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1
本節課教學,我讓學生在故事中感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上講故事,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新鮮有趣的。不僅如此,還能從中發現數學問題,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這樣的設計真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展開學習。課堂的故事導入就是引導學生以數學的視角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本節課教學是讓學生在感悟中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它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感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
在學生通過聽故事、看圖片,感受到1/2=2/4=4/8相等后,讓學生猜想1/2、2/4、4/8這三個分數是否真的相等,并聯想學過的知識或借助學具,怎樣證明你的聯想是正確的。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證明這三個分數也是相等的,體現了學生思維的廣度,這種設計克服了學生思維的惰性,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課堂給學生多設計這樣的開放性的問題,多給學生開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動,相信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都會有不同的發展。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2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本節課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孫悟空請豬八戒吃西瓜,豬八戒貪吃,先分給它1/3,它嫌少;分給他2/6,它還想多要;后來分給它3/9,這下它才覺得滿意,覺得自己賺了一個便宜?它真賺了嗎?與學生共同探討這個問題,出示教材例1,用一個圓表示一個完整的西瓜,讓學生用涂色表示分數。觀察發現三個分數相等。從而能初步感受新知。
二、手腦并用,在實踐中深入感知分數。
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片代,動手折一折,通過三次對折,每次找出一個和1/2相等的分數。比較涂色部分的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結論?學生很容易得出:1/2=2/4=4/8=8/16,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過總結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后,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在此過程中,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鞏固練習,圍繞中心。
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我設計了口答題、填空題、涂一涂等,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采取多種形式呈現,學生在此過程中興趣盎然,在快樂的氛圍中鞏固了新知,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
反思教學的主要過程,覺得在讓學生用各種方法驗證結論的正確性的時候,拓展得不夠,要放開手讓學生尋找多種途徑去驗證,而不能局限于老師提供的幾種方法。因為數學教學并不是要求教師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
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在觀察中發現,在應用中總結, 最后運用知識,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并為進有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3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把教師的教變成學生的學,必須深入研究學法,建立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觀察、討論、合作、探究學習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設計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學法的設計,從大膽猜想、實驗感知、觀察討論到概括總結,完全是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而設計的。具體表現在:
1、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大膽猜想。
通過創設“猴王分餅”的故事,讓學生猜測一組三個分數的大小關系,為自主探索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必要的鋪墊,同時又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學驗證。
在學生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揭示猜想內容,并對學生的猜想提出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驗證性質時,通過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自行選擇用以探究的學習材料和參與研究的學習伙伴,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思維特性,在具有較為寬泛的時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猜想結論的正確性,突現出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特性。整個教學過程以“猜想——驗證——完善”為主線,每一步教學,都強調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讓學生在分層練習中鞏固深化。
在練習的`設計上,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有坡度。第1、2題是基本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第3題是在第1、2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第4題通過游戲,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照顧到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而且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反思教學的主要過程,覺得在讓學生用各種方法驗證結論的正確性的時候,拓展得不夠,要放開手讓學生尋找多種途徑去驗證,而不能局限于老師提供的幾種方法。因為數學教學并不是要求教師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4
本周上了一節數學課《分數基本性質》。針對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的自我反思,收益很大。特反思如下。
一、復習舊知,橫跨溫舊引新的橋梁。
在備課時,我就深知分數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規律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復習商不變的規律,在課件中展示,并由學生齊讀。為了更好的達到溫習舊知的目的,我又設計了兩道習題,學生在此基礎上加深了商不變的規律的印象,為引新起到了很好地鋪墊和橋梁的作用。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本節課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阿凡提在一次施行途中,遇到了一件事。一父親把土地分給三個兒子。大兒子分到田地的1/3,二兒子分到了田地的2/6,三兒子分到了田地的3/9。大兒子和二兒子嫌少,同父親爭執了起來。阿凡提聽后大笑,說了幾句話,他們馬上停止了爭執。隨后問:“阿凡提大笑?他說了些什么?” 引生猜測。學生在新奇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充滿了好奇心,很快將思維轉到比較1/3, 2/6, 3/9的大小上來。教師創設懸念:學完了本節課,你就知道了。學生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學習新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手腦并用,在實踐中深入感知分數。
教師讓學生用一個長方形紙,對折再對折,即平均分成4份,給其中的3份涂色,并用分數表示出來。學生在動手的同時也在動腦,得出分數3/4,因勢利導,在兩次對折的基礎上再對折,那么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6/8)再次對折呢?(12/16)……揮手一指:長方形的紙有沒有變化?(沒有)陰影部分的面積有沒有變化?(沒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結論?學生很容易得出:3/4=6/8=12/16,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過總結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后,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在此過程中,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鞏固練習,圍繞中心。
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我設計了判斷題、填空題等,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采取多種形式呈現,學生在此過程中興趣盎然,在快樂的氛圍中鞏固了新知,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
五、總結升華,結束本課。
最后,教師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習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師生進行補充,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為今后的學習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5
上周我教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我覺得非常的重要。
本節課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情境的創設,游戲引入。
課的開始,我講了一個兔媽媽分大餅的故事,(同學們,你們聽故事嗎,那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兔山上的兔子最愛吃兔媽媽做的大餅了。有一天,兔媽媽做了3只大小一樣的餅,他把第一只餅平均切成了4塊,拿了一塊給第一只兔子。第二只兔子看見了說:“媽媽,我要2塊,我要2塊。”于是,兔媽媽把第2只餅平均切成8塊,拿了2塊給第二只兔子。第三只兔子更貪,說:“媽媽,我要4塊,我要4塊。”于是,兔媽媽把第3只餅平均切成16塊,拿了4塊給第二只兔子。同學們,你們知道哪知兔子分得多嗎?)通過分大餅這一故事目的是想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課堂實施中,我發現學生還是愛聽故事的,從這個故事中學生也能說出分到的餅的大小是一樣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說出了每個兔子分到每個餅的1/4,2/8,4/16。接著我提出疑問,既然你們剛才說到三只兔子分到的餅一樣多,那就意味著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們還沒有學過分子和分母不一樣的分數的大小比較,你怎么知道這3個分數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規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二)引導發現、探索規律。
在故事中學生得出這3個分數大小相同后,為了給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我對學生說你可以根據老師發給你的材料來驗證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如果你覺得不需要這些材料,那也可以不用。這樣的設計我的目的是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探究空間,同時也增添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在學生實際操作中我發現,有的學生用3個大小一樣的圓、有的用3張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紙,也有的學生用了分數和除法的關系,運用這個關系的時候還用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商不變性質,解決了這3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
(三)練習的設計
為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后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練習設計方面,盡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知識,本課中設計了:
①填空。3/5=3×-/5×-=9/-
4/-=48/60
7/49=3/-=-/7=……
②判斷。
①5/25=5÷5=25÷5=5×12=25×12
②12/20=12+2=20+2=14/24
③2/5=2×2/5=4/5
④5/8=5÷5/8×8=1/64
③游戲。老師寫一個分數,你能寫出和老師相等的分數?你能寫幾個?寫的完嗎?在寫的時候,你是怎么想的?
④1/a=7/b(a和b是不為0的自然數),當a=1、2、3、4……的時候,b分別=?a和b為什么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有這樣的關系呢?
由于時間緊迫,也沒有好好的去利用。總之,一節課下來,問題多多,值得反思。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5-23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通用10篇)06-23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分數的基本性質04-03
小學數學《認識分數》教學反思03-13
小學《分數與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9-21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02-23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后反思03-03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06
小學數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教學反思06-15
小學數學分數題教學反思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