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1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在我校倡導的高效課堂的改革下,作為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并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 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課堂模式里,導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于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并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啟發思維、發展智力。
3、 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 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后,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后說出自己認為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學習差的學生說了優生的名字,同樣學習優的學生也有說學習差的學生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為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2
201 年9月下旬,我們參與了小學語文遠程研修,11月下旬我們又參與了由田厚珍老師執教低年級閱讀中識字課《云房子》。研修組的全體老師十分珍惜這次機會,而且研修組領導召開了幾次會議,分別對田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教學設計進行了討論、分、工修改,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并進行了課堂觀摩、評課議課。尤其是我,和田老師在一個辦公室,更是跟蹤學習,不敢落下任何一個環節。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獲頗多。
一、總體感覺:按照“三次備課兩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導教師、教研組長制定完善了磨課計劃。 組織開展了教學研討專題活動,集中解決教學問題,有效促進打磨計劃的順利實施。 執教人認真完成了三次備課(基于個人經驗、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學反思)的教案;針對兩次打磨情況,老師們整理出個人反思;兩次打磨后,進行了上課,并上傳教學實錄。 全組教師認真參與研課打磨、觀課評課等活動;根據分工進行觀課評課,合作完成觀課報告,并已上傳。通過這次課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組全體成員的教研水平。 其中具體的磨課過程最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廣益,反復打磨。
二、關于聽課、評課環節。目的在于共同感受課堂的“精彩”和“困惑”,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聽課時觀課分工要明確,設計觀察量表。評課不僅要評出優點,更要指出不足建議。不要顧及面子,張不開口。
三、關于磨課。磨課是指教師與其他成員圍繞實踐課不斷地切磋——商討——設計——實踐——反思——修改——再設計——再實踐——再總結。磨課的著眼點是讓教師感受到從備課到課后總結全過程的精細化研究,需要教師活躍的思維,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銳的觀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學,有敬業的精神,讓教師實實在在體會到教學中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解決的。大家通過反復磨課后,教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四、教學反思。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等。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有效性和目的性。
精彩之處:
1、生字教學。識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二年級教學的重點。張老師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如:“及”“房”字的教學,音形義相結合,在設計復習鞏固生字的環節中又穿插了識生字有獎活動,學生非常喜歡,積極參與,因此教學比較扎實。
2、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課文的2自然段,利用電教手段(各種云的的圖片),抓住重點句子學習。滲透閱讀的學習方法,今后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3、精心設計,找準解讀的突破口。“與文本的深入對話。”不是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品味、咀嚼。而是找準解讀文本的突破口。如教學第二部分時,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反復讀、反復體會,感受云房子的美麗。
4、精簡環節,以讀代講。精簡教學環節,真正的把時間還給學生。學習重點句子與欣賞精美圖片相結合,通過反復朗讀,一讀帶悟,重復理解。
總之,我們深刻體會到磨課的過程,是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對課程標準重新解讀的過程;是與同事交流的過程;是分析學情的過程;是綜合運用教育心理學的過程;是綜合運用教學理論的過程;是聯系社會生活實際的過程;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過程;是課程整合的過程;是教法學法的最優化選擇的過程。就在這一次次的“磨”中,我們全體語文老師漸漸成長了,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3
《最后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本課課文比較長。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后,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點語句重點研讀,但從實際教學來看并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幾處重點語句分別讓學生體會嘎羧的懷舊、英勇、善良育忠誠等,但由于課問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沒有圖片的輔助,使悲壯與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讀與想象也就無從談起。
反思本課的教學,形式過于單調:扎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本該釋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師一步步的牽引下之體會了文中的幾句話而已,也難怪課堂上會如此沉悶。我在不停地反思: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吊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4
走過又一學期,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里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松學生小腦袋里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教語文心得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采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 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借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 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采取了各種方法,讓學生能跟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班級里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余學生較好。
二、 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范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范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么這樣讀,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 學生讀文我采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口語交際。
這學期的口語交際基本是根據柏娜老師的《口語交際行為設計》內容上課。
1、布置學生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定向體驗(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有目的的體驗活動)。
如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時,我先帶領學生去參觀操場上,問發現了什么,根據學生的發現讓學生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來的,然后再進行下面的教學,最后在回到家里觀察家長是怎么處理,得對不對,還可以怎樣更好的進行處理。
2、引導學生從六要素上進行口語交流。
學生在交流時必須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孩子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說話,而且說得比較清楚。以上就是我本學期教語文的一點反思。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5
師:莫高窟至今保存著20xx多尊彩塑,請你找出這些彩塑的基本特征。
生: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
師:還有補充嗎?
生:這些彩塑還是惟妙惟肖的。
師:是啊,這些彩塑多么有特點啊,那么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彩塑呢?
生: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
師:這些人物形象多么惟妙惟肖啊,還有嗎?
生:還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安詳。
師:說的真好,這些彩塑無不透露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生:我真想親眼看看這些彩塑。
生:我也想看看,如果能讓我看見,真是太好了啊!
生:我沒有看見這些彩塑,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在吹牛。
師:是嗎?那我們一起來親眼看看莫高窟的這些彩塑吧!
播放課件,學生觀看。
師:大家剛才看了莫高窟的彩塑,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看了錄像后,覺得課文還沒有寫出彩塑的美,這些彩塑比書本介紹的還要好啊!
生:我現在覺得作者沒有吹牛,莫高窟的彩塑真是聞名天下。
生:我現在真想快點長大,去莫高窟旅游,去親眼看看這些彩塑!
生:……
師:那我們帶著對莫高窟彩塑的印象,一起來朗讀這一小節吧。
生:齊聲有感情朗讀課文。
評析:在教學這節課的時候,我準備了很多的圖片、音像資料,以提供給學生觀看,幫助學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特點。在教學第二節莫高窟的彩塑的時候,學生只能從文字上感知,這個感知是十分抽象,呆板的,學生不能真切的感受到敦煌莫高窟彩塑的輝煌和神奇。甚至有的學生還產生了懷疑。在這個時候,我就帶領著學生走進頁,打開彩塑圖片,從而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更深的感受。我繼續播放視頻,帶著學生來到敦煌莫高窟,學生仿佛親自走進了莫高窟,隨著導游小姐游覽觀賞彩塑。學生通過觀看圖片,音像資料,他們對莫高窟的彩塑印象深刻了,呆板的文字變活了。在之后的朗讀的時候,學生們聲情并茂,抑揚頓挫,也不用我多作指導,就把莫高窟的彩塑文化讀進了腦子。我通過這樣的一節課,深深感受到了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巨大優越性。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6
想來想去,除了“收獲”二字,我實在找不到其他詞作為此次反思的標題。雖然這次我的課讓我自己很不滿意,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很慶幸我因此而收獲了很多東西,感覺就像一次“大豐收”。
收獲一:
從課題的導入開始,我就處于高度的緊張狀態之中,以至于學生小聲講了“竹筍、滋味”,我完全沒聽到,同時我也無意識地把自己的緊張傳遞給了學生。從這里,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在課堂上放大了自己的感受。作為教師,無論是什么情形,進入課堂,就得讓自己進入上課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全部感官都關注學生,更好地引領學生。
收獲二:
在生字教學上,我對自己原先的設計還是挺滿意的,應該說我是很有意識地在歸類,使學生更有效地識記及積累。評課時,蔣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忽視的象聲詞潛藏的規律,這也使我發現了,其實自己還少了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少了一顆善積累的心。一直下意識地培養學生積累字詞的習慣和能力,花了些心力,特地讓學生摘抄好詞好句。現在突然發現我應該先讓自己學會積累,這么明顯的規律我沒有發現,正是因為積累的意識在我的大腦里還很淡薄,所以把這么明顯的特點忽略不計。我想,只有當自己有了積累的習慣,才有能力去培養學生,或者說感染學生。就像我用自己的用心傾聽去感染學生,使他們也學會靜下心來聽同學的朗讀,現如今,只能和學生一起學著積累了。
收獲三:
以前,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現在想來,太正確了,這節課的朗讀指導上,雷公公和筍芽兒說了什么這一環節,就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我自己心中的預設只是一個框架,沒有想到學生答不出來或和我的預設南轅北轍時我該如何處理,就這樣迷迷糊糊地教了,以至于當時急出一身的汗來。當時的情況確實讓我一下子懵了,因為我根本沒有指引學生回歸正途的招兒。這也折射出我在備課時,與文本的對話還不夠,在研讀文本時,角度單一,所以考慮得也就不周全了,備課前多角度地閱讀文本,有利于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收獲四:
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會,如果學生體會得不到位,那么就是我們老師沒有引導到位。如何及時引導學生,這是我下階段急需努力的。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7
《鄉下人家》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一共7個自然段,前6個自然段寫景,最后一個自然段抒情,描繪了鄉下獨特,迷人的風景.仔細閱讀后發現,前面6個自然段中,1,2兩個自然段描寫的都是鄉下人家房前屋后的靜態景物,如長長的瓜架,美麗的花朵,碧綠的竹林;3,4兩個自然段描寫的則是鄉下人家常見的家禽:慈愛的母雞,可愛的小雞,神氣的公雞和悠閑的鴨子;5,6兩個自然段花則描寫了鄉下人家生活的場景,如夏天院落晚餐,秋天伴著紡織娘的歌聲入睡.也就是說,整個鄉下人家景色的描繪看似無序,實則有序,這序不但體現為描寫的景物是從靜到動,從物到人的,也體現為從描述鄉下人家景色獨特迷人到鄉下人家生活自然和諧.文章按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描寫,展現了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理清內容后,我又細細地讀課文,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優美,活潑風趣,處處流露出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喜愛之情,這份喜愛甚至可以說是偏愛,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華喧囂的都市,因而對寧靜,質樸,悠閑,舒緩的鄉村生活充滿了向往和留戀.我也帶著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引領著學生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1,交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在上《鄉下人家》這課時,我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讓他們找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給大家推薦,在推薦之后,肯定也有喜歡同一個地方的孩子,之后一起交流,討論,這又體現出一種合作.
如有學生喜歡"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一句.
生1:我喜歡"成群",這說明嫩筍很多.
生2:我覺得"探"字用得好,這些筍就好像是小娃娃一樣偷偷地從土里探出頭來,看上去真可愛!
生3:"探"字用了擬人的手法,就像一個個淘氣頑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樣從土里探出頭.
師:如果你就是這些小竹筍,那么快想探出頭來干什么呢鮮嫩的小春筍們,你們探出你們的頭來吧,把看到的景象說一說.
生1:我看到了紅花綠葉,聞到了空氣中淡淡的花香;
生2: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竹子,青的竿,綠的葉,投下了一片濃濃的綠蔭.
生3:我聽到了黃鸝的歌聲,真動聽.
……
整節課都是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決問題.而老師只是一個課堂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
2,教給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本課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復閱讀,能夠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課文的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處處講,處處讀,這就要有選擇的讀和講.對于較難理解的,對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要重點來學習,來讀.如:作者通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對雞的描寫,紡織娘唱歌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形象,不僅要充分的讀中感悟,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朗讀.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評,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如: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1)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2)細讀.質疑后,邊讀邊想邊議,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文章脈絡.(3)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學生通過讀,披文入境,融情于聲,以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一節課下來,學生對鄉下人家向往不已,有的學生說:"那真是世外桃源!"有的學生說:"我真想去那兒度假!"更有學生說:"那兒簡直是人間天堂!我樂意去!"
讀著課文,我和孩子們仿佛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聽到了熟悉的蛙吵蟲鳴,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與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著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8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這篇課文時,我指導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讓學生說說聽診器的發明過程,學生們有點疑惑,我變換了學習方式讓孩子們繼續跟著我做。反復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這時,我趁熱打鐵說愿意把這段背下來嗎?孩子們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
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請、清、情、晴”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里有事老想著是情”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登罐雀樓》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村居》、《望廬山瀑布》、《春曉》等多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讓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9
對于學生的教育存在持久性和反復性,因此對于學生的教育應該是堅持不懈的過程。
本班有個學生每次上課開始都不起立,上課說話、吃東西。很令人頭疼。觀察其一段時間后,該行為未有轉變,反而越來越嚴重。終于在今日課后找其談話。該生一開始不愿出來,后在出來后又沉默寡言。在我一番說教之后,他抬頭看看我,只說了一句話:老師,你能否答應我一件事,別把今天的事告訴我班主任。
我答應了。他說:我以后上課不說話了。我笑笑。
明天,看他的表現啊。
師者,擔負“傳道、授業、解惑”三大任務。因此在做好教學的同時,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才能在此基礎上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我們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處理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我們有著豐富的知識和耐心、愛心。當學生違反紀律時,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氣急敗壞,暴跳如雷”,而應細心觀察,分析原因,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以便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10
鑒于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反思這節課,我認為較好地體現了主題,達到了教學目標.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學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比如:聯系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白鵝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叫聲, “三眼一板”指白鵝任何時候吃飯順序都不變的規矩,這都要聯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白鵝走路的姿態,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的凈角出場的錄像,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白鵝”走路的高傲,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還有,教學中我利用學文與表演相結合。表演是,是催化劑,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節課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有些緊,學生讀的還是不充分,還有對課文的寫話練習和寫作方法的教學沒有完全展開,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遺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語文是一門藝術,我想大概是一門取舍的藝術吧,每節課多角度地突出主題的建構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時間還是舍內容,才是更應該權衡的.這一點也正是這節課我感覺最難把握的,既想把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完整地展示出來,又想把教學課文的每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讓我著實感受到了寸時寸金的可貴.倒底在40分鐘內如何取舍,我想這將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最后想說,教學本課后,心中存有許多留戀和些許遺憾。留戀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過的四十分鐘,遺憾的是這"白鵝"還羽翼未豐,請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同時讓我們每天多些努力,使我們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學語文,扎扎實實學語言,實實在在用語文。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11
《珍珠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語言優美,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既美麗又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上課伊始,我用極富感染力的話語伴隨著輕松優美的音樂聲回蕩在課堂上:“在中國綿延數百萬公里的土地上,有著許多如詩入畫的美麗景象。有巍峨雄壯的長城,有接天荷葉無窮碧的西湖,還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漓江。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就是——板書‘珍珠泉’”。再加上形象逼真的珍珠泉畫面,將孩子們帶入美麗的珍珠泉中,他們充分利用視覺和聽覺享受著,接著孩子們借助音樂和畫面在靜、清、綠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里徜徉。這樣,美麗的珍珠泉不知不覺地從孩子們的視覺中走向學生的心靈深處。那一聲聲富有個性的朗讀,那一句句精彩的話語,那一個個有趣的畫面,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情感的體驗,感受到文中流動的美,在這樣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里,課文中的難點輕易地解決了。在對話中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同時也不知不覺地遨游了珍珠泉,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讀中品嘗到美的愉悅,同時得到美的熏陶。
另外,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習活動評價貫穿學習過程始終。我用恰當的評價激勵和保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小組互助合作,激勵學生敢于樂于表達。
總之,課堂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說著、讀著,思維活躍,真情勃發,靈性涌動,課堂一派“喜人景象”!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12
語文素養要從小學生抓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該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歡迎同行批評指正。
一、導入新課方式多樣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師能在上課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地組織正常的教學活動,否則,學生容易分心,人在課堂,心不知道早已跑到哪里去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所有努力就自然會大打折扣,自然談不上有什么課堂效率,所以課堂導人就顯得格外重要。
導入新課這個環節,對學生學科興趣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導人新課的方法不可千課一面,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的不同,選擇恰當的導入方法,進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多媒體導入,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如講《桂林山水》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桂林山水風景,引導學生在美妙的音樂和如畫風景中領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從而在生動、直觀的形象中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從而很好地設置了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做了很好的鋪墊。
故事導入由淺入深,寓莊于諧。如再講《司馬光砸缸》時,我說道: “在宋代,有一個小孩勇救掉到水缸里的玩伴的故事廣為流傳,大家知道是哪個故事嗎?故事的主人公又是哪個人呢? ”
有的學生說出了故事的名字和主人公。接著,我讓熟悉這個故事的學生講述該故事,講述故事的學生講得生動形象,聽故事的學生聽得津津有昧。學生講完后,我說: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進原版故事,看看司馬光是如何靠自己的智慧來營救掉到水缸里的伙伴的。”
謎語導入,曲徑通幽,趣味橫生。謎語導入,饒有興味,平添了一種情趣。
此外,討論導入法,創設條件,引導發現;成語導入言簡意賅,意蘊豐富當然,導人新課要注意把握時間的長短。時間過長,容易喧賓奪主,削弱教學內容的滲透。
二、面向全體學生。
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立足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愿望和發展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應該做到解放學生的思想,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教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興趣是一切學習的起點。每節課我都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們有興致去探索更多、更新、更深的奧妙無窮的語文知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育為一切學生服務,所以教師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無論學生的年齡、性別、文化層次、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們的天分如何,他們悟性的高低,他們生活在農村還是生在城市等等,教師都應賦予他們同等的學好語文的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接受盡可能好的教育,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和提高。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對不同智力水平、性格、興趣、思維方式的學生選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還要因材施教,提供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教學內容,合理分配學習資源,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
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小學生識字量的限制,在閱讀中經常會在文章中遇到自己不會讀的文字,這就需要通過求教于老師、同學或借助于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
學生進一步地展開閱讀,并努力地去理解每一個句子,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進而體會文章思想,達到真正讀懂文章。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閱讀的技能,是學生在課堂上和獨力讀書時進行完善的邏輯思維的最重要的條件。教師應要求學生能用眼睛和思維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短的句子,
然后使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并在同時進行思維。 當然,對小學生的閱凄能力不可要求過高。可以把品讀、賞讀、美讀作為讀書的一個目標,通過播放一些錄音、視頻,讓學生領略閱讀帶來的美感,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教師要從音調、高低、快慢、輕重等諸多因素加于指導,讓學生熱愛、學會閱讀。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小學生增強課外閱讀。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不足。有一部分學生走向了“非課本不讀”的功利閱讀極端。這部分學生對與課本無關的讀物不感興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不經常閱讀課外書籍,就很難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四、增強教師自身素養要想做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就要走終身學習的發展之路,不斷充電。
充電內容的首要一點是要更新觀念,要學習掌握語文教學領域最新出現的學術動態,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動向,以便及時調整提高自己的教學觀念,多閱讀各種語文學科領域的優秀書籍。陶行知先生說: “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 ”
教師要不斷提高師德修養。教師的職業道德集中在敬業、愛生,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嚴謹篤學,勤奮工作,不斷鉆研業務,提高教育水平。教師的人生價值就體現在把青少年培養成材上。看到自己的學生一個一個成材,教師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就會感到人生的價值。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化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和心理學也有很大的發展,對學生成長的環境也有了新的變化。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13
一晃眼一學期過去了,回顧這半學期的點點滴滴,真的很慚愧。雖然也嘗試著努力去做,但是發現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
開學初,我就與科任老師協商好,如何共同配合教育好這個班級。每個人都清楚,一個良好的班風能帶促使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的形成。
1、在班級管理上,這學期還是沿用以前的辦法,但是發現一年多來,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麻煩,而且科任老師的課紀律不容樂觀,于是也進行相應的改革,但是因為執行的時候不夠嚴謹,于是造成一些調皮的學生出現了反復,不穩定。
2、在班干部的培養上,這學期的一些班干部還是較團結的,因為班干部的管理力度較夠,加上班科任老師配合默契多了,于是這半學期的文明中隊的獎旗就能獲得了。在這點上,我最大的收獲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讓他們感到被重用的感覺,讓他們能為班級做點實事。
3、在完成作業方面,是比上學期有所進步,這一個除了要得益于作業登記本的設立外,當然組長的責任心也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小老師在發揮的作用,這學期有八個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與八個學習優秀且樂于助人的學生結對子。在他們的幫助與督促下,這些同學的作業認真多了,上交的次數也多了許多,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了。
4、從考試成績來看,還不夠理想,仔細分析了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二是課外學生能主動讀書、主動積累,完成作業和擴展學習。
學生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習成績。如果說從班級管理上,我個人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學生的事是事無巨細的,而我所能給學生的時間卻非常有限。許多小問題沒有及時的解決,結果堆積得越來越多,突顯出來的問題就比較多。雖然在在互幫互助學習小組中,有一小部分的學困生在有責任心的同學幫助下,有所進步的。但是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還需要今后加以努力引導!
各科教師的配合要越來越有默契,對于教育學生的事盡量先溝通后實施,對學生進行同步教育。對于特別調皮的學生,一定要調動家長的作用。所以我想下半學期,在家校配合上,要多下功夫。
總之一句話: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成為老師的朋友。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能步調一致,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14
《落花生》是一篇優美的敘事散文,他真實的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他能使孩子從落花生的品格中受到人格和價值觀教育,使孩子終生受益。教學時,我抓住:
1、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以“落花生,我想對你說……”開頭寫一段話。
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努力尋求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從而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這是新的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我以前在教學《落花生》的過程中,就是引導學生學習花生的默默無聞,不炫耀,不張揚。面對新課程要求,在本課教學中,我提出一個辯題,為學生創造了發表個人見解的機會,所以許多學生說要做像蘋果那樣的人,善于展示自已,張揚個性;還有的學生說“我既想有花生的品質,也想有蘋果的勇氣與才華。現在社會需要自我表現的人才,花生默默無聞奉獻的精神是可貴的,但是蘋果的自我推薦也值得贊賞。”可見,學生的理解遠比老師教他的豐富而深刻,而且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賦予老教材以新的含義,提升了教材的價值,體現出教學的現實意義。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15
上課三周下來,覺得不聽課的大有人在,“埋頭苦干”的、動搖西晃的、吵吵鬧鬧的,學生不按老師的路子來,很多人根本沒把老師放在眼里,也不知道有學習這回事,為什么存在這樣的現象,我認為、常規訓練時沒有在孩子的心中樹立威信,第一周沒有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所以以后加強常規訓練,小事簡單的事能馬上訓練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書、拿筆、拿本子等事情必須做到快又靜,課前準備必須把書放在左上角,筆放在筆槽里,上課后立即進教室做好靜習等等,如果在課前和平常的訓練中不抓嚴落實在課堂的紀律是可想而知的,這點我深刻體會到了。其次,對孩子的要求不夠具體明確,比如:坐好的孩子才是最認真的孩子,一個好字在孩子的腦中是沒有概念的,我必須說只有背打直,雙手端正放桌上,雙腳并攏,眼睛看著黑板的孩子才是老師喜歡的孩子。翻語文書本的時候說明多少頁,必須指著書上按怎樣的方式讀,比如:書上12頁,請自己指著書,每個音節拼讀兩遍,老師還要做好示范,每個細節必須老師強調指導,只有不斷在孩子的頭腦中強化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漸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老師才能在課堂才會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任務上而不是像我這樣的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適應加應變課堂的學習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只希望每天有進步,在不斷思考中成長自己成長孩子。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7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07-17
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01-22
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反思10-09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01-28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26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8-18
小學語文《白鵝》教學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