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通用7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1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反思。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可見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初中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未實施以前,教師為了應試而教學,因此上課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只是根據講課的重點,一味地死記硬背,這使得歷史課更加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打瞌睡。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后,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然后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揮想象,聯系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教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暢游,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越來越濃。
現在的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書刊等),因此獲取的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是真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憧憬未來,關注現實,經常對看到的現象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具有極大的廣闊性。這又給當前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歷史老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長期以來,在中考指揮棒的指揮下,歷史這門學科變成單純的復述性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很少有學生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具體而言,從教法來看,還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歷史課煥發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這是歷史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教學結構來看,現在很多歷史教師大多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理念、人文精神。這一點與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是完全相悖的。從教學內容來看,歷史課的內容是講述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點進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搜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在解析材料時,普遍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引用。新課程實施后,如何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歷史教師共同面對的一個難題。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說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一人物是愛國的,學生聽得似懂非懂,顯然,思想教育在歷史課堂上落實得還不夠。如何在課堂上創設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學生的品質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歷史課堂變成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又是歷史教師在新課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使自己盡快地成長、成熟起來,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1、通過學生進行反思。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如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突然表現異常,那肯定是教學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例如,我在上八年級上冊《鴉片戰爭》一課時,讓學生對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進行討論并選幾名代表進行發言。有位同學平時對歷史很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踴躍,但那節課卻顯得比較沉默。課后我主動與他進行交流,他說:對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感到不理解。這說明同學們對當時的英國歷史知識缺乏了解,隨后我對導入新課這個環節進行了反思。
2、通過教師本身進行反思。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學生自主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常卡殼,使得學生滿腹疑惑,這就意味著教師對課堂的準備不夠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了。
3、通過請同事聽評自己的課來進行反思。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課做了精心準備,上課時得心應手,往往很難覺察出自己還存在著什么不足,但如果請同事或教學專家來聽課并給予評價和指點,總是能找到自己還需改進的地方。
4、通過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案例來進行教學反思。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老師。經常閱讀中外教育專著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從中汲取營養并經常與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進行對比,不斷反思,就能使自己不斷提高。
在十幾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從未間斷過寫教學反思,我的課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成為了他們最感興趣的課程之一。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2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主要通過教育學生、教師自己本身進行反思、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等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的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可見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初中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實施以前人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然后根據講課的重點,強調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歷史課更是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想打瞌睡。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后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然后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揮想象,聯系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生活海洋里盡情地暢游。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愈來愈濃。
現在的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書刊、網絡等,因此獲取的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憧憬未來,關注現實,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具有極大的廣闊性。這又給當前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歷史老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長期以來,在考試指揮棒的指揮下,歷史這門學科成為單純的復述性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很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具體而言,從教學方法來看,還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歷史課煥發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這是歷史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教學結構來:看現在很多歷史教師大多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社會科學理念、人文精神。這一點與我們與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從教學內容來看,歷史課的內容是講述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點進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搜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在解析材料時普遍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新課程實施后,如何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歷史教師共同面隊的一個難題。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說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個人物是愛國的,學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顯思想教育在歷史課堂上落實不夠。如何在課堂創設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學生的品質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歷史課堂變成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又是歷史教師在新課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使自己盡快得成長、成熟起來,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一、通過學生進行教育反思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如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突然表現異常,那肯定是教學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例如,我在上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一課時,讓學生對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進行討論并選幾名代表進行發言,有位同學平時對歷史很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踴躍,但那節課卻顯得比較沉默,課后我主動與他進行交流,他說,對辛亥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不理解,原因是對當時的英國歷史知識缺乏了解,隨后我對導入新課這個環節進行了反思。
二、通過教師本身進行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常卡殼,使得學生滿腹疑慮,這就意味著教師對待課堂的準備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了。
三、通過請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來進行反思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課作了精心準備,上課時得心應手,往往很難覺察出自己還存在著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銅市或教學專家來聽課以后,總是能找到自己還需改進的地方。
四、通過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來進行教學反思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老師。經常閱讀中外教育專著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從中吸取營養并經常與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進行對比,不斷反思,使自己不斷提高。
在十多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從未間斷過寫教學反思,我的課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成為了他們最感興趣的課程之一。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3
作為政、史、地、生這幾門“小科”,一直倡導課上完成所有學習任務,包括學生的預習、展示,不留課下作業。我一直感到困惑:課下不預習,課上怎么展示?課上先預習再展示,那么時間夠嗎?課堂上如何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帶著困惑終于有幸在薛校長的帶領下來到蒼山縣長城中學。
我第一節聽得是語文課,整堂課老師就是充當了一個配角,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從學說明文的方法到課文的分析都是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路子上稍加引導,由學生展示,教師及時的對學生的展示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從而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當然,在學生互學、助學的過程中,也有個別同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的,同組的同學馬上“警告”,讓他很快找回感覺。所以不會使學生掉隊,而是全員參與了。
第二節的地理課上,學生先是對照學案對基礎知識進行整合,然后由多名學生上臺展示,小組在整合的時候,自主的思考、發現,大膽的去質疑,組長起了很好的引導,先讓差的在本組展示,不會的及時指導,以便在全班展示。這樣即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又加強了團體合作精神。當然,由于某些環境節學生展示的時間過長,所以學案上的題目學生沒展示完。我想并不能否定這節課。就象徐科長所說的“任務是否完成看前面的內容是否學的扎實,前面學扎實了,知識的鞏固也不是非有不可。”
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了新的感悟:首先,對于預習只要學生用心去學,當作自己的事情,不是為完成作業而做,那么效率提高了,當然問題也就完成了。其次,對于“金口”難開的同學,先讓其在本組內大膽開口,給予自信,然后再面對全體,展現自我。
雖然我們在課改的道路上還會存在很多問題,只要我們不斷實踐,勇于探索,一定會創造出我們自己的特色。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4
平定縣第三中學校 翟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會積極探索、敏銳觀察、牢固記憶和豐富想象,才能具有創造性。所以,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應成為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是我在平日的歷史教學實踐中總結的幾點方法:
一、運用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
生動的講課,活躍的課堂氣氛,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歷史課上,講解生動的歷史故事恰好能做到這點。如講到商朝歷史時我結合《封神榜》的故事講,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下課了還意猶未盡,課堂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還可提供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自己講解,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對歷史人物串聯講解
如講韓非時,提到其慘遭陷害,那么誰害死了韓非?是他嫉賢妒能的同學李斯;誰害死了李斯?是歷史上著名的巨奸趙高;誰殺死了趙高呢?是秦王子嬰;誰殺死子嬰呢?是霸王項羽;項羽的結局如何呢??這樣一個引出一個,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學生也就能跟上老師的思路,較好地掌握知識。
三、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效率
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所以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歷史教學中,采用以下方法,不僅
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并且能取得良好效果:第一,重復記憶法,讓學生把知識點分開學習,當時看一遍,一周后再復習一遍,一個月后再重復一次,這樣就能記得比較牢固。第二,重點記憶法,在每一課的教學中挑出重點,讓學生進行重點記憶,培養學生抓重點的好習慣。第三,比較分析法,對歷史人物或事件進行比較分析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例如,將鄭和、哥倫布進行比較,可以從航行的時間、規模、次數上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記憶。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薄見,關于培養學生歷史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運用恰當,都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過教學實踐,我深刻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作用和對教師成長的至關重要性,只有經驗加上反思才能更進一步的成長。因此,我要積極努力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育出新一代具有較強適應力的學生。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5
一、課題背景: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探索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人格,真正體現變“教我學”為“我會學”的新觀念。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實現個性發展,使自身素質優化,對現有的教學模式、組織、文化、觀念來一個大的重建。
二、概念的界定
自主學習,是對教學模式、教學組織、教學觀念來一個巨大的轉變。簡言之,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變“講堂”為“學堂”,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獲得知識,而且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合作,使學習不再僅僅為了獲取“分數”,而且在學習中獲得成長的經驗。總之,“學習一生有用的東西”,“教是為了不教”,需要對現有教學方式的一種來一個根本的轉變。
三、理論依據
1、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的學說高度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在教育中我們需要高揚“人”的旗幟,旗幟鮮明地反對對人的摧殘和人的異化。
2、人本主義理論。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而不是以分數為本。
四、研究的目標
1、改變注入式的教學程式,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2、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逐漸為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并成為教學的常態,追求師生共同發展的生態課堂。
3、使教學變得高效和輕負擔,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使學校和課堂成為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的快樂家園。
五、研究內容
1、發展性課堂教學的研究。所謂“發展”,就是變化和改變,是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一系列積極的變化。“發展”是與自身的原有狀況做比較,是縱向比較,而非橫向比較。發展性課堂教學是為學生一生服務的教學,它立足現在,面向未來,讓學生“學習一生有用的東西”
2、教學案一體化研究。教學案一體化有利于溝通教與學、講與練、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能夠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從而使“素質”發展有了時間和空間。
3、基于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的高效教學模式研究。要教學高效,首要在于模式的高效。要積極研究和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的高效教學模式。
六、研究的過程
1、學習當代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我們認真學習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的學說,學習生本教育、發展性課堂的有關理論,學習了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理論主張,積極開展討論,逐步確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2、先進教學模式的引進和應用。到外地學教取經,積極探索高效教學模式。從集體備課入手,教師相互聽課切磋,積極探索學生自主、積極高效的教學模式。
3、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索實踐。在班級中嘗試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分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嘗試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為新模式的構建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七、困惑與建議
1、長期注入式的教學使部分教師和學生的觀念逐漸固化,新的教學模式和觀念在部分教師和學生的心中很難扎根,任務還很艱巨。
2、老師個體的探索終究力量有限,要形成合力尚須全體教師合力探索,如此方能攻堅克難,取得成效。
3、“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關系如何處理,尚須認真探索。仰望 “素質教育”的星空,但面對的是功利教育“分數至上”的現實。如何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能夠在“應試”上不輸,需要一個高效的應對模式。
八、研究對象
林州市臨淇鎮第一初級中學的全體學生。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6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都要依賴于興趣。”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的內在動力。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教學效率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教師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質量,就成為眾多教師不懈追求、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在課堂中激發學生興趣,增強課堂效果的體會。
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價值。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眾所周知,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實緊密聯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聯系現實生活,聯系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就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唐朝歷史時,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重視人才建設和制度建設,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大力發展社會經濟,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今天,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要推向前進,也需要處理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在《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一課中,學習商鞅變法中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時,針對班級管理中的量化考核制度進行分析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以小組及個人為考察對象的量化考核,與商鞅變法中的編制戶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經過這樣一分析,學生就感到學歷史很有用處,從而,就對學好這門課程有了積極的認識,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其次,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傳統的歷史教學大多是“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講重點,學生劃重點,考試考重點,一味的“滿堂灌”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現在,各學校電化教學手段都比較齊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象片等先進教學方式,適時播放一些歷史或考古記錄片,展示一些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上,可以采取自由辯論、小品表演、論文答辯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喚
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走進歷史遺跡,走進歷史博物館,搞社會調查,讓學生體驗“走進歷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歷史課堂提問應該摒棄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類簡單判斷的缺乏思維性的問題,多設置思維含量高的有效問題。一是要設置揭示教材隱性知識的問題。所謂隱性知識就是教材中隱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識點,如知識的實質、知識的區別和聯系等,將這些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學生的`探求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讓學生分析康有為和孫中山思想的不同特點,并分析產生這些特點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二是要多設置一些指向明確,符合學生思維實際的小切口、深分析類問題,避免那些大而空的問題出現在課堂上。舉例來說,講授唐朝晚期的歷史時,讓學生分析“開元之治,幾于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么?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題目,思維含量相當高。通過這么一個問題的剖析,就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唐朝滅亡的原因,并很好地鍛煉了其歷史思維能力。中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時期,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只是簡單地、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而是渴求利用歷史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因此,在課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維含量高的問題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第四、挖掘趣味性材料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初中歷史教材里穿插的有趣小故事還是挺多的,教師可以選擇適當的例子作生動講述。對于難度較大但書中又沒什么解釋的知識點,教師應盡可能選擇有趣味的或貼近生活的角度去講解,舉出一兩個例子,讓學生感到有趣和親切,他們才會主動去學,從而輕松地學到知識。比如在學習《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一課時,在對諸子百家思想學習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討論題:“你認為在我們班級管理中,哪些思想主張比較實用?”學生討論非常激烈,各抒己見,闡明理由,同學甲主張以儒家的“仁、禮”思想管理班級,滔滔不絕的闡明理由;同學乙已急不可待的把手舉得老高,他主張依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管用,對于那些屢教不改者就應該以嚴格的班規進行處罰?小小的一個問題,激發了他們的熱情,百家爭鳴的局面再現在了課堂之中。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7
一、創設氛圍,激發思維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除遺址遺跡遺物可資證明,大量的保存在文字記述的歷史文獻中。歷史的特點之一是過去性和不可再現性,這可以說是歷史教學面臨的一大困惑。單純的文字信息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生動的歷史場景靠語言難以再現。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和錄音,是一種非常重要且容易獲取的歷史課程資源。文獻記錄片更能夠真實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刻畫某個歷史人物,敘述某些重大歷史事件,對學生理解和體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鮮活的歷史信息呈現出來,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強烈刺激,從而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所以根據所授內容,創設情境,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從而使學生產生內心體驗,誘發學生思維。如在本課導入時,我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及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在聲畫的陶醉聲中,設問:“大家知道這是一首什么歌嗎?它反映了什么時期的戰爭場景?”“你想了解一下那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場景究竟是怎么回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三國鼎立》這一課。學生聽后就會勾起對三國演義歷史劇的`記憶,三國人物將歷歷在目,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的形象就會浮現在學生眼前,就會有參與學習的欲望。
二、質疑問難,標新立異,掌握思維的鑰匙。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則思,無疑則無思。一句話,巧妙質疑可以開啟學生心智。教師要創設疑境,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探索,使學生在追根究底中發展個性,強化思維。如“曹操為什么能夠在官渡之戰中取勝?”、“赤壁之戰曹操戰敗的原因是什么?”、“曹操是奸雄嗎?” “諸葛亮是我們沂南人的驕傲,你心目中諸葛亮是什么樣的?”學生合作探究問題,最終解決了問題。通過此問題設疑,學生通過自學,然后分組合作討論得出了完整的、創新的答案。學生爭先恐后,答案多而且新,撞出了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了學生多向思維。
三、鼓勵參與實踐活動,活躍思維
把握學生認知規律,提煉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入手,抓住學生疑點,找準歷史與現實、與學生實際結合點;再次,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把枯燥的歷史有針對性地變成慷慨激昂的歷史詩詞、扣人心弦的戰場斗爭,幽默詼諧的漫畫,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每個事件都讓學生有新感覺,新發現,新體驗,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活躍的思維狀態,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本課中利用《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的故事,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教師適當點撥,學生就會對三國的歷史的認識有了解的激情。可以寫劇本、分配角色并排練,編寫歷史短劇。學習“官渡之戰”時,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還編演了一個“許攸與曹操”的歷史短劇呢。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04-27
初中歷史教師教學反思11-25
初中歷史教師教學反思11-29
歷史初中教學反思09-25
初中的歷史教學反思11-03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精選7篇)02-13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7篇)12-24
初中教師歷史教學反思精選7篇12-24
初中歷史教師教學反思集錦10-28
初中歷史教師教學反思【推薦】03-10