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學反思實用【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是下課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我接觸到我校的語文教學快一個月了,對學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與把握。尤其是在學校領導聽課后,給以提出的寶貴意見:呂校長的鼓勵、王助理的高考思維滲透、陳主任的新課標下的嚴格要求、還有師傅的耐心指點、我都做了深刻的反思,現在我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和我的教學方法都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
一、備學生:
在我國古代兵書上這么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論點在教學上同樣也適用,只有對學生充分了解了,才能找到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一段時間的接觸,感覺 存在的問題 是:
1、 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部分 學生迫于家長和老師的壓力,對學習的態度似乎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他們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不能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2 、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較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于是他們便對學習失去信心,怕上課,對能否學好存在憂慮。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
3 、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自認為自己聰明。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企圖能夠學好語文,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這是一批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備自己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是認識的偏差,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而我們的學生又恰恰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云外了。我是急在眉頭,又上心頭。
1、 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學生學習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應付學習,是被動的。如果能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即愛因斯坦所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學實踐中,我更加投入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授《琵琶行》時,我套用了現在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青花瓷》,用“小序”和“獨白”對比,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效果當然會很理想。
2、 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對于咱們學生更為重要。我聽到學生不止一次的跟我說:“考的不好,要是學習好也不能到這來” 這時,我想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建立成功目標。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對回答很努力的同學也及時給與肯定。而且有針對性的提問,把“適合的問題”問給“適合的學生”,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快樂,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3、 強化基礎,反復訓練
這一點是我感觸最深刻的,即使是上課,聽課很認真的學生,他們也做不到提前預習,課后復習。尤其是“軟作業”基本就等于沒有作業,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及時做了調整,把作業落實到筆頭上,同時強化課堂上的動筆,及時提醒,及時督促,及時檢查,這樣的情況目前得到一定的改善,在以后的教學中,這樣得問題還要繼續探究,更為適合的教學方法。
我的總體體會是,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體把握教材;學生只有充分地預習,深入地思考,才能更好地質疑,積極地探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教材,新課標深刻把握,同時針對不同的班級接受能力,采取多方面的授課方式,積極向師傅請教,向同行學習,認真反思。
高中教學反思2
學過程是一個系統,施教者必須對參與這個系統的各個要素進行優化的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最優化有兩個標準:一是效果最優,即在現有條件下,教學設計及實施效果達到實際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時間耗費最優,即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施教者必須對參與這個系統的各個要素進行優化的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最優化有兩個標準:一是效果最優,即在現有條件下,教學設計及實施效果達到實際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時間耗費最優,即在課程計劃規定的時間內最佳地完成教學任務,收到“少投入,多產出”的效益。
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好教材的教學要求、把握好每一單元 ,區別對待和處理每一個課型,要求教師設計好教學內容,設法將教材內容轉換成生動活潑的語言交際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條件下,興致勃勃地參與真實的語言實踐,以保證教學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從而努力做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做好教學情感的最優控制,采取“賞識教育”,形成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目標。我依照教材以及學與教要達成的目標,逐步形成了系統的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
如:創設情景與激勵情意相結合;理解學生和培養學生相結合;統一要求和個別對待相結合;教法研究與學法指導相結合。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設計好教學內容,設法將教材內容轉換成生動活潑的語言交際情景,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語言實踐。同時,我還特別重視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設法激勵學生的情意因素,以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學習熱情和創造意識。
一節成功的活動課往往需要教師的周密思考,在課程設計中,我盡可能多地考慮師生的共同參與性與互動性,操練過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際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程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程倡導建設性的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課堂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程教學,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自我,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主動發展,即怎樣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正成為廣大教師努力探索的問題。
為此,廣大教師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從基礎教育的大教育觀出發,把英語教學的基點轉移到人的素質培養上來,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即要著眼于人的發展,在課堂上更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的主體性煥發出來,以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面隊的學生正處生長發展過程中,他們的好奇心很強,他們的表現欲較旺,他們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但是他們的主體意識,主動作用于客體的能力都相對于成人較弱。應該說他們是一個發展中的主體,是有待進一步開發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是需要培養、提高和引導的,促進學生的主體個性發展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因此我們把啟動人最基本的屬性----主體性作為我們落實素質教育于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著力點,在英語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因此我們必須做到:
1、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簡單的認知體,要把他們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懂得教師只是他們的疏導者和助學者,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中走出來,把自己當作認識的對象。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
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愉悅、寬松、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教師可采用多種教法入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創設情景教學法,利用電教手段和直觀教具形象地、有層次地將所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相結合,強化學生的視聽感覺,盡量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充分發揮多種器官的作用,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欲,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3、精心設計主體活動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通過活動表現的。活動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揮更是通過學生參與的主
體活動實現的,因此要精心設計主體活動。
按照英語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序,活動可分為:呈現活動、練習活動、交際活動。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1)、呈現活動的設計要以舊帶心,在復習舊課的基礎上創造情景,呈現新的教學內容要力求生動形象,使學生處于積極狀態。
(2)、練習活動的設計要多層面,要考慮不同程度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的練習活動。無論在學習內容上還是在參與形式上,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一個機會可鍛煉,可自我展示。
(3)交際活動要從頭抓起,從培養交際意識到交際能力要循序漸進,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交際活動在模擬的或課堂教學本身真實的環境中展開。
高中教學反思3
本文根據基礎教育中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圍繞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的內容、方法。提出了在數學教學解題過程中,經常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充分暴露思維過程,讓學生自我發現、自主探索解題思路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數學所特有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原理,達到使自覺將這些基本原理運用到一生的學習、工作、生活之中,這一基礎教育數學教學的首要目標。
云南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改革實驗已進行一年有余。在課改實驗中,我和大多數教師一樣經歷了茫然與彷徨,體驗了無所適從到慢慢摸索的課堂教學組織,其間不乏有各種思維的碰撞,穿插著同行間爭辨的火花。而正是這些體念、碰撞與火花不斷的引起我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反思,更加堅定了課改的信念,并從中得到啟迪聚焦于課堂教學。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張奠宙教授,在透視《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報告中指出:數學教學的根本是把握數學實質。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主要看學生是否理解數學本質,是否掌握了數學知識,是否形成數學能力。我們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知識,取其精華,在很短的時間內,要讓學生掌握,并形成能力,不但需要教師講解引導,而且對教師的講解引導提出更高的要求。這種課堂應是充滿火熱思考的課堂,而不是游離于數學本身的表面形式上的活躍和探究。而教師角色的定位是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基于對學生的觀察和談話,“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迷茫的學生,“適度”地根據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類型知識選擇引導的方法和技巧。
數學中概念性知識(包括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需要學生對每一個數學概念構造自己的理解,使得教的作用不再是演講、解釋、或者企圖去傳送知識,而是為促使學生進行心智建構,適時、適度、適法地創設問題情境啟發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以函數為例: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等,以及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函數,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全部。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系,函數與其他中學數學內容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象與坐標軸交點的橫坐標;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坐標軸上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坐標的集合;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同樣的幾何內容也與函數有著密切的聯系。
這些問題促使學生對函數定義進行反思,并透過函數定義的文字,用已有的知識去構造對函數概念本質的自我理解。
數學是一種思維的體操,它的各種思維方法不僅存在于數學之中,而且也存在于物理學、化學、甚至人文學科中,都是對生活現象與經驗的提煉。弗賴登塔爾認為人類知識有兩類:思辯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思辨性知識適合“探究”方式學習。張奠宙教授認為數學中經驗的知識如:無理數,復數、函數、公理化方法等,學生日常經驗得不出這樣的數學思想;象無理指數冪,為什么要使用弧度,線性規劃求解等難以證明的知識,以及對數運算、向量運算,三角恒等變換這些主要是記憶的程序性知識不宜“探究”,學生適用“接受性”學習方式。這類似于語言的學習,方法是記單詞,熟語法,多練習,而數學的學習也要多注意數學符號語言的學習。數學中思辨性知識是指“怎么想”、“怎么做”的,它的本質是指個人的理解力和領悟性,存于個人經驗的體驗中,又嵌入于實踐活動,只能在探究活動中通過體驗去意會升華,對這種知識學生適用“探究”方式學習。
個人程序性知識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就內化為方法性知識,而方法性知識的理解和領牾又外化于程序性知識的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引導學生關注不同類型的知識,選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
課堂是師生“對話的場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主要是交流合作。教師和全班學生互動討論,也是一種師生交流合作地學習。但數學是個人思考的學科,教師所提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主動思維、獨立思考,才能促使高質量的師生的互動。那么教師怎樣提問呢?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提問題,也就是在知識形成過程的“關鍵點”上,或在解題策略的“關節點”上,或在知識間聯系的“聯結點”上,或在數學問題變式的“發散點”上提問。好的提問就是“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另外課堂上的`分組討論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由于思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沒有經過充分的獨立思考,表面熱鬧的合作學習是形式上合作,是沒有意義,也沒有實效的。要提高合作學習實效,需要課堂內外合作結合,教師還必須正確面對合作中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平等還是獨裁,是獨立思考還是照抄別人等問題,及時地給予指導,把內容和要求交代清楚。《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選材必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數學,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
如在《數學(必修2)》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學習時,為了加強對斜率的意義和作用的理解,教師布置學生課前閱讀并思考《魔術師的地毯》問題,把想法在組內討論,然后選出一人在課堂上交流思辯。這樣有了課前充分的獨立思考與合作,課堂上的交流合作就能節省時間,又能深刻理解交流問題的實質,因此提高課堂效率和合作效果。
新課程提出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教師是課堂“舞臺”上的“導演”,是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培養理性思維能力是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但學生的日常經驗還不能支撐全部數學,因此數學教學要把隱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數學的文化價值點穿,幫助學生體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數學解題意境,學生才會喜歡數學。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并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在一堂課中,教師盡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剛畢業那會,每次上課,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點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眾所周知,近年來高考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于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的條章節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和通性通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說:“聰明的人從結果開始”。通過對結果的反思,就能發現和糾正運算中失誤之處,或對解題合理性進行檢驗,找到癥結所在,然后作出適當的補充和調整。
高中教學反思4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4、8、12、16班共4個教學班的化學教學,。為了積累經驗,提升自身素質,以勝任以后新課程改革路上的教學任務,下面就本人的工作作一個總結:
化學教學是研究化學教學規律的一門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化學知識系統和化學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聯系、相互作用及其統一。它的中心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發展化學素養、構成科學的世界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新課程中看重的是學生在該類知識結構的構成過程,個性是高一這個基礎年段,廣度甚于深度。不能為了高考一味的加深知識的難度,畢竟高一學生不會全部去念化學專業。怎樣才能在教與學的統一中完成這個中心任務呢?透過對學生的研究,發現學生差別很大,主要表此刻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針對以上因素,有如下措施:
1、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
由于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潛力不同,應針對學生實際狀況因材施教,盡量降低落后面。為了留更多的復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2、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
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了解每個實驗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給機會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透過實驗進行。在上課過程中,許多同學從初中升上來時,實驗基礎很差,有的同學居然連天平也不會用。在初中只是看老師做演示實驗,根本沒有動手的機會。因此,我們高一備課組在整個學期中,全員到位,保質保量的完成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實驗。
3、要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潛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潛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潛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復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就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在教學中要注重潛力的培養,講題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注重思路的分析。
4、多聯系生活的實際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高中教學反思5
現在的學生熱衷多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復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從此現象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許多問題;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音樂課即唱歌課,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少。教師在構思一堂課從開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經常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干什么、此時學生會出現什么”。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復雜多樣的變體,,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解決方法: 在音樂課起始課上,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明確告訴學生通過初中階段有關音樂知識的學習,初四畢業后,個別音樂基礎好些的學生可報 考藝術特長班,為將來深造打基礎,讓我校優秀藝術學生代表,給她們表演、做示范,學生反響強烈。
3、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可調節情緒,有利于其他課的學習。
4、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較弱、有音樂特長班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 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半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 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復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于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 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多參與省市藝術節等活動,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本學期我校使用的是全省統一實施的由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發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音樂教材。該教材全學期共分5個學習單元,共計新授課時13教時。根據教材內容,依據學生接受能力程度,在使用該教材中,對部分單元內容加以調整,適當進行了增刪,全學期實際新授課時10教時。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級9個班音樂教學工作,周課時9節。
三、學期音樂教學反思
總結本學期音樂教學,我堅持貫徹音樂課程的“培養興趣,發展音樂感受、鑒賞、表現、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情操”的總目標,把音樂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落實到讓學生喜歡音樂、愛上音樂課方面上來,把教學中的過程及方法,作為教學目標來追求,把知識技能融于學生喜愛的各種趣味性實踐活動來體現,把培養學生豐富的生活情趣做為教學目標來設置。在教學中,我努力實踐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音樂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注重音樂實踐的基本理念,并認真把它們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中,積極思考面對學生教什么、誰來教、對誰教、怎么教,預見目標能否達到和實現,牢固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原則。通過每節課的教學不斷檢查已成的教案,針對課堂教學的進展,學生的需求,及時加以補充、修改、完善。深入挖掘音樂教學資源中的音樂審美要素。將圍繞學習材料中的審美要素的體驗和表達設計出明確的學習行為滲透在教學目標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揭示學習內容中審美因素,課堂中的語言美,選擇美的音像,動作美,音樂作品處理美等。將這些點滴的美貫串整節課中,使學生對音樂審美的體驗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學過程中追求以音樂為主體,追求教學環境的美和學習過程的優化,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設計適合學生課堂參與音樂學習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如:聽,看,唱,舞,表演,創作等,使學生在音樂活動實踐中不知不覺中體會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學習過程中認識和享受美,在表現美的過程中創造美!
我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構思上也積極結合新課標理念,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較好地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如:同時把聽音練習、情緒感受等“雙基”很巧妙地融入聆聽欣賞中,并將其與歌唱、表現和評價幾個環節構成有機的整體,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體驗,獲得對音樂知識的認識與提高,取得 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比較注意滲透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學生看指揮唱,看指揮進行創作表現,引導學生把握歌唱的力度與控制氣息運用等都做得很好。從教育手段上看課件制作根據教學和學習的需要精心雕琢,體現“無言的教育”和“有聲的教育”不同教育功能的`并舉與統一。我想,如果每位音樂教師都堅持這樣設計教學,實施教育,相信音樂鑒賞的學習對高中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必然會與音樂審美素養同步得到提升。
總結上學期的教學我認為自己就現有條件還不夠完全滿足學生的愿望,需要在今后、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進一步提高諸多能力,以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滿足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同希望。 從現有的音樂教學資源來看,教材上的內容還不夠豐富,有些內容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要完成單元主題目標,還遠遠達不到要求,需要從各方面加以汲取、補充,而問題是有些急需的課程資源卻難以尋覓,“巧婦難為無火米炊”,造成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難以表達,學生難于體驗,接受的現象。
因為剛從學生轉變為老師有時因各種因素,心理上有時產生的穩定及厭煩情緒,特別是在工作壓力大,備課受到阻礙時,情緒易產生波動。這種不良情緒有時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甚至無意間傷害了學生,我覺得這是值得自己認真反思的問題,作為一名老教師,無疑這是錯誤的,不該發生的。原則地說,這是職業道德問題,是敬業態度問題,在今后工作中,必須堅決糾正。
回想上學期我感覺自己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中的自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充耳不聞,學生對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導致學生失去了對音樂課的熱情。因此我這學期每堂課前都要盡力搜集、準備大量的音像資料,精心備課,多讓學生“動”;高中生思想逐漸成熟,具有自己一定的世界觀,已具備一定的分析、判別能力,單純的聽覺欣賞也許太“悶”,很難提起興趣來,于是,我準備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一次實驗,讓學生“動”起來。 在課前設計時,我想突破欣賞課沉悶的模式,在教學方法的模式上設計較多的活動,盡力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拓展參與點、擴大參與度,看看是否能讓課堂 “活”起來。
我想在下學期的音樂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激發和提高他們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生動的教學內容吸引他們喜歡音樂課!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與總結,及時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教學反思6
過去的生物教學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一為地完成大綱任務,這樣的做法扼殺了學生創造力和學習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基礎。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操作呢?
1、觀察是前提,活動是載體,體驗是歸宿。
學生的情感一般來自于直接的體驗,觀察是最根本的。沒有觀察就沒有感受,就不能表現出那么高的激情,就沒有想參與的沖動,就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大膽創設觀察的素材。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的認知、情感、價值觀念需要相互的交流、相互促進、相互彌補,所以參與是教學的核心。身體活動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廣泛提供活動的空間。有活動就有體驗,體驗是自然生成的,教師是無法代替的,所以必須以尊重學生為前提,鼓勵學生有獨特的見解,有規范的肢體表達。只有讓學生去大膽的嘗試,才會有親身的體驗,有了體驗才會有新的追求,有了追求才會有創新。多方位的營造體驗的氛圍。
2、聯系生活,關注學生的需求。
不要限制學生的想象和追求,充分了解學生,增加師生交流的頻度,增進師生接觸的密度,關注學生的需求,力爭去滿足她們,激勵她們,幫助她們達到目標。
3、師生互動合作,不拘一格,盡情表達。
過去的教學是單一的信息交流,學生只有聽教師的',現在主張信息的立體交叉,學生要全員的參與教學過程,老師是學生的朋友,學生也可以是老師的老師,平等互動的關系,促成了民主氛圍,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諧、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真正接受到生物教學的全過程。
4、教師調控,創設情境,滲透學法。
學生的學并不等于弱化教師的教,教師的主導,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教師的指導、調控是讓學生掌握技術、技能的前提,如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環節的展開,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評價的激勵,這都應是教師主導的。
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場景、資源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實的體驗。
不講學習形式不等于不滲透學習方法,只不過不是強加給學生的,給學生選擇的權利,教師要引導學生怎樣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自我生成生物學習的策略,這是學生自我建構的,符合生物教學規律的。
高中教學反思7
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國外許多研究表明,“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美國著名教育家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認為一個教師如果不經常反思,他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水平上。在新課程全面鋪開的今天,面對紛繁復雜的新問題,教師要及時“反思”——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背后的理論、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和自我調節性的思考。作為一名地理學科的新教師,從教幾年來,有得有失,感受頗多。很多教學環節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斷反思中學習、進步。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于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求教師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 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我們知道,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能提 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并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同時,在學習中將培養學生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
一、對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反思
傳統的教學在目標的確立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師的主體能力,沒有很好的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考慮進去。高二年學時的.緊迫使得我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師教知識,一堂課下來,覺得很滿,彈性時間不長,學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這樣教學目標就很難在課堂中體現出來,重難點的不明確使學生學習被動,知識框架混亂。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并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 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對策: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暗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由于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后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沒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題論題,同樣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對策:布置作業時,要求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了解題目要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后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
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學生知識的習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學生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習題時,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請學生思考,要求學生說出理由。學生經過思考,較容易地完成了這道題,并且掌握了解題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于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中有
大量的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有聯系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觀。
人無完人,隨著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完善,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使每個學生都有更大的收獲,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高中教學反思8
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湖南省石門縣第一中學 趙秀英
在15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應具備以下三點:一、加強教師自身素養;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三、堅持寫教學后記。我這樣踐行著,且收效頗豐。
一、加強教師的自身素養。
我覺得教語文,學養是第一位的,技術是第二位的。只從“術”的方面去研究,不從“學”的方面去積淀,是舍本逐末。你要教學生讀,你首先要會讀、多讀,有深刻的讀書感悟;你要教學生寫,你首先要愛寫、能寫,有獨到的寫作體驗;你要教學生說,你首先要勤說、善說,有高超的口語表達才能;你要教學生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人,你首先要是一個大寫的人。因為教語文說到底是教做人。
我們教師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氣質;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能;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指揮千軍的氣概。語文教師尤其應當如此。一筆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腔與學生融為一體的熱情,一顆真摯而善良的心,所有這些,才能構成一位語文教師的神韻。
有的老師上課,心里想的是教學流程、步驟、環節,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甚至幾分幾秒都有“科學”的設定。我覺得這樣做就缺失了教學的靈氣,教學的本真。我上課心中有路數,但全力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一仰一俯,一眨眼一皺眉,都是他們心聲的反映。我就根據學生當時的狀態因勢
利導,教為學服務,而不是師生被教案牽著走。上課時要做到:眼里有學生,心里有學生,心里裝著每一位學生的心。
另外與時俱進,莫被“傳統”束縛頭腦;科學發展,不為時尚放棄永恒。古人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還重視“讀萬卷書,交萬名友”。古代有“游學”之舉,當代有“留學”之風,我還主張廣泛交流。子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詩云:為切為磋為琢為磨。都是講交流的重要與樂趣。霍懋征老師年逾八旬還去西北講學,傳播經驗;魏書生老師做了局長還不放棄教學,他們是真正的事業家。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情,要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教師享受語文教學。讓課堂充滿文化氣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課堂要有書卷氣,要有翰墨香,因為語文教學,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浸潤在文化積淀中的社會行為。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沒有優秀的教師,什么理念、教材、教法、評價都可能會被扭曲、變形、異化。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教師,教學研究的生力軍也是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課改的成敗在于教師。
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朱小蔓教授說:“如果我們教語文知識,不能教出個樂趣來,不能教出個興趣來,不能教出個迷戀母語的境界來,那他就不是一個高明的教師。”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
生只有“好之”、“樂之”,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前蘇聯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學生有沒有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為此,我摸索、總結了幾個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
(一)、巧設導語,誘發興趣
讓語文教學的導入充滿誘惑,充滿激情。讓激情綻放,讓誘惑持久,我覺得語文教學的導入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暖余溫。興奮升溫,容易調動人的情緒,使興奮加值。抓住剛剛過去的,但學生仍沉于余味之中的事情,作導入的一個點,既合學生的口味,也有利于展開教學。例如,教《祝福》這課時,剛過了新年,學生還在回味著熱鬧的新年,臉上洋溢的那份快樂難以掩飾。一上課我就祝福他們,雖然這是遲來的祝福,但他們還是很高興,趁機我讓他們講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歡樂,探親訪友的快樂,此時他們都樂于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和過新年時的樂趣,因而他們很快就能放開來講,很興奮,這樣很快就調動了他們的情緒,也為他們跟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做對比,為理解文章做了鋪墊。
2、及時雨。及時的大雨總能讓人心生快意,也讓求雨的萬物歡喜若狂。我覺得生活中的巧合也是及時雨,雖然巧合不是生活的長青之樹,可遇不可求,但它卻是那一點靈動的色彩,僅一點靈動,也能閃耀一時。巧合不是偶然,但偶而遇之,及時利用,也能成為課堂的動聽音符,利用生活中的巧合,讓巧合也成為課堂導入的一員,有時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學中應該嘗試這樣的導入。
3、歷史風。 歷史是風,從遠古吹來,吹到今天,也吹向明天。過去的每一天都成為歷史,歷史待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待在每一寸光陰里。讓歷史作載體,讓歷史作紐帶,讓歷史見證昨天,讓歷史啟迪今天,從而借助歷史作語文課堂的導入,學生腦中再現了歷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課堂。善用昨天的歷史,也要善用今天的歷史,讓歷史的風吹醒沉睡在舊模式下的語文課堂,讓歷史的風吹出語文課堂導入的新意。
總之,導入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鍵的一步,是氣氛的調和劑,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導入應以學生為主,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讓語文課堂的導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爭奇斗艷,萬紫千紅,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觸發興趣
設置問題,要圍繞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本著從易到難,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則,找準切入口,講究坡度,愈進愈深,所見愈新愈奇,興趣亦愈激愈濃。在“啟”與“發”、“憤”與“悱”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既求同,又求異,不同意見不同觀點之間相互觸發,形成一種如切如磋的濃烈的課堂氣氛。
(三)、拓寬渠道,鞏固興趣
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也是激發興趣鞏固興趣的陣地之一。學生的求知欲是十分強烈的,他們往往不滿足于課本和課堂所得,希望開拓知識面。教師就要及時地保護和培養這種積極性,
積極地向課外延伸。可以組織學生閱讀課外讀物;舉行讀書報告會、故事會;組織指導學生課余創作,提供發表園地;開展語文聯誼活動,如猜字謎,記成語,談楹聯,接名句等。這樣,就會是學生看到自己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還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處于高中年齡段的學生最容易接受新奇的東西,而這些又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健康的,這就需要我們因勢利導,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到正確的方面來。加強思想教育,進行健康的心理指導,以及展開上述有意義的活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激發、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穩定、牢固的學習志趣,對于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好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堅持寫教學后記。
教學后記是下課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
撰寫教學后記,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更為有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后記,在課前就寫在了備課筆記上,也有的教師只寫幾筆,就了事,沒有什么東西。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精”,即簡單扼要。教學后記不是長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賬,而是對該課的“實況”的回憶,對課堂上每一環節。
高中教學反思9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到底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是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標?我認為不是。而是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達到多方面素質的提高,特別是信息素養的提高。激發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有興趣地學習、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學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在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在這十來年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過成功和失敗的教訓,在這里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和處理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據本學科的自身特點,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逐步加強的、他們的.探索精神是不斷培養的,這些教育是要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項任務中的。我在每一個班級里面都選出若干個基礎比較好一點的同學,組成一個輔導小組,在每次上機的時候由他們負責幫助有困難的同學,這樣既提高了總體成績,也使他們獲益不少。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于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后,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推動下,使信息技術課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擺脫封閉式教學方法,探索多樣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演示、講解模式
某些知識,借助于電教設備演示,教師在其中做適當的講解,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我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軟件,將操作過程通過教師機演示給學生,并適當講解,使學生觀看到了完整的操作過程,這樣,不僅易于傳授所學內容,還能有效控制課堂進程,提高教學效率。同時,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學,我還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針對性的課件,使課程內容生動形象,變難為易。這樣生動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易于接受。
(二)練習模式
學生要想熟練使用計算機,僅靠教師的講授和演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掌握運用操作技能和技巧。練習的方式要多種多樣,上機操作,課內外作業等。在進行上機操作練習時,一般由教師給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例如,講完網絡瀏覽軟件的使用后,我要求學生課下去上網,課上再體會一下,講完Frontpage20xx后我要求學生自已制作個人檔案、個人主頁等。每完成一項教學內容,就及時讓學生進行一定量的練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熟練掌握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果。
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
信息技術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傳統的考試方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高低。在教學中,我根據所學內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一般采用學生自評、他評和師評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作品。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20xx等軟件的使用時,我采取了“學生作品展示、開放式評價”的方式:當學生完成作品時,要求部分學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講述制作該作品的意圖、過程、采用的方法等,讓其它學生給予評價。還有就是要注意評價時機的把握,何時評價為好?我認為,當評價能給后續學習帶來動力或者修正作用時,我覺得引入就比較好。尤其是課堂內的評價,在修正教學偏差或失誤、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最優化操作有積極作用。這個環節一般是在課程中途出現一次、結尾一次。中途的一次一般是對新課內容學習的第一次學習效果評估和反饋,是一次教學修正。結尾的一次一般作為總結性的評價,評價范圍要廣一點。總之,信息技術學科由于其實踐性及應用性強等特點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采取適當的、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才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提高信息能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盡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么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造輕松、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本人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從教十幾年,通過不斷地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注重自身素養的提升,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要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有待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共同努力。
高中教學反思10
在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養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和實踐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容和寫作訓練方法等。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節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探尋一種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實現高中語文課改。現就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談兩點反思:
一、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和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聽、說、讀、寫、用等等,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語文素養。
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純粹的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乃至語文素養。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思想素質都沒有,這樣,對學生的發展就有明顯的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和本次課改,就明確地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高中語文新課程的變化體現在哪里呢?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課程目標和內容的調整;學習方式的變革,從而帶來教學和評價方式的變化;高中語文課程結構和實施機制的調整。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也要解決最突出問題,那就是“學科中心”問題。“知識本位”問題和“技能訓練至上”問題。這些建立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高中語文課程新理念之上。其中,語文素養是涵蓋三個維度目標的概念。始終重視語文課程的特點、性質,語文課程一定要充分發揮好它的“育人”方面的功能,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高中語文課程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共同點。它們在語文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標又是不同的。高中語文課程目標有五個方面,就是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由此看來,現在的語文教學必須力求一個“新”。對于教師只有更新教育觀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化課堂教學,才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前提。
二、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注重了語文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認識和實踐,完全是處于一種膚淺的認識狀態。有時在思想上雖有所認識,但一到實踐中,就縮手縮腳,擔心打破原來的定勢模式,引起課堂混亂,不可收拾。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體現自己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造性。這就無法實施素質教育,更無法實現高中語文課改。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和課外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
比如,文本課堂教學。我的一般做法是:
在講讀課文的教學中,每節課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
又如,“寫”的“積累梳理”習慣培養的教學。我的一般做法是:
首先,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在書上加圈,加點,劃線,當然只限于自己的書。在書上作眉批、旁批或注解,當然也只限于自己的書。摘錄重要的.信息和精彩的語句、文段。對于非常精妙的短文,還可以全文抄寫下來(也可以剪輯)。如筆者所教的某個學生在閱讀了比爾蓋茨的大量事跡之后,他就摘錄了一句話:“在學校,老師會幫助你學習,到公司卻不會。如果你認為學校的老師要求你很嚴格,那是你還沒有進入公司打工。因為,如果公司對你不嚴厲,你就要失業了”……這樣,大部分學生養成了“積累梳理”的習慣,為自己能力提高奠定了基礎。
其次,養成寫隨筆(周記)、寫讀后感、寫文學評論的“積累梳理”習慣。在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平時要注意觀察、感悟生活。然后有感而發地寫隨筆(周記)、寫讀后感、寫文學評論,和同學、老師交流。這樣的“梳理”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哪怕是只言片語,“不求長短,但求真情”。
第三,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積累梳理”習慣。做作業時,教師要求學生應先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然后才做作業。要求學生平時不要過于依賴市場上良莠不齊的教輔書。告誡學生放棄思考,抄襲答案只會讓你的語文學習能力下降的后果。提醒學生做作業時,書寫要清楚,如犯錯誤一定要認真訂正,切不可忽視。
總之,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和實踐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習慣,不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應主動地去掌握和運用知識。只有這樣,所教學生就會掌握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融會貫通,終身受益。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1
《荷塘月色》歷來被人們認為是一篇上乘的美文。我想她的美恰如徐志摩《沙揚娜拉》中那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是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能把這種美傳達給學生最好的方法便是朗讀。做到以情感人,這樣才能感染學生。但如果毫無技巧,一味的朗讀,效果也是甚微的。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朗讀教學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高一語文荷塘月色教學反思。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朗讀氛圍。
1、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我在講授這篇文章時,一開始就向學生說明這是一篇美文,美文就要美讀,然后通過聽錄音,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個大概的了解,同時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感知了課文后,模仿錄音大家齊讀,教師作適當的點評,但不管學生朗讀得如何,教師在某種程度上都應該給予肯定,給學生以充分地信心。
2、精心設計導語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準確生動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能吸引學生,打動學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如:在講授《荷塘月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古往今來有許多優秀的散文家,他們有自己飽蘸深情的筆,寫下了許多詩情畫意的篇章,在名家們的筆下一草一木都含有深情,富有靈性。我們在朗讀的過程中能體會到這一點。
二、重視教師的范讀。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多注意給學生以科學的指導和示范的影響,其中范讀就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相當的影響力。老師如能經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從而不斷提高讀書的興趣。
三、對個別學生的朗讀進行點評。
在整體朗讀課文之后,分析重點自然節時可抽幾位學生讀,然后先讓同學發表意見,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其次教師歸納、總結,再次講明朗讀時掌握的技巧。同時,抽取的幾位學生可先挑選一下,有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和水平一般甚至較差的學生,這樣可以有一個比較的過程,促使學生更好地朗讀。
其實,優美的朗讀,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個性化,而且它會像一股清泉流淌學生稚嫩的心田,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
除此之外,我認為這篇文章要講的內容非常多,應該有一個取舍,最好不要面面俱到,要善于把握重點,讓學生體會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這兩節,從月下荷塘中朱自清不寫一個月字,卻能夠盡得月之風姿說起以品味他的高妙。
高中教學反思11
“反證法”是數學學習中一種特殊的證明方法,對于一些證明體它有著獨特,簡便,實用的方法。故反證法的學習非常重要,在反思本節內容的教學中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分清所證命題的條件和結論
如證明命題“一個三角形中不可能有兩個角是指教”其中條件是“一個三角形”結論是“不能有兩個角是直角”
熟記步驟
第一步:假設即假設命題的結論的反面為正確的.如引用上述命題即“假設能有兩個叫是直角不妨設 ”
第二步:推理后發現矛盾。一般利用假設進行推理如繼上可知 發現這與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相矛盾,所以假設不成立,故一個三角形中不能有兩個角是直角,即為第三步:推翻假設,證明原命題成立。
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反證法的`重點是能寫出結論的反面,同時也是難點。如: 的反面是 ,易錯寫成 ;又如“寫出線段AB,CD互相平分的反面”,線段AB,CD互相平分具體指:“AB平分CD且CD平分AB”.他的反面應包括以下三種情況:(1)AB平分CD但CD不平分AB;(2)CD平分AB但AB不平分CD;(3)AB不平分CD且CD不平分AB.統稱為“AB,CD不互相平分”,而學生往往只考慮第(3)種情況,即AB,CD互相不平分。
注重規范
在用反證法證明的命題中 經常會出現文字命題。如證明命題“梯形的對角線不能互相平分”時切記一定要先用數學語言寫出“已知”和“求證”即已知:梯形ABCD中,AC,BD是對角線;求證:AC,BD不能互相平分。然后再按一般步驟證明。
反證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而且在后繼的學習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雖然在初中教材中所占篇幅很少,但本人認為不應輕視,應讓學生掌握其精髓,合理的去運用。
高中教學反思12
關鍵詞: 新課改 中學英語教師 成長
一、引言
英語課程標準從英語教學的任務理念、目標、實施策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對英語課程進行了重大的改革,是“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現代英語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
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現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一線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提升,都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師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成為新課改下高素質的中學英語教師。
二、高素質中學英語教師是時代的需求
英語課程標準是現代英語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反映了英語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與英語課程的基本要求。新課改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2]新課改的基礎是教師,落實新課改精神的關鍵在于教師。
把學生培養成“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的新型人才”要求教師與時俱進,具有創新精神,迎接挑戰,克服困難,提高自身素質。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使素質教育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深入學習、理解英語課程標準,掌握現代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目的要求,能促使教師意識到自己面臨的挑戰,能促使其喚起提高教學技能、更新教學方法的緊迫感,幫助其產生提高新課改所需的教學技能的動力。
三、高素質中學英語教師的基本要求
教師個人綜合素質對實現課程資源的優化整合、課程的實施有重大影響。面對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師應與新課改同行,與新課程一起成長,成為具有高素質的中學英語教師。
1.認清形勢,積極轉變思想,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觀念主裁命運,有了新的觀念才能接受新事物。新課程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新的教學思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新課程發展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教師走進新課程最重要的是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課程改革首先是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是教育之本,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觀念的轉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發點。只有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才能轉變教法和指導學生掌握好的學法,并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及培養。同時,英語教師更應該抓住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這一契機,適應時展的要求,樹立新的教育理念,順應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跟上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不斷學習各種先進事物,才能使用好新課程。
2.行為上與時俱進,樹立全新的教學觀,主動實施新型教學理念。中學英語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促進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建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環境,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師與學生人格平等、學術平等是實施新課程的前提,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就顯得更為必要和迫切。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于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班級層面,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造潛能。在教學中要著力滲透新課標教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為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而盡到教育者的職責。
3.外塑形象,內修氣質,提高自身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社會當中,知識以人們無法想象的速度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人們就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識、思想、對社會、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得體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和穿著打扮是教師讓學生尊敬的資本。[3]教師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拓展對新教材理解的視野,研討各種不同的.教學理論,而在不自覺中改變已有的內在認知,完成對自身知識結構的重建。
(1)終身學習,知識更新,提高教學技能。“流水不腐”。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自己,提升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只有教師以身作則,堅持終身學習,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才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終身學習,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了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量。標準流利的口語、活潑大方的儀態、橫貫東西的知識面、多才多藝的專業技能,是現代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除了英語教學的理論專著之外,還應關注教育心理學等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新課程的理念,教育科研理論,教育科研成果,以及互聯網的基本操作,課件制作,等等,都是當今教師要學習的內容。面對新課程,教師要憑借扎實的知識、過硬的專業基本功,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錘煉一套聽、說、讀、寫的技能,準確掌握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教學原則,并能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從容面對教學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習能讓教師的知識結構與時俱進,與學生俱進。
(2)反思教學,學會合作與借鑒經驗。教育是實踐性智慧,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持續的反思,并把反思導向深入,最終實踐教育教學的創新,提升育人的質量。澳大利亞未來學家伊利亞德說:“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來,那么你的明天將生活在過去。”[4]
因此,持續反思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反思教學實踐,既能于教學實踐中思考發現問題,又能想辦法加以解決,在總結經驗中提升自己。教師要學會在教學反思中不斷進步。教師應該每天對自己的課進行反思、分析并做好記錄,要善于發現自己教學中的閃光之處,更要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實踐中的問題為反思的起點,正視自己英語教學的習慣和經驗,利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使用,師生的互動,同事之間的相互聽課、說課和研討,評價自己和同事長期積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學經驗,以便更好地、經常性地檢測課堂教學情況。教師通過這樣的反思,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利于今后教學的提高,有助于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才能在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教學實踐中超越教與學的局限,逐步走向專業成熟。
四、高素質中學英語教師成長的途徑
1.加強對中學英語教師的培訓工作,使其結合教學實踐并落到實處。培訓的內容和方式應該是系統的,崗前與崗位培訓相結合。時間上除寒暑假之外,也可以是周末或平時的短訓班,內容包括新課改,中學英語課程、教材,教育學、心理學、計算機、現代教育技術等。形式可以是研修、校際區際交流、賽課、學歷層次提高等。
要讓真正有水平的人幫助中學英語教師提高業務素質。培訓者要投身于中學英語教學,通過擔任部分的中學英語課程或深入基層課堂調研,結合教學實際,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過程,發現和理解英語教師的真實問題和需要。培訓應重實踐、少理論,注重向教師傳授實際教學中常用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如英語口語訓練;要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中學的英語教材,幫助教師掌握必要的英語學習策略和必要的英語方面的文體常識;使現有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更好地與教師課程實施相銜接。把新課改的理論知識用于指導實踐,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真正發揮出促進中學英語教師自身及整體發展的作用。
2.建立教學科研隊伍,教研合作,以研促教。教研活動是學校、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形式。英語教學研究作為英語教學發展的基礎,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進行教學科研活動時,應具備相應的理論進行教育研究,教學課改,解決實際教學難題,提高科研能力,促使教學質量提高。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5]但是,反思常常需要教師合作,在合作中相互學習,發揮集體智慧,共謀解決問題的策略,共享教研成果,從而推動教研教改高效、勝利進行。針對中學英語教學實際問題而有所選擇地進行研究,形成以教導處牽頭、以英語學科組長和備課小組長為基礎的教學科研隊伍,在教研中相互學習,提升教學經驗,提高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將研究中所領悟到的教學策略應用于教學實踐,推進英語新課改。
3.發揮骨干教師“老帶新”的作用,促進新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學校政策上要讓教學能力高、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教師與新教師在教學上一對一地交流和總結,結成“以老帶新,手拉手幫扶對子”,發揮骨干教師傳、幫、帶作用,指導老師制訂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新教師跟蹤學習輔導教師的課,輔導老師跟蹤聽評、指導新教師的課;新教師盡快熟悉教材教法,學會先進的教育教學技能技巧,構建新老教師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橋梁。
“老帶新”活動并不全是師父帶徒弟,更多的是一種相互合作的關系。新老教師互相啟發、補充,實現思維的碰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教師專業技能的獲得與提高。大多數年輕教師在骨干教師的言傳身教之下,能較快地成長為業務骨干,并能獨立承擔教學任務。這樣的梯隊結構既能讓年輕教師盡快成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
4.多方扶持中學英語教學,經濟、政策上留住人才,創設良好教學環境。教育主管部門要抓住當前國家實施基礎教育績效改革的契機,嚴把進人關,精選英語基本功扎實,綜合素質高、能力強,能吃苦耐勞的優秀人才補充教師隊伍;發動和鼓勵優秀大學生到基層,尤其是村鎮任教,給予一定經濟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激勵。這需要國家各級財政增加對學校的投入,改變其落后現狀,改善中學英語教學環境,為師生創造一定的教與學的環境,使學生接受良好的、現代化的英語教育。
5.改變對教師的評價機制。改變過去把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唯一標準,并且將其與教師的獎懲掛鉤的做法。傳統的評價體系是單純地以分數高低來評判學生素質和能力,相應地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來評判教師的教學效果。需要切實改變這種傳統的終結性評價體系,實施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鼓勵、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以教師的工作業績為依據的評價指標,為教師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唯一評價標準,注重對教師教學行為的過程進行評價,重視教師的個體差異,關注師生的共同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興趣和教學熱情,謀求教師的發展,促使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
6.實施“走教”制,促進區內交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鼓勵城里的一些名師到基層尤其是村鎮農村中學傳經送寶,給基層學校英語教師上一些與新課改相關的實用的示范課。學區內建設“一對一兼職交流制”,將骨干教師納入平臺管理,安排到結對學校兼職交流,每學期至少上公開課一次、評課一次、集體備課一次等,結對學校互派優秀老師到對方學校任教一定時間。“走教制”不僅僅讓教師在流動中實現了教學資源的相對均衡,更是通過聽課、評議、交流等形式,在講課、講學、研討等“走動”交流中提升了教師的素質。“走教制”極大地促進了區內校際間的交流,有助于在更大范圍內發揮優秀骨干教師的輻射、示范作用,從而指導、帶動更多中學英語教師成長,是實現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讓每一位學生充分享優質的教育資源。要給予走教、送教的教師在考核、評優、職稱等方面優先考慮。
7.調整師范教育的課程設置,培養師范生綜合語言技能。英語新課程基礎教育階段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師范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要更好地全面了解新課改的動向和要求,相應地對專業課程與公共課程的設置進行調整,增加教學實踐課時,促使師范生綜合語言技能的形成和發展,掌握師范技能技巧。如果教師缺乏這些技能,就不可能將知識成功地整合起來,進行教學設計。這就要求師范教育的課程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使未來的教師對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都具有充分的理論理解和實踐體會。
五、結語
著名的教育家葉瀾說:“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較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6]新課改為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契機,同時也是一種挑戰。各個學校及教育部門要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教師管理制度,改善教師地位待遇,提高教師素質,貫徹“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努力為廣大教師創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師教學管理的藝術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以確保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順利進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目標如期實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baike.省略/view/2801453.htm[EB/OL].20xx-05-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趙生飛,耿峰.新課程背景下師范畢業生如何從事教學與科研[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xx.2.
[4]轉引自王振賓.新課改系更加凸顯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理念.20xx.省略/article/browse/3697144.jspx.20xx-07-29.
[5]轉引自王春燕.課后反思型說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平臺[J].學前教育研究,20xx.5.
高中教學反思13
1 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的提出
高中歷史教學既要為學生服務,提升學生歷史知識、能力、思維和素養,樹立正面的價值觀,體現歷史作為人文學科的價值,又要為學生負責,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為實現學生的夢想提供動力。因此,高中歷史教學改革要非常慎重,先進的教學理念要與實效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才能產生歷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提升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1.1 高中歷史“校本探究”不同于一般意義的高中歷史校本研究
一般意義的高中歷史校本研究是指結合地方歷史和學校沿革進行校本課程開發,通過開發校本教材、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開設校本課堂等手段,增強當地歷史知識的教育,提升學生對本地歷史的了解,讓學生在歷史研究的過程中掌握一些歷史研究的方法,體驗歷史研究的科學、嚴謹和樂趣。這種校本研究在理念上是先進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高中歷史本身地位低、課時少、教學任務重,同時,教學成績的壓力是任何一線歷史教師無法繞過的話題,因此,在高中開展一般意義的歷史校本研究顯得有點奢侈,在實踐中很難長期、有效的開展下去。
基于高中歷史教學既要提升學生素質又要提高學生成績的現實,我們提出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校本探究”以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為中心,而不以地方歷史和學校沿革為基礎。因此,這時的校本教材是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以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為依據,對高中歷史教材和練習等進行二次開發,編訂出適合本校學生的高中歷史校本教材,實現在有限的高中歷史課中提升學生歷史素養和歷史成績的教學目標。
1.2 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不同于普通意義的探究式教學
普通意義的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探究式教學是基于現成的教材進行的,而我們所說的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是基于歷史教師根據本校學生實際開發的高中歷史校本教材進行的。正是二者的基礎不同,決定了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要把工作提前到校本教材的開發上,校本教材的開發質量直接影響校本探究教學。我們的校本教材開發具有多樣性,基本包括課程標準、教學要求、三維目標、背景知識、學案導學、教學內容、知識結構、課堂練習、課后思考、生成性問題等,涵蓋歷史學習的全過程。“校本探究”教學策略具有開放性,學生的課前學習和課堂展示也是校本教材不可分割的部分。
1.3 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具有濃厚的個性化教學特征
教學方法各有千秋,教無定法,沒有一種方法是放之四海皆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學校的生源、傳統、文化不同,教師的特點不同,不同時代的教學資源和手段不同,不同時代的學生思想不同,決定了歷史教學方法要與時俱進、要有個性。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正是強調歷史教學要與校情、學情相結合,要體現個性化教學的教學策略。
2 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的實踐
基于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和提高學生歷史成績的雙重目標,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從一開始就是以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為中心,涵蓋高中歷史教學全過程,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2.1 歷史校本課程開發力求適合校情,提高效率
高中歷史課時少、容量大、理論強、跨度大,加上學生對歷史學科長期以來的認識,以及各科作業的擠壓(以每天五科,每科30分鐘作業量計算,一天至少需兩個半小時才能完成作業),導致高中歷史預習少,復習少,上課臨時應付多的現象普遍存在。怎樣讓高中學生喜歡歷史?投入適當的時間學習歷史?這實際上是高中歷史教師最大的魅力所在。要讓學生投入歷史學習,編訂出適合本校學生、讓學生喜歡、高效實用的高中歷史校本教材是基本前提。幾年來,我們在開發高中歷史校本教材堅持以下幾點:
2.1.1 按需開發,分類修訂
我校的生源情況不同于一般的高中學校,我校有成績較好的宏志生、有占半壁江山的美術生、有學習中等的普通生。每年多達300多人的美術生使我校成為福建省知名的美術特色教育校,美術生校本教材的修訂首當其沖,從20xx年開始,我們就開始修訂美術生高考文化集訓歷史校本講義。美術生高三上學期基本在進行美術專業集訓和考試,下學期3月份開始才開始文化集訓,只有三個月時間,要完成高考歷史復習。根據現實情況,我們以歷史主干知識為主修訂了高考復習歷史校本講義,將三本必修和一本選修壓縮成一本講義,突出主干知識、強調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化繁為簡,深受學生的喜歡,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近幾年,在學校的大力推動下,美術生校本教材的開發已經逐漸走向成就,從高一、高二到高三復習形成有一整套歷史校本教材。同時,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我們針對性的實用性的校本教材,例如,針對高一學生對高中歷史知識體系和學習存在較大的不適應,加上現在多媒體手段的大量使用,越來越多的課堂教學不重視板書設計,為了節約學生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專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板書,并將歷史課堂板書設計整理成冊,成為獨具特色的校本教材。解決了學生的實際困難,受到學生的好評。
2.1.2 突出主干,構建體系
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校本教材,我們的校本教材是立足于課程標準,圍繞歷史教學進行,并不是開發地方史。為了更好地提高校本教材的精確性、實用性和科學性,我們的歷史校本教材以最簡練的文字,最完整的知識體系為目標進行編寫。一般情況下將歷史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或內容、影響)直接呈現給學生,以主干知識為主。同時,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全面的認識,要科學構建歷史知識體系。以必修二專題二“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為例:
表1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具體內容略)
2.2 “校本探究”課堂教學大膽改革,力求突破
在信息化時代,歷史知識大都在網絡上可以查閱和學習,高中學生的疑問在網絡上大都能找到答案,因此,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需要與時俱進。當前,我們很多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因為容量大,任務重,教師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同時,又由于高中歷史教師大都有高三教學經驗,常常會以高考的標準人為提高對學生的要求,注重理論分析,挖掘知識深度,導致高中歷史課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積極不高,被動學習的現象普遍存在。提高高中歷史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校本探究”教學策略主要理念,經過幾年“校本探究”課堂教學的摸索,以下幾方面值得注意:
2.2.1 巧設校本預習,激發學生探究
高中歷史教師往往不如初中歷史教師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特別在預習環節,常常用完成知識結構的'填空或抽象的歷史思考題來作為學生預習作業。真正讓學生能對歷史知識有探究的愿望,如何布置預習是前提條件。在信息化的今天,在學生功利思想嚴重的時代,巧妙設計校本預習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預習的問題。二是預習的人。
預習作業要體現校本探究,大膽突破,力求新意,調動學生積極性。根據多年布置預習作業的效果看,通常的預習學案雖然知識結構完整,思考問題有深度,老師比較喜歡采用,但實際是知識填空大都是課本內容的再現,加上學生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去解決上課老師還要重復一遍的知識,而思考題的難度較大且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預習作業往往形同虛設。既然學生實際預習效果形同虛設,不如大膽改革,預習作業不求全求深,要體現校本特色和探究性,歷史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探究性問題。如荷蘭為什么被稱為“海上馬車夫”?什么是“荷蘭病”?從“荷蘭病”看荷蘭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類型班級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如美術生的作業就要突出基礎和有趣,宏志班的作業可以提高深度,校本預習作業就是探索適合本校本班學生的預習策略。
2.2.2 深化課堂改革,師生同臺探究
校本探究教學課堂一半的時間交給學生,教師授課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課堂是檢驗預習效果的主要環節,布置的校本探究預習題要在課堂上解決。預習對象的指向性決定了預習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預習一般都是面向全班同學,但很難檢驗預習效果,學生是否真正進行預習成為一個難題。我校正在推行的“先學后教”課堂教學模式,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先學”成為“校本探究”教學策略實施的前提。檢查預習效果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上臺來分享探究的問題,一般課堂提問采取學生主動回答的辦法表面上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但實施到最后往往成為幾個同學的表演,這是中國高中學生的思維決定的。因些,教師要采取多種辦法來檢驗預習效果,如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歷史學習小組,按照歷史成績分組,以50位同學分成10組為例,按歷史成績名次每10名中抽一位學生組成,每組五人,保證每組的歷史成績基本均衡。歷史學習小組之間要形成競爭機制,預習、課堂、作業、成績等歷史學習的全過程均要列入評比。為避免課堂成為少數同學的專利,選擇那些同學上講臺就考驗教師智慧,教師要采取靈活多變的辦法,盡量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上臺,主要的原則是指定與抽簽相結合,獎罰分明。假設10個預習問題,每組解決1個問題,每組五位同學選一位在課堂上發言,這時教師就要隨機抽取與事先指定相結合,靈活運用,每次發言都要記名(組長記名),保證五位同學都有發言(并非每節課,而是指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體現的全面性和指向性相結合,更有效檢驗預習效果。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網絡科技的以達,高中學生完全有能力獲取歷史知識,解決一些歷史問題,歷史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很多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用課件等形式展現歷史知識,也能提出一些很有見地的想法和有趣的問題,歷史課堂不在是沉悶的教師講授,成為師生同臺探究的舞臺,教師講的精,學生學的活,彰顯了教師魅力,突出了學生主體,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競爭機制的建立,讓“校本探究”教學策略充滿活力。
3 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的反思
嚴格地說,“校本探究”應該是一種理念,而不是一種方法。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應該是覆蓋歷史學習的全過程,只有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作業、教學評價、課外探究性活動等全方位的歷史學習過程中都貫徹“校本探究”策略,才能真正探索出最適合的歷史教學策略。在開展高中歷史“校本探究”教學策略的課題實踐中,我們梳理出一些感悟和反思。
3.1 突出校本,引領探究
最合適的教學策略才是最好的,校情、學情、師情的不同決定了教學策略的不同,校本是關鍵,探究是途徑。
高中教學反思14
一、注意高一年段與初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伊始,及時給學生彌補初中的缺漏知識,利用一月左右的時光從語言、詞匯、語法、句型等方面幫忙學生系統復習。盡快使學生適應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并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高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n'l,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后還加強了與學生接觸,盡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n'l
僅有經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培養學生的自學n'l,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我的`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的預習n'l,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n'l,學生自我整理所學知識的n'l。另外,自學n'l的提高還得益于學生課外很多的獨立的閱讀,于是高一我們就要求學生人人盡量買本英漢詞典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
三、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認知事物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孔子在《論語》中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興趣對于學習是何等地重要,我的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上課時有目的講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識和趣事。結合學生不一樣的個人愛好如籃球、足球、音樂、電腦、時裝尋找切入點,讓他們的這些愛好與英語掛鉤,一步一步地培養和激發他們的英語興趣,一步步的把他們引入英語王國。
四、恢復自信,培養意志
多次的挫折和失敗,害怕教師的批評是焦慮感產生的主要原因。為了排除這種焦慮心理。我對學生付出了極大的耐心、寬容心和同情心,幫忙他們分析成績不夢想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找到改善方法,取得提高,逐步恢復自信,同時也嚴格要求他們;幫他們制訂階段性目標,每一天規定學習任務,并及時檢查,以防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發出,還讓他們互相監督,逐步培養,磨練意志。
一般來說,學生都很重視教師對他們的態度。“親其師而信其道”作為英語教師就得有強大的親和力,所以我時刻提醒自我要經過學習來增強自我的人格魅力,同時要求自我公開公正地處理學生問題,熱愛每位學生。
經過以上措施,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取得了必須提高,也增強了信心,可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進行discussing這一塊時,學生還不太樂意開口,且對于學習特困生的成績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高中教學反思15
高一《平拋運動》教學反思 平拋運動是我們學習處理曲線運動的一個范例,重點并不在于平拋本身的價值有多么重要,而是通過對平拋運動規律的挖掘掌握處理普遍曲線運動的一般思想和處理方法。在這里,我們以平拋為例,將一個曲線運動轉化為我們熟知的直線運動,進而就可以用直線運動的規律加以解決。具體轉化的思想和方法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分為二,化曲為直”和一個數學工具“平面直角坐標系”。這是我們解決曲線運動的兩把工具,借助這兩把工具,我們就可以把一個運動進行合成與分解。下面就對平拋運動的分解做一個人淺析.一:我們知道,“力決定運動”。物體的運動情況如何,必須得考慮物體的受力情況,我們先將一個曲線運動分別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投影,即建立直角坐標系。由于水平方向合外力為零,故而運動情況保持原有性質,做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只受重力,豎直初速度又為零,故而做自由落體運動,這樣就把一個曲線運動分解為兩個直線運動,等把這兩個直線的'規律解決后,再由運動的合成(平行四邊形法則)得到物體的實際運動。 二:在處理平拋運動時,我們習慣上以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豎直向下為y軸正方向(特別注意)。合速度與水平夾角為θ,合位移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α,而并非與豎直方向的夾角,所以,我們在得出平拋運動規律公式時,都是在這些前提條件下成立的,所以,在這些細節上還需注意。三:在平拋運動中,我們要解決合速度、合位移等問題時,最關鍵的就是v0 和t,而t又是連接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規律的“橋梁”。解決t有兩個途徑,一是豎直位移,二是豎直速度。 以上我們通過“一分為二,化曲為直”這種思想解決了平拋運動,也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處理其他曲線運動,如斜拋運動。這種處理曲線運動的思想和方法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的,也就是“授之以漁”。
【高中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教學反思01-16
物理教學高中教學反思01-05
高中教學反思的制度12-11
高中足球教學反思07-11
高中月考教學反思07-18
物理高中教學反思01-06
高中教學反思范文09-28
高中教學反思的范文12-11
(優)高中教學反思07-02
高中教學反思【集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