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初中地理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
在這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能從圖上判斷出這幅圖是屬于南極圖還是北極圖,它的位置、范圍、周圍海洋和陸地等這部分不是太難,學生都能順利掌握。南北極地區判斷方向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因為它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還要結合曾經學過的地圖知識和地球知識來認識,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綜合的體現學生讀圖能力的內容。然后我讓學生先從南極圖開始,先認識經緯線,然后讓學生通過想象在南極點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并用地球儀作直觀顯示,得出在南極點上空是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那么,順著地球自轉的?
這節課成功之處在于把地球知識和地圖知識系統地通過南北極圖來加以綜合,并結合特殊的南北極地圖重新認識經度和緯度,以及如何判斷極點地區的地圖方向,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在地圖上識別地理事物的能力。判讀極地地區的方向,記住“看清極點定南北,分清自轉定東西,北逆南順不能忘”。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地方設計的還不夠細致,如在方向的判斷上,在地圖上還存在一個距離遠近的問題,要讓學生注意一定要選擇距離最近的兩點來判斷。總的.來說,整堂課有些“趕”,學生討論還是在老師設置的框內,思維得不到發揮和擴展,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還有些差距,還是有老思想,感覺一堂完美的課應完成教師預設的所有內容,沒有深入展開。這些將是我以后改進的方向。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與以往教學相比,八年級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分化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基礎仍然要重視,尤其是知識積累;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讀圖學習的“度”很難把握;自學方面應該不拘形式的說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同時向中考靠近。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新知識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在摸索中前進,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和活動習題,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參加了國培學習后卻不斷地發現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堂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新課改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圖例、嘗試分析、課后評價,學生怎會對地理感興趣呢?如何穿越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以往教學模式,突破新天地。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3
一、八年級地理學科教學目的要求
學習地理主要是掌握學科知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懂得自學地理的方法,教會學生閱讀地圖,并熟悉它們,為學生今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初中地理第四冊主要從中國區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實材料,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的居民,如何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生產和促進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地區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同時還要復習前三冊書本以迎接小中考。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八年級兩個教學班共有學生約80人,由于學生來源層次不同,知識面有的窄有的寬,對外界了解多少不一,給學生學習地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從上學期統測來看,教學成績仍不夠理想,還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針對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認真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緊學習大綱,貫徹大綱,進一步轉變觀念,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對教材的研究,解決問題,深化教學改革。
2、加緊對教師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做到認真備課,因材施教,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傳授知識和技能。
3、加快教學方法研究,在教學中認真吸收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大膽嘗試,加以變通,并從理論的角度,加以深華。
4、加快教學手段革新,教學中繼承和發展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合理部分,利用學校語音室教學手段于教學。
四、取得的成績
一方面針對近年來地理統考試題的研究、分析,及時組織復習,先后模擬測試3次,估計平均分在26分左右。一部分學生最后中考取得了好成績。另一方面我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給予了極大幫助,特別是兩位班主任耐心做學生思想工作,才使學生成績得以提高。
五、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本學期由于時間短,與以往相比學生又不上晚自習,再學習一冊新書,致使復習時間非常短,專題訓練題學生訓練少些。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對小中考還不夠重視,認為分值低無所謂,所以學習態度不認真,導致兩極分化嚴重,同時給教學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六、今后的努力目標
今后的教學工作,應以素質教育為突破點,培養學生技能。力爭在學年小中考中平均分30分以上,力爭第一名,及格率100%以上,杜絕不及格。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4
本課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學中,以“亞洲”為例,引導學生說出了亞洲的東、西、南、北各是什么,注重了學法指導,然后讓孩子們合作說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后,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自制世界地圖,這節課的難點就在快樂中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益。
在課前我搜集了許多圖片,讓學生在課堂上借助課件更好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知識,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不僅如此,我還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了一些有關大洲和大洋的資料,初步培養學生的搜集資料的能力,在課堂上,我向學生們推薦了“世界地理頻道”網站,給他們提供更好更多的資料空間。
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收獲,不但紛紛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而且還對參加“世界地理之最“擂臺賽充滿興趣。我相信,這一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是孩子們的探索之路才剛剛開始。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5
老師們,近幾年我連續承擔了初四畢業班的地理教學工作。經驗談不上,有一些做法和遺憾說出來供大家指正。
一、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教師也不例外。而且我的體會是教師的優缺點表現的比其它行業更加明顯。有的老師講課的優點是重難點把握的準,處理的`好;有的老師復習思路清晰。我經常聽老師拉的課,特別是在第一輪復習時,基本上每周必聽。其它老師也經常聽我的課。除聽課活動外,我們平時也經常就教學問題進行交流,共同商討授課計劃、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解題思路。大家相互取長補短,增益己所不能。
二、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由于初四時間很緊,我沒有占過一節自習課,也沒有布置過過多的作業。我的想法是在課堂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效率。首輪復習,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完整系統的講解知識體系,這會占用絕大多數的課堂時間,學生的唯一工作就是聽講。我的做法是,精心設計學案,上課時師生共同組建知識網絡。采用提問等方式讓學生自己把知識體系豐滿。加強了隨堂練習的份量,講練結合。這種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教學環節學生全程參與。我個 對于習題,我們總是精心選擇,不讓學生做無用功。因為我認為,題目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做完了這一本還有另一本,更沒有講完的時候。關鍵是挑出來講的題目有代表性,能帶出重要的知識點,并且能對學生答題有指導性就可以了。所以在復習時,我并不面面俱到,精選例題,精講多練。每節課講完重點例題后一般都能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回味、提問和練習。
三、強化讀圖技能,形成空間概念
地圖是初中地理的靈魂。地圖訓練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能從地圖上獲取充分的信息;第二方面是學生應對一些重要區域形成清晰的空間概念。針對這兩個方面,我將地圖訓練貫穿于整個初四教學的始終。在第一輪復習時,做到每節課都要有圖,以板圖為主。課堂上要求個別學生上講臺上來填注板圖,全體學生在下面畫出簡圖并填注。在復習世界地理時,我專門印制了一些空白地圖,每復習完一節課,都要求學生將本課知識點落實在地圖上,并作為作業交上來,檢查后改錯。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6
新世紀之初,我國建國以來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志性體現。強調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人從事地理教育教學近20年,經歷了幾次的課改,這次的課改,讓我感受很多,下面僅從地理教學方式上進行反思。
一、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地理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現在的初中生思維活躍,由于認識水平的局限性及觀念意識,普遍對地理科不重視,在課堂上的情緒不是冷漠呆滯就是惟恐天下不亂。如果教師在教學觀念上不更新,上課時只是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勢必造成學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興趣。因此,我們教師必須用“心”去施教,熱切地關注學生。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系。
首先,我們教師的課前準備除了寫教案,更需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了解學生的需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一是積極的旁觀者,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學生,贊賞學生,啟迪思維,激勵斗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是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讓學生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以“34個省級行政區”(《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片段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從教學方法創新角度出發,教師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游戲法,采用多媒體技術制成“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教師啟發]簡要地介紹拼圖游戲的操作方法及競賽規則。
[學生活動]學生出于好奇,躍躍欲試地進入競賽活動狀態中:
第一輪:可以看課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頁“1。7中國政區圖”),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東北的3個省;二、位于北部邊疆的1個自治區;三、位于黃河中下游的6個省、直轄市;四、位于長江中下游的7個省、直轄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個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六、位于西南的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七、位于西北的5個省、自治區。)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二輪:不可以看課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三輪:正式開始競賽,不可以看課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教師點評]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成績居前六名者,可以獲得獎品(注:“中國政區拼圖”競賽游戲,在學生完成拼圖時電腦可以自動記時)。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死”圖變“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游戲中體驗了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快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創新精神得到了體現、創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難看出,一堂課的質量與教學法創新性呈正相關。
再次,善于處理偶發事件,一要做到冷靜沉著,不急不燥,善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先把偶發事件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和最短的時間內。二要充分認識和挖掘偶發事件所包含積極因素,善于引導,即使進行批評也不能埋沒了閃光點。總之,教師用自己熱切的情感去影響著學生,關注學生,使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其樂融融,興高采烈,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信心是越來越強。
二、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本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三、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于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如八年級上冊就有120幅左右,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并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地理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7
臨近中考,很多同學思想出現一些問題,有的同學感覺自己已經勝券在握,放松了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影響了自己的成績進一步提高;相反有些同學感覺中考無望,已經有想放棄的意思,破罐破摔。這兩種思想都會影響中考的正常發揮,所以在最后的幾周時間里,要做好這些同學的思想工作。
要給前一種同學潑點冷水,讓他們明白驕兵必敗的道理。中考是證明他們自身價值的機會,只有扎扎實實地專注于復習,在最后的關頭再努一把力,才能保證他們中考中將自身價值體現到最大。而后一種同學也要做思想工作,其實有些同學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很差,只是個別科目相對相差,甚至有些同學還有一兩科優勢科目,所以要
在設計練習題上,不要漫無目的的做一些高難度練習,那樣只會讓更多的同學失去信心,得不償失,而應該再次回顧三年來所學的基礎知識,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多設計一些小活動,喚醒同學們對于基礎知識的記憶,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8
不知不覺在潘莊中學的倒數第三周課也已接近尾聲,經過精心備課,認真講課,及時注意學生的反饋,這一周我對我的學生、對我的課堂、對我的教學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首先自己教的是普班的學生,雖然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好的,但是我們不能以一條水平線來要求,來衡量所有的學生。在這兩周的講課與聽課后,我不得不承認普班的學生,他們的基礎確實相對差一些,對他們的要求只能是及格萬歲,當然也有學習好的同學,我要做的就是讓高分繼續保持,讓低分的同學爭取及格。
其次,是自己的'課堂。由于自己是個實習生,而且打扮的也不成熟。所以在學生們面前沒有威嚴,上課時學生們較隨意,上課紀律較差。所以我的課堂,首先要抓的是紀律,其次才是學習。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是我的課堂。這周學校組織了特聘名師聽課,我的指導老師張老師、地理組的沈老師、王老師還有另外一個實習生去聽了我的課。課后張老師、王老師給了我很多指導性意見。張老師強調:
①我講的速度太快,有點兒趕的意思
②大部分的內容都是自己講出來的,講知識點的時候,要讓同學多記一下;講題的時候,應該多提問下學生,讓他們說選哪個哪兒錯了;把睡覺的人叫醒,讓他們回答問題,如果自己老在那講,學生會感覺沒他什么事,也就難免睡覺了
③講得多會感覺沒重點,咱們知識點在黑板上羅列就是1、2、3、4幾點,多的不要寫。
④有講錯的知識點,千島寒流經過的是斯堪的納維亞島而不是朝鮮半島,以后模棱兩可的盡量不要講,要多聽課,多學習
⑤需要講清楚的.要講透徹,例如緯度地帶分異是隨緯度變化方向變化的,而不是緯度方向。王老師也給了很多意見:首先她贊同張老師的說法并強調講題的時候沒必要每個題都講,簡單的題一遍過,難的題重點講。普班的學生還是讓他們多記記。
為期一學期的頂崗實習要結束了,我很舍不得這里的老師和學生們,雖然有的孩子還很不懂事,雖然他們還是每天嘰嘰喳喳,永遠不知道高考的迫在眉睫,雖然他們還是忍不住上課說話、走思,想一些青春期萌動的事情,但是他們是我可愛的學生,他們是我永遠美好的回憶。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9
《日本》這節課的前半部分是屬于自然地理,后半部分屬于人文地理,如果分成兩個課時上,會顯得很緊,很倉促。所以我把這節課分為個課時上,并且在知識點的順序上,有一定的改變,將“人口與民族”和“東西融合的文化”合在一起放到第二課時。第一課時講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地形、氣候幾個知識點;第二為課時講述日本的文化、人口、民族、城市等內容;第三課時講述日本的經濟發展概況;這節課是學習國家地理的第一課,教材中有地形圖、示意圖、景觀圖等直觀材料,使理性的知識變得感性化。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是通過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在圖中找到相應的地理信息,讓學生在發現中學習。
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我通過引導學生讀“世界政區圖”,認識日本的地理位置;通過引導學生讀“日本地形圖”,認識日本領土組成、地形類型、地形分布、最高山峰、最大平原的位置,在“領土組成”的內容后,加入“海岸線特點”學習,為后續課程有關“經濟”的學習作鋪墊;通過“板塊示意圖”讓學生知道日本處在兩大板塊的交界處,因此,日本是個多火山,多地震之國。在這一部分里,我引導學生討論與交流日本的防震措施(如建房選用輕質木材),以及“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防震逃生知識。講述日本的氣候時,我將北京和東京的氣候特點進行了對比、分析,從而認識到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顯著的海洋性特征,然后我結合日本南北部櫻花開放時間差的示意圖,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日本南北氣候的顯著差異。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積極思考,師生互動,氣氛活躍。我運用多種形式的地圖使相關的地理知識形象直觀地顯示出來,便于學生理解,培養他們的讀圖能力。對每一個知識點的闡述多以問題形式提出,通過分析之后,由學生歸納,培養學生整理歸納的能力。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展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關于日本文化和民俗風情方面的資料,我再結合歷史說明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并且我介紹了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和現今日本人的一些行為習慣和和環保舉措,如日本的森林覆蓋率是中國的`4倍多,卻還要從中國進口木材,日本人很少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都從中國進口;日本的公司、學校里用的大多是再生紙,只有發布文件、正式投稿才用白紙,乘坐地鐵和公交車的乘客下車時都要自覺地把車票投入門口的紙簍中,以便統一回收;日本廣島亞運會申辦演說會結束后,上萬人的廣場上競無一張紙片。這一件件生動例子讓我們看出節約資源在日本已深入人心,這些也與我們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便借此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和資源教育,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了自己國家還有不足處,需要我們一代代國人的努力,共同發展,作為學生,應該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投身祖國建設做準備。
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列舉了日本發展經濟的種種不利因素,但卻能在二戰后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迅速屈起,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意在突出日本人肯動腦筋,善于克服自身的不足,充分利用國內的有利因素發展經濟,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對于“日本工業的布局”,我擬設了一個情境:如果你們是日本索尼、松下、豐田、三洋公司的策劃人員,你們準備把你們的工廠建在哪里,才能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更有利于原料的運進,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費,從而降低成本,使你的產品最具有競爭力?(讓學生讀圖分析,并分四組討論)
之后,四組分別選代表回答,答案各不相同,有沿海地區的,有發達國家的,有發展中國家的,有中國的。然后我進行了小結,對比課本上的圖與文,學生的熱情很高,可見,這一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問題的探究興趣,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們既學到了新知識,又鍛煉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學到了一些終生有用的地理知識。
在最后小結時,我以思維導圖板寫了整個《日本》一節的內容,清晰展示日本各個地理知識點及其相互間的聯系。給學生掌握日本各個地理知識帶來極大的方便,腦子里有一條清晰的知識連接脈絡。
我認為就整節課來看,并沒有比較大的失誤,在時間把握上還算比較恰當。對于知識的把握上來看,比較到位。但是在一些小知識的處理上還可以進一步加強。
1、雖然課講解較好,但是從課的設計來看,還是老師講得多,學生活動還是偏少。現如今電視、電腦已很普及, 應該在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在課堂上每講到一個知識點,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資料來介紹日本,這樣效果也許會更好。
2、課堂上可以多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解決問題時應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獨立思考,或是討論完成,給學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間。這樣,可更好地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
大家知道,只有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提高。一學年又將過去了,我又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重新回顧這一學年,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是如何進一步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自己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并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導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煉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 ,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布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臺灣山脈東分布。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了,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發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1
日本是中國的鄰國,歷史也好,現實也好,都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也是同學們比較感興趣和比較熟悉的國家。因此僅從學習積極性的角度來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是比較投入和感興趣的。但,如何把感性的感興趣轉化為理性的認識了解日本,就需要老師的指引。
反思之一:從感性認識到理性了解。
關于日本的教學,課堂上,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剛剛將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學完,便有同學能夠將老師剛才講的完整的復述。在這項知識的學習上,學生掌握較好。本來并不是很簡單的知識,為什么卻能夠被學生很快掌握,原因恐怕就是采用了比較形象,生動的課件,將抽象的知識給予了學生 形象的認識。這就提醒我,要注重啟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而興趣的產生來自知識內容和教師教學的直觀、形象、生動以及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本身的實用性(即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多種感官并用,是學生高效率學習的法寶和最有效的課堂互動形式。我們在備課時要記住這一點,做課件時要記住這一點,上課和輔導時千萬別忘了這一點,教師在學生心中的神圣魅力也都是因為努力關注到了這一點。
反思之二:如何將正確的人文觀念教給學生。
提到日本,不少同學是恨的咬牙切齒。也因此,在講到日本多火山地震時,很多同學甚至鼓掌歡呼。
當然,同學們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并不能贊同或者支持。學習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學習,了解,借鑒 日本在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為中國的發展加力。不管是以前的戰爭也好,還是現代的中日沖突,真正破壞中日感情的是一小部分右翼分子,日本人民是好的。正因為我們痛恨日本軍國主義視生命如蟲蟻,那我們更不能象他們一樣。這一點必須給學生指出。
反思之三:地圖的應用。
地圖被稱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對地圖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斷一個學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標。而學習地理更離不開對地圖的運用和分析。
地理教學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 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的地理新課本也非常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這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很多地圖很少文字的新課本,如何能讓學生既培養了能力,又掌握相關的知識?
地圖的應用非常重要,問題是如何引導學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圖。
在日本的教學中,多次用到地圖,可以說,教學的每一步都有地圖的影子。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夠的地方。比如,一開始講日本的位置,一副緩慢縮放的世界地圖慢慢出現在大家面前,學生一看這副地圖就立刻知道,“哦,日本在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很簡單就解決了日本地理位置這一個教學內容。
再比如講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一副“板快運動圖”就立刻讓同學們對這一問題得出了正確結論。老師只需要稍加點撥,配上動畫,就立刻解決了這一課的重點和難點。
當然,也有地圖運用不好的地方。講日本海岸線曲折,拿一副普通的日本地圖就要讓同學們歸納出“日本海岸線曲折”這一特點的確有些難度。其實,這一特點完全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在課本上沿日本輪廓勾畫,他們一定會認為很難畫。這時候老師再問,為什么很難畫,因為線段彎曲,這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日本海岸線曲折”這一特點。
另外,在學生參與地圖的運用方面也做的不夠。其實很多內容,都可以請學生在老師的地圖上完成。如果是由某一同學來指示地圖,那其他同學的關注度,參與度都會高出很多。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2
多年以來,初中地理教育教學在社會上急功近利思潮和應試教育思想的雙重沖擊下,學生地理學習水平處在低谷狀態。特別是地理教學質量不令人滿意,經過多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特別是一年多來,在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仍然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學會判讀經緯度、計算實地距離、判斷方位和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差等實用技能,沒有具備基本的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的公民意識。就目前來說,地理學科在初中教學中還是處于“小兒科”、“皮膚科”的地位。初中學生往往剛接觸地理學科積極性還比較高,但越往后,特別是進到八年級時,地理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現了地理課的“廬山真面目”,絕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而多年的地理學科的教學使我也體會到,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及《地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指導下,以新課標,新環境,高要求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育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教育教學改革:
一、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專業地理的科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非專業地理的兼課教師更拘泥于課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專業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和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都充滿著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境的氣氛。(教學反思 )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發揚“民主”。
二、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現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發布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我國的河流——“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的問題,學生圍繞著問題的提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八年級(1)班上課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有一男生舉手發言,一本正經地提出將黃河“幾”字形拉直,從甘肅的蘭州到河南的洛陽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觀摩課中,我也同樣聽到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有學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學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課教師的意料。但教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回避,而是允許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有大膽的學生的設想的同時,教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是否同意他的建議,為什么? 由此全班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對師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地圖化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所以地圖教學是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說地圖是其他任何工具無法取代的。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學科內容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完全可以借助地圖來掌握有關知識。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學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學好地圖,并用好地圖,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當前初中生的地理學習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水平上,對地圖的學習和運用則顯得比較薄弱,關鍵在于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很難真正懂得地理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如此,學習和掌握地圖知識,對于學生學習其它科學知識以及開發學生的智力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個人,不管是住在城市還是農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圖的幫助,這已成為當代人的共識。此外,學習中也需要地圖。大家都知道,地理學習的主要對象之一就是地圖,而其它學科的學習也需要地圖的幫助。如歷史就離不開地圖和地理知識,語文、體育、美術、外語、數學等課都要有地圖知識,才能學好,事實上所有的學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開。一句話,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也是離不開地圖這個必備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學中牽涉的各種各樣的示意圖、景觀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判讀方法。地圖教學能力也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的主要標志。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這也是最具有地理學科特點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很難成為一位好的地理教師,也就是說,不懂地理的教師。而一些地理教師不愿用、不會用地圖的情況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弱的表現。目前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所以,地理教師還要努力學習和運用電子地圖等新的地理的教學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勢下的地理素質教育的新理念。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3
新課標強調的是地理與生活的聯系,這一點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比較深的體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體驗生活,體驗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學地理為了什么?可能很多老師都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可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卻沒有很好的解決。總是一味的填鴨式的讓學生掌握我們要他們掌握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在生活中卻沒有很好的體現。更加離譜的是,學生掌握的知識,很多在我們教師的指導下,只是成為記憶的,感性的。并沒有上升到理性的知識。所以,學生學地理是為了升學,為了以后有好的工作。這樣就違背了地理的生活性。
我們覺得在教學中,多讓我們的學生探討一些問題會更好。因為,在平常的教學中,學生有時會覺得地理的.學習非常的枯燥無味,對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打擊。如果我們能多思考我們的教學內容。多想一些適合學生探討的地理問題。那么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就會增加。并且,我們還可以將一節課的內容轉化為若干個問題。然后讓學生去研究和解決。這樣學生有了這些課堂的點綴,就會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們的地理課堂也就不會那么枯燥了。我們的差生面也不會提高的很快。地理的學習,在某些時候總有一些人會退出學習。
地理教學的現狀表明,退出的人就很可能回不來我們的地理學習中。而興趣的再現讓放棄的學生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前進的隊伍中來。我們希望走的學生越來越少,回來的學生越來越多。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4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疑難問題不能就題論題地提示一下,然后隨便講解就了事。而是要通過一定的分析、歸納和總結的過程,去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正所謂“授人一魚,頓餐之食;授人一漁,終身受用”。不僅要以良好的師德,嚴謹的治學態度,廣闊的`視野和對待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給學生示范教育,而且要用具有鮮明性、邏輯性和生動性的規范化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促使學生真正掌握和擁有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教師對于上課要“怎樣講”、“講多少”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切不可回歸到傳統教學上去,又完全變回了老師的一言堂,這就要求教師要對自己的課堂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對于“講”要適度。如,在講“工業地域的形成”一節時,講完工業集聚后又提到工業分散,同學們理解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不明白有工業聯系的企業部門為什么還會“分散”,這時我就以當時新聞熱播的“天津總裝線組裝第一架A320系列客機”為例,給同學們詳細解釋了“工業分散”的含義,其表是分散,但實質是緊密聯系的,所以有工業聯系的企業部門不一定都集聚在一塊,有時也會有分散,但其分散也是有條件。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5
初中畢業生的學業水平考試是關系中小學教育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考試的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又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對中小學校教育有著重要的、直接的導向和影響。如何搞好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教學和八年級的考前復習,認真落實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在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認真研究、透徹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內涵
1、深入學習、研究課程標準,進一步轉變觀念。
中學教師尤其是過去經驗豐富的、具有嫻熟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的教師,一定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完善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的目標與目的,不能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教育所謂的學以致用。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在“創新”兩字上狠下功夫。
2、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決不是簡單的教材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分析,而是教師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與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內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體知識。地理教師更要精心地去備課,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在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中,更要體現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導學生多探討有價值、有意義的話題,爭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
3、注重地理“三基”教學,不拘泥于教科書。
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有把課程標準融入課堂的愿望和傾向,但具體怎樣做能更好,心里沒有底,畢竟這是個新事物,沒有任何成形的經驗可參考,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熱熱鬧鬧就是成功的課。我覺得地理課應有自己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是學生發展的基石,是實現學習過程的載體。因此,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為中心,以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活化、優化課堂的途徑。只有在夯實“三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去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
4、充分開發、利用地理課程資源來豐富地理課程內容。
我們所說的地理課程資源,并不單純是指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它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學生的經驗及其所在生活環境(學校、社區、家庭)校內外的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等等,都可以是課程的范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離不開教師,從這個角度上講,教師本身就是最有潛力的課程資源。
新標準強調課程的開放性,作為教師,我們要改變過于注重教科書的傾向。教師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書,而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材”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匯集。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載體,掌握知識點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說,教材只是教學的手段,促進學生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要恰當選擇和組合多種課程資源【教材、參考書、學生工具書、用于培養技能的學具、電影、幻燈、錄像(音)帶、圖片等和各種直觀教學手段來豐富課堂,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解決教學重、難點及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線索、嘗試和思考的機會,多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
二、進一步明確、落實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
1、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
學生不單純是抽象的學習者,更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所接觸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這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環
境里的學生具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我們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要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
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和善于學習創造的人。當然,我們絕對不是完全放任學生,而是在理解學生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克服不足,從而促進學生有機和諧地發展和進步。
2、教師要隨時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
教師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評價。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參加科際間的評課、觀摩、研討等活動,虛心學習,努力提高。
3、樹立正確的教師角色意識
傳統教育造成了師生關系事實上的不平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傳統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其課堂氣氛追求的是“靜”。我們說課堂確需要紀律,但同紀律相比,課堂氣氛更加重要。新課程下的教學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倡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地學習,創造性地思考和行動。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定位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善于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協作者;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平等相待的朋友。現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合作與交往的關系。教師要實現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顧問、朋友、伙伴的轉變,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廣泛合作,積極溝通,使學生之間在共同學習中共享學習經驗,達到“雙贏”、雙受益。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范圍及其邊界,然后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行政區劃和簡稱,利用歌訣記憶,學生學起來就很容易了。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展自我,不斷的成長。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06-24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06-25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精選)06-10
初中地理的教學反思05-24
【熱】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2-23
【熱門】初中地理教學反思01-18
初中課堂地理教學反思02-19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熱門】11-27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推薦】11-27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熱】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