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
一、課題:
初一生物下冊第七章《鯽魚》
二、構思:
學生觀察活鯽魚→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置疑導入本章內容→觀察鯽魚外部形態結構和內部結構的實驗操作→師生共同分析魚與水中生活適應的特點。
三、準備:
1.自制“鯽魚的脊柱”模具
2.自制“鯽魚解剖路線圖”投影儀
3.準備實驗材料
4.準備掛圖和其它投影片
四、教學形式:
實驗操作與教學同步――邊實驗邊上課的形式。
五、新增小實驗:
在一個魚缸里面放三條魚,一條剪去尾鰭,一條剪去胸鰭和腹鰭,一條正常的魚。觀察三種情況鯽魚的運動有何不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得出魚鰭的作用。
六、課堂特點:
1.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準確。
2.增加小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能充分調動珠興趣,有效地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實驗操作能力。
3.基礎知識掌握得好。
七、教學不足:
1.體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說得多了一點點,學生主體體現不充分。
2.演示效果不明顯,主要是實物不能放大,故后面的學生觀察不清楚。
3.學生設計實驗過程把握不準確。
八、自我評價與反思:
1.從總的課堂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學生能基本掌握鯽魚的外部形態特點和內部結構,理解魚生活在水中的道理。達到教學目標。
2.某些細節掌握不是很精確,課堂用語不夠精煉。
3.自我感受是好象跳不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
4.疑惑:我這堂課算不算得上是一節創新課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過程(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教師經過教學反思,擴大自己的專業和理論視野,促成自身專業化發展和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盡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我將結合自己從教一年來的教學體會來談談我對教學反思的幾點見解和體會。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生命系統的層次”時,如果對“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等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定義和概念的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于創設情景,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如果僅僅局限于對生物知識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生物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生物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其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生物教學,正確認識學生的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層次,采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后,師生的達標意識要強,達成度要高。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并不是馬上就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生物教師非常重要。生物學是有著嚴密邏輯性的科學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范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于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所以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剛開始上課時缺乏些粉筆字的經驗,沒有考慮到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特別是沒有考慮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書小、草、亂,以致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情緒。有的時候為了強調某個感念或它的某個特征,往往重復在一些字句下面加點、加圈、加波紋線,“五彩繽紛”,致使版面很不整潔,有損于美育教育。此外,板書難免有錯漏。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好板書后要復看一遍,有錯的能及時修改,錯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隨便一抹,否則黑板就成了“花臉”。如何又快又好的寫出板書,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標。同時我認為,作為一名生物老師也要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譬如能熟練地畫出細胞的結構圖,某些生物體的結構簡圖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范。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范得當,避免在演示實驗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種實驗的要領、操作規范。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
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后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后輔導。記得有人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就是來“陪讀”的,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對后進生也是一種損失,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常言說得好,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高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指導學法,力求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教師教法的研究,對改善學生學法的探討也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1、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是指導學生自學的前提。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要求,以使其有針對性地閱讀、實驗與討論,尋求答案,盡力達標,其自學能力的培養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2、指導學生進行三級預習。三級預習即指學期前預習、周預習和課前預習,其中課前預習最為重要。
預習中要求學生:
(1)劃出概念和名詞術語,以防模糊或混淆;
(2)記下疑點難點,以便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聽課,達到是釋疑的目的;
(3)嘗試記憶教材的基本知識,識記生物簡圖,為課堂檢測做準備。
3、指導學生課堂閱讀。
4、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在實驗中,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指導上,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分析和創造能力。
5、對學習效果進行當堂檢測,作為督促學生自學的手段。
6、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采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絡、投影儀、錄音錄像、制作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制作生物結構和生物現象的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沖擊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生物現象,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兩者協調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生物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學生如果對生物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將對生物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生物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3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作為一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扎實嚴謹聯系實際
1扎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系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1方法科學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的科學方法。
2靈活多變
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扎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4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更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松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陜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著心情沉重地說:“由于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里,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物觀。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并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后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說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群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采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制作復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沖擊外,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并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么。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么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五、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第一,語言優美。教師的語言應是科學的、優美的。語言是意識的外化形式,抑揚頓挫的語調,優美動聽的語言,既使學生享受美妙的語言,又對物理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聲情并茂的描述,言簡意賅的講解,靈活多變的教法,再加上對語言的靈活操作,恰當地運用比喻、借代、比擬、夸張、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增強了教學效果,又能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愉悅的感受。
第二,板書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讓學生感到教師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激勵和鼓舞,學生會愛屋及烏,學好生物
第三,課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選課件內容。發揮其優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沖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借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沖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六、教學課后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回顧多年來的的生物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留自己之長,取他人之優,踢自己之短,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開闊了理論視野,促成了個人特色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盡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
摘 要:“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實用性和高效性,有其深層次開發的價值。在實際編制和使用中,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索。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自新課程推行以來,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不斷地探索、創新,提出并實施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其中“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很多學校以課題形式都在研究,一些成功的經驗正在推廣。雖然該教學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實用性、高效性,但是經過一年多的教學研究與實驗,筆者認為,“導學案’教學模式有其深層次開發的價值,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思考。
一、學案導學的設計應避免問題化
學案導學的設計問題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學案內容變成問題的羅列。表面上教師是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似乎體現了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實質是教師利用“精心”準備的問題,讓學生“上套”,學生則順著教師布置好的“問題”一步一步走進去,最終說出教師預期的答案。
(2)學案中的問題沒有梯度,缺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力度;有些問題的提出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導致學生失去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
學案不杜絕問題,但是如果走了極端,那么課堂就由傳統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問題的初衷是為了設疑、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提出要體現針對性和梯度性,從多角度、多方面考慮。問題的內容應該更傾向于、來源于生活中、學生中的真實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不但可以學會新的知識,還會生成新的問題,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
二、學案導學的內容避免習題化
在一年多的實踐過程中,有些教師設計學案時把教材內容編織成習題,“學案導學”成了習題課的變形。這是教師對“學案導學”的曲解,表面上教師一直在“導”課,實質是變相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我們應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學案,學到生物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而不是成為做題的機器。所以“導學案”決不是單純的一份作業,也不是一本“練習冊”,編制學案一定要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為核心,要在指導學生學習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達到通過學習提升能力的作用。
三、學案導學的思維訓練避免浮泛化
無論學案“問題化”還是“習題化”,伴隨著的另一個問題的出現就是學案中的`問題或習題蘊含的思維訓練浮泛化。生物學科所具有的特點要求課堂必須聯系生活實踐,而學案知識問題化、習題化,都是強行以邏輯思維替代了形象思維,不僅失去了生物學科的形象化的特點,也失去了生物學科的魅力,影響了學案教學倡導的“思維訓練為主”的思想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實現。因此,教師在設計學案時應該突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既要讓學生有馳騁的工具又要有馳騁的空間,又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這樣才可能開拓思維、才有機會創新。
四、學案導學避免教材化
在我校試用學案導學的初期,有些教師整堂課師生只用一份導學案,生物課本不翻一下,甚至誤導學生認為導學案比課本詳細、重要。這種脫離教材的授課方式無疑是對“學案導學”作用的過度夸張,對教科書作用的忽視。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特點是:插圖豐富,直觀形象;實驗有趣,激發探究;難點問題,啟發、質疑層層深入;熱點問題,緊密聯系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學案導學絕對不能替代教材。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課本資源的教育價值,讓學案基于教材,源于生活,指導學生走進教材,理解教材,啟發學生結合書本進行知識構建、實驗研究。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有目標,有重點,有方法可循,有學案可依,學生的探究和質疑才能振蕩于他們思維的最近發展區。
五、學案導學避免公式化
這種現象體現為:
(1)學案導學形式流程固定不變,缺少差異性、階梯性。學案的每個環節成為公式、框架,教師設計學案不過是將教材上的知識往“公式”“框架”中生搬硬套,扭曲了課改的真諦,桎梏了“學案導學”的效能。
(2)什么課都用學案導學,不能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這種形式是教師將傳統教學模式的否定,違背了新課改“為了提高學生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理念。
(3)學案導學的設計過度崇拜探究,有些探究活動的設計毫無意義,變
成了為了探究而探究。
總之,經過一年的實驗與探索,我認為“導學案”教學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對重課標、重引導、重互動、重反思,對傳統、單一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問題,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有了可靠保證。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科學的、成功的。但在實際編制及使用過程中也對教師素質和教學經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引發出許多問題,這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繼續探索、繼續完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6
由于自然選擇學說也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在教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時,始終都要注意貫穿這一思想: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過程實際上也的自然選擇和進化的過程;變異是不定向的,過度繁殖、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選擇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材料。環境在自然選擇中起了重要作用。同一物種不同種群形成不同物種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是不同環境對其定向選擇和積累的過程。變異、選擇和遺傳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自然選擇通過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而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盡量引導學生運用實例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如,在講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時,可將課本中的相關材料改編成問題形式呈現給學生,并要求他們做相應的回答。
材料1.英國的曼徹斯特地區有一種樺尺蠖,它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樹干上。(說明生物具有應激性和適應性)
材料2.自然條件下樺尺蠖觸角和足有長的也有短的,體色有深些的也有淺些的(說明生物存在著變異現象)
材料3. 試驗表明, 樺尺蠖之間能進行相互雜交,黑色的華尺蠖雜交能產生淺色的華尺蠖,而淺色的樺尺蠖之間雜交其下代都是淺色的。(說明這些樺尺蠖是屬于同一個物種。黑色是顯性性狀,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
材料4.19世紀中葉以前,淺色的樺尺蠖數量較多,到20世紀中葉則是黑色的樺尺蠖成了常見類型。這種現象被成為樺尺蠖的“工業黑化現象”。(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環境對生物的生存會產生影響,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
在引導學生分析作答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從基因水平做進一步的分析:
材料5 樺尺蠖的黑色是由顯性基因S控制的,淺色是由隱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紀中葉以前的樺尺蠖種群中S基因的頻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紀中葉則上升到95%以上。
19世紀中葉以前曼徹斯特地區的樹干上長滿了淺色的地衣,而后來因為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地衣不能生存,樹皮也熏成了黑色。
要求回答:1. 基因S頻率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生物變異是否是定向的?
3.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是定向的?
4.自然選擇是否是定向的?
要求學生當堂回答這些問題,不僅有利于鞏固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拓展思維。教材在將“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時,就基因突變的特點進行了解釋。大意是,突變率低不等于突變個體的絕對數少,突變往往有害,但有害是相對的。其實這里可以順便指出,突變率低也說明生物遺傳物質的相對穩定性。突變往往有害也說明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突變是產生等位基因的過程,等位基因的增加,也增大的基因重組的機會,而提高變異的機會。
聯系鞏固。在講突變時,一定要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的相關知識。例如可引導學生分析:
為什么馬和驢的后代(騾)是不育的?(可結合其染色體情況加以分析,音位騾體細胞含63條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因為聯會發生紊亂,不能形成生殖細胞,所以是不育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7
經過七年級生物一個學期的教學,我對生物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才,而是為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并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基礎。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而又貼近生活的例來幫助學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學。例如:講授生物細胞分裂時,將物細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將植物細胞的分裂比作壘墻,以體現二者的區別。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由于是首次使用北師大版的教材,對教材了解研究不夠,使我這一學期的教學走了一些彎路。比如在講光合作用這一節時,課時的安排就很讓我頭疼。核心內容當然是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但是對光合作用的探究過程的確需要一番統籌和安排。課后我對教學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覺得還是以光合作用的反應視為主線來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對于老師來說又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的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還要緊扣課程標準。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絕對的,相反,對于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后的科學探究中發現其他的解釋。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并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于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在今后的教學中作為老師,我要盡力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8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以下是我個人在新課程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一、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師生參與,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是現代教學過程的顯著特點,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教學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用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充實自己,努力學習現代教學技能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提高。努力實施創新教學,逐步完善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法,及時將課程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并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設計教學。
二、教師要善用、巧用教材,將教材作為教學的工具,但不依賴教材,不唯教材是從,以課標為依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準確名稱應該是教學材料而非教授材料,是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的,供學生選擇和處理的、負載著知識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為了激發學生自己學習,新課程刪除了“難、煩、偏、舊”的內容,加大了學生的活動內容。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高質、高效地進行創造性教學。如“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一節中,內容比較淺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新課程的理念提倡學生在“做中學”,我通過讓學生填寫概念圖,繪制示意圖,解讀坐標圖,描述模式圖來學習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學生真正能在“做”中“學”。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體驗、互動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鼓勵、信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多種形式的體驗中,這樣才有利于師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動學習,在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例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節中,利用分組學習,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分析圖表,明確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通過動手操作顯微鏡觀察檢測花生種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膽放手,支持學生自己鼓勵他們動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無定法,教師要探索有利于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高一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3節細胞呼吸時,我讓學生思考農業生產中適時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實質是為了什么?糧食儲藏時,要注意什么問題?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系。
五、布白,給予學生思考的過程
教學“布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學習內容通過講述、討論、等方式明確告知學生,而是通過言語激發、提出問題、布置練習等方式留下“空白”,引發學生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里實踐與操作、聯想與想象、思考與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補空白,更好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談,而是引而不發,是鋪墊和蓄勢。學生的許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學布白”中,是在表面看起來的“冷場”中迸發出來的。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堂上的思與學應為互動。為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師會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但問題提出后,得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不要為了心中的滿意答案,而急于要求學生回答,甚至自問自答。教師不僅要善于設計問題,更要留出時間空白,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機會,有了這個機會,他們才可能去比較其他同學的發言,比較奧老師的點撥與講解,才會去感悟領會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才會在比較過程中有所提高,思維能力才會有所發展。這段布白讓學生在“思”的同時構建了一個“學”的平臺。
六、多參與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討論,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做了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生物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以上幾點就是我在新課程教學中的幾點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針對反思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并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9
本節是高中生物實驗教材必修③《穩態與環境》第3章第1節的內容,是本章后面幾節的過渡,1課時。安排在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以及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之后來講,與前面所學內容形成鮮明對比,能反映植物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差異。本節以科學探索的過程為脈絡安排教材內容,以科學發現中折射出的科學研究的嚴謹與科學的魅力為主線。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生長素的發現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實驗方法、曲折及發展歷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及發展的科學觀。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生長素的`發現過程,而教學難點是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及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前面兩章的內容,對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有明確的認識,進而能猜測到植物的生命活動也受到某種方式的調節。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事例,如植物生長與陽光有關。本節課在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過程中,使用Flash動畫模擬生長素發現過程的一系列實驗進行探究(受當地條件的限制),設置情景、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且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探究思維,從中初步學會了科學實驗方法,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培養了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在植物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回顧前面的實驗,理解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及運輸方向。通過一棵完整的小樹,突破拓展形態學的上端和下端、韌皮部、形成層這一教學難點。通過學案中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本節內容教學基本符合預期的教學設計思想,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在能力和價值觀方面,通過對“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通過對“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也可以根據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自己設計相關的實驗,從而培養學生掌握實驗設計和觀察的方法以及創新能力。
1.教學過程中比較好的地方表現在:
(1)用問題和動畫相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探究動畫模擬的實驗過程,明確每個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懂得科學研究實驗的一般方法:發現問題 →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要有對照,控制單因子變量等)→預期實驗結果→實驗觀察記錄→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在實驗中,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繼續探究。教學過程設計的邏輯性好,一環扣一環,層層推進。
(2)鮑森.詹森實驗教學中,能引導學生發現該實驗的不足之處。通過簡述1913年科學家用云母片做的實驗,完善鮑森.詹森的實驗,增強了實驗的嚴謹性。溫特實驗的教學中,先描述實驗的前半部分,然后由學生來補充對照組,使得實驗更加嚴謹,強化設計實驗時應該控制的變量問題,從而在學生的認知領域里初步構建出設計對照實驗的知識體系。
(3)在向光性教學中,展示胚芽鞘的彎曲部分兩側細胞模式圖。引導學生對比向光側和背光側細胞長度的不同,尋找可能原因,并為后面學習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作鋪墊。
(4)在黑板上畫出一棵完整的小樹,使學生直觀地理解形態學的上端和下端。展示木本植物的樹枝,幫助學生理解韌皮部和形成層,達到擊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2.教學過程中有待改進的地方表現在:
(1)由于上課時前后聯系拓展,增大信息量,使教學時間不足,造成“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分布”這部分比較趕,不能很好展開。
(2)展示樹枝時,沒有強調是木本植物,對韌皮部和形成層的描述有點不科學。
(3)學案在上課時未能充分應用。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0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一種實踐性課程。其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進行了關于“初中生物隱性課程的開發”實驗研究。根據本地區特點我們選擇了“麋鹿苑”作為實踐對象。
通過一年的實踐,學生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1)問題意識增強:教師在教的過程中改變以前直接傳授知識的方式,而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經過“困惑、提出問題、假設、解決問題、反思”之后,提高了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尤為可貴的是學生學會了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用自己的頭腦理解知識,不再輕易盲從。
(2)實踐能力加強: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然而,創新也好,素質也罷。是教不出來的。只有學生主動“動”起來,到實踐中去感悟、積累才行。這個學期我增加了課外小組活動。課的核心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活潑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學生通過參與課題,擴充了知識體系(如報刊雜志,大眾傳播,統計等),學會了諸如攝影,攝像,應用軟件的技能,掌握并會使用計算機網絡來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3)情感體驗豐富,協作能力增強:與這一代中學生在物質上的富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在“情感”上的匱乏。獨生子女的孤僻、冷漠、不善與人溝通等缺憾都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表現出來。實踐活動中陌生的人和新鮮的事物讓學生的情感經歷了一次次的考驗。而且,活動課提供了一個有利于溝通與合作的良好空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了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彼此學會了尊重、理解以及容忍他人,學會了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和成果,在欣賞自己的同時,也學會了欣賞別人。
(4)社會責任感增強:在整個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認真的探究,不僅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養,還養成了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不滿足與現狀的進取精神、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同時也懂得知識對于人、自然和社會的意義和價值,開始嘗試著關心他人、社會和國家,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對課題的反思:
通過初步的實踐,我們認為,本課題的進行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情境階段(選題并擬定計劃)、實踐體驗階段(調查研究)、表達交流階段(總結分析并完成調查報告)。當然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1)進入情境階段。
在這一階段,先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直觀的感性的情境。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開設了一些講座,目在在于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明確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然后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進而確定研究范圍和研究題目。
同時,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為學生準備的研究課題可以隱含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課題確定后,學生建立了幾個研究小組,大家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條件、可能采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
(2)實踐體驗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后,學生開始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認為學生應該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指導學生采用的方法包括:
①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即通過觀察、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等獲取資料的方式,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料;
②調查研究。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動物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
③初步的交流。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3)表達和交流階段。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一階段是課堂教學最活躍,最精彩的階段,學生前面的調查研究成果將在這里充分展示,學生將獲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然后把他們的成果在每次相關課上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表。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并且在交流、研討中,其它學生要對研究小組的口頭報告材料提出建議,對一些觀點與研究小組進行辯論,,不論是講的還是聽的,都非常認真,講的同學希望別人找不出毛病,使老師給出較高的評價,聽的同學就希望多提建議,這也是一種才能的展示,教師對這些同學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因此對每一節課都達到了學習的高潮。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1
一、一綱多本下的教學
1、教師教學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新課程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一個課程標準,多種版本的教材并存,而且各個版本的教材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這能夠改變過去把課本當成金科玉律,讓學生死記課本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記得98年上海高考有這樣的一道題目:
過度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占細胞重量50%以上的物質是
A、蛋白質
B、脂肪
C、糖類
D、水
題目的答案是D、水。這樣命題的依據是因為課本上有“水在細胞中是最多的”的語句,命題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潛力。各種科學證據證明答案就應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師的教學中依然堅持錯誤的答案,一個方面因為高度相信高考題,另一個方面為了保證考試的時候能夠那多拿2分。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從中也能夠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學重結論、重識記、重應試,輕過程、輕實證、輕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等弊端。一綱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個版本教材的原話直接考查的可能性減少了,這就促使我們教師教學從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轉變,既尊重教材,又不盲從教材,帶著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個呈遞知識的范本,不是“圣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就是讓學生不要盲從、迷信權威,要帶著質疑去學習、去理解。對知識要持續一種開放、動態的認識,而不是把它當成封閉的僵化的教條對待。
2、重視生物學的核心概念。不一樣版本的教材,知識點的組織、語言敘述、編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別,高考不可能依據教材來考核,我們如何對待這種差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戲謔的生物學明言如“事實比想象離奇”、“生物學唯一的規律是:生物學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從側面說明了生命世界的紛繁復雜。由于生物多樣性等原因,生物規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發展,概念的發展是認識的進步,理論的更新,觀念的轉變。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學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學學的重點、主干、提綱,既有利于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又能夠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譬如,免疫的資料以前是放在選修來學習的,此刻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增加對“穩態”這個核心概念的認識。
二、要正視生物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新課標重視實驗不僅僅體此刻考綱有20個基礎實驗的上,體此刻課本超多的科學史上,更體此刻對科學探究潛力的明確要求上。實驗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鮮活認識,破除對知識產生過程的神秘感,不再覺得創造知識是高不可攀的。對實驗教學我們要有一個整體的計劃,不可為了實驗而實驗。譬如科學探究潛力的培養我們要把它細分成不一樣的`細節,融入20個基礎實驗教學中,要在回顧科學史中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史的教學重點不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哪些人在何時做了哪些事。實驗不僅僅是學習的資料,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開展實驗教學,要根據實際狀況來思考。學生動手潛力強,能夠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礎差的能夠先學習理論再實驗驗證,學校硬件環境差,能夠多做演示實驗。
三、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僅僅是口號。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要求我們要了解學生,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分層要求,實行有坡度的教學設計,照顧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采取多種多樣的評價手段,注重不一樣學生的情緒體驗,分層輔導提優補差,加強學法指導,個性是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計劃、指導他們閱讀教材(參考書)、如何聽課、如何做好筆記、用好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不管是傳統的講授演示教學還是探究式教學都是教學的有效手段,我們要根據不一樣的資料采取不是的形式,對強調知識呈遞的資料我們能夠去用講授演示教學,對一些蘊含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的能夠探究式教學。一些簡單的資料甚至能夠用自學輔導法,課后自學法等。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2
課堂情境創設反思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啟下、牽引全局,對課堂教學成功與否起著關鍵作用,范文之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反思一:多一份實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須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不能搞形式主義。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師問:“你見過蛋白質嗎你知道蛋白質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質,你認為首先應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彎路”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的作用,關于最后一問,學生答到需要知道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以及排列順序。過渡:“同學們知道氨基酸嗎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講完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后,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研究蛋白質有什么意義前后呼應,并適當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這樣情境創設能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關鍵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反思二:多一份創意,少一份隨意
情境創設來源于現實生活,但需要高度濃縮和提煉,克服創設的隨意性,必要時可以適當進行加工處理,更能符合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實現教學目標。如“細胞分化”的教學,以德國某體操運動員和她白血病兒子的真實故事導入。教師問:“關于白血病,你了解多少正常人體內的白細胞是如何產生的”通過對此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歸納出細胞分化的概念。教師問:“剛才我們討論了正常的白細胞產生,患者體內異常的白細胞即癌細胞是怎樣產生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并組織學生討論相關內容,如癌細胞的產生、致癌因素、癌細胞的特征以及預防癌癥的.措施。
過渡:“對于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療方案 ”學生答到:“化療和放療以及移植造血干細胞。”教師問:“放化療方案有什么缺陷”組織學生討論。過渡:“在藥物方面,科學家試圖尋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藥物如紫杉醇。”并提供紫杉醇的資料,教師問“如何大量繁殖紅豆衫滿足紫杉醇的用藥需求”此問的意圖引出植物克隆,并落實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過渡:“剛才同學提出第二個方案移植造血干細胞。什么是干細胞,體內除了干細胞以外,還有其他的干細胞嗎”播放干細胞視頻,組織學生畫概念圖歸納干細胞類型。再現情境:醫生希望給該運動員的兒子移植造血干細胞,但配型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獲得治療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細胞組織學生討論方案。此問的意圖引出動物克隆,并落實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教師總結:
“剛才討論了治療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實現,所以現在還有許多患者處在生死邊緣,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組織學生討論,并適時激發學生對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摯情感。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3
新課程改革在我校進行一年多以來,它將老師與學生從題海戰術中真正的解脫出來,由主要強調關注知識本位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及終身發展,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作為一名稱職的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決不能“照本宣科”,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強化教師素質,還要不斷的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改正。筆者就新課改一年多以來的高中生物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認真領悟教材,做好模塊設計的設計者。
新課程改革將高中生物分為三大必修模塊,即《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三大選修模塊,即《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新教材不僅是將老教材的知識按照生物科學發展史的順序重新編排,并增加了趣味性和實踐性,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領悟教材的實質含義,精讀教材把握重難點,做好模塊設計及做好各模塊間銜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講完有絲分裂后,我將第二冊的減數分裂一并講完,并比較了兩者的異同,合理的進行了重新安排。
2.轉變教學觀念,做好教師角色的轉換者。
2.1轉變教學觀念,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新課改要求教師從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中解脫出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全面落實課改理念,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勇于創造出一個敢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生物課堂。如在講《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時,教師不能滔滔不絕的講,會使學習氣氛沉悶,教師要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有意識的增加互動,讓課堂活起來。這樣就對教師要求較高,既要要求教師充分的了解學生、有較好的預見性和快速反應及靈活應變的能力,又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課堂把握及歸納能力。
2.2轉換教師角色,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最大亮點就是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要學會角色的轉變,大膽的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角。學生一看就能懂的不講;學生自學就能懂的不講;偏、難、怪的不講;本章小結、課外閱讀不講,但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學習。例如,在講《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一節時,教材中有許多插圖,轉錄和翻譯的插圖是學重點掌握的內容,要講精講透,而讓學生區分核糖和脫氧核糖、DNA和RNA的區別時,教師讓學生依圖分析即可。又如基因漂變定律、基因的連鎖定律等這些偏難怪的不講。教師在課堂上又要打好情感牌,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揚。
如“你太棒了”、“我都沒有想到”、“太好了”、“真棒”等,教師不要吝嗇贊美之詞。更要注重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落后生”,在課堂中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的錯誤要正確對待,做他們學習上的引導者,生活中的好朋友。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好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者。
《新課標》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3.1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
構建知識結構主線。對一些概念的學習,可以利用概念圖的方法,把每節、每章的概念形成網絡圖,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成良好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明白,在這一節或一章我應該知道什么,他們之間的聯系是怎樣的?長期堅持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利用概念圖的方式進行教學,是一個我們值得提倡和探索的課題。
3.2突出生物科學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突出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知道這樣的結論是怎樣產生的?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于水還是二氧化碳?讓學生進行探究,增加生物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講艾弗里“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哪種物質是遺傳物質時,設疑,假如你是艾弗里,你將怎樣做?讓學生身臨其境,假如我是科學家將怎樣做?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3.3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
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做學生的表率,并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例如,有的學生上課經常遲到、早退、說話、睡覺、抄襲作業等行為,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出現上述有關情況,還要耐心細致的做工作,提出要求,邀請學生互相監督,必要時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4.教師要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做科研型的教育者。
只有形成自己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學生才愛聽你的課。教師要做到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為學服務。教師利用類比、歸納總結、順口溜等方法及時總結所學知識。例如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利用類比的方法容易搞清個概念的本質區別及相互聯系。例如八種必須氨基酸的記憶比較復雜,就可以根據諧音編一個順口溜,如甲(甲硫氨酸)借(纈氨酸)了(賴氨酸)一(異亮氨酸)本(苯丙氨酸)兩(亮氨酸)色(色氨酸)書(蘇氨酸),就很容易記憶,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輕松,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要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不斷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保存亮點,改正不足。轉化教學觀念,強化教師素質,做一個科研型的高中生物教師!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4
教學反思的理論依據,教育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接受知識的過程;教學是支持建構知識而不是灌輸知識的過程。這一理論遷移到教師的專業學習中,無論是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都是建立在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之上。而反思性教學實踐的過程完全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觀,也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有很多,筆者有意識地對生物教育理念、課堂教學設計、課后回顧以及學生評價這四個層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嘗試,在具體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一)教學理念反思
生物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當我們進行教育或教學反思的時候,不僅要對我們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學行為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對支配這些教育或教學行為的潛在的教育觀念進行重新認識。教師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學問題,而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學生身上的課程資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僅僅為了分數?即教師也需要對自己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評價觀的反思?從根本上說是對自己教育價值觀的反思。只有這樣,教師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觀念不斷更新與發展。
反思案例Ⅰ:《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驗證實驗》的教學反思
(1)教師出示一片葉子,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讓學生觀察。問: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在這一實驗中起什么作用?學生回答。
(2)教師演示將這一葉片放入沸酒精中脫色,后分別滴加等量的碘酒,讓學生觀察現象。問:為何要放入沸酒精中脫色?學生回答。
(3) 根據淀粉遇碘變藍色這一性質可知葉片中存在淀粉,接著問學生:為何一半葉片變藍色而另一半葉片不變藍色?學生回答。然后啟發學生:葉片在光照之前要進行如何處理,其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
(4)小結后反饋練習
課案分析:本課從教學理念上看似乎達成了師生互動的效果,學生的思維活動、視覺感官等充分地被調動和活躍起來,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到位。但學生的興趣、動手探究能力、聯系實際能力、學會觀察能力等生物素養方面的培養是很不到位的。這是因為這堂課從一開始在理念上就發生了偏差。
反思一:讓學生落實書上的知識點,而沒有真正從培養學生生物素養、探究能力上下功夫。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素養的學生呢?
反思二:僅僅從演示實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嗎?老師設計好的問題確實是學生要探究和想反問的嗎?是教師領著學生學還是指導學生學呢?從提高學生觀察、發問和興趣及進一步探究方面還應落實和整改哪些內容?
反思三:學生只掌握了知識點就可以了嗎?從培養探究能力角度看,老師是否把演示實驗改成學生自主探究教學,充分讓學生動手和觀察,觀察后讓學生自己來產生疑問,而不是老師來提問題,然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適當提煉幾個有價值的,針對重點知識進行引導和點撥。而不是馬上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獲取知識。
針對上述反思點,筆者把它提交到生物組里讓大家討論得出整改辦法。首先筆者讓幾位學生來做這個實驗,并用錄像記錄他們實驗的全部過程,后在課堂中播放給學生觀看,用多媒體的錄像抓住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思維火花一觸即發。讓學生根據所看錄像,然后通過二個創新實驗來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驗證實驗。
探究實驗1:葉片為何事先要暗處理?(讓學生通過對比實驗得出結論:為了消耗淀粉。)
探究實驗2:淀粉是怎樣形成的?(首先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實驗設計:學生分組設計實驗,組長匯報實驗設計方案,教師給予科學分析與評價,最后得出最佳實驗方案。
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得出淀粉的形成過程,教師分析、講評。最后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
課后體會:學生的問題全面而細致,從觀察中得來,這些問題是他們自己想探究的,而不是被動的思考。從知識的生成角度看,教會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動手實驗,查找資料等方法,從根本上教會學生認知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啟動學生的思維,激活潛在的創新意識。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創新,在創新中使知識進一步升華和鞏固。
每當上課后,從理念的角度進行反思,對照探究性學習的原則,新教學理念不斷地提煉精華,彌補不足,從教學理念上不斷總結、升華,根據教學理念選用不同形式,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優秀教師。
(二)課堂模式反思
課堂教學設計首先要分析學生的心理、已具備的科學知識、相關的技能,這樣設計才有可能會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對教學過程的課堂效果才更有可預見性。
怎樣利用課程資源?課堂要實現目標需要哪些資源?課程目標與資源方面怎樣架設橋梁才能更好地達成效果?如案例Ⅱ怎樣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來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可用學校及社區圖書館等拓展學生的視野,走出課堂,走向實際生活,從而來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
最后,我想說的是: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教書育人,記錄教育現象、思考教育問題,體會教育感受,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風尚。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
新課程實施以來,本人對課堂教學的各環節進行設計、研究、探索,并把吸收的新課程理念變為具體的教學行動,落實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半年的教學工作中,工作中自己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下面是本人教學工作的總結,以便以后有更大的進步。
本學期,我承擔高一(3)、(5)、(10)、(12)、(14)、(17)、(18)六個班的生物教學;其中高一(3)、(5)是二類班,其它的是三類班級。
一、教育理念:
本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熱愛人民教育事業,認真貫徹執行學校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樹立素質教育思想,積極投身教育改革,治學嚴謹,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嚴于律已、寬以待人。教育思想端正、關心、愛護全體學生;服從組織安排,認真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積極完成本職工作,以校為家,以人為本。
二、教學工作方面
中學生物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中學生物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開始關注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開始關注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形式;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在教學中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開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總結出生物學教學必須加強直觀教學。首先學生經驗較少,形象思維占優勢,概念的形成需要直觀形象來幫助感知和理解;其次,高一生物學教學內容是細胞,從走進細胞開始,細胞的組成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物質交換,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細胞的生命歷程,相當于把細胞的生老病死以及各個階段的特點全部了解一遍,細胞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學起來比較麻煩,比如說細胞器,細胞膜,細胞壁,細胞核,以及細胞的分裂等,非常抽象,如果能夠在抽象的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模型,那就簡單直觀多了,像細胞核的模型等。盡量使學生由“接受”轉向“發現”,由單一、機械的“聽講”的被動狀態逐步轉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主動狀態。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說,這是比較成功的。它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如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問題與反思
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在每節課或每章后進行教學反思,寫下自己在教學中對知識點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優缺點。對于不足之處,在下一節課堂中可以對其再進行修正補充。
1、生物學科重要性的認識和興趣的提高:
作為一個老師,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自己的基本素質,提高自己的語言魅力,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增強課堂的感染能力。教導學生確定明確的學習目的。
2、提高生物學科成績方式: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若能恰當地將知識性和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寓教于趣,寓教于樂,便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地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3、實驗的教學。
4、在教學工作中,針對1班學生尖子生少,班級猶如一潭溫水,不冷不熱的現狀,我摸索出了一條“低起點、快節奏、高密度、強朗讀、培優扶差、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同時對學生的作業及時批改,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講評,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學期教學工作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在學生作業的講評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客觀原因是時間少,主觀原因是自己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擠出時間來完成好這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二、對學生的課后作業檢查的力度還不夠,使得一部分學生沒有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在考試中就表露出來了。
三、自身的專業知識同教育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既要提高專業知識,又要提升實施教育教學的能力。
今后,我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赤誠之心培育學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精選]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4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2
高中生物的教學反思06-26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02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推薦]07-06
(熱)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6
(熱門)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6
(熱)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6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薦)07-06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必備)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