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
高中生本學年我擔任高一5個必修班的生物教學工作。其中有強化班也有普通班,由于學生基礎不一,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有所不同,需要不斷地調整角色和情緒。對于近來教學工作我總結以下幾點:
一、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1、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2、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對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二、課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課堂中自己應該完善的地方。
1.應該多做練習,這樣能迅速把握重點、難點和常考點。
2.每節課都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練習,比如,講到生物的特征時,就要求學生課后討論:結合本節知識,人作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提高學生的興趣。
3.每節課講完后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相關重點知識背下來。
4.對平時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本、不帶課本的同學及時補救。可以讓他們在放學后留下來抄筆記或課本,或者背課本。
5.想盡辦法尋找實物讓學生形象地了解知識。比如“做細胞的模型”時,可用月餅盒、硬紙板、玻璃片等等向學生展示實驗用具;講到種子植物時可多帶幾樣種子觀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學的知識就在身邊運用。
6.多舉例子讓學生更明白。比如講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時,課本上是這樣舉例的: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學生對于“太多”“過多”“十分”“非常”之類的`程度詞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師在講課時把這個例子改為:如果適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場,你放了20xx只將會怎么樣?這樣學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總之,高中生物課的教學,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切具有鮮明的預見性,在課后能將課中的教學行為和相關體驗上升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能根據各種教育現象適時作出適當的反映,從而體現和實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布魯巴赫指出:“反思性實踐是使教師在其職權范圍內,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成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創見的行家的工具”。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2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節課位于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分子與細胞》(必修1)第2章2節,本節內容包括: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三部分,并且與以后涉及的載體蛋白、酶、抗體等知識緊密相關,同時也與《遺傳與進化》(必修2)中基因表達的內容密切相關。因此,蛋白質的內容是學習高中生物課程其他模塊的基礎。本節內容是高中生物非常重要的一節,下面我將對本節第2課時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思路的反思
本節內容涉及到了有機化學的相關知識,所以了解學生的有機化學知識基礎非常重要。而高一新生在初中沒有學過有機化學的內容,高中化學還沒進行到有機化學部分,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有機化學知識不足,要補充有機化學基本概念的講解,避免學生不理解。其次,在教學時結合學生的認知,把人的軀干比作碳原子,兩臂比作氨基(—NH2)和羧基(—COOH),雙腿比作氫原子(—H),每個笑臉比作側鏈基團(R基)進行了教學設計,由于側鏈基團(R基)的不同從而區分不同的'氨基酸,使學生很形象的理解了本節課的重點。又進行了讓的學生手左手持印有(—COOH)的紙張,右手持印有(—NH2)的紙張,現場演示脫水縮合形成多肽的過程,同時結合ppt和板書,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很好的突破了本節的教學難點,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蛋白質功能部分考慮不足,以教師講授為主,造成課堂中教師講授時間過多,留給學生的時間過少。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較好,課堂氣氛活躍,較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學習生物的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時間分配上,教材內容的處理上,板書設計上,學生模擬演示的指導上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1、由于對時間把握不夠準確,脫水縮合及相關計算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但是只用了約一半的時間,剩下蛋白質功能用了接近一半的時間,還有課堂練習時間較少。應該增加脫水縮合及相關計算部分的演示時間和講解時間,增加課堂練習的時間,減少蛋白質功能所用的時間。
2、脫離課本,沒有充分利用好課本資源,過于依賴多媒體和學生演示,沒有指導學生回歸課本,使整節課脫離了課本,不利于學生的課后復習。特別是蛋白質功能部分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蛋白質的功能,避免教師過多講述。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一筆帶過,沒有進行總結歸納。
3、板書設計不夠完善,沒有完整地把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的相關計算公式總結歸納在黑板板書中,板書過于倉促,不夠美觀,而且同學進行演示在講臺上把板書遮住了,這是課前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4、沒有充分發揮學生演示的作用,讓學生扮演氨基酸進行脫水縮合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過程形象生動化,但是參與演示學生太少無法形象地演示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應該讓盡量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讓每個小組展示他們在課前用紙張黏貼好的多肽鏈,這樣可以很直觀的讓學生體驗到氨基酸種類、數目不同,排列順序不同,空間結構不同是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甚至可以讓全班每個小組的多肽鏈鏈接起來可以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1、如何讓一節課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老師成為真正的引導者?
減少教師講授時間,增加學生活動時間很容易做得到,但是這樣學生就真的是有效的主體了嗎,教師要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引導者,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上一個高效的自主學習者呢。
2、如何合理使用多媒體、板書、教具演示等幾種教學手段?
每種手段都它的優點和缺點,如何讓這些手段可以在教學中互補又不相互沖突或重復是每個教師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多媒體容量大,可以播放圖片視頻動畫等,生動直觀,但是一閃即過;板書容量小,但是直觀條理,可以把整節課的內容條理展示,利于課堂小結;教具演示生動直觀,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是課前需要大量的準備時間,可控性稍差。如何根據不同的課程選擇不同的組合是值得深入細致思考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3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陣地,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教師業務素質的體現。
現將本人的反思釋放如下:
第一,對生物學科而言復習時間不夠,需要教師更好的整合教材內容,用有限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對生物一輪復習資料的選擇和使用方法可以做一些有效的調整。
復習內容的調整,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A、加強學科內綜合:這一調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概括、綜合、歸納形成知識鏈,進而構成知識網。例如我們可以將教材知識結構重新組織,分成這樣幾個單元: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和變異,生物與環境。甚至可以以問題的形式組織教材,如生物體是如何構成的?生命活動是怎么進行的?生物與環境有什么關系?親代與子代有什么聯系?等等。
B、加強學科間的聯系。
C、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所謂生物學的熱點,主要是指哪些影響最大、幾乎人所共知的問題,同時也是學生能夠接受的內容,而不是指偏、難、怪的內容。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理論聯系實際則是指將生物學知識與自然現象、生產和生活的實際聯系起來。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
D、加強探索性實驗:如后所述。
對高三的教學內容的拓展宜從上述四個方面著手,切忌超出大綱要求、超出高考內容的范圍、超出新高考試題的難度和知識深度的要求濫加拓展。舉個例子,復習遺傳和變異時,基因的連鎖互換規律就不要涉及,對各種遺傳幾率的計算也要適當控制難度。
第三、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的出發點就是要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教法要靈活多變,要徹底拋棄一講到底、一練到底的教學形式,多采用討論式、引導式、過程式的教學。在學科內綜合的教學中,可多采用引導式教學。例如,復習細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導式,什么是細胞分裂?細胞分裂有哪幾種方式?每一種方式有何特點?細胞分裂對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何意義?細胞分裂與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有何聯系?通過提出問題,創設情景,一步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串成鏈、連成網。在一些跨學科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熱點的內容中可以多采用討論式的教學。在探索性的實驗教學中應多采用過程式的教學。不論采用那種教學方法,我們都要把落腳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說要以發展學生能力為基礎來選擇和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在高三的復習中,尤其要注重學生綜合、分析、識圖、實驗設計和操作、求同存異思維等方面的.能力的發展。因為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會考查到。
所以今后再選擇生物一輪復習資料時應注意:首先,書不能過厚,最好不要超過300頁,否則一輪復習時間過長;其次,每一節后的題量要適中,難題不宜多,綜合性過強的題不應該出現,因為一輪復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把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一輪復習資料的選擇上原本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本該做適當調整,但我在本學年的一輪復習過程中沒有對復習資料做大膽的大量刪減,基本上是除超綱內容外全書挨個過,所以致使復習時間緊張,在以后的高三復習中我會精挑細選適量的練習題,在每一章復習完之后進行一次歸納總結和一次考試,這樣就不會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松緊適度,相信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需要做一定的改進。我除了上習題課以外,其余時間都是從頭講到尾。有些典型例題我在黑板上講過一遍,一段時間后再遇到同一道題,一部分學生覺得從來沒見過,此時我是最受打擊的,每次上課的時候學生不是都睜著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聽的很認真嗎?我們的師生問答不是也都配合的很好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去聽同一備課組老師的課時,我才有了答案,學生一天坐在教室里要聽九節課,并且堂堂課老師都會強調“同學們,注意了,這是重點”如果不提要求,不去找學生的興奮點,他們怎么能夠做到九節課全部都集中精力的去聽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從頭講到尾,對簡單知識點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教材限時解決,對于重、難點知識在講之前先告訴他們:“此重點知識將不再重復講解”,并且設問,在講完之后對之前的設問進行提問,相信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果。
教學效果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的具體體現形式就是學生成績,學生、家長、學校、社會都在問我們老師要成績,所以提高每一節課的課堂效果也就是我們這些戰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們所應該努力尋求的目標,通過對本學年教學工作的深刻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改進,相信以后的教學效果一定會有所提高。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4
第一,對生物學科而言復習時間不夠,需要教師更好的整合教材內容,用有限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生物教材一共三本書,兩本必修,一本選修,高二完成了兩本必修的學習,選修一本書共五章,暑假補課完成了兩章的內容,上學期到11月中旬把選修內容學完開始進入第一輪復習,而其它學科在上學期開學時就直接進入第一輪復習了,我們的一輪復習到本學期4月底結束,整個一輪復習戰線長,內容多,學生容易遺忘,5月一個月進行專題卷和綜合卷的練習,因此時間倉促,效果一般。如果能在3月中旬將一輪復習結束,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進行二輪復習,再用20天的時間進行綜合復習,我想效果會更好一些。
第二,對生物一輪復習資料的選擇和使用方法可以做一些有效的調整。本學期的生物一輪復習資料選擇的是衡水中學出的《高考調研》,全書共420頁,該書的優點是:
1、含蓋的知識點全。
2、考綱知識列的細、全、明了。
3、將選修內容安排到相關聯的必修章節中去,便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系統整合。
該書的缺點是:
1、個別練習題和例題超綱。
2、每一節后的練習量過大。
3、每一章前的知識網絡圖不夠細,不夠全。
所以今后再選擇生物一輪復習資料時應注意:首先,書不能過厚,最好不要超過300頁,否則一輪復習時間過長;其次,每一節后的題量要適中,難題不宜多,綜合性過強的題不應該出現,因為一輪復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把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一輪復習資料的選擇上原本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本該做適當調整,但我在本學年的一輪復習過程中沒有對復習資料做大膽的大量刪減,基本上是除超綱內容外全書挨個過,所以致使復習時間緊張,在以后的高三復習中我會精挑細選適量的練習題,在每一章復習完之后進行一次歸納總結和一次考試,這樣就不會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松緊適度,相信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需要做一定的改進。我除了上習題課以外,其余時間都是從頭講到尾。有些典型例題我在黑板上講過一遍,一段時間后再遇到同一道題,一部分學生覺得從來沒見過,此時我是最受打擊的,每次上課的時候學生不是都睜著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聽的很認真嗎?我們的師生問答不是也都配合的很好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去聽同一備課組老師的課時,我才有了答案,學生一天坐在教室里要聽九節課,并且堂堂課老師都會強調“同學們,注意了,這是重點”如果不提要求,不去找學生的興奮點,他們怎么能夠做到九節課全部都集中精力的去聽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從頭講到尾,對簡單知識點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教材限時解決,對于重、難點知識在講之前先告訴他們:“此重點知識將不再重復講解”,并且設問,在講完之后對之前的設問進行提問,相信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果。
教學效果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的具體體現形式就是學生成績,學生、家長、學校、社會都在問我們老師要成績,所以提高每一節課的課堂效果也就是我們這些戰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們所應該努力尋求的目標,通過對本學年教學工作的深刻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改進,相信以后的教學效果一定會有所提高。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
核心提示:《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考查內容主要是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方法和原理,考試要求等級為a級。本節知識是新版選修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識,在江蘇省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出現的較少,常結合DNA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一起考...
《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考查內容主要是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方法和原理,考試要求等級為a級。本節知識是新版選修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識,在江蘇省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出現的較少,常結合DNA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一起考查,因此仍然不能忽略本講知識。
在本節知識中,首先將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作為重點復習內容。由于本節涉及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講,比較陌生,而且難度較大,所以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熟悉到陌生的原則進行復習。我先和學生一起復習了比較簡單的透析法的原理和操作,學生的接受度很高。接下來復習了比較復雜的`電泳法,主要是從原理的層次進行理解,而對具體的操作則不作要求。然后復習了學生最為陌生的凝膠色譜法,借助于凝膠色譜柱的示意圖,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接著以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來應用和鞏固上述三種方法。首先從選材的角度比較了DNA的提取和蛋白質的提取的差異,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處理樣品將血紅蛋白釋放出來,并進行粗分離,最后再引導學生分析如何利用已學的方法將血紅蛋白與其他蛋白質的混合溶液進行純化,并進行血紅蛋白的純度鑒定。在該實驗的復習中通過層層設問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每一個步驟為什么要這么做,從而使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教學效果比起死記硬背要好得多。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6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作為一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扎實嚴謹聯系實際
1扎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系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1方法科學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的科學方法。
2靈活多變
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征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扎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7
【關鍵詞】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學
一反思性教學的背景
自從20xx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在廣東、山東等省份開展以來,近幾年逐漸在全國普通高中展開。新課程的實施,盡管對廣大教師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培訓,但是如何把握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教學目標,進行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很多生物教師還是措手不及,如何去“教”、怎樣“教好”呈現出的問題不少。因為教材理念和教材形式都發生了變化,有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還是抱著懷疑和觀望的態度。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付新課程,致使新課程在實際操作方面走了樣。這些做法是受教師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性思維方式支配,最終認為新課程改革還不如不改。教師的這種習慣性思維往往以觀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師的頭腦中,正是所謂的穿新鞋、走老路。
心理學和教育學界對教師日常教學的個人化教學理論稱之為教師的“內隱理論”。即教師的習慣性思維以觀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師頭腦中,它類似某種教育理論又不具備科學理論的基本規范,但卻在支配著教師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教學。內隱理論并非直接受教育理論的啟示,而更多是源于教師的生活經驗、教學經驗的自我解釋,只是教師個體的某種行動理論、生活理論或實踐理論,內隱理論是粗糙的、零碎的、不確定的,它常使教學呈現不穩定性的沖動。
改變教師的習慣性思維,使其通過不斷反思、調整、提高,盡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及目標,還需要反思性教學。
二反思性教學的內涵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的反思。不同的學者從各自的立場出發,用不同的詞匯去表述、理解和詮釋與教學有關的反思的含義,表現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反思性教學內容的指向不同。
有的學者認為教學反思是一種批判思維活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以及學校教育、教學行為背后的更廣泛的社會歷史、倫理道德意義上的思考(即批判水平的反思)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還有的認為教學反思是一種協作活動,是由講課教師和聽課教師在一起,針對課堂教學中閃現的教學亮點、獨特的方法和暴露出的`不合理的設計等共同進行回顧,通過分析、研究、探討,達到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整體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研活動。
筆者認為教學反思是教師教育、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始終。具體地說,教學反思是教師為了實現有效的教育、教學,在教師教學反思傾向的支持下,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背后的理論、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而在思考過程中,能夠發現、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并積極尋找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反思性教學的意義
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課程改革就是要從根本上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考試和評價制度。要完成教學存在的種種問題的突破,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就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對于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利于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開展反思性教學與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研究,有助于社會各界形成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共識,反思型教師能夠學會批判性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能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借助反思不斷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滿足了教師專業化的基本要求。通過探討教師反思的本質、過程、方法,分析影響教師反思的因素,有助于培養教師的反思性教學行為,有助于教師認清并克服反思行為的障礙,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反思性教學無論是從初衷還是歸宿來說,都是教師主體的積極自我審視行為,以達到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實現專業化成長。這正是反思性教學的現實價值所在。
2.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開展反思性教學有助于教師教育的發展,豐富教師教育的內容,加強對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教學生學會反思,以達到不僅培養教師如何“學會教學”,即教學方式的改變,而且也達到教會讓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即學習方式的改變的目的。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工作,通過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也得到發展。當然,教師自身發展又進一步促進學生發展,兩者是統一的。不論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還是教師個人的成長,反思性教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利于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
開展反思性教學有助于培養教師課程開發能力,促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尤其是在開發校本課程過程中,教師的反思能促進教師獨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開展反思性教學可以豐富我國的教學理論,為教學理論向縱深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同時也為我國的教師教育理論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為有益的補充。
四反思性教學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反思可以發生在教學實踐前,即反思集中于課前對課堂教學的計劃、組織、安排對學生的實際水平接受程度和喜歡程度的思考上;反思還可以發生在教學實踐中,即反思集中于實施教學過程,對意想不到的問題做出思考、判斷,及時調整教學;反思也可以發生在教學實踐后,即反思集中于對課堂教學整個過程的思考。反思活動的產生同樣應用于生物教學實踐中,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于生物反思性教學進行了探索和研究,鑒于對平時積累教學經驗進行了整理,總結出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1.課前的前瞻性反思
課前的反思包括對生物學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等的反思。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其中具體包括:(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理念;(2)“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3)“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理念。
教學設計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顧教學設計情況,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不合理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進行改革,重新設計教學方案。生物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它特有的能力培養體系和思維方式,這決定了反思內容帶有鮮明的學科特點。
2.課中的監控性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得失、成敗都可成為反思的對象。可以反思教學定位、反思教學設計、反思教學效果、反思教學得與失、成與敗的原因、反思教學智慧。因此,一個成功的生物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反思、不斷成熟的過程。
3.課后的批判性反思
課后的批判性反思要注重與課中反思相結合,它是通過教學后記的方式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所進行的反思。要正確看待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即便是再成功的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使之成為以后教學的教訓,避免失誤的再次發生。比如包括對教學內容的繁簡合理性、教學時間安排、教學設計可操作性的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對自己的教學的成功之處進行反思,把其作為教學經驗加以吸收,并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運用。其實很多課堂上的得意之作,都是在課堂上偶現的靈感、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所以教師在課后應及時追思回憶并記載下來,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運用。
五結束語
本文的研究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目的是通過整理本人教學實踐中對生物教學反思真實的操作過程,理清自己關于生物反思性教學的思路,為今后進一步進行更合理的反思性教學提供支持。同時也希望通過本文為其他教師進行生物反思性教學提供可供借鑒的地方,迅速成長為研究型教師,以適應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6
[2]盧真金.反思性教學及其歷史發展[J].全球教育展望,20xx(02)
[3]高凌飚、李娘輝.生物教學與學業評價[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8
回顧本學期高三復習教學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復習方向:與高考命題思路及范圍較好地保持了一致。體現在主干知識復習范圍及深度及實驗題型把握準確,復習知識內容有四分之三時間用到與高考試題接軌的方面。
二、復習的指導思想和依據:高考說明,生物學教學大綱,生物課程標準,高中生物必修、選修課本。
三、復習內容:
1、認真復習基礎知識。生物知識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基礎不牢,反應遲鈍。復習中,把課本梳理一遍,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基本的實驗原理、操作、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
2、系統整理所學知識。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認真分析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查找試題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對知識進行網絡整理,建立起知識體系,通過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再現知識,讓知識在大腦中形成聯系,進一步督促學生去理解知識,加強審題,提高正確率,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3、精練精講,注重解題策略。制定解題方案,明確解題思路。考試題目中,容易題、中等題占3/4,較難題僅占1/4,平時練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復習計劃,基礎好的.同學,可做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題目,爭取拿高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以基本題目的練習為主,保證不丟基本分。領略解題技巧,尋求正確的解題策略。
4、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復習中應時刻關注學習社會、生活熱點問題,尋找與生物知識的切入點,掌握好銜接,熟悉情景,在解題的時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和解決新情景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芯片、生態農業、以及瘋牛病、口蹄疫等。
四、復習策略:
1、進行小組討論。通過討論,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并且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布置分層作業。老師在設計作業題時,應遵循“三性”即針對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則。針對性就是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選擇那些學生易錯而又能突出教學目標的題目;量力性就是作業題的難易度要適中,數量要適宜,估算過學生的努力,在規定時間內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過少;典型性就是題目要有代表性和層次性,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
五、復習缺陷:
1、復習進度把握不準,速度較慢,導致與外校聯考內容不統一,影響學生的成績,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2、補缺補差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9
摘要:分層教學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實施分層教學不僅挑戰教師的耐心、心理承受能力、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還挑戰相關部門對學生和學校的評價方式。因此,要落實分層教學,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也要不斷更新觀念。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xx)12-0350-240
近年來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我校屬于偏遠地區學校,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學生個體間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逐漸增大。仍采用傳統的“齊步走”方式進行授課,對班級內的中等生可能是適合的,但是會嚴重阻礙班內優生和后進生的發展。優秀生“吃不飽”,而后進生“吃不消”,結果導致尖子生冒不出,差生又跟不上。為落實我校“給每個學生以希望,讓每一個體都發展”的辦學理念,近幾年來我校生物備課組嘗試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經過幾年的嘗試,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分層教學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挑戰教師的耐心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分層教學的基礎,學生分層的客觀科學性,直接關系到分層教學目標及其效果的實現。因此,實施分層教學前教師要充分掌握學情,不僅要記住所教的每位學生的姓名,還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習慣和知識儲備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更為合理的分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課外作業的完成情況及測試成績等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每位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尤其是后進生,使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可見,要做好分層教學,教師就要投入更多的課余時間,付出更大的耐心,關注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多交流,和學生做朋友,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心理狀況。
二、挑戰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實施分層教學就要做好備課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及作業分層,教師作為分層教學的策劃者和組織者,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要認真學習和貫徹新課改的精神,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改變學生對生物知識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其次,分層備課是分層教學的前提,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以及高考大綱。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要求,結合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針對各個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進而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生物科學知識,又要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再次,授課分層是關鍵。實施分層授課,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對所授課程的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了如指掌,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針對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很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夠沉著應對由于分層教學而導致課堂上發生的突發事件。最后,分層練習要精心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練習,既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合”,又要有促優、補差性質的“分”,同一練習內容,可分層要求。既要有提升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適合中等水平學生的練習鞏固題,還要有落實基礎知識的簡單練習,使各層次學生在課堂練習過程中都有事可做。可見,要實施分層教學,不僅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還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在備課上要多花時間,多下工夫,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三、挑戰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實施分層教學首先要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識儲備以及學習潛力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分層。這種人為地把學生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會讓后進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造成學習上的消極態度。課堂分層授課,課后分層練習,會讓部分學生感覺自己常常受到教師的冷落和歧視,得不到信任,久而久之,他們喪失了進取心和勇氣,甚至自暴自棄,還有可能產生對優生的仇恨心理,對優生偶然一次失敗,幸災樂禍,甚至惡語中傷。優秀的“尖子生”課堂上反應速度快,理解能力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常會得到教師的信任,教師總認為他們不會出現什么大問題。但是,筆者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優生把自己擺得過高,偏向對疑難問題的鉆研,不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解決較簡單問題時“眼高手低”。可見,在分層教學中要實現各層次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還應積極組織各種能夠促進學生團結、增強凝聚力的課外活動,給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機會,淡化學生之間的排他心理。
四、挑戰相關部門對學生和學校的評價方式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實施分層評價就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給每個學生都提供表現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體驗學習生物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但是,高考制度作為教育評價方式的帶頭大哥,仍然是靠成績說話,一考定終身,因此社會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仍以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依據,最終學校也只能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業水平的主要依據。目前來說,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由于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而得不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的認可,不能大范圍推廣。教師只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部分班級逐步嘗試分層評價,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朝暉.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教育,20xx(10).
[2]張孝軍,李莉.論分層教學模式的負面影響[J].教學與管理,20xx(1).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0
一、 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作為一名新老師,在知識上無疑與老教師存在很大的差距,教材挖掘還不夠深,在教學中,不能做到,把課本知識進行有效的前后 聯系,教材重難點把握不到位,教學計劃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需進一步提高。
2、學情上,還不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還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生易錯的地方,和較難懂的地方。
3、課堂學生管理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還有老教師的威嚴,還不能很好的處理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教育教學機智能力較弱。
4、對于前面的學生關注不夠,導致所教班級的高分人數很少。
二、針對本身的一些不足,我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1、備課
課堂教學效果是否理想和備課有著莫大的關系,作為一名新教師,備好課是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關鍵。初來乍到的我生怕自己的課備不好,上的去講臺卻下不來。所以我都提前進行備課,并把課件仔細的看兩遍,并慢慢學會,按著自己的思路來修改課件。
2、多聽老教師的課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知道必須要多聽一下老教師的課,所以我堅持聽課,有時自己每課時,晚上也去聽老教師的課,在聽課過程中,我看清了個老師授課的思路,并積極思考,形成自己的授課思路。
3、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教師們最容易忽略的一個環節。在每次講完課以后,我都要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進行思考,然后找到更合理、更能讓學生接受的教法和學法,對教案進行改進。 并認真填寫導學案上教學反思。
4、了解學情
每次上完課,我都會找幾個同學詢問一下他們對這節課的認識,哪些地方不懂,哪些地方聽懂了,這樣可以根據他們的意見,即時改進講課的思路和方法,探究能讓他們聽懂的更好的思路。
三、今后教學計劃和改進措施
1、按照課程標準準備好課,上好課。提高課堂效率,加強鞏固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嚴格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盡量做到學生人人參與,杜絕學生出現上課睡覺,開小差的'現象。在備課中要全面,注重知識連貫,章節聯系,學科聯系。
2、多聽老教師的課,多研究課標,同時多做歷年高考題,這樣能迅速把握重點、難點和常考點。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計劃。
3、學情上,要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掌握學生易錯的地方,和較難懂的地方。
4、課堂對學生管理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提高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提高教育機智。
5、進一步加強對優生的個輔,爭取下次班級的優生人數有一定的突破。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1
一、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存在偏差
國家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 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1],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 最初的闡述。
與此相適應,我國生物課程標準結合學科自身特色,將中學生物課程目標表述為課程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其中具體目標從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能力這“三維”三分別進行設定的。
上述兩種“三維”都是在課程目標層次做出的闡述。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層次的“三維”,《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將“對具體內容標準的表述所用的動詞分別指向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并且分為不同的層次”[2],這表明生物教學目標也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設定。通過“三維教學目標”的完成最終達到課程目標地“三維”。
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部分教師錯誤地理解“三維教學目標”為一堂課的硬性指標。教學目標是對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在擬定具體教學目標時,“要依據生物課程標準中相應的內容標準,并充分考慮到具體教學內容和任務的特點。”[3]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同時包含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比如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細胞中的無機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細胞增殖”等內容只有知識性學習目標和技能型學習目標,沒有情感性學習目標。所以,針對這些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需針對前知識性和技能性的學習目標進行設計,不必為了涉獵所有目標而牽強地給學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二,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致使教學效果不顯著。例如,在講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一節內容時,除了要達到知識性學習目標和技能型學習目標外,本節內容還應向學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但大多數教師在本節內容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時,都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本相關材料,最后讓學生思考轉基因的安全性。但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有限的資料并不能全面的看待轉基因的安全問題。
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所要滲透給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網絡、媒體等資源開發新的課堂教學資源,同時讓學生自己去搜集資料,最后讓學生以辯論或小組匯報展示的形式再深入學習這部分內容,從而達到對轉基因安全的全面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達到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獨立思考等能力。這種教學設計會比生搬硬套的教學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二、對素質教育提出的培養目標理解片面
素質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目標,中學生物的課程目標也以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來與此相對應,最后將課程目標細化到教學目標進行落實和完成。但是,當這些目標都達到后,學生是否就真正的'具備了素質教育所期望的能力?結果不得而知。深入分析,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的實質在于提升學生素質,讓學生具備生存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一節內容后,達到了知識性目標要求的“說出葉綠素種類和作用;說出葉綠體結構和功能;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說出光合作用原理;簡述化能合成作用”[4],也達到了技能性目標要求的“嘗試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4],也達到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研究科學家對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過程,使認同科學是在不斷觀察、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態度”[5]的要求。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所掌握的是三個方面分散的能力與素質,基于讓學生具備生存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的要求,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此,而是應該進一步給學生時間與空間來應用課堂所學,所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還缺少讓學生在實踐中驗證和鞏固所學,最終通過實踐來整合三種分散能力的環節。
學生只有將學到的分散的能力進行綜合的運用和實踐,最終才能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能力或素質,在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外化為強大的生存能力,獨自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學不應該僅停留在三大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應幫助學生整合所學知識與能力,同時盡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應用課堂所學,才能達到素質教學目標的實質要求。
三、教師不能恰當的運用教學模式和教學原則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即是創新教育。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當前中學生物教學中大多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采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并輔以啟發性教學原則。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一些教師存在著諸多誤區:
第一,部分教師未充分考慮學情,所選教學內容偏難。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部分與所探究內容相關的知識而進行的教學模式。而部分教師在選擇探究內容時,未充分考慮學情,所選探究內容偏難,導致學生不能自主進行探究,既影響教師的教,也影響學生的學,不能很好地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師應精準把握每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條件,在全面分析知識內容和學生學情的情況下,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進行教學。
第二,部分教師創設的探究情景存在局限性。探究式教學模式一般要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探究過程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植物激素生長素的發現”一節內容時,教師多以語言描述創設情境,結合圖片展示讓學生發現問題,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對學生的思考和理解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創設的情境和提供的圖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將創設的情境變為真實的情境,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用自家的植物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增加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真實的了解問題,既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知識,也能幫助學生將該問題的探究過程內化為自己的一套方法或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
第三,部分教師片面地理解啟發式教學原則。啟發式教學原則不是簡單的提問題,也不是提簡單的問題。《論語》和《學記》給啟發式教學原則做出了最恰當的解釋。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為心求通而未得之,即心里想想明白,但又想不通,“悱”為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即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教師要在學生這些理解的關鍵知識給予啟發即可,不必對一些瑣碎淺顯的陳述性知識進行提問。
除了在學生思維的關鍵點啟發之外,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即《學記》里提到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引導學生學,但不牽著學生走;鼓勵學生學,但不壓抑學生個性;啟發學生拓展思維,但不替學生做出結論。
四、忽視環境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談及教育,必定涉及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教師、學生、環境(其中環境可以分為教育環境及社會環境)。目前提出的促進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大致涉及改革教學方法和創新學習方法兩個方面,在改革教學方法方面以“生物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6]、“課堂教學要設法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方法和媒體”[7]等措施為主,在創新學習方法方面以“一要指導自學,二要指導觀察分析、三要指導實驗、四要指導抽象概括”[7]幾個角度為主。但無論是改革教學方法還是創新學習方法,大多是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作為出發點,忽視了環境對于教育的影響。
一方面,教育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對實施素質教育有一定的限制。生物學是一門涉及面非常廣的自然科學,課本里的有些內容在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無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生的體驗減少,與之相對應,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和掌握或許就不會特別深入。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環境的限制,學生學到的一些知識無法得到實踐和驗證,這些知識也就不能很好地內化為自身的能力或素養,這也給素質教育帶來一定的局限。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已開展素質教育二十余年,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落實,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不斷探索、總結、反思和改進,探索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最終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2
教學反思的理論依據,教育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接受知識的過程;教學是支持建構知識而不是灌輸知識的過程。這一理論遷移到教師的專業學習中,無論是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都是建立在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之上。而反思性教學實踐的過程完全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觀,也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有很多,筆者有意識地對生物教育理念、課堂教學設計、課后回顧以及學生評價這四個層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嘗試,在具體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一)教學理念反思
生物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當我們進行教育或教學反思的時候,不僅要對我們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學行為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對支配這些教育或教學行為的潛在的教育觀念進行重新認識。教師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學問題,而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學生身上的課程資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僅僅為了分數?即教師也需要對自己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評價觀的反思?從根本上說是對自己教育價值觀的反思。只有這樣,教師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觀念不斷更新與發展。
反思案例Ⅰ:《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驗證實驗》的教學反思
(1)教師出示一片葉子,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讓學生觀察。問: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在這一實驗中起什么作用?學生回答。
(2)教師演示將這一葉片放入沸酒精中脫色,后分別滴加等量的碘酒,讓學生觀察現象。問:為何要放入沸酒精中脫色?學生回答。
(3) 根據淀粉遇碘變藍色這一性質可知葉片中存在淀粉,接著問學生:為何一半葉片變藍色而另一半葉片不變藍色?學生回答。然后啟發學生:葉片在光照之前要進行如何處理,其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
(4)小結后反饋練習
課案分析:本課從教學理念上看似乎達成了師生互動的效果,學生的思維活動、視覺感官等充分地被調動和活躍起來,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到位。但學生的興趣、動手探究能力、聯系實際能力、學會觀察能力等生物素養方面的培養是很不到位的。這是因為這堂課從一開始在理念上就發生了偏差。
反思一:讓學生落實書上的知識點,而沒有真正從培養學生生物素養、探究能力上下功夫。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素養的學生呢?
反思二:僅僅從演示實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嗎?老師設計好的問題確實是學生要探究和想反問的嗎?是教師領著學生學還是指導學生學呢?從提高學生觀察、發問和興趣及進一步探究方面還應落實和整改哪些內容?
反思三:學生只掌握了知識點就可以了嗎?從培養探究能力角度看,老師是否把演示實驗改成學生自主探究教學,充分讓學生動手和觀察,觀察后讓學生自己來產生疑問,而不是老師來提問題,然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適當提煉幾個有價值的,針對重點知識進行引導和點撥。而不是馬上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獲取知識。
針對上述反思點,筆者把它提交到生物組里讓大家討論得出整改辦法。首先筆者讓幾位學生來做這個實驗,并用錄像記錄他們實驗的全部過程,后在課堂中播放給學生觀看,用多媒體的錄像抓住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思維火花一觸即發。讓學生根據所看錄像,然后通過二個創新實驗來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驗證實驗。
探究實驗1:葉片為何事先要暗處理?(讓學生通過對比實驗得出結論:為了消耗淀粉。)
探究實驗2:淀粉是怎樣形成的?(首先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實驗設計:學生分組設計實驗,組長匯報實驗設計方案,教師給予科學分析與評價,最后得出最佳實驗方案。
學生通過討論、探究得出淀粉的形成過程,教師分析、講評。最后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
課后體會:學生的問題全面而細致,從觀察中得來,這些問題是他們自己想探究的,而不是被動的思考。從知識的生成角度看,教會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動手實驗,查找資料等方法,從根本上教會學生認知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啟動學生的思維,激活潛在的創新意識。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創新,在創新中使知識進一步升華和鞏固。
每當上課后,從理念的角度進行反思,對照探究性學習的原則,新教學理念不斷地提煉精華,彌補不足,從教學理念上不斷總結、升華,根據教學理念選用不同形式,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優秀教師。
(二)課堂模式反思
課堂教學設計首先要分析學生的心理、已具備的科學知識、相關的技能,這樣設計才有可能會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對教學過程的課堂效果才更有可預見性。
怎樣利用課程資源?課堂要實現目標需要哪些資源?課程目標與資源方面怎樣架設橋梁才能更好地達成效果?如案例Ⅱ怎樣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來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可用學校及社區圖書館等拓展學生的視野,走出課堂,走向實際生活,從而來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
最后,我想說的是: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教書育人,記錄教育現象、思考教育問題,體會教育感受,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風尚。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3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全新的課程理念,新的課程標準,為新一輪課程實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我校新課程實施已半個多學期,在這過程中體驗到了新課程改革的種種酸甜苦辣,下面就談談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心得與反思。
1、轉變教學觀念,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本著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通過全組教師參與式的研討,運用課改的理念,對課例進行分析、模仿、借鑒,從中領悟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啟迪自己的課堂教學,加強集體備課,取得共識,發揮群體效應,全面挖掘教材,探討教學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間互相聽課,課后及時組織評課,傾聽教師的意見。通過聽課、交談等途徑將教師一些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梳理、小結。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
2、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合理地開發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具有基礎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特征,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最大的變化是呈現形式上的變化,每章節由章首頁、若干節、本節小結和自我檢測四個部分組成。每節由問題探究、正文、旁欄、練習四個版塊組成,旁欄又安排了“相關信息”、“知識鏈接”。每節課均以“問題探究”開始,通過觀察圖片、創設情景、討論問題進行課堂導入,這些情景、問題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導課堂內容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手段,發揮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本節聚焦”是一節課的具體學習目標;“相關信息”是對正文主欄內容的補充和延伸。“知識鏈接”是不同章節的前后呼應,形成概念間的邏輯聯系。對正文中的“資料分析”(或資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與討論”多采用自主學習、探究和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操作、去試驗,從而對知識進行歸納形成概念,得出結論。每章節后面都編排了些習題,這些課后練習和章檢測題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與生活實際聯系的練習題,特別是增加一些活題,如技能應用、拓展題,有一定難度,既有思維拓展,也有知識用,還有某些科學探究技能的訓練等。對于這類習題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各自的觀點,再由學生進行相互評價,最后由老師加以點評,從而使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組織好探究性學習,促進能力的發展
《分子與細胞》中有四個探究性實驗,這些探究活動改變傳統注入式或啟發式,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一開始對于這些沒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動,我們確實很是費了腦筋。怎樣開展這樣的課程,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學生的能力有限,結果定是一片混亂、一無所獲;還是像傳統驗證性實驗一樣給個經典的套路,直接告訴答案,死記硬背下來?那樣的話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這些課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經過我們備課組的共同探討,我們對探究性實驗采取兩種手段:1、設置恰當的問題情景,引發有價值的課堂交流。2、營造復合型、多元化的課堂交流氛圍。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資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通過這些現象和知識點的聯系,從而提出問題。學生對生活的問題很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問題的答案,有了問題之后老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搜集資料或者設計探究方案,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4、多元化地評價學生
新課改對學生的評價不在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而是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經過備課組的多次研究,本學期我們的評價內容包括模塊考試、單元測試、實驗技能和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課后作業、課堂表現)。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4
我認為,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更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2.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并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后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4.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并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么。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么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5教學課后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總之,教師要努力調整課堂結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天地。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我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的教學體會與各位同仁探討。
1.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并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么。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么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2.反思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內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特別是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聲情并茂的錄音,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情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產生鼓舞人心的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愿望和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沖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借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沖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1)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系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于教師來說,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于提出問題由于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于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3)創設問題情況,激發提問興趣。(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4.實行探究式教學
新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等。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該加強探究式教學,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愿意探究的問題材料作為新課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內容,以圖片、文本文件為載體,以教師引導、學生講解、自主討論和辯論等為主要學習方式,暢通課堂內師生、生生、生本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師充當指導者、協調者的導師角色,適當控制學習探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學生創新思維。通過學生對外界繁雜信息的獲取、處理、交流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習的生物科學技術可能應用價值的理解,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活躍課堂氣氛。
5.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學時間,所以應該合理安排,選擇有利于點撥的內容自學。每節教材的前言和對某些現象或過程的描述由教師講解較好,并適當增刪內容,力求做到生動,富有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起到對自學內容的引導作用。而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一般由學生獨立閱讀,自己得出準確答案。對于重點的知識,難點或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盡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以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一課,重點知識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及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系。教學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涉及很多生物化學知識,比較抽象,主要由教師講解,而"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系"由學生自學,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本,列出各種疾病,然后小組討論,用剛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并提出預防措施。如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長期素食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減肥等等。這樣經過學生的閱讀討論,既解決了重點問題,又突破了"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的過程"這一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1、重感悟,輕分析。
“生物”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學《中國的牛》時,我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感悟上,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聯想到所學的有關別牛的精神和我們人進行對比,盡量把時間留給學生。
2、重精神,輕應用。
生物是鑒賞的,也是人文的:生物課堂教學也應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奠定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為根本。適量地進行專題訓練與輔導是不可少的,但不能僅僅以考試為中心,以分數為準繩來進行生物教學,更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比如在教學《提醒幸福》時,我在完成了字、詞、句的重點教學后,然后又進行了拓展,給學生補充了《我的五樣》,讓學生從不同的文章中去領會作者。學會欣賞和感悟。
另外,課堂教學不能僅限于課本文本內容的講解,應重視知識的相關拓展和遷移訓練,尤其是生物學科的學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為新教師,我覺得聽課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師取長補短,聽其他老師的課給了我受用不盡的知識和財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聽課讓我通過認識他人,審視自己,得到了改變和提高。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學生就像工廠加工的產品,學生的學習質量決定了一個教師教學行為的成敗,體現了一個學校的優劣。學生才是教學工作的生命線。針對生物學科,有不少學生的學習觀念仍未改變,認為聽與不聽一個樣,考試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會比別人差多少,帶著興趣學的學生并不多,學習觀念的落后與偏頗導致學生閱讀量太少,知識面太窄,基礎知識相當匱乏,出現許多錯別字、錯用詞語現象,一遇到仿寫句子等題就束手無策,作文寫作立意不新穎,主題不突出,內容太膚淺,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作為老師應負一定的責任,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態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專業水準以及教學藝術,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02
高中生物的教學反思06-26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2
[精選]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4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熱】01-22
【精】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3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推薦】06-13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熱門】06-13
【推薦】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3
【熱門】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