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
摘要:隨著新教育改革的進行,高中物理教學迎新一輪的反思。在新教育改革過程中,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提出了新要求,力爭從根本上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從各地的實踐證明看,高中物理教學反思不僅能夠彌補過去教學活動中不足的地方,而且是教師取得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重點分析了四川省內新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并有所反思。
關鍵詞:新改;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作為一門在平常應用較為廣泛的基礎科學,受到各高中學校的密切關注。在過去的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以升學為目的采取題海式方法傳授物理知識,導致學生被動接受而不能理解物理在實踐中的巨大價值。隨著新教育改革的進行,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學得到了反思,教學活動開始以物理為載體拓展學生新思維和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教學宗旨轉換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未發展奠定基礎。
一、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一般有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這條教學公式就很好地說明了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新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就要很好地利用這一公式,只有對高中物理教學活動進行不斷反思,才能取得進步和長遠發展。這不僅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具備專業知識,向學生傳輸正確的'物理知識,而且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最后達到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在新程改革下,各高校要不斷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反思,向當前研究性學習不斷靠攏,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新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反思途徑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意思就是要求人們在日常學習中不斷反思,從而找尋到最佳的解決方法。如今,新程教育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正需要這種反思精神。新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拋棄原“說教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物理問題的能力。下就從這幾方面具體分析了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學反思途徑。
1教學手段的反思
一個優秀的物理老師必須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了解復雜困難的物理知識,有以下手段可供選擇:
(1)教師可以利用高科技多媒體技術,避免理論堂的死板,營造輕松活躍的氛圍。除了演示理論知識以外,教師可以播放一些仿真、視頻、實例動畫等改變教學方式,(fsir)在增加堂趣味性的同時吸引學生眼球。教師在備時應該避免大量字,以簡潔易懂的提綱和表格為主,以此說明問題。
(2)學校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可組織學生建立學習小組,通過自主討論解決部分知識難點。學生可事先查閱書籍和資料得出相關結論,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查閱知識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四川部分學校可利用網絡輔助教學改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校可以開發相關網站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教學觀念的反思
一般教師的觀念都為非主動,沒有自己的思想,通常都是簡單的重復和抄襲,其教學效果也不是很明顯。因此,教師必須學習相關新程,積極反思自身教學觀念,在深層面上更新和改變四川以往傳統的教學思想。四川高中物理新標在對物理知識教學提出了新標準和需求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另外,學生必備的物理素養也是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培養的,教師一定要重視其相關方面的教學。相關堂教學一定要符合素質教育的標準,這樣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形成正確的物理觀。
教學過程的反思
四川高中新標所提倡的“探究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方式獲取知識,了解問題的發生和解決途徑。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前體驗人生、了解社會、關心底層人士,積累相關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比如,在問題提出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并且相互交流討論,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和解決方法。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一起探究學習,在學習的同時和學生成為朋友。教師做總結時,應該把重點放在討論過程上,肯定學生正確的觀點,鼓勵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另外,“探究式學習”也可以把教學活動延伸到外,鼓勵學生融入社會。
三、新改下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
四川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反思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更深一步進行自我調節,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四川省相關教育部門也可以回顧多年的教學經驗,不斷反思進取,豐富專業知識和開闊理論視野,形成獨特的教育風格。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知:在新程改革的前提下,對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學進行反思,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國家培育出一批優秀人才,為祖國的偉大建設作出貢獻。在高中物理教學反思中,教師應該不斷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不斷提升教學能力,促使高中物理教學在新時期得到長遠發展。
參考獻:
肖吉霞。淺析我國新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國校外教育,20xx(01):91
初中物理教學堂背景導入方式探討高中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談高中物理教學新導入的技巧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2
高中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作為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師我深感責任的重大——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地努力摸索、學習、實踐、反思,對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學也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備課要認真而充分
結合新課標,在閱讀教材和做大量相關練習的基礎上,再進行備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積極主動地與同事交流,將獲取的信息或者是自己的感悟及時補充到教案中,使教案的內容充實而有條理,知識體系完整而清晰。
在備課時,我覺得要認真地琢磨教法,琢磨怎樣才能讓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我喜歡將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條理化,因此,遇到難講的知識點、習題我總是反復研究如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將難度化解,然后努力由一道題想到一類題的解法,即人們常說的“多題一解”。
二、練就過硬的教學技能
首先,講授知識要準確,語言要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非常重要。物理學是有著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表達要清晰,語氣要抑揚頓挫,要充滿熱情和感染力,這決不是形式主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次,板書要精當,書寫要工整。好的板書有助于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同時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也是很重要的。
再次,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要熟練、規范。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范得當。恰到好處地使用教具進行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解更深刻。
三、抓課堂效率
首先,三維教學目標要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教學,采用良好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地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后,對一些知識,我們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的講解已經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并不是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四、要加強落實
解題要規范。對新生一開始就要特別強調并逐漸養成解題的規范性,其次再是正確率,規范性養成了,正確率自然就升高了。要將訓練貫穿于教育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訓練要扎實,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再有就是作業布置了一定要收、收了一定要批改、批改了一定要講評、講評了一定要訂正,做到反饋全面,校正及時。
總之,教學中只有不斷的進行探索和總結,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使教育教學的成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3
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鋪開,本文立足于新課程形勢下對教師教學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物理 教學反思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Posner)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那么,物理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什么幫助?我們物理教師又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做些初步探討。
一、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的內涵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就倡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杜威看來,反思的出發點是對問題情境的困惑,經過分析、假設、推理與檢驗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否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似乎已成為衡量優秀教師的當代標準。何謂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如果物理教師對于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后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那么,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
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物理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為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近幾年,都有部分中學開展物理“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許多教學雜志也刊登了很多關于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致地探討。
第二、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
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我在初登教壇時,為了教好物理課,經常通過多講定理、多做習題,但往往學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過反思我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的,那么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因而我在動量守恒定律教學中,先介紹了這個定律的發現過程:它起源于16~17世紀西歐的哲學家對宇宙運動的哲學思考。
三、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的途徑
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從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教學基本策略方面進行。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行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轉變物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2.豐富物理專業學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
思,至關重要。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
首先,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可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其次多關注每年的物理高考題以及科學前沿關于物理學的知識。另外,如果能有機會到高校繼續深造學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途徑。
第二、教學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1.物理課案例研究。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尤其是公開課,因為有很多比較有經驗的教師,從他們的諸多建議中可以得到很多啟示;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設計《人造衛星宇宙速度》課堂教學時,一開始就可以提出問題:能否讓拋出的物體不落地?這時學生十分活躍,議論紛紛:有的會說,將物體上拋,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體飛到外太空,就不再回來了;有的會說,由平拋運動規律可知,物體從越高的地方、拋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離越長,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體就落不回地面了;還有的`同學可能會進行反駁:落地的跨度長了,可地表就不是一個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學說,由勻速圓周運動可知,當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時,物體繞地球在圓形軌道上運動就不回地面了。通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2.物理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做了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比如,有一次在聽課“摩擦力”中,我記錄了老師與學生的一小段對話:
師:人為什么會走路?
生:因為人有腳。
師:不對,是因為有摩擦力。
生:(無言、一頭霧水)
…
課后我經過反思,教師提問題要有一定深度,同時也要與生活相聯系,要有相關的引領。
能否做這樣的改進:
“假如你走路時,踩到香蕉皮,會怎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
接著再追問,“為什么?”
“假如大掃除后,走在剛沖完水的地面上,又會怎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
這時再講摩擦力、或者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學生會更容易接受,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同時也不至于只停留在“人有腳”的表面問題上。通過反思會促進和提高我們今后的教學效率。
3.堅持寫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如一個實驗,該以什么形式展示給學生,是以探究的形式,還是以驗證的形式,是以分組,還是以個人演示的形式,這些都是要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反思的。
例如我在講摩擦力的方向時,學生總認為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雖然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很清楚,還用動畫展示講解過,也再三強調了,但學生總是難以理解。經過課后的教學反思,我認為,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缺乏直觀實物實驗的展示;二是學生沒有經歷一個從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到找出規律的過程。于是,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采用以下的方法,盡量用實物實驗,它既直觀又令人信服,并讓學生經歷一個從物理現象到物理規律的思維過程。
大多數學生認為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為此,我要學生舉例說明,學生也舉了很多例子,比如用黑板擦在黑板上擦字(滑動),木箱在地面上滑動等。我不但沒有加以否認,而是幫他們再舉一些實例支持他們的觀點。
接著,我托著一塊木板在講臺上走動,另一只手拿著毛掃在板上掃動。
實物演示1、我托著一塊木板在講臺上向右走動,另一只手拿著毛掃在板上相對板向右掃動,毛掃相對地面也向右運動,
-----毛掃的毛向左倒,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左”: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實物演示2、我托著一塊木板在講臺上向右走動,另一只手拿著毛掃在板上相對板向左掃動,但毛掃相對地面也向右運動,
-----毛掃的毛向右倒,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右”
: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矛盾!
進一步分析:
毛掃在板上相對板向右掃動,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左”;
毛掃在板上相對板向左掃動,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右”。
從而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方向是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而不是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在后來的教學中,學生對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但能很好地記憶,也能很好地理解,如對“靜止的物體也可以受到滑動摩擦力的作用”,他們也可以舉出例子,用實物演示出來。
無論是課后小結,還是反思隨筆,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只要教師能夠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教學心得,就可以對今后的教育教學產生很大的幫助,就可以提升其作為教師的專業生活品質。對于教師來說,無論是教學得失、教學機智、教育偶得還是學習所悟,只要能夠記錄自己的教學事實,梳理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或特別有感悟的事件,就是一個重新認識并整理自己思維的過程,就可以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不足。有教師真誠的投入與深刻的反省與思考,就是成功的研究,我們的教學效果與質量就會不斷得以提升。
總之,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反思型的教師。
參考文獻:
1.劉汝明《“美國對人類歷史的貢獻”探究學習──兼論研究性學習的幾個問題》
2.方修培《高中物理教學應凸現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3.蔡守龍《走向教育案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年第7期
4.續佩君、薛永紅《文化視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課程》
5.陳歐《中國科技信息》20xx年第12期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4
教學設想: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一節,知識點較少,正好利用此機會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并通過制機翼模型鍛煉學生動手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并進行安全教育。
課前讓學生準備好1角的硬幣、紙片、細線等實驗器材。
教學中,先復習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知識,告訴學生液體和氣體能流動,統稱為流體,并提出問題:流體流動時壓強是否會發生變化呢?
然后讓學生進行想想做做1“硬幣跳高”的實驗,先教師演示,再學生探究,并讓自認為吹得高的學生做給大家看,啟發學生猜想:可能是硬幣上方空氣流動時壓強變小了。布置課后實驗:怎樣能把硬幣吹得更高、1元的硬幣能否也吹過鉛筆等。
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再進行“吹紙片”的實驗,先猜測紙片會怎樣?然后進行實驗,發現紙片向中間靠攏,于是得出: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讓學生課后探究:吹的快慢不同時紙片靠攏的區別,紙張大小不同時的.區別等。
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直升飛機靠頂部的螺旋槳升空,固定翼的飛機頂部沒有螺旋槳,它又是怎樣升空的呢?秘密在機翼上。指導學生制作機翼模型并比賽誰做的精美、誰能演示讓機翼尾部升起來,最后講解(或用課件)介紹機翼升力的道理:空氣對機翼向上和向下的壓強差。
最后通過動手動腦學物理題1進行安全教育,題2進行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教育,指導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甚至可以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小制作。
40分鐘很快過去了。課后,參與聽課的老師都認為課堂氣氛熱烈、教師語言幽默風趣詼諧機智、駕馭課堂能力強,師生互動好,基礎差的同學思考、實驗也非常積極,“讓外行學懂了物理原理”。教學效果好。
反思本節教學,也還有許多可以改進之處。在教授主要內容后,還可以再補充一些相關實驗,如: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實驗,用水管的水沖乒乓球的實驗等,可更進一步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動手探究的欲望。
在教學活動中,還應進一步放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總結,真正把學生的課堂還給學生。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5
【設計思想】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啟示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創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完成任務,改變我們長期存在的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灌輸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創新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實例讓學生從運動和力的角度進行分析,分析物體的受力特點,從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有助于學生體會和理解。教材接著從理論的角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出向心力的數學表達式。之后,為了讓學生對向心力公式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教材中設計了驗證性實驗: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通過圓錐擺實驗,拉近科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感到科學就在身邊,對科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還有一點與過去不同,那就是在討論完勻速圓周運動后討論了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這塊內容的補充,不僅為分析物體在曲線最高點、最低點的受力分析和運動情況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處理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從特殊到一般。
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為萬有引力和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等內容做好必要的準備。當然,學習完這一節之后,中學里所有的運動形式都學習完畢了,從而可以讓學生在更廣闊的角度理解運動和力的關系。
【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節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曲線運動的條件,學習了處理曲線運動的重要方法──運動的合成和分解,還利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研究了平拋運動。接著引入角速度、線速度、周期、轉速等物理量描述了勻速圓周運動的規律。這些知識的學習,為學生學習向心力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
由于向心力是一種學生感到陌生的力,而高一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還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在教學中通過實例、實驗,使學生對向心力的認識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種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確切含義,并能用來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變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個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向心力概念的探究體驗,讓學生理解其概念。并掌握處理問題的一般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在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的過程中,體會控制變量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3)經歷從勻速圓周運動到變速圓周運動再到一般曲線運動的研究過程,讓學生領會解決問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并學會用運動和力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例、實驗緊密聯系生活,拉近科學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到科學就在身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的公式,并能用來進行計算。
(3)理解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
2.教學難點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
【教學策略與手段】
向心力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重點內容,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內容,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往往不清楚運動過程中什么力提供向心力,這說明學生對向心力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刻、全面。為了突破難點,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具體的實例、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和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創設情境→發現問題→進行猜想→理論推導→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指導實踐。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使用PPT、視頻、演示實驗、故事講述,以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落實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1.實驗儀器:帶細繩的鋼球(兩人一個),鐵架臺,鋼球一個,細繩一條,刻度尺,圓形瓶蓋,秒表,物塊,圓形瓶蓋。
2.視頻:自行車轉彎,公園的轉椅。
3.制作PPT。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6
高中物理學習是中學物理學習的轉折點。在高一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雖然很多學生學習很努力,但他們的學習效果并不令人滿意。每次考試的成績都很低,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受到很大影響。在對學生的交流、訪談和教育調查中,許多學生反映,他們可以在高中階段學習物理,一用就犯錯誤,一放就忘。許多物理老師也認為這種情況在高中新生中很普遍。這說明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不深,掌握不全面,學習過程中存在必要的困難。因此,研究高一生物的學習特點,針對物理學習中的難點提出相應的對策,不僅有助于高一新生渡過這一轉折點,而且對整個中學物理教育具有必要的啟發和促進作用。
1.高中新生物理學習中常見問題
答題單中的'主要問題:
①考試分析能力差:試題不詳細、不準確、不全面。如果他們不按照要求回答,他們將無法通過分析主題信息抓住問題的關鍵。
②理解力差:對概念的理解是膚淺的,答案是基于感覺的。
③綜合實驗能力差:尤其是實驗設計能力有待提高。
④數學和物理結合意識差:我不能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簡單操作中錯誤太多。
⑤表達能力差:繪圖不嚴格,計算方法不規范,邏輯性差。
2.作業中的主要問題:
①考題不夠仔細,粗心大意
②公式不清楚,數據混亂
③表達不清,思維邏輯差,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案,文字混亂
④操作能力差,數據不準確,機組混亂。
3.原因分析
1)與學科特征相關: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因為生命而高于生命。因此,它更為抽象,學生必須具備必要的感性知識和生活積累才能真正理解它。然而,高中一年級學生在這方面還比較欠缺,沒有將零散的感性知識提升為理性知識。
2)這也與初中和高中知識的聯系有關:
初中沒有獨立開設物理課程,因此高中新生沒有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的主體是以下幾個方面:數學符號與物理特殊符號的區別,形象的培養與物理情境的想象和思維能力相結合,解決問題時繪制受力分析圖和運動場景圖的習慣和規范尚未形成,應始終注意單位、有效數量、方向和解決問題風格的規范化。
3)這與新生的適應性有關:
從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我們注意到,高中新生正在適應新的教育環境、教材和教學方法。很多學生感覺很不舒服,心理波動很大,有一個明顯的“過渡期(通常為一學期甚至一年)。筆者曾對大學新生第一次期中考試后對考試成績的滿意度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學生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主要原因是新生不能完全適應高中的學習。這種適應不良持續的時間越長,對學習的影響就越大。為什么高中新生會有上述不適應現象?我認為這種失調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7
關于物理的學習,很多老師都會遇到學生問這樣的問題:老師,我以前都沒有好好學習,現在想把物理學好,我該怎么辦,我該從什么地方開始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完全是沒有完全從頭開始的必要的,因為物理知識的學習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千萬不可因為前面的知識忘記了,而重新開始,因為這樣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而跟不上新課,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因此會得不償失。那么,這部分學生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操作呢?
首先,不要放棄對新知識的學習,因為新的知識最終也是會變成舊的知識,這樣會導致你不停的復習,不停的追趕進度,手忙腳亂,學習的任務不斷的加重,最后不得不放棄!
第二,高中的物理知識是相通的,必修部分的知識真的是很重要的,它是學生學習后面知識的必備的基礎,比如在必修部分我們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那么學習選修3—1的電場的時候,我們會學習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也會學到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勻變速運動,在必修部分我們學到了圓周運動的問題,在選修部分我們會學到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這部分也學的時候圓周運動,等等很多,因此我們在努力學好現在的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是我們在很好的復習,因此沒有必要從頭再來,否則,事倍功半!
第三,根據高中物理知識的特點,學生應該多去練習正在學習的這部分知識,和相對應的習題,但是,我們不能一味的去做題,而不停下來進行思考與總結。讓學生不斷做題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運用的'更加熟練,從而為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做準備,但是如果不停下來思考,它考察的是什么樣的知識點,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知識有什么關聯的話,那么學生前面學習的知識漏洞還是很難彌補的,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一邊做題,一邊總結,這樣,當題目中不斷的出現必修部分的相關知識點的話,說明這是一個必考的內容,需要加強練習,達到復習最好的效果,這就如同生物上學習的“用進廢退”的原則,經常出現說明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
所以,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一定要請求一下老師的幫助,給予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導,避免盲目的去復習,最終,導致學習的壓力倍增!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8
關于《向心力》這節課,我上了一堂公開課。我本著給學生講簡單,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原則。
因此,我是這樣處理的:先復習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緊接著出一道思考題,即上一節的第四題,情景引出:兩艘游艇的向心加速度是怎樣產生的?這節課就來學習與這個問題息息相關的知識—向心力;展開新課,向心力概念→矢量性(大小和方向)→向心力來源→用圓錐擺實驗粗略驗證向心力公式。
本來還設計了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的講解,但考慮到學生對向心力是效果力這一難點的.透徹理解,這點需要的時間比較多,就沒有把設計的都講完。從第二節課的情況看,學生的掌握情況良好。當然,還有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1、過高評價學生。
設計教學環節時,有些我預設認為簡單的問題在學生看來,不能很快到位的理解,這也是這堂課沒按設計講完的一個原因。
2、關于向心力是效果力。
為了降低難度,我先引用了學生很容易理解的動力和阻力是效果力,粉筆頭做豎直上拋運動時,重力是阻力;粉筆頭豎直下落時,重力是動力。當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想要實現這種效果,要有指向圓心的力。其它力的合力提供這種效果,那么這些力的合力就是向心力,因此向心力是效果力;這點處理我個人比較滿意。當然也許存在不妥之處,愿與大家共同討論。
3、圖畫的有些小。
圖畫的大點,受力分析會更直觀。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9
屆湘鄂邊教學比武結束了。告別了美麗的宜昌,美麗的夷陵,我心里更多的卻是遺憾。“遺憾是殘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對學生說,中總是免不了遺憾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遺憾中辨析得失,將遺憾減少到最少。的確,當我一次次反思著這堂課,回味著這份遺憾時,卻覺得,不只是遺憾了!
得意。
我以為,在課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預設,我甚至有點得意。因為,我在上不僅將每個環節的時間調控精確到分秒,還將學生可能生成的也羅列了下來。比如說,在應用環節,要求學生分析求合力的各種方法時,可以有多種方法,針對每種方法,我將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很幸運,預設和生成是吻合的。再比如,在分析圖像環節,我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圖像做了預判,再根據這種預判做出相應的處理方式。再比如,備課過程中,我一開始對傳感器的原理還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通過上網的和電話查詢的方式得到了答案,并且將其自然的穿插在課堂中,使得學生對傳感器的原理更加清楚,更加便于后來的教學。
意外。
到這里為止,課堂生成就如一部手機的廣告語——一切盡在掌握。但是,“課堂是動態的藝術,是極具現場性的,是一個即時性的舞臺”。就像一個運動品牌的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說得真的一點沒錯,在和學生合作做實驗時,沒有想到是發生了——滑輪突然掉落。沒有辦法,只得現場安裝,這樣的話會使得本來時間就很緊的課變得時間更緊,而且,在安裝的這段時間,學生也不能沒有事情做,于是我說了一句:“我們做任何實驗都不可能不出問題,出了問題就要馬上解決問題,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解決問題,充分體驗實驗的過程,享受解決問題的樂趣。”的一句話時間,滑輪已經安裝好,可以繼續進行實驗了,有驚無險。
其實在這堂課之前還有一個意外,就是這里的場地條件和我預想的有很大的出入:投影很不清晰;主機離講臺太遠,我無法接好數據采集器的線;講臺太高、太小,如果儀器放在講臺上,數據線沒那么長,如果儀器不放在講臺上,又太低,學生看不到實驗操作。最后我們幾個一直將儀器調試到快點才回去休息。
遺憾。
可是最終我們還是只能將儀器放在學生課桌上,這樣的話就太低了,課后就有老師提出,后面的學生看不到我做的實驗,又因為投影不太清晰,后面的學生看不太清采集到的數據,嚴重影響了整堂課的效果,又因為滑輪掉落的意外,使得時間緊促,到后面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加快速度,這樣又產生了趕時間的嫌疑。
當然,這堂課最大的遺憾卻是來自本堂課設計本身,主要是學生的參與面太小,留給學生思考的東西太少,教師講的太多,到最后雖然改進了很多,但仍因教學內容太多,進度太緊而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這可能是最大的遺憾吧。
思索。
這些遺憾,雖然有些解決的很漂亮,但是有些卻因為考慮不周到而無法解決,這讓我看到了自己作為教師,在環境預想上的缺憾。面對預設外的生成,我沒有考慮完全,這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才能和素養。當然這一素養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蹴的,需要我慢慢的去體會。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一堂課中,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并不如自己一向認為的那樣民主平等。在學生的生成和預設的教案之間,我選擇了后者。看來,我還是無法從課堂的.主宰者這個高高的階梯上走下來,無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有人這么闡述如今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平等中的首席者!的確,隨著新課程背景下教學開放性的增強,學生在課堂上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勢必大大增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時刻關注著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要,去尊重他們的即興創造,珍視他們的獨特生成,并能把這些作為推進課堂進程的重要資源,來靈活調整教學重難點。“平等中的首席者”不僅僅是一句“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你想讀就怎么讀”能詮釋的;“平等中的首席者”應該成為教師心中一把恒久的尺,教師要用它來衡量自己的課堂角色,真正用它去把握“學生自主”和“教師主導”之間的平衡。當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的過程,而且是成為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后,課程才可能是動態的、發展的,教學才會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尾聲。
如果說,課堂是個藝術的舞臺,那學生就是這舞臺上的舞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舞臺上的每一都能在最佳的狀態下盡情發揮。如果我們能夠在課堂上敢于直面發生于瞬間的鮮活學情,順應學生的需求,巧妙地轉化為一種難能可貴的教學契機,那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將是一片更為廣闊的舞臺空間,而我們也就能走出生成的遺憾,去演繹無限的精彩。
當然,更別忘了為他們的出色演繹而叫好——這就是遺憾為我沉淀的思索。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0
物理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轉變物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課標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2.豐富物理專業學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高中物理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史、物理學論文、物理著作等。這樣不但能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而且提煉物理學研究方法,為教學打下基礎。
3.教學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物理教師還要在新課標指導下以課堂為中心進行以下教學反思,縮短適應新課改的周期。
(1)進行物理課案例研究,反思教學的可行性。
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偶發事件、有意義的、典型的教學事例處理的過程、方法和具體的教學措施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進行物理課案例研究,其實是一種教學反思,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2.物理課的聽課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我校的“周教研”已經形成教學常規,同科每周一人主講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聽講活動后即說課、評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促成教學反思的常規性
我校教案后有一項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物理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觸,自己認為備好了一堂十分滿意的課,在上課的過程中也總感不足或不妥,常規性地做好課后的反思筆記是快速適應新課程的階梯。
雖然新課程下關于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四、做一個反思的實踐者,反思能讓教師走向專業發展的道路
教學反思是一名優秀教師成長的必要環節,反思是一種面對問題的主人翁方式,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不斷地反思就有可能
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每一節課后,要反思教學設計是否需要修正,有沒有更好的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的設計;對于課本例習題,要反思學生的解法是否有創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反思教學中難點如何突破,特別是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反思其思維的障礙在哪,如何幫助他們沖破這些障礙;聽課、教研之后,要通過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學習比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
總之,課程的改革是一個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過程,“變是為了永恒的不變”,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和實踐,做一個反思的實踐者,使自己的個人行動理論及其支撐下的實踐活動不斷發展完善。只有反思的實踐者才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1
[教學原述]
通過銅—鋅原電池的演示實驗及動畫演示電子流動情況,幫助學生理解原
電池的原理,原電池教學反思。我考慮到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沒有讓學生馬上討論“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實驗(如下表),按銅—鋅原電池的裝置,變化電極材料和燒杯里的物質(其中實驗6中鋅和銅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讓學生通過預測、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序號 電極材料 燒杯中物質 預測結果 實驗結果 1 Zn——Zn 稀硫酸 2 Cu——Cu 稀硫酸 3 Zn——C(石墨) 稀硫酸 4 Zn——Cu 硫酸銅溶液 5 Zn——Cu 無水乙醇 6 Zn——Cu 稀硫酸 同學們一邊興致勃勃地預測實驗結果,一邊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我一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一邊有序地做著實驗。隨著實驗的進行,同學們順利的得出了構成原電池的條件。然后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所學內容。從反饋來看,學生似乎掌握得很好了。
[問題分析]
課后有學生對我說,如果能讓他們自己親手做這些實驗就好了。還有學生問:我家里的電動車里的電池的正負極及電解液是什么?每年要更換電池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才能延長壽命?我被深深地觸動了,我們往往只注重學生是否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學生是如何獲得這些理論知識;只注重怎樣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而不舍得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理論知識,教學反思《原電池教學反思》。而且理論知識要聯系生活實際,要為實際生活服務。我們是否就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知識?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顯然缺乏應有的化學素養,只會是一個死讀書的學生。
[反思視點]
反思一:本課例是典型的師導生學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識點。但本課內容與生活聯系很多,可以在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現問題方面都有很好的資源連接,例如音樂卡片、廢舊干電池、電動玩具、手機、電子手表、照相機、電動車、汽車等等。能不能調整課堂模式,讓學生從生活中來提升學習知識能力呢?
反思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關原電池最關注的.是什么?選擇什么作為活動的切入點,怎樣利用好所有的資源與活動內容進行最佳組合?怎樣的形式來展開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出發更好地引領學生?
反思三:找準切入點后整個活動的順序安排怎樣?從時間、材料、內容、重點難點、學生情況進行有機整合。
[模式改進]
課堂活動模式改為:
創設情境 探究活動 分析問題 探究加深 掌握新知 在一陣音樂賀卡的音樂聲中開始了新的學習,學生們馬上充滿了好奇,音樂賀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我就順水推舟的告訴學生要探究的主題。教師在每個桌子上提供以下材料:電極有鐵、銅、鋅、石墨;溶液有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無水乙醇;還有塑料繩、電線、電流計。學生從中挑選材料設計出原電池。學生先分組討論,擬訂實驗方案,然后利用實驗探究。教師參與其中,加以有效地引導、啟發。學生實驗完畢后,各小組匯報實驗研究情況,小組間互相交流,從而理解原電池的原理及構成條件。最后教師設計問題情景讓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課后布置家庭小實驗——水果的原電池實驗。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2
今年的高三上完,我在康中已然完成了14年(完整的4輪+1個高二、三)的教學工作。下面就談談我在剛剛結束的一個學年里教學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及反思 :
一、要讓我們的學生不僅知識要成串,而且方法要成套
前幾輪的教學中,從自身反思,講知識多,方法少。在課堂上,注重知識的落實,忽視了方法的強調及訓練。但理科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更主要靠快速辨析題型,尋找合理解題方法,一下抓準,快速正確求解。尤其是普通理科班,學生自身能力低,大多數學生不能夠自己形成思路、不會分類型、不講方法、胡用公式、盲目求解,碰對了是運氣,碰錯了晦氣。通過這些年在教學中的摸爬滾打,對物理方法的教學,感覺是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必須。
1、典型章節中的典型問題的典型方法
例:平衡和牛頓定律的不平衡問題,一定訓練學生的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而且必須明確什么情況選什么方法,優先選什么方法,具體如何構建△,如何建立直角坐標系,一定要講明了,講透徹,講全面,別留隱患。
2、不同題型的處理方法
例: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直接判斷法、定性分析法、對稱法、假設法、特殊值法、極限法、圖像法、模型轉換法、微元法、等效法、類比法、逆向法、整體法與隔離法、臨界條件法、數理結合法、守恒法等等。
這些方法起碼我們教師要明確,要經常在學生耳邊念叨,碰到時機就講,慢慢學生就知道并且會用了。
3、教會學生解題的程序
例:明確對象、運動分析、受力分析,選擇方法,列方程求解、分析結果。但前提:讀完題能夠正確建立情景。
此外,在講課中,要講清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樣隨著審題而描繪物理情景;怎樣分析物理過程;怎樣尋找臨界狀態及與其相應的條件;如何挖掘隱含物理量等等。這些,都是遠
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題任務更有價值的東西。實踐告訴我們,在高三學年,同學們畢竟比高一、高二時有了更強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的優勢。一旦領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發揮出比老師更強、更敏捷的'思維能力。所以,用方法去解題才是王道,才是解題中的戰斗機。
二、激發、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陶行知告訴我們“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為了讓頭腦“能想”到多種方法,甚至能“創造”出更多的好方法,我認為應多進行小組學習,每一個人都自由思考、大家自由討論、自由發表見解,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參與,不忽視任何一個微弱的聲音。對個人來說,要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應訓練自己多角度思考問題,多尋找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及知識,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敏銳的觀察力,獨特的思考力。
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那多題一解則可以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這個能力是真正反映一個人解決問題能力高低的特征。要擁有多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善于分類、歸納,抓問題本質,異中求同。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上課應該認真聽講,至于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習方法適應自己,而不是讓自己去適應別人用起來好的方法。
2、做題的時候要多思考,多提問題。“我”做題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題后,都看看是怎樣得出的,看看對以后有什么可借鑒的,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后就置一旁。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學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同時更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很多同學都感到學好物理特別難,尤其是進入高中以后,經常可以聽到同學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物理難,化學繁,數學作業做不完。"于是就更覺得中學物理非常難學。 物理固然有復雜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們抓住物理學的特點,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門功課是完全可以學好的。在此,筆者就想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學好中學物理。
四、做不到位的
1、能做到經常反思教學困惑,但總懶于動手,拖延了時機,未將其記錄下來,形成教學論文,這一點必須改。
2、能做到經常反思教法,但和同事就授課方式方法相互交流少。這一點還的多琢磨。
3、 反思作業訓練規范練習提高成績
教學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才會有所進步,也只有學會反思的教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不斷反思的教師,才會獲得學生的喜愛,才會立于教學不敗之地。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3
質量是教學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新一輪課程改革,既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基礎教育得到更快發展的一次機遇。教育改革事業是一次沒有終點的長跑,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理論和實踐不斷得到更新和發展,保持新鮮和生命力。為了腳踏實地改革我們的中學物理教學,少走彎路,我認為,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物理教學的優秀傳統,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教學改革才能健康地發展。所以我想初步談談以下幾點關于物理課堂教學的反思和幾點建議:
一、采取對話式互動教學,反對師對生單向傳輸
以前,有些學生習慣于指望老師”滿堂灌”,對老師產生依賴心理,不主動積極思考問題;還有些同學表面上靜坐在那兒,倒底有沒有聽講,聽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對其聽課效果老師并不知道。這都是傳統教學老師對學生單向傳輸知識帶來的弊端。
其實,課堂是提供給師與生研究探討問題的場所,可以采取對話式互動教學。以對話、聊天、討論的形式取代傳統的空洞枯燥的理論學說的說教形式,可以避免傳統教學師對生單向傳輸知識帶來的弊端。這種教學活動面向最廣泛的學生群體,注重每個人的參與,盡可能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接受和理解知識,自學能力可以得到加強,同時注意利用個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從而使他們集體提高、共同進步。采取對話式互動教學,既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體現了老師的民主、師與生的平等。在課堂實踐時,運用下面兩種手段,雙管齊下:
(一)不斷對學生進行智力激勵
課堂上,不斷鼓勵學生,每位同學都能學好;不斷地激勵他們,哪怕點滴的進步。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后,就會更加自信,從而爭取得更好的成績,超越自己。
(二)從自身錯誤中學習來得最快
從平時作業和考試反映出的問題來看,有許多同學概念模糊不清。因此,課堂上有必要把此作為重點,師生通過討論進行”打假”、”排雷”。這些誤區的來源一般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客觀的錯誤觀念,老師根據經驗提出來讓學生分析;另一方面是學生頭腦中的主觀誤解。老師可以隨機提問,找出學生頭腦中的錯誤觀念,取出來剖析、討論,既可以警醒學生本人,又可引起一些思想不集中者的無意注意,最大面積地澄清并掃除學生腦中的錯誤觀念。
二、有針對性有重點教學,反對眉毛胡須一把抓
過去,我在上課時貪多求全,面面俱到,生怕遺漏一點點知識,以致眉毛胡須一把抓,教學就顯得比較盲目,教學效果一定程度上變得不可控制和難以估測,其實有針對性有重點教學才符合新一輪課改的精神。
要有重點教學首先要精選中學物理教學內容。確定中學物理教學內容,應該根據普通教育的任務和物理學科的特點,并結合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來考慮。不能隨意增刪教材規定的教學內容,要防止知識點講得太多太深,又要避免講得太少太淺。
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要抓住最基本的主干知識,抓住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應用最廣泛、最活躍的知識,對重點和難點、知識誤區具體詳細講解。一節課時間有限,老師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使學生較為深入地理解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有助于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把這些東西弄清弄透,進一步提高和運用才有牢靠的基礎。
三、反對理論知識脫離實踐
物理學的原理、規律深深地植根于浩瀚的實踐之中。同學們在學習物理規律之前,由于經常和物理現象打交道,已經有了許多感性認識,這給我們學習物理帶來方便。但是,我以前沒有把握住這一點,使學生覺得物理非常難,從而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理論聯系實際,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懂得所學知識的用處,最重要的在于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筆者要求同學們一方面要善于應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象,另一方面要善于”動手”,通過實踐去檢驗物理學規律。講過理論知識后,討論一些應用所學知識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講《功》這一節課介紹日常生活中,科學實驗中、社會生活中做功的實例,如直升飛機吊器架電線的鐵塔、燃燒的氣體使火箭起飛等。在教學方法上,不必講那些技術細節,而要突出物理知識是怎樣被用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不要去追求老師自己講得清楚明白,而是要啟發和引導學生來一起分析討論,最后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步,可以說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半獨立地學習如何運用知識,有點象大人扶著兒童學走路一樣。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反對片面強調知識講授
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自身發展和個性化需要,要訓練學生一生中不斷創新,建立自我發展的機制,而非單純掌握眼前的信息和技術。
當然,學生的.知識和教育背景、興趣愛好不同,培養目標也必須有彈性。對于能力的培養,我們提出同一的比較高的要求和規格,并不意味著人人要達到同一思維水平。我們不能挑選學生,卻可以選擇因材施教。在統一要求的同時,也能體現個體發展的目標,體現不同水平層次的差異性。
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首先必須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起來,積極起來,手腦并用。教師當然還是要講解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啟發和指導學生去動手動腦,引導學生去正確地分析考慮問題、探索知識。最容易出現的偏向往往是只考慮物理學科的特點,而忽視社會的需要,只考慮少數學生升學的要求,而忽視大多數學生就業的需要。學以致用,通過運用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是素質教育的精髓之一。
現代教學觀認為:我們不能把物理教學搞得那么死,不要什么問題都要書上寫了、老師講過,才能要求學生去解決,可以進一步考慮讓學生自己提出一些實際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聯系實際的范圍不要只限于聯系工農業生產實際。生產實際當然是先要聯系最重要的方面,但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實驗中、社會生活中也有許多有關物理的問題,也是可以而且應該聯系的。聯系的面寬廣了,學生的視野就開拓些,思想也活潑些,對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以及如何應用就知道得更多些。
五、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反對考試前夕搞突擊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其特點之一就是實驗比較多。物理學的特點決定了只有讓學生參與實驗的探究過程,學生才會感到物理真實有用。可是有些中學,尤其是在農村,平時課堂上學生很難見到應該見到的實驗,學生實驗也不做,只是臨考試前老師在黑板上講一下。
教材中提到的驗證性實驗,老師應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甚至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途徑感知事物,這樣掌握的知識更牢靠,難學的東西轉化為易學的東西,從而增加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我們建議創設開放式的課堂和實驗室,逐步增加探索性的實驗。學生可以隨時到實驗室做實驗,甚至作自己設計的一些簡單的實驗。利用平常生活中易于尋找、易于實驗的物品,開展課后小實驗、小制作、小科研的活動。例如,在演示失重問題時,利用一個下端開有小孔的易拉罐、塑料瓶,在裝滿水后的自由下落來呈現水在下落過程中的失重現象,不僅學生易于實驗,而且效果明顯。創造性勞動是人類的一種屬性,只要我們創設條件、加以引導,那么在我們的物理實踐教學活動中就會有更多的愛迪生出現。教師應做好每一節課的組織、引導、指導工作,在學生出現困惑時給予必要的指點,在學生得出結論時給予引申、小結。和傳統課相比,這樣的課堂需要傾注更大的熱情,也需要有更高超的教學藝術。可以肯定地說,我們在實驗的性質和方式上越靈活越多樣化,實驗的內容越豐富,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能力上會得到更多益處。
總之,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改革取決于教師轉變觀念,教師觀念轉變取決于教師本人的努力,同時也與學校和社會的大環境有關。另外,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也需要一個過程,只要在課堂教學的某一方面有所創新,就應該算是一節好課。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4
一、教學反思及其必要性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就倡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杜威看來,反思的出發點是對問題情境的困惑,經過分析、假設、推理與檢驗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否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似乎已成為衡量優秀教師的當代標準。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時期的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學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學反思?物理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什么幫助?我們物理教師又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筆者在兩年的新課程教學中做了些初步的探討。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二、物理新課程的特點
新課程內容改變了過去的‘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主要特點有:
1、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
例如,每章都有精彩的導入,旨在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導入有的淺顯易懂、幽默風趣,引導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入物理學習;有的高度概括,從科學技術的現代應用開始,啟發學生思考;有的則從身邊的生活現象出發,指導學生從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學的問題;有的導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產生學習興趣;有的則從物理學史的角度將學生引入課堂。教材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加強物理學與生活、生產的聯系。這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就在身邊,物理學融進了我們的生活,物理學對社會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同時也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探究,注意從身邊現象探索物理規律,注重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的興趣與能力。
2、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物理學核心概念的建立。
教材繼承了我國物理教材的優勢,強調教材的科學性,嚴謹性,注重教材知識結構的邏輯性,循序漸進,注重內容表述言簡意賅、條理分明、深入淺出。充分體現了“知識與技能”的培養目標。
3、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能力
教材體現于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從整體結構上為學生的自主發展留下了空間,非常注重學生實驗、演示實驗、有趣的小實驗和低成本實驗的引入,這不僅讓學生們學到物理知識,而且還讓他們經歷一些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由此看出,物理新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現代科學知識發展的日新月異,教師不可能在學校教育時間里,把物理學的事實和原理都傳授給學生.但是讓學生理解了科學的過程,就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依靠自己主動獲取科學知識。
三、新課改物理教學中的反思案例
新課改前,我校積極地提倡“啟發式”教學,堅決地廢除“滿堂灌”,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學習成績的提高只能代表學生“獲得到了更多的知識”,意味著這批學生將來會比較順利地步入重點大學的殿堂。但是這些學生離開學校、離開了老師的懷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他們能否在人類高科技的激烈
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們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嗎?真的無可挑剔了嗎?筆者經過反復的學習和論證,深深地體會到,教學成績只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這一維目標。讓學生動起來,成為科學探究的主人,這才是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如何由一維目標向三維目標進發呢?筆者作了大量的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下面就以“原子物理”的教學為例,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在“原子核式結構”的教學中,過去是教師引入新課,如電子的發現使科學家想到原子的結構問題,因為電子帶負電,而原子是中性的,正負電將如何分布呢?著名科學家湯姆生提出了誘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這個模型是否正確呢?接著教師呈現出幾個重點問題:什么國家的哪位科學家做了一個什么實驗,得出了何結論?這個結論與“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相符?為了解釋這個現象,科學家提出了原子的模型是怎樣的?用這個模型又如何成功地解釋了實驗現象?……誠言這種授課方式,比起傳統的“滿堂灌”優越了許多。但同新課標要求的教會學生用科學家的思維去分析、解決問題相差甚遠。為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嘗試:教師先將學生分成了八個學習小組,教師提出問題:湯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正確呢?假如你是科學家,你如何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然后各小組選出代表發言。大家各抒已見,熱鬧空前,有的小組提出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但立即受到這樣的反對,當時有電子顯微鏡嗎?有的小組提出做實驗,但不能拿出具體可行的實驗方案,大家激烈地討論了許多分鐘后,終于有同學提出用極細的子彈打擊物體中的原子,從而探討原子內部的結構。教師欣喜地表示,這是個了不起的'主意。同時啟發學生,探索物質的內部結構通常采用黑箱原理,就是先向黑箱輸入某些信息,看它的反饋信息,從而對黑箱的內部結構作出推理。教師進一步引導:極細的“子彈”如何獲得呢?“子彈”如果能“帶電”,我們就能根據帶電粒子的相互作用規律,進行更加準確的分析。如何獲得“極細的、帶電的”子彈呢?讓我們來看科學家是如何探究的吧。同學們興趣十足,這時再引導學生看課本及動畫“α粒子散射實驗”。最后教師同學生一起得出在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究中,科學家的思維是:提出問題(電子的發現導出了原子正負電荷如何分布的問題)、作出猜想(湯姆生的原子模型)、設計實驗并做實驗(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獲取數據(大多數α粒子沿原方向前進、少數α粒子作大角度偏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分析論證(湯姆和的原子模型站不住腳,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交流評估等。最后教師因勢利導地鼓勵同學們,有些同學很有創意,他們對生活的用品稍作改動就成了方便實用的新型工具,這些同學就是善于用科學家的思維來探究問題。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科學界仍有很多問題未得到解決,同學們要奇思異想,敢于質疑,大膽猜想,大膽實驗,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為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貢獻。
筆者在整個原子物理學的教學過程中,都一直在灌輸科學探究的思想,從湯姆生電子的發現,到盧瑟福核式結構的提出;從核式結構與經典電磁理論的矛盾,到玻爾的原子模型,到量子論的“電子云”……,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手段,體現當時科學發展的歷程。讓學生生動體會到粒子世界的奇妙和微小,體現攀登科學高峰的艱辛與喜悅。枯燥抽象的原子物理學,變成了一個生動活潑、曲折動人的原子結構發現的故事,變成了提高科學探究素養的樂園。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不但學到了新的知識,更重要的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漁”。
物理學是一門豐富多彩的自然科學,物理定律的發現過程就是科學探究的過程,如果教師能夠精心策劃好每節課,適時地滲透科學探究的理念,就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科學家的思維方式,變被動為主動,積極熱情地投入到這門學科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這正是新課教的初衷和目標。
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的反思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反思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的,那么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
四、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從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教學基本策略方面進行。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要豐富物理專業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要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學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1、物理課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
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2、做好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
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5
對于每一位老師來說,下課后的感受比課前備課的感受更深刻,更能理解課堂教學的得失。因此,課后反思自我備課和課堂教學,特別是記錄一些有感情、與物理知識密切相關的生活實例和有用的話語,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反射的基本形式
1、課后做總結和反思筆記。課后總結和反思筆記是及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想法或困惑,以便重新審視他們的教學行為。
2.、物理課的聽力和評價活動。
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聽力與評估是一項涉及課堂的全面而豐富的活動。通過相互觀察、協商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及時與教師溝通分析,促進教學策略的改進,無形中促進了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第二,反射的基本材料。
1、教學目標反思
首先,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知識和能力要求兩個方面分析他們是否達到了課前預定的目標。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致。否則,將直接導致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為他們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埋下禍根。例如,當教師解釋“滑動摩擦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他們沒有徹底解釋“相對”,并且示例訓練不到位,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往往會確定錯誤的滑動摩擦方向。為了提高課堂能力,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意識,教師經常關注自己。一個人總是在說話,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技能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和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教師應自覺地從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發現、討論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教師應科學、系統、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的'內在條件,采用良好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觀察、實驗、思考等實踐活動
其次,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否正確,決定了教學過程的重要性。如果不正確,教學過程就會失去意義。如果不清楚,教學過程就會失去方向。在物理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的重點和難點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是教學活動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如果一個班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沒有關于關鍵知識的重點講座,或者錯誤地將只有“難”的知識視為“關鍵”。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
對于某些知識,教師不應該認為這很容易,或者他們應該滿足于他們的自我解釋是清晰的和到位的,并且在任何時候都不觀察學生的反應。因此,我們應該隨時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和思路,準確、順利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達成共識。
2、反思有意義的案例,如記錄一些課前沒有想到但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的好句子和隱喻。例如,在討論彈性力的組成時,我想到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討論描述圓周運動的幾個物理量中的線速度和角速度之間的差異時,介紹月球-地球對話,這有助于你在以后的講座中應用它。
3、對訓練練習的反思
首先,問題解決應該標準化。物理學是一門具有嚴格邏輯體系的學科。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4-05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24
【經典】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14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經典]06-24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26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精選)07-10
高中物理的教學反思07-15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08
(經典)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5-15
[精選]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