=30+12-15,打亂運算的順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減”時誤認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減法,如計算12÷3×2寫成=12÷6=2,計算12-3+6就寫成=12-9=3。而實際所謂先乘除后加減是指乘除哪種運算法則在前九先算哪種,加減也是。
以上兩點對“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現的誤解現象值得教師注意糾正指導。
2、很多學生在解答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錯誤,不理解其意思導致出現錯誤。“和”在題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系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將清,引導學生區別,正確的理解含義并寫出正確的四則余混合算式。
3、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把算式說出來。(如x除以a減b的差。)這也為學生對文字題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4、遇到學生錯誤的典型例題時,進行錯誤的辨析,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從學生的作業及單元檢測情況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不過關,主要體現在:
①順序出錯;②抄題時抄錯;③計算發生不必要的錯。
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要求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做到“一看(認真看題)、二畫(運算順序)、三算(認真計算)、四查(檢查計算結果)”來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效率,同時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另外,堅持每天對學生進行3-5題強化訓練,力爭全面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學生明白綜合算式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應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東西搞得的盡可能的形象,從而更接近于小學生的實際。更容易接受。如簡單的“畫順序線”,即可增強形象感。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在學習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上圖形課與計算課有很大的不同,計算要求學生細心,而圖形不僅有這樣的要求,更多的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和感受各種圖形,例如練習中提到的`平行四邊形的特性—伸縮性,即容易變形,可以讓學生準備四邊形的小木棒支架,拉著兩個頂點,顯示出了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學生經歷親自體驗四邊形伸縮性的過程后很容易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圖形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以操作并思考討論等形式來完成。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進一步體會了多邊形的基本特征,比如折一折、剪一剪等,通過這樣的操作活動,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多邊形的特征,鞏固了新知,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體驗到經歷合作探索、交流傾聽的過程,更激活了思維、增長了見識、積累了經驗。所以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學習。
在學習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我感覺部分學生在畫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不喜歡用直尺作圖,作圖很隨意,一點不規范。這些可能是在教學中作圖的時候,對學生數學作圖科學性和規范性要求不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應該注意這些,讓學生改掉這種不好的習慣。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本周教學了《商不變的性質》這一節課中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索規律。
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出發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從自身內部的需要產生了問題(至少使學生感到教師引發的問題是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經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學生在相互不斷補充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猜想。波伊亞認為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嚴格演繹思維證明問題,而且要教學生學會猜測問題。他甚至還向教師呼吁:"讓我們教猜想吧"。本節課學生在課堂中自己動腦分析,提出猜想,研究猜想的合理性。通過猜想——修正——再猜想——再修正……,逐步獲得商不變規律的條件,并發現結論,在這一復雜的思維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方式是多樣化的,有個人獨立思考,也有小組合作交流,更有班級集體探究。這樣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
學生的自主探索是小學生成為課堂小主人的必要條件,而留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更是必要。(對于這個規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請你再舉一些例子來證明)教師這個問題再一次激起學生的挑戰性。從現場看就有學生提出24÷5≠(24×2)÷(5×2),這難能可貴的疑問折射出學生絞盡腦汁之后的歡樂,他終于與別人看法不一樣。由此想到應該給學生多一些自由探索思考時間,少一些指令性的操作程序,效果會更好!學生不但發現結論,還學會"猜想——驗證"的探究方法,會有一種"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覺。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整理復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梳理相關知識、形成自己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主動探索、自主建構的過程。因此本節課重在學生的主動參與,有效措施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
1、創設情景,解決實際問題
創設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以積極、良好的狀態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之中。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全面激活所要整理的知識內容,為后面整理知識、建構網絡做好了鋪墊。
2、回顧梳理,構建知識網絡
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充分展示的空間,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方式對已激活的`知識進行重組,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生在此過程中,提高了數學學習能力,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3、綜合練習,靈活應用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將知識廣泛應用于新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基礎練習、辨析練習和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感受應用數學的樂趣。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本人感覺成功之處:
1、調動起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一開始就創設了一個和實際聯系在學緊密的情境,小明去學校該如何選擇道路,一下子勾起了學生的猜想、回答的欲望。利用三張小紙條擺三角形的實驗,讓全體學生充分的調動了起來,親自動手,親自實驗,并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擺放三角形的成果,學生感到的是無比的成就感。在猜測中繼續驗證,繼續擺三角形,學生在操作中快樂的學習。鞏固時的報數游戲,使學生重新體驗到了數學的樂趣。
2、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本節課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小明去學校的選擇道路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最后解決公園小路問題,(PPT展示圖片)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用處。這樣,正體現了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學數學又用于生活的數學教學思想。一個回歸,讓學生體驗了學習數學的無限樂趣!
3、合理設置實驗,建立思維模型,形成學習過程的積極成長。通過合理的安排猜想、實驗、動手操作,使學生一步步的形成對本課重點知識的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通過做練習題,在一連串的問題中,使學生又得出思維的精華,只要判斷較短的兩邊各與第三邊的關系就可以了。
4、合理的評價體系,給予學生莫大的支持,營造了一個合理、輕松、積極、樂觀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學生正確的動手操作并展示給全班同學的時候,在學生用規范的數學語言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時候,在學生通過自己的練習得出一個無比正確的答案的時候,教師給予的是“你真了不起!”等偉大的評語。從而,無形中也增強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對于個別學生因個別原因沒有正確的回答,或是用別的方式的回答的,教師給予的是肯定的、委婉的引導,在不打消學生學習積極的范圍內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回答,如何正確的去思考。
5、照顧到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不同的'學生在本節課中學到了不同的數學。我們動手實驗操作擺了三角形,我們用敏銳的數學眼光觀察發現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我們用規范的數學解決了數學問題,我們在每一次練習梯度上升的數學題目中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思維上的碰撞!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得到自己的那可以跨越、可以前進的一小步!
6、通過當堂檢測,很好的落實了學習目標,總體學習效果不錯!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回答、操作,還是學生在自己總結學習到的知識,還是在鞏固練習中的應用,甚至進一步的發現數學知識的妙不可言(用較短的兩邊和去比較較長的第三邊),乃至最后,課堂結束時學生的課堂學習收獲,都可以證實,這堂課達到了我設計時的目的。
不足之處:
1、臨時板書稍感凌亂。數學學科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教師是學生們模仿的對象,下次一定不要留給學生一個不好的印象。規范從我做起!
2、課堂數學語言應該進一步的準確、規范、簡練。
3、數學題目的展示不夠完整。一個完整的數學題目可以規范的感覺,并鍛煉學生審題的能力。這方面還有所不足,主要是因為時間準備的比較倉促。
4、進一步附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任何心理上的跨越都可以給學習的道路上增加不可想象的難度,所以本節課應該進一步形象,進一步直觀化。進一步迎合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心理水平。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和減法的性質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中仍然選取體育方面的`背景引入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加法中的應用,顯得十分自然。
成功之處:學生由于在上節課中對于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知道整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因此,在本節課中學生在計算中都很自覺地采用了簡便計算,學生學習上不存在什么困難,新知的學習非常順利,練習的鞏固也很順暢。
不足之處: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學生出錯較少,但是在應用減法的性質上學生出錯較多。例如:7.3-4.8+1.2和12.89-(6.89+2.3)再教設計:在新知的教學上多設計應用減法性質的練習題及變式練習,讓學生靈活解決問題。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這一單元的目標是這樣定的: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從教參的教學目標定位來看,應該是既注重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教學,又要重視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然而結合我們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來看,兩樣都已初步的感受過,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包括帶括號的計算順序都在平時的練習中曾經碰到過,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對于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作為重點來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懷疑過。讓我懷疑動搖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太差,新課程一線教師都清楚現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欠缺。所以,這一次四則運算知識的教學也正是加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訓練的一次好機會,與我有這種相同想法的教師還真不少,認為還是有必要側重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
學生錯誤:
不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四則運算的順序有錯誤。
差生理解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
差生簡單的`計算發生不必要的錯誤。
提高空間:
教學生明白綜合算式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應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東西搞得的盡可能的形象,從而更接近于小學生的實際。更容易接受。如簡單的“畫順序線”,即可增強形象感。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1-0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5-15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反思04-08
小學數學個人教學反思04-21
CY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28
【精】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