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精】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
復習《項脊軒志》一文,主要想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是識記、理解、運用文言字詞;二是分析和借鑒本文通過細節描寫敘述事情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所有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都緊緊圍繞著這兩個目標展開。
整個教學過程推進的比較良好,感覺還是很好的實現了預定的目標,收到了預想的效果。其中有兩個環節我感覺較為滿意:第一個是課內重點文言字詞的遷移運用,第二個是鑒賞細節描寫手法之前選取《老屋》歌詞所做的鋪墊。
第一個環節中,我選取的是XX年江蘇卷高考題歐陽修《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中的一段文字,語段幾乎包含了本節課所強調的所有重點字詞和文言現象,課堂上及時地拿來讓學生翻譯,既突出了檢測的針對性,又較好地強化了知識遷移過程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直接體會到了文言文復習和高考之間的必然聯系,讓他們意識到了平時復習中積累文言知識的.重要性,而課堂上學生頭腦中這種意識的產生比老師平日里憑空的說教要強百倍千倍。
《項脊軒志》是作者歸有光在經歷了無數的人生變故、世事滄桑之后寫作的文章,文章雖然感情真摯細膩,細節描寫的手法運用的不露痕跡,但是因為語言樸素,敘述平淡,以學生現在的年齡和人生體驗,很難提起深入閱讀的精神和興趣,更不要說體會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二,進行手法的分析和挖掘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截取了水木清華《老屋》中的一段歌詞作為之前的鋪墊。這是一首充滿懷舊情緒的歌曲,作者在表達對老屋及屋中人思念的時候,選取了很多尋常生活中看似平淡而又十分美好的鏡頭和畫面,這種方法和《項脊軒志》中采用的敘事抒情的方法極為相似,因而,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生們對這樣的歌曲也非常喜歡,很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分析起來更是興趣盎然,極好地調動了學習的興致和課堂的氣氛。
盡管如此,一堂課講下來,感覺還是有很多的遺憾和不足。手法賞析環節中,因為設計的題目難度偏大,之前的知識補償做的不夠,使得學生們在分析的過程中抓不住根本,回答不到點子上,浪費了一些時間,以至于后面的鏈接閱讀無法充分展開,寫作方法的引導也僅僅是點到為止;還有,在駕馭課堂、隨時隨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使他們時時刻刻專注于課堂內容上,做的也還不夠,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努力。
雖然不是什么教學能手的選拔,優質課的評選,甚至因為有懶惰和畏難心理,在剛開始“聽將令”,“奉旨”講課的時候還有點不情愿,但是,當真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我卻以十二分的認真投入進去了它。因為,學校不僅提供給了我們展示的舞臺,也給予了我學習的機會,我要好好把握;再有,自己竭盡所能之后,仍然存在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是自己真正需要克服的地方,而這,應該也正是進步之所在。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2
在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容和寫作訓練方法。
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節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確定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
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
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讀寫、聽、說、修辭、邏輯等等,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實效。
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就明確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養學生寫作實用文及口語交際能力。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
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3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單元教學重點是教會學生分清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客觀敘述與主觀評價,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現在的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常見的新聞了,所以達到這一要求還是比較容易的。我考慮作為一節新課改研討課,如何在我的這節課上體現出一些新課改的理念,以供同行們研討,哪怕是失敗了,也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當然,由舊有的觀念向新的理念轉變這一過程還是非常艱難的。應該說在大家幫助下,這堂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還是體現了新課改若干理念的。
一、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之所以能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會意義,二戰已經結束幾十年了,過去的殺人工廠、人間地獄——奧斯維辛卻“陽光明媚、綠樹成蔭”,也許“忘卻的救世主快要降臨了吧”,人們應該永遠牢記那段悲慘的歷史,不要使悲劇重演,這正是本篇新聞的價值所在。如何讓學生深深體會這一點呢?于是我查找相關資料,借用多媒體手段,精心選擇奧斯維辛的圖片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去打動學生,撞擊他們的心靈,并且找了我國南京大屠殺的資料作為課后引申探究,我覺得以這種方式來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比空洞的說教省時、有力得多。
二、關注學習的過程。
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過程和方法”有時可能比偏重于結果的“知識與能力”更為重要。我反對把課堂淪為學生對“標準答案”的記憶,所以體現在課堂時就是學生的積極參與,參與必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沒有學習過程,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結果。老師不像過去那樣滿堂灌,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課文、互相解答,老師只在關鍵時候引導點評,整堂課既緊湊活躍又充實。
三、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最先提出了轉變學習方式的任務。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作為新課改研討課,我必須要在這方面進行嘗試。同學小組內交流討論,并選代表課上展示,體現了合作交流;探究學習,是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并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問題的答案的學習方式,本課中我給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教師在這堂課上起到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四、新課改促我成長。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觀念,也必然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當然也包括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就本課而言,暴露出了我在諸多方面的不足。由于自己對文本的挖掘不夠深入,所以課上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探究就顯得比較膚淺;由于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和學識的淺薄,對于學生的評價還缺少精當的點評。這些“缺憾”同“亮點”一樣,也是我教這堂課的收獲,追求圓滿更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其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趕上新課改的大潮是我的榮幸。感謝新課改敦促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4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教學亦然。一味的教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學相長,反思必不可少。本學期我主要擔任了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一學期來的工作,引發了不少的思緒。
一、 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提高語文能力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語言技能(語文應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見在教育家的眼里,學生的語言智能的發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學校的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說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說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語文能力的提高,取決于一個基礎的問題,一個長期積累語言材料的問題。一個人語言貧乏,必然帶來思維的貧乏;而思維的貧乏必然影響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帶的兩個班(073班和075班)中,學生語言材料貧乏表現得十分突出,特別是理科班073班。課堂上比較活躍,課后卻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學習其他科目,因而語文知識積累不夠,語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成為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難題。
二、 教師在教學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
不論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要靠積累才能豐富;語言能力是由無數點點滴滴細小瑣碎的知識匯聚而成。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聚沙成塔” 的過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認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積累字詞嘛,有什么難的。其實,我這里所說的積累并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和詞語,真正的語文積累,內容更為豐富,不僅有詞語和古詩文名句,還應有學生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內容在記憶里“自由出入”時,才能活學活用;只有做到活學活用,才能為閱讀、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三、 采取措施,迎難而上
針對以上教學中的問題,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實基礎
字詞句的抄寫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本學期一開學,在目標定位和思想動員課上,我就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明確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準備兩個作業本,一個用來抄寫課本中出現過的生字詞,一個用來抄寫名句美文及寫作素材,每周要求學生交上來給老師撿查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二是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其次,加強閱讀。
語文新課標要求從學生有效的閱讀課文起步,這是對閱讀主體——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閱讀規律的遵循。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 “讀”,反復的“讀”,再從“讀”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提高閱讀能力。這才是有效的閱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閱讀效果。因此,這一學期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就特別注意留給學生盡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電。
“一日不學則落后,三日不學則無知。”在課程改革理念層出不窮的今天,教師的.自我學習顯得優為重要。一位教師要會教書,首先要會學習,我深知教師的自我學習在整個教學中的重性,因此,在緊張的教學之余,我采取了多種不同途徑進行學習。如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及高考動態;積極向其他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充分利用“校視通”里的優質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等。特別是對學校訂購的“校視通”學習資源,不敢說我是用得最好的一個,但可以肯定,我是學得最多的一個。同時也希望學校能夠繼續為我們開通“校視通”這一學習資源,讓我們老師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齊。
四、 今后的教學重心
學生的年齡在增長,知識也在不斷積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他們閱讀的好習慣、方法,為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的課文語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感受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積累,讓他們找到源頭活水,給語文學習帶來清泉溪流,成為今后教學的工作重心。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和同仁們不斷的交流切磋。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5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它以更高的目標、更新的意識和架構給高中語文教育帶來了一股清風,很多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主動地實施新課程標準。可以說,課程改革給教學帶來許多盎然生機。但新課改畢竟代表著一次語文教育轉型,這次改革之廣之深也是前所未有,許多老師難以在短期內適應,在教學實踐中就難以準確把握標準和尺度,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卻不見文本的有效闡發、挖掘和共鳴。也就是說,這樣的課堂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首先,一味追求熱鬧而忽略文本
新課改以來,“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冷清清的場面,許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挖空心思、花樣百出,穿插了諸如游戲、表演、畫圖、采訪、辨證會、播放課件等眾多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結果,一堂課下來,氣氛是活躍了,學生們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聽課者也倍感輕松。可靜心一想,這節課學生讀了幾遍書?提出了幾個疑問?思考了幾個問題?學會了哪些語文知識?發展了哪些語文能力?課文
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本的'有效開發、挖掘和共鳴。而且,課堂上教師的隨機點撥欠缺,不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層的思維方向,結果這節課便只剩下活潑有余,扎實不足,空洞的熱鬧了。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6
在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養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和實踐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容和寫作訓練方法等。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節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探尋一種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實現高中語文課改。現就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談兩點反思:
一、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和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聽、說、讀、寫、用等等,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語文素養。
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純粹的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乃至語文素養。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思想素質都沒有,這樣,對學生的發展就有明顯的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和本次課改,就明確地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高中語文新課程的變化體現在哪里呢?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課程目標和內容的調整;學習方式的變革,從而帶來教學和評價方式的變化;高中語文課程結構和實施機制的調整。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也要解決最突出問題,那就是 “學科中心”問題。“知識本位”問題和“技能訓練至上”問題。這些建立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高中語文課程新理念之上。其中,語文素養是涵蓋三個維度目標的概念。始終重視語文課程的特點、性質,語文課程一定要充分發揮好它的“育人”方面的功能,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高中語文課程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共同點。它們在語文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標又是不同的。高中語文課程目標有五個方面,就是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由此看來,現在的語文教學必須力求一個“新”。對于教師只有更新教育觀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化課堂教學,才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前提。
二、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注重了語文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認識和實踐,完全是處于一種膚淺的認識狀態。有時在思想上雖有所認識,但一到實踐中,就縮手縮腳,擔心打破原來的定勢模式,引起課堂混亂,不可收拾。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體現自己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造性。這就無法實施素質教育,更無法實現高中語文課改。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和課外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
比如,文本課堂教學。我的一般做法是:
在講讀課文的教學中,每節課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
又如, “寫”的.“積累梳理”習慣培養的教學。我的一般做法是:
首先,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在書上加圈,加點,劃線,當然只限于自己的書。在書上作眉批、旁批或注解,當然也只限于自己的書。摘錄重要的信息和精彩的語句、文段。對于非常精妙的短文,還可以全文抄寫下來(也可以剪輯)。如筆者所教的某個學生在閱讀了比爾蓋茨的大量事跡之后,他就摘錄了一句話:“在學校,老師會幫助你學習,到公司卻不會。如果你認為學校的老師要求你很嚴格,那是你還沒有進入公司打工。因為,如果公司對你不嚴厲,你就要失業了”……這樣,大部分學生養成了“積累梳理” 的習慣,為自己能力提高奠定了基礎。
其次,養成寫隨筆(周記)、寫讀后感、寫文學評論的“積累梳理”習慣。在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平時要注意觀察、感悟生活。然后有感而發地寫隨筆(周記)、寫讀后感、寫文學評論,和同學、老師交流。這樣的“梳理”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哪怕是只言片語,“不求長短,但求真情”。
第三,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積累梳理”習慣。做作業時,教師要求學生應先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然后才做作業。要求學生平時不要過于依賴市場上良莠不齊的教輔書。告誡學生放棄思考,抄襲答案只會讓你的語文學習能力下降的后果。提醒學生做作業時,書寫要清楚,如犯錯誤一定要認真訂正,切不可忽視。
總之,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和實踐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習慣,不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應主動地去掌握和運用知識。只有這樣,所教學生就會掌握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融會貫通,終身受益。
教學反思高中語文09-09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5-30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6-12
2023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4-13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模板12-01
有關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2-23
高中語文課教學反思10-27
2022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4-25
【熱門】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4-03
【推薦】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