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凡卡》的教學反思
以下是關于《凡卡》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
自主閱讀 讀中感悟
教《凡卡》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凡卡的悲慘命運,激發學生對凡卡的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憎恨,我引導學生抓課文的重點句,自主學習,讓他們多思多想,多方面多角度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讀自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成功的喜悅。
抓課文重點段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讀這部分內容,然后抓課文的重點句“我沒有指望了,我的生活連狗都不如”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再引導他們從這句話中,自主提問題:“凡卡的生活為什么沒有指望了?”“文中的狗過得好嗎?”……學生提了不少問題,我從中選幾個寫在黑板上,提出自學要求:“(1)從課文找一找,回答這些問題的句子。(2)讀一讀有關句子。(3)劃一劃,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最后我問:“凡卡為什么會過著連狗都不如的生活呢?”經過討論,學生很快明白了,凡卡悲慘的命運是當時黑暗社會造成的。
運用問題解決策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教育過程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學校教育要著眼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有多種策略可以選擇使用。其中問題解決策略的應用,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探索的熱情,并成為課堂學習中目標展示的一種形式,它往往是課堂觀察后自然產生的認識矛盾在學生大腦中的反映,能為學生主動學習定向。
問題是指客觀的事物與主體認識之間存在的矛盾在思維過程中的反映,問題解決是指認識主體提出問題將思維引向直到問題解決的有意識的學習探索的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解決策略,首先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特點與所確定的教學目標選擇問題,并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強化學生問題意識。有的問題情境,課文“預習”與“思考、練習”部分已經就有,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有的問題教師可以重新設計,使“問題”真正與“情境”相結合。我在教《凡卡》一文時,先讓學生默讀全文,并設置問題啟發思考:凡卡的現實生活如何?他對鄉下爺爺是怎樣說的?學生必須在自已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經過獨立思考,理解到:凡卡的現實生活是悲慘的,痛苦到了“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的程度。
這時,我以設計以下問題糸列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
1、為什么凡卡況他的生活沒有指望?他的生活是怎能樣的?
2、凡卡對生活還有沒有指望?如果有,指望的是什么?
3、凡卡指望的生活幸福嗎?凡卡為什么指望過上那種生活?
學生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可以理解到:凡卡的現實生活是幫老爺看小孩,收拾魚,因此經賞常挨打,沒好吃,沒好睡,連雙鞋也沒有。但凡卡對生活還是抱有指望的,指望爺爺把他帶回鄉下,所以,他趁老板一家去做禮拜的機會,跪在臺前給爺爺寫信。不過,鄉下的生活很艱難,守夜,砍圣誕樹都是挨凍受冷的活兒。但比起莫斯科的生活,他覺得至少孤獨,鄉下還算是窮人呆的地方,所以,在凡卡眼里,爺爺是那樣樂觀,鄉下之夜是那樣美好,砍圣誕樹,即使要被凍僵,也變得那么美好。可見,凡卡的現實生活確實沒有指望,太痛苦,太悲慘了。
上述例子表明,問題的設計要根據知識生成過程的層次性及層次之間的聯系性來加以組織,形成有一定梯度的問題情境糸列,問題提出后,要組織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議論交流,概括歸納。這樣,就能使問題解決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問題的學習過程和構建新知的求知過程。
【《凡卡》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凡卡教案06-07
《凡卡》教材理解06-07
《凡卡》讀書筆記11-30
《凡卡》讀書筆記09-19
《凡卡》讀書筆記初中03-07
高中凡卡讀書筆記03-07
《凡卡》讀書筆記通用03-07
《凡卡》讀書筆記范文04-26
凡卡讀書筆記范例12-06
凡卡讀書筆記及收獲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