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學反思(精)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1
一、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以函數為例:
1、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等,以及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函數,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全部。
2、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系,函數與其他中學數學內容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如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軸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坐標的集合;
二、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盡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三、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愿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已經把題目講得清楚明白了,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發散思維都用到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遇到同類型的題目學生仍然很茫然,無從下手。經過反思后發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下次遇到同類型的題目只會機械地模仿,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2
不等式教學反思
我國最早的教育著作《學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從學習方面提出反思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不等式是中學數學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不等式的有關概念和利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對于不等關系,學生在前面的數學學習中早就有所接觸,本節課的內容是要使學生對不等式有較完整的認識。
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不等式的相關定義,根據題意列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一節好的數學課,不僅“課已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行”,而且還要“課結束,趣猶在”,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
這節內容《認識不等式》我就是抱著這種的思想理念去設計的。用5個例子分別得出了五種不等號,為接下來概念的得出作了鋪墊。
根據剛才得出的五個式子,學生很快就歸納出這幾個關系式的共同特點,很順利的得出了不等式的概念。學生了解了概念后馬上讓他們開啟自己的智慧大門:判斷下列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并能選擇適當的不等號填空。通過了這些練習之后,我想學生應該對不等式的概念有了大致的了解,這時我出示一道列不等式的例題,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學會了列不等式并能注意到其中表示不等的關鍵詞語,為了驗證掌握情況,我利用了2個練習。
在過渡到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時,我首先讓學生回顧了在數軸上如何表示一個實數,將不等式的范圍分解成無數個實數,借此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在數軸上表示無數個實數(不等式)的方法,特別提醒要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應確定實心點或空心圈以及方向。由于這是一個難點,我設計了一組練習題讓學生在數軸上表示簡單的不等式,引導學生不斷地探索、分析和歸納。
一節課下來內容雖然完成了,但是學生的反映情況卻不是很好,我針對每個環節進行了分析:
①用生活中的例子來反映不等的現象,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活化,但是學生對于能不能相等的情況還比較模糊,要注重題意的理解。
②在得出概念的過程中,有部分同學仍舊沒有掌握關鍵,應該著重強調學生要關注有沒有不等號,與是否含有未知數無關。
③在列不等式時重點還是應該找尋數量關系中表示不等的詞語,讓學生多練習為綜合應用打下基礎。另外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思維定勢,認為學習不等式時的練習應該全都是不等式,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盡量減少因審題不清所產生的錯誤。
④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是本節課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的數軸基礎知識欠缺,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將數軸三要素進行強調,所以使得不等式的表示學得很困難。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由于歸納出一般情況的不等式表示,使得學生在表示具體數值的不等式時遺漏了原點和單位長度,這是我在教學中的疏忽。
⑤總結課堂內容是讓學生形成一個總體概念的好機會,讓學生學會隨時總結,隨時創新的學習方法。本應該全部讓學生自己得出,由于課堂時間不夠,一部分由學生得出另一部分由我得出,這樣的效果比較差。另外總覺得自己小結是語言匱乏,這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形式多變,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改正缺點,多向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多鍛煉自身的心理素質,不斷完善自己。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3
集合的概念教學反思
一、《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教學過程簡述:
1、本節課的課標要求: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
(2)會用適當的方法表示集合;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根據課標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方法;難點確立為:表示法的恰當選擇。
3、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本節課我設計了5個環節依次為: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本環節中我啟發引導學生回憶、列舉初中階段所接觸的集合的例子,諸如:方程的解集,圓的概念等等,增強學生對集合概念的感性認識;
(2)給出概念,學習新知:本環節我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在適當增添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實例,并引導學生分析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征,然后給出集合含義的表述,以增強學生對其的理解,并讓學生在其自學的基礎之上,共同探究學習集合的記號、表示方法、元素與集合的關系等相關知識;
(3)課堂訓練,提升技能:本環節我結合教材設計了若干例題和練習,采用多種訓練方式如集體回答、個別口答、提問、書面練習、板演等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所學知識,達到強化的目的';
(4)課堂小結,及時鞏固:讓學生自行討論總結本節課的所學內容,并相互補充,及時梳理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課后作業,拓展延伸: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一些必要的課后作業,已達到鞏固、檢驗的作用,并布置彈性作業,讓有條件且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找集合的相關知識,拓展視野,提升興趣。
二、《集合的概念》教學設計反思:
集合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第一節課,是學生學好數學所必須掌握好的一個知識點,同時集合是一個不加定義的原始概念,對于學生而言既熟悉又模糊,熟悉是因為學生在初中的數學學習和生活體驗中掌握了大量集合的實例,模糊是由于對于集合含義的描述,以及集合的數學表示,元素與集合的關系等理解的并不十分到位、準確。同時雖然本節課對于學生而言難度不大,但是其概念多,符號多,容易混淆、需要學生理解記憶。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急于求成的現象和做法,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顯得不足,學生思考空間沒有充分打開,學生展示可能也顯得不夠,部分訓練習題可能設計的有些綜合性過強,難度把握不夠恰當。
三、《集合的概念》教學整改設想: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選取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感興趣的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提升學習興趣。同時留足學生自學和探究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和學習成果。同時還可以借助于如:學案、小組合作、競賽等學習方式,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提升課堂的效率。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4
以前上課時,我經常只顧自己的想法,覺得講的題目越多越好,很少顧及學生的思維與感受。解題過程也是能省就省,但是慢慢地,發現學生上課聽得懂,自己做卻不會,甚至有些學生漸漸的對數學的學習失去了信心。基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和認識,經過實踐,我得到以下幾點教學感悟:
1.關注學生的“預習”,淡化課堂筆記。
對于此刻講的復習課,尤其是集合,命題極其條件,邏輯連接詞等就應讓學生提前預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至于淡化課堂筆記,是源于一種現象――我發現筆記記得好的學生,他們的成績不必須好。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因為只明白記筆記的學生,當老師讓他們思考下一道題的時候,他們往往還在做前面一道題的`記錄。這樣的學習,怎能談得上思維的發展呢?
2.反思教學勢在必行
教學中能否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從我的親身感受來說,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有極大的職責心和耐心,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加強教學反思,即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3.學生也要反思
如果說老師去反思是為了更好的教,那么學生去反思是為了更好的學,并且還是我們整個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學生到底怎樣進行反思?教學中我始終帶著這個問題,思索自己的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方法、習慣如何養成?怎樣進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我的指導教師對于學生的分析給了我很大的幫忙。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5
學而不思則罔道明了反思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而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伙伴,教師也應該注重教學反思,正所謂教而不思也罔、課堂教學常常被稱作為遺憾的藝術、一個高中數學教師無論再怎么優秀,也無論是再怎么成功的課堂教學,都不可避免的留有瑕疵、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反思是高中數學教師成長、成熟的重要橋梁,不斷地反思最終到達專家型教師的高度、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師如何實施教學反思談幾點筆者的看法和建議、
一、勤于撰寫教學反思日記
什么是數學教學反思日記?
顧名思義,數學教學反思日記,是教師對當天數學課堂見聞的記錄、
數學教學反思日記記什么?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反思日記記錄的內容是不拘一格,多元呈現的、有教師行為方面的內容、有學生行為方面的內容、也有教學方法方面的內容,不一定總是記錄不足,也有教學成功之處的記錄,學生的閃光點,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靈感、頓悟等等、
為什么要寫教學反思日記?
因為,每天都有數學課,因此都有收獲和反思,記錄的時間要及時、詳盡,所以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同時注明時間,這樣便于回憶當時的教學實錄、
如何寫教學反思日記?
課堂實錄和課后的反思、評論分區撰寫、筆者在實踐中,通常將課堂實錄寫在日記本的正中間,左右各留一定的空白:左邊的空白用于記錄對自己(或他人教學)的診斷和評論;右邊的空白用于自己寫將來二次教學所做的初步分析、
此外,我們教師應該意識到寫數學教學反思日記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優化教學,同時便于自己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研討、因此,反思日記寫好后不能束之高閣,而應該將其合理地應用、首先,對于反思日記中記錄的教學困難,應該及時與同行、專家交流,以期獲得專家的指導與幫助,促進教學反思更為深入,避免走彎路、其次,要勤于與同事交流和討論,便于教學反思日記的內容更為豐富,促進教師群體共同成長、
二、師生交流
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生教學、因此,通過交往,重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倡導合作學習,讓知識、技能在師生對話的課堂上實踐,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倡導師生在課堂中平等對話能夠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要主動的新型師生關系、這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情境刺激,萌發學習興趣,產生探究意識,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在師生、生生的平等對話中完成知識與能力的同步增長,促進價值與情感的協同發展,達到三維目標、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讓學生更輕松容易學習是每位教師不斷進行反思和改進教學行為的最終目的、如果教師能將教學常規中的一部分時間用于與學生互動,那么,在某種程度上,學生會由此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溫暖,并對數學產生興趣;反過來,如果教師在互動中感受到學生的進步和變化,那么,教師就會產生成就感和幸福感、而這種成就感和幸福感又會鼓舞和強化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從而促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此外,在師生互動中,學生也為教師傳送著豐富的反思材料和信息、大多數數學教師都通過學生的眼睛審視自己的教學,許多優秀教師表示通過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來調控教學進度和教學行為,并把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成績作為自己教學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
課堂教學是多方互動的,信息的反饋是多渠道的,教學中善于把來源于課堂內外師生之間的信息集中,并及時進行反思,是落實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師生交流方式進行反思、
1、作業反饋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師生面對面互動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所以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另外一個重要渠道就是作業反饋、課外作業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環節之一、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可以了解他們對本節課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對基本題型、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這也有利于教師對作業布置和設計的科學性作出判斷,逐漸實現課外作業的創新教育功能,還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準確定位,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自習輔導
對于高中生來講,要想學好數學單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的,自習輔導是很必要的、通過自習輔導,教師可以解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問題,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查漏補缺、
3、改錯本
數學解題中的錯誤是數學學科的一個突出現象,糾錯這一環節也就顯得非常重要、針對錯題,教師講解得很詳細,但有時效果卻不一定好,學生遇到同類問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反思,選擇典型錯例,結合練習題,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改善學生認知結構中不完善的地方,尋找克服錯誤的有效途徑、對于學生,可以把錯題總結在一個本上,在每個錯題下標注做錯的原因、正確的解法以及通過此題得到的啟示、這樣,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反思發現癥結所在,然后對癥下藥、
三、教學反思案例
例如,筆者在和學生一起復習基本不等式及其應用,這節課進行了如下教學反思、
記錄1 例題的選擇與學生總結出的規律方法
考點1 利用基本不等式證明簡單不等式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怎么辦?課堂上筆者借助于問題引發學生深度的思考:解決與基本不等式有關的最值問題,你學會配湊了嗎?
解決問題的途徑在哪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問題,要根據代數式或函數解析式的特征靈活變形,湊積或和為常數的形式;條件最值問題要注意常數的代換,湊成基本不等式的形式求解最值、
學生可以通過例2的解答總結出如下的規律方法:(1)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決條件最值的關鍵是構造和為定值或乘積為定值,主要有兩種思路:①對條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建立所求目標函數的不等式求解、②條件變形,進行1的代換求目標函數最值、(2)有些題目雖然不具備直接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條件,但可以通過添項、分離常數、平方等手段使之能運用基本不等式、常用的方法還有:拆項法、變系數法、湊因子法、分離常數法、換元法、整體代換法等、
記錄2 本節課的思想方法
1、基本不等式具有將和式轉化為積式和將積式轉化為和式的放縮功能,常常用于比較數(式)的大小或證明不等式,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分析不等式兩邊的結構特點,選擇好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切入點、
2、對于基本不等式,不僅要記住原始形式,而且還要掌握它的幾種變形形式及公式的逆用等,例如:ab≤(a+b2)2≤a2+b22,ab≤a+b2≤a2+b22(a>0,b>0)等,同時還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條件和等號成立的條件、
記錄3 易錯防范
1、注意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條件是a>0,b>0,若a<0,b<0,應先轉化為-a>0,-b>0,再運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2、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的含義是a=b是等號成立的充要條件,這一點至關重要,忽略它往往會導致解題錯誤、
3、有些題目要多次運用基本不等式才能求出最后結果,針對這種情況,連續使用此定理要切記等號成立的條件要一致、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6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
以前上課時,我經常只顧自己的想法,覺得講的題目越多越好,很少顧及學生的思維與感受。慢慢地,發現學生上課聽得懂,自己做卻不會,可怕的是,到后來連學數學的信心也沒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從20x年后,有個學習理論強烈震撼了我,那就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后來意識到,我們現正在倡導的許多新課程理念就是來之于這個理論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頓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出發點,走出一條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基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和認識,經過實踐,我得到以下幾點教學感悟:
1關注學生的“預習”,淡化課堂筆記。
對于有些淺顯易懂的課應該讓學生提前預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對于有些概念性強、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課則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為什么呢?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預習就是把課本看一遍,他們似乎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但是,他們失去了課堂上鉆研問題的熱情;他們失去了思考問題時所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更為可惜的是,由于他們沒有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失去了直面困難、迎難而上的磨練!
至于淡化課堂筆記,是源于一種現象——我發現筆記記得好的學生,他們的成績不一定好。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只知道記筆記的學生,當老師讓他們思考下一道題的時候,他們往往還在做前面一道題的記錄。……這樣的學習,怎能談得上思維的發展呢?
2新理念下的教學應該怎樣?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數學的方式,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放下權威,變以前的“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教學目標的設置也改變一貫的用詞:“使學生……”,體現三級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的心中應時時、處處裝著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問題,選擇例題,成為學生的合作者、促進者、指導者,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人文精神,培育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情感與態度,形成正確、健康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堅持這樣一種做法:上課時老師盡量少講,主要是給學生騰出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親歷其境地去學。正是由于有了學生的深層次的參與,才能取得過去我們以老師的教為主所不可能達到的高效。為什么?這還可以從教學的本質是什么談起。
教學的本質是什么?教學過程中師生的角色如何?我們的老師現在都會這樣說: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等等。但問題是我們的教師是否真的讀懂了這個“導”字?我們的學生是否真的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3反思教學勢在必行
教學中能否取得以上滿意的效果,關鍵在于教師觀念、教學方式的改變。從我的親身感受來說,這是一個相當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本人有極大的責任心、耐心與勇氣,跟自己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挑戰,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培訓,更重要的是加強反思性教學,即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學經驗理論化的過程;促進教學觀念(特別是自身存在的內隱理論)改變的強有力的途徑。
4學生也要反思
如果說老師去反思是為了更好的教,那么學生去反思是為了更好的學,并且還是我們整個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學生到底怎樣進行反思?教學中我始終帶著這個問題,思索自己的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方法、習慣如何養成?怎樣進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從前人、專家哪里吸取精華,特別是有關教學反思與教師反思給了我許多零星的想法,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實驗,不斷的否定與修改,逐步形成了高中生如何進行反思的一套做法。
4.1反思什么?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認為大體上可分為:首先應該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與效率;其次要求學生對活動所涉及的知識及形成過程進行反思,對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反思;再次要求學生對活動中有聯系的問題、題意的理解過程、解題思路、推理運算過程程以及語言的表述進行反思;最后還要求學生對數學活動的結果進行反思。特別做完題后要及時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題過程作為自己研究思考的對象,并從中得出某個結論。
4.2怎樣反思?
有些學生,一上完課,就忙于做數學作業,對于上課內容沒有整體把握或沒真正理解透,做起題來只會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題思路受阻,方法欠優等。極易挫傷學生的解題信心及學習效率。因而,學生應作解題前的反思。還可對學習態度、情緒、意志的反思,如自己的身體、精神狀態怎樣?失敗了能堅持嗎?碰到難、繁題能靜下心嗎?自己有能力、信心解決它嗎?以前見過它嗎?或者是否有類似問題?哪些知識、技能還需回顧、請教等;其次要不斷地自我監控。最重要的是解題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檢驗解題結果,回顧解題過程、解題思路、解題方法,還需對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聯系的問題進行反思等。
4.3反思習慣的養成
要提高學生的反思效果,除了以上這些,還必須講究科學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要求學生寫反思性日記就是一種不錯的形式:
首先,每節課后要求學生寫反思性學習日記,使學生超越認知層面,對本節數學知識的再認知,促使學生形成反思習慣,檢查自我認知結構,補救薄弱環節。由于時間問題,不可能把上課的精華全都及時記下或理解,通過筆記可以彌補,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錯題分析、訂正工作,完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
其次,寫反思日記是一回事,怎樣達到更好的效果又是一回事。老師當初應該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認識到寫反思日記的重要性,注重隨時翻閱,最好每天抽5—10分鐘瀏覽一下。一個階段后,老師應做好督查工作,當作一份作業,了解學生存在的學習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對學生的反思工作起到監督的作用,直到養成自覺的習慣。
總之,作為一線教師只有積極投入新課程的改革,不斷探索、嘗試新理念的內涵,才能更好的挑戰的新教材的實施。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7
當前高一數學教學方面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主要表此刻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上沒有擺脫初中階段對數學學習的認識,學生普遍學習興趣不高。由此提出了幾點看法和做法。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高一年級的一年教學過程中,透過不斷的學習和鉆研教育教學方法,以及與廣大同學的接觸交流,了解到許多學生甚至教師在教學中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主要有以下幾項體會。
第一、高一年級的學習階段標志著學生學習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學習的方法上,學習的認識上,學習的深度上與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完全不同,但是從學生的角度講,普遍學習興趣不高。學生自認為初中數學成績不錯,沒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能夠簡單地完成數學課程學習,上課也好,作業也好,時常不認真對待,馬虎應付,主動性差。真實的狀況是,高中數學學習不僅僅僅是把初中知識再加熱,而是從一個更新的角度的.學習,把僅僅停留在模仿階段的學生的知識,從理解聯系的角度更新詮釋,進而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使學生脫離機械記憶的層面,開始學會在邏輯思考的前提下用聯系的觀點來看問題。
第二、對學生來講,初中的數學學習的機械記憶方法,存在著學習的慣性,依然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到了高一階段,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仍然停留在單純的機械記憶的層次上,難以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很多學生對我講,平時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背,記數學知識,可考試成績還是不見長進,不明白為什么顯得很苦惱,學習的興致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體會到,高中數學教師除了把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職責是逐漸誘導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其自覺或不自覺走到高中數學教學所要求的軌道上來。
透過教學實踐,我個人認為:
第一、高一數學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邏輯思維潛力和情感態度為教學目標,為高二時期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第二、拓展課堂教學資料,增加課外知識加強相關的知識模塊教學。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8
一、課題: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數學第一冊(上)《2.7對數》
二、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講清一些基本內容的實際背景和應用價值,開展“數學建模”的學習活動,把數學的應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學中。任何一個數學概念的引入,總有它的現實或數學理論發展的需要。都應強調它的現實背景、數學理論發展背景或數學發展歷史上的背景,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顯得自然和親切,讓學生感到知識的發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強加于人,從而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內容的實際背景和應用的價值。在教學設計時,既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情感態度和科學價值觀方面的發展,也要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在課程實施中,應結合教學內容介紹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數學在人類社會進步、人類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同時反映社會發展對數學發展的促進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學習對數的概念及其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它屬于函數領域的知識。而對數的概念是對數函數部分教學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數的思想方法貫穿在高中數學教學的始終。通過對數的學習,可以解決數學中知道底數和冪值求指數的問題,以及對數函數的相關問題。
四、學情分析:
在ab=N(a>0,a≠1)中,知道底數和指數可以求冪值,那么知道底數和冪值如何求求指數,從學生認知的角度自然就產生了這樣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學習指數的基礎上學習對數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對數的概念。
2.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
(二)能力目標:
1.理解對數的概念。
2.能夠進行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
(三)德育滲透目標:
1.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轉化,
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對數定義,難點是對數概念的理解。
七、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法八、教學流程:
問題情景(復習引入)——實例分析、形成概念(導入新課)——深刻認識概念(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變式分析、深化認識(對數的性質、對數恒等式,介紹自然對數及常用對數)——練習小結、形成反思(例題,小結)
八、教學反思:
對本節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本人反復閱讀了課程標準和教材,教材內容的處理收到了一定的預期效果,尤其是練習的處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提高了學生主體的合作意識,達到了設計中所預想的目標。然而還有一些缺憾:對本節內容,難度不高,本人認為,教師的干預(講解)還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學中,對于一些較簡單的內容,應放手讓學生多一些探究與合作。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教學因素,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使教學過程更加切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對于本教學設計,時間倉促,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期待與各位同仁交流。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9
教學中能否取得滿意的效果,關鍵在于教師觀念、教學方式的改變。需要教師本人有極大的責任心、耐心與勇氣,跟自己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挑戰,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培訓,更重要的是加強反思性教學,即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學經驗理論化的過程;促進教學觀念(特別是自身存在的內隱理論)改變的強有力的途徑。
一、反思內容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認為大體上可分為:首先應該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與效率;其次要求學生對活動所涉及的知識及形成過程進行反思(如函數概念中定義域所涉及的集合知識),對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反思;再次要求學生對活動中有聯系的問題、題意的理解過程、解題思路、推理運算過程以及語言的表述進行反思;最后還要求學生對數學活動的結果進行反思。特別做完題后要及時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題過程作為自己研究思考的對象,并從中得出某個結論。
二、反思方法
首先,學生應作解題前的反思。如:本節課學了哪些概念、公式、定理等,自己都理解了嗎(不懂的話應及時請教同學或老師),例題涉及哪些數學模型(圖式)、數學思想方法等;還可對學習態度、情緒、意志的反思,如自己的身體、精神狀態怎樣?失敗了能堅持嗎?哪些知識、技能還需回顧、請教等;其次要不斷地自我監控。此類問題自己最易犯哪方面錯誤?解題思路嚴密嗎?符合邏輯嗎?最后進行必要的自我調節。此思路還能繼續下去嗎?不行的話趕快調頭,換另一種思路試試。還不行的話那只好去考慮輔助問題,能想起一道與它有關的題目嗎?如果還不行,能否想到一道更容易著手的相關題目?一道更為普遍化的題目?一道更為特殊化的題目等等。
最重要的是解題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檢驗解題結果,回顧解題過程、解題思路、解題方法,還需對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聯系的問題進行反思等。具體可反思:①解題時運用了哪些思維方法?解法是如何分析而來的?解法是否具有普遍意義?②解題過程中運用了哪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驟比較容易發生錯誤?原因何在?③解決問題的關鍵何在?如何進行突破?是否還有其它的解法?④問題的條件和結論具有何種結構特征(如數字、圖形位置、重要詞句、題型構造)?運用這些特征是否可以將條件和結論加以推廣?⑤結論正確嗎?有無增、漏情況?符合題意嗎?⑥解題過程中起初遇到哪些困難?后來又是如何解決的?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解題后的反思可避免解題的錯誤,深化、掌握解題思路,優化解題方法,發現更多的引申、推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廣闊性、批判性和靈活性,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理想境界。
三、反思習慣的養成
要提高學生的反思效果,除了以上這些,還必須講究科學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要求學生寫反思性日記就是一種不錯的形式。
首先,每節課后要求學生寫反思性學習日記,使學生超越認知層面,對本節數學知識的再認知,促使學生形成反思習慣,檢查自我認知結構,補救薄弱環節。由于時間問題,不可能把上課的精華全都及時記下或理解,通過筆記可以彌補,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錯題分析、訂正工作,完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日記內容規定如下:①對本節的數學概念、定理、法則、思想方法進行再組織,簡明扼要地記下其內容。②充分回顧上課中不夠明白或需要進一步理解的地方,如例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不懂之處應及時請教同學或老師,直到弄懂為止,并記好原因。③作業中哪些題不會做?在哪里受阻?錯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正確的做法又是什么?④記好自己的得失與思想火花,以后應該注意的地方。便于日后翻閱、復習,提高學習效率,我經常建議學生記在書本的相對應內容的空白處(新教材專門有此一欄);做練習時,把所有的思維、計算痕跡直接留在練習紙上。
其次,寫反思日記是一回事,怎樣達到更好的效果又是一回事。老師應該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認識到寫反思日記的重要性,注重隨時翻閱,最好每天抽5—10分鐘瀏覽一下。一個階段后,老師應做好督查工作,當作一份作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對學生的反思工作起到監督的作用,直到養成自覺的習慣。
當學生剛進入高中的時候,他們由于習慣了上課慢、內容少、難度不大的教學,一下子要過渡到另外一種局面,感到很不適應。于是他們產生了很多學習上的問題,特別是他們來問問題時,我總是力爭不直接地回答,盡量充當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盡量不以自己的思維左右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先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知道的一些零碎想法。偶爾的,當他們的解答有不正確或不嚴謹的地方時,我會裝著不懂的樣子提出疑問,以便把他們的思維引向深入。久而久之,學生在潛意識中掌握了應該如何去學數學的一套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如果說老師去反思是為了更好的教,那么學生去反思是為了更好地學,并且還是我們整個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10
本節課在備課組全體老師集體備課后,課堂教學設計完成得很好,課件的制作精美實用,學案的設計適當充分。各人再根據具體班級的情況去修改某些細節。
本節課在學習了指數函數及其性質以后,學生通過類比學習的方法很容易進入學習探究的狀態,因此我還是采用了知識遷移及類比的學習方法進行本節課的設計。
回顧了指數函數的概念及性質以后,通過把指數式寫成對數式的.小練習,學生很輕松的完成把指數函數式寫成對數函數式。進而引出課題。學生自主閱讀課本70頁內容后完成學案的第一部分,基本上能夠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并且很自覺的主動動手畫圖,觀察圖形得出性質,在性質的分析環節中,給予簡單的提示(如,從圖形觀察特征,并用數學符號語言描述等),學生基本上能夠運用類比指數函數的性質,說出對數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單調性、過定點、函數值的變化情況等,性質的應用的設計我只采用了比較大小及求定義域兩個例題及練習。學生完成得還不錯,但在時間上還應多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還需加強習題的變式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11
【摘 要】在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學生的反思能力培養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成為了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重要內容。也正因為如此,大力提倡反思性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也成為了新形勢下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為了使更多的教師意識到這一點,筆者借此機會,在本文中試述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培養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學生;反思能力;培養
所謂反思能力,是指主動地對學習的認知活動進行客觀的分析、審視、評價、總結以及調控的能力。而本文中的數學教學中的反思能力則是在數學課堂中,學生對整個數學思維活動的自我領悟和自我監督,實質上就是對認知的再認知過程。那么,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就應該在對反思能力擁有足夠理解和認知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地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這是教師的教學責任,更是一種優秀的教學策略。下面,筆者先談談培養高中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必要性
《論語》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這里的反省就是反思,它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理論,而是許多人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教師和學生是教與學的兩大主體,反思對他們來說就是必修課。通過大量的反思,不僅教師可以積累更加豐富的教學經驗,學生也能對學習內容進行更加深刻地記憶和領悟,這是一種自身的、內在的知識認知活動,對學生的全面學習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以往的傳統數學教學課程中,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總是以課本和教師為中心,總是關注知識的傳輸,而忽視了教給學生自我學習的方法這一重點,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中依賴性過強、缺乏獨立認知能力和積極探索未知領域的能力,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忽視,不利于學生形成自我解決問題的習慣。相反,經過許多教師的教學實踐證明,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反思的機會越多,學生反思的質量越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就越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關鍵是還能提高學習效率,鼓勵他們形成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善于探索的學習精神。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一)教師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激勵學生主動反思
有的教師就悟出一個道理:“所有的教學活動實際就是講道理,講得越清晰明確學生就聽得越清楚,講得越‘動情’,學生的思維就更加活躍,就更能激發出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釋放出更驚人的學習潛力。”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更注重解題方法、解題思路的講解,而忽視了氣氛的營造、感情的培養等重要的方面。筆者認為,這是不利于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扮演一個數學知識的“傳播者”、“解說著”,更要扮演一個學習環境的“營造著”、學習情感的“激發者”,只有這樣,才能更輕松地使學生的.內在思維與學習興趣結合起來,達到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反思的活動中去的目的。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靈活,授學生以反思的方法
眾所周知,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思維模式都不盡相同,所以每個學生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教會學生反思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有的學生思維靈活,有的學生較為呆板的參差情況,此時教師就要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引導學生突破自我思維定式,掌握自我反思的方法、技巧與要領,讓學生在實際中體驗反思帶來的學習效果和樂趣。
(三)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后的評價和總結,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當然,除了教學情境的創設、反思方法的傳授外,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也至關重要。筆者相信,任何一樣東西失去了堅持的意義就會形同虛設、毫無價值可言,學習中的反思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教師一定不能忽視這一點。通常情況下,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完成之后,對學生的整體反思情況進行細致地評價,并且要適時地總結反思成果。只有通過反復地進行失敗教訓的總結和經驗的汲取,才能使學生的反思方式更加恰當,并且久而久之,學生會把這樣的一個課后總結自然而然地納入整節課的學習當中,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就使我們順理成章地達到了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這一目的。
三、結束語
一言以蔽之,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應當和高中數學教學課堂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單一、純粹地為培養而培養,為提升而提升,否則就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同時,教師也應當特別注意的是:反思并不是越多越好,量不能決定質,要想法設法地提高反思質量,而不是一味地強調量的多少,不然就會使學生陷入思維的死胡同中,既不利于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最后,上述觀點純屬筆者個人的拙劣見解,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不吝指出。
參考文獻
[1]蘭華.淺議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xx,15:25.
[2]趙宏淵.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反思能力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xx.
[3]符進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研究[J].學周刊,20xx,03:188.
[4]尹李源.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J].學園,20xx,29:159+192.
[5]袁春娟.在反思評價中展現自我風采——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J].文理導航(中旬),20xx,07:38.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12
數學作為衡量一個人潛力的重要學科,從小學到高中,絕大部分同學在數學這一科投入了超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有些學生數學成績始終沒有起色,甚至出現倒退,第一個就栽在數學上。這樣導致了不少同學對數學的學習完全失去信心,于是,我對部分同學的數學學習狀態進行了研究,調查,訪問,造成數學成績不好,出現厭學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被動學習
很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依然象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靠性,跟隨老師的步調一致,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習不定計劃,課前不預習,坐等上課,對老師講的資料不了解,上課忙于做筆記,不主動用心思考,沒聽到“門道”課后不鞏固,不總結歸納。
二、學不得法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每一天就只是趕做作業,學習一點目的性都沒有,應付老師,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還有些同學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重視基礎
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明白怎樣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四、缺乏自主鉆研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潛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務必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潛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值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量的討論,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構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有的資料還是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資料,如不采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就必然會跟不上高中學習的要求。
因此,對學生數學學習心理輔導極為重要,能夠為學生排除其對數學的恐懼,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具體做法如下:
一注意對濃厚學習興趣的培養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和信心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滿腔熱情,全身心投入,聰明才干及悟性才會一齊涌上心頭,鋪平成功之路,興趣和情緒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用心性,凡是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和學習,就會覺得情緒舒暢,愉快,激情高漲,效率也高,相反,如果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和學習,則心理感到很壓抑,心不在焉,動力不夠,缺乏熱情,效率極低,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興趣和情緒的影響。這時培養興趣的最好方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輔導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興趣對學習的影響作用,了解自己學習興趣以及怎樣培養對各學科知識學習的興趣,這時可采用講述名人故事與討論,自我檢測與團體活動,數學興趣小組等辦法,透過活動讓學生明白,興趣并非與生俱來,真正的興趣是之后培養得來的。
二注意對良好學習態度的培養
態度是個人對他人,對事物的比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學生學習態度則是學生對學習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內政反應傾向,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定向選取,對學習肯定態度的學生,有較強的學習愿望和求知欲,他總是用心主動的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自覺的投入學習,從而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相反持否定態度的學生則對學習沒有用心性,厭惡,逃避學習,總是消極被迫的理解學習,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要幫忙他們排除心理障礙,端正學習態度,使其正確對待學習,輔導可透過老師講故事與學術交流講座,自我測查,學生主角扮演和交流經驗等。透過活動總結只有用心,主動,獨立,認真的學習態度才能高效,深入,鉆研地學習。
三注意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反復使用的方法將轉成人們的習慣。什么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打穩扎,它是推動我們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必須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學習意志。
(2)課前自學是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僅能培養自學潛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后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明白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能夠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4)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透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效,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5)獨立作業是透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對我們意志毅力的考驗,透過運用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
(6)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透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必須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轉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7)系統小結是透過用心思考,到達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潛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資料,透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到達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8)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僅能豐富同學們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滿足和發展我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的潛力,激發求知欲與學習熱情。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13
一、問題的提出
1、教育改革的需要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反思”一詞在西方發達國家被人們越來越多的加以引用,并很快影響到世界各國的教學。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學”以來,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各國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實踐證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須有教師的積極參與與擁護,必須使教師在教學與課程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與責任,而反思性教學認為教師“能提出并解決與他們教育實踐有關的問題”。而我區自20xx年秋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標準,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體現課標理念,是否有利學生的發展。
2、教師成長的需要
隨著教師專業化的研究的深入,各國都在改革和尋找教師成長的模式。學術界傾向于把教師的主體的自身實踐活動作為教師成長的根本動力[1]。在教師的實踐活動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美國著名的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教師成長=教學過程+反思;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公式。正如肖川博士所說:一個有事業心和使命感的教師,理當作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門徑就是從自我反思開始[。隨著廣州市城市中心南拓戰略計劃的實施,我區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我區中學生每年以2千多人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教師的數量也急劇增加。一方面大量師范院校畢業生進入我區從教,他們教學經驗欠缺,教育的理論與教學實踐脫接,反思性教學能為他們快速成長找到一條捷徑;另一方面從外地引進的`一批經驗豐富的教學能手,畢竟不熟悉廣州學生的學情,反思性教學能使他們盡快適應廣州學生的教學。同時即便是老教師也需要再提高,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才能使自己從“教書匠”逐步成長為教學的“研究者”。
3、學生發展的需要
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教育所關注的是到理想個體的生成與發展,它有這樣兩個相互制約、相互聯結、相互規定、對立統一的基本觀點,那就是:價值引導和自主構建[3]。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這三個子過程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反思力。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兩個學會加速師生共同發展”,反思性教學能提高教學效益。
4、目前我國反思性教學研究的不足之處
十多年來,研究者對反思性教學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國的研究還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處:
(1)考慮老師因素多,考慮學生因素少;
(2)理論探討多,實踐探討少;
(3)研究通用型反思性教學多,研究具體教學情境下反思性教學少;
(4)理論與實踐研究“兩張皮”現象嚴重。
二、數學教學反思的界定和理解
數學教學反思是指數學教師對數學教學活動的反思,是指教師借助數學課程念、教材內容、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數學教學的目的、方法、策略來研究自己的教學,來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經驗進行思考,從而改善教學活動、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完善自我、學會教學的活動過程。它立足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回顧、考察、診斷、反饋和調整,強調數學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中的不良行為或不合適宜行為的改善和優化,以提高其教學能力和水平,并不斷加深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從而適應發展變化的數學教育要求。
三、研究現狀與現實意義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開展教學反思的思想在教師隊伍中已有所滲透和體現,但是情況并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①反思意識淡薄的教師占多數。老教師靠經驗不反思,新教師只教學沒有反思意識。②只反思解題經驗和方法,發表的多為解題經驗反思方面的論文,缺少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組織方面的反思。③只注意教后反思,不注意教前和教中反思,不注意教學的動態生成性反思研究。這種研究大都處于自發狀態,缺乏系統性,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勢。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14
新課程倡導的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是平等的,而不再是“傳道”“解惑”的權威,更不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批發商”。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是這節課給我的最大的啟示。
首先,我讓他們先感受多米諾骨現象,通過播放一段影片并且聯系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比較這些現象之間的相似之處,感受多米諾骨牌的原理,并在引導他們類比到數學的證明題中,引出數學歸納法,分析三個步驟間的邏輯推理關系。
接著,選取三道由易到難的練習,以填空到不做任何提示的方式過渡,讓學生經歷“嘗試——熟練運用”的過程,強化使用數學歸納法的'步驟和注意事項。設置課堂教學如果以灌輸為主的,總以為只要抓緊時間將基礎知識講完,然后進行大量的練習和講評、多講些例題,就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這樣的課看起來效率很高,其實不然。因為有些題目講過幾遍,學生依然會做錯,原因就在于灌輸的課堂往往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糾正學生本來的錯誤,而是把教師的想法和解法填鴨給學生,幾乎沒有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這與新課程改革的方向相背離。于是我大膽采取以練為主,例題練習合二為一的方式,學生剛明白數學歸納法的原理,就動手運用,避免不了的要犯錯誤,我再抓住時機糾正這些錯誤,一邊強化使用歸納法的步驟,一邊規范解題的過程,
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自然是更感興趣的,提前發現錯誤肯定比等到做作業和練習甚至考試時再發現更好,所以這樣的課堂教學也是更高效的。
最后我以微軟的一道面試題結束整節課,目的是想學生們知道自己今天所學的雖然是數學上的一種證明方法,但其實也是一種思維方法,甚至在關系自己前程的一場面試中,只要會運用它,就能取得成功。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15
摘要:新課程改革已成為當今社會教育改革的主要趨勢,對于高中數學課程改革,這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共識。課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關注每個學生的特殊性,創造機會讓不同的學生得到相適應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課程改革使得學生不再是課程教學的工具,而是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新課程
新課程改革打破了過去統一模式的教學要求,重點關注每個學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礎上區別指導和分層教學。新課程同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發展方向。
首先,新課程強調課程的人性化,數學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數學學習是人類學習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活動,包括學生外在的行為以及內在的數學認知、情感、興趣、態度、動機等等。數學學習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以及用來處理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的經驗,進行形式符號語言的運算推理。實踐表明,課程呈現方式刻板、單一、乏味,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事實上,新課程主要做到生動、活潑、有趣,讓學生有“寓教于樂”的感覺而樂于學習,更有利于學習的順利進行,最終達到學生有效學習的目標。可見,重視學生個體需要的滿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處處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讓學生在最合理的環境下學習,是當今新課程強調課程人性化的具體表現。
中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項復雜的心理活動,主要受學生個體發展水平、學校教育方式、數學課程安排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數學課程不但影響著人們對數學學習實質、特點的理解,而且直接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方法以及學習的成果。我認為,數學課程是對學校數學教育內容、標準和進度的總體安排和設計,是數學教育的.發展方向,同時它也是聯結師生的橋梁。作為教師,應該按照新課標的規定,為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經驗、個性發展提供最有效的途徑與方法,保證學生樂于學習,學生則根據新課程規定的數學內容、標準、進度進行有效學習,發展自我。因此,數學新課程必須體現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規律,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中更體現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其次,新課程力求課程內容的安排接近生活。新課程內容應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適應,這也是近年來課程改革的另一方向。中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從中學開始,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水平向理論型水平轉化,到高中階段,這種轉化基本定型或成熟。數學課程的安排,必須考慮這些特點。隨著社會的變遷,信息技術迅猛發展,這就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改變,計算機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后,在概念教學中,以相關知識為載體,運用多媒體揭示概念本質,引導學生學會抽象、概括的學習方法,便于深刻理解概念。多媒體本著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射影這樣的特點,對于教育教學來說是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網絡資源的高度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實現了從黑板到屏幕、從粉筆到鼠標的全新的改革。例如,在教學“函數單調性”時,運用課件第一次演示,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單調性的概念,再次使用時,幫助學生理解單調性概念的本質,從而使學生從抽象的認識轉化為具體的理解,加深了理解,使學生認識從表象提升到本質,有了更深的認識。在教學高二數學解析幾何時,利用幾何畫板制作曲線的課件,并將要解決的問題通過電腦動畫演示出來,不但能使學生認識到橢圓、雙曲線、拋物線定義的來源,而且更能通過動畫的演示深入理解曲線的性質。因此,豐富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師的新角色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學生探索新知識、獲得有效學習方法的引導者。以此只要教師合理地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同時發揮傳統教學的長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切實有效地服務于教學,一定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最后,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更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的改革,使得教師不再像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能只顧自己唱獨角戲,學生一聽到底,課堂成為教師的表演舞臺,而學生成為被迫學習的工具,這種填鴨式的學習只能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到最后一事無成。教師要把課堂留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教師職責就必須進行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具有高效率和更有創造性的活動,做一位能掌控全局的指導者。同時還要強調師生之間的互相了解、影響,強調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引導和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由此可見學生從被迫的學習到自主的感興趣的學習,效果不同,認識水平不同,所學到的知識也有所不同。通過對比可知,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標改革的理念,都對教師的“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因此,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不但要創造出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更要盡快適應新課程改革,服務于教學,將新課程改革全方位地融入教學改革當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適應新的教育形勢。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08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06-12
高中數學的教學反思05-20
高中數學的教學反思11-21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04-06
(經典)高中數學教學反思05-25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06-14
【經典】高中數學教學反思05-17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必備]07-08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實用]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