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進行高中數學教學反思
數學課堂進行教學反思一
一、教學觀念上反思
課改,首先更新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理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懂得還不等于己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識,還必須思考。”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教師,長期以來已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也過分強調了教師的傳承作用,思想上把學生看做消極的知識容器,單純地填鴨式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結果事倍功半。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引導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經過猜疑、嘗試、探索、失敗,進而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學!所以,現在教師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基于對學生的觀察和談話,“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迷茫的學生,“適度”地根據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類型知識選擇引導的方法和技巧。
二、關注初高中銜接問題
初教高一時,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識難度、廣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這種巨大的差異,使剛從初中升到高中的學生一下子無從適應,數學成績出現嚴重的滑坡,總感數學難學,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學生不適應這樣的變化,又沒有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數學知識,不能適應高中的數學教學,于是在學習能力有差異的情況下而出現了成績分化,學習情緒急降。作為教師應特別關注此時的銜接,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學了哪些內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內容在高中階段還要繼續學習等等,注意初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銜接,重視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適應性能力,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激發學生主動的學習動機,加強學法指導,引導學生閱讀、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鉆研的意識。
三、教學過程中反思
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發展學生智力的過程,又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一起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波利亞曾說:“教師講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萬倍的是學生想了些什么,學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于“系統地給學生發現事物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反思“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數學課堂進行教學反思二
1、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可以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選擇例題時,例題最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準備一堂課時,通常是將一節或一章的題目先做完,再結合近幾年的高考題型和本節的知識內容選擇相關題目,往往每節課都涉及好幾種題型。
3、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40分鐘的內容在35分鐘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4、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
數學課堂進行教學反思三
一、要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師生互動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教師的作用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因此教師也常常被稱作教書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多數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新課標著重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強調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創造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達到這樣的培養目標,教師就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角色,變知識傳授者為課堂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
二、改革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想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進行教學方式的改變,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而不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強調教師的作用,一節課四十五分鐘全是教師一個人在表演,教師表演完了課堂也就結束了,學生毫無機會進行思考和練習,這種教學方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因為沒有親身實戰練習所以對知識的掌握就不會牢固。俗話說“實踐出真知”,有詩句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都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教學也是如此。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采用一些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方法,如:探究式學習、討論式學習、啟發式學習等等,總之要以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課堂上將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這對教師固然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是教師只要以此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三、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實現教學相長
教學活動其實是一種雙向的互動過程,是一種信息互相反饋的過程。教師首先應該了解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活動的方案設計。現在有的地方進行教改提倡教師寫學案,這其實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習過程的體現。教師的教應該圍繞學生的學進行教,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輕松、寬容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時間與空間,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構建知識,訓練技能,領會數學思想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消除學生過分依賴老師講授的被動學習狀態,最終達到教與學活動和諧統一的發展。
【教師如何進行高中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反思范文07-30
淺談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反思論文09-19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篇10-16
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04-28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01-13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08-10
期中考后,老師們該如何進行教學反思?01-15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之二》教學反思范文01-06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熱門】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