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熱】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
一、夯實基礎,注重學科內的知識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近幾年來高考試題強調以能力立意、加強能力測試,但不是說我們可以忽視和放松基本知識的教學,恰恰相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離開了知識的積累,能力是很難形成的。
在這幾年高考試題中,立足基礎的指導思想十分明顯。基因突變、食物鏈、營養級和種群的概念,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等基礎知識都有涉及。而每年評卷都反映出學生的基礎知識并不牢固,對基礎知識的教學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基礎知識的復習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主體知識,注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生物學知識的網絡體系。在復習課中,不少教師喜歡用括號的形式把知識點的有關內容括起來,認為這就是知識網絡,我認為那只是概括了一個知識點的內涵,是某個知識點或某方面知識的具體化而已。要把它擴展為一個知識網,應該是以一個知識點為中心盡量聯系與此有關的知識點,并使它們有機地連成一體。例如光合作用是一個知識點,它的內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條件、場所、意義和過程、反應式等。把光合作用與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與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水分代謝及礦質代謝(從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組成、ATP的組成等方面看)等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才是一個知識網。這個網還可以進一步擴展與農業生產中作物增產、社會熱點問題(如溫室效應)等聯系起來。
這種知識網絡的構建在高考復習中十分重要。因此,對基礎知識的復習要達到精確(要使學生準確地掌握知識)、精巧(學過的知識要用得上、用得準)、精煉(要形成知識網絡,使書本由厚變薄,最后要變成屬于自己的東西,同化到自己的觀念中)。
二、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
跨學科命題是高考命題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是通過學科間的知識綜合,考查學生對中學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促進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面對這種改革,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生物學教師,首先要搞好本學科的教學,“種好責任田”。在此基礎上,應努力介紹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相互聯系,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但從本學科,而且盡可能聯系、各類相關學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時,不但要從生物學的角度讓學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還可以聯系到化學知識,讓學生復習葡萄糖的化學性質,進而了解如何鑒別葡萄糖。
三、在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時候要主要注意以下9大環節:
1、從生物科學角度出發提出可以探究的問題;
2、闡明與解決該問題有關的的概念;
3、確認變量(注意準確、科學、合理性原則),該變量必須是探究問題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在這幾年高考中碰到的對照實驗的重要原則:單一變量原則);
4、必須作出科學假設和預期結果,結果的`預測也是實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5、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須聯系實際;
6、進行實驗,收集數據;
7、運用數學方法(圖表等)處理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8、用準確的術語描述實驗方法、闡明實驗觀點;
9、運用證據與邏輯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個環節在考試中一般不會全部涉及但是在實驗設計題目中往往就會考查到其中某一個環節,因此我們在復習工作應該注意從這9大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而且應該開設的實驗必須盡一切方法開設。
四、幫助構建學生學科知識體系
由于是高考,所以它不可能單純考知識點,因此在復習時要注重前后聯系比較密切的知識點的復習,這便是學科內綜合的支點,但注意不必太深。這幾年全國統一考試高考的試題難度不大,對知識的掌握主要由學生自己融會貫通不要在偏題、難題上下功夫,那樣會浪費太多的精力,又給學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負擔和對考試方向的誤解。因此我們在高三生物復習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學生本學科內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打破原來的章節知識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學科知識網絡體系。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2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一種實踐性課程。其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進行了關于“初中生物隱性課程的開發”實驗研究。根據本地區特點我們選擇了“麋鹿苑”作為實踐對象。
通過一年的實踐,學生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1)問題意識增強:教師在教的過程中改變以前直接傳授知識的方式,而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經過“困惑、提出問題、假設、解決問題、反思”之后,提高了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尤為可貴的是學生學會了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用自己的頭腦理解知識,不再輕易盲從。
(2)實踐能力加強: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然而,創新也好,素質也罷。是教不出來的。只有學生主動“動”起來,到實踐中去感悟、積累才行。這個學期我增加了課外小組活動。課的核心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活潑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學生通過參與課題,擴充了知識體系(如報刊雜志,大眾傳播,統計等),學會了諸如攝影,攝像,應用軟件的技能,掌握并會使用計算機網絡來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3)情感體驗豐富,協作能力增強:與這一代中學生在物質上的富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在“情感”上的匱乏。獨生子女的孤僻、冷漠、不善與人溝通等缺憾都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表現出來。實踐活動中陌生的人和新鮮的事物讓學生的情感經歷了一次次的考驗。而且,活動課提供了一個有利于溝通與合作的良好空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了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彼此學會了尊重、理解以及容忍他人,學會了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和成果,在欣賞自己的同時,也學會了欣賞別人。
(4)社會責任感增強:在整個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認真的探究,不僅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養,還養成了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不滿足與現狀的進取精神、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同時也懂得知識對于人、自然和社會的意義和價值,開始嘗試著關心他人、社會和國家,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對課題的反思:
通過初步的實踐,我們認為,本課題的進行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情境階段(選題并擬定計劃)、實踐體驗階段(調查研究)、表達交流階段(總結分析并完成調查報告)。當然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1)進入情境階段。
在這一階段,先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直觀的感性的情境。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開設了一些講座,目在在于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明確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然后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進而確定研究范圍和研究題目。
同時,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為學生準備的研究課題可以隱含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課題確定后,學生建立了幾個研究小組,大家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條件、可能采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
(2)實踐體驗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后,學生開始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認為學生應該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指導學生采用的方法包括:
①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即通過觀察、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等獲取資料的'方式,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料;
②調查研究。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動物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
③初步的交流。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3)表達和交流階段。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一階段是課堂教學最活躍,最精彩的階段,學生前面的調查研究成果將在這里充分展示,學生將獲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然后把他們的成果在每次相關課上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表。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并且在交流、研討中,其它學生要對研究小組的口頭報告材料提出建議,對一些觀點與研究小組進行辯論,,不論是講的還是聽的,都非常認真,講的同學希望別人找不出毛病,使老師給出較高的評價,聽的同學就希望多提建議,這也是一種才能的展示,教師對這些同學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因此對每一節課都達到了學習的高潮。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3
課堂情境創設反思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啟下、牽引全局,對課堂教學成功與否起著關鍵作用,范文之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反思一:多一份實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須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不能搞形式主義。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師問:“你見過蛋白質嗎你知道蛋白質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質,你認為首先應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彎路”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的作用,關于最后一問,學生答到需要知道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以及排列順序。過渡:“同學們知道氨基酸嗎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講完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后,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研究蛋白質有什么意義前后呼應,并適當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這樣情境創設能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關鍵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反思二:多一份創意,少一份隨意
情境創設來源于現實生活,但需要高度濃縮和提煉,克服創設的隨意性,必要時可以適當進行加工處理,更能符合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實現教學目標。如“細胞分化”的教學,以德國某體操運動員和她白血病兒子的真實故事導入。教師問:“關于白血病,你了解多少正常人體內的白細胞是如何產生的”通過對此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歸納出細胞分化的概念。教師問:“剛才我們討論了正常的白細胞產生,患者體內異常的白細胞即癌細胞是怎樣產生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并組織學生討論相關內容,如癌細胞的`產生、致癌因素、癌細胞的特征以及預防癌癥的措施。
過渡:“對于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療方案 ”學生答到:“化療和放療以及移植造血干細胞。”教師問:“放化療方案有什么缺陷”組織學生討論。過渡:“在藥物方面,科學家試圖尋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藥物如紫杉醇。”并提供紫杉醇的資料,教師問“如何大量繁殖紅豆衫滿足紫杉醇的用藥需求”此問的意圖引出植物克隆,并落實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過渡:“剛才同學提出第二個方案移植造血干細胞。什么是干細胞,體內除了干細胞以外,還有其他的干細胞嗎”播放干細胞視頻,組織學生畫概念圖歸納干細胞類型。再現情境:醫生希望給該運動員的兒子移植造血干細胞,但配型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獲得治療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細胞組織學生討論方案。此問的意圖引出動物克隆,并落實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教師總結:
“剛才討論了治療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實現,所以現在還有許多患者處在生死邊緣,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組織學生討論,并適時激發學生對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摯情感。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4
采用問題激發互動來復習生物知識
在復習有關呼吸作用資料時,我和學生圍繞有氧呼吸的場所在哪里?過程如何進行?哪些類型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使學生對于有氧呼吸的具體過程、發生的條件等知識進一步明確和理解。
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為什么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資料就更進一層:我們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實質是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復雜的化學反應,而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必須在酶的催化下才能進行;所以,只要有酶的存在,無論有沒有線粒體,有氧呼吸就能進行。
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本事
實驗考察中,關于“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實驗,在具體操作時,學生發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
此時我便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適宜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問題。學生經過回憶實驗原理和目的,想到:能夠用載玻片的邊緣來劃濾液細線、顏色濃綠的嫩葉能夠作實驗材料。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且培養學生的實驗本事。
發揮學生的“創新火花”
學習“運動性失語癥”和“聽覺性失語癥”時,學生經常混淆“S區和H區”,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說“Sport”的意思是“運動”,可與“運動性失語癥”聯系,即S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運動性失語癥”;另一位學生立刻說“Hear”的意思是“聽”,可與“聽覺性失語癥”聯系,即H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聽覺性失語癥”,這樣使學生記得深刻,不易混淆,對于這些具有創新性的獨到見解加以反思有助于開闊我們的教學視野,督促我們更加認真備課,實現教學相長,這也可做為教學材料的養分及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用情感語言創設情景,在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
在學習“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這一資料時,先結合多媒體圖片簡便愉快地介紹:“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陜西、甘肅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具體圖片和教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完美大自然的向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我再心境沉重地說:“由于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時展示環境遭到破壞的`圖片等資料,講到那里,師生情感產生共鳴:“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進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這樣,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復習策略
在復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景,一向是教學中的難點。如果把復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構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不僅僅使學生明確:“有絲和減Ι分裂中有同源染色體,減Ι中同源染色體聯會構成四分體并分離,減Ⅱ分裂中無同源染色體”,還有助于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之作。反思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學使用,并在此基礎上發展。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
新課程改革在我校進行一年多以來,它將老師與學生從題海戰術中真正的解脫出來,由主要強調關注知識本位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及終身發展,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作為一名稱職的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決不能“照本宣科”,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強化教師素質,還要不斷的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改正。筆者就新課改一年多以來的高中生物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認真領悟教材,做好模塊設計的設計者。
新課程改革將高中生物分為三大必修模塊,即《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三大選修模塊,即《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新教材不僅是將老教材的知識按照生物科學發展史的順序重新編排,并增加了趣味性和實踐性,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領悟教材的實質含義,精讀教材把握重難點,做好模塊設計及做好各模塊間銜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講完有絲分裂后,我將第二冊的減數分裂一并講完,并比較了兩者的異同,合理的進行了重新安排。
2.轉變教學觀念,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者。
2.1轉變教學觀念,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新課改要求教師從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中解脫出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全面落實課改理念,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勇于創造出一個敢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生物課堂。如在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時,教師不能滔滔不絕的講,會使學習氣氛沉悶,教師要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有意識的增加互動,讓課堂活起來。這樣就對教師要求較高,既要要求教師充分的了解學生、有較好的預見性和快速反應及靈活應變的能力,又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課堂把握及歸納能力。
2.2轉換教師角色,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最大亮點就是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要學會角色的轉變,大膽的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角。學生一看就能懂的不講;學生自學就能懂的不講;偏、難、怪的不講;本章小結、課外閱讀不講,但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學習。例如,在講《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一節時,教材中有許多插圖,轉錄和翻譯的插圖是學重點掌握的內容,要講精講透,而讓學生區分核糖和脫氧核糖、DNA和RNA的區別時,教師讓學生依圖分析即可。又如基因漂變定律、基因的連鎖定律等這些偏難怪的不講。教師在課堂上又要打好情感牌,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
如“你太棒了”、“我都沒有想到”、“太好了”、“真棒”等,教師不要吝嗇贊美之詞。更要注重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落后生”,在課堂中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的錯誤要正確對待,做他們學習上的引導者,生活中的好朋友。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好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者。
《新課標》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3.1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
構建知識結構主線。對一些概念的學習,可以利用概念圖的方法,把每節、每章的概念形成網絡圖,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成良好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明白,在這一節或一章我應該知道什么,他們之間的聯系是怎樣的?長期堅持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利用概念圖的方式進行教學,是一個我們值得提倡和探索的課題。
3.2突出生物科學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突出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知道這樣的結論是怎樣產生的?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于水還是二氧化碳?讓學生進行探究,增加生物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講艾弗里“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哪種物質是遺傳物質時,設疑,假如你是艾弗里,你將怎樣做?讓學生身臨其境,假如我是科學家將怎樣做?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3.3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
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做學生的表率,并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例如,有的學生上課經常遲到、早退、說話、睡覺、抄襲作業等行為,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出現上述有關情況,還要耐心細致的做工作,提出要求,邀請學生互相監督,必要時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4.教師要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做科研型的教育者。
只有形成自己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學生才愛聽你的課。教師要做到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為學服務。教師利用類比、歸納總結、順口溜等方法及時總結所學知識。例如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利用類比的方法容易搞清個概念的本質區別及相互聯系。例如八種必須氨基酸的記憶比較復雜,就可以根據諧音編一個順口溜,如甲(甲硫氨酸)借(纈氨酸)了(賴氨酸)一(異亮氨酸)本(苯丙氨酸)兩(亮氨酸)色(色氨酸)書(蘇氨酸),就很容易記憶,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輕松,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要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不斷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保存亮點,改正不足。轉化教學觀念,強化教師素質,做一個科研型的高中生物教師!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6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過程(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教師經過教學反思,擴大自己的專業和理論視野,促成自身專業化發展和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盡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我將結合自己從教一年來的教學體會來談談我對教學反思的幾點見解和體會。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生命系統的層次”時,如果對“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等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定義和概念的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于創設情景,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如果僅僅局限于對生物知識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生物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生物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其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生物教學,正確認識學生的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層次,采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后,師生的達標意識要強,達成度要高。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并不是馬上就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生物教師非常重要。生物學是有著嚴密邏輯性的科學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范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于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所以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剛開始上課時缺乏些粉筆字的經驗,沒有考慮到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特別是沒有考慮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書小、草、亂,以致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情緒。有的時候為了強調某個感念或它的某個特征,往往重復在一些字句下面加點、加圈、加波紋線,“五彩繽紛”,致使版面很不整潔,有損于美育教育。此外,板書難免有錯漏。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好板書后要復看一遍,有錯的能及時修改,錯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隨便一抹,否則黑板就成了“花臉”。如何又快又好的寫出板書,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標。同時我認為,作為一名生物老師也要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譬如能熟練地畫出細胞的結構圖,某些生物體的結構簡圖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范。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范得當,避免在演示實驗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種實驗的要領、操作規范。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
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后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后輔導。記得有人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就是來“陪讀”的,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對后進生也是一種損失,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常言說得好,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高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指導學法,力求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教師教法的研究,對改善學生學法的探討也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1、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是指導學生自學的前提。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要求,以使其有針對性地閱讀、實驗與討論,尋求答案,盡力達標,其自學能力的培養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2、指導學生進行三級預習。三級預習即指學期前預習、周預習和課前預習,其中課前預習最為重要。
預習中要求學生:
(1)劃出概念和名詞術語,以防模糊或混淆;
(2)記下疑點難點,以便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聽課,達到是釋疑的目的;
(3)嘗試記憶教材的基本知識,識記生物簡圖,為課堂檢測做準備。
3、指導學生課堂閱讀。
4、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在實驗中,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指導上,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分析和創造能力。
5、對學習效果進行當堂檢測,作為督促學生自學的手段。
6、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采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絡、投影儀、錄音錄像、制作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制作生物結構和生物現象的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沖擊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生物現象,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兩者協調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生物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學生如果對生物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將對生物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生物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7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作為一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扎實嚴謹聯系實際
1扎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系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1方法科學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的科學方法。
2靈活多變
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扎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8
高中生本學年我擔任高一5個必修班的生物教學工作。其中有強化班也有普通班,由于學生基礎不一,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有所不同,需要不斷地調整角色和情緒。對于近來教學工作我總結以下幾點:
一、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1、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2、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對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二、課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課堂中自己應該完善的地方。
1.應該多做練習,這樣能迅速把握重點、難點和常考點。
2.每節課都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練習,比如,講到生物的特征時,就要求學生課后討論:結合本節知識,人作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提高學生的興趣。
3.每節課講完后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相關重點知識背下來。
4.對平時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本、不帶課本的同學及時補救。可以讓他們在放學后留下來抄筆記或課本,或者背課本。
5.想盡辦法尋找實物讓學生形象地了解知識。比如“做細胞的模型”時,可用月餅盒、硬紙板、玻璃片等等向學生展示實驗用具;講到種子植物時可多帶幾樣種子觀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學的知識就在身邊運用。
6.多舉例子讓學生更明白。比如講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時,課本上是這樣舉例的: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學生對于“太多”“過多”“十分”“非常”之類的程度詞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師在講課時把這個例子改為:如果適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場,你放了20xx只將會怎么樣?這樣學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總之,高中生物課的教學,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切具有鮮明的預見性,在課后能將課中的教學行為和相關體驗上升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能根據各種教育現象適時作出適當的反映,從而體現和實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布魯巴赫指出:“反思性實踐是使教師在其職權范圍內,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成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創見的行家的工具”。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9
一、一綱多本下的教學
1、教師教學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新課程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一個課程標準,多種版本的教材并存,而且各個版本的教材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這能夠改變過去把課本當成金科玉律,讓學生死記課本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記得98年上海高考有這樣的一道題目:
過度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占細胞重量50%以上的物質是
A。蛋白質B。脂肪C。糖類D。水
題目的答案是D、水。這樣命題的依據是因為課本上有“水在細胞中是最多的”的語句,命題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潛力。各種科學證據證明答案就應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師的教學中依然堅持錯誤的答案,一個方面因為高度相信高考題,另一個方面為了保證考試的時候能夠那多拿2分。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從中也能夠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學重結論、重識記、重應試,輕過程、輕實證、輕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等弊端。一綱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個版本教材的原話直接考查的可能性減少了,這就促使我們教師教學從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轉變,既尊重教材,又不盲從教材,帶著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個呈遞知識的范本,不是“圣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就是讓學生不要盲從、迷信權威,要帶著質疑去學習、去理解。對知識要持續一種開放、動態的認識,而不是把它當成封閉的僵化的教條對待。
2、重視生物學的核心概念
不一樣版本的教材,知識點的組織、語言敘述、編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別,高考不可能依據教材來考核,我們如何對待這種差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戲謔的生物學明言如“事實比想象離奇”、“生物學唯一的規律是:生物學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從側面說明了生命世界的紛繁復雜。由于生物多樣性等原因,生物規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發展,概念的.發展是認識的進步,理論的更新,觀念的轉變。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學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學學的重點、主干、提綱,既有利于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又能夠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譬如,免疫的資料以前是放在選修來學習的,此刻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增加對“穩態”這個核心概念的認識。
二、要正視生物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新課標重視實驗不僅僅體此刻考綱有20個基礎實驗的上,體此刻課本超多的科學史上,更體此刻對科學探究潛力的明確要求上。實驗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鮮活認識,破除對知識產生過程的神秘感,不再覺得創造知識是高不可攀的。對實驗教學我們要有一個整體的計劃,不可為了實驗而實驗。譬如科學探究潛力的培養我們要把它細分成不一樣的細節,融入20個基礎實驗教學中,要在回顧科學史中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史的教學重點不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哪些人在何時做了哪些事。實驗不僅僅是學習的資料,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開展實驗教學,要根據實際狀況來思考。學生動手潛力強,能夠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礎差的能夠先學習理論再實驗驗證,學校硬件環境差,能夠多做演示實驗。
三、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僅僅是口號
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要求我們要了解學生,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分層要求,實行有坡度的教學設計,照顧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采取多種多樣的評價手段,注重不一樣學生的情緒體驗,分層輔導提優補差,加強學法指導,個性是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計劃、指導他們閱讀教材(參考書)、如何聽課、如何做好筆記、用好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
不管是傳統的講授演示教學還是探究式教學都是教學的有效手段,我們要根據不一樣的資料采取不是的形式,對強調知識呈遞的資料我們能夠去用講授演示教學,對一些蘊含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的能夠探究式教學。一些簡單的資料甚至能夠用自學輔導法,課后自學法等。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0
回顧新課改幾年以來,我每年所教學生的情況不同,下面把個人的一點體會記錄下來。
一、認識新課改
1.教學目標方面,更加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現在我們的教學不應像以前那樣把知識滿堂灌給學生,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形成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學習與現實生活、科學技術相聯系的“活”的知識。
3.課程實施方面,徹底改變以前的“要我學”為新課改后的“我要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體驗,感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學會合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認識新教材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新舊教材邊教邊比較,發現如下問題:
認識新教材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師的教參和學生的課本,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涉及的相關內容必要時做一調整,從而使學生感覺所學內容淺顯易懂,更貼近現實生活,不過這也并不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平臺,充分挖掘、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問題探討、技能訓練、閱讀訓練和課后練習的內容。通過教師制作的課件、學生上網查閱資料、課后制作模型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豐富課程內容。同時,注重學生運用現已學到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豐富課程資源。
三、在教學結構上狠下功夫
1.做到時時關愛學生,使學生喜歡上生物課,在教學中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了解每個學生學習的狀態,要及時觀察他們的情緒,時時維護學生的尊嚴。
2.積極提問,始終貫穿課堂。要想學生在課堂45鐘內都完全跟著你的思路走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有些學生甚至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還有的可能會睡覺。所以,課堂上適時地采用個別提問或互動的教學方式,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來,并且不時地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引發并督促他積極地動腦,有效地完成教學內容。提問發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個別學生,不然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也就消退了,也會讓學生感到老師上課時只是關注個別學生的。
3.多舉實例,讓學生感到學以致用。要使學生學會生物這門課,先是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生物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強調生物的應用,每個章節中都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例子,要多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課堂上我經常給學生講到他們所熟悉的內容,讓他們感到學了書上的'知識就能解釋周圍的所見所聞,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就感。
總之,要努力調整新課改課堂結構,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片天地。在課堂導入時,緊緊抓住一個“趣”字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抓住一個“情”字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體驗;還要抓住一個“疑”字突破重難點;最后抓住一個“悟”字積極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作為一名優秀的高中生物教師,更應該大力積極支持和推廣新課改,把“新課改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貫徹、落實。具體應做到:認清新課改的真面目,充分掌握新教材的內涵與外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把“新課改”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且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并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為學生創造一個“探索領先、合作學習、師生是學習共同體”的新課。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1
一、高三復習切忌脫離課本。
學生總覺得課本沒什么好讀的,課本上的他都懂,認為整天泡在參考書和練習冊里做題、解題,就行了。如果沒有真正的領悟到自然科學的概念,做了成百上千道題,再做類似的題仍然是錯的。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把教材上的知識全吃透了,做題就會融會貫通、得心應手。我們的學生往往不會讀書,教師應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這樣才會有收獲和心得。當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嘗到讀書的甜頭后,他們會自覺地讀。
二、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
學生們對概念記憶還算清楚,但對其內涵的理解往往比較模糊,也不愿下功夫去研究。因此,學生做題里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大量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知道怎么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錯了一道題,要知道到底錯在什么地方?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三、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
有的學生手里有大量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做題之前一定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內容,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對主干知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靈活運用。”每次考試后有的學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么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復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應該羞于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四、重點突出,全面復習,不能“押寶”。
復習要把握復習主干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內容是不可取的,這樣可能會限制學生的復習內容,出現知識死角。
五、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復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指導復習時,首先要對所有教材實驗進行分類復習,找出其中的異同點,并總結規律、指導方法。同時還要對手頭的有關實驗資料進行研究,從中找出實驗考查的規律、方法,并注意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六、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把題拿給學生之前,自己應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不能認為跟“答案”一樣的才算對,。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該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一年來,有精彩,有收獲,也有不足方面,主要表現有:(1)教學內容沒有完全落實。平常講的內容,學生掌握不夠,也反映我校學生的素質。(2) 分層教學抓學生做的不夠到位,差生嚴重拖后腿。(3) 部分學生仍喜歡用口語表述,不習慣用書面語言準確表達。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總結、反思,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努力,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生物組 王勤軍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2
第一次面對新教材,第一次面對新課改,以前的老經驗有些顯得過時了,所以我從開學一直在努力學習有關理論,盡可能找時間去聽觀摩研討課,學習同事們的優點,吸取他們的長處,盡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備課、授課中貫穿新課改的理念。
比如在引入新課的環節上,我改變了過去單一提問復習的方式,做了一些改變。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出現的現象入手,分析其發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到學有可用,或通過一個科學家對某項研究的艱難歷程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到科學研究的樂趣與艱辛,或讓學生先做試驗,埋下伏筆,然后從分析試驗中的疑問入手,疑問解決了,新知識也掌握了。
我在教學中努力貫穿著這樣一個理念,就是讓學生多自學,獨立思考,然后輔以討論、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料,但資料后設置的問題,對我們的學生來說較難,所以我將原有的題目簡化,分解為更簡單的小問題,小問題解決了,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對以后學生無論面對高考,還是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的解決都大有裨益。
在實驗教學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講步驟,演示過程,學生依著做。這樣做,學生只是機械的重復,沒有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不能到達實驗的目的。我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嘗試,實驗前只交代實驗要達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問題,其余的均由學生去學、去做,放手讓學生操作。當然,實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及時地與學生溝通、探討,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挖掘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對于新課改,我只是一個學生,還在學習理論、摸索教學的過程中。
高一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教學反思
伊拉哈中學海淑榮
本節課是以學生的興趣為根本出發點,首先以學生收集的資料來討論蛋白質的作用,引入主題,學生較感興趣。在教學中我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分組討論的方法,學習蛋白質的結構及蛋白質與氨基酸的數量關系,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踴躍回答,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通過展示掛圖,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講解蛋白質的結構時,與功能相聯系,使學生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在教學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讓學生學習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中的研究進展及成果。
但在教學中老師活動較多,學生相對少一些,應把時間真正還給學生;講解口訣記憶時,學生較感興趣,此時,課堂秩序會較亂,這屬于課前估計不足,應維護秩序,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再如學生討論時,教師可巡回指導,進行思維點撥,而不應放任自流,以上是這節課的遺憾之處,因此,我認為這節課在設計上還是有很大的改進余地。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3
今年是我人生第一年的教師生涯。這是我第一年的高一生物課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高中生物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的差異。基本上結束了高一生物的教學,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1、教學觀念的轉變及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本著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小結。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
2、充分發掘教材資源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具有基礎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特征,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最大的變化是呈現形式上的變化,每章節由章首頁、若干節、本節小結和自我檢測四個部分組成。每節由問題探究、正文、旁欄、練習四個版塊組成,旁欄又安排了相關信息”、“知識鏈接”。
每節課均以“問題探究”開始,通過觀察圖片、創設情景、討論問題進行課堂導入,這些情景、問題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導課堂內容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手段,發揮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本節聚焦”是一節課的具體學習目標;相關信息”是對正文主欄內容的補充和延伸。“知識鏈接”是不同章節的前后呼應,形成概念間的邏輯聯系。對正文中的“資料分析”(或資料收集和分析)
和“思考與討論”多采用自主學習、探究和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操作、去試驗,從而對知識進行歸納形成概念,得出結論。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
4、緊抓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分子與細胞》中有四個探究性實驗,這些探究活動改變傳統注入式或啟發式,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一開始對于這些沒有
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動,我們確實很是費了腦筋。怎樣開展這樣的課程,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學生的能力有限,結果定是一片混亂、一無所獲;還是像傳統驗證性實驗一樣給個經典的套路,直接告訴答案,死記硬背下來?那樣的話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這些課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經過我們備課組的共同探討,我們對探究性實驗采取兩種手段:
(1)、設置恰當的問題情景,引發有價值的課堂交流。
(2)、營造復合型、多元化的課堂交流氛圍。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資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通過這些現象和知識點的聯系,從而提出問題。學生對生活的問題很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問題的.答案,有了問題之后老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搜集資料或者設計探究方案,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5、多方位地評價學生新課改對學生的評價不在以考試成績作
為唯一的評價手段,而是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經過備課組的多次研究,本學期我們的評價內容包括模塊考試、單元測試、實驗技能和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課后作業)。
6、建立平等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
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4
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learinghowtoteach)與‘學會學習(learinghowtolearn)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面對新課程理念的挑戰,這需要教師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從教學進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三個階段。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一是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二是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必須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①對象分析。學生是重要的教學人員之一,也是教學發展的基本對象。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
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應變能力,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措施,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這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環節。主要反思以下幾方面:
2.1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生物知識的學習采用問題來激發互動。如在復習有關呼吸作用內容時,筆者和學生圍繞有氧呼吸的場所在哪里?過程如何進行?哪些類型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為什么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內容就更進一層。
2.2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反思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能力。如在“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時,學生發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此時筆者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合適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2.3對學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師要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松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陜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著心情沉重地說:“由于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里,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3、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當前最常見的反思,它能使教師有比較充裕的時空,對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教師不僅要對課堂的事件進行客觀的描述,對事件的發生進行細致的分析,還要對相關問題提出研究方案。這樣才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以指導、改進以后的教學。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個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下面談談對課后日記的反思:
3.1記“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積累“病因”、“病例”,同時有的放矢尋找“辦法”,使之成為以后應汲取的教訓,教學就會逐漸趨于“完善”。例如講授“種群”這個概念時,看起來學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一片森林中的桉樹苗組成一個種群”。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同種生物”既包括幼體還包括成體的所有集合。
3.2記課堂的成功之舉主要包括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標的做法和措施,教學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滲透、遷移和應用的過程,感觸與創新等。如在復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筆者在教學中,把復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就有助于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得意”之作。記錄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學使用,并在此基礎上發展。
3.3記學生見解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閃爍,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講授“運動性失語癥”和“聽覺性失語癥”時,學生經常混淆“S區和H區”,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說“stop”的意思是“運動”,可與“運動性失語癥”聯系,即S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運動性失語癥”。這使學生記得深刻,不易混淆,對于這些具有創新性的獨到見解加以反思有助于開闊我們的教學視野,督促我們更加認真備課,實現教學相長,這也可做為教學材料的養分及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3.4記再教設計通過梳理與反思,特別要反思學生的意見,因學生意見是自己教學效果的反映,這也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渠道。對課堂的教與學和得與失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對如何再教這部分內容做些思考,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總之,高中生物課的教學,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切具有鮮明的預見性,在課后能將課中的教學行為和相關體驗上升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能根據各種教育現象適時作出適當的反映,從而體現和實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布魯巴赫指出:“反思性實踐是使教師在其職權范圍內,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成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創見的行家的工具”。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
一、課題:
初一生物下冊第七章《鯽魚》
二、構思:
學生觀察活鯽魚→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置疑導入本章內容→觀察鯽魚外部形態結構和內部結構的實驗操作→師生共同分析魚與水中生活適應的特點。
三、準備:
1.自制“鯽魚的脊柱”模具
2.自制“鯽魚解剖路線圖”投影儀
3.準備實驗材料
4.準備掛圖和其它投影片
四、教學形式:
實驗操作與教學同步――邊實驗邊上課的形式。
五、新增小實驗:
在一個魚缸里面放三條魚,一條剪去尾鰭,一條剪去胸鰭和腹鰭,一條正常的魚。觀察三種情況鯽魚的`運動有何不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得出魚鰭的作用。
六、課堂特點:
1.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準確。
2.增加小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能充分調動珠興趣,有效地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實驗操作能力。
3.基礎知識掌握得好。
七、教學不足:
1.體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說得多了一點點,學生主體體現不充分。
2.演示效果不明顯,主要是實物不能放大,故后面的學生觀察不清楚。
3.學生設計實驗過程把握不準確。
八、自我評價與反思:
1.從總的課堂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學生能基本掌握鯽魚的外部形態特點和內部結構,理解魚生活在水中的道理。達到教學目標。
2.某些細節掌握不是很精確,課堂用語不夠精煉。
3.自我感受是好象跳不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
4.疑惑:我這堂課算不算得上是一節創新課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學的反思07-18
高中生物的教學反思06-26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2
[精選]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4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02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10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10
高中生物的教學反思07-11
高中生物教學方案的反思07-19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實例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